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04:03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投资问题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企业投资的现状
在企业不断运转过程中,投资和再投资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企业经过一系列筹资活动后,可能积累了不少资金,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呢?要达到上述企业经营理财的目标(即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就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投资活动。
投资是指为了获取将来某些不确定的价值而放弃目前一定价值的决策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未来价值。
我国大多企业现状是有了资金想发展,却不善于、不敢于进行投资。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投资风险越来越大,不少企业难以对投资机会做出理性判断,不敢将资金轻易投出,害怕血本无归。这种现象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商品供应充足甚至过剩的经济背景下,激烈的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使这些企业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死死把握住手中的资金,维持自己的主营业务,只求能维持现状就万事大吉。而在国有企业也存在着相同的现状,这固然取决于决策者学识水平、素质胆识和责任心使命感,但更大程度决定于现存社会经济的环境压力、干部考核体制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
二、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资无疑是企业变革求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循规蹈矩,无所作为,其结果必然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除在现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企业还存在如下问题,以下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找出其解决对策。
1、管理方式不当,损失严重
企业投资方式陈旧,融资渠道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监督措施不力,很难发现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即使勉强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投资失误、投资重复、投资浪费、投资亏损。
原因:不科学的投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投资管理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失调。投资的体制和机制不顺,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忽视科学投资战略规划和精确的预算控制,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分析和市场应急措施,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等。
对策:实施一种先进的投资管理方法。管理要依法而行,管理要建章健制,形成一套真正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按照投资建议、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投出资产处置和销售等环节对投资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健全投资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投资管理制度。界定关键区域的责权利,既要防止权力重叠,又要避免权力真空。实施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合理奖惩办法,形成齐抓共管之势,产生管理协同效应。力争每一项投资都能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运行、高效能管理、事前论证民主科学、事中监督及时有效、事后考核评价准确。
2、缺乏市场调研意识
市场调研是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报告信息的过程,它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市场调研包括市场调查和营销分析,不仅要有可靠的实地调查数据,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已有的真实材料进行分析。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重视市场调研,缺乏对供需关系的研究,产品设计和制造不能完全针对市场。
原因:有些企业往往没有掌握充足的可靠的信息,因此专门研究规避风险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不做市场调查,或市场调查的方法不当,缺乏科学依据,搜集数据失真,从而导致错误理论,误导企业选项,最终导致决策失误。
对策:企业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掌握足够的信息。进行市场调查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座谈会、街头访问、入户调查、跟踪测试、商店研究、企业研究、二手资料收集等等,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采用的方法。
3、投资风险大
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投资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的经营者对该企业如何经营而承担的风险,包括对内投资风险和对外投资风险。对内投资风险与其本身经营密切相关,对内投资一旦形成后,其投资风险就包括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企业特别风险和自身不可控制的市场风险。而对外风险和本企业的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它包括被投资企业的特别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这两种风险对投资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控制的。
原因:一些企业由于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缺乏驾驭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私营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风险意识,投资随意性大,导致其投资项目风险更高。
对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加强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因素,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也会起到减少投资损失的作用。
4、投资决策缺乏创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说过:“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国外许多企业由于投资善于创新,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使比自己大的企业想吃吃不掉。我国的很多企业投资创新意识不够,往往追随比自己大的企业或同行相近企业的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做法,缺乏创新,不能通过投资培植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原因:决策带有盲目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一系列变革,实际导致了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领导不从本企业所处环境角度研究改革政策措施的性质及其影响,并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重大投资决策便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盲目性。
对策:树立投资决策的创新意识。企业应该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推陈出新,以不间断的自我积累、产品开发与升级、技术创新,更贴近消费者需求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去抢占看来会盈利的非自己经营领域的市场。不知简单的盲从只会使整个市场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如潮的外国企业,诺大的市场只能拱手相让。我国的企业也应该吸取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文章。
5、投资决策者素质低,决策水平不高
在资金不足的困扰下,如何进行投资并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对每一个企业投资决策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其因在于投资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许多投资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有的甚至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何谈进行投资决策与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由于有的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影响了其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不注意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许多企业会计核算不够健全,因而,很少深入地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原因: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程度较高,存在比较熟悉的职业经理市场,对于管理素质的界定、划分和测评都有比较成熟的体系标准,管理者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对合理。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经理市场刚刚启动,现有的管理者也大多与行政级别挂钩,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知识,加上管理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较小,造成管理者群体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不能完全适应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
