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范文

时间:2023-09-18 17:04:04

序论:在您撰写课堂教学设计环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课堂教学设计环节

第1篇

提高教学效果,成功的上好一堂课,对教材的内容要认真研究吃透。备好课固然重要,然而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也应精心设计,经过实践我认为“四环节双结构”比较适合数学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合,教学的任务是将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与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联系起来,“双结构”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正是用认知结构 的观点,对教材、教学过程作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安排和处理。从教学实践看,在“双结构”课上,学生思维活跃,表达流畅,发言热烈,表现出对新的知识经验主动索取的态势,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都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学效果好。下面简单谈一谈“四环节双结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找出新知识的连接点,提示认知冲突,提出问题,能构成认知冲突,认知冲突一旦形成,就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动机。

第一环节通常设计的方法有:用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先进行计算或证明,接着提出“还能用别的更好或更简便的方法吗?”,为了使学生对问题产生疑问,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为未知的因素,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心理驱动了思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和实验,从计算或实验的结果猜想得到结论,接着提出“这个结构是否有着普遍的规律呢?如何加以证明?”,以构成认知冲突。

对已学过的知识,在形式上加以变更,使学生不易理解,接着提出:“ 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以构成认知冲突。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没有机械的重复上一节课的内容,也没有冗长的复习提问,而是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与认知冲突这两点,过程乘法,中心突出。这一环节中,教师所设的问题以构成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有学习和探索的需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况。

第二环节,通过学生思维操作,纳入新知识。

“双结构”一般不采用新课内容由老师一人讲到底的形式,而是设计一组练习,让学生有练习中领悟新知识,教师只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简炼的讲,这样能使学生充分的利用教师提供的外部条件,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同时,学生也有了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随其得到发展。

第三环节,纳入新的知识与原知识经验的单向沟通。

传统的课堂结构,一般在讲新课时,教师叙述完某一个性质后,进入范例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并学会新知识的应用。诚然,学生能听懂,但这种懂,并不是来自学生自身的思维成果,因此,也就很难转化为经验去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为此,“双结构”在这里设计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将纳入的新知识点与原认知结构网上的各网点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在实施上,配备一组练习题,每道题都只有一个新知识点和一个已学过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思考,使学生通过思考形成知识网络,再经过讨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由于新知识点的不断出现,就为新知识点的理解和初步应用创造了条件。这一环节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按认知的规律不断深化,进而提高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第四环节,新知识点与原知识经验的多向沟通,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这一环节,教师用教材的例题、习题,或自己编题配成一组,每一道题都包含一个新知识点和两个以上已学过的知识点,学生已经过前三个环节的练习后,新旧知识点一对一的联系,思路比较畅通。所以,在进行综合练习时,能在教师的适度启发下凭借自己的思考,将已获得的单向沟通的知识经过灵活组合去探索题的答案。

第2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教学设计要从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一定的策略。

下面笔者结合大学物理的教学实际谈一下大学物理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的几个环节。

1、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

大学物理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大学物理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大学物理教学目标可分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期目标被称为教育目标,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大学物理学思维方法等等,这些无法在具体教学中一次性实现,而是需要长期努力才可实现。

近期目标被为教学目标,这一目标,主要确定一节课教什么内容,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学习。近期目标可在具体教学中一次性实现。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是教师完成大学物理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师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要进行合理分析以确定能否满足当前的大学物理教学需要。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大学物理学科知识本身有着很强的逻辑关系,有着内在的知识序列,要循着逻辑实施教学。

2、大学物理教学方法设计。

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无定法,教学有法。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大学物理教学设计优先考虑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应该如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大学物理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内容。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上:

教师可以依据大学物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特点等选择教学方法。

比如:讲授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应用时,可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讲授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时,可以采用实验动画演示法等。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课堂实际,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3、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设计。

大学物理课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离不开实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或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和示范,启迪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活动,它为创设大学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大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等创造了条件。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亲手参与操作,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这是从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分析原因,从而对所学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因此也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演示实验设计要紧紧围绕所学理论进行,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比如麦克斯韦演示实验: 观察演示版中钢珠的分布情况,和教材中分布函数图像做对比,使学生知道分布函数的得出过程离不开实验支持。这样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强化了一节理论课所学理论。而且起到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

