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外国文学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8 17:04:28

序论:在您撰写外国文学研究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外国文学研究方法

第1篇

很多人会将外国文学与翻译文学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要想更加深入的从事外国文学研究,首先对这两种文学有明确的区分。翻译文学,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以中国文学的思考方式并使用汉语的形式诠释和阅读西方文学,将外国文学中国化、本土化,是将中外两种文学思想、文学背景、以及中外两种文化通过语言进行互通和交融的一门学科,它是一种文化内部的研究,具有单语性。而外国文学,是跨文化的一种语际研究,相对翻译文学来讲,它明显的带有双语性。通过上述的概念区别,我们已经了解,外国文学并不是翻译的外国文学,不等同于各个国别的文化简单的进行累加,它是一种综合性整体性的文学研究。并且可想而知,它面向的主要教学对象应该是中文系的学生(对于外文系的学生来讲,它就不能称之为“外国”文学了),那么我们在外国文学研究以及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我们必须将外国文学教学与比较文学的教学结合起来。翻译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一种媒介,虽然它的最终结果还要归属于语言,但它是连接各国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是自然语言非常特殊的研究对象,另外还应该是比较文学的优先研究对象。跟最初级的翻译文学研究不用的是,比较文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对于语言的研究上,更侧重的是将翻译中所涉及到的文学现象放在民族背景、社会文化的层次上进行研究与考察。其次,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把外国文学当做翻译文学来讲授,还要注意翻译文学的局限性,同时还应该经常性的将译本与原著进行对照,去考察其中是否有增删、更改?两种文学版本之间是否存在变异?有什么错讹的地方?然后进一步思考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和效果又是怎样?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文学翻译的可能性、必要性、丰富性和局限性。

当前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学者主要主要分布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外国文学研究所、以及各高等院校的外语系、中文系以及相应的外国文学研究机构。正是由于以上的分布特性,我国当前的外国文学研究存在着以下的优势:人力优势,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分布的外国文学研究人员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其他的研究机构,其人员优势是其他机构所不能相提并论的,这为我国对外国文学的研究打下了根本的基础;国内高校的教学涉及多个国家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涵盖的领域之广也为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相应的学者可以更加完善的进行研究;在学校中,对于外国文学的研究主要是应用于教学的,使学生通过这些研究的学习可以更充分的了解各国文学的背景、文化底蕴以及文学差异,所以,高校外国文学研究人员选择的课题更倾向于解决有实践价值的问题;人员师资的稳定性,当前国内的各大高校中,都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师资队伍,有资深的教授引导外国文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而同时也不乏中青年研究力量的加入,研究队伍前赴后继不断壮大;各国高校之间经常会有一些学术交流会,这使我们的学术研究团队可以不断的接收到新的思想,与各国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接轨,丰富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课题。

三、外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优势很是明显的,从国家规划到具体学术研究机构以及研究人员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还是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我国文学史类的成果很多,但是由于缺乏国家高度的宏观调控手段,再加上大部分仍是个人项目,研究力量分散,不同高校的不通学者之间欠缺必要的交流,信息不能互通,所以难免会发生学术研究重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浪费。

2.当前在研究方法和学风上还存在着浮躁情绪。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者都会趋之若鹜于某一个时期热门的课题以及热点的作家,而面对较有难度的课题或者学术难题时,就会很少有学者敢于接受挑战,对于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空白之处也很少有人问津,以至于这些领域遭遇搁置和冷落。

3.虽然当前不乏国际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但是我们对于国外外国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的了解还是会相对滞后的,仍然会有很多的作品仅仅是对外国文学的简单的翻译和罗列、盲目的跟风,缺乏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研究。

4.虽然目前国内对于外语的热衷程度很高涨,但还是以英语为主流,而且主要还是处于普及的程度。在研究外国文学的队伍中尚存在一大批外语水平较低、无法直接阅读外国文学原著,只能依赖于相关的翻译作品或者其他的评论著作,这也会从一定程度上造成曲解,影响到了对于原著内涵的领悟。

5、我们的文论话语尚存在问题。面对这样一个中西文化大交流、大撞击的时代,我们的作家和批评家在自己的文学批评与研究实践中往往处于一种比较艰难的境地。

四、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接下来,外国文学研究的总体趋势还应该是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发展,但是当前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的挑战。

1.对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发展的回顾和总结将是“十五”期间的首要任务。进入新世纪之后,外国文学研究将更加关注二十世纪文学进程的特点、思潮和流派,而时间上的这一距离也使我们有可能对刚刚过去的这一个世纪进行比较客观的总结。