对策:一支优秀的投资管理队伍。随着投资领域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越来越需要一支协同有效的管理者队伍。要有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培养一批具有新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既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又有投资管理经验和有关财务、金融、审计、税务、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各方面人才。
6、投资决策程序混乱
投资完全取决于决策者――不管是国有企业的高管和董事会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中小民营企业老板的个人偏好、经验和知识,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考虑,不经民主决策程序,没有必要的投资论证,盲目投资、意气投资、感情投资、政治投资等现象层出不穷。
原因:不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对于国有企业造成目前这种不民主决策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一元制下董事会监督权、经营权与决策权混同。
对策:采用一种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改变决策者仅仅靠经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观念和做法,拓展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强调企业自主投资过程中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延伸决策者智力和视野,从而使决策者将原先模糊的管理经验和决策程序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最大限度地消除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保证决策的合理化、管理的现代化。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得到投资信息之后,应避免一言堂的误区,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科学决策。
三、企业投资的进一步思考
企业要想永远生存下去并得到发展壮大,除了要认识到在其投资中的现状、问题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外,还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应特别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企业进入市场以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内部的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风险客观存在。因此企业领导,需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快速科学的做出投资决策。尤其是有些行业,由于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决策一旦失误,损失巨大,因此投资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2、企业投资风险及其控制
由于客观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每一项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投资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小,可以忽略它们的影响;如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且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那么就必须对它进行测量并在决策中加以考虑。否则一旦决策失误,其损失将是长远而巨大的。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经过预测、决策,并对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审核与管理,以防范和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3、建立投资退出战略
企业应该对投资项目定期进行分析、排序,慎重部署投资退出机制。
很多企业在投资时往往只考虑日后如何经营,却很少想过如何适时兑现投资,更少想过如何收拾亏损残局。对企业来说,投资总是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企业通过投资、再投资扩大规模后,往往面临着如何退出已有投资的问题。不少企业正是由于没能在投资的进入与退出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因而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
【参考文献】
[1] 陈伏辉: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19).
[2] 闫红霞:浅议我国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
[3] 马兴元:试论企业投资过程的财务管理[J].会计之友,2006(16).
【论文摘要】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随着生产要素的多元化,投资的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无论是投资的主体、对象,还是投资的工具、方式等都有了极大的变化。由于投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投资已经成为每一个企业力图做大做强,扩大规模、增强效益、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投资的现状
在企业不断运转过程中,投资和再投资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企业经过一系列筹资活动后,可能积累了不少资金,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呢?要达到上述企业经营理财的目标(即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就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投资活动。
投资是指为了获取将来某些不确定的价值而放弃目前一定价值的决策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数量的未来价值。
我国大多企业现状是有了资金想发展,却不善于、不敢于进行投资。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投资风险越来越大,不少企业难以对投资机会做出理性判断,不敢将资金轻易投出,害怕血本无归。这种现象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在商品供应充足甚至过剩的经济背景下,激烈的竞争,残酷的优胜劣汰,使这些企业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死死把握住手中的资金,维持自己的主营业务,只求能维持现状就万事大吉。而在国有企业也存在着相同的现状,这固然取决于决策者学识水平、素质胆识和责任心使命感,但更大程度决定于现存社会经济的环境压力、干部考核体制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
二、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资无疑是企业变革求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还是像以往那样循规蹈矩,无所作为,其结果必然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除在现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目前,许多企业还存在如下问题,以下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找出其解决对策。
1、管理方式不当,损失严重
企业投资方式陈旧,融资渠道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监督措施不力,很难发现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即使勉强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投资失误、投资重复、投资浪费、投资亏损。
原因:不科学的投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投资管理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失调。投资的体制和机制不顺,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忽视科学投资战略规划和精确的预算控制,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分析和市场应急措施,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等。
对策:实施一种先进的投资管理方法。管理要依法而行,管理要建章健制,形成一套真正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投资管理方法,按照投资建议、可行性论证、投资决策、投出资产处置和销售等环节对投资实施全程控制和监督。健全投资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定严格的投资管理制度。界定关键区域的责权利,既要防止权力重叠,又要避免权力真空。实施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合理奖惩办法,形成齐抓共管之势,产生管理协同效应。力争每一项投资都能做到高起点设计、高标准运行、高效能管理、事前论证民主科学、事中监督及时有效、事后考核评价准确。
2、缺乏市场调研意识
市场调研是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报告信息的过程,它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市场调研包括市场调查和营销分析,不仅要有可靠的实地调查数据,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已有的真实材料进行分析。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重视市场调研,缺乏对供需关系的研究,产品设计和制造不能完全针对市场。
原因:有些企业往往没有掌握充足的可靠的信息,因此专门研究规避风险问题,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不做市场调查,或市场调查的方法不当,缺乏科学依据,搜集数据失真,从而导致错误理论,误导企业选项,最终导致决策失误。
