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4:09
序论:在您撰写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为此确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课堂教学策略至关重要。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活动方式。根据我们多年的创新教育实践,常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情感策略
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创新人格。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其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物理史的考察,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发挥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氛围策略
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句话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二是探究性。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三是个性化。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特色。创新教学的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要使优生发挥特长优势,使后进生不因为有错误观点而受到热潮冷讽,要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把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究性学生实验后,自然地创设了师生平等交流、探究问题的创新学习氛围;另外讨论开放性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等都是创设创新氛围的好方法。
三、方法策略
灵活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方法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这是训练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
创新思维重要的特征是批判性和发散性。批判性就是不盲目从众,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拒绝复制型思维。创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是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时间和空间“集装箱”式的程式化,使师生缺乏个性化的选择和自由;统一的学习方法抹煞了学生的思维个性;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更不允许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过分依赖演绎的教学使学生跳不出教材和教师的手心等等。因此在创新教学中要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和体系,加强创新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对实验装置运用缺点列举法、特性列举法等创新技法进行改进;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运用大脑风暴法、力行法等创新思维方法进行解决等。
关键词:篮球运动;基本技能;因材施教
篮球运动是世界文明的一种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的非常全面的锻炼方式,也是增进友情首选的娱乐方式。经常参加篮球训练的学生,会不同程度地提高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交往能力。而且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健康,陶冶情操。那么提高篮球课堂教学的策略有哪些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注重日常培养,激发篮球兴趣
随着篮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学校的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篮球教学了,为了让篮球运动有序、有计划地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积极培养训练,使学生保持对篮球兴趣的长期性和稳定性。鼓励学生多看美国篮球职业联赛以及其他联赛的比赛,足不出户却能感受到篮球赛事的刺激,感受到篮球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多向学生介绍著名篮球运动巨星与篮球的情结:像乔丹,科比,詹姆斯等,让学生在他们的事迹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通过明星和榜样效应来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没事的时候与朋友多聊聊篮球,经常出去走走,哪怕是看别人打篮球,也很享受这个激情的运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成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做好基本功训练,保证健康发展
篮球是学生十分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教师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要以基础为主,循序渐进地、有规范地、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最好按照一个系统进行,切忌盲目开展。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基本功的练习:抓关键,传运球;明保障,巧训练;懂技术,是保证。把握适量的度,强化基本功训练,注意动作的规范性,保证学生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精心组织教学,掌握基本技能
教师在篮球教学中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实施教学,制订可行的篮球教学目标,我们不是专业篮球队,所以篮球教学应侧重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尽量让学生通过投篮和防守的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我们知道掌握篮球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锻炼和练习,教师设计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和锻炼,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球、运球有规律可循,投篮也要讲求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初步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进而提高反应能力。
四、教学方法灵活,做到因材施教
篮球教学是一门学问,体育教师若能运用灵活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学生必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会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那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即教师要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开展篮球训练,了解学情这是第一手材料,对于那些有篮球基础的,接受能力较好的,我们要高标准,严要求;对于那些尤其是女生对篮球运动毫无热情可言的,我们要多鼓励,多引导,帮助学生消除厌烦、排斥篮球的心理,树立学习篮球的信心。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以便在教学中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优者更优,差者进步。
如对那些有篮球天赋的学生,我们教师要努力营造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篮球意识。积极为他们创设发挥才能的舞台,提高竞技水平。教师要做好临场指挥工作,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意识训练,像接球意识、投篮意识、防快攻意识、协同配合防守意识、抢篮板球意识等,鼓励学生寻找战机,把握投篮时机,创造进攻之机,巧妙掩护同伴之机,只有把握这些机会,才能使自己具备真正的篮球运动员的素质,实现自己的篮球梦。
对于那些对篮球没有兴趣的孩子,教师要着重培养其兴趣,可针对差异制订可行的训练方法,关心他们的学习,呵护他们的情绪,哪怕为进步所付出的一点点努力,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及时总结,给学生足够的信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喜欢篮球,并以之为乐的。
篮球运动是一项能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开展好篮球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可以培养学生的精神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体育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业务水平,并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相应的教学规律,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篮球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真正提高篮球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同磊.浅谈篮球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的结合.学周刊:A版,2011(02).