2.对于外国文学理论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一向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近十几年以来,虽然很多国外的文学理论都有相应的译著作品,而这些作品也都由很有途径进入中国,从而被国内的广大读者阅读。但是,至今现在国内或缺的仍然是系统的研究,更不用说做到为我所需,为我所用。这种局面亟待扭转。

3.加强外国文学研究中的自主性。外国文学作品的译著以及评介文章等在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这方面我们已有相当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如何将中国文化和对外国文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推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独立创见的研究成果,将是我们今后的主要研究课题,其成果也是中国评论界、学术界对世界文坛做出的最大贡献。

4.传统的研究方法已经束缚了我们对于外国文学的研究,这种状况亟待解决,需要提倡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多元化。遵循外国文化的概念,研究文学与人、文学与语言、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文化等跨学科的课题。在研究方法上要兼顾传统的研究方式和人类学、结构、符号、价值等新方法和新视角。

5.最大力度的减少重复劳动,加强各高校师资之间的学术探讨、信息交流、互通有无,避免学术封闭研究,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重复浪费,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加强我们当前外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的各项研究工作。如对非主流国家文学的研究、对古典文学的研究、对戏剧、诗歌的研究、对文学翻译的研究,填补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上一些空白的项目等等,遮羞都亟待进一步加强。

6、外国文学教学与教材编著标准需要转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潮流的推进,外国文学的学科建设受到了政治环境的极大影响,政治性成为外国文学研究及教材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而进入新时期之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以及开个开放的大局影响,外国文学在教材编著以及教学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审美性也开始成为教材编著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7、外国文学学科建设的更新于调整。首先要从学科性质上带来更新与调整,要求我们大胆的突破现有的教材体系和框架,吸取全新的科研成果,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充分的体现新课程要求;其次要更新学术理念,在外国文学教学中高度注意翻译作品的价值与局限性,重视文学交流和传播过程中的文化过滤和文学误读;另外要注意到教学方法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和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让课堂变成了知识的硬性灌输,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第2篇

    很多人会将外国文学与翻译文学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要想更加深入的从事外国文学研究,首先对这两种文学有明确的区分。翻译文学,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以中国文学的思考方式并使用汉语的形式诠释和阅读西方文学,将外国文学中国化、本土化,是将中外两种文学思想、文学背景、以及中外两种文化通过语言进行互通和交融的一门学科,它是一种文化内部的研究,具有单语性。而外国文学,是跨文化的一种语际研究,相对翻译文学来讲,它明显的带有双语性。通过上述的概念区别,我们已经了解,外国文学并不是翻译的外国文学,不等同于各个国别的文化简单的进行累加,它是一种综合性整体性的文学研究。并且可想而知,它面向的主要教学对象应该是中文系的学生(对于外文系的学生来讲,它就不能称之为“外国”文学了),那么我们在外国文学研究以及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我们必须将外国文学教学与比较文学的教学结合起来。翻译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一种媒介,虽然它的最终结果还要归属于语言,但它是连接各国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是自然语言非常特殊的研究对象,另外还应该是比较文学的优先研究对象。跟最初级的翻译文学研究不用的是,比较文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对于语言的研究上,更侧重的是将翻译中所涉及到的文学现象放在民族背景、社会文化的层次上进行研究与考察。其次,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把外国文学当做翻译文学来讲授,还要注意翻译文学的局限性,同时还应该经常性的将译本与原着进行对照,去考察其中是否有增删、更改?两种文学版本之间是否存在变异?有什么错讹的地方?然后进一步思考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和效果又是怎样?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文学翻译的可能性、必要性、丰富性和局限性。

    二、当前我国高校对外国文学研究的优势

    当前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学者主要主要分布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外国文学研究所、以及各高等院校的外语系、中文系以及相应的外国文学研究机构。正是由于以上的分布特性,我国当前的外国文学研究存在着以下的优势:人力优势,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分布的外国文学研究人员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其他的研究机构,其人员优势是其他机构所不能相提并论的,这为我国对外国文学的研究打下了根本的基础;国内高校的教学涉及多个国家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涵盖的领域之广也为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相应的学者可以更加完善的进行研究;在学校中,对于外国文学的研究主要是应用于教学的,使学生通过这些研究的学习可以更充分的了解各国文学的背景、文化底蕴以及文学差异,所以,高校外国文学研究人员选择的课题更倾向于解决有实践价值的问题;人员师资的稳定性,当前国内的各大高校中,都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师资队伍,有资深的教授引导外国文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而同时也不乏中青年研究力量的加入,研究队伍前赴后继不断壮大;各国高校之间经常会有一些学术交流会,这使我们的学术研究团队可以不断的接收到新的思想,与各国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接轨,丰富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课题。

