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4:14
序论:在您撰写高效课堂评课标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Evaluation Criteria of Effective Classroom
ZHOU Yong, YANG Qiewu, XIONG Ping, CHEN Jincheng
(Chongqing Fengdu School, Chongqing 408200)
Abstract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classroom evaluation criteria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achieve teaching management scientificly. Development of evaluation criteria should have the principles of humane care, realistic, appropriate levels of detail. The basic requirement is to adhere to the classroom to learn the times and lead advanced, procedural and links, hierarchy and the progressive nature of science and seriousness, and innovative structural. It includes guidance sub-objective evaluation, guided learning content, guided learning structure, guided learning methods, guidance states, conduction study results, Guid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ven aspects and 15 indicators to quantify the evaluation.
Key wordseffective classroom; evaluation criteria
1 高效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新课改的大面积施行,课堂已发生可喜的变化,但还存在学生主动参与程度不够,教学方式不太丰富,现代教学技术与学科缺乏整合,学科知识目标被拔高,课堂活动被异化,评价方式单一,评课往往泛泛而谈无标准,评课者究竟从哪些方面评价教师的“导”,从哪些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从哪些方面评价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三维目标”;学生从哪些方面评价老师的“导”的有效无效的标准不明确等问题。这些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启动高效课堂工程建设,促进新课改、新学习、新课堂、新评价的建设和发展,急需要加强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的研究。
2 制定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的原则
课堂是导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是引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指挥棒,是促使教师课堂行为发生转变的依据和指南。因此,如何制定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如何评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导学中能不能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不能使学生从学会做人、做事中,身心愉快地健康成长,这些都是课堂导学中必须解决的,是导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也是我们制定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1)人文关怀原则。以人为本,尊重导课教师的人格和劳动,尊重学生的主动好学精神,关注学生“学”的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和目标的达成度;关注教师“导”的思路、方法、释疑惑,设疑激趣的效度、突破重难点、提高能力的达成度;用博大的胸襟、期待的目光、激励的话语,让导课教师,听课的学生真正感到真切的关怀。
(2)实事求是原则。根据课改的需要,我校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经验,创建的“361”高效导学模式(时间分配的“361”:“3”指30%的时间即10分钟左右教师指导,点拔,答疑;“6”指60%的时间即25分钟左右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指10%的时间即5分钟左右学生自结、巩固、检测。学习内容方面的“361”:“3”是指30%的知识自学能会;“6”是指60%的知识合作学会;“1”是指10%的知识老师教会。学习方式的“361”:“3”是指学生学习的三种方式:自主、合作、探究。“6”是指课堂导学的六环节:①预习交流;②合作探究;③展示点评;④总结反思;⑤达标检测;⑥预习自学。“1”是指“一达标”,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维目标”达到预设目标)的要求,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制定评价标准,严格按标准进行评课。促使课堂既向促进学生身动、心动、神动转变,又向减轻学生负担,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益、高效率、高效果方面发展。
(3)详略得当原则。评价标准要对课堂上的主要活动加以评价,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导学目标力求明确具体,层次清晰;导学内容容量适度,内容适切,链接有序,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措施恰当。导学环节设计、导法优化、多维互动、达标训练,要重点关注,学法指导、学生参与、思维训练要进行重点评价。评语要既简洁务实,又要具激励性。
3 优质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1)坚持课堂导学的时代性与先进性。具体表现在课堂导学要落实“三个积极主动”:一是积极主动落实“三维导学目标”,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自主学习,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有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积极主动落实分组讨论导学与自主合作、探究性自学方式,使其有生成性、高效率;三是适时主动地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激趣启智,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2)坚持课堂导学的程序性与环节性。导学方法符合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师个性特征;具体表现在导学程序严密,环节恰当,导学程序严密,指导学流程科学有序、顺畅、自然。环节恰当是指预习交流,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总结反思,巩固检测,预习自学等环节时间分配合理,环环紧扣。学生学习主动、生动、快乐、有效。
(3)坚持课堂导学的层次性与递进性。层次性是指课堂导学既有较低层次,又有较高层次,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或选择做深浅适宜习题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较低层次是指划重点的词语填空,直问直答,就课论课;较高层次是指能创设情景化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能发掘联系,实现能力拓展与情感思想的升华。导学设计既有层次性,又有拓展性和灵活性。递进性是指问题设计,能力训练,遵循先易后难,先单一后综合,逐步提高的原则。
(4)坚持课堂导学的科学性与严肃性。导学内容、导学语言、导学活动必须科学、准确、有效,克服随意性,避免出现错误。导学内容既体现出基础性、发展性和现代性的统一,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对教材进行整合,使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成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学材”。“学”和“导”和谐互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参与面广、多维互动良好。
(5)坚持课堂导学的结构性与创新性。导学结构严谨高效、板书设计主次分明、语言精当、言简意赅、画龙点晴,好懂、易记。创新性是指一节好课、高效的课,要有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结构,有精彩的情景化问题设计,在导学设计,课件使用,导学方法等某一方面具有创新,形成独特的导学风格,导学效果显著。
