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常见问题范文

时间:2023-09-18 17:04:11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地理常见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地理常见问题

第1篇

一、课堂提问表面热闹,华而不实

在《俄罗斯》一课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这样的提问:“是不是啊?对不对啊?会了吗?”等浅层次的、可问可不问的问题。这一类问题主要集中在毕业不久的教师身上。这些问题思维含量低、没有深度,设置太过简单,更像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把课堂提问当作了“完成任务” ,根本没有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课堂提问要科学合理,要在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通常情况下,要在一节课开始处设疑,以便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要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设问,这样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要在结尾处提问,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知识点,同时检验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提问问题缺乏层次性

在《俄罗斯》一节课中,教师共提出14个问题,其中学生回答不完整、不全面的有7个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补充完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有的问题设置太难,学生理解不了;有的问题设置缺少铺垫,教师急于求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有层次性地提出问题,尤其对于难点内容的提问,需要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循序渐进地解决,最终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针对不同的知识,课堂提问可分为低级与高级两大类。低级提问针对的是不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判断较容易的知识;而高级提问则针对的是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把“旧知”迁移转换到“新知”,进而做出判断的知识。据此,教师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提问,把不同难度的问题对应地提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都能得到发展。

三、课堂提问的方法不当

在《俄罗斯》一节的教学中, 教师共提出14个问题,其中有4个问题提问方法不够合理,导致学生不知如何作答。针对这类问题,要求教师课堂提问的方法要得当。一方面,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复杂,避免学生不知道究竟在问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回答。当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推进,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四、课堂提问的时机选择不当

在《俄罗斯》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教师针对视频内容向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学设计得很好,可就是教师提问的时机选择不当,在学生看完视频后才提出问题,导致学生看视频没有针对性。类似的问题在其他的课堂上也出现过。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时,先点学生名字再提出问题,好像问题是为某学生“量身定制”的,和其他学生无关;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时,刚一抛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和讨论就让学生作答。这些都体现出课堂提问的时机选择不当,效果也大打折扣了。

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选择好时机,要避免随意性。课堂上“什么时候问”“问什么”“向谁提问”必须建立在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

五、课堂提问过分依赖教案而缺乏随机应变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一个教案走遍天下”,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时期的学生,都用同一个教案,并且过分依赖教案,缺乏随机应变。

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教学不可能“一个教案走遍天下”。所以,课堂提问环节,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更多关注,并尽量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关注学生的反馈,这是教学的契机,是进一步深化教学的出发点。满意的反馈是进一步深入教学的基础,不全面的反馈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错误的反馈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找出问题的症结。教学中的“生成”是鲜活、宝贵的资源,是不容忽视的。

六、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地理;问题;对策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明确了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在教育改革的一线,涌现出一大批如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和东庐中学等改革的成功案例。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导学案在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已然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初中地理导学案应用常见问题

1.学案设计偏于“习题化”

许多一线教师很少对导学案的渊源进行了解和研究,只是盲目跟从,误认为导学案就是课前检测,于是直接将各类教辅资料上找到的各种习题用于制作导学案。如在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导学案时,有些教师直接将配套练习册“导与练”部分填空题和综合题生搬到自主学习板块,设计上缺乏问题性和探究性,只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起不到引导作用,禁锢了学生思维,无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加重了学习负担。

2.使用方式趋于“形式化”

导学案的使用步骤:首先,提前一天将编制的导学案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其自主预习完成;其次,提前一节课将学生完成的导学案收回并进行详细批改和分析,找出学生的易错点和疑难点,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后,教师按照学生导学案所反馈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二次备课,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而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导学案教学模式只是徒留于表层现象。如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分发导学案,完成是在上课后的前几分钟,而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并没有进行抽样分析,根本不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自主学习的情况,无法进行二次备课,直接使导学案丧失作用。

3.教学点拨过于“少讲化”

在目前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曲解“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课堂上过分强调“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练习、纠错。如在学习知识点“等高线”时,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将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评讲,并未对等高线的特点进行梳理和举例分析,这样严重弱化了教师引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遗留下很多“疑难杂症”,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步骤等于“程序化”