    三、外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优势很是明显的,从国家规划到具体学术研究机构以及研究人员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还是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我国文学史类的成果很多,但是由于缺乏国家高度的宏观调控手段,再加上大部分仍是个人项目,研究力量分散,不同高校的不通学者之间欠缺必要的交流,信息不能互通,所以难免会发生学术研究重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浪费。

    2.当前在研究方法和学风上还存在着浮躁情绪。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者都会趋之若鹜于某一个时期热门的课题以及热点的作家,而面对较有难度的课题或者学术难题时,就会很少有学者敢于接受挑战,对于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空白之处也很少有人问津,以至于这些领域遭遇搁置和冷落。

    3.虽然当前不乏国际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但是我们对于国外外国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的了解还是会相对滞后的,仍然会有很多的作品仅仅是对外国文学的简单的翻译和罗列、盲目的跟风,缺乏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研究。

    4.虽然目前国内对于外语的热衷程度很高涨,但还是以英语为主流,而且主要还是处于普及的程度。在研究外国文学的队伍中尚存在一大批外语水平较低、无法直接阅读外国文学原着,只能依赖于相关的翻译作品或者其他的评论着作,这也会从一定程度上造成曲解,影响到了对于原着内涵的领悟。

    5、我们的文论话语尚存在问题。面对这样一个中西文化大交流、大撞击的时代,我们的作家和批评家在自己的文学批评与研究实践中往往处于一种比较艰难的境地。

    四、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接下来,外国文学研究的总体趋势还应该是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发展,但是当前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的挑战。

    1.对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发展的回顾和总结将是“十五”期间的首要任务。进入新世纪之后,外国文学研究将更加关注二十世纪文学进程的特点、思潮和流派,而时间上的这一距离也使我们有可能对刚刚过去的这一个世纪进行比较客观的总结。

    2.对于外国文学理论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一向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近十几年以来,虽然很多国外的文学理论都有相应的译着作品,而这些作品也都由很有途径进入中国,从而被国内的广大读者阅读。但是,至今现在国内或缺的仍然是系统的研究,更不用说做到为我所需,为我所用。这种局面亟待扭转。

    3.加强外国文学研究中的自主性。外国文学作品的译着以及评介文章等在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这方面我们已有相当显着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如何将中国文化和对外国文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推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独立创见的研究成果,将是我们今后的主要研究课题,其成果也是中国评论界、学术界对世界文坛做出的最大贡献。

    4.传统的研究方法已经束缚了我们对于外国文学的研究,这种状况亟待解决,需要提倡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多元化。遵循外国文化的概念,研究文学与人、文学与语言、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文化等跨学科的课题。在研究方法上要兼顾传统的研究方式和人类学、结构、符号、价值等新方法和新视角。

    5.最大力度的减少重复劳动,加强各高校师资之间的学术探讨、信息交流、互通有无,避免学术封闭研究,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重复浪费,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加强我们当前外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的各项研究工作。如对非主流国家文学的研究、对古典文学的研究、对戏剧、诗歌的研究、对文学翻译的研究,填补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上一些空白的项目等等,遮羞都亟待进一步加强。

    6、外国文学教学与教材编着标准需要转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潮流的推进,外国文学的学科建设受到了政治环境的极大影响,政治性成为外国文学研究及教材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而进入新时期之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以及开个开放的大局影响,外国文学在教材编着以及教学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审美性也开始成为教材编着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7、外国文学学科建设的更新于调整。首先要从学科性质上带来更新与调整,要求我们大胆的突破现有的教材体系和框架,吸取全新的科研成果,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充分的体现新课程要求;其次要更新学术理念,在外国文学教学中高度注意翻译作品的价值与局限性,重视文学交流和传播过程中的文化过滤和文学误读;另外要注意到教学方法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和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让课堂变成了知识的硬性灌输,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第3篇

很多人会将外国文学与翻译文学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要想更加深入的从事外国文学研究,首先对这两种文学有明确的区分。翻译文学,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以中国文学的思考方式并使用汉语的形式诠释和阅读西方文学,将外国文学中国化、本土化,是将中外两种文学思想、文学背景、以及中外两种文化通过语言进行互通和交融的一门学科,它是一种文化内部的研究,具有单语性。而外国文学,是跨文化的一种语际研究,相对翻译文学来讲,它明显的带有双语性。通过上述的概念区别,我们已经了解,外国文学并不是翻译的外国文学,不等同于各个国别的文化简单的进行累加,它是一种综合性整体性的文学研究。并且可想而知,它面向的主要教学对象应该是中文系的学生(对于外文系的学生来讲,它就不能称之为“外国”文学了),那么我们在外国文学研究以及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我们必须将外国文学教学与比较文学的教学结合起来。翻译是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一种媒介,虽然它的最终结果还要归属于语言,但它是连接各国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是自然语言非常特殊的研究对象,另外还应该是比较文学的优先研究对象。跟最初级的翻译文学研究不用的是,比较文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对于语言的研究上,更侧重的是将翻译中所涉及到的文学现象放在民族背景、社会文化的层次上进行研究与考察。其次,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把外国文学当做翻译文学来讲授,还要注意翻译文学的局限性,同时还应该经常性的将译本与原着进行对照,去考察其中是否有增删、更改?两种文学版本之间是否存在变异?有什么错讹的地方?然后进一步思考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和效果又是怎样?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文学翻译的可能性、必要性、丰富性和局限性。