4 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高效课堂的评价分导学目标、导学内容、导学结构、导学方法、导学状态、导学效果、导学特色等七方面15项指标内容进行具体量化评价,详见附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性是一项充满挑战、彰显个性、独具匠心,具有一定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教师的聪明、勇气、睿智和才能。一堂高效课的标准可以从“教师行为”、“学生状态”、“师生互动”与“目标达成”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教师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和方向。在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这部戏拍得好不好,导演的行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堂高效课我们可以从教师的课前准备、过程管理、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政治学科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与时俱进的特点和高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课前精心准备,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课这一环节。第一、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仔细阅读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近五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分析高考命题规律,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具有教学的目的性与针对性。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地确定出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选择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第二、必须注重与时事相结合,突显政治学科的时代特征。教师在备课时要广泛收集整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多读新闻、报刊、时政分析等材料,既要培养教师的时政敏感性,也要培养学生的时事热情。第三、必须深入分析学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课改精神。课堂上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生为本”,深入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基本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有差异性的教育、分组、合作与探究。2、完美的过程管理是政治学科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首先,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来说,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切实把握高效课堂的三个基本环节,即情境导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第一、情境导入。优化情境设置是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挖掘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创设一些让学生能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情感意识和能力意识。情境创设要具有时效性、地方性、趣味性和可探究性,能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较高的启发意义和探究价值。第二、问题设置。学生的课堂探究是通过问题引导的,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就应当深入钻研每一节课所涉及到的理论观点及原理性、结论性的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利用教材或通过师生搜集的典型事例、活化知识,给学生设置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问题,提前学习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在提炼观点、分析问题等方面的各种能力。第三、共同探究。教师要基于设置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如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活动演示法等,组织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探究。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参与,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与个性化发展。第四、情境回归。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将经历探究过程所形成的知识回归到具体情境之中,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来分析或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第五、学习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堂课的高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来说,必须体现出教师的管理艺术、管理智慧和管理水平。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及时、中肯地进行课堂评价。第一、驾驭课堂。教师一定要记住自己作为“导演”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灵活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各种复杂关系,机智驾驭课堂,体现教学智慧。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因势利导,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引导和驾驭的能力,使课堂教学闹中有静,静中有闹,在闹静之中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第二、评价课堂。要及时、中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成果进行及时、中肯的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尊重和赞赏,才能增进学生的自尊、自信,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内驱力。
二、学生状态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必须还课堂于学生,还主体于学生,还学习于学生。坚持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广度、思维深度、合作程度等三个方面来评价课堂。1、从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广度来看,要求学生能够广泛深入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一是主体要广泛,即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而不是只有少数几个“精英分子”或“活跃分子”参与,绝不能让课堂成为一部分优秀学生表演的舞台,而大多数的学生被边缘化。二是参与内容要广泛,即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学生都能参与其中。2、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来看:一是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明显的兴趣,情绪饱满、兴奋;二是注意力集中,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三是对问题的回答要体现出创造性,并能够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既不是“超市”也不是“囚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时热烈,有时沉默。3、从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合作程度来看,要求学生必须坚持“互助、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要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以各种学习小组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其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师生互动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助、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展示,还必须看到师生的互动行为,师生的合作程度与合作效果。也就是说,要看到教师是怎么在“导”,学生是怎么在“演”?导与演之间是不是配合得非常的默契。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效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21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39
