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4:20
序论:在您撰写环境污染解决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节能减排;途径与对策;可持续发展;立法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1-0022-02
1 引 言
环境污染已经危害到居民健康,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基层的环保工作者,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比较了解。在此对这些问题作一定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2 目前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2.1 垃圾污染
垃圾主要包括工业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垃圾数量越来越多。我国传统的垃圾倾倒方式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大部分地区都未实现垃圾有效分类和回收,不仅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而且不利于资源有效回收利用。
2.2 大气污染
空气污染源主要有三:以煤炭、生物能、石油产品为主的能源消耗是大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机动车尾气是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汽车排放的铅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
2.3 水质污染
缺水和水污染是我国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水体有机污染严重。我国周边的水域污染与工业分布密切相关。在有钢铁、石油、化工、造纸、焦化等工业的地区,水域往往受到酚和氰化物的污染;有制药工业的地方,水中的COD量必高;砷、汞、铬、铅、镍等重金属污染物一般来源于冶炼、电镀等工业。湖泊由于生活污水的排入,普遍有富营养化趋势。许多的饮用水源常常由于附近工业废水的排入而被污染,从而失去使用价值,导致水源缺乏。
2.4 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目前已成为一种新的公害。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多数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广并呈扩大趋势,交通噪声对生活环境干扰最大,施工噪声扰民现象严重。
2.5 电磁污染
随着电视、电冰箱、电脑、手机的普及,由此产生的电磁辐射无处不在,过量的电磁辐射造成了电磁污染。电磁污染的主要区域有:①居室中电视机、音响等家电比较集中的地方;②电脑0.6~1.5m的距离内;③广播电视发射塔周围;④各种微波塔周围。
3 造成目前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
3.1 环境意识薄弱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充分理解和认识。
3.2 能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如下:①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他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很不合理的。②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为22%,发达国家一般多在60%~80%。动力煤洗选厂的洗选设备利用率仅为69%。③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账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
3.3 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4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4.1 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变落后面貌,提高环境质量的首要措施。因此在的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中,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努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特别是在新的经济开发区、居民小区的规划建设中,应当将集中供热、燃气化、供排水系统、地面绿化、垃圾收集和处理等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4.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提高科技贡献率,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污染产生水平,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和“增产减污”。为此,对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而治理价值不大的企业,要予以关、停、并、转;对积压滞销、污染环境的产品实行限产和转产;对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予审批,坚决制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和设备;大力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的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最大限度地消减污染物排放,组织清洁生产,改善环境质量。
4.3 更新观念确保正确决策
更新领导干部环保观念,提高领导干部的环境保护意识是环境保护与整治的根本前提。领导干部应树立战略观念,切实增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以对党、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4.4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从最大化地发挥整体功能出发,来协调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运用综合的对策、措施来整治、保护和塑造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保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顺利进行,需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建设总体规划。通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发展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排水管网,建立污水处理厂,提高环境保护设施的水平。通过园林绿化、整治水系及旧城改造等途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5 结语
以上论述分析了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防治措施。但如果要加强两源污染控制,则必须建立起法律机制。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各界对于环境问题的不断重视以及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制定并完善我国面源污染控制的立法工作,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有关部门提上议事日程,也将会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面源污染控制立法的问题,并且参与其中,共同完善面源污染控制的相关法律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协作执法;业态调整;备案年审;泔水油分离回收;油烟在线监控;联合执法
中图分类号:X323;文献标识码:A
Methods to study and solve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atering industry
Chen Tianan
(Nan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Nanjing 21001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of comprehensively punishing the catering industry pollution, six points obtained .They are: cleaning up the regulatory corners projects, cleaning up the inappropriate siting projects, cleaning up the emission permit supervision fault projects, blockage of the swill oil management loopholes, and strengthen of the exhaust fumes supervis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summarizes the methods to solve these six points of difficulties, learning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domestic Guangzhou, Shanghai, and so on. The methods are: cooperative law enforcement, format adjustment, annual filing, sourcesprocessing, monitoring online. Finally, 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for innovation city management from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rational allocation of government resources to joint law enforcement, and organizing the social resourcesfor scene forensics and supervision.
Keywords: Cooperative law enforcement; Format adjustment; Annual filing;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swill oil; Fumes online monitoring; Joint law enforcement.
