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27:39
序论:在您撰写中医儿科和儿科区别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儿科典籍宜强化
在绪论教学中,儿科典籍以一般介绍为主,历代儿科著作也以列表形式予以简介。这样,学生对儿科发展史只能有浅显的了解。纵观儿科名家,无不对儿科著作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古籍的学术内涵。因此,儿科教学应该对儿科古籍做较深入的讲解。如对《小儿药证直诀》、万全学术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对宋医家钱乙的学术思想、脏腑辨证、组方特点等方面作讲解;对明医家万全提出的“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做诠释。对其他如《幼幼新书》《幼幼集成》等,也尽量多做讲解。对于一般性儿科专著,也可以做简介式的说明,比如介绍其朝代、医家名、著作名、主要学术成就、学术源流等,使学生有些印象即可。儿科典籍是显著区别于其他学科门类的内容,虽然对典籍强化教学的效果不会短期显现,但对今后儿科的继续深造,将发挥潜在的作用。今后中医儿科教材的编写若增加典籍导读作为附篇,将使学生获益匪浅。
2优势病种宜深讲
中医儿科存在许多优势诊疗病种,如外感、咳喘、泄街、腹痛、厌食、积滞等。对儿科优势病种的讲解,宜调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多层面讲解。(1)讲解优势病种的一般辨治规律;(2)讲解优势病种的小儿特点;(3)讲解优势病种的诊治事例;(4)讲解优势病种的个人用药体会。授课者都应是儿科的临床专家,与其说是讲授儿科课本知识,还不如说是以自己的专业经历去感化学生,使学生对儿科学有感性认识,增加对儿科的兴趣和探索。这种临床课的病案教学法是非常必需的。笔者结合自己脾胃专科的优势,详细讲解小儿厌食症的特点、用方、用药以及调摄,使学生加强对中医儿科教学的临场感和优势感,十分利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
3实践技能宜多练
临床课教学见习带教十分重要。目前,由于存在医患关系、教学资源、师生比例等矛盾,中医临床见习带教的质量亟须提高。见习带教是考察临床课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依托儿童医院丰富的教学资源,脱产进行病房见习带教,使儿科实践技能训练得以落实。见习带教首先是识病,选择典型病例进行床头带教,使学生对小儿常见多发疾病有感性认识。其次是望闻问切四诊,素称“哑科”的儿科,必须训练基本的采集病史技能。第三是培养临床思维的能力,所见的病症,如何转化为中医学的临床思维,需要调动原先所掌握的知识,即辨证论治思维。中医高等教学已经渗透着现代医学教学,学生的思维模式也表现出现代医学的临床思维,这种交叉融合的临床思维是无可疑义的。但是,在见习带教中,发现学生的中医学临床思维欠缺。如见习“紫癜”这一病症,如何对应投以犀角地黄汤,许多学生思维没有着落点,这种“中间过渡思维”,即关键的“理法方药”思维过程,需要在临床中不断练习。第四是书写病案,要求写出四诊概要,通过老师指导和学生间讨论,完成病案,是技能训练的强化。实践说明,有实际病例可看、师生互动的规范化见习带教,是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
4考核重点宜侧重
临床课考核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可以有所侧重。首先侧重病名考核,即以病名作名词解释。儿科病名是构成这门学科的基本要素,比如“积滞”“疳积”“麻疹”“五迟、五软””胎黄”等。通过教学和考核,强化对儿科内涵的掌握,并区别于其他学科。“释名”教学包含儿科疾病谱概念、病症特点、古今认识异同等信息,宜讲细讲透,达到即时记忆和长久记忆的效果。比如:积滞是由于乳食喂养不当,乳食停聚中脘,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甚至吐泻酸臭乳食或便秘为特征。这个名词包含多层含义,为儿科所特有,并区别于厌食、腹痛、腹泻、疳积。以这些儿科名词为知识点加以考核,能充分体现中医儿科的内涵。其次是实践技能考核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总分,既能减少学生的记忆量,也能突出临床课特点。以儿科优势病种的辨证论治为考核内容,试题模拟实际案例,以正确灵活、符合法度的作答为要求,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要求照搬书本。实践表明,在优势病种辨证论治考核中,学生会动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作答,是可取的。
5重复内容宜简略
在中医儿科教学中,遇到重复内容如何讲解是值得思考和把握的。在临床分支科目中,中医内科学和儿科学的关系密切,内容之间可资互参的很多,辨证思维很相近,辨证分型重复较多,使学生倍感倦怠乏味。现代中医儿科学教材优于以往的教材,在阐述辨证论治体系的同时,隐藏着某种疾病自身转归的内在规律性。教学中,应当讲明这种疾病的转归规律性,以便理解掌握。比如泄拷、麻疹、痄腮的变证,其分证论治比较符合现代医学对这些疾病的演变规律。这些显著区别于中医内科学的地方,宜提醒学生掌握。对于重复内容,比如一些病种的辨证论治,避免照本宣科,代之以回顾和提问的形式,以启发为主。
儿科传染病多从温病论治,宜以温病的理法方药予以揭示。因此,温病学的温习和规律的揭示,对儿科时行疾病的教学大有裨益。可以说,学好温病也就能学好儿科时行疾病。儿科时行疾病方剂难以记忆,比如“宣毒发表汤”“清解透表汤”“透疹凉解汤”等,但是不难理解,因为其理法均遵循温病治法。因此,对于中医儿科学中的“陌生”方剂,要拆方分析,重在理解而留有印象即可。比如“肥儿丸”,了解其组成包含消导的神曲、麦芽和驱虫的槟榔、使君子等,就可谓达到要求。
6结语
关键词:中医儿科;中药;现状与特色;优势病种
