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化学小课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09-18 17:03:53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化学小课题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化学小课题研究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笔者教学时并未使用这些资料,用一个实验班跟踪对比,所得的效果与前者相差无几。看来,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用题海战术练出来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课题假设

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课程资源)出发,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假定课程资源相同的条件下对教师,学生、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3.1文献法:

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从变量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或从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本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及策略。

3.2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外作业等情况为主,共设计了10道是非选择题,调查范围是港北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一所重点、两所普通)中学。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出的初三年级学生(每校各70名)共210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1份。被统计的学生中,男生111人占55%,女生90人占45%,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4、结果及原因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造成当前课堂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①学生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②课堂教学时仍以集中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几乎没有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的学习时间,教材虽然是新的,课堂教学要求、理念、方法是传统的;③教师靠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上课之前没有精心准备课堂设计。或是课堂上废话太多,补充内容太多等原因;④课外学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作业负担过重。做题——对照答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的反思。

5、措施及策略

5.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

5.2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手段的活动。

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亲和力强,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

其次,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

5.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

5.4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一、集中备课。①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②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③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④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二、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三、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四、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5.5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5.5.1发现探究式

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5.5.2自主交往式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实效性;研究分析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课前准备是化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一定要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并制定出详细的教学策略以及学生在课堂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应对课堂上随时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教案,我这节课应该完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如应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还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等)、学生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疑惑(反应前后明明是不一样的物质,为什么还要质量守恒呢?)教师把这些方面全都要在课前进行考虑、总结,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课堂进度,提升教学效率。

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它能够将复杂的知识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还原,从而创设出教学的情境,例如,在进行“酸和碱”的教学时,教师不可能把实验室里所有的酸、碱都拿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受,而且有的酸碱还具有腐蚀性,很危险,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常见的酸、碱以及酸碱反应的视频来让学生观看,这种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肯定要比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效果好得多;其次多媒体也具有可保存性,教师利用多媒体来提前制作教学的PPT、视频在课堂上的时候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下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把这些资源分享到网络上,如果学生有上课没有听懂或者是有疑问的地方可以下载下来进行二次学习,这样的方式间接提升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有很多的知识点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如果要求W生独立完成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进行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时,很多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疑问,他们不理解究竟什么是溶解度,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每五六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要分享自己的观点、见解,最终把大家的建议进行总结、整合,这样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可能会更透彻一些。但是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这几点:首先就是小组内的成员分布要均衡,小组内既要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要有“学困生”,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其次,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合理,难度过大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学生探究不出来,难度太小又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但是一定要遵守合作学习的原则。

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每个人天生都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千差万别,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设置统一的要求、教学方法的话,那么总有一部分学生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对化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比较困难的教学任务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相对普通的教学任务并重点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对于化学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相对简单的教学任务,并重点对他们进行指导,保证他们在教学中能够有所收获。分层教学并不是对学生的歧视,而是采取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五、多元化评价,重在鼓励

在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化学成绩来进行,这种形式太过片面。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呢?首先,教师要少批评、多引导,保证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改进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再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学生自己的认知中有哪些缺陷并引导学生进行改进。这样多元化的评价形式才更能激发学生改进现有的问题,提升学习的效率。

总之,近几年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越来越注重教学的额实效性研究,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保证教学的实效性呢?今天我们就如何保证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做了一下研究,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也相信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能够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小班化课堂 习题教学 有效互动 研究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是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提倡对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透过初中数学习题的小班化课堂,提出一些见解。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透过对“初中小班化课堂数学习题教学有效互动的研究”放眼于训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创建和谐、高效的数学习题教学,加快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向:重视课堂教学效果、重视课堂教学设计、重视持续发展、重视课堂教学调控;以“数学习题”的根本为追求,以“数学习题教学有效互动的研究”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作为核心的目标,寻找一条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课题的提出

