时间:2023-09-18 17:27:39
序论:在您撰写戒烟的心理辅导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和品种
试验地点为红卫农场科技园区,试验品种为空育131
1.2试验设计
大区试验,不设重复,试验共设2个处理。
处理1:富利尔锌肥在孕穗初期和齐穗期各喷洒一次,亩用量10克,兑水20-30升。
处理2:空白对照。与药剂处理相同时期喷洒等量清水。
2、调查标准
病害采用对角线取样的方法调查,每小区取5点,每点取20株,共100株,计算出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纹枯病:
发病级别 发病情况
0级 不发病;
1级 一穴中少数植株发病或多数病斑的高度在稻株的1/4以下;
2级 多数病株病斑在1/4~1/2之间;
3级 多数病株病斑在1/2~3/4之间;
4级 多数病株病斑在3/4以上;
5级 多数病株发病枯死。
叶瘟:
发病级别
0级 无病;
1级 叶片病斑少于5个,病斑长度小于1cm;
3级 叶片病斑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cm;
5级 叶片病斑11—25个,部分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的10%~25%,;
7级 叶片病斑26个以上,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的26%~50%,;
9级 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的50%以上或全叶枯死。
穗茎瘟:
发病级别
0级 无病斑;
1级 受害粒数占全穗粒数5%以下,或个别枝梗发病;
3级 受害粒数占全穗粒数6%~20 %,或1/3左右枝梗发病;
5级 受害粒数占全穗粒数21%~50%,或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
7级 受害粒数占全穗粒数51%~70%,或穗颈发病,大部瘪谷;
9级 受害粒数占全穗粒数70%以上,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注:叶瘟:1-3(高抗)、4-6级(中抗)、7-8级(感病)、9级(高感)。
穗茎瘟:1级(高抗)、3级(抗病)、5级(中抗)、7级(感病)、9级(高感)。
褐变穗:
发病级别
0级 无病;
1级 感病粒数占全总粒数6%以下;
3级 感病粒数占全总粒数7%~13 %;
5级 感病粒数占全总粒数14%~38%;
7级 感病粒数占全总粒数39%~63%;
9级 感病粒数占全总粒数64%以上。
3、结果与分析
3.1病害调查结果
数据显示:由于今年天气的因素,没有纹枯病的发生,导致富利尔锌肥对纹枯病防治效果不明显。
数据显示:由于今年天气的因素,没有稻瘟病的发生,导致富利尔锌肥对稻瘟病防治效果尚不明确。
数据显示:由于今年天气的因素,普遍有褐变穗病的发生,使用福利尔锌肥的处理1与对照相比发病株数较少,防效为21.25%,具有效果但不是十分明显。
3.2 产量性状
由表可知,施用锌肥后,水稻的结实率增加了0.23%,但平方米穗数比对照低,最终实收后的产量对比后,增产3.01%。由此可见,施用锌肥对水稻产量有一定影响。
4 讨论与小结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心理辅导;高校辅导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校辅导员心理思想辅导教育的核心在素质教育,在以吸取以往教育经验、教育理念的前提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社会核心观念体系,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的作用逐渐被体现出来。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政治思想辅导工作的最佳人选,1952年国家提出高校设立,从那时起发展至今,辅导员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德育建设、心理思想教育工作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因此,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下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辅导员队伍,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党的素质教育、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发展观教育、培养思想健康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层次思维的概念源自本杰明·布鲁姆(Bloom,1956)及罗伯特·加涅(Gagne,1985)等人的学习理论。如今,高层次思维可以说是西方研究的一大热点,根据布鲁姆认知过程领域目标分类,高阶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上,而根据我国学者钟志贤教授的总结,高阶思维能力的主要的表现形式则是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这正是高素质人才的特点。它体现在学生能力的表现上,而是否具有高阶思维能力则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的重要准则。
高阶思维能力的主要培养原则来自于高阶学习的原则,其具体体现形式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积极主动,不断的反思与协作交流,这正是很多大学生所缺少的。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心理教育中不断的为学生提供环境来引导学生主动交流。
1 当代大学生心理思想目前的存在问题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表现力,只是缺乏应有的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往往对事情分析不到位,考虑不周全,因此导致大学生行为过失,产生各种系列问题。
根据秦月红等人推算的《大学生问题行为量表》测量数据,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问题,一个是思想问题,具体表现在学业问题、情绪问题和交际问题上,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体现不明显。
1.1学业问题
大学是一个自我发展和探知最好的地方,很多学生初入大学后,普遍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对学习上的认真和细致逐渐减少,使自身处于一种焦躁不安的状况。
与此同时,由于学生的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加,使学生对自身理论专业能力的掌握和实际操作方面产生忧心,从而造成压力过重、学习环境紧张、学习负担加大等问题。
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缺乏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缺乏对学习目标的明确认识等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一种逃避心理,从而在行为上不断的削弱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导致学生学习上进心下降。而少部分的学生由于最初的择校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引起学生潜意识的逆反心理,不能考虑到学习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
集体的大学生活是塑造学生独立能力的最好的地方,也是进入社会的准备阶段,有些学生自我分辨能力差,导致思想受到社会不良影响而误入歧途。
大学生活是自我创造,自我控制能力的培训基地,在一瞬间缺少家长的监督的环境下,少部分自我约束能力的学生会因为社会上形形的娱乐而将学习的任务转移到其它方面,如上课不专心听讲、看手机小说、玩各种电子产品,课余时间用来到网吧上网等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效率下降、精神无法集中。
1.2情绪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暂时正处在发展之中,在这个多变的新型社会下,大学生对自身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不能有效的控制,从而会产生紧张、自卑、内向,抑郁等问题。
