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范文

时间:2023-09-17 14:53:08

序论:在您撰写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单位财务管理问题

第1篇

关键词:水利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水利单位在灌溉、抗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关注民生问题,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如何管理好各渠道的资金是水利单位的重要课题。对水利单位进行合理的财务管理,才能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原有的水利财务管理体系已落后,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研究水利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深化和改革管理体制,找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对策,为水利单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水利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水利财务管理对水利单位的发展尤为重要。要想取得管理成效,就要有制度地制约和约束。真正做有法可依,才能有效实施水利财务管理。在我国实行经济改革的同时,水利单位也改进了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财务管理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出现很多漏洞,内容不全面详实,尤其是关于财务的分析及预算方面,不利于水利单位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薄弱的制度,无法有效指导财务管理工作,对水利单位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政府对水利工程投资很多,然后每次拨付资金都是分批次进行,逐级发放,因此大大延长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落实,这种滞后性导致了在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短缺现象,影响了施工进行。水利单位的财务制度与实际情况存在着脱离现象。在水利单位,部分员工不在编制范围内,属于临时人员,但依然享受国家补贴,因此加大了财政支出,有的甚至占用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费用。另外,政府所拨的款项是只用于水利工程主体部分的建设资金,没有支持工程的评估及日常规划等资金,长期不能进行报销。

2.财务管理预算不细化

在水利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时,要细致的统计分析财务收支的各个方面,以此来保证预算的科学合理,财务预算的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资金的整体动向、单位的收支情况都会受到影响,可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但是,部分单位的负责人不够重视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财务收支不明确,相关的预算要求和规定难以得到满足。收支的不合理出现失衡现象,资金不能进行正常流转,给单位带来损失,引发单位的财务危机。水利单位的财务预算制度和财务改革工作还不完善,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财务预算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核算部门管理财务账目,但是往年财务情况却由上级部门统计,然后估算今后财务状况,这种核算制度不是科学合理的。水利单位的建设资金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不能及时足额地落实到位,还有就是财务人员往往就是预算的编制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认识不够全面系统。在预算过程中,对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不够,使得预算报告反映不出工程的准确情况,这样严重影响了后期工程建设。

二、水利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完善水利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水利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水平,在财务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衡量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加强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充实制度内容,尤其是预算收入的管理和分析,才能促进财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使得财务管理制度更好地服务于水利单位。(1)充分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单位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要符合要求,不能与该规范相冲突,确保制度的合理合法。(2)财务管理制度要结合水利单位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掌控资金,保证制度顺利实施。(3)在确保单位财务收支平衡的情况下,制定财务管理制度。

2.提高水利单位财务管理认识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传统落后的管理观念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水利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有着新的要求。就水利单位财务管理来看,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抛弃陈旧的管理经验,不断变革和创新,对财务工作采取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样可以有效使用和流通资金,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避免出现财政危机,给水利单位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

3.加大水利单位财务管理监督

水利单位自身具有特殊的性质,没有重视财务管理系统,虽然有一个财务管理系统,但不够系统和全面。因此,依托国家宏观管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好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保证切实可行。对资金计划、现金管理、内部监督等应作出明确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资本支出超出预算、违规行为不断发生,主要就是因为水利单位内部监督意识差,责权利尚不清晰。因此,单位负责人要权力下放,只负责宏观调控和监督,而不是亲自抓财务工作;会计与出纳人员要分工明确;审计部门要定期监督检查等。

4.增强财务管理理念,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水利单位过去的一些片面认识需要改变,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整体工作,积极引导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财务人员要在完成日常财务工作的基础上,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单位方面要加大对财务人员学习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使其积极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加深了解、应用政策的能力,促进机构稳步发展。

5.实现水利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

(1)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点是具有实时性,财务管理本身也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数据的及时准确性,但是传统的会计往往是在业务发生后经过很长的会计周期才能获取财务信息。按照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实时连接财务信息系统与外部系统,大大降低了时效性。因此,可以与对方通过全面安全的网络交流平台,互相传达相关信息,使之呈现出最新的财务信息,用生动可视的动态数据代替传统的静态报表,然后改变之前的统计数据、预算控制、监管的落后,提高实时沟通。(2)数据资源的共享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另一个特征。水利单位的财务信息化,迎合了财务部门本身的数据需求,上级部门同时也运用了网络平台去处理网络信息,以便维护数据的安全性,有效管理下级部门。下属单位对各种资源进行跨越平台的运营模式,实现网络客户端共享,改变传统的不兼容的网络,提高资源的利用率。(3)各单位根据工作过程中的可视性特点,在网上可以做到电子签章认证、财务审批等工作,上级部门只需通过单位内部的综合运用平台,对扫描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财务凭证、报表,进行查阅和处理各种办事信息。为了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满足动态化需求,就要使用高度集成和统一、规范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进而提供有效的沟通机制。

三、结束语

目前,水利单位的财务管理还有许多问题,对于水利工程的发展建设有所制约,有关部门必须要积极主动的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水利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切实保证水利单位的经济效益。

作者:李玉玲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唐徕渠管理处大武口管理所

参考文献:

[1]宋香芹.如何加强基层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J].财经界:学术版,2016,(5):198.