当前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学者主要主要分布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外国文学研究所、以及各高等院校的外语系、中文系以及相应的外国文学研究机构。正是由于以上的分布特性,我国当前的外国文学研究存在着以下的优势:人力优势,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分布的外国文学研究人员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其他的研究机构,其人员优势是其他机构所不能相提并论的,这为我国对外国文学的研究打下了根本的基础;国内高校的教学涉及多个国家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涵盖的领域之广也为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相应的学者可以更加完善的进行研究;在学校中,对于外国文学的研究主要是应用于教学的,使学生通过这些研究的学习可以更充分的了解各国文学的背景、文化底蕴以及文学差异,所以,高校外国文学研究人员选择的课题更倾向于解决有实践价值的问题;人员师资的稳定性,当前国内的各大高校中,都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师资队伍,有资深的教授引导外国文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而同时也不乏中青年研究力量的加入,研究队伍前赴后继不断壮大;各国高校之间经常会有一些学术交流会,这使我们的学术研究团队可以不断的接收到新的思想,与各国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接轨,丰富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课题。

三、外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优势很是明显的,从国家规划到具体学术研究机构以及研究人员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还是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我国文学史类的成果很多,但是由于缺乏国家高度的宏观调控手段,再加上大部分仍是个人项目,研究力量分散,不同高校的不通学者之间欠缺必要的交流,信息不能互通,所以难免会发生学术研究重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浪费。

2.当前在研究方法和学风上还存在着浮躁情绪。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者都会趋之若鹜于某一个时期热门的课题以及热点的作家,而面对较有难度的课题或者学术难题时,就会很少有学者敢于接受挑战,对于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空白之处也很少有人问津,以至于这些领域遭遇搁置和冷落。

3.虽然当前不乏国际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但是我们对于国外外国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的了解还是会相对滞后的,仍然会有很多的作品仅仅是对外国文学的简单的翻译和罗列、盲目的跟风,缺乏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研究。

4.虽然目前国内对于外语的热衷程度很高涨,但还是以英语为主流,而且主要还是处于普及的程度。在研究外国文学的队伍中尚存在一大批外语水平较低、无法直接阅读外国文学原着,只能依赖于相关的翻译作品或者其他的评论着作,这也会从一定程度上造成曲解,影响到了对于原着内涵的领悟。

5、我们的文论话语尚存在问题。面对这样一个中西文化大交流、大撞击的时代,我们的作家和批评家在自己的文学批评与研究实践中往往处于一种比较艰难的境地。

四、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接下来,外国文学研究的总体趋势还应该是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发展,但是当前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的挑战。

1.对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发展的回顾和总结将是“十五”期间的首要任务。进入新世纪之后,外国文学研究将更加关注二十世纪文学进程的特点、思潮和流派,而时间上的这一距离也使我们有可能对刚刚过去的这一个世纪进行比较客观的总结。

2.对于外国文学理论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一向是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近十几年以来,虽然很多国外的文学理论都有相应的译着作品,而这些作品也都由很有途径进入中国,从而被国内的广大读者阅读。但是,至今现在国内或缺的仍然是系统的研究,更不用说做到为我所需,为我所用。这种局面亟待扭转。

3.加强外国文学研究中的自主性。外国文学作品的译着以及评介文章等在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这方面我们已有相当显着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如何将中国文化和对外国文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推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独立创见的研究成果,将是我们今后的主要研究课题,其成果也是中国评论界、学术界对世界文坛做出的最大贡献。

4.传统的研究方法已经束缚了我们对于外国文学的研究,这种状况亟待解决,需要提倡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多元化。遵循外国文化的概念,研究文学与人、文学与语言、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

、文学与文化等跨学科的课题。在研究方法上要兼顾传统的研究方式和人类学、结构、符号、价值等新方法和新视角。 5.最大力度的减少重复劳动,加强各高校师资之间的学术探讨、信息交流、互通有无,避免学术封闭研究,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重复浪费,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加强我们当前外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的各项研究工作。如对非主流国家文学的研究、对古典文学的研究、对戏剧、诗歌的研究、对文学翻译的研究,填补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上一些空白的项目等等,遮羞都亟待进一步加强。