Abstract:Objective Fine out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location,com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uperiority disease in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diseases,drugs,dosages,courses and frequencies in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consult formal prescriptions.Results The common diseases in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included cough,influenza,acute pharyngitis,chronic pharyngitis,and mon medicine contained bellflower,licorice,asters,orange peel etc.Most dosage interval arranges in 3 to 12 g and number of agents was about 3 to 5 doses.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The pediatric prescription dose was small and flexible in group partie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wo functions of conditioning and treatment,we should play advantage role and gain character of the pediatr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make it play a greater role.
Key words:Nediatrics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dverse reaction;Superiority disease
中医儿科源远流长,在儿科颇多领域内中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儿身体的特殊性,对药物非常敏感,所以用药剂量与成人有一定的区别,而中药在用药情况可以方便地针对这一情况用药,方便增减剂量,是中药治疗在儿科的一大优势,从这一方面来说,增加了小儿家属为小儿选择中药的选择性。另外中医辨证分析,因人而异,治疗方案个体化,中药调理治疗兼备,是优势之二。所以如何让更多的人发现中医药在儿科的特色优势,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工作。
我院中医儿科有有自身的特点、常见病和优势病种。中医优势病种[1]指医疗机构在相关部门确定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专科(专病)、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室以及临床优势学科的项目是所认定的优势病种以及医疗机构自认为具有中医优势的中医病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对2014年随机抽取的1275张处方进行查阅,详细记录患儿用药情况,用药疗程,病种。
1.2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对处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中医门诊儿科常见病 1275张处方调查可知,中医药治疗在儿科前六种常见病为:咳嗽、流行性感冒、急慢性咽炎、消化不良、慢性鼻炎、扁桃体肥大;其中咳嗽最高,百分比占41.65%,见表1。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教材; 教育,医学; 中西医结合
教材的质量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制约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中医儿科学》教材有大专、本科和研究生版本,已经几易其版本,每一次改版都凝聚了广大中医儿科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为不同层次的中医儿科的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等中医教育教材仍然存在令人担忧的现状,急待改革[1]。为了中医儿科临床的现实需求和学科自身发展的必要,《中医儿科学》教材应该大胆改革,使之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临床实际的需要。
1 《中医儿科学》教材的现状
1.1 中西混杂
1.1.1 目录混杂 大多数《中医儿科学》教材在“中医儿科学基础”部分的目录既有“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又有“小儿年龄分期”和“生长发育”等;在疾病目录上中医和西医的病名混杂出现较多,有的《中医儿科学》教材使用“肺系病证”“肾系病证”,而有的却用“肺脏病证”“肾脏病证”。例如“心肝病证”既有“惊风”“夜啼”“痫证”中医的病名,又有“注意力缺陷多动征”“病毒性心肌炎”西医的病名;同样“肾系病证”既有“遗尿”“小儿热淋”又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不胜枚举。这样造成了教与学的困惑,例如经常就有“肺系”和“肺脏”如何区别,“水肿”和“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有什么关系,“五迟、五软”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否可以等同的问题出现。
1.1.2 内容混杂 现行的《中医儿科学》教材在具体疾病的阐述上也存在中西医混杂的情况。大多数把疾病分为概述、病因病机或病因病理、诊断或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6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论述。在这6个方面皆或多或少存在混杂的问题。例如论述“胎黄”,概述部分既有中医的定义,又有西医关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分内容;论述“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病机大多数从“外邪犯肺”“湿热内侵”“肺脾气虚”中医的理论进行阐述,而诊断却从西医“前驱感染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护理更是混为一谈。