大多学校导学案编制的内容文本模式几乎固定,普遍设有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情景问题、活动探究、巩固自测、自主归纳、课后巩固、课后反思等环节;导学案的课堂教学环节也是固化的,主要是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反馈自测、总结归纳等,并未考虑学科的差异性、学生的差异性、知识的差异性,呈现“千科一律”的现象。如许多学校要求教学按照其特定的教学模式进行,形成一套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教学程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近乎“照案宣科”,使课堂无趣味、学生麻木僵化,并不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二、初中地理导学案应用基本对策

1.以“练习”为主转向以“导学”为主

导学案最大优势是导学功能。其应起到导学作用,而不是练习或检测,这是导学案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基础。导学案不是依据学生练习不足产生的,而是针对学生被动式接受学习的弊端应运而生的。如果导学案主要作用是练习,无疑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因此,导学案只有凸显导学功能,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其应有的效应。发挥其导学功能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正确认识“导”的含义。导学案中的“导”有两层含义,一是“导学习过程”,二是“导学习方法”。“导学习过程”即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相应的自学模块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知识、总结与检测知识掌握情况、提供提升性练习;“导学习方法”则是不仅提供导学导思的问题,更要提出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可以直接插入学法说明,也可以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将学法隐含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重“导”不是轻“教”,不是一味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而是基于导学案的设计思路进行有效教学。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时,可将四大区域的相关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后制定出“疑问式”导学案,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来解答导学案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导学案“导”的功能。

(2)找准导学案的定位。导学案应是“纽带”,连接“三维目标”的学习,贯通课内外知识。教师要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引导学生整合相关学习资源,锻炼收集整理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导学案的设计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即教学中应减少用纯逻辑思维的方式对待一切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会将经验梳理成关系,帮助形成自我经验的过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时,教师可将四大地理区域的知识点制作成“四大地区地理差异对比表”,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来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性进行对比总结,提升归纳总结能力,有利于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2.以“少讲”为主转向以“精讲”为主

在导学案应用中“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并不是强调教师“少讲”,“少讲”只是形式上的表现,其实质相当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讲”。“精讲”是一种教学手段,它不受时间限制,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讲得全面、讲得明白、讲得透彻。转变教师“少讲”的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重视课堂提问。教W过程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一节好的地理课不是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简单展示上,而是要看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提问,就是促进学生思考理解的有效手段。如教师在讲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时,可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的方式,通过对相关知识层层推进提问,可有效代替教师讲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内化。

(2)强化“精讲”典例。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独特的综合性、地域性、空间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会因其认知规律发展的限制存在一定障碍。因此,教师在讲解相关地理知识时要注重举例,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要做到精讲、细讲。如在教学“地球运动――自转”时,由于地球运动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单靠运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难以推导并理解自转运动产生的相关意义,因此,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地理教学三维软件将地球运动进行展示并推导出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意义,可加强学生空间思维培养,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地理知识。

3.以“固化”为主转向以“灵活”为主

教学过程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应规定一种固定不变的、毫无生机的教学程序,致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氛围死气沉沉,教学效果自然不尽人意。针对该情况,在导学案的应用中应转变以“固化”为主到以“灵活”为主的观念,做到课堂教学上充分使用导学案教学的精髓理念,不可固定教学步骤。编制“灵活”的导学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优化导学案设计。不同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从设计形式上来讲不能盲目地单一固化,可以是问题引导式、活动计划式、资料搜集式、补充填空式、逻辑推理式、比较探究式等,也可以是多种方式进行结合。如在教学“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时,可以选用表格对比类导学案;在教学“区域地理”时,可以选择填空类导学案;在教学“认识地球”时,可以选择提问式导学案;在教学“地图的运用”时,可以选择活动探究式导学案,让学生自己画一幅学校地图等。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导学案的类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重组导学案模式。导学案设计是有模式可循的,但并不是任何一种模式都适合所有教学。由于教学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学层次的不同性、教学内容的难易性等多种不同教学状况,单一固化的导学案满足不了千差万别的教学际情况。因此,在导学案编制过程中可适当将相关版块进行顺序调换,达到完美地配合其教学设计。如将“巩固自测”环节调整到“课后反思”,可有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将“合作探究”环节调整到“课前自学”环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后的合作学习能力,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等。因此,将导学案的精髓理念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达到活学活用才能够更好推进“高效课堂”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和教师教学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俊亮.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第3篇