4、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媒体设计包括怎样选择媒体、如何运用教学媒体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的问题。在选择教学媒体时,首先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媒体。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因而在选择媒体时要保证所选的媒体能有效地实施相应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现代教学媒体很多:如幻灯、投影、动画、计算机网络等。比如振动合成教学中用动画演示李萨如图形,就能直观地观察到相位差对图形的影响。

3、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包括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等。下面是一节课的大学物理教案范例:

这样设计好的教案执行起来就会有条不紊。

4、 单元复习和习题课设计。

教师在每学期进度表编排时要有阶段性的编排单元复习和习题课,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归纳整理进行总结和复习的学习习惯。大学物理习题很多,不做一定量的习题是掌握不了课堂内容的。所以每学期必须准备一定量的作业题,作业题要精选和多样化。作业题要分单元进行讲授、检查和测试,这样把每学期的内容化整为零分成单元来复习巩固,学生期末复习起来才不会仓促,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5、 师生互动环节设计。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师生互动开展的必要前提。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心理环境,因此教师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才能。

总之,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的安排,以达到最优结合。教学活动是由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环境、反馈、教师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教学设计只有将教学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的安排,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刘杰.《现代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王显军. 试论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J] 2002年9月

[3]房毅,阴其俊,陈建华.构建导向大学大学物理探究型学习的综合评价体系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年04期

第3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环节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26-01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是由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结构、效果等要素组成的,具有整体性。因此,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在现代教育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因材施教,师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取得最大教学效果。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注意:(1)系统规划,不但有过程,还要使人明白其设计思路和意图;(2)教学设计的目标性;(3)处理好教学与发展、主体与主导的相互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把数学教学看作数学思维活动过程;(4)除以班级形式组织教学外,要更重视小组化、个别化、个性化教学,综合各种教学方法,探索适合自身状况、符合学生状况的教学策略;(5)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6)要从一堂课的整体出发充分发挥各个教学因素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协调作用,实现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优化。

一、教学目标设计。

课堂教学策划应从教学目标设计开始。一堂数学课的设计,从选择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结构和手段到反馈矫正等,都离不开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教学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准确。因此搞好目标的决策,是完成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具体性的,因此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应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将目标设定加以分段。教学目标的决策关键是将目标一步一步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整体地、有层次地制定准确、具体、全面、要求适度的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情感教育等项不同层次的达标要求。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目标确定后,第二步就是认真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寻求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教学时必须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既重视全体学生,也重视个别学生,使教学自始至终坚持面向全体又能照顾好、中、差各类学生的不同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共同发展。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是选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是在教学过程中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中介。因此,应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和知识的前后衔接。由于对内容的组织安排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方案的设计和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注意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内容组织体现知识结构。做到重点突出,揭示深刻,有适当的容量、难度、密度和鲜明的层次。既要忠实于教材,又要灵活运用教材,还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尽可能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有效地教学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学生、教材、手段、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等教学要素之间的组合或联系方式,是教学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好之后,教学方法的决策就对实施教学目标起关键作用。教学方法的各要素是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的,每一个要素在其它要素的作用下对整体发生作用,体现出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标,适应师生地位作用的变化,要根据教材特点、课的类型、学生的实际和学校条件,灵活、综合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途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努力做到活动化、探索化、个别化。教师与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信息交流,使反馈――矫正渗透教学的全过程,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掌握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五、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媒体是指在传播知识或技能过程中显示信息的手段或工具。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熟悉各种教学媒体的功效和特点,根据目标、内容、课型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充分发挥课本、板书、语言、教具、学具、幻灯投影等教学媒体的作用,使教学设计更有实效。教学媒体的设计要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认识思维过程,掌握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要在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展现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上,以及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上发挥作用。

六、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使学生达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过程的诸要素,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只有认真分析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构成份,进行综合规划和科学合理组织“部件”,才能发挥结构的整体功能。结构的设计,要做到复习准备促迁移,探讨启发重说理,理解透,会运用;以体现教学环节的相互联系以及演示、操作、阅读、讨论、讲解、练习、评议的有机结合。