[2]林晗.浅谈高校篮球技能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06).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过去,我国的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可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的无声媒体,可以成为启迪智慧的钥匙,可以成为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人文化的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主宰者,相反要尽其所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与学生保持心与心的平等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例如:有的教师一走进教室,面带微笑、精神饱满,动作神态逼真传神,“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动脑筋,发言积极,相信你们这节课一定会学得更好。比一比,看谁在这节课学得最好,最肯动脑筋!”教师一番满腔热情,充满激情的开场白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恰到好处的形态动作和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当学生圆满地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有的教师用恳切的语言伴之以赞许的目光注视:“真棒、很好,真会动脑筋”等口头表扬;当学生对问题紧锁双眉,困惑不解,或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有的老师则用“别急、慢慢想、明白了吗”等温柔体贴的话语鼓励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根据课堂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兴奋、疑惑、沉思、惊讶等表情,教师做出赞许或给出一个会心的微笑,促使师生的情感交流,促进各种智力活动的展开。这些以学生为上的互动策略,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焕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真正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情境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科书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课堂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情境。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就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如运用猜谜语、做游戏、直观演示、巧设悬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1.创设谜语“情境”。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开课前先让学生猜两个谜语。第一个是“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这个谜底同学们猜了好久才猜出来了是草莓(草没),然后接着又说一个谜“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这个谜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到是杨莓(羊没),这时老师不失时机的问同学们:为什么第一个谜语猜了好久才猜出了,而第二个老师一说出来同学们就都猜到了。经过这个猜谜游戏不仅拉近了老师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解决第二个问题是因为有了第一个问题作为基础。从而让学生从三角形、梯形等已知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去思考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
2.创设游戏“情境”。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弱,注意的范围很局限,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情境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王国,数学知识的乐趣。例如:开火车、找朋友、夺金牌、漫游数字宫……寓枯燥的数学知识于充满乐趣与生机的游戏情境之中,激发了兴趣。
3.创设现实生活问题“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找准现实生活的切入点,强化感性认识。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现实生活中“两杯水中糖的甜蜜程度”,引导学生能不能用一个数来表示每一杯水甜的程度,揭示新课内容。为学生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生活的经验基础,学生兴趣盎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4.创设悬念“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富有悬念的情境,则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时,有的教师要学生随便报一个数,老师定能说出它们能被几整除,经同学们“验证”后感到大惑不解,纷纷要求教师道出其中的“奥妙”。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教师告诉学生,“奥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教师创设的“情境”为新课顺利地进行铺设了一条通向新知的桥梁。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学习过程和数学思维密切相关,不是让学生吸收教材或教师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测量》(既不规则物体的测量)这一课,让学生从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一下子过渡到探究不规则图形中,思维跨度大,挑战性强。为了让学生在愉悦中探询新知,获得成功,教学时教师先选取橡皮泥测量,由于学生中大部分玩过,趣昧横生的方案也就出来了:①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就能计算出它的体积。②把橡皮泥捏成正方体,量出它的棱长,同样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再拿出学生非常熟悉的土豆来测量,由于土豆煮熟后和橡皮泥一样可以捏变形,学生的方法和回答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①把土豆煮熟后,放在模子里压成长方体。②把土豆煮熟后,放在模子里压成正方体;最后再出现石块让学生探索简便易行的方案,确定方案后,让学生动手操作:①水槽装满水,放入石头,测量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②把石头放入装了一定水的水槽中,测量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通过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四、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63-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本文将结合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1.有效教学的含义。有效教学可以说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2.有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1.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高中生物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生物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度。
2.教学内容精选化、整合化。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接受单一、机械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整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才能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促进其发展。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
3.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探究化。教师的教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是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尊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暴露学生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4.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多样化。教学方式是指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最优化实质也包含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含义。就一堂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纵向上是多样化的,即在一堂课上,教学可能会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5.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有效教学必须要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因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
参考文献:
[1]张建奋,刘洪熹,黄东,张耀佳,李永胜.中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物理教师,2006,(10).
[2]雷文华.中学物理课程的探究式学习[J].教学与管理,2007,(06).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高中物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思维性,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和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才可以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而展开全面、有效的教学。
一、师生互动有效策略
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互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输一般均是单向的,只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缺乏互动,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枯燥、乏味,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要想有效改变这种情况,老师在运用讲授为主教学方式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加强师生互动。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教学过程展开、练习安排等,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随时展开师生互动,通过设计讨论、分组等环节,逐渐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且进行讨论与猜想,之后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测定实验的设计,最后得到相应的结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很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率提高
1.从“重教”转变为“重学”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均是以教定学,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只是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完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此形势下,老师讲的内容再好,语言再流畅,没有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无法对相关知识予以深入理解。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增加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一些消化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展开“精讲”,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时间,并且进行相应的练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在学习“失重”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的演示,将一个网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上,之后用剪刀将细线剪断,让学生对网球下落过程进行观察。之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网球为什么会落向地面呢?不同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致呢?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可以真实感受一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还可以让学生动脑思考,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促进了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