导致学生产生情绪的原因,诸如:感情问题、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等,这种焦躁的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抒发和排解,长时间的集聚在学生内心中,会使得大学生的意志逐渐消沉、产生对社会的悲观失望,这样的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由于学生对各项专业技能掌握程度有所不同,因人而异,也会出现学习成绩上的差异。
许多学生会因为家境、外貌、人品等不必要的差异而产生比较心理,使部分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只要有比学生自身优秀的,就不敢充分表达和展现自己,逐渐让性格变得孤僻、冷漠;对于有些学生,则会出现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不热心,甚至不愿与班级同学,校友同学进行情感交流,无同情心、无爱心等问题。
1.3交际问题
人际交往时,人在行为上,思想上,会存在相互表达、相互沟通的一种行为。在进入新的大学环境中,面对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有些学生会潜意识害怕与生人交流,阻碍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往。对于独生子女,习惯了父母的呵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也会导致不愿意主动与其他人沟通。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或多或少的都存在沟通技巧不足,表现欲较强,不懂得倾听别人的问题,因此导致了人际交往的各种问题。
2 以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来指导心理思想辅导工作
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学生的各种思想的教育扶植,两项工作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统一,在教育方法上也可以相互借鉴,让辅导员主抓心理辅导的工作,是当代高校思想教育环节的职责所在。为了辅导员更好的辅导,对辅导员的教育建设提出了几点要求:
2.1充分了解和掌握辅导的技巧和方法主动学习心理学的各项理论,培养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学人员,为了能够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基本思想,辅导员应该从自身的技能入手,除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外,应学习更多方面的心理的知识,充分了解和掌握辅导的技巧和方法。
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的培训,会对辅导员了解心理辅导产生较高的正面影响。在专业技术培训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分析,模拟角色对换,分析专家的示范,现场模拟,音频交换等多种方法,都可以加强辅导员心理辅导的培训。通过多项培训,辅导员会逐渐掌握基本的预防方法、干预方法、沟通方法等心理辅导技能。
2.2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基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理解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原则。深刻理解其理念中关于学生学习的是主动的、自主建构的,并且是合作交流的,不能让学生脱离于集体之外,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的情况下做好学生的思想辅导工作与自我学习的引导。
2.3参与到学校心理咨询,做学生的心理治疗师
作为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第一接触者和获得者,从学生入学时就已经掌握学生的信息档案,和学生的日常接触频繁使辅导员能够及时识别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因此辅导员具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优势。
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心理咨询工作中,辅导员可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将心理咨询过程中学到的个别案例相比较,然后及时的反馈问题,建立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动态的更新学生心理健康信息。
通过参与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用实际的治疗过程,总结出心理问题的经验,有针对性的找出缘由,归纳出各类问题的症状和表现形势,一对一的进行沟通,阻止心理问题的持续蔓延和扩散。同时,通过参与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工作,使辅导员对于常见心理问题的有迅速的解决能力,对于危机个案能够做好及时反馈工作,并能监护、向其他老师进行信息交流等工作。
3 总结当代高校学生的心理思想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
(1)辅导员应多学习心理学的各项基本概念,了解心理辅导的各项方法,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与学生的交接工作。
(2)辅导员应转换自己在学生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使得与学生更融为一体,让学生放心的与辅导员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辅导员应固定的参加学校的心理咨询的各项工作,从学生的基本生活入手,对产生问题的根源较好的掌控,对个别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目标。以完善的理论,先进的思想,及优化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学习已经是教育发展的必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高校心理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思想指导者更要明确自身的位置与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政.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2]黄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培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 独立学院;朋辈心理辅导;朋辈心理辅导员;人格特质;实效性;研 究
Study on the Personality Traits of Peer Counsellor and the Substantial Results o f Psychological Counselling in Private College. Kui Yabo, Li Hui, Wang K unlai, et al. Business School,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106, P.R.Chi na