第4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导入新课,应该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形式可多种多样。

1.1由情景导入

例如在学习生长发育、小儿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内容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景,通过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来导入新课。如:6个月的琦琦,体重7kg,身高65cm,刚开始出牙,能发单音,能辨别生人与熟人,可伸手取物,能独坐片刻。妈妈问:我的女儿发育是否正常?如何正确评价小儿的生长发育?此情景在学习小儿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内容时可以延用。如:怎样合理喂养才能促进琦琦的生长发育?请你指导琦琦的母亲实施合理的喂养。琦琦现在应该打什么预防针?预防什么病?请你指导琦琦的母亲进行正确的预防接种。

1.2由问题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例如在学习正常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特点及护理时,采用幻灯切入正常新生儿和早产儿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3由多媒体演示导入

例如学习惊厥患儿的护理时,利用癫痫患儿突然发病倒地全身抽搐、牙关紧闭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由案例导入

例如在学习婴幼儿腹泻、小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性贫血、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患儿的护理时,根据教学目的设计典型案例导学。教无定法,但导必有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导入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设计、巧妙运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课堂应用

2.1教学设计

首先教师通过情景、问题、案例等方法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成果展示,学生点评;最后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并且对重难点进行归纳总结,以PPT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如学习腹泻患儿脱水的判断时,可以用视频、动画、CAI课件展示病例,使学生对脱水程度和脱水性质有感性认识。

2.2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探讨法等教学方法,并且可以把这些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应用。如学习疾病的护理评估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景,讨论如何对“患儿”进行护理评估?让学生模拟接诊展示讨论结果;学习疾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时,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案例,整个学习过程以典型案例为主线,用临床表现反推病因及发病机制,根据临床表现推断出“患儿”的健康问题,拟定护理计划。学习健康教育时,讨论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指导的内容有哪些,通过角色扮演展示结果。

2.3评价

评价是课堂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愉快又适度的紧张氛围中探究,最后带着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

三、总结拓展

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问号走”。好的课堂总结,既能使教学内容得到升华,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

3.1课堂总结的意义

总结在于对所讲授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提炼、升华,深化概念,反馈信息,去粗存精,活跃思维,为后续教学服务。

3.2总结拓展的方法

第5篇

一、知识点的引入与知识点揭示

点引入时指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本课将学习的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也称为“导入”。导入的方式很多,也有专门对导入艺术的研究,但无论怎样导入都应该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相扣。语文教师备课时比较重视这个环节,但往往只顾及学生兴趣,把导入的形式看的很重,又是讲故事又是多媒体等,忙的不亦乐乎,反而忘记了要导入的是什么,忘记了激发兴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好奇心和注意力都集中在本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上面,结果喧宾夺主、适得其反。另外,有的教师将导入的重心放在课文上,而没把重心放在课文所体现出的某种规律即知识点上。这是语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明白,引入的目的是为了本课的知识点能让学生注意和喜欢,引入方式应尽量生动新颖,以抓住现场气氛为最佳,引入时间要恰当,不宜太长,引入口语要有启发性且干净简练。

点揭示指显示知识点,明确知识点意义,操作关键词的过程。这是一节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的成功整堂课就成功大半,一旦失败则整堂课失败。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地将所要讲解的知识点理解到位,落实到每个字词上,不能有半点疏忽,同时要认真研究典型材料,找准材料中最能体现知识点的地方,再结合学生实际和自身教学风格选择讲解的方式,最后组织好讲解的主要语言,做到准确生动简练、深入浅出。

