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17 14:52:49

序论:在您撰写高校思政教育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第1篇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宣传;意义;现状;对策

一、高校思政教育含义

高校思政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来说,高校思政教育是以中国化为理论基础,对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中国化思想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体系之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从而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与方向,使大学生最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从而更好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

高校是整个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因此,它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不可小觑的作用。高校大力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对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看:

(一)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促进高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高校根据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目标不断的完善大学育人机制,打造强有力的高素质教师团队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进行正确的积极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推动高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二)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崇高的品质,渲染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对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站在一个新的时代视角下结合当代思想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它致力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三)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大学生这个社会群体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对整个国家、社会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文化思潮的接受能力远远大于普通的人群,而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有一个积极进取的上进心,以及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利于净化校园风气,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四)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对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对整个社会发展来说是可利用的宝贵资源,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与希望。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思想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体系之中,对未来担任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三、高校思政教育宣传现状

从高校思政教育宣传的现状来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在宣传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现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宣传以及实效性具有消极的作用。具体来看:

(一)高校领导干部对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的予以重视

高校关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只是形式化的按照党政府下发的文件拘泥于表面形式走走过场,并没有在思想上予以重视,所以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也只拘泥于形式,导致教师在思政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实际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根本起不到实际的效果。

(二)网络对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信息化发展的时代,网络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在网络文化这个大背景下免不了受其影响。因其网络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共享性等特点,同时又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免不了受其不良文化的影响,这对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具有很大的阻碍。

(三)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在目的与内容上缺乏实际性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无论是在目的上还是在其内容上政治化色彩过于浓厚,从而忽视了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上受教者的内在需求,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一种假大空的感觉,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宣传。

四、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对策

根据上述对高校思政教育宣传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应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具体来看:

(一)高校领导干部对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应在思想上予以重视

高校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上对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予以真正的重视,才会使得下面的工作人员对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真正的重视起来,使得教师在思政教育教学方面认真备课,不拘泥于形式走走过场,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二)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可以借助于网络的优势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有弊,信息网络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国文化遭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对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但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借助于网络开展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借助于网络的优势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三)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在目的与内容上应与学生的实际的生活相联系

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目的与内容应关注学生的问题,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避免浓厚的政治化色彩,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感觉高校思政教育不是距离自己很遥远的假大空,从而培养自己对高校思政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高校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全面的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对高校自身的改革以及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应大力开展思政教育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德祥,李景军.新时期大学生党员价值观调查分析与教育引导[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07).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网络教育宣传

网络除了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影响和改变之外,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时展,面临巨大挑战,因此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1.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现状

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集中映射了大学生的精神、行为以及思维等方面,把思政教育从以往的教师为主的单向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网络宣传的优势,如影响力大、渗透性好、宣传面广等优势。这里我们以某市科技大学为例研究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现状。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并不习惯与访问学校的思政教育网站。现在,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思政教育并没有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当中,这一现象说明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认识思政教育网站与学生自身的关系,他们认为这个网站仅仅是为了一些公告和通知。另外,大学生浏览网页时很看重网站的栏目设置、颜色布局等,但是学校的网络没有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有原因的,例如,在网站的管理和网页的更新方面,由于管理人员只能进行公告的工作和文档的上传工作而不具有网站代码的编写等技术,因此,管理人员并不能及时地对网页进行更新,这就导致学校的网络教育思政网站时效性差、凝聚力不强。此外,在网站宣传和新闻采编方面,学校没有专门负责新闻的采编、稿件的整理以及图片的采集工作等人员,这使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所的内容缺乏互动性和生动性。因此,要想推进思政教育网的建设就要从内对网站内容进行强化,从外对网站的宣传力度予以加强。

2.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对策

2.1加强经费投入

网络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途径,要保障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学校就要加强对相关的设备和仪器的经费投入。因此,学校应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工作予以重视,建立部门监管机制、定期考评机制等,要有专门管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宣传的工作的领导,要形成互相促进、互相监督的网络的思政教育宣传的保障机制,要落实专门的经费和人员编制,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设备水平,从制度上保证技术具有领先性。

2.2创新管理模式

要组建对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进行管理的办公室,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管理模式,这个办公室之下应设立宣传策划组、评议监督组、网络技术组和信息采编组。宣传策划组负责宣传工作的策划、线下宣传和网络的互动工作;评议监督组负责网站的评价和监督工作,并进行改进措施的反馈;网络技术组负责利用技术对网站进行建设和维护;信息采编组负责对新闻稿件进行筛选和采编。此外,教师要培养一批作风正、业务精、政治强的学生干部参与到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管理工作之中。作为管理后台和技术支持,教师要对思政教育网站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宏观的把控,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设计出学生所喜欢的网站,保持网站的互动性以及特色性。

2.3优化思政教育网宣传内容

高校的思政教育网站和商业性网站不同,其内容应该紧跟时化,要能把握主流。此外,高校的思政教育网站的内容应该要有吸引力、有原创性以及知识性。为吸引更多的原创性的作品,应开展一些比如比赛这样的活动,并在网上进行评选,这样既可以提升网站的互动性,又可以增强网站的凝聚力。