长期以来餐饮业的油烟、噪声、垃圾污染扰民一直是居民生活环境污染投诉的热点,也是居民生活环境污染控制的难点。其中,餐饮油烟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PM2.5的贡献率超过10%1。另外,地沟油与泔水油回流餐桌也与餐饮业环境污染管控密不可分。为此,国家继立法达标控制含油废水、餐饮油烟、设备噪声、废弃油脂污染之后,又发文明确要求对餐厨垃圾进行规范处理。至此,餐饮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势在必行。
本项研究从餐饮业环境污染治理难点及其成因分析入手,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管理和委托社会协助管理的角度,对餐饮行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
1 餐饮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难点及其成因分析
1.1监管死角项目的清理
据调查,餐饮业环境污染治理难点之一是存在项目监管死角。事实上,餐饮污染扰民事件投诉最多的就是这些死角――没有取得工商执照和环境排污许可证的食品餐饮单位。进一步观察发现,这些单位主要有三类:一是以个体小餐馆居多,二是那些无需工商注册管理的单位食堂,三是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作为工商注册前置条件之前成立的部分餐饮单位。这些项目的存在,大多数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很难清理。
1.2选址不当项目的清理
据调查,餐饮业环境污染治理难点之二是选址不符合规划。事实上,选址不当的这类餐饮点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大多数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例如鼓励下海经商、下岗自谋出路时代,将住宅楼底层破墙开店居多。这些餐饮点普遍都存在一个致命的硬伤,就是无法达到日益严格的餐饮店选址要求。并其中有很多餐饮点,即使严格按要求建设全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也无法做到不扰民。这些项目大多数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很难清理。
1.3排污许可监管断层项目的清理
据调查,餐饮业环境污染治理难点之三是排污许可监管存在断层。按照排污许可管理要求,很多靠近居民区的餐饮店无法满足要求。结果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断层,即:一些早期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取得环保经营许可的餐饮店,因场地条件限制而难以达标控制污染,也无法取得排污许可证。事实上,这类企业多数污染治理设施不规范;有的还不符合规划选址、一般也是委托街道管理的。这些项目有缺陷,但不违法,很难清理。
1.4泔水油管理漏洞的堵塞
据调查,餐饮业环境污染治理难点之四是泔水油管理存在漏洞。泔水油本质上也是废弃食用油脂,也应纳入环保部门的专项管理和严格控制。但是,大量的泔水油隐藏在泔水中,历来都是作为泔水资源利用,由市容环卫部门管理的。近年来,随着泔水油回流餐桌问题不断曝光,泔水及泔水油问题的严重性才开始浮出水面,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泔水油管理涉及面广,其漏洞堵塞也是困难重重。
1.5油烟废气监督的强化
据调查,餐饮业环境污染治理难点之五是油烟废气监督不利。油烟废气达标处理排放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企业对油烟净化设备及时清洗保养和正常开机运行;二是环保部门及时抽查监督。事实上,油烟废气达标处理不稳定、甚至遭到投诉的企业,都是那些环保守法意识淡薄、缺少专业技能的餐饮店。他们往往受利益驱动,随意开停净化设备。而油烟废气扰民投诉居高不下,除了涉案企业的原因外,环保部门监督不利也是不睁的实事。其中原因之一,常规上门监测抽查,人力物力消耗大,监管成本高。油烟废气监督强化通常只能依赖于科技进步和降低成本,这也非易事。
2 餐饮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方法探讨
2.1餐饮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重点
根据广州市2012年7月提出的全面推进餐饮业环境管理、进一步强化污染综合整治的10点实施意见,可以清楚地发现其中有六个兼具重点的亮点,分别是:实施排污许可审批、推进设施委托运营、强化部门联动协作与集中规范放置证照、安装在线监控设施、推行区域业态调整、逐步扩大监管范围。另外,实施意见对每一点工作目标和管理要求、甚至时间进度都做了具体安排,值得重点借鉴。
2.2餐饮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难点解决办法
2.2.1监管死角项目清理
对于项目监管死角项目(没有取得工商执照和环境经营许可证的餐饮企业)清理而言,按照常规这类企业的清理涉及到两个部门,各自为政,很难协调行动。最后的结局,只能与居民投诉挂钩,投诉一起、查处一起,清除一起。显然,这无法达到餐饮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的要求。在这方面,广州强化部门联动协作执法值得借鉴,即:各区、县级市应建立健全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环保、城管等部门的餐饮业联合执法机制,每季度组织不少于一次的联合执法行动。对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且不具备整改条件或拒不整改的,一律依法查处,依法吊销相关许可证照,直至关停取缔。但是,如此联合执法,按常规需要执法部门亲临现场拉网检查,动用的人力物力多、执法成本高,难以为继。从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执法成本,可以考虑将同时到场联合执法,扩展为分段分批联合执法,即:首先,由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环保等专业执法部门编写各自执法手册,并据此合编为联合执法手册。然后,将联合执法手册交城管部门,依托其下属网格管理员到场结合其他管理工作,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式地持续拉网排查与取证,并上传至联合执法网上平台。接着,各个部门通过联合执法网上平台下载相关拉网排查与取证信息,对各疑点进行分析评估,提出联合执法意见。下面,交城管部门汇总,通过联合执法网上平台派发给原先经办的网格管理员,由他们下载打印成文上门送达处理意见,并请管理对象签收。最后,联合执法组成合议庭,接受管理对象的申诉与裁决,必要的话直接上现场联合办案。
2.2.2规划选址不当项目清理
对于选址不当项目清理而言,按照常规只有两条出路。要么,变更经营场所,要么改变经营内容。对于承租餐饮业经营者,这不难,到期走人。但是,对于那些既是餐饮业经营者,又是经营性房产的产权人的项目业主,这就存在一个问题:餐饮店可以更改地址,而他的经营性房产又该如何定位?在这方面,广州推行区域业态的调整做法值得借鉴,即:对于中心城区餐饮业集聚的街道,积极运用业态调整等市场化经济手段,强化污染综合防治。具体来说,可以是将传统油烟污染重的的中式大餐调整为油烟污染轻的各类简餐、茶饮、火锅、汤煲等,也可以是转向经营为其他特色商业一条街。一句话,对原先这些经营房产进行重新定位与转型开发。因此,对于这一类项目经营用房清理至关重要,有必要引入房产与规划部门重新定位与换证。其中,也少不了项目选址的环评。
2.2.3排污许可监管断层项目清理
对于排污许可监管断层项目清理而言,按照常规也只有两条出路。要么,整改到位,拿证排污,要么改变经营内容,降格管理。但后者只能是权宜之计。在这方面,广州实施排污许可审批的做法值得借鉴,即:对全市餐饮企业全面推行餐饮业排污许可证。其中,对工商注册登记、餐饮服务许可证、消防许可证齐全且环保手续齐全的餐饮业户,核发餐饮业排污许可证;对工商注册登记、餐饮服务许可证、消防许可证齐全但环保手续不齐全,且不位于环境敏感区、未引发污染投诉的,经签订《环境保护守法承诺书》,可视情核发餐饮业临时排污许可证,并责令限期补办环保手续。因此,对于这一类项目的清理涉及到工商、餐饮服务(食品药品监督)和消防部门,有必要实施多部门年审的并联备案机制,确保将这些餐饮单位纳入环保排污许可管理范围。
2.2.4泔水油管理漏洞封堵