【Abstract】 Objective By discussing the correlative factors of the re sult of Peer Counselling,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for theselection of Peer Counsellors. Methods To recruit 50 volunteerPeer Counsellors and 100 students, dividing them into two groups in the form ofone-to-one relationship. Studying the personality traits of Peer Counse llors and the substantial results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ling by multi-regress 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companionability, stability, constancy,sensitivity, self-discipline of Peer Coun sellor is negatively relevant to the dumps, anxiety, human relationship sensitiv ity,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and hostility of the client, and the delibe ration is positively relevant. Conclusion The charact er of the Peer Counsellor is relevant to the counselling effect, thus primarily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election of Peer Counsellors.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 Peer counselling; Peer counsellor; Perso nality traits Substantial results; Study
朋辈心理辅导是在同辈及朋友之间进行的咨询活动,它是指受训和督导过的学生向前来 寻求帮助的学生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提供倾听、支持及其他帮助的过程。朋辈咨询疗效 的相关因素包含4个方面[1]:①咨询员因素;②咨客因素;③咨询员―咨客关 系水平;④咨询过程本身。本研究着眼于从咨询员人格特质角度探讨朋辈咨询疗效的相关 因素。咨询员在与咨客的交流过程中,性格必然展示,以及由性格所带来的对外界及自我的 适应,可能影响咨询过程及效果[2]。Ross(1999)等[3]的研究显示个性在 咨询员和咨客的关系中起到关键作用,聪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及良好的沟通能力与疗 效相关。Combs[4]也认为个体 因素对于疗效与技术因素具有同等的要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具有个人吸引力,友好,令 人感到舒适和可信。
国外朋辈咨询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渐趋成熟,各高校、中学、小学广泛采纳,甚至作为学 校教育和心理卫生服务的常规项目。我国于近些年引进了这一项目,各级学校也在纷纷应用 ,但是关于这一项目的实证性研究少之又少,况且作为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其文化适用性 也值得研究。独立学院是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需要,继民办高校产生之后出现的 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它介于公办与民办之间,在学校和学生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独特性。 朋辈心理辅导在独立学院开展的具体情景有所不同,其疗效也有可能不同。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的基本步骤 招募50名自愿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督导和支持,并进 行性格测量。在全院心理普查的结果当中,选取症状自评量表分值高于常模的同学100名作 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研究对象称为来访者,与朋辈辅导员形 成一对一的咨询关系,共历时一个学期;对照组不予干预。
1.2 研究对象 入组标准:根据大学新生心理普查结果,症状自评量表分值高于全国青年 常模并且自愿参加、知情同意;排除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精神障碍。符合入 组标准的研究对象共100名,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项目研究中,试验组45例完成,3例 转诊,2例脱落;对照组全部完成。发出调查包100份,收回95份,回收率95。其中男43例, 女52例;年龄19~23岁,平均20±2岁。
1.3 方法
1.3.1 调查和测量内容 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专业,系别等。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SCL-90是一个症状校核表,项目来自于 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广泛,涉及感觉、思维、情感、行为、意识、人际关系、生活习惯、饮 食、睡眠等方面[5]。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the 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 是广泛应 用的自我评分的性格测量工具,用来测量性格的全面特征,可应用于咨询、临床和人力资源 等,对正常人之间16种基本的人格因素及其各种次级人格因素水平有良好的区分能力[ 6]。
1.3.2 偏差控制 问卷采用定式问卷,有统一的指导语和填表方法说明。培训督导专家小 组指导朋辈辅导员完成一般情况表和16PF。经过培训的朋辈辅导员指导研究对象完成一般情 况表和SCL-90;统一发放和收回调查包。
1.3.3 统计方法 所收集的资料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1.3.4 关于安全性 建立了转诊、危机预警、干预机制;朋辈辅导项目开展的全程进行监 控、督导,以保证安全性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表1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一般人口学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2.2 朋辈辅导实效性的相关因素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朋辈辅导实效性与试验 组、朋辈辅导员16PF的相关性。
从表2可以看出,16PF中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敏感性、自律性和世故性与SCL-90 各因子相关性较大;而16PF的各因子与SCL-90的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均未显示出相关性。
3 讨 论
朋辈咨询的相关因素可以从4个层面观察,咨询员本人即是重要的方面。性格在咨询效 果中起到相当作用。Ross和Combs分别进行的独立研究均证实了这一点。
Carkhuff(1965)认为咨询师的个性与治疗效果有关,这些因素包括:共情、真诚、可信 赖、无条件的正性关怀和鼓励以及守职奉献。这与本研究得到的结果有不谋而合之处。乐群 性、敏感性、世故性、稳定性的内在涵义与共情、真诚、正性关怀鼓励有相近之处;而有恒 性和自律性与守职奉献和可信赖有共通之处[7]。
本研究发现朋辈辅导员的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敏感性、世故性、自律性与来访者 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和敌对相关。其中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敏感性 越高,上述症状分值越小;世故性则反之。
即对于愿意成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同学,为达到更好的疗效,倾向于选择乐群性、稳定 性、有恒性、敏感性分值较高而世故性较低,其它因子分适中的同学。
4 结 论
朋辈辅导员的性格与咨询效果有关;初步为朋辈辅导员的筛选打下了基础。
5 参考文献
[1]Horvath AO, Luborsky L. The role of the the rapeutic alliance in psy chotherapy. J Consult Clin Psycho1, 1993,61:561-573