由于生源逐渐降低、社会对于教育需求的提升,初中小班化课堂逐渐盛行。初中小班化课堂不是指班级学生人数相对减少的课堂,而是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有利的课堂。可是我们透过对初中小班化数学习题教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没有改变,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劳累,学生学得辛苦。这样高耗低效的状态,不但缺乏策略,还构成了教和学之间的阻碍。这一问题的核心就在于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互动性原理,积极构成有效互动教学策略体系,用来指引学生进行合理的互动学习,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初中小班化数学习题教学有效互动的研究策略”这一课题,试图开辟出一条有关教学有效互动的发展道路。

三、注重过程的评价,建立多维的评价方式

学习要重视结果,也要看重过程。在小班化教学里,老师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过程,尤其是思维的过程,老师常常要让学生讲讲是怎样想的、是怎样学的等等,透过评价来指引或改正学习的过程。数学课堂,老师应当加强学生讲解习题的思路,展现出思维的过程,让学生获得及时的指导。“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原因在于,可以加快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评价具备诊断、辨别的功效,并且也具备调节、鼓励的作用,老师应当主要关注后者。

1.老师要走进学生,变成学生的学习设计师、合作者以及引路人。要做到同学生平等,首先,就要做到“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学会蹲下来同学生保持一致的高度,用学生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看待世界,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才可以更加用心地去创建更加富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掌握、剖析、关心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在小班化的教学中,老师要真正融入学生当中,时而蹲着,时而坐到学生中,时而半跪着进行指导,创造出一种和学生“等高”的平等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更加直接地表露出他们的所有,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基本。

2.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且自由的学习环境。老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通过各种角度进行提问、假设以及陈述,鼓励学生用独立的角度、建设性的态度,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给出科学的怀疑、评价以及争辩,还要在教学过程里让学生勇于向老师说不,向教材说不,最大程度地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共同分享教学的民主。老师要像阳光一样拥抱学生,给学生带来完全的自由,不是用锤进行打击,而是用水的力量,让鹅卵石更加完美。

3.重视分层评价,让所有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不同的评价,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层次,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方面的进度有快有慢。对于这一状况,老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运用分层要求来体现分层评价,让学生的选择余地更大,让每个学生在各种层次上都可以获取成功的喜悦。

小班采取分组教学尤其要注意的是个体学习、小组学习以及全班学习之间的结合,让这三种方式完全发挥出自身的优势,相互结合,实现1+1+1>3的目的。

综上所述,课堂才是学生成长的源泉,也是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空间。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怎样的策略进行指导并推进课堂教学,对于教学价值的体现、学生发展的方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活力充沛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小班化教学是一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和特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小班教学的整体优势,并把这种优势转化成教学优势,让课堂教学体现最好的效益,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变成学习的主人,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霞.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面对“有效学习”现象引起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2006.

[2]王鹏飞.精心选题 科学组织 搞好“2+1”课堂互动教学[N].山西党校报.2011.

第4篇

(江苏省苏州昆山市周市中学,江苏周市215314)

摘要:初中是化学教育的起步时期,是学生认识化学、学习化学的重要阶段。在授课过程中,农村化学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变革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授课方法。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十年来,农村化学教学质量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化学教学效果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笔者针对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深入探讨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103—02

收稿日期:2014—01—23

作者简介:华雪明(1974— ),男,江苏周市人。江苏省苏州昆山市周市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农村初中教育。

实行新课改十年来,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通过实际考察发现,由于乡村地区经济基础、师资力量等方面较为薄弱,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联系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初中化学教学应该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环境与设施落后不利于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验性,但实验教学方式尚未在农村中小学大范围普及,许多农村学校都存在没有实验室或实验室条件较差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中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机会,不利于教师引导初中生认识化学,降低了农村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丰富

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差,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在农村学校任教,而大多数农村教师年纪较大,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无法与时代接轨。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导致了课堂教学方式不丰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无法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致使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偏低。[1]

(三)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居于中心地位”。但是,许多农村中学仍维持着陈旧的“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只能被动接受化学知识。陈旧的教学模式、单调的授课方法限制了学生的进步空间,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兴趣是关键