[2]李涛.浅析有关水利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18):30.

第2篇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我国水利事业单位涉及的类型多,具有较强专业性,既有公益性单位,又有生产经营单位,更多的为二者混合形式的事业单位。由于水利部门各级单位采取的财务制度有所不同,因此财务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等也有所区别,尤其当前一些单位“事企不分”,产权不明晰,难以界定单位资产,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弊端。

1、 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规范的行为必须由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而成,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是提高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最有效的途径。虽然当前大多水利事业单位已经在内部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内容简单、不易操作,且忽略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分析、收入管理等重要的财务职能。

1.2内部控制力度不足

当前,水利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内部控制执行不力问题,例如编制会计凭证和审核、印鉴和支票保存等不相容的工作没有分离,缺乏必要的相互监督与相互制约,工作中存在较大舞弊风险,再加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单靠单位领导的行政监督手段,难以规范财会人员的道德行为。

1.3配套资金到位缓慢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水利部门的基本建设投资也呈现多元化,实行“国家、地方、受益地区”的三点式筹资方法。但是由于各地财政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发展中可能存在地方配套不足等问题,造成水利建设资金的严重缺口,甚至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制约了水利项目的有计划实施。

1.4缺乏科学的资源整合

可以说,水利事业单位自身具有较大优势,水利基础项目建设、水土资源开发、农业供水等,围绕“水资源”可以开展诸多工作。但是以当前水利部门的发展状况来看,很多优质资源没有得以充分开发与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水利部门缺乏必要的理财观念,信息采集与分析滞后,直接影响自身优势的发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不但没有开发全新优势,甚至原有功能也逐渐消失。

2、 加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2.1加快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以我国长期发展规划来看,水利项目的投资仍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同时,水利部门的“政、事、企”分开是水利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加快国家参股改革也是水利部门管理体制的必经之路。一方面,以国有资产持有者的身份,加入到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并通过协议或者合同形式明确国家与企业各方的权责利,给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应对市场法则及自身经营目标,设立水利经济支柱;另一方面,选好时机,做到“事改企”,这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只有这一点做好了,才能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奠定基础,同时提高单位决策者、财务人员的市场经济意识,促进水利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2.2强化预算管理职能

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开启后,将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明确划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建立单一的国库账户体系、开展部门预算等。经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流量等有所增加,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加多,预算管理将更加受到重视,并贯穿于整个单位事业管理过程中,这给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与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快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并做到预算的科学编制、严格执行,发挥全面监督作用,对水利事业单位发展至关重要。

2.3逐步扩大理财范围

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理财,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资金的正常运转,扩大资金来源范围,做到开源节流:

(1) 强调水利资产的价值管理。以我国当前近三千亿的水利资源固定资产来看,大多数为公益工程,例如水库、堤坝、涵洞、闸坝、水土保持等工程,当基建工程完毕后,往往单位的财务账目中不再作出反映,不能及时体现其产生的效益和价值补偿等,因此必须加强资产的价值管理,适当反映其使用期间的账面价值,如磨损状况、当期评估价值等,利于今后工作的规划发展;

(2) 重视无形资产管理。当前我国水利事业单位随着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宝贵资源及科研成果,例如库区与河道两侧的土地使用权、泥沙开采权、水面养殖、水面航行权以及堤坝通行权等,再加上较多的水文地质资料、水利技术研究成果等宝贵资源,都给水利事业单位奠定了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3) 做好收费工作。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统一增收机构,将原本分散的收费单元集中管理,明确职能和分工,实现征收机构的组织能力。同时,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加大各项费用的征收力度,提高资金流动率与使用率。通过提高水利工程的费用征收标准,可有效促进节约用水,并为水源工程建设筹集更多资金,建立科学、协调的费用征收体制。

2.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必要的审计行为,内部控制将不能发挥应有效果。做好单位内部审计,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构建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内审人员,确保内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其次,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处理单位内部审计和上级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和单位领导、宏观利益和微观利益之间的关系,避免各种矛盾冲突的发生,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再次,改变过去事后监督行为,实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全过程动态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单位各项财务工作中的监督与决策作用;另外,做好内部审计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十分重要,在单位内部从上到下树立审计意识,自觉遵守财务行为,理解、支持内审工作的全面开展。

    由上可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水利事业地位日益凸显,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也十分重要,应在与我国国情相符的前提下,适应国家法律法规、财务制度要求,不断引进新思路、新技巧、新方法,理顺改革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促进水利事业单位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