对于泔水油 (隐藏在泔水中) 漏洞封堵而言,关键是管控好泔水处理与泔水油的回收利用。为此,国内已有部分城市加强了泔水的源头处理与泔水油的定向回收利用。其中,上海已经做到规范化和产业化,他们的做法最值得借鉴,即:将泔水及其泔水油回收利用管理改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明确要求所有大中型餐饮企业都要在店内设置泔水油分离回收设备,确保处理过的泔水含油量减少70%以上。同时,明令泔水油分离回收设备必须选用通过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性能质量认证的定型产品,并委托有资质的泔水油回收单位到场负责泔水处理与泔水油的分离回收。
2.2.5油烟废气监督强化
对于油烟废气监督强化而言,关键是要准确、及时和控制成本。为此,国内已有部分城市加强了油烟废气的在线监控。监控方法,也从监控单纯的经典油烟净化器的正常运行,发展到直接监测油烟废气中的油烟浓度和排量。在这方面,广州安装在线监控设施的做法值得借鉴,即:督促位于环境敏感区的大型餐饮业户先行安装油烟在线监测设施;督促位于环境敏感区且引起油烟污染投诉的中型餐饮业户,逐步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施,鼓励安装油烟在线监测设施。其中,企业在线监控设施、在线监测设施均须与属地环保部门联网。而在线监控设施与在线监测设施,则鼓励委托第三方专业化运营。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餐饮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的重点和难点
餐饮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的重点有10个。分别是:实施排污许可审批、推进设施委托运营、强化部门联动协作、集中规范放置证照、全面安装治理设施、安装在线监控设施、防治噪声污染扰民、要求污水达标排放、推行区域业态调整、逐步扩大监管范围。
餐饮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的难点有6个。分别是:监管死角项目的清理、选址不当项目的清理、排污许可监管断层项目的清理、泔水油管理漏洞的堵塞、油烟废气监督的强化。
2、餐饮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难点的解决方法
1.监管死角项目的清理:强化部门联动协作执法,由城管部门组织网格化现场管理。
2.选址不当项目的清理:推行区域业态调整法,对项目经营房产属性、用途重新规划定位,由房产业主办理规划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取得房产商业经营类型许可。
3.排污许可监管断层项目的清理:实施多部门年审的并联备案机制,建立备案体制。
4.泔水油管理漏洞的堵塞: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监管,推行泔水油的源头强制分离回收与委托第三方专营。
5.油烟废气监督的强化:对环境敏感区的大型餐饮业户和扰民严重的中型餐饮业户,逐步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设施,或者委托城管网格化巡查。
3.2建议
1、参照同一类案件并案处理原则,以及司法案件侦理、、裁决分段分权处理与管控模式,创新联合执法管理、合理配置政府资源(如各专业管理部门提出检查意见并上传给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城管部门接报合并同类项,即涉及统一管理对象的行政检查与处理意见,组织针对性现场检查处理,并将结果上传给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定期梳理老大难问题,组织各相关部门进行会审或通牒,最后对拒不执法的当事人提出司法意见,并交检察院作为重大案件进行、由法院最终判决与执行)。
2、参照小政府、大社会、政府买服务的方式,创新社会监督管理、组织社会资源(如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工会、学生会等社会团体)参与现场调查取证与社会监督。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污染;防治
Abstract: The following is mainly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noise, waste water, waste gas, solid waste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causes, puts forward the environmental aspects of the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measure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现状
目前,建筑业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施工噪声、建筑粉尘、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等,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1噪声污染。噪声是居民反应最强烈和最常见的建筑施工污染问题。现在的建筑物绝大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需要搅拌、运输、浇注,这些施工环节是施工中的主要噪声源。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源还包括:挖土机、推土机、运载机、压桩机、切割机等设备作业声音。
1.2扬尘污染。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施工场地的土方挖掘、装卸和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填方扬尘、管网布设、路面开挖产生的扬尘;建筑材料(白灰、水泥、砂子、石子、砖等)的现场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运输车辆行驶现场道路扬尘等。扬尘量的大小与砂土的粒度、湿度成反比,与地面风速成正比[1]。
1.3建筑垃圾的环境污染。建筑垃圾主要指一些废弃的建筑原材料、建筑半成品和建筑原材料的包装物。建筑垃圾排放量大,且面广,影响深远,比较难以降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会改变土壤特性,影响植物的生长,并对城市的市容产生不利的影响。
1.4建筑废气的环境污染。建筑业的废气主要来源于建筑装修材料,如油漆、涂料等。建筑业废气的排放量较小,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不大。但是由于此类废气具有污染物种类较多、毒性较大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地点一般都是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方,通风状况一般都不佳,故对人的危害较大。
1.5建筑施工中废水污染。建筑施工中废水主要来自于井点降水、桩基施工产生的泥浆、建筑材料及砼输送管道的清洗水、砼养护排水、设备水压试验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废水等。一些工地的临时供水设施跑冒滴漏而无相应管理跟进导致施工现场污水漫流。一些施工单位将泥液、废浆直接排入下水道,沉淀后的原浆堵塞下水道,导致次生水环境污染问题。
2建筑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建筑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污染物排放种类和特征也有别于其它行业,具有污染面广、难以治理和危害群体广等特点,因此我们针对建筑业环境污染现状,建议采取以行政管理为主,技术革新为辅的方法来控制建筑业的环境污染。
2.1在进行现场施工前完成围墙的砌筑,对于相邻的敏感噪声保护目标一侧提前安装降噪声安全围屏并加强对人为噪声的控制,杜绝人为的敲打、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性,对模板拆除、物体装卸、搬运噪声进行主动控制。根据施工阶段特点,合理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将产生高噪声的机械设备布置于远离声环境保护目标(如居民、医院、学校等)的一侧。
2.2大力推广商品混凝土,从源头上预防粉尘、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混凝土是主要建筑材料之一,建筑工程中所用混凝土来源有在建筑工地上现场搅拌和由搅拌站通过搅拌车运送到工地上的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所占的比例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建筑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我国的商品混凝土占混凝土生产总量的比例还不到10%[2],而且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