(一)提倡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能从课堂教学活动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提高知识水平。[2]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学生,都明白学习需要刻苦耕耘、不懈努力。部分优秀的学生,能通过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得到家长、老师的夸奖,但对他们自身来说,未必能从学习中收获快乐。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本身就对学习缺乏兴趣,又没有值得自豪的学习成绩,根本谈不上从学习中收获快乐。学习兴趣是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所以,初中化学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

(二)激发学习兴趣

“万事开头难”,教师若能将第一节化学课上得新鲜有趣,必定能大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给学生讲绪言课时,笔者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在课堂上演示了放飞氢气球、“清水”变身“牛奶”、将乒乓球装进窄口瓶等“魔术”,让学生亲身体会化学的神奇魅力,引发学生对化学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今后的化学教学做好铺垫。

(三)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化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化学教学应以实验为切入点,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虽然进行化学实验需要花费不少精力和教学时间,但笔者认为脱离了实验的化学教学是没有灵魂的,脱离了实验,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化学课的教学效果。

(四)结合生活开展教学

化学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教育学生用化学思维来理解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无处不在的,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用化学知识来解答农夫为何在葱田里撒草木灰?食盐里为何要加碘?水果为什么能解酒?水垢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解答这些问题能让学生最直观地学到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学习情景,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提出:设计良好的学习情景,有利于加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设计学习情景,应尽量追求真实性与启发性。强烈的好奇心,是初中生的一大心理特征,使初中生极易被生活中的奇特现象吸引。[3]化学教师可以针对初中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发挥创造思维,借助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设计有利的学习情景,提高化学知识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设情景,引出新课题

导入新课题,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做好这一步,可以快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课堂的开场白尤为关键。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使用了多种导入方法,例如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开门见山等,换一种形式将枯燥的化学概念转化为生动的话题,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知识。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案

俗语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灵活地运用教科书,不该照本宣科。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筛选、重组,对重点知识进行补充扩展,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只有让教师主导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

四、遵循规律,适度指导

(一)提倡合作学习

由于班级教学的局限性,教师很难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同一个班级里,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会出现成绩差异较大的现象。根据这个情况,化学教师应该实事求是、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教学法,使不同分数段的学生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实现班级成绩的全面提高。

(二)活用多种记忆方法

针对初三化学知识点驳杂而农村初中生大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化学教师应该对教材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设计多种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例如,口诀记忆法,将知识点编成口诀、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十分简易。此外,还有图表记忆法、规律记忆法等。

五、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农村中学教学水平虽然已有长足进步,但在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基础建设薄弱,教师教学思维陈旧、教学方式单调等问题。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验的作用,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灵活运用教材,注重培养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5]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开创新的授课方法,只有紧跟时代、不断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瑞科.浅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2]路世星.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主性[J].中国校外教育, 2011(11).

[3]李立保.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20).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课;存在问题;有效措施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它的出现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时至今日,考试制度依然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和欧美教育修学分的考试机制不同,我国从小学到大学无一例外的同过考试来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考试之前,学校会安排复习课程对已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巩固。在复习课程中,学生对就内容重新学习,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在温顾旧知识的同时,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查漏补缺。尽管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很多教学改革并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复习方法与学生学习方式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复习课堂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新课程中初中化学总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是本文想要探讨的内容。

一、初中化学复习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题海战术现象严重

做题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主要途径,通过习题不仅可以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对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进行巩固,并且通过一定习题还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中学复习课程中很多教师过于重视习题作业量,在没有保障习题质量的前提下,在每个章节、每个学习内容教师都会给学生安排大量的习题,这种复习方式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此外,初中课程很多,大量的化学习题也挤压了其它课堂的复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它课堂的复习质量。

2.缺乏实践

化学即来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这也决定了化学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像生物制药、武器研发、农业生产、日化用品生产都离不开化学的支持,和其它学科注重理论性不同,化学在依据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实践,这也增加了化学学习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化学变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程度。但是由于复习时间相对紧张加之教师教学观念不够完善,很多教师在复习课堂中,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缺乏实践。复习本身就是查漏补缺的过程,缺少实践的复习课堂显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提升。