>> 水厂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油田电气工程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配网自动化规划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中小型水闸建设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探讨 试析乡镇文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和对策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及应措施 建筑建设中电气施工管理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初探 分析远程教育媒体资源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建设中对电气施工管理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探析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探究变电检修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市政建设中的常见地质问题及处理方法研究 市政建设中的常见地质问题及处理方法 施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城市建设中采用屋顶绿化产生的综合效益及常见问题 计算机网络硬件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及维护途径探析 目前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与改善措施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陕西地情网)中,笔者对陕西小吃“辣子疙瘩”进行搜索,只有图片却没有做法,而且图片也非常的模糊,没有审美可言。

二、地情网站建设中的问题处理对策

1.加强对网站资料的整理和汇总

现如今各大省、自治区或者城市的地情数据网站,都有专门的资料库、数据库和年鉴库等,甚至还有图片、视频资料(其中视频和音频资料不超过总量的5%),所以地情网站的资料还是以文字资料为主,大多是文本信息的类型。我们应该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分类和整理,即使网站的建设任务再重,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将文字资料做成专题数据库;对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规范化,因为他们的收集比文本数据更加困难,所以应该放更多的心思在这方面,比如说一定要留备份,如果光碟或者软盘受到磨损,也一样可以将数据保存完好。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应继续以收集文字资料、书面材料为主,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对专题数据库进行改进,重点采集视频数据、音频数据,解决其加工、储存容易遇到的问题,改善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储存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尝试建立专题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增强网站的可读性,而且还要注意改变已经过期的信息,确保民众获得的资料和信息都是足够新鲜的。

2.加强网站人员的服务意识

建设地情网站,是为了更好的为民众提供服务,所以我们建设地情网站,一定要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建立地情网站的宗旨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力量,所以首先我们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对内,要做到服务于内部的史志系统;对外,要做到为社会的各界和民众服务,通过内外合力,来发挥其价值和作用。网站建设人员应该站在民众的立场上,将民众关心的问题放在比较显眼的位置,使民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地情网站的版权是政府,所以应该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努力将地情网站建设成全面、权威、系统性强的地方性信息网站,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社会和民众提供更多便利。

3.丰富网站的内容,提高网站质量

新世纪到来之后,各种丰富的图片、视频数据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地情网站中,但是我们必须对图片和视频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图片如果过于模糊,则会降低网站的档次;视频如果过大或者格式不对,就会影响视频的播放速度,影响人们的看法。所以地情网站建设应该在音频、视频、数据库软件上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的丰富网站的内容。由于全国各地的地情网站建设均要根据当地的风格特点来设置页面,所以我们必须在栏目的设置、界面风格的选择、资料分区的布局上投入更多的心思,努力使网站内容丰富,风格迥异而有个性,提高网站的个性化和丰富化。特别是在资料的处理方面,网站的资料展示和内容涉及一定要紧密配合,使网站既能将本地的风土地情、民俗习惯展示出来,又能给民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陈曼平.地方志机构地情网站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浅探[J].新疆地方志,2010(1)

第4篇

1.对地理概念、地理规律理解不透。例如,太阳直射点是怎样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运动的?为什么等高线稠密,表示坡度越陡?

2.具体的地理位置记不牢。譬如,美国太平洋沿岸的两个工业城市旧金山和洛杉矶,哪一个相对靠北?落基山、安第斯山,哪一个在北美洲?哪一个在南美洲?