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树立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意识、理念是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高效开展的基础,但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科学管理意识严重匮乏,这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新困境。此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一些事业单位不注重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制定系统的成本管理制度、资金 审批和系统的财务管理条文,致使管理面临着松散、随意和无目的的现状,系统性和整体性缺乏,管理者管理意识自然不高。二是部分财务管理人员财务专业知识不扎实,加之单位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管理培训,管理者意识和能力都较差。

(二)财务管理预算方面问题突出

事业单位的预算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组织的资金收支规模,业务活动走向,是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可否认的是,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但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控制与管理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单位破坏了预算的完整性,大量的财政资金并没有被纳入预算范围,预算内容缺乏完整统一性。二是预算编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预算不能更好地服务于财务管理。一些事业单位“切块”式划拨资金的方式严重影响财政支出效率,因其只重划拨,不重监督与考察,下级究竟将上级所划拨资金用在何处,事业单位一概不知,这种预算拨款方式,将监督束之高阁,更容易造成各单位之间的不公平与不公正。三是预算执行中各种大小问题层出不穷。执行过程中任意扩大收支范围,抛弃审批制度随意执行预算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专款不专用”成为严重问题。

二、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管理意识,加大管理执行力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并以此为指导加大其管理执行力是确保财务管理有效运行的有力保障。首先,只有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其管理职能才能正常、高效发挥。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的系统培训,很有必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创设优良的培训与学习环境、利用竞争机制激励管理人员等促使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和水平。当然,事业单位还可以加大资金投入,聘请海内外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员工的参与与支持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其次,财务管理人员执行力的提高是改善财务管理状况的关键所在。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督与追责力度,确保财务管理执行到位。财政、审计、业务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对事业单位的审计与监督作用,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施行严格监督,财政业务管理部门要对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人员进行适时考核,提高其业务素养,提高其管理执行力。

(二)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是解决预算方面问题的重要举措,科学、精细、可行性高的预算管理是确保会计职能顺利发挥,会计核算精确进行、会计目标顺利实现。财务管理高效践行的基础。做好预算管理工作,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将基本建设支出投放于事业单位财务大帐中核算,这样不仅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完整与统一,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财务管理,更确保了财务资金的相对安全性。二是千方百计抓好资金支出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的支出是开展财务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把握和控制好各种资金消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财务管理制度开展收支业务,确保收支科学有秩序,杜绝混乱现象的发生。三是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预算管理时要遵守职业道德,确保预算信息的科学完整性,遵循依法可循、有章可循的原则,真正做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

(三)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必须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并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二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应与财政部门的财务管理制度相一致,而不能背道而驰。做到上下一致、遵章而行。

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常见问题;对策

一、引言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对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体制、意识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预算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和监督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常见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事业单位常因工作人员编制、素质等因素而产生一系列的预算问题,但单位并未对这些因素引起高度重视,长此以往,单位的预算编制就出现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由于疏于审核,一些编制程序逐步简单化,这就导致预算工作难以实施到位。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一是事业单位既没有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也没有按照“轻重缓急”的支出原则办事,因而,单位的预算编制不符合当前的经济情况。[1]二是单位预算编制会发生“虚报”、“冒报”等问题,导致单位实际的财务账目脱离了预算数目,另外,当年的财务收支以及年度计划情况都偏离了各项相关的收支预估情况,多数项目支出是按照同级部门的标准进行实施。单位的各项经费没有十分可靠的制度依据,相关的预算数据难以保证其准确性,因此,预算工作与实际执行之间就会产生脱节的问题。

2、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够强,使经济管理的工作质量出现下降问题。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学历偏低,其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都不高,在面对较难的财务问题时,财务人员不能很快地给出解决对策,致使财务收支得不到有效控制。在新的时期,会计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但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却相对陈旧,难以跟上单位的发展步伐,当单位引进管理技术或成果时,财务人员缺少相应的操作技能,因此制约了财务工作的发展。

3、预算指标不够合理

财务收支控制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的控制程序不够科学,成本支出的控制意识不高。一些控制程序在做出申请后,相关部门并未参照预算进行严格施行,各项收支的预算指标没有及时传达到各个科室、部门,致使下属部门不了解单位预算的整体规划。另外,事业单位的经济支出未遵照统筹计划进行操作,常会出现支出扩大、标准上升等问题,这样一来,支出资金的数目、用途就要做出更改,导致财务决算超过预算规模。部分单位强调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却忽略了经济成本的有效控制,成本控制做不到位,大量资金外流,单位的财务制度难以落实,最终导致单位的经费开支大大增加。