1.2 临床思辨条理不清 主要是在论述疾病的症状与体征、辨证与辨病、治疗与临床上对疾病的处理等方面的临床思维的条理性有阐述不清甚至有失偏颇之处。尤其是用西医命名的疾病的论述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势必给教学造成困难,给学生带来学习的疑惑,使得学生从书本理论走向临床实际的差距拉大而越不相适应。
1.3 医学术语不规范 不同版本的《中医儿科学》教材编写的体例和医学术语的使用不一致。例如主要论述呼吸系统的疾病,有的用“肺系疾病”,有的却用“肺脏疾病”,传染病的章节名称有的为“时行疾病”,而有的却为“时令疾病”;再如对于“麻疹”的论述,在讲述“治疗原则”时,有的说“麻喜清凉”,有的又说“疹喜清凉”,在讲述“邪犯肺卫”的“治法”上,有的说“辛凉透表,清宣肺卫”,有的则言“辛凉发表,宣肺透疹”等等不胜枚举。
2 《中医儿科学》教材的改革设想
2.1 西为我用
2.1.1 用西医的病名取代中医的疾病命名 对于中医和西医认识基本一致的小儿常见的疾病和时行疾病,可以直接使用西医的疾病命名。例如直接用“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破伤风”取代“胎黄”和“脐风”的命名,可以在概论中分别给出中、西医的定义;可以用“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乙型脑炎”取代“丹痧”“顿咳”“小儿暑温”。这样既符合中医儿科临床实际要求,因为中医儿科住院病历书写需要(入院诊断包括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又有利于中医诊断的规范,还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疾病的特点。
2.1.2 临床诊断需要参照西医的诊断标准 可以把西医的诊断标准纳入教材中,在编写疾病的“临床诊断”的内容之中,应该包括“西医诊断标准”和“疾病鉴别诊断”。例如“哮喘”的临床诊断,应该书写“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以及“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应该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和“呼吸道异物”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较好适应中医儿科临床的需要。
2.2 古为今用 可以选编已经被后人充分理解和达成共识的历代中医儿科医家的观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医儿科的学术思想和掌握中医儿科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特点。例如新生儿的“养护”的观念,小儿生理特点“纯阳”和“稚阴稚阳”等观点。在选择论述时,应“遵古”而不“泥古”,以“共识”为原则,对于众说纷纭的观点不能选用。
2.3 规范术语 在编写《中医儿科学》教材时,不能各行其是,对于尚在研究探讨和个人的学术观点,一律不能编写进教材。应该使用规范统一的中医和西医医学术语,有利于中医儿科疾病和证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尤其是疾病的命名和证型的规范、治疗方法的规范论述等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改进。
2.4 突出特色 对于现代医学尚未清楚的而中医治疗效果明显的儿科疾病,应该保留中医疾病的命名。例如“夜啼”“夜惊”“夏季热”等。还应突出中医对小儿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的观点,因为有特色,才有生命力。
《中医儿科学》教材的建设是关系到中医儿科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根据《辞海》对于教材的诠释“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写的材料”,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层次中医儿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材的编写,必须要有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可以由卫生权力机构负责组织《中医儿科学》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成员除了中医儿科专家、教授,还应该要有儿科临床一线的副高职以上职称的医生参加。需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人力、物力等)和相当长的时间,广泛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务实搞好《中医儿科学》的教材建设,使之适应临床实际和科学研究需要的中医儿科人才培养,也更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上述观点纯属个人管窥之见,希望能够给有识之士和关心中医儿科事业发展的同仁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辩证施护是通过分析四诊获得各项临床信息及资料,并进行求证,根据辩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最为合理的个性化治疗和护理的过程[1]。而小儿在生理上脏腑娇嫩、形体未充,发病容易且传变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所以作为儿科新进护理人员除应掌握扎实的护理操作技术和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外,更应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疾病的发展变化提供相应的辩证施护。
1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掌握小儿生理病理变化,指导日常护理工作