6、外国文学教学与教材编着标准需要转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潮流的推进,外国文学的学科建设受到了政治环境的极大影响,政治性成为外国文学研究及教材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而进入新时期之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以及开个开放的大局影响,外国文学在教材编着以及教学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审美性也开始成为教材编着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7、外国文学学科建设的更新于调整。首先要从学科性质上带来更新与调整,要求我们大胆的突破现有的教材体系和框架,吸取全新的科研成果,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充分的体现新课程要求;其次要更新学术理念,在外国文学教学中高度注意翻译作品的价值与局限性,重视文学交流和传播过程中的文化过滤和文学误读;另外,!要注意到教学方法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和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让课堂变成了知识的硬性灌输,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第4篇

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需要外国文学研究者的参与

在多元文化交流的今天,如果还将文学研究局限在某一国家的文学研究,已经难以适应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从全球化语境的角度来看,当今国际对比较文学的研究已经上升到跨地域、跨文化、跨语言的层面,并且这也是未来文学研究的基本发展趋势。从目前中国比较文学的基本发展情况来看,很多研究还存在表面的研究上,泛论比较多,对于中西方原有的古典文献研究不够深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深入研究外国文学的学者较少,因为要深入研究外国文学,就要有较高的语言功底要求,这就限制了很多研究者的深入研究。如果只是通过阅读译本来进行外国文学研究或者比较文学研究,研究效果难免会大打折扣。因为对于文学翻译来说,虽然大部分译者努力想要表达出作者的原意,但受到跨文化和跨语境等因素的限制,再加上译者自身的用语习惯、文化、教育背景等,都会导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掺入自身感情。所以,对于文学研究者来说,阅读译本就失去了一手资料的优势。这种现象也就促使研究者开始逐步把研究点放在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学科定位上。

对于比较文学来说,如果只是把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放在中国语言文学这一学科的范围内,就很难将比较文学本身应研究的跨文化跨语言等综合性内容的优势显示出来。因此,国内已经有学者提出要把比较文学的灵魂还给比较文学,从学科定位上给予比较文学肯定,让比较文学真正体现出跨学科的一般特征。并且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对于比较文学研究来说,不应该完全认定比较文学究竟属于中国文学研究还是外国文学研究,因为比较文学研究本身定位就应当属于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两方面。在比较文学研究的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研究者必须拥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但从语言来说,如果深入掌握某一门外语的难度是很大的。不仅仅是日常的听说读写,而是要深入研究文本,研究某一个句子、短语或是词组的含义。当今中国的比较文学发展已经呈现出一个比较良好的态势,也已经从最初的普及阶段走向了提高阶段。在这种研究的新时期,更需要外语研究者和外国文学的研究者参与进来。

二、学科建设中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需要互相交融

全球化语境已经在很多场合被人们提到,尤其在文学研究领域,全球化语境更是人们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对于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来说,如何加强二者的学科建设,提高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水平成文学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问题。从外国文学的学科定位来说,高校中的外国文学往往会放在外语院系中加强学科建设,具体课程一般都有语言教学、语言学及语言学理论三方面。但从目前外国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来看,更具有生命力的学科建设方法就是进一步打破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之间的阻隔,让二者互相交融发展。比较文学的本质是一种跨文化的研究,具有跨文化的连通性,通过比较文学可以进一步开阔研究视野,从而将我国原有的外国文学研究推到新的发展阶段。而外国文学的研究中加入比较文学研究的内容,也可以促进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考虑到全球化背景,国际学术界希望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国内一些学者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国外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外国文学研究,如果我国学者只是跟在别人后面,对已经有研究成果的东西继续研究,而又没有新的研究角度,这样的研究其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此,国际学界也提出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者们,在研究外国文学时,可以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站在中国文化立场上,为外国文学作品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视角。

目前,在我国一些外国文学研究中,例如:对德国文学的研究中,我国已有学者指出,在当今欧洲文化的背景下,国际上的德国文学研究早已不仅仅局限在国别文学的范畴内,而是更加强调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从知识结构本身出发,不仅仅是德国文学研究者,对于所有的外国文学研究者来说,更应该有意识地增强本国文学功底,以此为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中国思路。在教育学界,很多大学教师也认为在外国文学课程中加入比较文学的内容,更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在我国的高考模式下,很多学生虽然可以很好地应对考试,但实际上却非常缺乏应有的文化素养,缺乏人文素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引入比较文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从而让让他们在未来的文学研究过程中,在研究外国文学时可以更好对比中国文学。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往往过于注重对语言本身的教学,而忽视了语言背后文化的教育。无论是外国文学研究还是比较文学研究,其本质上都是文学的研究,而文学的根本在于文化。缺乏文化素养的文学研究是失去灵魂的研究。