4、内部控制措施不够全面

单位的经济内控机制不完善,管理意识薄弱。部分领导忽视内控制度的建设,程序审批不够严谨,重大决策未经过集体商议便草率做出审批,导致单位决策不符合实际的发展情况。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业务交叉现象频繁、兼职人员数量过多、人员权责不够明确等。另外,单位内部的考核制度不完善,经费开支的审批机制不健全。主管财务审批的人员缺少先进管理知识,导致审批手续不规范、原始凭证不齐全的问题出现。[2]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1、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的机制不完善是导致经济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事业单位要全面统筹各项工作的计划与实施情况,做到“统筹兼顾”、“不断创新”。具体而言,财务制度的建设应从提高人员思想认识抓起,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关系到各项工作的经济收支情况,因此,编制预算的设置一定要做出调整,使预算数据符合单位的具体情况。财务预算要坚持“定额办公、标准支出、专项专报”的原则进行严格核算。[3]同时,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行政手段处理财务管理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新出现的管理问题,使财务管理机制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2、做好财务管理的预算工作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实质性内控工作,要想做好财务工作,财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使财务预算在严格监管的环境下开展工作。财务监管的严格化改革,主要从授权权限、预算制度、权责分工等方面进行建设,各部门的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标准进行核算,财务人员之间要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工作关系。同时,财务人员的操作权限、范围应给予相应控制,遇到重大的财务预算时,财务人员要向上级汇报,通过集体商议后再做审批。此外,财务部门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转变“基数理念”,以“零基预算”作为财务预算的主要方法,经过全面预算,充分反映单位的支出、收入情况,使总体收支保持平衡的状态,体现预算机制的科学性与整体性,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达到预期效果。[4]

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该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单位可通过举办知识培训来增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完善内部管理的评估体系,使管理层和基层人员都保持较高的思想觉悟,通过学习新知识,更新管理知识,提升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财务部门应采取定期考评的方式,检查工作人员的抗风险及应变能力,使每个财务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时应对各种财务问题。

4、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

健全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是为了提升单位的财务控制能力。财务部门通过细化职权,将责任落实到每个财务人员的身上,并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控制对策,使重要岗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形成一个集控制技术、方法、制度为一体的财务内控体系。具体来说,内控体系应该明确财务岗位中不协调的部分,并按规定对财务岗位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善财务岗位的不协调问题,使财务岗位与权责之间保持平衡。健全单位的内控制度,可以形成制衡性监管体系,行政单位的经济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5]

四、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公共性部门,以公益服务为主,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关系到人民的实际利益。为了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必须解决财务管理的各项问题,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财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财务部门应适时转变管理观念,积极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知识,使财务管理体制得到最大优化,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黄俊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4.7(13)96-97.

[2]吴珍.浅析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4.11(3)162-163.

[3]蔡红兵,周奎.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J].财经界,2015.10(15)273.

[4]光建梅.管理控制模式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适用性探析[J].现代商业,2015.15(18)232-233.

第5篇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影响着事业单位发展前景与实况,需依据实况探究各项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管理目标明确、实施方案完整、措施全面落实等,设置专项专管方式,对各部门及人员的工作职权准确划分,只需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积极履行自身工作职责,就可降低常规问题发生率,甚至是对常规问题直接规避,既符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期目标,又能为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基础条件

(一)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会计法》革新因素影响,事业单位还需在财务管理机制方面完善、实施,能对《会计法》规则内容深度研究,使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职权划分更明确,依据工作岗位招聘管理人员,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权限必须细化,不受人为因素影响保证财务管理机制及各项政策全面落实,显著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成效。再加上岗位分配要求,会计与出纳工作需每日都能进行汇报,目的是规避重复工作、遗漏工作等现象发生。同时,还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需根据工作职能划分找到具体的负责人,就能探究引发问题的具体原因,便于在根源上处理与抑制相同问题再发生,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思路清晰、组织结构完整,符合国家看财务管理要求,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二)贯彻落实资产管理制度

考虑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位对事业单位综合效益的影响,从初期预算编制工作开展阶段,就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工作。要求财务管理部门能对常规问题影响因素全面掌握,提前编制应对措施,贯彻落实资产管理制度,控制各项工作的资源消耗、投资成本等,保证每项费用使用情况都控制在预算管理的标准范畴内容,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此外,还能结合事业单位发展实况,突出资产管理制度的专业性、严谨性等特点,事业单位管理层重视财务工作全程管控,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确保资产管理工作质量,在事业单位创新发展中发挥着促进作用。

(三)内控力度增强

主要目的是能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推行与实施下,能成为财务管理制度中的基础条件,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目标与要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措施,在会计集中核算中注重内部控制力度的增强,从根本上考虑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杜绝腐败、浪费等现象发生,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良好成效。同时,一旦发现资金信息不符问题就要及时调查、分析及解决,相应人员主动承担责任,依据在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管理工作内容及职责,避免对后续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工作重视度待加强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阶段重视财务管理,但缺乏实际性,财务管理工作过于表面化与形式化,未达到预期的根本意义与目的,所具备的内控制度待完善,影响工作人员健康思想,会因内控制度不完善而谋取个人利益,也是引发违法乱纪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事业单位对经济活动的经费开支范围、标准并没有明确性地规定,无法对财务管理全面、有效地控制。在支出项目审核阶段严谨性不足,监管制度形式化,引发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导致事业单位产生经济损失。