对策:企业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掌握足够的信息。进行市场调查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座谈会、街头访问、入户调查、跟踪测试、商店研究、企业研究、二手资料收集等等,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采用的方法。
3、投资风险大
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投资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的经营者对该企业如何经营而承担的风险,包括对内投资风险和对外投资风险。对内投资风险与其本身经营密切相关,对内投资一旦形成后,其投资风险就包括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企业特别风险和自身不可控制的市场风险。而对外风险和本企业的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它包括被投资企业的特别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这两种风险对投资企业来说都是不可控制的。
原因:一些企业由于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缺乏驾驭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私营中小企业,主要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风险意识,投资随意性大,导致其投资项目风险更高。
对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加强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因素,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另外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也会起到减少投资损失的作用。
4、投资决策缺乏创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说过:“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国外许多企业由于投资善于创新,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使比自己大的企业想吃吃不掉。我国的很多企业投资创新意识不够,往往追随比自己大的企业或同行相近企业的投资模式以及投资做法,缺乏创新,不能通过投资培植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原因:决策带有盲目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过程中的一系列变革,实际导致了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领导不从本企业所处环境角度研究改革政策措施的性质及其影响,并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重大投资决策便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盲目性。
对策:树立投资决策的创新意识。企业应该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推陈出新,以不间断的自我积累、产品开发与升级、技术创新,更贴近消费者需求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去抢占看来会盈利的非自己经营领域的市场。不知简单的盲从只会使整个市场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如潮的外国企业,诺大的市场只能拱手相让。我国的企业也应该吸取国外企业成功的经验,培植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文章。
5、投资决策者素质低,决策水平不高
在资金不足的困扰下,如何进行投资并能取得良好的收益,对每一个企业投资决策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其因在于投资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许多投资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有的甚至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何谈进行投资决策与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由于有的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影响了其获取投资决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不注意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许多企业会计核算不够健全,因而,很少深入地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原因:在经济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程度较高,存在比较熟悉的职业经理市场,对于管理素质的界定、划分和测评都有比较成熟的体系标准,管理者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对合理。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经理市场刚刚启动,现有的管理者也大多与行政级别挂钩,缺乏相应的市场经济知识,加上管理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较小,造成管理者群体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不能完全适应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
对策:一支优秀的投资管理队伍。随着投资领域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越来越需要一支协同有效的管理者队伍。要有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战略,培养一批具有新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既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又有投资管理经验和有关财务、金融、审计、税务、法律、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各方面人才。
6、投资决策程序混乱
投资完全取决于决策者——不管是国有企业的高管和董事会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中小民营企业老板的个人偏好、经验和知识,缺乏长远发展战略考虑,不经民主决策程序,没有必要的投资论证,盲目投资、意气投资、感情投资、政治投资等现象层出不穷。
原因:不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对于国有企业造成目前这种不民主决策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一元制下董事会监督权、经营权与决策权混同。
对策:采用一种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改变决策者仅仅靠经验、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观念和做法,拓展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强调企业自主投资过程中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延伸决策者智力和视野,从而使决策者将原先模糊的管理经验和决策程序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最大限度地消除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保证决策的合理化、管理的现代化。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得到投资信息之后,应避免一言堂的误区,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科学决策。
三、企业投资的进一步思考
企业要想永远生存下去并得到发展壮大,除了要认识到在其投资中的现状、问题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外,还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应特别重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企业进入市场以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内部的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风险客观存在。因此企业领导,需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快速科学的做出投资决策。尤其是有些行业,由于投资额大、回收期长、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决策一旦失误,损失巨大,因此投资决策前的可行性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2、企业投资风险及其控制
由于客观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每一项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投资决策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比较小,可以忽略它们的影响;如果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且足以影响方案的选择,那么就必须对它进行测量并在决策中加以考虑。否则一旦决策失误,其损失将是长远而巨大的。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经过预测、决策,并对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审核与管理,以防范和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3、建立投资退出战略
企业应该对投资项目定期进行分析、排序,慎重部署投资退出机制。
很多企业在投资时往往只考虑日后如何经营,却很少想过如何适时兑现投资,更少想过如何收拾亏损残局。对企业来说,投资总是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企业通过投资、再投资扩大规模后,往往面临着如何退出已有投资的问题。不少企业正是由于没能在投资的进入与退出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因而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
【参考文献】
[1] 陈伏辉:企业项目投资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7(19).