[2]Lawrence A. pervin: The Science of Personality, 1996:411-416
[3]Rose GL. (1999). What do doctoral students want in a mentor? Develop ment of t he ideal mentor scale. Retrieved March 26, 2001, from Dissertation Abstracts: Wo rldCat File: OCLC FirstSearch Item: 45474343
[4]Combs A. Helping Relationships. Boston Allyn Bacon, 1982:115-121
[5]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6]Russell MT, Karol DL. The 16PF Fifth Edition Administrator's Manual.Champaign, IL: Institute for Personality and Ability Testing, 1994:64-71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体育与健康课具有独特的优势,下面谈谈我多年来在体育健康教学实践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体会。
二、研究方法
1.做好学生心理调查,及时跟踪变化。要及时跟踪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灵活地、及时地调整心理辅导的内容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2.培养体育骨干、小组长,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小组长及体育骨干的助手作用,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使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开展互帮互学,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共同进步。
3.挖掘教材,做好完美衔接。面对教材,应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精神,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体现新教材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在“不露痕迹”中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达到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机动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4.创建良好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形成师生互动交流、团结合作、互助互爱、乐观向上的良好氛围,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使教育教学落到实处,营造师生迫不及待上课、依依不舍下课的氛围,感到趣味无穷、兴趣盎然,以丰富有趣的课堂和各种文娱活动吸引学生,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
5.注意运用时机及因人而异。因为学生的心理世界具有内隐性,作为教学组织者要善于以知识结构为链条,联系实际创造一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师生互动、各抒己见、无拘无束的自由气氛,针对不同的问题以诚相悦、以理服人,实现以人育人、以心育心、共同进步。
6.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评价。在一个班级和小组学习中,与来自不同背景与价值观的同学相处,同学彼此间的回馈犹如一面镜子,通过个人、小组、老师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过程和中介性评价的同时,更应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评定,这样可以让同学更加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忧人之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素养。
7.与各学科教师的联动效应。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它需要各学科教师的协同工作。同时,学生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过程,这也要求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互相配合,齐心协力地教育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更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增强教育的效果。在教学中渗透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希望工程,需要各学科教师共同承担、协同合作,发挥各学科的优势。
8.团体心理辅导在课后也应有延续。学生的心理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一次团体活动不一定就能达到目标和效果,要注意跟踪和反馈,及时调整和充实活动内涵,赋予新内容、新形式,注意个人与小组的变化,指导他们有的放矢开展后续活动,以强化课堂效果,使团体辅导达到预期效果,有效促进学生身心俱健。
三、结果与分析
针对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及考试前后,要配合学校心育室工作,开展对学生的心理问卷调查,建立心理档案,及时了解跟踪学生的动态心理变化,对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辅导,有效地帮助学生改善和提高心理素质,无形中也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及形成师生健康的心理适应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体验目标;游戏;角色扮演;绘本阅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6-0008-03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每种模式的有效运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同时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并日臻完善。“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也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一、“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的适用问题
心理辅导课“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以心理体验为目标,通过阶段式层层递进的方式,加深认识,深化心理体验,从而达到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体验和感悟的目的。 “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有三个要点:一是一堂课一个主题活动;二是三段阶梯式,也就是把一个活动分解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是有层次的、阶梯式的递进;三是体验,三段活动旨在使学生获得体验,得到心理感悟。 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用一个活动来贯穿,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的教学素材,有利于深入体验和感受,有利于做到充分的分享和交流。三阶段阶梯式体验活动的设计符合情感发展规律,有利于心理课中体验目标的达成。活动难度从简单到复杂的设计过程,理解起来简单,容易设计、操作和把握,前后环节联系紧密,容易对比效果和影响程度。一节课一个活动,有利于减轻心理教师的备课压力,缓解专业枯竭感,并降低在心理课中重复开展同一种活动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魅力,有利于心理辅导课的长远发展。
