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智慧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09-18 17:03:52

序论:在您撰写智慧教育案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智慧教育案例

第1篇

一、用理论武装自己,用实践充实探索

要认真学习国内外教育管理的理论,对多年来教育改革方面的新成就新理念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对智慧教育管理进行系统的学习,对已有的教育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进行思考,对东西方在教育管理层面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对新课标背景下教育管理做切合实际的探索,从而认识智慧教育管理理念的实质,确立智慧教育管理所应开展的工作。

1、树立立体智慧教育观。班主任必须从多层面去研究、探索智慧教育和管理。传统教育所重视的知识传授,死记硬背,应试教育所表现的高分低能,只关注学生成绩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学生既缺乏对知识的热情,又缺乏对知识掌握、运用的兴趣,没有形成由掌握知识、拓展知识、运用知识组成的知识能力链条,不能学以致用。因此,智慧教育必须强调实践能力,强调教育对象能够独立运用知识,这是新课改的重任,也是智慧教育管理的目标。

2、树立智慧行为观。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要做到教、学、做合一,“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叶圣陶语)。重点是教会学生做,培养学生使用知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在做的过程中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科学实践的能力。教的过程重在启发:“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语),启发式的教育要放得开,允许学生说话,允许讲错话,要鼓励学生。把定论与争论统一,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一个问题进行争论,以全班或小组形式进行讨沦,各抒已己,从而互相启发,共同进步。例如:“生与死”的问题,我就屈原抱石投江、司马迁“发愤著书”、李清照“死亦鬼雄”、王羲之“死生亦大”的观点进行比较并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死观。

二、班主任创造性的工作,是智慧教育管理成功的保证

1,树立自信心,改变不良心智。济人要济及时无,治人首治先无愚,管理学从改变学生不良心智人手,树立自信,消除自卑,使学生自主、自强。

某学生来自贫闲山区,家庭有一残障哥哥,经济困顿,衣装不如人,羞于人前讲话,有严重的自卑感。这个学生学习刻苦,但条件所限,科目发展不平衡,认识自己是最网难的,也是最重要的,要充分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因为在茫茫人海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一的,我就引导其认识自己的优势以增其信心,指出贫困不是自己的过错,因为贫困,所以要改变贫困。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指出其智力不差,上网操作有很好的成绩,只是习惯差,缺乏学习毅力,懒散,不愿自己动手,只要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就会成为一个好学生。班主任要清醒地认识到,改变一个人的心智,决非易事,是一个艰辛、复杂、漫长多变的过程,决不能操之过急。要培养学生心智,班主任首先要有智慧,要有足够耐心。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摸透学生兴趣所在,把准脉博,对症下药,以例引导,创设条件,时时鼓励。久而久之,学生不良心智就会得到纠正,从而恢复青春热情,投身到学习成长的良性环境中去。

2、培养学生技能,使其融入集体。某生家庭条件优越,独子单传,掌上宝贝。但是行为失范,缺乏合作,不会生活,床铺也不会铺,衣服也不会搭配,用品零乱,不参加集体活动,自傲自大。对此生,我从小事引导,并讲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学之谊胜于兄弟”的道理,从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洗碗、穿衣做起,时时在意,事事提醒。并教以与人合作,平等友善,理解他人、包容他人、接纳同伴、融入同学的大集体生活,引导其从生活学习中寻找快乐,贯穿“与人乐乐、与众乐乐”的事理教育,使其投身集体之中,在同学友谊的氛围中磨炼陶冶、增长智慧。

3、注重心理疏导,培养和谐意识。某考生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与同学不团结,曾经与同学发生矛盾,持剪刀要自杀,整晚不睡,考试成绩不好,独自一人外出躲于树后,无人找得见。对此,我查阅心理资料,对照问题,找出病因,针对心病,施以积极心理干预,终于使这个学生放弃自杀的念头,从此努力学习,终成社会可用之才。

4、改革评价模式,唤醒智能意识。智慧教育管理的方式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操行评价,旧的操行评价模式和评价理念已不能起到鼓励学生、促进成长的作用。因此操行评价要体现新课标教育理念,改革评价模式,唤醒智能意识。在目标上坚定发展开拓性,原则上坚持指导激励性,标准上坚持开放灵活性,方式上重过程评价、自我评价,要有启发性、人文性。

如某学习标兵:你的大脑灵巧多智,你的思维快捷新颖,理想是你的玩伴,语数英是你的游戏,造宇宙飞船是你的理想,民族复兴是你的责任,同学们都为你喝彩,老师们也因你而高兴,加油吧!七彩的生活等着你。