3、气候的特征不能从成因中得出。譬如,地中海气候的特点不能从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旱少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不能抓住关键点“深居内陆,距海较远。”而得出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4.给出地理现象不能解释其成因。汶川大地震中造成了许多堰塞湖,试分析堰塞湖的成因。为什么学校所在地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教学中逐步探索、深深总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法和学法,现列出几点:

一、学生动手制作教具、图表。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既是一个手脑并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过程。如,“地球的自转”教学中所需的地球仪就可用球或者塑料大皮球制作。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因而地理图表的制作能力也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制作学校的平面图,制作许昌的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等。

二、课堂演示。如,在讲“地球自转和公转”时,我让学生分成小组,我逐个小组演示下面的动作:在地球仪上确定一点,涂上红色,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在北极上空看红点是怎样运动的,是顺时针方或是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是否与北极一样?再如,地球的公转,我是这样演示的:拿一个手电筒当作太阳,手提地球仪,让它自西向东围绕电灯转动,来说明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并让学生观察公转的两个基本特征。

三、自编或者摘录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讲“日本”时,我摘录的:日本四大岛,本洲最重要;海岸线曲折,人稠地狭小;地震活动频,海洋季风显;森林水力富,矿产资源少;经济发展快,科技水平高;经济四要区,原料进口靠;对外贸易港,神横本州岛。东京为枢纽,铁路速度高;寒暖流交汇,捕鱼北海道;地小靠机械,农业单产高;文化东西兼,樱花国代表。再如,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可这样记忆:非洲热带大陆,赤道横贯中部。气候略成带状,南北对称分布。中部热带雨林,终年高温雨足。三边热带草原,干湿南北季反。热带沙漠规律,南北回归不误。地中海式南端,冬雨夏干特殊。

四、利用古代诗词记忆地理规律。例如,“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说明云贵高原崎岖的地形,多阴雨的天气。“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洼”说明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夏季风很难到达我国西北地区,能正确记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明暖锋天气。“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山地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体现了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这是不复合地理规律的。

五、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例如,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可以根据太阳和手表上的时间辨别方位。如果是夏季,上午太阳在东北,下午太阳西北。如果是冬季,上午太阳在东南,下午太阳在西南。还可以根据树木的形状,茂密的一侧向阳,也就是南方。还可以根据树墩的年轮辨别,南面的年轮稀疏,北面的年轮稠密。这是因为,北半球的南面,人们谓之阳面,终年接受的太阳光多,植物的光合作用强,树木生长就快一些;北面,谓之阴面,终年接受的太阳光少,植物的光合作用少,树木生长就慢一些,这就反映在树墩上年轮的南稀北密上。

六、从媒体中学习地理知识。比如,中央电视台4套有一个《走遍中国》栏目,对地理爱好者很有帮助,我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我们还可以从电视、网络中了解不同地方的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傣族的“吊脚楼”与西双版纳湿热的气候密不可分的。吊脚楼下空旷、通风,不但白天气温不会升得很高,而且夜晚降温也快。吊脚楼上相对干燥,也可大大减少风湿病的发生。陕北的“窑洞”是利用黄土直立的性质和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发展、延续下来的。内蒙古高原的“蒙古包”是游牧生活的产物,最大的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

七、多向学生涉及时政地理。如,今年日本东北部的9.0级地震发生后,我向学生讲了地震的原因:板块运动活跃,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已造成的次生灾害:海啸、大火、核电站泄漏等,又向学生介绍了防震的方法。为了增加学生的趣味,我又反问:什么南极大陆无地震?最后加以解释:巨厚的冰层是南极大陆无地震的主要原因。冰层的平均厚度为1880米,面积大、分量重的冰层,在垂直方向产生强烈的压力,分散和减弱了地壳的变形,从而使地震无从发生。再如,去年冬天,位于华北地区的我们这里大旱,原因是亚洲高压位置偏南,华北地区长时间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

第5篇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见问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1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500g,由于患儿一般为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因其生理解剖特点,疾病发生率高,为提高其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现将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极低出生体重儿易患的主要疾病

(1)低体温;(2)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颅内出血;(4)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5)营养不良、坏死性小肠炎;(6)高胆红素血症;(7)严重感染;(8)水电解质紊乱等。

2 护理

2.1 保暖

由于患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加之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多,所以患儿体温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多为低体温。且皮下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棕色脂肪少,易患硬肿症。为防止低体温引发的并发症,应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可根据患儿胎龄及出生体重设定,以后根据患儿体温随时调整,保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55%-65%。治疗、护理操作均在暖箱内进行,避免受凉。密切检测体温变化。