二、知识点的强化与点延伸

点强化指在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反复强化知识点、定义及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再举实例、再剖析,不断接近教学目标的过程。严格说,强化并不只是一个专门的逻辑环节,而应该涉及到教学全过程。其目的是将教学重心始终集中在中心点上,让学生能记住且表述出中心点,特别是关键词。同时提供适当练习给学生,以训练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点延伸指沿着关键词,扩大或加深知识点的涉及和运用范围,牵连出若干相关知识点或相邻知识点,使知识点延展成线、成面、成体。延伸线的长度,或延伸面的宽度,或延伸体的大小等,根据知识本身的潜力、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及教学时间的长短和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等方面来综合考虑。点延伸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综合素质”的课堂实践。如果在课堂上缺少这个环节,那么“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造教育”等,都无法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反之,如果课堂上让学生得到了综合的创造性发展,这堂课上一般就具备“延伸”这个环节,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点延伸的实质是建立知识结构,同时建立结构思维模式。一般说来,延伸的空间可以是相关材料,也可以是相关领域,也可以是相关知识点延伸,还可以向其他学科延伸。

三、知识点的检测与点回归

第6篇

小学语文教学环节设计,是教师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文化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过程。教学环节设计,是教师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最终目的是使教学实现最优化,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科学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巧设导入,唱响教学前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前奏,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一是讲故事导入。如教《乌塔》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作者“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交谈中知道,她竟然是独自一人游欧洲!她为什么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吧!简洁的故事,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其尽快进入教学佳境。二是唱歌典导入。如教《燕子》一课前,唱唱《小燕子》,既唤起了学生对美丽春天的记忆,又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在教学适时、适当的演唱,无疑能“锦上添花。”三是设悬念导入。如教《草船借箭》,导入新课进可这样设置悬念:《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当时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应付的?事情结果怎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这一问题将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

二、巧创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感情共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强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习课文前半部分时,适时播放宇航员遨游太空拍摄的地球表面照片,引发学生对地球“神密美”的向往;在学习后半部分课文时,可结合展示学生在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不球资源遭受人类破坏的图片及数据资料,激感,指导朗读。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同样是创设情境不可缺少的途径。例如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在哀婉的乐曲声中,老师动情地说道:“老人生前孤身一人,每到冬季,他天天徙步二十多里,到昆明的翠湖之畔去喂来越冬的红嘴鸥……也从此定格为昆明市民心目中永久的‘海鸥老人’。”教师绘声绘色的叙述与音画构成了和谐的氛围,不知不觉将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三、巧抓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精彩的课堂教学,总是合理地、艺术地选择并调配各种类型的“点”,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一是巧抓切入点。语文学科大部分教材中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词语、句段、开篇、结尾……找准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能让学生对课文留下完整的印象。譬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教师可以两位青年、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富有创意,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二是巧抓品词析句点。语文教学应当着眼于语言的学习,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音、形、意、境、情。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抓住“饱经风霜”一词引导学生咀嚼、品味,使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对处于社会底层百姓的同情。三是巧抓朗读指导点。如教学《搭石》一课,教师可将第3自然段对“一行人走搭石”场景的描摹作为朗读指导点,通过朗读节奏的巧妙把握,通过将课文改成小诗的形式,使学生理解“协调有序”的意味和乡村的画面美、人情美,仿佛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样引导,既悟了词义,又读出了美感,感受了美境,学生兴致勃勃,读得津津有味。

四、巧设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问”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所提问题是否科学、巧妙、有价值,难易是否适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初读课文环节,可以对文章印象提出疏通性的疑问;进一步阅读,则可以引导提出较深层的问题;在学生读懂课文后,则可引导提出延伸扩展性的问题。设问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根据语文的课程要求、教材的重难点进行设问,注重目的性和方向性,注意把握好设问的难度,要有助于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发学生深厚的求知欲。以《落花生》一课为例,文章借物喻人,极富哲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体会文章的内涵,教师可这样巧设问题:父亲拿花生和桃子等来对比,是要表达什么呢?父亲要重点突出什么?人能不能讲体面?讲体面有没有错?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讨论中,明确父亲话语的重点是“做对别人有用的人”,并体会到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还有,教材中课后思考题也要落实到具体教学中,发挥其导教、导学的作用。例如《鸟的天堂》课后有这样一道思考题: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题,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教学中可以将其进行分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见到了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依照学习的步骤,学生将问题逐个解决,最后明白了“鸟的天堂”的含义,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第7篇