[2] 闫红霞:浅议我国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
[3] 马兴元:试论企业投资过程的财务管理[j].会计之友,2006(16).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对策建议
从基本定义上来理解,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视为长期持有,以及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从以上表述中可以看出,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长期持有,企业通过持有被投资单位的相应股份来对其经营行为施加一定的影响,这种持有必须具有长期性才能使得企业的投资目标得到真正实现;其次是利险并存,企业实施长期股权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同时也必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来自被投资企业的经营不佳、管理不善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因素;最后是禁止出售,一般来说除了股票投资以外,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是不能够随意进行出售的,这主要是由长期股权投资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步伐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通过长期股权的投资来实现自身经营方式和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普遍和活跃,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动力。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投资核算,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机制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切实从各个层面上来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当前我国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核算方法选择不够合理
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行为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加之受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企业在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方法选择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这二者之间的转换也做得不尽合理。一般来说,企业长期投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其中,成本法一般适用于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比如企业对其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而权益法则主要适用于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比如企业对其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这种两种方法的选择上,往往是以企业是否具有对被投资企业的实质性影响为依据的,并且将20%作为判断的标准。如果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就在进行核算时就选择权益法,否则就选择成本法。但是企业所享有的被投资企业股份数量往往又是由会计人员的相关操作所决定,或者由相关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明确界定,同时由于当前很多企业的股权结构较为复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选择的不合理性。
(二)会计信息处理不够对称
当前我国企业实施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时的会计信息处理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对于投资价值份额差额的处理上。根据现有的制度规定,企业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值份额时,其中的差额部分不会在后续的相关计量中被当作初始投资成本,也就是说这部分差额不做任何会计处理,当然也就不会在企业的财务账面上有所体现,这显然是不符合规定和常理的,也极大地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并且当企业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值份额时,其中的差额部分就会被计入企业的投资损益当中。这就使得企业在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坚持了两种标准,使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直接导致了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时会计信息处理的不对称性。
(三)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绩效评价是有效推动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行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然而当前我国企业在积极完善和加快自身长期股权投资时往往忽视了对于绩效评价机制的建设。从实际情况来看,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企业在绩效评价过程中逐步加大了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最终收益水平的重视程度,实施了以利润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来对相关岗位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进行评价,并据此实施一定的激励机制。但是这种较为单一的绩效评价体系可能会导致和左右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比如,当被投资企业处于盈利状态时,企业往往会选择权益法来进行投资核算;而当被投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时,企业一般会采取成本法来进行投资核算。这就突出表明了企业绩效评价机制的不完善性,很容易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难以发挥出实际的指导作用。
二、进一步做好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工作的几点措施
(一)着力强化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选择的合理性
对于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确定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所具有的股权份额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在这方面,企业首先要从清理资产开始,要从根本上理顺企业的各种产权关系。根据资产清查的结果,判断企业的投资股权份额是否已经达到了20%的标准,从而为科学合理地选择核算方法提供相应的依据。其次是在企业会计政策的落实上要坚持一致性,也就是说会计人员要按照相同的工作标准来落实具体的核算工作,防止由于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方法选择和核算结果上的偏差。最后是尽可能用实际的制度来规范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工作,降低政策选择对于个人的依赖性,将成本法和权益法限定在既定的政策规范空间之内。
(二)着力提高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会计处理的规范性
会计信息处理是确保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行为正规性和规范性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企业要从制度完善和贯彻落实两个方面出发,着力提高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会计处理的规范性。在这方面,首先是要有效地避免会计信息处理的对称性和合理性,要切实改变以往“同一事物、不同标准”的工作理念,对于差额份额的处理要坚持相同的标准,都应该在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中有所体现,从根本上确保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其次是要强化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有关信息的披露,要定期对会计报表、盈亏情况、风险预警等信息进行,以此来进一步规范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行为,避免为违规操作行为留下任何隐患,确保相关会计信息处理工作能够得到正常、有序地开展。
(三)着力完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绩效评价体系是激励企业员工积极完成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战略目标的有力途径,企业要从影响全局的高度来重视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上,重点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绩效考核和评价机制的多样性,切实改变当期以利润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从文化建设、企业发展和个人诉求等方面出发,充分考虑企业员工的价值需要,避免金钱和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正确引导企业员工看待工作上的得与失,全面评价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能力。二是要对考核项目和评价指标尽可能细化,并且从制度上来充分规范,尽可能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弹性空间,防止考核结果被个人左右,保证绩效评价公平、公正、公开,使绩效考核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指导作用。
三、结论
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实现经营多元化和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社会环境下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运行形式。为此,企业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好的做法,树立科学的投资理念,掌握正确的管理方式,尤其是要从源头上抓好投资核算工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和资料,保证投资决策性,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周肖肖.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损益会计核算与纳税调整[J].商业会计, 2014(01).