某生因车祸残障:我对她的评论是:请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你有海伦一样的坚毅智慧,我会象莎莉文老师一样,祝你成才。并附赠一本中英文对译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书。这个学生现正在读硕士研究生。

我引一句话作为结束语:“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面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这就是智慧。

第2篇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等逐渐普及,许多一线教师针对相关学科与智慧教育的融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针对智慧课堂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徐强认为信息技术应该是提供给一线教师创新支持的重要工具,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需要教师自身具备创新性思维[1];何慧芳则认为,教师应当从教学设计上就融入“智慧”的理念,大胆想象更多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提出对问题的质疑。[2]针对智慧课堂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研究内容比较少且不系统,高小红呈现了三个小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评析,表达了智慧课堂应该重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碰撞。[3]因此,本文将主要探讨初中地理学科与智慧教育的具体实践内容。

地理教学对智慧教育的呼唤

1.地理自身特点对智慧教育的呼唤

首先,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了地理学科在此阶段的基本课程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求学生学会基本的地理知识,并具备应有的地理背景,为生活所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观,理解环境与人类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具备地理素养的公民;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但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更多的关注点都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条上。教师一般能够很好地在课堂中完成课标的要求,将基础知识落实到学生个体,但学生在常规的地理课堂中却很少有机会进行实践,这导致了很多知识趋于表面化。因此,呼唤智慧教育中许多的多媒体素材,可以提供给学生不同形式的实践机会,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其次,义务阶段的地理课程内容相对基础,很多知识点在教师适度引导后,能被学生基于自身生活经验或学科基础理解。传统的课堂往往在基础知识上耗费时间,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师生进行思维的碰撞,探讨更多时事与地理之间的关系。因此,呼唤智慧教育中更多的自主学习资源和课后反馈系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再次,从地理学科学习内容的特点来看,具有非常明显的多元性,主要体现为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度很高,自然地理部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一定的物理、化学学科基础,人文地理部分还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这些多元性的要求对学生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呼唤智慧教育中的学科资源共享,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2.问题引导式地理课堂对智慧教育的呼唤

智慧教育本身旨在构建个性化写作、探究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是其重要的目标之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重视同龄人的评价,热衷于与同龄人进行比较,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学生特别容易受到同龄人的认可。在此基础上,问题引导式的地理课堂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针对问题引导式的地理课堂,一线教师将其归纳为“十步走”,具体如下:

①布置:在教师布置任务后,为什么学生探究的质量一般不高?

②引导:教师应该提供什么方面的导向资源提高学生的探究质量?

③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

④学习:学生的学习时间应该如何进行监控,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⑤探究:探究过程的组织形式应该如何进行,以便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⑥归纳:学生归纳的方法应该由教师统一引导还是学生自主进行?

⑦拓展:如何设置问题才能使学生基于思维锻炼进行拓展?

⑧评价:面对信息技术提供的客观数据,教师面对学生应该如何进行解读?

⑨测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绕不开选拔的关口,学业成绩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得以保证?

⑩总结:个性化的总结可以有什么呈现的方式?

上述问题来自于真正的地理教学实践,信息技术的支撑并不能为教师代劳,而需要教师有“基于技术,高于技术”的观念,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才能逐步破解问题。

初中地理智慧教育的整体方法和思路

基于智慧教育信息技术的支撑,针对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方面和环节,我们将从“四个转变”来阐述整体方法和思路。

1.教学功能转变――关注学生个体成长需要

传统的教学功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但是人贵在创造,利用本身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与新的知识产生新的碰撞,并与其他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更能提高学习质量。因此,教学的功能应该从学生被动地编织知识网络转变为主动地产生和填充知识网络。

教学功能的转变需要教师从教学观念开始转变,把课堂作为思维拓展的场所、交流分享的阵地,在有限的时间里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编织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分享自己引以为豪的内容,这对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将会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教学功能也会变得更加关注个体发展,关注学生思维和各项综合素质的培养。

另外,除了需要改变教师观念,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教师也需要将其进行深度融合,要积极挖掘信息技术中可以为教学所用的功能。

2.教学方式转变――关注课堂模式探究需要

在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可分成四个阶段:①事实性知识阶段。②理解性知识阶段。③批判性知识阶段。④创造性知识阶段。传统的地理课堂对事实性知识和理解性知识都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过程在对知识的讲解、模拟实验、与生活密切联系等方面也能基本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但对批判性知识和创造性知识的培养相对较少。

基于地理课堂的智慧环境构建中应遵循的三个设计理念,即科学的教学方法、递进的教学逻辑和现代的教学媒体,本课在教学融合信息技术方面,主要采取了“基础型微课资源+特色型微课资源结合”和“猿题库网络题库+学生督学”的两种方法。