(二)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

因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方式比较传统化,并没有严格依照财政部门规定全面落实“零基预算法”完成财务管理预算编制工作。当前,最受事业单位欢迎的预算方法是“基数预算方法”,只因此方法在预算阶92企业管理环渤海经济瞭望│2022.02段的工作量较小,事业单位及财务部门只考虑到财务预算工作效率,而还是工作质量管控,无法真实地反应出事业单位各阶段的支出项目合理性,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并未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影响性,只是按照事业单位的年度项目进行大体预算,无法保证预算结果准确性,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能无法充分性地发挥[1]。

(三)人员职业素质待提升

无论是事业单位稳定发展,还是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均需专业化的财务工作人员,而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影响着整体效果。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创新发展所遇困扰因素更多,往往会因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对财经法规及相关知识的理解不全面、掌握不扎实,在财务信息上报时存在违法乱纪情况,影响良好风气。此外,事业单位在日常发展阶段并没有对人员专业能力培训引起重视发,人员传统化的工作理念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只停留在“实务层”面上,专业化的管理知识与基础理论缺乏研究性,实际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标准。

(四)管理制度滞后

当前,依然有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阶段没有依照相关准则、会计制度等规范性实施,所设置的会计科目与使用的会计科目存在差异性,因核算工作标准缺乏依据性,无法保证原始凭证填制规范性,往往因记账凭证传递不及时,引发费用支持与收入跨期情况,会计信息数据缺乏依据性与可靠性。此外,单纯考虑事业单位自身经济利益,会在各项信息数据上报阶段对经营业绩随意篡改,也就出现了虚假会计信息情况,失去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质性意义[2]。部分事业单位在经营阶段,为了能保证经济项目的业绩达到领导的预期要求,其实质效果与预期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工作人员会从财务报表上修改正确信息数据,包括债权债务金额、经济活动项目中各项费用的支出与收入等,导致事业单位面临着坏账情况,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稳定性。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

(一)事业单位对内控工作引起重视,具备完善的内控制度

结合上述内容的探究,能了解到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影响性,从事业单位长久发展角度探究,需其自身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在不同发展时期均能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内容,坚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为依据,遵循“从实际出发”原则,详细探究自身发展实况,制定完整的内控制度,并随着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与事业单位发展加大实施力度,既能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重要条件,又控制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性与标准性[3]。在岗位分配、职责权限划分阶段,每位工作人员均能对各项业务开展引起重视,要有明确的授权与批准,定期、不定期地对各项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资产清点与盘查。创设独立化的监管部门,准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把具体的工作内容与责任细化到个人身上,每位工作人员均有较高的重视度,能依据内控制度各司其职,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与责任意识,避免对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设置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活动,列入到财务管理人才业绩考核内容中,既可以提高管理人员重视度,又能保证每项费用支出的综合效益,成为项目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据,选择“逐级管理”的方式,由上级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提出的要求、规则等详细说明,先在项目预算编制阶段就能监测绩效评价指标完成率,强调是的项目综合效益。然后,从项目实施角度出发,对各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对比分析,能在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标准,并影响着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最后,强调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事前、事中、事后重视度,需完善管理流程,编制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事前调查分析进入到事中评价环节中,整理项目进展情况,再到事后评价中对项目支出成果的审查,从而保证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整体性、严谨性,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要求保持一致。

(二)预算编制合理性管控,为经济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因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编制开展,需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在此方面就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协作意识与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分析各部门及工作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性,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阶段,对其进行合理化管控,能为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4]。对此,也建议事业单位能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前,结合具体内容与各项要求,能组建专业化预算编制工作小组,能对此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要求预算编制工作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对相关业务内容、流程、要求、内控制度等全面性掌握,可胜任预算编制工作岗位。此外,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前能总体化分析,拟定编制工作计划,细化各阶段的预算时间,由领导层对具体要求与制度内容传达,预算编制工作小组积极配合,影响预算编制工作质量。再加上人员自身专业能力的影响,搜集与掌握事业单位多类别信息,保证各项预算项目定额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后续工作开展均需依照所拟定的预算方案规范实施,选择逐级监管方式,确保财务管理整体效果,避免出现超支情况。当然,事后管控也比较重要,选择跟踪调查的方式,对事前论证、事中监督、事后控制,一旦有违法法行为要严惩不贷,追究每位人员的法律责任,引发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重视,从而为各项经济活动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加大会计监管力度,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会计属于一项基本职能,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施阶段,会计监管全面贯穿,其职能发挥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提升有巨大影响,对此也需在管理工作开展阶段,能借助会计职能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事业单位自身具备健全的监督机制,依据《会计法》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管工作严肃处理,杜绝信息数据随意篡改、记账凭证审核不到位等情况发生,各项工作均能有明确的要求与标准,由专业化工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登记账簿,不为违法乱纪行为提供有利条件,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规避与解决常规问题,也可推动事业单位良好发展[5]。同时,在监管阶段也能发现违法行为,能采取法律武器严厉惩罚,必要的责任法律责任。加大奖惩制度实施力度,能对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物质与资金奖励,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与参与性,为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在财务管理工作实施阶段对奖惩制度内容适当调整与完善,为每位工作人员均提供工作竞争平台,在日常工作中能争取更多的进修机会与学习条件,强化自身专业能力,在生活中自主意识与能力较强,关于单位中优秀人员的工作业绩分析,学习他人优势弥补自身不足,通过实践体现出个人作用与价值,也可为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事业单位管理层发挥引导作用,能从多角度探究财务管理工作成效,不单单是对工作人员综合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还会在会计监管方面提供重视,经监管力度的加氢,以《会计法》为实施依据,分别在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岗位中分配相应的工作人员,各项管理工作制度与职能均细致划分,再加上管理制度的实施,管理层能定期对会计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考核,一方面,是能让工作人员详细地汇报自己工作内容与岗位职责,便于管理层对人员后期培训方案制定明确目标;另一方面,关于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交叉内容”,分别从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角度探究,通过各职能人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与方法,判断是否存在混乱管理、违法行为等情况,能在管理上突出严谨性,强化人员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为事业单位稳定发展提供支持条件。