二、影响初中化学复习课程教学效率的因素

师资力量是教学中的关键,他们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近几年,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很多学校逐渐增加了教学的投入力度。在教师选择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每名教师都经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教师资质。尽管素质教学观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教学观念依然相对落后,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加之中学教师队伍年轻化严重,很多教师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在制定复习目标过程中知识点的梳理不够完善。

三、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也是化学复习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化学复习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学校的教育配套设备比较完善,而且在化学复习课程中也运用了多媒体为学生模拟实验,但是教学方式单一的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实验课程以外,课程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阻碍了学生创造力、自学能力的发展,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下,课堂气氛怎能活跃?这样使化学复习课程变得更加枯燥无味。

四、实验设施不够完善

时代在发展,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老旧发黄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理念的需求。教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为了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课程改革。针对每个科目教育部每年都会制定出新的课程标准,化学作为中学的重要课堂自然是课堂改革的重点,为了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对于化学教材编写方面,并没有一成不变,而是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更新。素质教学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分析能力,化学侧重于实验教学,很多学校尽管采用了新的课程标准,但是由于基础建设相对较差,很多学校没有规范的化学实验室与实验用具,严重影响了化学复习课程的教学质量。

五、提高初中化学复习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改变复习方法

化学是集理论性、实践性于一身的学科。而且很多知识点概念化、抽象化,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很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首先,注重实践能力。在理论讲解之后,教师一边讲述化学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化学实验。通过示范,可以向学生直观感受到整个化学变化的过程。第二,教学方式灵活性。为了纠正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找出几名典型代表,对典型群体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2.坚持“一本为本”的思想

为了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各个地方都加大了教育的投入力度,不仅聘请专业的教师,还购买了很多教学器材与设备。近年来我国对教育进行了深化改革,对素质教育的观念也逐渐重视。并且每年的考试内容,教学目标中都有明确表述。

因此,对于化学复习课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以书本为主,避免陷入研究难题、怪题的复习状态。此外,中学化学课程属于基础课程,在习题强化训练的过程中要将习题精简化,避免出现题海战术情况的出现。

3.运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对学科方法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是一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考复习中,应充分应用中考复习中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这种优势,把学科方法的培养推向更高的层次,特别是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学科方法:如实验条件控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信息处理方法、各种思维方法等。从教学的本质来讲,学科方法也就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具体学科中的体现。化学学科方法是在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化学学科实际问题中形成特殊的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问题情境”作为思维的内部条件,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认知发展水平等因素,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化学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思维方法,也就训练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方法。

总之,总复习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新课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对新课教学取得的成果的巩固和延伸。在教学中,应注意它与新课教学的区别与联系,根据复习对课程目标的作用及学生在复习中学习的特点开展更为有效的复习教学,提高实现新课程化学教学目标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贾金苹.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课堂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3期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教育;国画欣赏;教学方法

中国画又称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是东方绘画的杰出代表。古时又把国画称为丹青,主要是指画在绢、纸上并且加以装裱美化的卷轴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墨汁、颜料,按照历史形成的表现形式、艺术法则和规律而创作出的绘画形式。国画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发展过程的辉煌岁月中,经过历代画家对其表现形式的反复锤炼、逐渐升华而日臻完善。它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界的珍宝,同时也为世界绘画艺术领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在初中开设国画欣赏课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欣赏国画可以使学生在优美的艺术熏陶下,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使他们为祖国文化的光辉灿烂而陶醉,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自豪。例如: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将山舞银蛇的北国风光、郁郁葱葱的江南景色、长江、黄河还有长城有机地统一在气势磅礴的画面中,旭日喷薄而出。在红太阳灿烂光辉的照耀下,祖国山河欣欣向荣,充满无限生机。观赏过后,学生对祖国山河的无比骄傲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2.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国画艺术有着久远丰富的发展过程,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传统的国画在绘画技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画家经常在画作内题写诗文并加盖印章,画、诗、书、印融为一体,珠联璧合。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说明了画与诗的不同特点,同时也描述出画诗的统一性。在艺术形式上表现为画、诗、书、印在一幅画上的完美结合,在创作思想上蔑视对自然的单纯模仿和表面形式的追求,在审美观方面吸收了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中的丰富营养。国画在其形成、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国画所用材料的特质,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意象造型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表现艺术家主观感受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