2.3生产废水应导入事先设置的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严禁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和河流。生活污水应与施工废水一起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严禁直接排入周围雨水管网或直接排入河流。对各类车辆、设备使用的燃油、机油和油等应加强管理,所有废弃油脂类均要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和随意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及附近其他河流。
2.4建立建筑施工工地申报制度和限制作业时间,施工制度建筑施工应在工程开工前按照分级管理的权限,向市、区环保部门提出申请,并说明工程项目名称、建筑施工单位名称、建筑施工场地位置、施工期限、可能排放的建筑施工噪声的强度和粉尘量以及所采取的环保措施等。这样可使环保部门对辖区所有的建筑施工工地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进行管理。以前我国一直推行的是夜间限制施工,我们认为对建筑施工有必要分功能区分时间进行限制,例如学校附近白天就要限制高噪声的施工,居民区就要对夜间施工进行限制。
2.5加强建筑施工场地的管理,实行环保达标准入制环保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应相互配合,要求建筑工地进行封闭施工,建筑材料和土石方的堆放运输过程中要采用蓬布覆盖等措施,减少粉尘污染并且要通过各种评比等方式,对环保防护工作做得好的建筑单位和从业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单位采取警告、罚款,直至取缔从业资格。
2.6推广环保型建筑新材料和新方法,选用新型环保建材是解决建筑业废气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的主要途径。要在加大对环保型建材研制和开发力度的同时,积极研究如何开展建筑材料的环保认证工作,鼓励建筑施工单位使用已通过环保认证的建材。
2.7推广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利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备不仅能够提高建筑质量,还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例如先进的混凝土浇灌技术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还有效地降低了建筑施工场地的噪声。故此要加大技术改进的力度,推广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备。主管部门要通过评选科技进步奖等方式促进建筑施工单位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督促建筑施工单位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2.8加大对建筑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建筑垃圾基本都可以回收利用。例如碎砖和混凝土碎块可以在铺设路面时使用,水泥袋可以回收给厂家经加工后重新使用。在建筑业中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引导建筑企业自觉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污染防治的成功经验,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清洁生产引入建筑业中,必将使建筑业进入一场变革,建筑业的能耗将大大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将大大减少。
3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业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在环保法律法规不断健全,行政管理措施不断完善,施工技术不断进步,公众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危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建筑业顽症的环境污染进行根治。
[参考文献]
[1]张帅.建筑工程绿色施工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
程施工.2009.
关键词:装修;室内环境;污染;检验
0 引言
国内外大量调查资料都证实了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往往比室外还高。现代人平均有90%的时间生活和工作在室内,而现代城市中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则比室外高出许多倍!尤其是那些儿童、孕妇、老人和慢性病人。特别指出的是,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而儿童生活在室内的时间在80%以上。
1 室内空气污染对社会产生的危害
室内空气污染对社会产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1 室内空气污染会危害人身体健康。国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污染会引起“致病建筑综合症”(SBS),症状包括头痛、眼、鼻和喉部不适,干咳,皮肤干燥发痒,注意力难以集中和对气味敏感等。这些症状的具体原因不详,但大多数患者在离开建筑物不久症状即自行缓解。
目前由装饰材料所造成的污染成为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市场上80%的装修材料都含有大量的有机有害物质。这些建材一旦进入室内,在通风环境不好的环境中浓度会很高,从而危害人的健康。例如,用做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中都含有甲醛,即使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也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甲醛会出现急性精神抑郁症,国际癌症研究所已建议将其作为可致癌物对待。其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都是已证明是毒性极强的物质。
1.2 室内空气污染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室内空气质量与劳动效率和出勤有着密切关系,由此造成了缺勤和医疗费用的巨大损失。国际经验表明,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通常情况下所增加的费用并不多,就可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因此,控制和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可以保护人的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2 建筑装修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实施两年多来,对建筑物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该标准仍未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部分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受诸多因素限制,尚未在工程建设环节中开展相应工作。部分已经开展这项工作的地区,在污染物判定方面易受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使该标准难以灵活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设计前准备工作不足。在开始设计前,还要熟悉将要进行室内装修设计的建筑物的现有状况,特别是对已使用过的建筑物。它的通风情况如何?现有的室内环境污染状况如何(哪怕是直观感觉)?有无必要对现有情况进行测试?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考虑如何着手工作,以便在新装修中去除原有污染,并避免新的污染。通风是消除室内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因此,装修设计中,一定要按照建筑设计通风的规范要求进行。特别是在大开间改为小开间的装修设计中,对小开间的通风状况要进行重新计算,凡达不到建筑设计通风要求的,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小开间的通风需要。