(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事业单位综合实力

财务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依据事业单位自身特点、国家宏观形势综合探究,以遵守法律法规为前提,制定完善们的财务管理制度,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经济活动开展需求,在管理制度实施阶段详细探究各项工作内容与质量,能在问题发生前合理化解决,避免常规问题持续性发生,有效解决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制度滞后问题[6]。同时,事业单位也会从自身长远化发展角度考虑,财务管理既是其内部重要工作之一,其管理效果会关系着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在此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如:财务管理部门的软件、硬件设施完善、定期开展人才技能培训活动、争取更多的进修机会等,均使事业单位内部组织结构更完善。再加上激励机制的实施与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吸引更多财务管理人才参与,为事业单位提供可选择的条件,并根据人员综合能力分配岗位,组建专业化的财务管理队伍、会计管理队伍、监管队伍等,均能增强事业单位综合实力。事业单位融资发展,需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并在筹资渠道方面良好帮助,保证事业单位综合实力、特点、各类资源等全面性发挥,有效降低政府部门的经济压力,发挥事业单位财务“杠杆”作用,可影响事业单位的综合效益。此外,在投资方面也相对放宽政策与条件,事业单位对自身经济风险的管控,真正权衡风险与收益,真正提升事业单位综合实力。

五、结语

为促进我国现代化社会可持续发展,还需事业单位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与职能,在内部发展阶段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具备完善的内控制度,注重预算编制合理性管控,为经济活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加大会计监管力度,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具备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事业单位综合实力,通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提升,保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从而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引用

[1]赵松.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营销界,2020,6(52):150-151.

[2]黄柳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0,3(24):59-60.

[3]魏隆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68(23):153-154.

[4]林秀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48(12):240-241.

[5]吴爱兰.试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纳税,2020,14(32):79-80.

第6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部管理 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从一般工作内容来看与普通生产经营性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着很多相同之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又存在着一些特殊性,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政策性极强,收入及支出都直接关系着单位业务开展与职能履行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着国家有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履行与落实。

一、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能受到足够重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往往就是因为事业单位不具有盈利属性,因此,单位领导也未能将足够精力放在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而随着事业单位职能不断转型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经费与业务开展和职能履行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财务管理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加强,而具体工作中现有财务管理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愈加明显,想要切实扭转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频发的现状,首先就要认真分析其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不积极

虽然近年来的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都提高了重视程度,但在很多时候仍然停留在制度及口号上,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单位领导层管理意识的不积极仍然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管理意识不积极、不科学,造成财务管理从制度到执行都力度不足,单位内部人员参与管理的氛围也不够浓厚,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将财务管理质量进行真正提升。

(二)财务管理流于形式

财务管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账房先生”的尴尬境地。虽然近年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不断深入与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会受到人员素质偏低、管理意识偏差、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种种问题,而难以实现现代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及促进作用,从而造成比较普遍的重核算、轻管理;重资金、轻资产问题。

(三)无法适应新的管理模式

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财务规则引导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该更加重视如应收账款管理、文物文化资产管理等方面,从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管理职能发挥,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总体质量。但在具体工作中,上述问题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与提高,管理混乱与粗糙僵化仍然比较突出,从而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转型及水平的提高。

(四)缺乏过程监督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涉及的领域及层面非常广,如果仅仅依靠事后分析总结,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亡羊补牢的作用,但由于缺乏过程监督,难免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这也暴露了财务管理体系尚未建立、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都明显不足。

二、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思考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但其非营利属性也决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之间的一个很大不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提升不仅要积极学习企业财务管理的成功之处,同时,更要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及新会计制度、财务规则的要求有针对性、有方向性地进行管理措施及方法改进。