现在很多地方的很多学校都在提高效课堂一词,并且为打造高效课堂进行着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很多的模式。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高效课堂呢?我想就我所理解的高效课堂和大家分享一下,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我来谈谈对课堂效率的理解。效率是一个大家都不陌生的词,我们听到的大多是指生产效率。效率的衡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计时法,即生产同种质量的产品谁用的时间少,就是生产效率高,反之,就是生产效率低;另一种是计件法,即在同等的时间内谁生产出的同等质量的产品多,就是生产效率高,反之,就是生产效率低。那么,把效率这个词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该如何去衡量呢?我的理解是在同样的一节课,课时一般是固定的,大约45分钟左右,哪个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得好,自然就是高效的表现,反之,就是低效的表现。
其次,我来谈谈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这样说,教学目标是衡量一堂课上得怎么样的最基本的一个衡量标准。教师一般在学期开始前就会根据学校的课时安排和课程的总体进度将学期总目标分配到每一周的每一堂课中去。只有一节课的目标顺利实现了,我们才能实施下一课的教学目标,所有的课堂目标实现了,才能称得上学期目标的实现。在新课程的设计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那么,我们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关注这些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1.知识目标的实现。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础,如果没有知识目标的达成,所谓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达成。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对于生物课来讲,我们的知识目标达成的手段比较简单,主要通过学上自学和课堂讲授即可。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来了解一堂课的知识都有哪些?它们之见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我们有没有弄不懂的地方?等等,当通过我们的预习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后,我们就可以在课上有目标地进行听课,重点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知识目标的达成。
2.能力目标的达成。能力目标是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提升的,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我们要培养的能力目标。因此,学习到了知识,必须要到实践中去检验是否正确,如果不能把我们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那么,我们就成了纸上谈兵者。对于生物学科来讲,我们还有一种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能力要培养,那就是实验的能力。对于我们这一科来讲,很多生物现象需要用实验加以验证,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这一能力主要包括实验的设计,器材的准备,实验的进行,实验的总结等等几个阶段。这些都要以学生学到的知识为基础,没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作基础,这些能力都将无从谈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们所说的三维目标的最高目标。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这一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学习了知识,提升了能力,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这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任何一堂课,如果只关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成,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引领的话,都不能算作一堂成功的课,更不要说是一堂高效的课。所有的知识和能力的目标的达成只是我们完成了智育的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上升为德育的目标。缺少最后的这一重要的升华,我们的学科就失去了它很多应有的风采。
有人对这样的观点不认同,认为德育只是政治课教育的目标,我们的生物课怎么还承担着德育的教育任务呢?是的,我想说的是,这样的观点是对我们生物教育所承担的任务的一种严重误读。事实上,德育的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并非仅靠政治课教学就能完成的。并且德育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渗透过程,需要各学科的紧密配合才能奏效。否则,政治课上的德育就会被其他学科的教育所抵消。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效果检验
现在很多地方的很多学校都在提高效课堂一词,并且为打造高效课堂进行着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很多的模式。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高效课堂呢?我想就我所理解的高效课堂和大家分享一下,欢迎各位批评指正。首先,我来谈谈对课堂效率的理解。效率是一个大家都不陌生的词,我们听到的大多是指生产效率。效率的衡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计时法,即生产同种质量的产品谁用的时间少,就是生产效率高,反之,就是生产效率低;另一种是计件法,即在同等的时间内谁生产出的同等质量的产品多,就是生产效率高,反之,就是生产效率低。那么,把效率这个词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该如何去衡量呢?我的理解是在同样的一节课,课时一般是固定的,大约45分钟左右,哪个教师的教学目标实现得好,自然就是高效的表现,反之,就是低效的表现。其次,我来谈谈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这样说,教学目标是衡量一堂课上得怎么样的最基本的一个衡量标准。教师一般在学期开始前就会根据学校的课时安排和课程的总体进度将学期总目标分配到每一周的每一堂课中去。只有一节课的目标顺利实现了,我们才能实施下一课的教学目标,所有的课堂目标实现了,才能称得上学期目标的实现。在新课程的设计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那么,我们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关注这些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1.知识目标的实现。
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础,如果没有知识目标的达成,所谓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达成。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对于生物课来讲,我们的知识目标达成的手段比较简单,主要通过学上自学和课堂讲授即可。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来了解一堂课的知识都有哪些?它们之见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我们有没有弄不懂的地方?等等,当通过我们的预习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后,我们就可以在课上有目标地进行听课,重点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知识目标的达成。
2.能力目标的达成。
能力目标是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提升的,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我们要培养的能力目标。因此,学习到了知识,必须要到实践中去检验是否正确,如果不能把我们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那么,我们就成了纸上谈兵者。对于生物学科来讲,我们还有一种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能力要培养,那就是实验的能力。对于我们这一科来讲,很多生物现象需要用实验加以验证,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这一能力主要包括实验的设计,器材的准备,实验的进行,实验的总结等等几个阶段。这些都要以学生学到的知识为基础,没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作基础,这些能力都将无从谈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一、高中化学课堂特点