[2]陆燕.长期股权投资管理运行机制案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投资管理 问题研究
一、前言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中小企业逐渐发展起来,但是中小企业投资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在逐渐显现,本文对于中小企业投资管理中的所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国内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二、中小企业的介绍
中小企业,我们将其简称为SMEs,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那些规模比较小的,在其行业中不占主要地位,而且对该行业的影响较小的一些企业。而且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特点:第一,中小企业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第二,在过度投资时,可能会导致资金缺乏;第三,进行投资决策时,最为常用的就是折现现金流量法;第四,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和融资决策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五,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时一般会采用租赁的方法。
三、中小企业投资的发展现状
1.国外中小企业投资现状
通常我们在评价一个项目的投资可行性时,会对投资项目预先进行评估,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采用的评估方法是非贴现法和贴现法,国外的很多学者很早就开始对中小企业投资管理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而且大部分的企业也认同这种在投资前进行评估的方法,而在选择评估方法时,最常用的是回收期的方法。
2.国内中小企业投资现状
在对国内的中小企业的投资方式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会采用的方法是直接投资和租赁的方式,而且公司的规模越大,选择租赁的比例越小,而且不同地区选择的投资方式也不同,一般来说国内中东地区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比例较大。
3.国内中小企业投资评价
国内的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大多数都会选择进行评价,而且大部分企业对于评价结果极为重视。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大部分的企业会选用回收期法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而且不同地区会选用的方法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当然很多中小企业也会选择折现现金流量法,但是人们在选择时都会保持谨慎的态度。
四、中小企业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化程度较低
因为中小企业发展不够完善等很多原因,很多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无法掌握正确合适的决策方法,而且在进行决策时缺乏科学性。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更应该在投资之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将风险性降到最低,保证公司的利益。
2.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很多企业是依靠贷款进行投资的,但是对于这些投资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因此可能会导致很多信用度较低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逃避责任,这样会增大投资风险,危害到债权人的利益。
3.投资观念相对落后
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自身的规模较小,因此在进行投资时和一些大规模公司相比,所占的贷款比例较大,因此也会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这些企业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一般会选择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一般不会冒风险扩大规模,因此很少选用融资的方法,投资观念较为落后。
4.投资能力偏低
很多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通常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投资资金,而解决的办法一般就是向银行或者是其它的机构进行借贷,但是因为企业的规模较小,投资时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在银行等地进行贷款时难度较大,即使银行愿意进行贷款,因为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较高因此相对的贷款利率也较高,因此造成中小企业投资的成本较高,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投资发展。
5.一些形式制约投资的发展
对于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来说,国内关于这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创业投资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在创业投之中所具有的奖励约束制度中安排方面的问题。比如,美国很多中小企业都会采用“有限合伙制”这种投资方法,而且一些国家大多采用“基金制创业投资”的方法,现在就我国的现状而言,还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但是在国内的《公司法》中也对中小企业的投资作出了限制,即以股权形式进行投资时,必须在净资产的百分之五十以内。
五、中小企业投资管理措施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进行企业投资不仅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增加就业渠道,为社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维持中小企业正常发展的基础上,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投资环境,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降低投资风险,保证中小企业的利益,从而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1.制定优惠政策
当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扩大时,政府应该提供政策上的扶持与帮助,因为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想要扩大规模,基本上都是依靠投资来完成的,,如果想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那么必须增加投资,同时要降低税的比例,这样才可以提高中小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因为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因此对于非公有制的企业存在一定的歧视,虽然对于中小企业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是政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2.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在国外很多国家为了保证中小企业的利益,同时降低投资风险,都会出台一系列的法律,对企业投资进行管理与约束。对于那些依靠贷款来进行投资的中小企业,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不仅可以保证债权人的利益,同时可以有效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应该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经历,从而保证中小企业投资的正常发展,提高中小企业投资管理能力。