“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目前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活动太多,体验活动不能深入开展,主题活动不清晰,教师们备课负担太重等问题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钟志农在专著《探寻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中提出,心理辅导课的辅导目标可以按三个维度来设计:一是了解和理解;二是尝试与学会;三是体验与感悟。这样的目标定位一方面体现了心理辅导课的课程性质,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心理辅导课的本质属性。体验是心理辅导课中的关键也是落脚点,是区别于其他课的最本质特征。如果学生没有体验和感悟,或者只有浅表的体验和感悟,心理辅导课就可能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把体验和感悟目标放在首位,通过层层递进的设计使学生有深入的体会,完成了认知、行为方面的目标。
通过体验目标的达成来带动完成认知目标和行为目标,在这样的思路下,心理辅导课必须把各种主题转化为不同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因此就涉及到了可行性的问题。教师们在心理辅导课的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验,有的内容很容易设计成活动类型,但有些内容的确很难转化为心理辅导活动,尤其是高中阶段和初中高年级阶段的主题。在有限的时间里,开展考前辅导、职业规划辅导等课程,教师们往往更加得心应手地选择以讲授、讨论、辩论等为主的教学形式。在这一类课中“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是否适用?这个方面我们作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结论是“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的适用性与心理辅导课中辅导目标的确定有直接关系。如果心理辅导课的辅导目标以体验为主,那么“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就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如果心理辅导课的目标以认知为主,那么三段阶梯式体验模式就难以适用。体验是心理辅导课中的关键也是落脚点,大部分的心理辅导课基本上是以体验目标为主,因此“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适用于大部分的心理辅导课。
中小学最常使用的心理辅导活动形式有游戏、角色扮演、绘本阅读、绘画、讨论等。我们课题组的心理教师们对不同类型的辅导课作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总结了一些可操作的课堂辅导策略和方法。下面详细介绍“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在游戏活动课、角色扮演活动课、绘本活动课中的运用。
二、“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在心理辅导课中的运用
(一)游戏活动辅导课
心理游戏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重要形式之一。心理游戏来源于学生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创造了令人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并使学生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体验活动形式之一。心理辅导课“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的辅导思路来源正是来自这一类型的课,因此实践中很容易把握和理解。根据“三段阶梯式体验”模式的理论,这类课设计为以下过程。
第一阶段:目标为初步体会游戏过程。这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激发对游戏的兴趣,初步掌握游戏的规则,初步了解游戏过程。这一阶段还可以协商课堂契约,为后面的游戏活动提供秩序方面的保障。引导学生的过程包括:1.分组;2.初步领会游戏规则;3.初步尝试简单的游戏; 4.解决游戏过程中的困惑。
第二阶段:游戏活动展开阶段。这一阶段的体验目标是,理解游戏过程,能在游戏中得到感想。这一阶段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进一步明确游戏规则,通过讨论小组成员之间活动的计划,在明确的规则之下展开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洞察游戏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这个过程包括:1.小组讨论游戏规则;2.解答游戏规则上的疑惑;3.展开游戏时,教师指导和提醒;4.简单、中性地宣布结果。
第三阶段:整合与延伸阶段。这个阶段的体验目标是,体验的整合与感悟。这个阶段主要解决通过讨论和分享体验,延伸到自己的问题,并作自主的选择。问题设计包括:1.有什么感悟?2.还想到了什么?3.你遇到了什么问题?4.打算怎么做?
(二)角色扮演活动辅导课
角色扮演有很多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情景扮演、戏剧表演等,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是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班级辅导活动中,角色扮演又可称为“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学生以表演的方法,展现相应的行为特点和内心感受,起到增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心理与行为方面问题的作用,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把“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运用到角色扮演活动辅导课中,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三个操作过程。
第一阶段:初步体验情景阶段。这一阶段要完成的体验目标是,对情景有初步的认识。这个阶段主要包括:用现实问题激发参与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情景;指导角色扮演的简单方法,要求扮演者把自己的情感创造性地发挥出来,并将自己的体验注入角色之中;指导学生观众观察扮演者的言语和行为,并体验其内心感受,分析角色的处理方式。问题设计包括:1.情景中有哪些角色;2.是什么故事;3.联想将会发生什么。
第二阶段:角色扮演实施阶段。这一阶段完成的体验目标是,体会和感受角色扮演带来的体验和情感。由学生实施角色扮演。教师在角色扮演进行过程中要因势利导,给予帮助和指导,包括:1.完成角色分配;2.故事的完成;3.角色扮演过程。为了使活动能达到预期目的,要运用各种技术,使全体成员能投入地参加到角色扮演的活动中来。问题设计包括:1.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概括)2.刚开始某某是怎么表现的(具体化)?3.后来又有什么变化?4.遇到这种情况,某某是怎么应对的?5.帮某某出主意,应该怎么办好?
第三阶段:整合角色阶段。这一阶段完成的体验目标是,整合以后的选择与自主的选择。角色扮演结束后让扮演的学生和观看的学生一起讨论,并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学生能理清思路,找到问题的症结,达到角色扮演的目的。教师还可以根据角色扮演的情况,让学生按活动要求重演,强化行为的塑造,进一步达到角色扮演的目的与功能。问题设计包括:1.刚才的短剧给了我们什么启发?2.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带来了什么影响?3.结合故事说说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4.处理类似的情况有什么秘诀?