三、在互识与互补中推动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发展

新时期以来,尤其是20世o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出现这种良好局面的原因不仅仅是外国文学研究队伍自身的活力,也离不开相关学科的互动作用。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始终存在一种互识与互补的关系,甚至有些学者提出“比较文学就是外国文学”的理论。笔者虽然不完全赞同这种说法,但也确实能从这种说法中获得启发,因为从长远的研究目标看来,二者确实是在互相交融、补充中发展的。

比较文学的理论革新方面给予了外国文学很多启发,同样也拓展了外国文学的研究视野,推动了外国文学的研究。从近年来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的互动关系来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开始稳步发展,在众多成果中,无论是中外文学比较研究还是翻译研究,抑或是中西文论比较研究、文学与宗教研究等多种领域,比较文学始终与外国文学和跨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国内的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中,中外文学比较是非常重要的领域,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几乎占了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一大半。而到21世纪初期,中外文学的双向研究著作则明显开始增多。很多比较文学的研究者都有外国文学的学术背景,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年来,随着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翻译在文化中的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究者的研究点往往不在于翻译的一般过程,而是更加注重不同的文化环境对翻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文化层面的研究。针对文化方面的研究,如果没有外国语言和文学方面的积淀,是很难进行深入研究的。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仍旧在不断发展,其中也存在不少薄弱之处。但从总体上看,新时期以来,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原因有很多,而双向的良性互动始终是根本原因。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 互联网;外国文学研究;数字化;自动化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英国学者 C.P.Snow 就在发表的文章“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中指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这两种互不沟通的文化必将导致这两个领域的人隔阂日深, 最终会阻碍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 并因此会成为解决世界性问题的巨大路障。1963 年,Snow又发表《再论两种文化》,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思想,对造成这两种文化分离的英国教育制度和社会提出批判。实际情况并没有snow预料的那么糟糕,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科学与人文科学分道扬镳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反而互相融合。以外国文学为例,形式各样的网站、博客和电子布告栏系统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相继问世,并逐渐成为外国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言,科学与人文科学不是分离,而是逐步融为一体。面对日益普及的互联网技术,外国文学的学术研究已经不可能脱离科学而独立在。因此,重新审视、看待和使用作为先进技术代表的互联网络促进外国文学作品研究的现代化,是每个学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下文献保存格式的变革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巨大推动作用

以文本为固定形态的存在的模式是数千年来我们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或者学术论文的固定格式,它们是由纸张装订而成,信息量有限,而且不易保存。今天,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来确定他们要的阅读方式,最常见的便是数字文本,例如数字处理软件word和wps。数字文本因其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且能够承载更为丰富的信息量而被形象的称之为超文本,需要指出的是,超文本并不局限于这word和wps这两种格式,但可以说数字文本是超文本的基础。

对于超文本(hypertext),Andleigh和Thakrar曾经阐述过它对互联网的技术意义,指出它“将信息用更自然的方法连接在一起,而不和纸写文书那样将结构简单机械的分层归类,进而以这种方式实现对无序数据的管理”。网络化时代超文本文件格式最大的优势体现在,超文本不仅能在internet上传播而且具有超级链接功能,这项功能使文档中的各个部分通过关键字得以建立关联,信息以用相互交叉的方式进行搜索,形成了一种全局性的全新结构。现行的互联网代码里,中英文的网页大多数均采用采用超文本的格式,这种格式不仅为各个网站设计者所通用,而且转换为超文本格式以用于各种文本编辑软件平台也十分简单。更让诸位文学研究者欣喜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超文本在保存文学研究的功能并不是首屈一指的,超媒体的出现使得文学研究资料更加多样化,从技术的角度解释,超媒体(Hypermedia)和超文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非线性的信息连接,除此之外,超媒体还包含有(Image)、声音(Audio)、视频(Movie)、动画(Animation)等离散或连续的多媒体信息(Steinmetz258-259)。得益于超媒体的庞大功能,我们在研究外国文学时才能够更快捷的获取所需要的资料,不仅仅是文本资料,更包含了各类音频和视频资料,而这在过去完全是不可能发生的天方夜谭。

互联网超文本、超媒体在外国文学研究现代化的巨大助力主要体现在:快捷、全面地获取进行研究的各类信息。通过互联网这个载体,可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资源站点之间搜索到不同国家文学巨匠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手稿、学术作品甚至通信记录,真正做到全方位的资源共享;迅速搜索到研究所需要的音频、视频等非文本类信息。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经过技术处理被改变为戏剧、电影,这些影像资料以超媒体形式存在网上并可以下载传播,给外国文学研究者提供多元的参考资料。