7.教学过程

课前:

在基础型微课资源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完成学案,夯实基础部分。

课上:

探讨一:计算自然增长率和增长人口数――事实性知识层次。(概念落实+简单计算+应用题计算=夯实基础知识)

(1)请同学们回想预习内容,写下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公式。

(2)计算:某地区人口出生率为11.93‰,人口死亡率为7.14‰,则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__。

(3)思考:若2012年中国总人口数为13.5亿,该年度人口增长率为4.8‰,则新增人口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的式子即可。

师:简单的计算是在学习“人口数量”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视频中发现装有七种不同颜色水的玻璃杯里,水量不一,也就是显示七大洲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不一,这是为什么呢?

思考:经济发展水平为什么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呢?

探讨二:经济发展水平为什么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理解性知识和批判性知识层次。(模拟情境+时事材料+辩论式小组活动=理解和评价知识)

投影:材料一,Jack和Lily是生活在德国慕尼黑的一对新婚夫妇。他们两人都在一家高新技术的企业工作,Lily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5年里凭借自己的力量成为企业管理者。于是,他们暂时决定家庭规划为“丁克家庭”。材料二,中国现在即将实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夫妻两人可以生育两个小孩,此事引起网络热议。网友表示,很多家庭不打算生育“二孩”,因为他们觉得生活压力太大。

教师活动:请1、2、3小组完成第一个材料,4、5、6小组仔细聆听并思考;4、5、6小组完成第二个材料,1、2、3小组仔细聆听并思考。只要想法合理或者发现别人想法有问题并加以改正的都能够得分。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2分钟内汇总出一份小组的辩论材料,协助教师进行小擂台的活动。

教师总结: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反之亦然。那么从上述两个材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会在生育前考虑更多的因素。虽然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逐步降低,但由于原本的数量太大,所以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也非常庞大。那么,地球能最大限度地养活多少人?如何在未来10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可持续性地养活每个人?

探讨三:如何在未来可持续性地养活每个人――创造性知识层次。(拓展社会生活+补充多媒体素材+教师引导=自主延伸创造性知识)

投影:材料一,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存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该国的水资源匮乏,限制了农业生产。为了养活国民,该国引进了以色列的节水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展示沙特阿拉伯圆形灌溉系统图片)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生活在西非城市的人们仍然以本地生产的谷物为主要粮食来源。但到2008年,他们的粮食中有了从泰国或马来西亚进口的大米,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展示亚洲―非洲大宗货物海运航线图)

学生活动:根据上述两个案例,小组内自选其中一个案例,写下小组意见,递交学案并与教师进行答辩,答辩通过则得分。

教师总结:在沙特阿拉伯的案例中,为了克服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限制,沙特阿拉伯采取了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和灌溉系统,使生产出的粮食尽可能地满足当地人们的需要;而在西非国家,由于人们的生产效率较低,无法保证迅速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所以他们依靠自己临海的优势,进口价格相对较低的亚洲粮食。

课后:

教师运用多功能课后作业反馈APP布置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加入“普通群”或“高级群”,巩固课上的学习内容。

智慧反思

1.针对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微课视频的学习,夯实基础部分知识的落实情况较好。

根据学情,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地理问题时,注意使用了不同方面的材料和案例,如政策性材料、虚拟的故事材料、简化过的科研材料等,多维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基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学习内容的核心部分。

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了一定预设,问题的提出既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议题,也是对学生解决地理问题所提出的挑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基本能够感受到人口数量需要适中、环境问题需要被重视。

2.针对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教师注意选取了新颖的案例,并在讨论的过程中给学生留足了独立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在网络题库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学生督导,让学生自行管理课后练习,由于是直接显示每位学生的正确率,因此学生们基本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将微课资源设置在基础知识学习部分,能让更多的学生逐步适应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在课前、课上和课后都有所体现:一是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内容,了解课文基本知识。二是课上,三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并留有学生自主独立完成的任务,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三是课后,在练习时,通过作业群引导学生之间相互监督。

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使用到Office 2016的PowerPoint录制视频技术,完成了微课的录制;使用到“猿题库”移动终端APP进行课后练习和学习情况的统计;使用到一般教室里的多媒体投影以支撑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强.智慧课堂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读书文摘,2015(22):259.

[2]何慧芳.构建高中地理智慧课堂[J].教学实践,2013(10):103.