(三)绘本活动心理辅导课
绘本活动辅导课如今在小学阶段很受师生们的欢迎。优秀的绘本通常具有以下特质: 1.图画叙事性,绘本以图、文共同作用来说故事,运用具有连贯性的图画来传达和诠释故事内容;2.绘本的故事性,学生可以以故事中具体的人物、事件、情境为认知背景,来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教育意义,为日后的迁移运用提供具体的、贴近儿童生活的参照。通过挖掘绘本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涵,在引导学生阅读、领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新观念,学习新的行为模式,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就是绘本辅导活动课的主要任务。根据“三段阶梯式体验”模式的理论,这类课设计为以下过程。
第一阶段:熟悉故事阶段。这个阶段的体验目标是,初步感知故事,初步感受故事的情感;初步建立绘本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先思考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参与感,同时用最简洁和清楚的方式讲解绘本,并提出有助于理解的问题。这个阶段的问题设计:1.故事中有几个角色?2.绘本讲了什么故事?3.比较喜欢哪个角色,理由是什么?
第二阶段: 消化故事阶段。这个阶段的体验目标是,理解和把握故事内涵,深入感受故事的情感,进一步丰富情感体验。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理清故事的前后关系与人物关系,并通过联想与假设把学生带入故事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故事。这个阶段的问题设计有:1.刚开始怎么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是什么结果?2.某某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变化?3.后来问题得到了解决,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4.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5.如果你又是某某,你会怎么看待?
第三阶段:延伸故事阶段。建立故事与生活的关联性,分享生活经验,开展更深的思考,构建更向善、更加平衡的生命价值观。这个阶段的问题设计有: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2.当你想到那件事或那个人时,心里有什么感受?3.这个事情带给你的影响是什么?4.结合故事,你觉得怎样才能避免误会?你的秘密是什么?5.你准备如何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
三、“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的效果与问题
“三阶段阶梯式体验” 不是对以往模式的否定,而是在以往心理辅导课课堂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探索总结的教学模式。如果说钟志农老师的四阶段模式更多地关注了团体动力变化过程的话,那么“三阶段阶梯式体验”更多地关注了辅导目标中的体验目标,关注学生的体验变化过程。
(一)学生的参与度有显著提高
由于一个活动贯穿始终,因此在40分钟内学生活动的时间确实多了,分享和交流的时间比以前充分。例如在以前的课上,角色扮演环节的全班分享最多只能四个小组,现在可以分享八个小组,基本上全部小组都可以表演。活动以后的分享时间,只要有学生分享都有机会发言,而且有充分的时间对话与交流。
(二)教师们操作起来简单
教师们把辅导目标确定好,根据目标选择一种形式的活动就基本上有了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因此上课和备课相对来说简单很多,不需要像以前一样费尽心思地拼凑几个活动来填满一节课。
(三)心理教师的专业枯竭感有所缓解
一个题材的活动能贯穿一节课,而且不同类型的辅导活动可以变换使用,经过实践的心理教师都普遍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自己的专业储备还算充分,没有像以前一样有被掏空或将要被掏空的感觉。
在实践探索中教师们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热身活动要不要?三段阶梯式体验模式中的“一个活动”是指一个主题活动,与热身活动并不矛盾。热身活动为下面的活动营造了氛围,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如果需要完全可以使用。
二是教学设计中如何划出三个阶段的认识目标?其实,这个问题是体验三个阶段的另一个角度。在设计体验三阶段中,其实已经有三个阶段目标的确定,只是表述的不同而已。关键是,把体验三个阶梯式目标设计好,认识目标就基本上确定好了。
三是整合与感悟部分是游戏体验活动,还是讨论和交流分享,或者是体验活动加上讨论与交流分享活动?这个主要看活动完成的功能来决定,可以是游戏体验活动,也可以是讨论和交流分享,也可以是两种形式的综合。主要是要考虑是否完成了体验的整合与感悟过程。
当然,想上好一节让学生有深刻体验的心理辅导课并不那么简单。“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层层递进的体验为目标,用一个活动贯穿始终,因而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对教师们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因为一个核心活动贯穿始终,需要用不同方法和辅导手段开展团体辅导,不然很容易导致课堂索然寡淡,缺少趣味性和吸引力,进而影响课堂的辅导效果。
注:本研究为广东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强师工程项目“目标取向的心理辅导课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2012YQJK086。
参考文献:
[1][2]崔昌淑. 心理辅导课“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19):7-9.
[3]钟志农.探索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48-49.
[4]裴利华.心理教育活动课程――原理与实施[M].南昌:百花文艺出社.2006:35-37.