二、互联网时代下庞大网络专题资源对外国文学研究的无限资源支持

信息承载量巨大的超文本、超媒体固然对外国文学研究着有着不可抗拒的推力,然而个体分散的大量资源若在短时间内找到并且有顺序的整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计算机技术对于外国文学研究来说,更突出的贡献体现在它存在的各类智能型多媒体数据库上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多样丰富的数据库,学术研究者们才能有效、快捷的对所需文档进行搜集、整合。网络数据库的存在形式主要以囊括电子期刊、专题网站的数字图书馆以及网络论坛两种形式存在。

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它的优势在于能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区域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数字图书馆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换句话说,数字图书馆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就外国文学研究来说,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为全世界的研究者跨域研究有限学术资源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如我国运行相对成熟的数字图书馆有超星图书馆、维普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有图书、期刊、报纸、论文、古籍、影视等一系列优秀的学术资源可供学术研究者查询。相对于数字图书馆这类比较成熟的网站运营模式,专题的文学网站也是外国文学研究者搜索资料的一大助手。外语网站和中文网站内置多样的文学分类,作家从属流派、作品归类、文学性质等一应俱全,这些细致入微的分类为文学研究者找寻相应信息起到了导航的作用,是读者很快就能进入自己所想要找到的信息分支,从而获取需要的信息。

三、结语

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性更多的融入了技术成分,在进行外国文学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的文献研究资料和文献格式都成为了获得、研究外国文学的技术的媒介,以往需要纷繁复杂的人工操作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对于外国文学研究的方向正朝着信息化和自动化发展。在对研究结果的处理上也逐步发展为计算机自动化。外国文学研究学者开始利用网络进行网上研讨,甚至建立专门的个人主页、制作网络课件,新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学术交流效率改变了交流手段,学术研究网络系统化的进程得到前所未有的加速。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研究工具,它改变了人们的一直以来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使得现代学者对西方文学研究如虎添翼。也正因为如此,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大潮中,把互联网络技术同外国文学研究结合起来是外国文学学术研究现代化的不二法门。但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技术与互连网技术只是我们获取知识、去的研究成果的辅助手段,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只能由人的大脑进行分析、探究。对于研究者而言,重要的是不是依靠互联网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手段,并希望借此技术实现学术研究的一劳永逸,增加学术研究方法的创新性,站在高新技术的平台上,使学术研究的方法逐步走向现代化才是进行外国文学研究现代化的正途。

参考文献:

[1]金燕.浅谈网络传播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04):45-46.

[2]乐俊蓉.英美文学研究现代化发展对我国文学的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2-13.

[3]王喆.基于“以人为本”的英美文学教学研究[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01):34-35

[4]申玲,黄鑫.外国文学的多元化批评[J].飞天.2011(16):33-34.

第6篇

    对于超文本(hypertext),Andleigh和Thakrar曾经阐述过它对互联网的技术意义,指出它“将信息用更自然的方法连接在一起,而不和纸写文书那样将结构简单机械的分层归类,进而以这种方式实现对无序数据的管理”。网络化时代超文本文件格式最大的优势体现在,超文本不仅能在internet上传播而且具有超级链接功能,这项功能使文档中的各个部分通过关键字得以建立关联,信息以用相互交叉的方式进行搜索,形成了一种全局性的全新结构。现行的互联网代码里,中英文的网页大多数均采用采用超文本的格式,这种格式不仅为各个网站设计者所通用,而且转换为超文本格式以用于各种文本编辑软件平台也十分简单。更让诸位文学研究者欣喜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超文本在保存文学研究的功能并不是首屈一指的,超媒体的出现使得文学研究资料更加多样化,从技术的角度解释,超媒体(Hypermedia)和超文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非线性的信息连接,除此之外,超媒体还包含有(Image)、声音(Audio)、视频(Movie)、动画(Animation)等离散或连续的多媒体信息(Steinmetz258-259)。得益于超媒体的庞大功能,我们在研究外国文学时才能够更快捷的获取所需要的资料,不仅仅是文本资料,更包含了各类音频和视频资料,而这在过去完全是不可能发生的天方夜谭。互联网超文本、超媒体在外国文学研究现代化的巨大助力主要体现在:快捷、全面地获取进行研究的各类信息。通过互联网这个载体,可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资源站点之间搜索到不同国家文学巨匠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手稿、学术作品甚至通信记录,真正做到全方位的资源共享;迅速搜索到研究所需要的音频、视频等非文本类信息。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着经过技术处理被改变为戏剧、电影,这些影像资料以超媒体形式存在网上并可以下载传播,给外国文学研究者提供多元的参考资料。