第3篇

传统高中物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教师只是给了学生已有的“鱼”,而未注意到方法的传授。上课时往往只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和灌输,对一些本该解释的原理或方法一带而过,认为记忆公式才是课程学习的重点。这样使得学生在这种课堂中只是扮演了一个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对物理知识没有内化理解,从而越来越感受不到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甚至觉得物理知识枯燥乏味,难以掌握,更不用说充满兴趣地去思考,提高学习能力了。

2.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参与性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对于教学设计的撰写、教学目标的制定、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有的反应,教师都提前预估好了,此时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主导者,学生只是配合教师教学的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关注的焦点只是如何教学,而不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长此下去,学生既可能由于缺乏课堂参与性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可能由于无法透彻地理解知识点而总是做错题,从而产生挫败感。

3.教学标准过于单一,忽视对学生个别化和差异化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受到师资力量不足、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大班教学成了一种必然选择。而在这种班级中学习的学生,必然会沿着同一种教学路径学习同一种教学内容,却无法获得同样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同样丰富的学习体验。因为每位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这种标准化的教学只能顾及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而个别学生会受到忽略和冷落。但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不同类型的差异化的人才,而不是标准的同一化的人才。

4.过于局限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与知识应用

在传统的课堂中,一方面,教师不注重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导致学生接受到的内容单一且可能会与时代脱节;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却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所以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联系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另外,物理学科中很多内容都需要物理实验的支撑,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这就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由于部分学校实验资源匮乏或为了避免实验失败和浪费时间,有些教师认为讲述性或演示性地进行实验部分的教学能够更好地完成知识传授,学生只需要记住实验结果即可。这使得很多学生因为无法参与到实验中,无法获得实验过程中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体验,从而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更无法通过物理实验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

智慧教育支撑物理课堂的教学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为了给学生创造和呈现出一个适合其学习、符合其兴趣和需要的课堂学习环境,我们在课堂中引入智慧教育的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祝智庭教授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一文中提出:“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因此,我们可以试着将智慧教育理解为教师经过分析,智慧地引入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培养学习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适应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全方位发展的学习者。

1.教学目标变化

在智慧教育理念支撑下,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学习和取得高分,而是要培养人,即创新、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出会学习、能思考、有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人才。

具体到智慧教育的案例设计中,所有的设计内容,如教学方法的确定、资源选取、工具的使用等都要围绕这个教学目标进行,这样才能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2.课堂主体变化

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物理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何培养出智慧的学习者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智慧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智慧课堂的主体,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身份,为他们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提供智慧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带领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个性化学习,使他们在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后,不仅能获得个性、能力、知识、品德、智慧等全面提升,而且能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3.学习环境变化

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微课、学习工具、学习平台等资源被逐渐引入课堂,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用这些资源来支撑教学,不仅能实现一些普通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实验过程或现象,还能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个性化学习提供辅助,使学生获得一个丰富有趣、随时可学的学习环境。

第4篇

《窃读记》一课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教学注重听、说、读、写,这里的读不仅指朗读,还包括阅读和理解。但是在我们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被进行了放大,经常出现为了读而读的现象。学生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读,如何通过读正确地理解、感悟,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难以领会语文学习的真谛,也难以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背景及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2.无意义的问题设置,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

设置问题的目的是引发思考或检验学习成果。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中的问题常常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有的问题在课文中明明白白地写着,却还要不停地发问,虽然看似师生配合得很好,但这都是浅层次的问题,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形成。

3.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渗透不足

现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将具体的文章看得非常重要,将文章中的句、段分析得滴水不漏,但是对这篇文章所承载的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却没有强化和渗透。

4.教师的精彩胜过学生的精彩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中,经常会看到教师的专业素养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氛围或者热热闹闹,或者潸然泪下,但是学生却表现得很平庸,完全成了教师表演的陪衬。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带领学生快速入境

上课伊始,首先放映老北京的视频(选自林海音的电影《城南旧事》),将学生带入情境,体会到那时读书对于一般人家的孩子来说很难。这能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窃读”的含义及原因,为理解文章的主旨奠定基础。

2.有效的任务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窃读之后,没有让学生直接去学习课文,而是出示了按照原文制作的动画,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请学生仔细观看,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一个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及其学习的积极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3.对比阅读,感悟至深,方法渗透水到渠成

当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表达之后,再出示课文,进行对比,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让学生找出他们认为描写得好的地方,并读一读,说说好在哪里。通过经历和作者一样的经历之后的深入思考,再与作者的文章进行对比,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这样主动寻求写作技巧便水到渠成。

4.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还能力给学生

教师合理有效的任务驱动,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的思考、积极的表达,再与作者的文章进行对比,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又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写作的技法。

案例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窃读记》选自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文章主题非常明确,那便是因得到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而心存感激。实际上,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得到不同的人的帮助,让学生懂得这一点,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感受,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积极影响,传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文章的一大特点便是语言极为纯净、生动。