2.2 预防感染及高胆红素血症

2.2.1 此患儿的抵抗力比正常新生儿低,因此,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参观人员,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及物品清洁,预防交叉感染,还应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

2.2.2 胆红素的神经毒性不仅依赖于血中胆红素的浓度及持续时间,而且还决定于血脑屏障的健康状态,该患儿的血脑屏障不健全,如合并感染易促使血脑屏障开放,加大中毒机会,当血胆红素大于12mg,就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因此应尽早蓝光照射及应用白蛋白等。

2.3 合理给氧

该患儿易发生缺氧及呼吸暂停,当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时,应及时吸氧,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应给予机械通气,改善缺氧,呼吸改善后及时停氧。喂奶时暂时出现青紫,可在喂奶前后给予间断吸氧。氧浓度30%-40%,切记吸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当给予浓度>50%,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慢性肺部疾病等。因此应监测血氧浓度,根据病情变化,调节血氧浓度。当患儿出现呼吸暂停时,应给予弹足底,托背等刺激,并适时应用呼吸兴奋剂。

2.4 预防颅内出血

该患儿25%-50%表现为无症状颅内出血,不可忽视。脑室内出血可高达80%,早期应用鲁米那钠可明显降低颅内出血发生率,因此生后应用鲁米那钠及止血剂3-5天,并注意监测头围的变化及神经系统的症状。

2.5 喂养及营养

2.2.1 喂养

因该患儿能量储备少,出生后受冷空气刺激,呼吸及肌肉活动能量增加,糖原在生后很快被消耗而发生低血糖,如低血糖持续时间长可影响以后的体格及智力发育。因此要加强血糖监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据Troche等报道,早期接受肠道喂养的患儿较少发生低血糖、脱水、高胆红素血症、氮质血症及发热。所以当患儿呼吸、循环及全身状况较稳定时,在24小时内开始喂奶。以母乳为首选,无母乳者,可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又少到多,有少量到多次,喂奶速度不易过快。每次喂奶时间不超过15分钟。喂奶时头稍抬高,喂奶后拍背,取右侧卧位防呕吐呛入如气管。每日测体重,以调整奶量。

2.5.2 静脉内营养

消化道畸形及严重感染者,多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应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液。用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用输液泵严格控制液体速度,使其在24h内均匀输入,以免引起低血糖,并应监测血常规及生化,了解电解质平衡状态。及时对症处理。

2.6 密切观察病情

由于该患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及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如发现下列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查找原因及时处理。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或、面部或全身青紫,苍白,皮肤有花纹等、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惊厥,抽风、腹胀,呕吐,腹泻、黄疸出现过早,过重或持续时间长,反复出现等、24小时无大小便或出生后三天仍有黑便、有出血症状。

3 体会

(1)精心喂养至关重要

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其吸吮及吞咽能力均弱,并易致呛,幽门括约肌较发达,不同体重是产儿的胃容量有明显差别,胃容量小时间延迟,淀粉酶及胆酸分泌少以及消化道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低下等特点,使其容易发生溢乳、吐泻及腹胀,从而导致窒息,甚至死亡。部分早产儿可无呕吐而出现呼吸暂停、心动加速反复吸入、发育迟缓等,甚至猝死,反复吸入导致吸入性肺炎。同时由于摄入量的不足,可导致低血糖性脑病,长时间摄入量不足可导致营养不良,因此细心正确的喂养至关重要。

(2)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保持正确可避免误吸。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吸氧处理,力求以最低的吸入氧浓度维持患儿的正常生理,本组需吸氧者64例,经随访无1例出现氧中毒。注意皮肤黏膜及脐带护理及注意体重增长情况可避免感染发生。

(3)有效的呼吸管理是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感染的发生。

(4)合理精心的护理

第6篇

砖混结构的房屋,由于脆性材料性质所决定,对温度应力及地基变形表现非常敏感,前者使建筑物产生裂痕多出现在顶层,而后者则出现在建筑物下部墙体或整个墙体。地基变形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究其原因,很少因为基础断面不够,配筋不足或构造措施不利所造成,多数情况是由于地基未处理好,而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即使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在施工图纸中已确定对地基的处理方法,但在基槽开挖后,现场进行地基验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仍至关重要,是不可忽视的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建筑工程 地基验槽 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概述