关键词:教学环节设计;有效性;思想政治课堂

每一节成功的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而这堂课中教师设计的所有教学环节都必须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则是教学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本文主要涉及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主要探讨的是课时教学设计中,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的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环节的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好坏。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只有45分钟,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在工作之余常常想到这个问题,现在我想初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过去,我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这种设计固然也有一些优点,但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注重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今在新的课程改革大潮中,许多新的教学尝试在向我们召唤。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学校一年前已经开始实施高效课堂的模式。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摸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本校学生课堂学习之间的结合点和切入点,这就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一年来,我积极尝试对自己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环节进行逐步的改进

和完善。在尝试的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很多失败的困扰。

下面我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认识。我在教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九课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时,就刻意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不同的设计。上学期我共带了六个班的思想政治课,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上课的流程是这样安排的:导入新课―学案反馈―重点讲解―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首先通过观看2012年中国外交硕果累累的图片提出问题,设疑导入;学案反馈时先表扬导学案完成较好的优秀小组、优秀组长和个人,再由每个小组组内交流,选代表发言回答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后,点评学生及时认真点评,学生点评完后我进行总结;随后进行课堂总结并布置作业。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课后我也和学生了解了一些情况:大部分学生初步知道了本课的重点知识,但课堂气氛一般,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前松后紧。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有没有达到学习的要求……

这节课上完后我自己也感觉到课上得不太顺畅,效果不太好。我有些沮丧,陷入了些许困顿之中。我现在只上了一个班的课就这么低沉,还有五个班的学生等着我去上课呀?困则思变,面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也曾经一筹莫展过。但我还是对自己有信心的,我必须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去寻找不成功的缘由,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吧。我回过头仔细地寻找原因,难道是我的工作热情不够高吗?是没有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吗?……许多问号涌上心来,问题到底出在哪?那节课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用,后来草草结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看来还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用时分配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第二个班上课时,我做出了一些调整。主要环节是这样的: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学案反馈―重点讲解―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小结、检测―学科班长总结。在导入时观看视频,设疑导入;随即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示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方向才能明确;学案反馈时对优秀小组、优秀组长和个人、优秀率分别作以说明,激情表扬鼓励学生,不足之处也认真强调说明,希望认真修改导学案。随后进行本课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运用图片、问题引导学生逐一理解,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时,说明要求和目标。每一位点评学生点评完我都要适时介入或强调或点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和质疑中去,和学生一起学习。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总结简明扼要,提问学生,让学生先说说,然后教师再概括归纳;当堂检测共有六道选择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简单说明选项选与不选的原因,大胆质疑;学科班长总结后布置课后作业。(面对中菲黄岩岛事件,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你会怎样发言?)

这节课上完后感觉比前一节课好出许多,这节课基本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喜欢,当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从这节课来看,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师生之间互动的次数增加了;课堂时间的分配也恰到好处,课刚结束下课铃声响起;学生对重难点知识也有了明确的把握,这节课增加了“出示目标”这一环节;大部分学生也能了解到自己对本课知识究竟该掌握得怎么样,这与课堂上教师的适时介入评价、点拨以及当堂检测、当堂考核都有密切的关系。

这次有益的尝试,我只是略微调整了课堂教学环节收效就完全不同。我感谢学生的积极配合,也为自己的执著和努力感到欣

慰,这对我本人是一种极大的鞭策。最起码课上完以后,大部分学生感觉良好,从学生喜悦的表情中我找到了一些成就感。后来我在其他几个班继续尝试总结,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总是积极摸索、总结,希望自己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越来越好。目前,我自己采用的课堂教学环节基本上是这样的:导入新课(1~2分钟)―出示目标(1分钟)―学案反馈(2~3分钟)―重点讲解(5~6分钟)―合作探究(7~8分钟)―展示、点评(8~12分钟)―小结、检测(6~8分钟)―学科班长总结(1~2分钟)―记忆巩固延伸(2~3分钟)。

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在今后教学中,要继续不怕困难、不断深入钻研教材大纲,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用满腔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去工作,力求做一位尽职尽责的人民教师。同时也要在教学研究方面不断摸索,把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积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