2.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身处现代,很难理解作者当时因家庭贫困买不起书而又非常渴望读书的痛苦心情。

(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品读文章,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对于刚上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3)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恰到好处,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有一定难度。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抓住课文中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文章中的情境,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通过与作者的描述进行对比,深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巧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的同时,懂得一个人的成长既需要知识的滋润,也需要爱的关怀的道理。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4.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背景呈现,谈话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段,让学生认识老北京,并进行教师引导下的递进式提问:“这是九十多年前的北京,谁能谈谈那时的北京和现在有什么不同?”“那时人们要想了解这个世界主要是通过读书。有这样一位小女孩,她就很喜欢读书,可是她家生活并不富裕,没有多余的钱供她买书来读,怎么办呢?”“书店老板会允许她这样只看不买吗?”从而引出“窃读”。

设计意图:“窃读”这种行为在当今社会是很难想象的,因此,通过视频的方式再现课文的时代背景,将学生带入情境,帮助他们体会那时读书对于一般人家的孩子来说很难,为学生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偷着看做了铺垫。

第二环节:任务驱动,调动思维

步骤一,再现情境,布置任务。

教师活动:呈现与课文内容一致的动画,并布置相应的任务: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思考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小女孩窃读的经历,并选择一种顺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女孩窃读的经历。

步骤二,小组交流,充分表达。

教师活动:将你对叙述顺序的思考结果和你对小女孩窃读经历的描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之后,进行小组汇报,汇报叙述的顺序及小女孩经历的过程。

学生活动:小组进行交流,叙述顺序可能为地点转换的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

步骤三,小组汇报,成果展现。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课文的内容,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每位学生都在通过视觉的输入,经历着和作者当年一样的情境,他们并没有被文本所束缚,而是会用自己的逻辑和语言去描述他们所看到的。他们经历了视觉输入、语言转化、语言组织、表达输出这样一个过程,他们是在主动思考。这个环节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转化能力和按照一定顺序表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对比阅读,技能提升

步骤一,对比中感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研究作者是怎样写的,并与自己的描述进行对比,发现哪个更好,好在哪里。

学生活动:自读课文,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并对作者的描写进行评述。

步骤二,细细品读,寻求技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句子和词语是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细细品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理解。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的朗读。

学生活动:再读课文,圈画出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和词语,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理解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当学生们已经进行充分的表达之后,再与文中的描述进行对比。经历过思考之后再与文本对话,能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这种方式远比直接学习文本收益大,且更有效率。通过这样的对比,能够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写作技巧。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汇报,不但能使学生从内容上领会课文的主旨,还能从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真正达到了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这时,教师再适时地指导朗读,效果自然更好。

第四环节:通读全文,再次感受

引导学生再读全文,从内容或写法上谈谈收获,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时评价及情感的升华。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内容,升华情感。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想想自己小时候有没有记忆深刻的事,也来写一写。

(2)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让小女孩不再窃读?

设计意图:写一写自己小时候的事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小女孩想一个不再窃读的好办法,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智慧教育理念所提倡的。

智慧反思

常规的语文教学在讲授这种类型的课文时,一般都是先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再逐段分析,不管是采用以读促讲,还是采用小组研究,都摆脱不了将课文解剖的模式,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总是很难达成。本课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导,对有效达成语言文字运用的目标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反思内容如下:

首先,语文教学需要做到的是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主动学语文,这样才有可能学好语文。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语言文字运用的魅力。

第5篇

关键词:成功与失败

在一次亲子活动中,我们邀请了爸爸妈妈来和我们共同游戏。当进行到抢椅子游戏,起初孩子们玩的很兴奋。随之发生了一件事:没有抢到椅子的姜文娟小朋友表情很不高兴。回到座位后一直不愿再看其他小朋友游戏,用小手捂着自己的眼睛,我赶紧走过去安慰她。谁知她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告诉我她不想失败,觉得很丢脸。也许姜文娟的情绪影响到了其他孩子,接下来又有几个孩子因游戏中没有获胜而情绪低落或流泪。在成人看来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游戏,但是孩子们却在意着谁输谁赢。人的一生并不永远是阳光明媚,成长的道路不会永远都是一帆风顺,我开始担心:今后孩子们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他们是否能够从容面对呢!我该如何帮助他们呢?