3.提高学生的“意象”思维能力。国画中的写意画以“意象”构成的形式表现客观事物,在绘画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外在形态的超越而达到一种客体和主体情感紧密结合的表现形式,使主观情感通过客观事物的特质自然流露。借物抒意,是国画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精髓。

二、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画欣赏课程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由于美术课并不是高考的考试科目。学校、教师、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国画欣赏课的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单纯讲授的时间过多,与学生互动环节时间过少。大部分教师讲课时间超过30分钟,有的甚至整节课讲授。这样的教学,一方面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另一方面学生觉得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

2.教师讲授完全从国画本身出发,介绍的相关文化知识背景少。由于学生本身在绘画的技法和文化知识底蕴方面存在不足,单纯从画面上理解其美感的能力不够,造成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国画作品的精髓,体会其美感。

3.缺少理解绘画创作的实践过程。一方面,学生缺少对绘画作品所体现的自然物的实际观察,很难理解绘画对象与作者的主观情感的融合通过国画作品得以表现的精妙之处。另一方面,学生也缺少国画绘画技能的训练,很难体会到不同绘画技法对同一事物的描绘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神韵。因此,深入研究国画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非常值得教师深入思考。

三、提高初中国画欣赏课教学效果的策略

1.要注意国画欣赏课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首先,欣赏的作品要尽量选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题材。提前告知学生将要欣赏的作品,要求学生置身于大自然,通过真实的切身体验感悟大自然或者通过图片观察作品所表现题材的实际形态,为学生能够对比实际与画作之间的不同,从而体会出作者创作过程中所要表达的主观情绪奠定基础;其次,要注意将欣赏与实际绘画紧密结合。教师在对绘画作品欣赏课上,要通过演示不同绘画技法表现同一题材所展现的不同效果,表现出作者在创作技巧选择上的精妙之处和体现出的美感,体现出不同绘画技法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既能够加深学生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的观察愉悦心情,提高审美能力。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行搜集与国画欣赏有关的知识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做一些引导性讲解,由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发表对作品的看法和意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教师最后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对正确观点进行鼓励、表扬,对错误的认识进行分析、纠正,对学生没有涉及的欣赏要点进行补充。由于这种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对相关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加强相关知识的传授。国画作品重要的艺术特色就是画、诗、书、印的完美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就画论画,而要结合对诗、书、印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加深对画作的理解。清代著名画家沈宗骞认为,“画与诗皆士人陶写性情之事,故凡可入诗者,皆可入画”,形成了“异迹而同趣”的画及诗互相渗透的审美意象。对题诗画中诗作的讲解,必然给学生以更丰富的欣赏体验。题诗画中的诗同时也是一幅书法作品,其书法必定要与画、诗所要表达的意境相一致。对书法作品的欣赏同样会帮助学生深化对画作的理解。“印”更是国画作品的必然构成要素。国画作者通常会治、备多款不同的内容和形状的印章。作者要表达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必然和所用印章紧密相连。同时许多国画作品与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对历史事件的讲解能够使绘画作品更鲜活,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受更直观,情感得以升华。

4.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它使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音、视频信息,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可以更完美地展现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达的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国画的笔墨韵味、设色要求、色彩理念和讲求留白,追求空灵,形成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审美构图效果,为不同国画作品和绘画技巧的比较、分析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沈伟华.浅释初级中学国画教学的重要性[J].华章,2013(9).

[2]高万军,李霞.小学国画欣赏刍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8).