有些设计人员不太重视地基处理,却一味追求加大基础断面,增大地圈梁配筋,孰不知,地基一旦出现大面积不均匀沉降,再大的基础断面也难以抵抗较大的地基变形,极易被剪切破坏,加大基础构造圈梁,也无助于抵抗这种变形。通过多年来对地基变形引起基础下沉事故的总结,人们开始重视对地基的处理,认识到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是一个整体,它们共同协调工作,地基处理要适应基础及上部结构造型,而基础及上部结构的设计,也要适应地基处理要求。因此,设计人员除了精心设计外,还应与勘察单位、施工单位、质监部门密切结合,深入现场,认真细致地进行现场地基验槽。

一般来说,岩土工程勘察布孔有限,只能在一栋建筑物周边地基的几个钻孔内进行。两钻孔间的地层变化规律是无法准确无误加以描述的。特别是在杂填土较多的城区地基,更是如此。而有的建设单位出于不愿意多花钱的考虑要求少布孔。因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情况下只能从宏观上反映地质情况,一些墓穴、坑洞、地基局部浸水、地基局部松软等就很难发现。尤其是古老城市,由于历史变迁,地下土质扰动土较多,有些地质情况还较复杂。通过我们多年来设计的大量砖混机构建筑,以及一些高层建筑,有近50%的地基不能直接作为持力层,而需要程度不同的进行地基处理,通过实际观察,经过地基处理的建筑物,一般未出现过由于地基原因引起的质量问题。实践证明,设计人员深入现场,进行地基验槽,可以发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所未发现的问题,完善和提高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精确程度,从而使地基处理更符合实际,使建筑更安全。

常见出现问题及处理方法

地基遇枯井、墓穴、防空洞等之类的空洞。有的枯井是明井,废弃多年不用,有的水井还在使用。墓穴有土穴、砖穴。防空洞有砖拱、混凝土拱,对于这类空洞,一般的处理方法有:

夯填法。对于枯井之类深坑,一般可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

开挖夯填法。对于墓穴、防空洞之类无保留价值的,可将其顶部挖开,用素土或灰土夯填,而基础底1~1.5m范围内,可用与周围土质相同的土夯填。处理范围,宜处理到距建筑物基础外缘以外3~5m。

梁、板跨越法。一般洞穴埋置较深,现场开挖条件受限制,可用此法。

基础加深法。当防空洞埋置不过深又靠近建筑物,可采用此法,与防空洞底取平,建筑物基础对防空洞不直接传递压力。

遇洞、穴之类空洞,地基处理方法较多,文本不再评述。

地基局部松软。这种情况在验槽时经常遇到,勘察报告中无反映,挖槽钎探后发现必须处理。一般软土层较薄,经常采取换素填土夯填或灰土做法,尽量做到与临近土层均匀一致。如果局部软土层较深,采用换土法受到条件限制,且不经济,这是可采用灰砂挤密桩局部挤密,根据要求局部土层承载能力,用调整布桩间距解决。这种办法,须配合试验,切记局部过硬,造成新的土层硬软不一。我市采用换土法及挤密桩法,对大量的住宅楼及一些其它建筑处理较多,效果也较理想。

地基局部浸水。地下排水管道长期渗水使局部地基软化。处理办法,首先是将排水管道移出地基范围以外3~5m,截段水源,然后采用凉槽法或换土法,处理有困难时,也可局部采用沙桩等。如某机关住宅楼,局部地基浸水采用挖除湿土换2:8灰土,效果较好。

遇雨整个地基承载力降低。某小区住宅楼,基坑开挖后遇雨,地基承载力下降30kN/m2,时值雨季,凉坑等待,工期不允许,旋即采用了在基坑内全部梅花式布孔的灰砂挤密短桩,满足了设计要求。又如某公共建筑独立桩基,基坑开挖后遇问题,地基承载力下降,由于土质较湿,换灰土打不成,采用了就地翻土,掺入石灰、砂拌成三合土夯实,达到了设计要求的承载力。