1.化学课堂要体现时代性,反应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
学校是学生和社会接触的桥梁,学校教学是学生接触时代信息的重要途径,中学化学的教学不能是封闭式的,不可以只停留在对过去知识的总结上,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对学生发展有用的化学研究中的新成果、新进展是中学化学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富有生命力。
2.转变教学形态,协调师生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时代观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无法培养出有创造性的个性人才,新课程注重以知识为载体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明确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必须在课堂上体现。
3.体现提高综合素养的时代要求
时代在对学科知识提出综合化要求的同时,也对人的能力提出了综合化要求,对“高分低能”的认识更加深刻,化学新课程的编排,努力克服以往注重学科知识,忽视学生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弊端,每一模块都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参与资料查询,调查分析,交流讨论的机会,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条件,在课堂教学上需要体现这一点。
二、高中化学课堂评价的内容
1.关于教学目标的评价
(1)全面性: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准确性: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实际,更要适合山区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2.关于教学内容的评价
(1)科学性: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内容正确,无科学性错误,能够把最新的学术观点溶于课堂教学。
(2)有序性:整合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合理性:知识容量合理,重点、难点定位准确。
(4)实践性:能够把书本知识和生产、生活、社会
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3.关于教学过程的评价
(1)创设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一问题开始前,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联想质疑,以问题驱动进行探究。
(2)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
(3)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对教学中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讨论、实验、观察等活动,进行深度探究。
(4)引导学生学会展示。通过口头展示,板书展示,再现学生思维。可以改变山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勇气的弊端,还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5)通过学生点评与教师点拨相结合,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师生目标达成一致。
4.关于教学手段的评价
(1)合理选择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2)实验装置合理,节约药品,现象明显,安全可靠,占用时间适度,不污染环境,并能设计创新实验,改革传统实验,收到良好效果。
(3)注意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学生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塑造学生的意志、品质。
(4)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重点突出,无科学性错误。
5.关于教师职业技能的评价
(1)教态自然、语言简洁流畅,音量语速适当,富于感染力。
(2)板书设计合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文字规范,书写工整。
(3)实验器材及其他教具课前准备充分,操作规范,能沉着应对并解决偶发事件。
(4)有效驾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密切关注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活动节奏,因势利导扭转不利于教学的情景。
6.关于教学效果评价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
(2)学生展示字迹工整,思路清晰,答题规范。
(3)学生能够从规范程度,答题思路,解题规律,易错易混点恰当指出展示对象的优缺点。
(4)课堂检测正确率高。
语文课程是基础课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效益不高,特别表现在课堂上,仍然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状况。小学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在对待语文高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上,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1.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否关注效益意识
一堂语文课的价值不仅局限于教给学生多少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优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堂课的有效与否,不是上课的老师说了算,也不是评委说了算,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如若学生始终能被精彩的课堂所吸引,在强烈氛围的渲染下不知不觉地度过40分钟,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课。
1.1 学生兴趣高,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有效的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只是一两个人的兴趣,也不是一些尖子生的兴趣,而是全体学生的兴趣。不管学生的语文基础怎么样,教师心中都要有一种"全人"发展的观念,努力促使自己的课堂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1.2 学生能积极参与。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激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正是这种高度的参与使他们忘却了疲劳,因此,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而且高效的评价学生的参与状态,我们可以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是否踊跃举手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自觉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还可以看有没有一些学生,在小组学习讨论时,给予别人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等。
1.3 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一堂课因为有学生的参与而变得实在,也因为有学生个性的张扬而变得生动。我们在听课的时候,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老师的教法,而是一些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也渴望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教师鼓励他们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入景入境地读,入情入理地说,课堂也就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提倡个性化阅读,切忌毫无边际,为了课堂的一时热闹,不去正确地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例如《落花生》一文,虽然拿花生跟苹果、石榴比较,但在赞美花生的同时也决无贬低苹果、石榴之意,《狐狸和乌鸦》一文写了狐狸用各种手段骗了乌鸦的肉,表现的是狐狸的狡猾而绝非聪明。