3.建立多渠道的融资体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中小企业的投资和融资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保证中小企业的利益,建立多渠道的融资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中小企业的投资具有较大的风险,尤其是在投资一些高新技术行业时,不仅需要投资者更加谨慎,同时要求我们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
4.组织好租赁市场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想获得固定资产,需要进行经营式的租赁或者是融资式的租赁,不仅可以增加资源的利用度,还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缺乏的问题,因此对于政府来说,需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租赁市场,这样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5.为中小企业业主提供必要的培训
在中小企业中决策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为了避免盲目投资状况的出现,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相应的帮助,为业主提供全面的培训,提高中小企业业主的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决策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六、结束语
在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投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中小企业投资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为基础,对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中小企业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小莹.中小企业界定研究.软科学,2002(6)
[3]陈佳贵.《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4]黄津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投资决策;投资风险;投资责任制
一、投资决策的内涵、特点及意义
(一)投资决策的内涵
投资决策是指投资者为了实现其预期的投资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程序对若干个初步可行的方案进行投资必要性、投资目标、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成本与收益等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论证,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并向其投放资金或价值的经济行为过程。简言之,企业投资决策是按照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对投资各方案的筛选过程。
投资决策分为宏观投资决策、中观投资决策和微观投资决策三部分。
(二)投资决策的特点
1、投资决策有明确的目标。投资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投资决策之后的整个投资行为过程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努力的。
2、投资决策要求有现实收益性。投资经营管理过程就是“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反复循环的过程。投资决策是投资行动的基础,投资决策是现代化投资经营管理的核心,投资行动具有取得一定收益的现实目标。
3、投资决策是选择最优的方案。投资决策是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是对各方案进行评判、筛选过程。所选的方案也许不是最优方案,但却是诸多可行投资方案中满意度最高的投资方案。
4、投资决策具有风险。投资的环境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风险也伴随着环境的变化等时有发生,是无法避免的。但人们可认识并研究风险的规律,对风险做出评价,从而控制并降低风险。
(三)投资决策对企业的意义
企业的决策者经常要面临各种关乎企业发展的重大投资决策,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在各个方案之间选择。企业的投资一般要耗费大量资金,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尤其是那些要在企业经历好几年现金流出之后才可能产生现金流入的投资。可正如上述特点中分析的投资决策存在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果一旦做出某个投资决策,而又不能及时得到回报,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此外投资决策对企业实现自身目标的能力却产生直接影响。综上所述,投资决策决定着企业的未来,正确的投资决策能够使企业降低风险、取得收益,糟糕的投资决策给企业带来损失,所以,我们理应经过深思熟虑并在正确原理的指导下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我国投资决策存在的问题
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决策,决策者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好投资决策关。然而我国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更好的认识这些问题,我们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一)投资前的市场调查不深入,投资规划欠缺
我国企业投资前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时所花费的时间太少,并且可行性分析只是描述了需求,却淡化竞争,尤其忽略了竞争对手产品价格和成本变化对项目实施的影响。此外,投资前期规划不完善,不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市场调查的不深入和投资规划的欠缺,使得在实际实施时项目缺乏应对风险的机制,当环境变化时时,企业难以及时适应不同的环境,降低了投资决策的有效性。
(二)体制不善完,投资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欠缺,投资决策盲目且随意性大
我国的企业,投资决策的体制不完善,投资缺乏民主化和科学化,没有对自身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在理论、技术、财务等方面的支持不充足的情况下不切实际地进行投资,要么是自身具备的能力达不到投资条件的要求,要么是投资领域不属于企业的能力所能及的范围,最后使企业陷入困境。
(三)投资资金预算不合理,企业财务负担大
很多企业在没充分筹措到投资所需的全部资金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投资,最后导致资金不能满足投资实际的需求,投资项目因资金的供给不足迟迟不能投入生产并发挥效益。此外,一些重大项目的投资需要很大的资金,并且要事先垫支大量流动资金。但是,由于一些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仅仅考虑了固定资产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忽视了流动资金的需要,结果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因缺少流动资金,巨资建成的项目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另外,一些企业的投资需要借款,可当投资项目建设或者运行失误后,企业则不能如期还本付息,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和信任危机。
(四)投资决策的责、权、利严重脱节
目前企业投资决策,投资成功了,决策者和经营者就有工作业绩,会收到奖励和表扬;但一旦投资失败,决策者、经营者却丝毫不用负任何责任,也不会受到利益上的损失。如此则降低了企业决策者和经营者对投资的责任心。
三、提高企业投资决策水平的建议
企业的投资决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可目前我国的企业投资决策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明显影响了我国企业的投资进程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
(一)正确把握投资方向,及时扑捉投资机会