基槽中发现了旧基础及建筑物。某局一6层点式住在楼,验槽时发现北边个别地段土质较软,经研究决定局部深挖0.5m,结果挖出一个钎探未触到的土造储藏洞,其范围约1.5×1.8m,深1.2m,经挖开回填后进行了妥善处理,从而消除了隐患,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

地基遇膨胀土。有些低层建筑,地基下不做正式勘察,而是参考临近地质资料,基槽开挖后发现局部或全部膨胀土,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地基处理,不能把基础直接置于膨胀土之上。处理方法,一般埋置深度较浅,可采取挖除换土法,多数是采取基础适当加深,在基础下增加砂垫层,以缓解、消除不均匀沉降。我们对低层建筑采取的此种处理方法效果较好,建筑物经受多年考验,未发生问题。

管道的处理。如在槽底以上有上下水管道,应该采取防止漏水的措施,以免漏水浸湿地基造成不均匀沉陷,当地基为填土或湿陷性的土层时,尤其应注意这个问题。

如管道位于槽底以下时,最好拆迁,或将基础局部落低,否者需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

管道被基础压坏。例如在管道周围包筑混凝土,用铸铁管或混凝土管代替缸瓦管等。此外,在管道穿过基础或基础墙时,必须在基础或基础墙上管道的周围,特别是上部,留出足够尺寸的空间,使建筑物产生沉降后不致引起管道的变形或损坏。

当管道穿过基础,而基础不允许切断时,可将这部分基础局部适当落深,使管道穿过基础墙,并照上述留出足够尺寸的空间。

结语

地基验槽中常出现的问题较多,各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出现的问题也不会一样,我们仅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对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局限性较大仅供参考。

通过多年来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地基验槽,特别感觉到验槽的重要性,验槽发现了地质勘察报告所发现不了的问题,验槽消除了不少潜在的隐患,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验槽还验证、丰富和提高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准确程度。

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砖混建筑仍占相当比重,为确保砖混结构不因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开裂,地基处理引起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设计人员应按照规范精心设计,并通过验槽,发现问题,认真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建筑物安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合格。

参考文献

[1]华南工学院等院校:《地基及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

第7篇

关键词:冲孔灌注桩;填石场地;质量控制;造价控制

南澳月亮湾广场为近海抛填石区,2011年,因第26届大学生运会的需要,修建了月亮湾广场景观改造工程。本工程桩基采用冲孔端承灌注桩,桩径采用φ600、φ800,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桩端进入持力层(中风化花岗岩)深度为0.5米,持力层为微风化中细粒花岗岩,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2500KN和4000KN。

一、质量控制

1、成孔过程式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1冲孔过程中坍孔、漏浆

冲孔的开孔阶段进度不宜太快,采取密锤低击,这样产生的冲击力小,使孔壁逐渐受水平力的挤压而密实,要求在护桶底以下3~4m范围之内尽可能把孔壁护得牢实一些,此后进入正常冲孔,这就不容易产生坍孔。有时场地内填石层孔洞较发育,在冲击成孔时,如果采用一般浓度的泥浆,漏浆会比较严重,可采取处理措施:先投放粘土和小片石,并用冲锤反复冲击,在孔内搅拌泥浆,及时补浆,使稠泥浆迅速充填在土、溶洞间隙内,阻挡渗漏而保护孔壁稳定。

1.2卡锤

本工程冲击锤选用十字冲锤,在填石层中常发生卡锤事故。通常有慢试法、机械辅助提升法、冲击法、空心锤法加以解决。

1.3斜孔

冲孔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1%以内,出现孔斜的主要原因:①块石层中成孔,遇到探头石或孤石。②在岩土换层处、岩层面倾斜处、软弱岩层交界处钻进,冲锤受力不均。③桩机安置不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处理措施:为避免出现斜孔的现象,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冲击时,应控制起锤高度,或回填片、卵石冲平并低冲程锤击,并增加垂直度检查的次数,入岩后每进尺1米检查一次垂直度。