2.是否是一节朴实的课
叶澜教授指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性",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现在的一些公开课,就一堂课而言,它是高效的,在教育理念上,确实给我们听课者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但他们为这一堂课而做的准备工作却几倍于平时的课前准备,是平时的教学中无法效仿的。也有的公开课,是对设计的一种重演,课堂变得太完美,没有一点差错,缺乏真实感,使我们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成长和进步。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原生态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提质量"才是语文课堂的改革方向。
2.1 目标简明,内容简约。课标提出三维目标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有这样几种错误的走向。一是训练目标不明,三维目标只是抄在备课本上的摆设,根本没有心思去领会;二是三维目标不知如何落实,最后只是重了知识轻了其它;三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为了给听课者留个好印象,追求课的花哨,三维目标有意扩大,课外知识大量扩充,喧宾夺主。这几种倾向,要么课堂密度太小,效率低,要么密度太大,无法落实,这些都是造成语文课堂低效的原因。三维目标看似各有侧重,互不关联,实际上则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统一的。在一堂课中,三维目标往往需要以"一维"作为突破口,以此来实现三维的联动,而并不是面面俱到,机械地体现。因此,一堂朴实的课,要求教师在设计时做到目标简明,内容简约,从而使听课者感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留下较深的印象。
2.2 教法灵活简便,媒体运用适度。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有效的课堂并不是方法越多越好。"探究式"和"接受式"这两种学习方式没有哪一种绝对的好,哪一种绝对的不好,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多媒体给语文教学惹祸的事件并不少见,过分地推崇多媒体,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评价多媒体在一堂课中的作用,应该审视多媒体的运用是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否起到了简便快捷的作用,特别要走出为用而用,盲目"拿来",以辅代主、忽视文本等几种误区。
2.3 教学过程不必追求过分流畅。一堂课如行云流水般地进行,听课者肯定会有一种置身其中,非常愉悦的感觉,如果设计的问题多多,搞得教师自己都没有了方向,或者设计的问题稀奇古怪,学生不知所云,教学进程磕磕碰碰,这样的课注定要失败。"文似看山不喜平",过分流畅的课也不见得好,过分流畅,要么问题太简单,要么这是一堂经过排练的表演课。
3.是否是一堂能体现语文价值的课
我们经常说语文要教出语文味来,要能体现语文的价值,语文味该怎样教出来?语文的教学价值该怎样体现?这几个问题,目前一线教师非常关注而且极力想在操作层面上弄明白。历史上语文课曾经上成思品课、常识课、鉴赏课、故事课,其重要原因都是没有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性质弄明白了,语文该教什么也就明白了。找到了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语文教学也就有了方向。
3.1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教育到底该怎样体现?语文价值又如何真正得到落实呢?关键都是要看语文课堂教学的定位是不是在"语言实践"上,因为运用语言文字是一种技能技巧,要在实践中多练,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反反复复的听说读写中慢慢形成,逐步提高。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高效课堂 评价标准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下文简称“三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主渠道,在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是高职思政课的主要方式,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政课高效课堂是本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中之重,明确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对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高职思政课的高效课堂,是指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课堂教学中,高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课堂,是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有效结合、教学相长的课堂,是思想教育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课堂,是高职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堂。
如何评价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是否为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如何选择?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高职院校在思政课高效课堂的评价中存在许多问题,突出体现在:将思政课与其他各类理论课程混为一谈,使用一般的理论课课堂评价标准,过多地强调形式上的要求,挫伤某些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误导某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高效”。因此,评价标准的科学性、针对性、客观性等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与研究。
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评价标适钦个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关键,标准如何将成为整个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质量评价的核心因素。总体说来,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主要涉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标准,笔者仅就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评价的相关要素从教学设计评价、教学过程评价两个方面阐述高职思政理论课高效课堂评价的标准。
一、教学设计评价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能否充分发挥,直接关系到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构建。在“生本教育”视角下,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即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等都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因此,在备课阶段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这是教师的基本功,高职生的特点和思政课的独特性更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1.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是教师教学的基础起点。目前高职思政课与本科使用同一教材,而高职生源五花八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认识观点消极且偏激等问题,这已成为影响思政课高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情的情况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取向、心理需求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要求寓于教学活动之中,动静结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帮助高职新生认知自我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提升素质与能力。