    二、互联网时代下庞大网络专题

    资源对外国文学研究的无限资源支持信息承载量巨大的超文本、超媒体固然对外国文学研究着有着不可抗拒的推力,然而个体分散的大量资源若在短时间内找到并且有顺序的整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计算机技术对于外国文学研究来说,更突出的贡献体现在它存在的各类智能型多媒体数据库上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多样丰富的数据库,学术研究者们才能有效、快捷的对所需文档进行搜集、整合。网络数据库的存在形式主要以囊括电子期刊、专题网站的数字图书馆以及网络论坛两种形式存在。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它的优势在于能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区域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数字图书馆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换句话说,数字图书馆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就外国文学研究来说,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为全世界的研究者跨域研究有限学术资源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如我国运行相对成熟的数字图书馆有超星图书馆、维普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有图书、期刊、报纸、论文、古籍、影视等一系列优秀的学术资源可供学术研究者查询。相对于数字图书馆这类比较成熟的网站运营模式,专题的文学网站也是外国文学研究者搜索资料的一大助手。外语网站和中文网站内置多样的文学分类,作家从属流派、作品归类、文学性质等一应俱全,这些细致入微的分类为文学研究者找寻相应信息起到了导航的作用,是读者很快就能进入自己所想要找到的信息分支,从而获取需要的信息。

第7篇

对于超文本(hypertext),Andleigh和Thakrar曾经阐述过它对互联网的技术意义,指出它“将信息用更自然的方法连接在一起,而不和纸写文书那样将结构简单机械的分层归类,进而以这种方式实现对无序数据的管理”。网络化时代超文本文件格式最大的优势体现在,超文本不仅能在internet上传播而且具有超级链接功能,这项功能使文档中的各个部分通过关键字得以建立关联,信息以用相互交叉的方式进行搜索,形成了一种全局性的全新结构。现行的互联网代码里,中英文的网页大多数均采用采用超文本的格式,这种格式不仅为各个网站设计者所通用,而且转换为超文本格式以/!/用于各种文本编辑软件平台也十分简单。更让诸位文学研究者欣喜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超文本在保存文学研究的功能并不是首屈一指的,超媒体的出现使得文学研究资料更加多样化,从技术的角度解释,超媒体(Hypermedia)和超文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非线性的信息连接,除此之外,超媒体还包含有(Image)、声音(Audio)、视频(Movie)、动画(Animation)等离散或连续的多媒体信息(Steinmetz258-259)。得益于超媒体的庞大功能,我们在研究外国文学时才能够更快捷的获取所需要的资料,不仅仅是文本资料,更包含了各类音频和视频资料,而这在过去完全是不可能发生的天方夜谭。互联网超文本、超媒体在外国文学研究现代化的巨大助力主要体现在:快捷、全面地获取进行研究的各类信息。通过互联网这个载体,可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资源站点之间搜索到不同国家文学巨匠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手稿、学术作品甚至通信记录,真正做到全方位的资源共享;迅速搜索到研究所需要的音频、视频等非文本类信息。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着经过技术处理被改变为戏剧、电影,这些影像资料以超媒体形式存在网上并可以下载传播,给外国文学研究者提供多元的参考资料。

二、互联网时代下庞大网络专题

资源对外国文学研究的无限资源支持信息承载量巨大的超文本、超媒体固然对外国文学研究着有着不可抗拒的推力,然而个体分散的大量资源若在短时间内找到并且有顺序的整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计算机技术对于外国文学研究来说,更突出的贡献体现在它存在的各类智能型多媒体数据库上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多样丰富的数据库,学术研究者们才能有效、快捷的对所需文档进行搜集、整合。网络数据库的存在形式主要以囊括电子期刊、专题网站的数字图书馆以及网络论坛两种形式存在。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它的优势在于能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区域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数字图书馆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换句话说,数字图书馆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就外国文学研究来说,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为全世界的研究者跨域研究有限学术资源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如我国运行相对成熟的数字图书馆有超星图书馆、维普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有图书、期刊、报纸、论文、古籍、影视等一系列优秀的学术资源可供学术研究者查询。相对于数字图书馆这类比较成熟的网站运营模式,专题的文学网站也是外国文学研究者搜索资料的一大助手。外语网站和中文网站内置多样的文学分类,作家从属流派、作品归类、文学性质等一应俱全,这些细致入微的分类为文学研究者找寻相应信息起到了导航的作用,是读者很快就能进入自己所想要找到的信息分支,从而获取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