1.4钢丝绳拉断和掉冲锤

主要原因:钢丝绳使用过久,有损伤或接头磨损过大。地层岩石坚硬,进尺太快,冲程太大。违反操作规程等。预防及处理措施:①应控制进尺,遇坚硬、复杂地层要谨慎操作。②经常检查钢丝绳,对磨损损坏严重及断丝超过5%的要及时更换。发生钢丝绳拉断和吊锤事故,应查明原因,视情况作出及时处理,现场应备有打捞工具,如打捞钩、打捞叉、打捞活套、偏钩等。

2、灌注水下混凝土

2.1导管进水

主要原因是:① 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安置导管距孔底间距过大,下落混凝土不能有效埋住导管底口,以致水或泥浆从底口进入导管。②导管接头不严、焊缝破裂,水或泥浆从接头或焊缝处注入。③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错误,导管底口提离混凝土面,底口注入水或泥浆。预防及处理方法:由上述①原因引起的,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孔底混凝土沉淀物用反循环清除。重新下导管并准备足够储量的首批混凝土重新灌注。灌注之前导管底口距孔底间距设置为0.3~0.5m,必须进行首批混凝土量计算,首批混凝土量应保证导管底端能埋入混凝土里1.0~1.2m。若为②原因引起的,应拔换导管,采用二次剪球法处理,在第二次灌浆时,当预制混凝土球塞(即隔水栓)下落至原混凝土面时,导管立即跟入原混凝土内有足够深度。原因③ 引起的,用原导管进行二次剪球处理,方法同上。

2.2断桩

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现象形成夹层断桩;灌注桩后期,超压力不大或探测仪器不精确时,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认为混凝土表面,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深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

2.3桩身夹泥

灌注时由于导管密封不良,泥浆渗入导管内,或导管栓塞破裂、脱落,都会产生夹泥现象。这时应全部提出导管进行处理,然后重新灌注混凝土。

2.4卡管

初灌时隔水栓卡管,或由于混凝土本身原因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大石子,拌合不均,离析,粗骨料集中而造成堵管。机械故障或其它原因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经初凝,增大了管内混凝土下落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内。预防及处理方法:①用长杆冲捣导管内隔水栓或混凝土,或抖动导管,使隔水栓或混凝土下落,如仍不下落时,将导管提出清洗,然后重新吊装,重新灌注。②灌注前检查灌注机械,并备有备用机械,首批混凝土中可掺入缓凝剂。③采用振动器(可与灌注导管连在一起),将导管内的混凝土振出,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桩身的质量。

2.5埋导管

导管埋深过深,或因各种原因长时间不上下活动导管,造成混凝土初凝或假凝而抱裹住导管,或提管过猛,导管拉断或不慎钩住钢筋笼。预防方法:严格控制导管埋深在2~6m,最大不得超过6m,事先检查导管接头是否稳妥,提升导管不能过猛,并及时活动导管。

2.6钢筋笼上浮

导管在提升过程中挂住钢筋笼而上浮,混凝土和易性不好,灌注中途出事故,使混凝土初凝结成硬盖,阻力增大,混凝土向上拱抬钢筋笼;钢筋笼在孔口固定不牢。预防措施:放置钢筋笼时对准孔中心,在孔口牢固固定,提升导管时不可过猛;灌注混凝土时要抓紧时间;根据气温变化,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面上升到非通长的钢筋笼底时,要适当放慢灌注速度。

二、造价控制

本工程为端承桩,根据地质报告,灌注桩平均穿过填石层约1.5米后就能达到终孔的条件。在招投标时,因对桩基成孔过程中坍孔、漏浆及桩孔调偏考虑不充分,为解决这些问题,需对因补救上述现现象而产生的抛填片石及粘土土袋进行签证处理。考虑到桩机重新对回填的片石及粘土土袋进行冲孔和漏浆补浆工作内容目前无相应套定额可以套价。本着保公平合理,工程甲乙又方就填石按强松风化层成孔套用定额计算消耗,填土按松层成孔套用定额计算消耗。在结算时,双方者比较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