[3]李卓.初中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第7篇

一、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施现状调查

经过对我校高一学生的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生从来没做过家庭小实验。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老师对家庭小实验很不重视,从来没有布置过家庭小实验作业,更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实验的指导和督促,有的老师虽然布置,但只是口头布置,布置之后就置之不理,不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合适的评价,导致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不够。

二、初中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不仅能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和用科学眼光去思索身边事、身边物的习惯,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还能充分认识到化学学习与生产生活的重要联系,协调师生关系。在活动时还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即使学困生也能保证实验的成功,从而激发更大的实验兴趣。

三、将课后习题改编为家庭小实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累积向探究性学习转变,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很多化学知识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取和验证,由于受学校实验材料少、学生在校时间短、课内化学学习时间紧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已经很难满足新课程背景下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要求,所以,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势在必行。

教科书的课后练习中有很多习题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若改编成家庭小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充分理解题目,更能培养学生勤动脑、勤动手、用科学眼光探索事物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弥补课内时间不足、学生动手机会少的不足,可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反思习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我从初三化学沪教版2011秋季版(上册)和2012春季版(下册)教材的课后习题出发,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家庭常用物品,将一些课后习题改编设计成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庭小实验,并提供适当的实验准备辅导,让学生回家完成。

(一)寻找合适习题,设计实验报告

课后习题多种多样,并不是每个习题都可以改编成家庭小实验,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习题来改编。在选题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可行性

将习题改编为家庭小实验并让学生完成,首先必须是所需实验器材和药品能从家庭中找到的常用物品或者能用家庭常用物品代替,学生才容易找到,实验才有可行性。例如:沪教版下册204页第7题,厨房里有两种白色固体,分别是精盐和碱面中的一种,在一般家庭条件下,可以用什么方法把他们区分开来?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此实验所需用到的实验药品:精盐、碱面以及可能用到的食醋、石灰水等,所需仪器也可以用碗、杯等代替,这些都可以在家中找到或很容易在超市买到,才可能让学生在家中完成实验。

2.安全性

安全是家庭小实验最重要的前提。在家中做实验,缺乏老师全程的帮助和指导监督,所以实验药品、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必须是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才能允许学生在家中完成。对于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像浓酸浓碱的实验、会燃烧甚至爆炸性的实验,例如粉尘爆炸实验等有一定安全隐患的实验,就不能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3.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化学。选择生动有趣的化学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玩中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快乐,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教材第23页第6题,(1)加热一根铜丝,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把鸡蛋放入一个装有白醋的玻璃杯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第46页第3题,取一个小烧杯,杯底立放一支蜡烛(图2-22),加入一些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往烧杯中加入一些白醋,观察实验现象。请解释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几个习题改编成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且出人意料,整个实验生动有趣,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家庭小实验可引领学生走进化学知识的探究,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提高学习积极性。

4.可发散性

通过进行家庭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认识物质化学变化的规律和本质。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能使学生逐步培养从物质的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第159页第7题,在配制蔗糖溶液时,若只是将蔗糖置于水中,蔗糖溶解得比较慢,这时可以采用什么办法促使蔗糖加快溶解?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操作来体验影响溶解速率的几个重要因素。同时可以发散至几个因素同时影响时的情况,再由此及彼,生活中其他一些溶解现象也可以依此类比。再如:第184页第8题,某些植物的花汁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现取三种植物的花汁,分别用酸性、中性及碱性溶液检验,颜色如下表所示:

(1)取大红花的花汁少许,分别滴入无色汽水、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中,所显示的颜色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判断某溶液是否显碱性,可选择的花汁是________。

这个实验可以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验寻找生活中接触的哪些物质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老师也可作适当引导,例如桑葚、紫薯、杨梅、各色花瓣等等颜色较鲜艳的物质,同时让学生体会:化学,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

课后习题中大多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药品仪器、实验注意事项等,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设计实验过程、选择家庭中的器材做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设定实验注意事项、预想实验现象,再由老师审核修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还可以减少实验安全隐患。

(三)实验汇总、评价

不同的学生对某些开放性家庭小实验的设计可能不同,同一实验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作为老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做出适当的评价并分析成败原因,对于实验失败的同学,寻找原因后可以回家再次尝试,最后综合全班同学的实验进行总结归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家庭小实验的重视,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和培养失败后再接再厉重获成功的欲望。

在新课程改革中,加入更多的家庭小实验,在家庭小实验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至关重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发挥家庭小实验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