《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一书中是这样解释失败与挫折的: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教孩子去独自面对,让孩子在困难中经受磨练、摆脱困境、乐观面对,从而提高他们的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为解决我班孩子的这一问题,我做了一些调查和分析。发现孩子对失败无法接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赢的机会太多了: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孩子在家中和父母游戏时只爱赢,一旦输了就很不开心,甚至会大吵大闹。于是父母就故意经常输给孩子,孩子会以为自己永远是赢家。

2.赞美的太多:大人经常的鼓励、赞美会使孩子产生错觉,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无法面对自己的瑕疵。

3.自信心较低:有的幼儿怕被别人取笑,不能接受失败的事实,甚至不敢参与竞争。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失去主动性。

4.害怕让家人或老师失望:成人过高的期望,孩子很希望让大家都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一旦输了,除对自己付出的努力无法获得心理平衡外,还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也有了相关的理论支持,我决定将我在书籍中学到的好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我开始有目的的安排一些带有比赛性质的游戏。孩子们在比赛的过程中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而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比分的交错变化使他们完全陶醉在游戏带给他们的欢乐之中,不断的体验着成功与失败。获胜、冠军是每一个孩子都渴望的,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让孩子们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树立了自信。

但既然是比赛就一定会有输有赢。记得有一天,我把班里的孩子分成两队进行“捉害虫”的接力游戏竞赛。哪组小朋友表现出色(捉害虫数量多,全组队员最快完成),就给哪组加一分。输的一队要停止游戏一次,获胜的小朋友分成两队继续游戏。结果当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输的小组的孩子败下阵来,心情很沮丧,互相埋怨。突然,有一个帅小伙大哭起来,这时,我没有立即上前制止他,而是走到他身边,待他稍微平静一些后,我问他:“你今天表现的怎么样啊?”他说:“不好。”我说:“不是不好,是不错。”他一愣,我又接着说:“今天输了不要紧,你知道吗?老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经常会输,可是我不灰心,失败了再努力,就一定会赢的,你这么出色,一定比我还棒!”帅小伙和身边的小朋友很惊讶的看着我,像是在说老师也会输吗?接着我和游戏中失败的这组孩子们一起讨论失败的原因。有的孩子说:“在跨越小河的时候虫子掉了,没拿住。”“小组成员配合不好。如果我们能……会更好的”。这些孩子渐渐又恢复了刚刚的兴奋劲,跃跃欲试。在后面的游戏中,他们每个人都竭尽所能,终于赢得了比赛。我和他们一起欢呼,并告诉他们:“我看到这次你们一直在努力,祝贺你们终于成功了”!

霍林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着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响声,要使孩子的心同教师讲的话发生共鸣,教师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换言之,教师要时刻留意孩子内心的状态,了解孩子的心灵,从每个孩子的内心出发。

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多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孩子对失败的理解。我想我们不妨让孩子们知道失败长什么样?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和孩子一起尝试对失败做个分析,分析的关键是让孩子看到:那些失败的原因都是自己可以改变的。在失败中乐观面对,努力尝试不同的方法,寻找恰当的策略最终的成功才是最精彩的!输赢的双重体验使孩子们能以一颗平常心坦然的面对成功与失败,这难道不是他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吗!

第6篇

智慧教育

在汉语中,智慧即“能够迅速、正确、灵活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智慧不同于一般的智力和智能,而是一种高阶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人们对智慧教育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信息技术与智慧教育对人们教育思想影响较大。其中唐烨伟博士通过实践研究,按照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程度将智慧课堂和教学划分为四个层次:①平移型应用。将书本中的知识平移到媒体环境中,此种应用将媒体当作一种教学工具,先进于原始的教鞭、黑板,促进教育发展,但不能使教育产生革命性变化。②按照整合点针对型应用。相比第一层次该应用能够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应用,节省时间,提升效果,但教学模式、教学思路等仍沿用传统方式,不能使教育发生革命性变化。③学习方式方法变革型应用。在理想条件下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突破媒体技术、教育思想等的束缚,理想设计,尽量满足,这为教学、学习带来很多变化,是目前教育已经达到的层次。④智慧型应用。在该层次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构想该用什么样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技术变成学生构想和验证的工具,对教学产生巨大影响,也是目前教育致力于达到的层次。

由传统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演变,需教师、学生及技术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进步,如技术经过智能技术的发展,在学习需求、教学需求等情况下由教师的教学工具变成教师的得力助手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工具(如图1)。

1.教师功能变化

传统教学系统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绝对领导者,学生学习目标、掌握知识层次及过程、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评价等均由其设计、制定并组织实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的教育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师搜集资料方式开始多样化,教学相比以前也更加灵活多样,但总免不了“课堂主宰者”这一角色的担当。而智慧课堂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由传统的“教”转变为现代意义的“引”,由此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得到有效提升。