此外,为了开展多种形式的工作,还可以转载一些名师课件、教育讲座等;举办一些辩论论坛等;开设一些在线课堂,以增强网站的互动性;结合一些大学生创新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丰富思政教育网布局架构

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宣传工作,首要的就要重视网站的整体的布局的设计,使得各层次的网页具有统一的排版形式、多元的色彩基调,并且设计要具有连贯性。思政教育网站的整体布局的设计应该与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等结合,以在总体上对网站上进行构架。通过一些服务平台(如查询档案的系统、网上选课的系统等)的导入来增强网站的服务功能;通过一些互动栏目(如贴吧、留言板等)的设立来增强网站的互动性;通过一些专题栏目(如师生的博客等)的开设来增强网站的沟通性。以班级为单位设班团主页,建设一些能够丰富网站的实质性的内容,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凝聚力。在完成网站的基础的模板和内容的搭建工作以后,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网站的宣传。

2.5规范思政教育网规章制度

要建立网站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思政教育网站能够有序地运行。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思政教育网站的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引导学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健康地网络交流,对先进的文化进行传播。在网站上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开展多种活动使大学生能够做到科学上网、规范上网、文明上网。要制定网站的信息负责制和信息审批制,使信息工作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办公室要审核其下设单位报送的信息,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高质量。

结束语:网络除了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影响和改变之外,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现在的网络时代,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跟不上时展,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改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在对高校思政教育网站进行建设的时候要注意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利用该网站,接受积极地思政教育,从而使网络思政教育真正地起到宣传作用以及凝聚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静静.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考试周刊,2013(01):157-158.

[2]田树学.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60-61.

第3篇

关键词:就业角度;高校生;思政教育

在当前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可以满足社会新的就业形势。基于就业视角下,强化提升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念,提升高校生就业率,以下本篇就对此做具体分析。

1、基于就业角度分析高校生思政教育教学现状

1.1就业中思想认知方面的偏差

对于当前在高校生的教育中,由于其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缺失,面临就业视角之时,很多的高校生,就会在就业时出现对工作思想认知上的一些偏差,其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对于一些高校生,在其就业过程中,会过分的看重工作稳定性,过分看重专业对口,多是因为家庭以及社会方面的压力,导致很多的高校生在毕业时,就会把一定要找到一份稳定工作来作为其毕业择业的主要目标,导致学生不想、也不敢去从事风险较高的职业,择业不仅使高校生失去了应有的朝气与活力,也阻碍其自身能力的提升。其次,就是高校生过分看重工作在物质上的富足,特别时一些高校生,在其就业过程之中,过分的看重工资方面待遇,把自身对物质追求看的太重、太高,渐渐的就忽视自身精神方面的追求,导致大学生在忙碌中,根本没有停下脚步去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是完全忽视,忘记自己的人生目标追求,忘记身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在工作中承担的社会方面责任。并且,对于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在其就业过程中,不肯放低身价,不能“拉下面子,放下架子”,完全没有摆正高校生在工作中的位置。

1.2高校生就业难

当前我国社会竞争的激烈,市场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高,在高校生中,决大多数高校生,会由于其没有就业观念,以及对其教育方面的力度不够,导致大学生在就业中不仅偏科择业,也会降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导致高校生在就业率难,无法使高校生找到相应的就业工作。学生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高校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对于其教育过程中多重专业课轻文化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础薄弱,易冲动走极端。再者,就是高校生崇尚自由个性,不墨守成规,极具创造力与创新能力,但是高校生的集体观念淡漠,抗挫折抗压能力不足,在其就业过程中,不仅职业规划意识淡漠,同时择业功利性较强,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不利于发挥高校生在社会工作中的实际作用。

2、基于就业角度的高校生思政教育改善意义

2.1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对工作的思想认知

针对高校生教育中,优化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竞争力不高的原因,可以针对学生实体,提升其对就业工作的思想认知,使高校生在就业过程中,可以提升其工作中的竞争力,具有积极向上的工作观念,对工作中的责任分布有正确的思想认知,提升高校生就业素质。针对高校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学生对就业的认知,去消除高校生自身的性格弱点,消除其工作中的心浮气躁与自由散漫,提升其工作中的社会责任感,改善高校生的心理健康,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与同事沟通交流,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2.2提高高校生就业能力

对于高校生,在就业视角下,优化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高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入职匹配,使高校生在今后的就业中有更好的抗压力、忍耐力、坚持力度;同时,也可以使高校生规避就业误区发挥其自身个性特色,并不能从高校生自身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给高校生灌输求职工作技巧,避免高校生求职面临窘境,避免就业中的陷阱,找到好工作。对于高校生,基于就业视角下,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提高高校生自身的职业责任感,使高校生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指导水平,提高高校生就业素质。

3、基于就业角度的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善策略

3.1优化培养高校生的择业观

随着当前高校学生的不断扩招,高校生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且就业压力也相应加大,为确保新时代大学生可以满足社会就业需要,应该强化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调整高校生在就业中的心态,发挥积极影响。在当前就业视角下,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的培养高校生的择业观,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向高校生传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使高校生可以学会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以及个人方面的关系,能够正确的认知就业中事业、金钱、工作奉献与报偿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去衡量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参照自己的未来志趣与自身特长,有效选择能充分地发挥自己能力的职业,以便确保大学生可以为社会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基于就业视角下,培养高校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就业,也可以使其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最大。