【关键词】中医戒烟;针灸;耳穴压豆;抑制烟瘾
【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488—02
吸烟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烟草是人类健康杀手之一。戒烟已成为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热点问题[1]。选择一种科学、经济、有效的戒烟方法成为众多戒烟者的关注。然而运用针灸、耳穴压豆及中药[2-4]这种科学、经济、有效的戒烟方法与其它戒烟方法比较效果显著,重要的是无毒副作用,受到众多戒烟者的欢迎。
1 对象和方法
昆明市延安医院呼吸二科开设戒烟门诊,负责戒烟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推广,以及中医戒烟进行了临床实践,运用针灸、耳穴压豆及中药戒烟方法进行科学、自然、经济、有效的中医戒烟治疗,形成一套规范的戒烟服务体系。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戒烟人数260人次,其中243是男性,17人是女性。年龄在24—65岁之间。制定治疗流程(见表1),给予进行心理辅导、针灸、耳穴压豆、中药茶饮治疗。
2 心理辅导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包括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精神依赖是导致戒烟者复吸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戒烟过程中心理辅导是至关重要的。心理辅导包括对患者进行戒烟相关知识的教育,鼓励戒烟者树立戒烟信心,巩固戒烟决心,吸烟是导致阻塞性肺病、肺癌、冠心病、卒中等疾病的主要诱因。让戒烟者在戒烟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增加适当的运动转移注意力。避开吸烟场合,寻找健康的生活方式。
3 针灸戒烟
针灸戒烟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抑制烟瘾,使受戒者不想吸烟;二是消除戒烟后出现的一些戒断综合症状,如烦躁不安、精力不集中、心慌、焦虑、头痛、失眠等。戒烟穴位于手上的阳溪穴与列缺穴之间中点处,按之有一凹陷(甜)[5]。吸烟者初次针刺此穴通常会比较疼痛,若能每天针刺此穴,尤其是烟瘾发作时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根据每位戒烟者的情况,酌情配伍其他穴位。常选取的配穴有合谷、神门、太冲、丰隆、内关等穴,取其平肝降火、清热化痰、镇静安神、除烦的功效。配合电针可增强疗效。
案例一、戒烟者张某某,男,46岁,吸烟二十五年,每天吸烟20支,吸烟指数500。曾经有过数次戒烟经历,均未坚持下来,最近一次戒烟到我院呼吸二科戒烟门诊就诊,给予张某某针灸、耳穴压豆,每天金银花、三七花、枸杞泡水茶饮,经两个疗程治疗吸烟者烟瘾得到抑制,目前张某某已半年未再吸烟,自诉无抽烟欲望,感烟味难闻、呛咳。
案例二、戒烟者吴某,女,55岁,吸烟二十年,每天吸烟15支,吸烟指数300。曾服用戒烟药物“酒石酸伐尼克兰”出现心悸、颈部皮疹,声音嘶哑不适症状,停止服药戒烟未成功。为求进一步治疗到我院戒烟门诊就诊。给予针灸、耳穴压豆,每天鱼腥草、金银花、三七花、枸杞泡水茶饮,经一个疗程治疗后其戒烟者每天吸烟支数减至三支,第二个疗程治疗后未再吸烟,第三个疗程是巩固治疗。电话随访一年半都未再吸烟,戒烟成功。
6 讨论
昆明市延安医院戒烟门诊自2010年5月至今2013年9月共有戒烟人数260例,其中52例(20%)戒烟成功,65例(25%)效果较好每天吸烟支数减半,52例(20%)效果一般每年吸烟支数有减少,52例(20%)烟草依赖者无效。
烟草中的成分复杂, 其种类高达2000 多种, 含有尼古丁、香烟焦油、苯并芘、一氧化碳等近100 种化合物,但只有尼古丁像其它依赖性药物如海洛因、可卡因一样, 可以在人和动物中引起耐受、依赖及戒断综合症, 尼古丁作用于脑的奖赏系统, 使其功能和结构发生改变。瘾物质成瘾的原因是由于外源性成瘾物质大量进入体内后与中枢的阿片类受体相结合, 致使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分泌受到抑制, 一旦外源性成瘾物质停止供应, 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分泌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 导致体内出现阿片类物质缺乏的状态, 从而诱发出一系列戒断综合症, 造成了吸烟者对外源性成瘾物质的依赖。使吸烟者对烟草雾产生一种厌恶感, 从而不想吸烟。部分吸烟者再次吸烟时口腔味觉发生改变, 有苦味、铁锈、铜锈味,这是针刺、耳穴压豆戒烟产生效果的关键因素,从而烟味发生异常改变[8]。由原先吸烟时欣快、轻松、兴奋感, 被口中发异常味道、恶心、咳呛取而代之, 从而阻断了吸烟者对香烟的依赖性,抑制烟瘾,使受戒者不想吸烟。综合调理脏腑功能消除戒烟后出现的一些戒断综合症状,达到了戒烟的目的,最终停止吸烟。
根据临床260例通过针灸、耳穴压豆及中药戒烟的临床研究,说明中医戒烟是一种有效、科学的戒烟方法。与其他戒烟药物治疗相对比,针灸、耳穴压豆及中药戒烟更为科学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对65%治疗有效。临床实践结果证实针灸、耳穴压豆通过改变戒烟者味觉,通过神经的调节作用,从而抑制烟瘾,控制了戒断综合症。
参考文献:
[1] 孔令江, 郭琳琳, 陈天书, 等. 中国大中城市戒烟门诊戒烟状况现状调查[J]. 大家健康, 2013, 7(3):74-75.