辩证是决定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与施治结合的解决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辩证的最终目的,辩证施护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一个护理规范,因此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和掌握小儿生理病理变化是做好中医辩证施护的根本保证,新进护理人员应规范化地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学习小儿生理病理知识,掌握辩证方法、常见疾病病因病机和疾病间的发展转归等理论知识,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日常护理工作,做好辩证施护。
2树立辩证施护理念,掌握中医辩证施护方法
2.1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和主要特色,在对患儿的护理工作中,我们要牢记辩证施护的理念,学习并掌握中医辩证施护方法,结合患儿病情提供相应的护理。
2.2辩证施护的一般方法
2.2.1运用四诊方法收集辩证资料 通过望、闻、问、切分析病因、病机、病位,了解脏腑的盛衰变化,为辩证提供依据。
2.2.2运用护理程序实施辩证施护 采取“四诊”“辩证”“实施”“评价”等步骤,对病人进行主动的、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恰当的护理。
2.2.3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累积护理知识和经验,提高护理质量。
2.2.4要培养整体护理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科室中建立中医护理的学习和应用氛围。形成科室护理前辈与新进护理人员一对一帮扶形式,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并更好地将辩证施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
3掌握辩证施护原则,体现儿科护理特色
3.1辩证施护原则
3.1.1扶正祛邪 扶正用于虚证,祛邪用于实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3.1.2标本同护 “标”与“本”是相对而言,根据病情的主次轻重,护理上遵循“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原则,在标本并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标本同护”的方法。
3.1.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同一种病,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证候时所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为同病异护;而不同疾病在病程某一阶段出现相同证候时,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为异病同护。如感冒有风热和风寒的区别,在护理上也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的区别。腹泻和肺炎是两种疾病,但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都可以给予发热的对症护理。
3.1.4辩证施护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
3.1.5预防为主 护理中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为原则,掌握疾病传变途径,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
3.1.6局部和整体护理结合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内外上下联络沟通的有机整体,而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机体抗病力较弱,容易发病,病变的扩散较快,易轻病转重,重病转危。因此,儿科病护理也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注重局部与整体护理的结合,注重内外环境统一的调节,根据儿科病证特点,制订局部和整体的具体辩证施护措施,以及病情观察、饮食宜忌、心理调护、对外界环境的调节等多方面的护理内容,使护理更具系统性和整体性。
3.2在生理上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松、筋骨未坚、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抗御邪气的能力较差;小儿生长发育迅速、生机蓬勃。在病理上具有发病较快,传变迅速、变化较多、易虚易实的特点[2],故儿科的辩证施护必须结合小儿病症特点,突出儿科特色,及时准确判断病情,使辩证施护准确无误。
4讨论
由于小儿在生理上具有“脏腑之气软弱”(《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小儿药证直诀·变蒸》),在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药证直诀·原序》)等特点,其形体柔嫩,气血未充,体质和功能较脆弱,不仅发病容易,且病后寒热虚实的变化,比成人更为迅速,所以,儿科病的辩证施护,更应体现小儿生理病理的特殊性。为使儿科病的辩证准确无误,护理及时有效,应该结合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及病证特点,坚持儿科病辩证施护的总体原则。在临床中,新进儿科护士在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时,不仅要熟练掌握中医理论知识,还要做到突出儿科特点,辩证施护及时准确;护理实施与疗效观察结合,随证辨护;局部和整体护理结合,护理系统完整,以提高辩证施护的实效。
总之,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小儿病情变化迅速,作为护理人员,应掌握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熟练应用辩证施护方法,对患儿实施及时准确、系统整体、形式多样的符合儿科疾病特点的护理方法,切实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疗效。
一个韩国孩子为什么要找李耀谦教授诊治呢?