[关键词]恶臭污染 危害 调查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 X50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264-20前言
恶臭是各种气味(异味)的总称,大气、水、废弃物中的异味通过空气介质,作用于人的嗅觉思维而被感知。我国《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将恶臭污染物定义为: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迄今凭人的嗅觉即能感觉到的恶臭物质有4000多种,其中对健康危害较大的有硫醇类、氨、硫化氢、甲基硫、三甲胺、甲醛、苯乙烯、酪酸、酚类等几十种[1-5]。
恶臭物质分布广影响范围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日益提高,恶臭污染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大中城市市民关于恶臭污染的投诉占整个环境污染投诉的25%以上,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科学调查恶臭环境污染状况,解决恶臭污染问题已成为环境保护管理的当务之急。
1恶臭的危害
恶臭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体的影响,给人们带来不愉快的感觉。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头痛、食欲不振、嗅觉失调、情绪不稳定、失眠、诱发哮喘等。高浓度恶臭可引起人体重要的生理机理发生障碍和病变,使人产生慢性病并缩短寿命,甚至使受污染的人群发生急性病并引死亡,如吸人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可造成人体短时间神志不清、呼吸停止而死亡。恶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6-9]:
(1)危害呼吸系统。人们突然闻到恶臭,就会产生反射性的抑制吸气,使呼吸次数减少,深度变浅,甚至完全停止吸气,即所谓“闭气”,妨碍正常呼吸功能。
(2)危害循环系统。随着呼吸的变化,会出现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如氨等刺激性臭气会使血压出现先下降后上升,脉搏先减慢后加快的现象。
(3)危害消化系统。经常接触恶臭,会使人厌食、恶心,甚至呕吐,进而发展为消化功能减退。
(4)危害内分泌系统。经常受恶臭刺激,会使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功能紊乱,影响机体的代谢活动。
(5)危害神经系统。长期受到一种或几种低浓度恶臭物质的刺激,会引起嗅觉脱失、嗅觉疲劳等障碍。“久闻而不知其臭”,使嗅觉丧失了第一道防御功能,但脑神经仍不断受到刺激和损伤,最后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功能失调。
(6)对精神的影响。恶臭使人精神烦躁不安,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减低,判断力和记忆力下降,影响大脑的思考活动。
2恶臭污染源类别
恶臭污染源可分为人为源和自然发生源两大类。人为源泛指因人类生产、生活过程而存在,将恶臭物质排入大气的污染源,常见的污染源有污水处理厂、化工厂、垃圾填埋场、骨粉厂、畜牧养殖基地、制药厂等;自然源指因富集、生物降解等自然因素形成的恶臭排放源,主要有严重富营养化的河流、烂泥塘、垃圾堆等。
3恶臭污染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恶臭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多种多样,因此发生恶臭污染事故时很难凭借现场情况确定事故成因,给后续防治工作带来困难。这就需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恶臭污染源调查方法,尽快掌握目标区域基本信息和现场情况,对比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第一时间确定恶臭来源和污染物种类,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一般情况下,污染源调查的目的是建立污染源基本信息库,从而掌握目标区域内的潜在风险因素和危险级别,为建立污染扩散模型、排查事故原因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调查内容包括污染源位置、源强、污染物类型、排放方式等。调查前可以先调阅目标区域内企业生产工艺、公众举报资料、环境监测数据等信息,初步筛选出潜在的污染源,确定目标后再进行深入调查。
4恶臭污染源调查内容
4.1人为源的调查
人为源调查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现场监测等途径完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1地理信息的调查
由于人为源大多以企业形式存在,因此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地理位置、厂区面积、各个污染源的GPS坐标等,一般通过查看地图、实地测量、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得,其目的是掌握污染源空间分布情况。
4.1.2污染源形态的调查
污染源形态主要包括点源、面源、线源、体源4大类,其中点源指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囱、集气筒等;面源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排放源;线源指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体源指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 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污染源形态调查内容主要用于建立数学模型,而建模过程中不同的空间尺度拥有不同的假设条件,因此调查结果通常需要二次判别。例如:在厂区周边几百米范围内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污染源需要按体源对待,但在环境功能区数十公里的尺度上就可以视为面源;如果多个企业相对集中在某个区域,在环境功能区数十公里的尺度上,这些企业内部的各个点源就需要整体视为一个大面源处理。
4.1.3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调查
污染物排放情况包括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速率、排放时间、排放方式等,其中污染物种类的调查内容又可细分为污染物气味类型、污染物名称、分子式、理化性质等,可以通过分析生产工艺、查阅环评资料、现场监测等方式获得;污染物排放浓度包括排气筒内污染物浓度、污染源边界处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排放速率指单位时间内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总量;排放时间包括污染源什么时刻排污、每次排污多久、连续排放还是间歇排放等信息;排放方式包括污染源属于有组织排放还是无组织排放,高空排放还是地面排放,排放有无规律,连续还是间歇排放等信息。
4.1.4排污高度的调查
排污高度指经过假设条件限定,可以带入数学模型的污染源高度,例如:对于排放热烟气的高架点源,由于烟气排出烟囱后还有一个热力抬升过程,因此其排污高度为排气筒高度与热力抬升高度之和。
由于不同模型拥有不同的假设条件,因此调查过程中不仅要调查排气筒高度、线源长度、面源面积、体源高度及宽度等基础信息,还需要根据模型需求调查烟气温度、污染物扩散系数等其它信息,最终确定排污高度。