[2] 赵 澜, 王 旭. 古今中医戒烟思路方法与研究[J]. 辽 宁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 2010, 12(6):96-97.
[3] 张 杰1, 尹新中2*. 中医戒烟研究[J]. Jil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1, 3(7):668-669.
[4] 田士兴. 悠久历史的中医戒烟[m]. 生理·健康, 1994:40-41. [5] 曹磊, 饶清华, 钟艾芳. 近年来国内针刺戒烟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 24(2):48-52.
[5] 李传杰. 关于针刺戒烟[EB/OL]. [2012-3-1]. .
[6] 付文如, 陈卫华. 耳针戒烟临床应用及机制探讨[J]. 安 徽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2004, 23(2):30-32.
关键词:高职学生;能力;团体心理辅导
职业核心能力是成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地区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近年来,在高职业院校中,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也有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开发了一系列关于核心能力的课程,形成了核心能力测试体系。目前研究普遍认为,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6项: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技术、与人合作、自我提高、解决问题[1],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高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现状
(一)高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较低
作为高职学生的辅导员,笔者有深刻体会,高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较为低下,大部分同学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一般不会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会选择两个方式,一种方式是第一时间就会进行求助,有的问题只要自己上网查一下就会解决,但是他们习惯性的就会让别人来帮助。第二种方式就会采取回避,有的同学即使尝试自己去解决,一旦遇到小挫折就会马上退缩。
(二)高职学生单项能力较差
在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训练越多也就越强,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学生核心能力训练的课程,学生大多是从学习生活中习得而来,加上高职学生自我能动性差,导致他们单项能力薄弱,掌握不系统。核心能力中的很多内容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如与人交流,但是很多学生只限于能够将自己的意思传达出来,甚至有些学生连与老师正常的交流都困难;再如与人合作的能力,很多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更谈不上跟他人合作。
(三)高职学生能力结构不完整且整合不佳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在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上,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与掌握专业知识相关的核心能力的涉及就会频繁一些,也就有助于获得。而一些与此关系不大的核心能力则训练较少,导致学生核心能力结构不完整,处于相对缺失状态。比如数字应用能力等。同时核心能力中的每一项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各项能力之间是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的,只有各项能力协调一致,相互服务,才能够在完成某一项工作时使各项能力得到最佳体现,使各项能力为完成工作更好地服务。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懂得如何处理各种信息,运用发散性的思维,与人沟通交流合作,才能去解决问题[2]。
二、高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一)自控和自学能力差
大部分高职学生欠缺吃苦耐劳的精神,懒惰,旷课迟到成为家常便饭,学习动力不足,生活学习比较迷茫,没有明确目标,考试作弊现象严重,有相当多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谈恋爱,打麻将等各种玩乐当中,对专业以外的知识不了解,大部分同学只是想混个文凭,有的同学是为了应付父母而来的。
(二)心理素质较差
高职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很好,是家里的小太阳,处处呈现出养尊处优的状态,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较差,心智不成熟,任性妄为;规则意识、组织管理意识淡漠;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不强;自我意识强,不善于接受和服从,对于发生的问题,不善解决,易冲动激化矛盾;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学历低,学校不是重点院校,出现自卑现象,在找工作时,不敢参加招聘会,不敢和其他学生同场竞技等[3]。
三、团体辅导对高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和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在现代社会中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人,首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所以在当今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的情况下要开展相应的心理素质培训,增强他们的心理抗挫折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学校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心理讲座,开设一些心理教育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讲授有关学生就业的问题,强化高职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摆脱劣势[3]。
团体辅导又称为团体心理咨询、集体咨询、小组咨询、群体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体验、学习,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4]。多项研究显示,班级团体辅导可以增进班级成员之间的友谊,改善新生的不适应性,可以使班级成员在实现具体而有意义的集体目标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集体生活的快乐,并懂得尊重别人、欣赏别人,意识到自己的任何活动都必须与班级成员合作才能取得成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班级团体辅导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识别、认识自己,从成员间的交往中获得自信,从集体中获得力量和支持,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拥有健康的心理[5]。
四、结语
目前,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广泛运用,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学生人格等各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足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玲.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01):148-149.
[2]童山东.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3]李霞.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4]于兴艳.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113+145-146.
[5]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