2.技术角色转变

随着多媒体、网络等技术逐渐渗透到教学系统中,技术由单纯地由教师使用转变为学生和教师都使用的角色。技术自运用到教学中以来,一直是教师教学资源搜集的工具,学生在学习中尤其是课堂上使用甚少,而在智慧教育中,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能力提升,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学习的有力工具。

3.学生角色转变

在智慧教育中,学生从传统的知识接受加工机器,转变为主动学习构建的智慧者。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各方面通过智慧教育学习过程均得到有益锻炼和提升,是教学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关键。

首先,智慧课堂能够促进师生交互,优化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由一般的单向传递(教师传递给学生)转变为双向传递(师生交互),师生更多地通过互动进行有效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实现个性化学习;其次,智慧教育中媒体角色的变化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媒体这一工具更好地吸收、运用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从而更好地激发下一轮学习的动力。

智慧教育有效提升语文学习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孕育出智慧教育这一高阶教育形态,相比当前教育形式更多具备公平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学习个性化等多个理想化教育的核心特征,更加适合语文学科的学习。

智慧课堂的开展,能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使其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等方面均实现个性化。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创新性得到有效提升,知识由原来的“给”转变为现在的“探”,由单一转变为多维,如对一个成语的学习,原来要求是记住、理解并知道成语来源,这些信息均由教师或课本给予,而在智慧课堂中则要学生自己寻找,并且学生还要寻找不同情境去运用知识,这样探究出来的知识比给予的知识更易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信息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先进技术如网络学习空间、云平台、大数据等的快速发展,智慧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基于信息技术环境支撑下智慧课堂的构建也因此出现了新的契机。笔者就智慧课堂中用到的信息技术做了分类总结,并将教师和学生对其运用进行了简单分类(如图2)。

信息技术在智慧课堂中的运用,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硬环境是指能够触摸到的实物,如基本的桌椅、座位等一般教室中具有的,在图中没有特别提及,只提出智慧课堂中的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脑,其中电子白板方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相比PPT更易操作演示;平板电脑则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使用的,方便师生之间资源的推送、管理和服务,是智慧课堂中主要的教学和学习工具。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极大地增加了其对知识的构建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课堂内外的学习产生有益影响;微课、网络和平台等软环境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互的有效工具,如教学平台、管理平台、评价平台、服务平台、云平台等有效满足了学生和教师的需要。

案例设计

《倡议书专题学习――做鸟类的朋友》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倡议书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以期完成某种任务或展开某项活动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遵循一般书信的格式,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在现实社会中有着较广泛的使用。一般包括向谁倡议、倡议什么、谁倡议的以及日期,倡议书的规范格式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和落款五部分组成。通过专题活动学习明确倡议书的格式组成、适用对象、使用范围和作用,体验语文学习对日常生活的帮助,同时通过不同小组在课堂展示学习成果,能使学生扩大知识视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扩展合作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教学对象分析

基于之前对语文的学习基础,学生已熟练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但对倡议书这一应用文还停留在知道、了解这一层面上,需要对这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学生已适应小组学习法,并能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效沟通交流,组内基本能够合理分工,互相补充,合作探究学习可以较好地展开。对于资料的搜集,学生已掌握方法,并适应智慧课堂这一新型教学环境,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式比较感兴趣。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倡议书的写作方法及要求;明确鸟类在文学、艺术、科学、生态环境等方面对人的影响;培养独立查寻资料和协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总结归纳,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倡议书的写作规范和写作内容。

难点: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5.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提供范围,学生通过电子书包、网络查找有关鸟的资料;温习微课《倡议书的写法》。

课上:

①情境导入(展示鸟的系列图片)。鸟以艳丽的羽毛、轻盈的身姿、美妙的飞翔点缀着大自然的美景,又以捕捉害虫、保护庄稼成为人类的朋友。在爱鸟周来临之际,今天我们开展的主题是“做鸟类的朋友”综合实践活动。

②出示活动任务,明确活动目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课前查找到的资料再次分类归纳(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任务,考察组织、分工、协调能力)。

③小组汇报展示。教师提示在每个组展示讲解的同时,其余三组要仔细听并且做记录。一个组讲解完毕后,会向其余三组各提一个问题。每个组回答正确与否,决定该组是否得分以及最终的自我检测评价等级。

结合活动目标设置组别,教师可将学生分成文学组、艺术组、生态环境组和生活科技组。

④设置问题。学生通过小组汇报学习,完成教师推送的题目,对自己的学习做一简单测评,明确学习成果和不足。

课后:各组进行自我检测评价,以帮助活动主体了解目标在活动过程中有多大程度的实现。教师提供《倡议书的写法》微视频,让学生拟写保护鸟类倡议书,学习倡议书的写法。教师适时总结倡议书的写法并点拨、拓展:鸟类在文学、艺术、生态环境、生活科技等方面对人类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伙伴、朋友,我们要像保护鸟类一样保护它们。