(一)端正管理意识

管理意识决定管理成效。我国事业单位在很长时间内由于经费来源的单一化以及非营利属性,所以许多事业单位领导者对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不甚关心也不够了解。但是在新时期,尤其是在新的会计制度及财务规则出台以后,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升其决策支持作用与职能转变成为工作重心,财务管理也逐渐受到重视,但意识上的转变仍然比较缓慢,以至于制度建设及人员队伍建设也存在滞后。端正管理意识,首先要充分认识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推进单位各项业务开展及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履行的积极作用。此外还要明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自身特点,这样才能够避免盲目学习、照搬照抄,才能找到真正适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改进的正确道路及方法。

(二)加强财务管理体系化建设

财务管理体系化建设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各环节及部门通力配合,这样才能摆脱“账房先生”的地位。体系化建设需要加强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让科学预算编制成为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从而有效指导成本控制、资产管理等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科学预算编制应该推行零基础编制方法,以单位现在的工作内容及未来建设与业务开展需要作为预算编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杜绝部门间贫富差距的拉大,为新兴业务开展提供充足资金。其次,成本控制要以预算编制为基础,实现预算与成本的首尾呼应,增强资金管理的规范性与精细化程度,避免管理失控。固定资产管理也需按照预算编制严格执行,并加强从审批、购置、运输、入库、领用、报废回收等一系列环节的管控力度,避免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给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要加强两方面内容,首先是强化催缴制度并引入奖惩制度来提升工作人员应收账款催缴积极性,同时严格推行应收账款一对一档案跟踪记录制度,定期召开研究会议对催缴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和问题分析。其次,要严格执行备用金制度,要在科学分析、合理化安排基础之上进行备用金定额确定,并对逾期3年或以上、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进行报批与核销,在核销工作中要进行严格且真实的备查簿登记,以备查阅。

(四)加强文物文化财务管理

文物文化财务管理要重视有偿购入、无偿调入及捐赠的种类划分和分别管理,实现文物文化部分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与精确性。有偿购入的文物文化资产要按照税费、购入价格、运输及装卸费用和人工费等依次入账到“固定基金―文物文化资产”科目之下。对于受捐赠或无偿调入而来的文物文化资产,也要比照市场上同类资产的合理价格进行成本确定和税费确定,如无法估价的资产,应按名义金额入账,并将其成本计入“固定基金―文物文化资产”科目之下。

(五)加强过程监督

事前预测、事后分析是传统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但在当前形势下,过程控制及风险预警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施行过程监督,应依靠内部审计工作小组的确立与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各部门、各环节、各业务及职能履行进行跟踪记录与监督,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提升制度执行效率并帮助财务管理部门及时纠正管理方法、调整管理思路。

(六)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不同,而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我们更应该重视财务管理的风险管控,应该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在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方面,首先要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数据库,针对事业单位的自身特点,加强诸如文物文化财务管理案例收集分析、应收账款历史管理案例收集分析等,并扩大数据收集范围,力求数据库数据的真实、可靠、有效。其次,针对上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和关键环节设置财务数据监控体系,实现24小时往来数据监控及安全等级评定,对于风险数据要及时发现及时分析,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寻找到有效应对措施,避免隐藏风险转变为实际问题。

总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有异有同,在方法研究上,要积极借鉴可用经验,同时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点的分析和研究,寻找到一条真正适合事业单位管理实际的财务管理之路。

(作者单位为鞍山市铁西区卫生防疫站)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措施

1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

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主要是指在单位整体的目标指引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经营中的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是按照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单位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也是单位行使经济权限,提升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目前,在执行财务管理活动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在财务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比较活动的实施成本,以合适的成本安排财务管理活动,以获得未来的最大收益;其次,需要遵循风险性原则,由于财务管理活动是根据单位目前的经营状况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因此,活动的实施具有风险性,在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准确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方案;最后,需要遵循程序性原则,财务管理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不是一蹴而就的。例如财务管理目标制定,财务活动方案制定并实施,财务评价等,财务人员需要准确把握各个环节实施重点,开展各种财务管理活动。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要性分析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于各项财务活动及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实现单位财务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规避财务风险,对于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提升经济效益、规避财务风险、规范员工经济行为等方面。

2.1提升经济效益,规避财务风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业务越发复杂,财务风险加大。因此,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一方面可以通过财务预测判断事业单位的经济状况,合理规划单位的财务活动,使得财务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在资金支出上,可以严格控制一般性经费以及行政经费,降低单位的运行成本,从而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地预测潜在的财务风险,例如资金审批使用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等,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进行预防与控制,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

2.2制定合理的财务制度,规范员工行为

财务管理活动包含的内容较多,例如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预算管理等,不同的财务活动范畴都需要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一方面可以规范财务活动流程,财务人员在开展具体的工作时,有法可依,按照制度办理,例如,在资金管理上,通过对资金使用的分析与预测,树立“资金走到哪里,管理跟到哪里”的观念,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可以对资金的全流程进行制度控制,避免资金浪费,员工有章可循,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每一位员工都需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减少了事业单位资产流失,资金使用不明等现象,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透明度。