这就要从李教授的名气说起了。李耀谦早年在江苏中医药大学随名中医吴克谦学习,至今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已经40多年,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对儿科、内科、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有较深入的研究。曾参加《现代内科学》编撰,50余篇。早在1998年就被收入“中国当代医学名人”和“科学中国人专家人才库”,2005年被疑难病研究会授予“中国传统医学专家”称号,他还是扬州市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由于他名声在外,所以前来求诊者络绎不绝。
说到儿科病患,李教授指出,儿科疾病和成人疾病有明显的区别。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儿童的特点,儿童的机体和各种生理功能均未成熟完善。儿科病有如下几个病理特点,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注意:
一是容易发病。小儿卫护功能薄弱,屏障能力不足。加之寒热不能自调,容易为外邪侵袭;内则乳食不知自节,容易为乳食所伤,因而肺脾二脏的疾病较为多见,传染性疾病也明显多于成人。临床最常见感冒、咳嗽、哮喘性支气管炎等肺系疾病和吐泻、腹胀、腹痛、食积等脾胃疾病。另一方面病后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昏迷。这些症状尤其在传染性疾病中多见,故医界前贤总结归纳这个发病特点是“肺为娇脏,最易受邪”、“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是很确切的。
二是变化迅速。小儿发病后常常变化很大很快,其寒热虚实的变化比成人明显迅速。如病后医治稍缓或治疗失当。极容易轻病变重、重病变危。
易虚易实:如小儿肺炎,病初中期表现为邪气闭塞、肺失宣降的实症,如高热、咳嗽、痰J、气喘等,若因气郁血滞,邪气内陷,心阳不振,又会迅速出现肢冷、汗出、唇紫、脉数等虚症(西医称肺炎、心衰)。
易寒易热:和易虚易实的机理相似,热和寒之间非常容易出现相互转化,如:小儿风寒感冒,出现寒邪外束的表寒症,可以迅速出现寒郁化火、热极生风等风火相煽的热性症候群,由于正不胜邪,在邪正分争之际,高热、抽搐之实热症,也可突然转为肢冷、汗出、脉细数欲脱之虚寒症候。
三是易趋康复。小儿的生理特点是生机蓬勃,精力充沛,处于蒸蒸日上、迅速生长的阶段,患病后在及r治疗和护理下,病状消失快,身体康复比较迅速,即使出现较危重的症候,只要抢救及时,处理得当,预后也是很好的。
四是免疫力较低。随着月龄的增大,小儿从母体接受的先天免疫力逐步减少,而自身免疫系统相对薄弱而低下,对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肺炎等病抵抗能力相对不足,容易感染发病。
五是精神因素不可忽视。由于小儿心怯神弱,最多见的情志所伤是惊恐。当小儿乍见异物或骤闻异声时,容易导致夜啼、惊惕、心悸、抽风等。长时间所欲不遂,缺少关爱,容易导致忧思而损伤心脾,出现厌食、呕吐、腹痛、孤独不群、情绪焦躁;家长对小儿过于溺爱,使儿童心理承爱能力差。学习负担过重、家长期望值过高都会导致精神行为障碍类疾病,如好动不安,无法控制,频频眨眼,摇头耸肩、嗅鼻咂嘴,秽语抽动,易于激动,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等。
另外还有其他致病因素,比如先天遗传因素、意外因素、环境及食品的污染等。此外,还有治疗、护理不当及医院内感染等医源性损害因素。
那么,中医儿科与西医儿科有什么区别呢?