在评价标准上,可以依据教师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与高职思政课总体要求和高职学生实际的深广度、准确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高职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既要坚持科学性、思想性与艺术性、时效性相结合,还要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全面发展与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目标大致包含:知识学习目标、能力培养目标、素质提升目标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上,合理有效,层次清楚,深浅适当、够用为度;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应符合该内容在教材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地位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案例具有典型意义。
在评价标准上,可以依据教师在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等方面与高职思政课定位和高职生具体特点的契合度、整合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3.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生本教育”视角下的思政课高效课堂,突出特点是学生积极且广泛地参与教学,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继而“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保证学生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事做,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活动。教师设计的活动要符合思政课定位,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合理巧妙,恰当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多媒体、网络、手机等工具辅助教学,制作图文并茂、音像兼备的多媒体教案,使思政课内容可视化,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
在评价标准上,可以依据教师在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时所具有的多样性、合理性、创新性等进行评价。
二、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高职思政课的主阵地,对教学过程是否高效的评价一般通过现场观摩和使用测评量表等方式进行,主要从教师主导与学生参与、教学组织与管理、学习过程与结果等维度评价。
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思政课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一堂高效的高职思政课,既取决于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广博的知识储备、精心的教学设计、独特的教学风格、高超的教学艺术、强烈的语言感染力、有效的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等要素,更取决于学生的真心喜爱、积极参与、努力践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其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纠偏等。
因此,从师生互动角度进行评价,教师应善于运用清晰、生动、有感染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和谐民主、相互尊重的氛围,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与学生平等交流,注重教书育人;学生应充满热情,思维活跃,乐于自主表达观点,愉快地与他人沟通。师生互动性强,互动效果明显。
2.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
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应该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掌握认知社会的方法、提高全面素质的功能。可以从教学内容恰当、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资源利用、教学环节完整等角度评价。
教学内容恰当:紧扣教学目标,理论联系实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展示,基本观点清晰,难易处理得当,重点和难点的深广度适当;教学过程中的情景、热点问题及案例的选择恰当且具有典型性,凸显“三观”教育。
教学方法运用:教师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选择恰当,运用巧妙,具有启发性和多样性;指导学法得当,体现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资源利用: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合理有效地使用信息化手段,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能够调动学生认知、情感、意志等因素共同参c,切实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环节完整:课程导入新颖、教学环节完整,要点讲授、学习活动、总结提升等环节,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地实现。
3.教学效果与学习成果
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应该是高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高职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不同,其目标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这一目标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目标实现程度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往往不能“立竿见影”,而是要在学生进入社会甚至若干年后方能显示出来。因此,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效果评价主要从教学设计的实现程度、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者通过现场听课,可以观察和感悟到教师是否有效控制教学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否调动课堂气氛和小组学习,是否充分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三观”和综合能力,是否注重学法指导等。
通过现场观摩可以直观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学生是否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且思想活跃,有没有走神、打瞌睡、玩手机、说闲话等现象;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投入了真实情感,参与学习讨论的学生是否能达到或接近100%。更重要的是,评价者应更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质量和深度,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知识、能力、素质和创造意识是否得到训练和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效度和深度如何。如学生情感流露是否真实,语言表达是否顺畅,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否得到深化与提升,对教学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如何,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等。
根据观察记录,可以做出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度,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等评价。当然,现场观摩只是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还可以运用多种量表,多角度地综合评价。
4.教学特色与创新评价
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既定知识的学习确立正确的“三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做人与做事,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需要。这一过程是教师创造与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过程,是教师导演、学生主演的过程。在评价标准上,对师生充满个性特征和创新元素的亮点进行积极的挖掘和肯定,对于高职思政课高效课堂的构建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薄运玲.浅析高职思政课推行“生本教育”的问题[J].文教资料,2016(21)(总第725期):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