2.3当前改革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要求

事业单位对于国家的发展不言而喻,并且在事业单位内部,提升资产以及资金安全性对于其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务管控水平至关重要。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为新制度的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效率,规避事业单位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出现资产流失,资金不明等现象。总体来说,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改革进程,提升当地政府以及居民的经济水平也有较为深刻的意义。

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当地经济以及自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其发展。

3.1财务意识层面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管理观念以及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制度要求双核算的财务处理模式,并且财务报表要根据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制作双报表,核算方式更加复杂。财务信息也较为冗杂,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但是,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意识不足,对于财务制度创新以及手段创新的观念较为缺乏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是按照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进行财务处理,对于财务管理重要性没有深刻的意识,只认为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缺乏部门之间的配合,并且事业单位性质特殊,财务人员的薪酬直接由政府部门发放,因此,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待提升,当颁布实施新制度或者相关财务政策时,工作主动性并不高;其次,事业单位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财务管理缺乏制度创新,观念创新与手段创新,例如利用信息化手段,大数据技术进行财务线上处理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事业单位缺乏相关的政策与指导,导致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3.2员工业务层面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意味着财务人员的转型,对于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财务人员掌握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而且要熟悉相关政策,制度以及利用信息处理技术作出准确的财务处理。但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对于财务人员培训,引进以及管理等缺乏相应的制度,导致财务人员工作意识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升,大部分财务人员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财务处理以及新制度的相关内容不够了解,导致在接下来的管理活动中不能运用自身的业务经验进行操作;其次,员工的考核制度不完善,单位内部吃大锅饭现象较为严重,薪资待遇相同必然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业务处理效率较低,降低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3.3财务环境层面

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优化的环境为基础,例如财务信息环境、制度建设等。目前,事业单位存在两方面的财务环境问题:一方面,信息化程度不够,一些财务处理工作还需要在线下进行操作,这无疑加大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并且会计差错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与内控制度建设,导致财务监督效果交叉,存在资产流失,资金账实不符的现象,加大了财务管理风险,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

4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事业单位内部在观念意识、员工水平以及财务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针对这些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促进单位发展。

4.1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财务创新

事业单位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对于其改革发展的重要性,不应该将其看为财务部门负责的工作,应该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财务创新。首先,管理层以身作则,认真贯彻执行财务制度政策,组织单位内部员工学习新制度,财务改革的相关内容,制定整体的财务战略目标,并且下发给各个部门,要求部门员工认真执行财务目标,加强对各个部门的考核,并且管理层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内网宣传等途径宣传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鼓励员工主动配合财务工作。其次,在财务创新方面,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进行制度创新,观念创新与手段创新。例如观念创新上,摒弃传统的观念,加强财务人员业财融合,鼓励财务人员了解掌握单位的业务状况,从财务角度提供专业的业务建议,在手段创新上,可以通过大数据支持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事业单位所有的财务信息整合到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进行集中处理,减少人力耗费,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信息决策支持,最终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发展。

4.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财务人员水平

人力资源是单位发展的核心资源,由于事业单位性质较为特殊,财务人员的薪酬直接由政府部门发放。因此,员工的工作责任感,积极性较差,并且新制度的颁布,事业单位的改革深化对于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根据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制定合理的招聘,培训制度,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准入门槛,为单位招聘合适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员工,并且针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开展定期的专项化的培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应该培训财务人员基础的业务知识,还需要帮助他们学习并掌握新颁布的财务政策,提高他们的财务信息处理水平;其次,加快财务人员转型升级,大数据的到来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处理模式,也使得财务人员从繁杂,重复的财务活动中脱离出来,更加集中于信息集成化的财务处理。因此,事业单位要将财务人员转型升级提上日程,加快业财融合,从财务角度优化事业单位的业务管理,并且根据事业单位发展情况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化财务处理,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最后,对财务人员开展定期的考核,将整体的财务目标进行细分,具体到每一位财务人员身上,然后在期中与期末针对其工作情况展开详细的评价,作为其晋升与绩效评定的依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其工作责任心与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财务人员发展。

4.3优化财务环境,制定合理的制度

财务环境是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首先,制定相应的制度,例如考核制度、业务处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监督审计制度、审批制度,这些制度是顺利开展财务活动的依据,财务人员按照这些制度开展相应的活动,应该将相关的制度印发成财务制度手册,下发给有关部门,保证所有的员工在执行财务工作时有章可循,防止出现差错;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引进合适的财务管理软件,将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录入到信息系统中,实现信息化财务处理,为了防止财务信息泄露,黑客入侵,单位内部要设定相应的权限,并且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钱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8).

[2]张忠虎.优化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对策研究[J].西部财会,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