据李教授介绍,中医儿科古称哑科,因小儿有口不会言或言之不恰、难以尽信,故医治小儿疾病较难。中医儿科首重望诊、观五色。察精气神,审苗窍、阅动态,配合闻、问、切(包括腹诊)等方法,诊察了解、汇集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以准确诊断。
中医儿科是医生对患儿表现出来的症象观察(望诊)加上问诊、闻诊、切诊(切脉和腹胸部触摸)等一系列传统的诊断方法,观察、分析、探求,从而测知患儿疾病属性(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脏腑气血的盛衰;其病位在卫、气、营血、上焦、中焦、下焦,在何脏、何腑。汇集所有患儿的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其病因病理(即审证求因、论治),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在宏观上,中医儿科需从节气、时令、气候、当年的流行病及历史流行病学,患儿的体质强弱、既往病史、现病状等多方面综合归纳、分析、诊断,确定治则及用药,这个整体观是中医各科辨证论治的核心所在,不仅仅是儿科。
中医儿科治疗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急性病以祛邪为主,时时不忘顾护正气,特别是急性病危重阶段更要注意顾护阳气,以挽救患儿生命。慢性病以扶正为主,时时不忘扶正不碍邪。本着加速疗效的目的,往往在病急时采取综合治病,如针灸及各种外治疗法,配合内服药物治疗。
西医儿科是医生观察和了解到与疾病有关的资料(望、触、叩、听、问)后,加上检验、X光、B超、CT、核磁共振等理化检查,明确诊断;在治疗方面,采取降温、止痉、镇静以及使用各种抗生素、激素等措施。
西医的支援疗法,如补水、补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等措施,起到了积极救护作用,过去那种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现象现在临床已少见,但伤阴津、阴虚热甚等症象则仍可见到,需要通过中药加以纠正。就是说,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
@心然Sandra对@儿科薛征主任说:
给小孩喝的中药的煎煮方式和给大人喝的有什么区别吗?
儿科薛征主任V
给大人和小孩喝的中药,其煎煮方法基本相同,都要提前将中药浸泡。还需注意特殊煎法的药物,一些解表的药物如金银花等不能煎煮太久。孩子喝的中药应少放点水,分数次服下,避免孩子一口气服了味苦的中药后不舒服。喝完后可以给他们一些小饼干或粘纸以资鼓励。中药实在太苦的话可以稍加些冰糖。
@孙傲字定宇对@儿科薛征主任说:
孩子晚上磨牙是怎么回事?
儿科薛征主任V
磨牙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睡前吃了太多东西,或精神紧张,或脾胃失调,还可见于肠道寄生虫病等。应该带您的孩子让医生看看,做出综合分析,得出诊断。在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同时,对于脾胃不调的孩子采用健脾消食等中药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肿瘤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嗨皮的球妈妈对@李雁主任医师说:
我的朋友做完肝癌介入术一个月了,现在能不能结合中医治疗?
李雁主任医师V
目前对于肝癌介入术后的患者,可予以益气养血的中药,从而促进手术患者机体的恢复。如疏肝健脾的中药,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扶正与驱邪相结合的中药,可减轻晚期患者的症状,增加长期带瘤生存的机会。
@摘下翅膀的鱼对@李雁主任医师说:
我同学的爸爸肺癌放疗后持续发热,请问中药可以治疗吗?
李雁主任医师V
这种情况是放化疗后的毒副反应,建议配合中医治疗。中医中药有扶正固本、补气养血、软坚散结的功效,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循环、缓解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神志病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哦哦demon对@徐建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医院说:
我有个朋友3年前由于碰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心情一直很低落,后来诊断为中度抑郁症,现在抗抑郁药吃得越来越多,请问中医可以治疗抑郁症吗?