4.1.5污染源影响范围及周边敏感点分布情况的调查
污染源影响范围指污染源周边污染物浓度超过人体嗅阈值的区域,其地面边界可以通过数学模型估算,也可以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嗅辨员实地嗅辨等方式确定,区域高度则只能通过数学模型估算。敏感点指学校、居民区、医院、疗养所、自然保护区等容易受到危害的区域、场所,调查内容包括各个污染源周边有哪些敏感点、属于哪类敏感点、敏感点至污染源的直线距离、敏感点处于污染源的哪个方位等。将这些内容结合源强、气象参数、功能区类型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就能初步估算污染源的规模和危险级别。
4.2自然发生源的调查
与人为源不同,自然源由于缺乏类似生产工艺、建设参数等基础信息,其污染物排放速率等数据极难获得,并且自然源大多属于无组织排放,几乎不存在高架点源,因此其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2.1地理信息的调查
由于自然源的不规则性,该调查工作的重点是确定污染源的边界线和地理位置,其次是掌握污染源面积、长度、走向、特征点(如河流起点、终点、湖泊中心点等)的GPS坐标等信息,一般通过查看地图、实地测量、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得,其目的是掌握污染源空间分布情况。
4.2.2污染源形态的调查
自然源的形态主要为面源和线源,面源主要包括臭水坑等位于局部区域,长宽比比较小的污染源,线源主要指排污河等呈线状的排放源。由于自然源边界的不规则性,有时难以对面源和线源进行明确划分,因此需要结合模型假设条件、研究尺度等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4.2.3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调查
受基础资料缺乏、监测手段有限等因素制约,一般情况下只能调查到气味类型、排污时刻、持续时间、臭气强度4个方面的信息,如果具备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仪器,还能进一步监测到污染物种类、边界处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污染物数量等,至于找出自然源产生的原因及污染物产生过程,除一些常见污染源外,大多需要单独立项研究。由于自然源的产生大多决定于气象参数和气候条件,因此统计调查结果时需要结合当时的气象参数和气候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4.2.4排污高度的调查
由于自然源几乎全部为无组织排放,通常情况下其排污高度可以视为0,即地表排放。
4.2.5污染源影响范围及周边敏感点分布情况的调查
与人为源相同,自然源影响范围指污染源周边污染物浓度超过人体嗅阈值的区域,但由于建模困难,区域范围只能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嗅辨员实地嗅辨等实地调查方式确定。周边敏感点同样指学校、居民区、医院、疗养所、自然保护区等容易受到危害的区域、场所,调查内容包括各个污染源周边有哪些敏感点、属于哪类敏感点、敏感点至污染源的直线距离、敏感点处于污染源的哪个方位等。
5恶臭问题的解决方法
确定恶臭污染源的类型和地点后,就可以根据污染源特征和实际需要选择治理方法,制定治理方案。由于恶臭污染属于感官性污染,因此只要使恶臭物质不能刺激到人的嗅觉器官,即可解决污染问题。按作用机理不同,解决方法可以分为密封法、稀释法、掩蔽法、净化法4大类[10-12]:
5.1密封法
用固体、无臭气体或液体隔断恶臭物质扩散来源,使恶臭物质不可能进入或只允许不可避免的极少量进入空气。例如对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格栅、初沉池进行加盖处理。
5.2稀释法
用大量无臭气体将含恶臭物质的废气稀释,降低恶臭物质的浓度,从而降低臭气的强度。例如居室内气味异常时进行通风。
5.3掩蔽法
在一定范围内施放其他芳香物质以遮盖恶臭物质的臭味。例如在汽车内放置空气清新剂。
5.4净化法
建立脱臭装置,在恶臭物质排放前,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者生物的方法(吸附、吸收、燃烧等方法)将恶臭物质捕集起来,使之不能在空气中扩散与传输;或者将恶臭物质转化成无臭物质。该方法多用于恶臭污染源的治理。
各种方法中,净化法能削减恶臭物质的排放量,是解决恶臭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科学研究的重点。目前常见的恶臭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有:燃烧法、吸附法、淋洗法、生物法几大类,每一大类又分成若干具体的方法,如燃烧法包括直接燃烧法、蓄热燃烧法、催化燃烧法,近年来又出现了臭氧氧化、等离子体电离、生物滤池、非热氧化技术、光催化分解等新型的脱臭方法。由于恶臭物质种类极多,性质各异,而不同的脱臭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恶臭物质和臭气浓度,因而在选择治理方法之前,必须全面掌握恶臭物质种类、物理和化学性质、浓度,并据现场情况具体选择,既要消除恶臭污染,又要尽量减少净化费用,确保治理设施能够长期稳定运行。而且由于恶臭污染的复杂性,往往需要将几种方法组合起来进行多级处理。
6结论
恶臭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多种多样,只有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恶臭污染源调查方法,才能在第一时间内确定恶臭来源和污染物种类,为恶臭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1994年1月15日.
[2] 孙立明, 王克 虹. 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垃圾填埋场恶臭物的抑制[J]. 上海建设科技, 2004(2): 60-62.
[3] Dincer F, Muezzinoglu A.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Odors Due to Some Industrial and Urban Facilities in Izmir, Turkey[J]. Atmos Environ, 2006, 40 (22): 4210-4219.
关键词:自身循环 海南24 补液 产能
一、海南24井概况
海南24块地理上位于辽河滩海地区海南8井区西南,构造上位于辽河中央低凸起海南构造上台阶中部。东三段为主要目的层。
海南24块探明含油面积0.6km2,石油地质储量111.16×104t,溶解气储量1.33×108m3。
二、海南24井自身循环实施及效果分析
1.新方法的提出
1.1措施目的:实现海南24井连续生产,逐渐恢复产能。
补液实现连续生产已经得到证实,但每天补水存在不足之处,因此需改变补液方式和液体类型。为了利于海南24井产量的恢复,需用补密度小的液体代替密度较大的水,油为最理想的液体。由于海南24井位于海上,不能借助外界设备补油等液体。海南24平台值班人员动脑筋、想办法,提出了从套管补入本井产出液的办法。从而实现海南24井连续生产,逐渐恢复产能的目的。
1.2补液时机的选择:油压下降时
海南24平台值班人员时刻关注井口压力的变化,初期24小时在井口观察,发现压力下降即倒流程,开套管闸门,关闭进储罐闸门,进行自身循环。
1.3存在问题:套管易结蜡
海南24井含蜡量4.2%,含蜡量较高,生产过程中结蜡严重[1]。自身循环过程中易造成套管结蜡。为了避免结蜡影响油井生产、作业等,在循环过程中同时加入清防蜡剂,以防套管结蜡现象的出现
2.新方法的实施
第一阶段:初期每天循环2-3次,生产4小时左右油压开始下降,发现压力下降时立即倒流程,关闭进储罐闸门,开套管闸门,同时加入防蜡剂,利用自身产出液进行巡回。自身循环6-8小时油压上升,油压上升后关闭套管闸门,开进储罐闸门,油井正常生产。该阶段日产液8t,维持在措施前水平,产出液主要为压井液和解堵过程中挤入的液体,日产气0m3,油压0.8MPa,套压0MPa。该阶段是油井管理最辛苦的阶段,循环周期短,井口需24小时有人值班,随时注意压力变化,发现压力下降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阶段:自身循环措施实施5天后,每天循环1次,每天生产10-16小时后油压下降,发现压力下降后立即倒流程进行自身循环,循环4小时左右油压上升倒正常流程生产。该阶段油井生产时间有所延长,循环次数减少为每天一次,日产液量有所上升,日产液10t,产出液油量增加,但仍以压井液和解堵过程中挤入的液体为主,含水下降,由90%下降至80%,日产气0m3,油压0.8MPa,套压0MPa。