智慧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侧重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语文性的特点,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它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以对语言文字的思考为诱因,以学生广泛涉猎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为手段,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聚焦在语言文字这个核心上,加以融会贯通,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达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其主要特点是活动、综合、语文三者缺一不可,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贯通三者,智慧学习环境的使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电子白板的推送服务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资源交互,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素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学习,有效提升学习能力、沟通能力。

第7篇

智慧教育

1.什么是智慧与智慧教育

智慧,按中文解释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人类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后者对智慧的作用更为巨大。因此,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信息时代,随着现有“数字土著”(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及其以后的年轻一代人)成长以及新生“数字土著”的诞生,他们的学习风格、认知方式、行为模式、情感模式与传统教育存在根本区别,客观上要求新型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以契合“数字土著”独特的学习方式、体验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因此,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的智慧教育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智慧教育在基本内涵、方法手段、支持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所指的智慧教育专指信息技术支持下,为发展学生智慧能力的教育。

2.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模型

我们认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来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

因此,发展学习者的智慧是智慧环境、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智慧学习环境构建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①智慧学习环境主要由学习资源、智能工具、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等要素构成。②学生和教师通过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与其他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发生。离开了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智慧学习环境就不是学习环境了。③有效学习的发生是个体建构和群体建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共同体强调学习者的互动、协作、交流;教学共同体是教师共同学习、协同工作、寻求持续专业发展的统一体。④学习资源和智能工具同时为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提供支持。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工具的共同作用,各类智能工具为学习环境的“智慧”提供了全面支持。同时,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为资源和工具的进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

智慧课堂的构建及其应用分析

泛在网络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利用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进行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学习成为可能,这也为智慧教育环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智慧教育环境有很多种,包括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图书馆等正式的教育环境,以及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探究基地等非正式的教育环境。这里对智慧教室的组成做了简单分析。

如图2所示,智慧教室包括社会化云平台、网络、电子白板、电子书包、交互电视、教师、学生。其中社会化云平台包括云资源(各种多媒体素材、微课素材等)、云教学、云学习、云管理。教师可以在云资源中下载并选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材料,然后在云教学中进行备课、指派与批改作业、生成班级诊断报告。学生则可以在云平台中记电子笔记、回顾学习历程、接收诊断报告、进行补救学习。同时在云平台中,教师也可以与学校管理单位、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智慧课堂中,教师通过电子白板进行知识呈现,学习小组与学生个体可以通过交互电视与电子书包进行协作学习以及与教师的互动。其中学生的课堂任务以及作业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云平台,教师登录到云平台中进行批改诊断,再通过网络发给学生。

这样的智慧课堂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减轻学习者认知负载,使其可以用较多精力在较大的知识粒度上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将知识学习上升为本体建构。②拓展学习者的体验深度和广度,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知、情、行聚合水平和综合能力发展。③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自由度与协作学习水平,从而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和集体智慧发展。④给学习者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扶助,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成功期望。

智慧教育有效提升数学学习

数学学科是小学最基础的学科,它具有内容抽象、逻辑严密、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探究。

首先,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入手,提出实际生活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去探究体验。其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加生动的智慧情境,提供有效的智能探究工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产生好奇,主动探究其中缘由。在智慧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而不是指导学生,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完成意义建构,扩充自己的思维图式。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及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总结,并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这样学生就会在智慧环境中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反思式思考会强化训练思维,才会真正做到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

案例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培养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境来解决具体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因为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系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尤其是渗透了转化思想,这些都为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面积,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完成显示生活中与图形面积相关的具体任务,发现、探索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感受转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计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方向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

5.教学过程

①情境引入。教师在师生互动教学平台上,通过创设动画情境,给学生安排打扫公共区的任务。

设计意图:创设动画情境,可以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②独立探究,合作学习。如图3所示,课件中呈现三个组合图形,给出必要的数据。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图形进行分析探究,可通过任意辅助线分或补,小组讨论分析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并推送每个图形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分析图形的特点及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平台中的工具软件,让学生分析探究每个图形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参与热情,引发深度思考,体验成功的喜悦。

③自选图形,巩固练习。课件出示随机抽取动画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抽到第几组,学生就进入第几组的题库。学生完成后,还可以根据自己完成练习的情况,再进入挑战组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选题库,既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又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④学以致用。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教师通过课件出示情境,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