2.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就是老师和学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不仅和老师有关,与学生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看过程,以往只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所以,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一定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关注结果的同时,重视教学过程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向心力”“动能定理”等重要知识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过程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对万有引力、向心力、动能定理等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
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不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一步步地进行思考,不会显得太过突兀,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一定要加强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重视教学有效策略的运用,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明确学习目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琪琪.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13-02
"有效教学"是指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45分钟中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学生不应该是被动、消极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和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必须破除"教师中心论",确立师生"双主体双向互动论",意识共享;抛弃教师"一言堂"和"单向灌输",精讲多练与精讲多议相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这种发展应是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因而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形成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应充分关注并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自由度与亲合度。所谓自由度指课堂宽松和谐自然。这里的"自由",意在力求确保学生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保持、优化和张扬个性;所谓亲合度指师生平等合作交流。所谓"亲和",则是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应有素养,创造保证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和谐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知识,它必须由传授者与接受者双边配合才能完成。对预定的教学内容来说,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与学双边活动,而影响这个质量水平的一条无形却又有力的杠杆就是情感因素。历史教师不仅要科学准确地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要用充分的情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2.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重现历史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原本是有生命的,是很生动的。在教学上,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真正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还原生动、深刻、鲜活的历史,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爱学、乐学历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历史有关的影音,重现历史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3.优化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益
在课堂上,同学们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好坏,实际上是影响课堂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优化学习行为的目的当让就是要提高学习效益和课堂效益。同学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对教师下节要上的内容能够提前预习,对自己会与不会的要了然于胸,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够有选择性的听讲,利用其余的时间做自己更该做的事情,这就变相延长了同学们的有效学习时间。二是优化记笔记的行为。记笔记是必要的,但记笔记不是抄笔记,不能够把老师授课的内容都抄下来,甚至不惜牺牲听课的质量也要拼命把笔记记下,这样的笔记只能算是老师的一个"秘书",而不是你课下学习工具。记住记笔记要坚持两个原则:听课消化第一,笔记第二;重点和听不懂的地方记一下,其余不必。
4.开展丰富活动进行体验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线。现行初中历史教材的部分内容设置缺乏趣味性,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来,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大胆的抛开教材的束缚,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引入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体验性的学习。
5.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现行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图表量的增加。书中配有相当数量的图表,有历史地图、表格、历史、漫画等。图表是教材为学生提供的直观教具,具有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等方面的功能。历史知识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这一特点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面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借助文中的图表去认识历史,引导学生神游历史的殿堂,去感受已往时代脉搏的跳动,是学习历史的便捷途径。
6.利用中学历史巧记速记法激发学生兴趣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特意归纳巧记速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我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即使是一堂课也可以应用多媒体信息传递,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历史学:历史课有效教学的原动力》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赵亚夫
【关键词】数学;课堂;兴趣;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奋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教学的成功与否,不是靠平时对学生的强制性,而是设法将枯燥乏味数学思想激活,也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趣”就是采用多种方法,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始终怀着浓郁的感情、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自主地学习研究.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交流,最终解决数学问题.下面就笔者在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谈点粗浅体会.
一、培养兴趣,积极参与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缺乏热情,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障碍,丧失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调控好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我在教学中,运用教学手段,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把教材内容尽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给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亲自体验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广泛性和应用价值,向学生讲述数学知识在祖国国防科学、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引发他们参与探索问题和发现规律的欲望.另一方面,我更注意师生的感情沟通,做到尊重学生,平等相待,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学生尊师信道,大胆与教师共同研讨问题.例如在教学余弦定理时,我充分利用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本地资源―――武当山引入课题:
武当山是本地的旅游胜地,我们在山脚下看到最高山顶上的建筑是孔庙,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喜欢到那里许下自己的心愿.你知道孔庙所在的山有多高吗?若感兴趣的话试设计一个测量方案,用你的聪明才智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展示出来同学们就一片哗然,是啊,武当山多高,经常去却从来没有关注过?同学们一下子兴趣盎然,积极探究.
二、重视操作,调动参与
由于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的名词术语、定义法则、定理公式推导等,显得单调枯燥,抽象繁杂,学生难以理解掌握,还因个别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数学基础差,很难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久而久之,对数学丧失信心,甚至厌学.
动手操作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观察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把数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它有效的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我在课堂中十分重视运用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调动学生参与.
如我在“无理数”这一节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用纸片剪裁出边长为1的两个正方形,然后要求他们将这两个正方形用剪、拼的方法组成一个大正方形,并提出问题:拼出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又是多少呢?接着剪裁出两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用同样的方法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继续要求同学们思考:这次剪拼出的大正方形,面积、边长又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同学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计算,发现这类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用我们没有学过的一种数来表示,教师从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
再如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首先要求同学们用纸片剪裁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然后将此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把三个角的顶点拼到同一点处,此时同学们会惊喜地发现三个内角的和形成了一条直线,为精确起见,让同学们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证明自己的发现,接着引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定理.
三、优化课堂,促进参与
主动参与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即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正是新课改的要求.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悉心挖掘教材,巧妙运用我校推广的“三段六环导学”教学模式,来优化课堂教学.
“三段”指围绕课堂中心,为落实“先学后教”,强调三个阶段,即课前师生的精心准备,课堂导学互动,课后巩固反思.“六环”指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应具备的六个基本环节,即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师导生学,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突出疑难;达标检测,反馈小结;布置作业,拓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