第三阶段:从6月上旬起,约每周循环1次,发现压力下降后立即倒流程进行自身循环,循环2小时左右油压上升倒正常流程生产。该阶段油井产量逐渐上升,含水逐渐下降,每周只需循环2小时左右,日产液15t,含水1%,产出液以地层产出液体为主,日产气少量,油压1.5MPa,套压仍为0MPa。
第四阶段:从7月份起,约每半月循环1次,发现压力下降后立即倒流程进行自身循环,循环2小时左右油压上升倒正常流程生产。该阶段油井产量进一步上升,含水恢复至作业前水平,每半月只需循环2小时左右,日产液20t,含水0%,产出液以地层产出液体为主,日产气少量,油压1.7MPa,套压仍为0MPa。
第五阶段:零循环阶段。8月下旬起,油井未出现压力下降情况,无需进行自身循环,该阶段液量、气量、压力逐渐上升,日产液最高39t,含水0%,日产气最高7297m3,油压上升至2.8MPa,套压上升至4.2MPa。该阶段产量逐渐恢复,随着产气量的增加,在油井管理过程中需减少气锁现象的发生。为了减少气量增加电泵气锁现象的出现,通过放套压、控制油嘴和调频等措施,努力减少气锁造成关井的出现。通过实施自身循环措施,海南24井产量、压力逐渐恢复,实现了连续生产,避免了关井和再次作业的发生。
3.新方法取得的效果
效果一:实现了海南24井连续生产通过自身循环,解决了因作业污染造成的油井供液问题[2],实现了油井24小时连续生产的目的。
效果二:海南24井产量、压力逐渐恢复
采取自身循环措施后,海南24井产量、压力逐渐恢复。日产液最高恢复至39t,不含水,日产气7300m3,油压恢复至2.8MPa。
效果三:加快了产量恢复的速度
与补水措施相比,自身循环补入的是本井产出液与少量作业压井液、解堵过程中挤入的液体,液体密度及性能与地层产出液接近,减少了对地层的影响,有利于作业压井液和解堵过程中挤入的液体逐渐被带出,有利于海南24井产量的恢复,加快了产量恢复的速度[3]。
效果四:延长了电泵使用寿命,节约了作业费用电泵井忌讳频繁启停电泵,通过自身循环实现油井连续生产的同时,避免了电泵的频繁启动,从而延长了电泵的使用寿命[4]。电泵寿命的增加,延长了油井检泵周期,节约了作业费用。
效果五:减少了船舶费用
在该井实施套管补水措施时,生活支持船需经常去拉水,采用自身循环后,减少了船舶使用费用。
4.经济效益分析
增油量概算:
海南24井2011年实施自身循环措施的新方法后产油3050t,该井2010年间开生产时日产油5t,措施前产量按日产油5t计算,2011年当年增油2000t。
节约作业费用概算:
海上作业需租用作业船舶,作业所需物资要用船舶倒运,作业费用高,单井次作业费用在1000万元左右,该井措施的成功,延长了检泵周期,节约了作业费用,按作业费用的1/2计算,节约作业费用500万元左右。
节约船舶费用概算:
生活支持船树林2号可储存15方淡水,按每次补液5方,补液3次就需加水一次,措施后循环18次(每天循环多次按一次计算),少加水6次,每次4300元,节约费用2.58万元。
投入:
自身循环是利用自身产出液进行的循环,没有增加任何投入。
E=∑(Ni·Ci)-I
=(3769-1500)×0.2+500+2.58-0
=956.38万元
Ni-节约i种成本的数量;
Ci-第i种成本的定额;
I-投入(元)
海南24井2008年正常生产时吨油成本1130元/吨,2011年由于产量低,吨油成本上升,吨油成本在1500元/吨左右。
5.社会效益分析
海南24井通过自身循环的新方法,解决了油井作业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问题,为海上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海上和陆上石油开采过程中地层具有一定能量、油井因污染而生产不正常的类似情况值得借鉴应用,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本文所指环境污染纠纷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关于环境污染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而产生的纠纷。
(一)我国目前解决环境污染纠纷的方法
协商。这是由纠纷双方针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自行协商,通过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因为许多污染者不愿主动承担环境污染的责任,实践中纠纷双方很难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根据调解人的不同,分为民间调解和行政调解。行政调解是由环境行政机关主持,对环境污染纠纷双方进行调解,以促成纠纷双方在自愿的原则下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与之相对应,是民间调解。我国目前主要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民间调解人,也可由较权威的民间调解人居间调解,促成纠纷解决。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后又反悔的,任何一方都可以请求环境行政部门处理,也可以向法院。
行政处理。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是指环境行政机关对社会成员(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由于环境污染产生的纠纷进行处理的制度。“因环境污染引起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不能以作出处理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因而,我国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性质上属于行政调解,其处理决定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仲裁。仲裁是指环境污染纠纷的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裁决,解决纠纷。我国现行环境立法,缺乏关于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的特别规定。实践中通过仲裁解决环境纠纷的情况较少。
民事诉讼。即环境污染受害者依法向司法机关,请求法院判令污染者停止侵害、排除妨害、赔偿损失。实践中,环境污染纠纷的诉讼解决方法耗时长、取证难、费用高;由于现行法律对于环境污染纠纷的资格、因果关系的确定、污染损害赔偿等问题都欠缺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而阻碍了污染受害者寻求司法诉讼的救济途径。
(二)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的优势
环境污染纠纷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损害性决定了解决环境污染纠纷的方法应当灵活、及时、专业。实践中环境污染受害者选择行政处理方式寻求救济,与其他解决方法相比,行政处理环境污染纠纷的优势在于:
专业性。环境污染纠纷涉及很强的技术性,因而对于污染损害的证明要求较强的专业性。环境污染事故一旦发生,环保部门负有监管和保护环境的法定职责,而且环保部门设有环境监测机构,这有助于及时、准确地确定污染责任。
及时性。环境污染发生后,环保部门负有及时有效地调查处理污染事故的法定职责,这有利于纠纷双方在最短时间内澄清事实,明确责任;同时,鉴于环保部门对排污企业享有监管的权力,因而,排污企业对于环保部门的处理意见愿意采纳并及时执行。这些因素都有助于环境污染纠纷的及时解决。
成本低。救济费用的高低直接决定当事人对于救济方式的选择。由环保行政部门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处理,是环保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责的过程所进行的。因而,相对于诉讼和仲裁,行政处理方法成本低廉,且效率较高。而国家也在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过程中实现了诉讼资源的节约。
完善西部环境保护行政处理制度的法律问题思考
作为一种权利救济制度,其内部的具体救济规范的安排应当统
一、协调,并且有相关的制度予以支持,才能实现对于缺损权利的有效救济,进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效率等价值。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至少应具有以下功能:及时、迅速地解决纠纷,救济缺损权利;损害赔偿制度的安排应当有利于提高污染削减的效果;能够促进和加强环境行政管理,即发挥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与环境行政管理的协同效应。