投资方向选择的正确与否对企业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方向会指引着企业朝着更好的阶段发展,而错误的方向会使企业的努力南辕北辙。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和阶段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向。另外,企业要善于捕捉新的投资机会,不断发展和壮大公司。
(二)科学合理地利用会计信息,科学合理的做出投资决策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披露日益完善、透明,投资者可以从这些繁杂冗长的财务数据中采掘到各种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借助这些信息,投资者可以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相关价值情况,正准确的做出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三)要客观了解企业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客观的进行投资分析
企业投资决策前,应先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进行分析,企业首先应该判断企业是否具备了进行投资的相关条件,如此才能顺利的开展投资。盲目投资,不量力而行的行为不仅取不得好的收益和效果,还会浪费企业的时间和资源。
(四)建立严格的投资决策责任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由于投资决策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正确的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利益的实现。因此,要建立企业的投资决策责任制,明确决策者的责任,促使决策者认真负责的决策。具体有以下几点做法:一是要分清或明确责任,规定出不同的决策者应负哪些相应的责任;二是要使用法律或者规章制度的形式将责任更加具体化和权威化;三是要监督责任的落实和执行,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四是要坚持人人平等的原则,避免在决策责任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公平的现象。此外还要加强对决策者的职业道德和执业能力的考核和继续教育,使其具有严谨、公正和廉洁的工作操守,并促使其拓宽知识范围、掌握多种职业技能,使其具有胜任工作的专业素质。
(五)建立完善的投资风险管理委员会,加强风险控制
做好投资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化解措施,可以使企业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对投资组合的风险进行实时跟踪,对风险隐患提出预警,对投资组合的执行过程进行实时风险监控,在公司内部建立完善的监督系统。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有了投资委员会对管理人员进行制约,就减少了管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企业和股东的长远利益的风险。委员会可以由股东代表、高管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合作。这样既可保护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也可满足管理人员和职员的要求。
综上所述,企业的投资决策在企业的发展中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业,我们应客观具体的分析企业投资决策所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的促进企业科学民主的决策,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对提高我国企业投资决策水平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544).
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结构;核心竞争力;投资战略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6-0055-0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潮流。当前,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国际直接投资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然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发展势头强劲,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诸多问题与不足。
一、投资结构不合理
这主要表现在区位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规模结构三个方面。在区位分布上,尽管我国境外直接投资已形成多元化格局,但仍然高度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二者合计占到我国境外直接投资总额的近90%。这种区位的高度集中性不利于分散风险,具有较大的地域局限性。在产业结构上,投资领域趋于多元化,但以贸易、生产加工和资源开发为主,而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中投资较少。这显然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不利于我国企业获得持续的比较优势。在规模结构上,总体而言,我国境外单项投资规模较小。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90%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金额在300万美元以下,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数,而且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缺乏核心技术,无论是从核心技术的研发或者先进技术的引进使用上都存在严重不足,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又具体表现在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品牌优势环节薄弱以及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缺乏这三个方面。我国境外投资企业中很多都只在做贴牌生意,企业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这导致我国很多企业的产品附加值低,效益低下,国际竞争力薄弱。在人才方面,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熟悉东道国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社会文化以及传统习俗,精通海外投资操作,能够驾驭跨国生产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而这些人才又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以及跨国生产经营的主要操作者和实施者。
上述几方面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会限制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不足,另一方面又会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寻求一系列能付诸实施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一、调整投资结构
在区位结构上,一方面仍要继续加大对亚太地区的投资力度,因为它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且我国成熟的适用技术或小规模的生产技术在这一地区具有很强的吸纳性,有利于比较优势的发挥;另一方面,具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应在具有一定境外投资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对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以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增强企业竞争力,并带动企业机制的转换。在产业结构上,一方面我国企业应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宏观经济发展要求,继续加大对资源开发项目的投资力度,以及做大做强在贸易、生产加工领域的境外投资;另一方面一些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国际化经验丰富的大型企业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在规模结构上,我国企业应注重规模经营,达到规模经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