徐建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医院V
我科针对轻中度抑郁症专门开设了郁证专科,以平肝活血解郁的中药为主,辅以解郁II号颗粒,临床效果显著,且副反应少,希望对您的朋友有所帮助。
@今天很热2013对@徐建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医院说:
我因为工作需要经常熬夜,睡眠也不好,该怎么办?
徐建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医院V
若经常熬夜,会干扰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而且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建议最好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若情况严重,可服用中药来调理。
耳鼻喉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吴芳吉对@耳鼻喉科郭裕医师说:
我最近常常耳鸣,很不舒服,据说肾虚会引起耳鸣,那吃点补肾的药会不会有所改善呢?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肾脏;影响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58-01
一、引言
一般早产儿被定义为母孕37周以内出生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2.5公斤称为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小于1.5公斤称为极低出生体重。造成国内婴儿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早产,其次为宫内发育迟缓,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造成婴儿低出生体重。近年来,由于国内医疗条件的发展,早产儿、低体重婴儿的救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降低出生儿童死亡率的基础上,有更多的低出生体重儿存活下来。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过滤人体代谢产物,实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低出生体重婴儿的脏器发育存在一定的不足,低出生体重儿的肾脏发育就容易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成为一些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本医院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婴儿10例,分析他们在出生之后1个月之间的肾脏发育情况,同时选取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例有低出生体重的青少年,研究低出生体重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是否产生影响。
二、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
本研究选取两组样本,分别是: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之间本医院出生的低出生体重的婴儿10例,其中男性婴儿7例,女性婴儿3例,均为孕周小于37周的早产儿,体重均小于2.5公斤,属于低出生体重儿;同时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例有低出生体重的青少年,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结构为13-16岁,平均年龄为12.5岁,他们的出生体重都小于2.5公斤。这两组在年龄结构等多种基本要素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
(二)方法
1.研究方法
首先针对10例低出生体重儿的肾小球滤过率、尿素和肌酐、电解质、葡萄糖等排出情况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其肾脏发育情况是否满足本体的需要。其次,对8例青少年血液中的尿素氮、肌酐、尿酸等含量进行检查。将这些参数与正常婴儿和相同年龄结构的青少年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低出生体重对于出生后1个月以及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影响
2.统计方法
本次样本数据的统计主要是根据医院留存的病例,治疗记录等,同时有针对性的电话回访患者,与治疗医护人员进行座谈,进一步了解治疗过程的细节问题,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SPSS软件处理,数据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针对10例刚刚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有低体重病史的8例青少年多种肾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表1、2的相关数据。首先,10例刚刚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的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情况与孕期时长呈现线性比例,随着孕期不断增加,肾小球滤过功能也不断增加,从26孕周以下的小于7个单位,到37周以内小于10个单位。尿素和肌酐的排出量在60-120单位,平均值为90个单位,钠的排出量为21个单位,钾的排出量为5个单位,葡萄糖的排出量为15.5个单位。其中钾的排出量相对较小,可能造成出生婴儿的高钾血症。
针对有低出生体重病史的8例青少年肾功能指标与正常同龄人的比较分析,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比正常同龄人略为偏低,但是没有超出正常值,有研究样本得出的数据显示,低出生体重患儿在度过出生初期的问题之后,与正常人区别不是很大。
四、讨论
据有关数据分析,低出生体重患儿出现高血钾症的概率较大,血液中钾的含量与正常体重婴儿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他指标相对正常,因此,高血钾症是这些低体重出生患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之一,需要加强对这个参数的动态监控,一旦出现尿速变缓,需要重点关注其血钾含量是否增高。针对有低体重病史的8例青少年肾功能指标与正常同龄人的比较分析,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比正常同龄人略为偏低,但是没有超出正常值,与正常人区别不是很大。
参考文献:
[1]韩树萍,晏路标,余章斌,邱玉芳,陈玉林,徐业芹,翁莉,周满,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极低出生体重儿肺功能的影响[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 2012,11: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