在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领域,日、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都较成熟,我国应当呼应当前社会实践对于行政处理制度的迫切需要,完善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的相关立法。
(一)行政处理机构的设置
独立且中立的环境污染纠纷处理机构是公正、有效地解决纠纷的前提。因而,首先应当设立在财政和人事上都能保持独立性的纠纷行政处理机构,以保证有效、及时地处理环境污染纠纷。具体到西部地区,立法中则应当关注到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机构的设置。
(二)完善行政处理程序
考察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各环境污染单行法,对于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仅仅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不仅起不到解决纷争的作用,而且会使环境行政部门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而产生权责不清、权力滥用、等违法行政行为,从而起不到程序法应有的法律作用。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制度应当对于行政处理程序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1.环境污染纠纷的投诉制度。日本《公害纠纷处理法》中最有成效、最受关注的制度就是公害纠纷的投诉制度。该法规定都道府县及市区町村的公害课设置公害意见调解员。其职责,作为公害意见投诉和咨询的窗口,根据市民的意见,提供给当事人有关公害的知识和信息;调解员本人就公害的实情进行调查,给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出主意,进行中介调解和指导等工作。同时,把有关公害意见的信息迅速准确地向有关部门报告,协调和促进问题的解决。
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应当设立一个促进公众与环境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窗口:污染纠纷投诉机构。同时,该机构人员的配备应当是具备相当完善的环境法和环境科学的知识,并且行政能力较强,以切实保障环境污染受害者投诉有效。
2.污染纠纷的处理办法。一个富有活力的救济制度应包含一种合理、节俭利用救济资源的机制,以保证所利用的救济方式与特定救济需要相符合;同时一个富有活力的救济制度中所包含的权利救济方式也必须能满足不同缺损权利的救济需要,并且相关主体有权选择自己认为最“合算”的救济方式(即各类救济方式之间有替代性)。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环境行政部门的污染纠纷处理方法并没有具体的规定;而且行政部门对于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实质上属于行政调解,不具有法律强制力,从而使救济结果处于不确定状态。在徽县血铅事件中,当受害者寻求行政部门的救济时,污染事件已呈严重化状态,对于此类严重的、影响恶劣的企业违规排污行为,作为执法部门应当依法主动、强制进行调解,以充分发挥纠纷的行政处理方法的优势。
据此,完善西部地区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办法,应当明确规定多种行政处理方法,以供不同的权利缺损者选择;比如,斡旋、调解、裁定等;应当赋予行政调解以法律强制力,使救济结果确定,给当事人提供一个合理的预期;应当规定行政处理部门对于特定情形(比如严重违法排污事件、社会影响广泛的污染事件等)的强制调解职能。
(三)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1.一种救济制度如果得不到执行,其有效性是令人质疑的。权利人寻求救济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缺损的权利获得补救。合理有效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机制,应当至少对以下重要内容作出设计安排: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目前,各国的立法和理论界都确立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论环境污染者主观上有无过错,即无论是环境不当行为还是法律所不禁止的环境行为,只要其污染行为对他人客观上造成了财产损害或人身损害,就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受害人群的确定。对于受害人群众多的环境污染事件,比如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事件等,首先应当规定确定受害人群的方法,即确定谁有权获得损害赔偿。比如日本的公健制度中关于公害患者的认定,就规定了认定条件的三要素和认定有效期限(根据指定疾病的种类分为2年和3年)。
赔偿范围的确定。即确定赔偿金额。合理确定损害赔偿范围有利于有效救济受害者,同时制裁排污企业,抑制排污行为。依我国现行立法及司法实践,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可能造成的受害人精神损害。
赔偿金额的来源。环境污染纠纷产生的巨额赔偿金是污染纠纷案执行困难的根本原因。实践中,我国许多企业经济效益并不好,巨额的环境损害赔偿金令企业无力负担,严重者导致企业破产,社会失业人口增多,引起社会不稳定。
2.借鉴各发达国家在理论和立法上较成熟的经验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试点性实践,都可以为我国的相关立法提供经验。
适用污染者负担的原则。即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害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该原则能够通过经济手段,实现环境污染的外部费用(即环境污染损害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内部化,以实现污染削减。各国立法实践证明了该原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新晨
建立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一般地,排污企业不愿意主动承担污染赔偿责任;同时,突发的、严重的污染损害所产生的巨额赔偿金往往令排污企业难以维系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衰落、破产带来的众多失业人口可能引起社会不稳定。鉴于此,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建立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即通过对污染企业征收有关税、费(如排污费/税、自然资源开发费/税、生态补偿费/税、石油税等),构成污染损害赔偿基金。我国可以充分考虑各地的经济和环境条件,通过征收各种环境税/费来建立各地的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以分摊企业的部分污染损害赔偿金额。
环境污染损害责任的社会化。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责任保险制度,使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社会化,被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纳并成为其通过社会化途径解决环境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分为强制环境责任保险和自愿环境责任保险。在保险责任的适用范围方面,承保的风险范围经历了由小到大的演变过程。
我国已经进入环境风险的高发期,部分地区曾通过试点推进自愿性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制度,但许多试点因无企业投保而处于停顿状态。鉴于我国一些企业经营效益不良以及其为利润所驱,不愿承担污染损害风险的现实情况,我国应当通过立法,结合自愿与强制保险的方式建立我国环境污染赔偿责任的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周林彬著.法律经济学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