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企业应树立创新意识。我国企业应把创新能力和发展核心技术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目标,与国外产业领域内的核心技术接轨,突破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从属地位。一些实力雄厚或拥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研发部门,或与当地拥有先进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合资设立新技术开发公司,雇佣当地工程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利用当地先进设备,最大限度获取国外技术集聚所产生的外溢效应。同时,也要加强海外公司与国内公司的技术信息交流。另一方面,企业应培育品牌优势。应加强技术研究与开发,实现技术创新,改进市场营销与服务,加强品牌宣传与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增强品牌商标保护意识,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最后,应大力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应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在正确评估自身人力资源优劣势的基础上,通过内部培训与外部招聘等多种形式,培养复合型的高级人才,建立企业人才储备库。
三、调整和优化投资战略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力,弄清自己的战略环节管理,将自己具有优势的方面做大做强。这需要企业正确评估自身的优劣势,有效把握国际市场的动向,明确自身的经营发展目标以及制定有效的整体战略部署。在战略选择上,可结合规模经营战略、多元化战略、品牌战略、本土化战略以及联盟战略等具体实施,但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劣势,切忌盲目投资。
综上,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国企业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并发挥自己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某些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更要发现自身存在的劣势,并针对这些劣势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从而将比较劣势转化为比较优势。
[1]张雪慧.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
[2]张宏雷.浅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
1、投资决策存在相当大的主观判断
企业的投资决策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快速扩大规模,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一般都会进行投资。从理论上来讲,企业在投资之前一般都会对投资项目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项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情况,然后对项目的发展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估,预计风险和收益之后才会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但是,在企业的实际投资评审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不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论证,只是了解一些表面资料,主观进行判断,选取投资项目,这加大了企业投资的风险,如果投资失败,企业可能会因此而倒闭。
2、投资评审管理监督不力
企业为了提高投资的收益,一般会组织专门的机构对被投资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应该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促进被投资项目的良好发展。但是,在企业投资项目的实际管理过程中,监督机构发挥的作用不大,资金投出之后,一般就失去了被投资项目控制和管理权力,疏于监管。如果被投资项目向着亏损的方向发展,企业也不能及时发现,从而给企业造成致命的损失。
3、缺乏相应的审计和评审
项目的审计和评审可以有效监控投资过程中的风险,企业应该定期对投资项目进行评审和审计。但是目前企业投资之后,根本不对投资项目进行评审和审计,使企业不能全程控制项目的运行,容易做出失误的决策。因此,缺乏审计和评审,会提高投资失败的风险度。
二、提高企业投资评审管理成效的思考
1、企业投资前的准备工作
该环节主要是科学分析预测投资项目,然后形成书面报告形式,如调研报告、项目建议书等,这些都为投资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制定投资决策时,除了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之外,还要对企业自身的技术情况和经济情况进行分析,技术层面的分析主要是分析技术实力是否和投资项目的技术要求相匹配。如果企业的技术实力相对薄弱,或者是需要很高的成本才能引进该技术,则说明企业不适宜对该项目进行投资。经济层面分析主要是对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情况,投资收益比进行分析,如果项目的发展前景较好,经济利润较高,则适宜进行投资。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一方面考虑不周全,都可能影响整个投资收益,如果投资失败,企业也能要承担巨额的债务,因此要慎重。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之后,然后指定项目投资计划书,粗略的估算项目的经济收益和投资预算,然后根据国家的相关产业发展政策,选择适宜的投资机会和投资地区。确定投资项目,下达投资任务书之后,企业组建专门的投资管理团队,落实投资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为项目的后期投资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2、投资过程中的执行与监督管理
在企业投资过程中包括投资策略的选择、风险的防范措施、商业计划书的执行、监督委员会的成立。(1)投资策略的选择。根据投资项目和企业的具体资金、技术情况、承担风险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常用的投资策略如匹配投资策略、组合投资策略、分段投资策略等,每种投资策略的都具备优势和不足之处,因此在选择投资策略时,可以使用一种投资策略,也可以几种投资策略综合运用。(2)严格依据商业计划书执行投资项目。该商业计划书包含了投资项目的具体运行方式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在投资评审过程中可以以此为依据,保证投资项目的正常发展,如果一旦出现和计划书中不一致的情况,则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正,这样投资项目就可以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企业的预期经济收益。(3)执行全面的风险防范措施。为了有效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需要全面监控投资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防患于未然。由于投资项目会经历不同的发展时期,如种子期、扩张期等,不同的时期制定的风险防控措施也不同,最大限度规避投资风险,将其降到最低。(4)成立监督委员会,建立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成立监督机构,奖罚分明。投资项目运行中,全程监督,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在现有的条件下,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并建立责任制度,奖惩分明,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项目的预期收益。同时奖惩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制定的投资评审管理决策更加合理,显著提高项目的可行性。
3、投资后的审计和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