3.2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度

对于我国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就业视角,做好对高校生的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提升高校生的就业能力,也可以提升高校生的爱国热情。对于就业视角下,在对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高校各个部门以及各级工作人员,形成一致的教育意见,强化完善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强化思政教育工作,加大对大学生教学力度;同时,在当前就业视角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对高校生进行全程的职业指导,可以帮助高校生保持良好就业观念,树立正确职业工作目标,加强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帮助高校生快速就业。就业视角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部分职业技能较差毕业生,多提供就业机会,给予一体化支持,为用人单位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与联合办学的服务,能够采取创新、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对高校生开展创先的思政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对就业竞争的认知,更好的学习思政教育知识。

3.3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工作毅力

在就业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锻炼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职业执行能力,使其可以戒掉自身的不良思想品性,遇事学会多忍耐,在工作中可以不骄不躁,以有效提高高校生的工作耐力,提高高校生在职业道路上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当前就业视角下,给高校生上职业指导课,使其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积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应聘工作。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加每个高校生的独立动手操作机会,优化其工作技能。对于当前就业视角下,提高高校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让高校生在校期间就多走进社会,不要一味的灌输纯理论知识,职业指导中要学会培养高校生的综合实践工作能力,可以使高校生思维敏捷、能言善辩,从而确保大学生在今后的职业中,可以有更好的抗压力、忍耐力以及坚持力度,能够更加长久的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提高高校生的就业持久力。

3.4强化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高校高校生,在其就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教师可以深化对学生的理论教学,为高校生布置具有实践性的思想政治学习任务,有效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同时,可以对大学生开展以思想政治为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深化统一高校生对就业的思想认识,增强高校生在工作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高校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当前就业视角下,重视高校生需要,能够尊重、关心高校生、理解高校生,将高校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本体,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学生个人价值,重视高校生个体需要,尊重高校生人格,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认可和信任学生,提升高校生自我发展能力。对于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能够运用公平、公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有效满足当前大学生对就业中工作情感的需要,促进高校生就业。在就业视角下,扩散高校生的思维,使成人可以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认知观念,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并且在高校生学习中,将成人作为高校生教育的出发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高校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强化其工作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基于就业视角进行教育,认识到改进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可以为大学生就业创设相关教育引导条件,不仅能够使艺术类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也可以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提升其择业观与就业观,促成高校生顺利就业,发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夏立芬.当前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浅析[J].出国与就业,2010,(10):77-78.

[2]郎丽红.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4):153-154,161.

[3]杨曼萍.无痕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7):14-15.

第4篇

关键词:思政教育,公寓建设,新机制

 

公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同样也是课堂之外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及学分制的施行,在原有班级管理逐渐淡化的趋势下,公寓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日趋重要,如何利用好公寓这个普通而又重要的载体,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一、新时期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新时期开放的社会与道德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变得日益复杂,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加深,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面临诸多新的问题。

伴随着大学的连续扩招,不同年龄、院系的学生较大数量地集体生活在一起,大学生的社会构成和素质状况呈现出多层次性,一些消极思想、不良行为的传播与扩散速度日益加快,这首先给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更为复杂的局面;随着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类媒体的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进一步扩大和丰富,对各种思想文化的选择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样性,学生间的差异日益加大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较大压力;此外,学生的主体意识呈现不断增强的态势,不再单纯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又提高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要求,促使我们对学生思政教育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与探索。

二、思政工作进公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公寓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有着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公寓已不再是单一的住宿空间,而是集学习教育、生活交友、思想交流、文化娱乐、品行修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场所,其每一项功能的良好发挥都离不开思政工作的开展[1]。

离开课堂,公寓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由天地,可以毫无顾忌地发泄真实的见解和情感。在众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汇聚的公寓,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庸俗、低级、不健康的思想和言论存在,如果教育工作者忽视公寓内部的思政教育,学生很可能由于社会经验的欠缺,对一些信息难以辨别真伪,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利用公寓的广阔场所,加强思政教育以对学生加以引导,在现代高校管理中是十分必要的。

2、传统的思政教育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思政教育进公寓的要求

从内容上看,传统的思政工作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层次性不明、阶段性不够的问题。针对性不强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学生思想中存在的“转折点”、“关节点”关注和重视不够,没有找准学生思政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层次性不明主要体现在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和同一群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思政工作的内容没有明显的区别;阶段性不够主要表现为思政工作的内容没有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阶段性和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学习任务等因素来安排。

从方法上看,传统的思政工作不能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学生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不能把科学性与方向性、全局性与战略性、主导性和多样性结合起来。

由此看来,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在公寓内部开展思政教育的工作迫在眉睫。

三、思政教育进公寓的现状与问题

1、缺乏完善的机构与工作机制

道德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长期漫长过程,不能仅仅依靠某些工作人员的努力,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机构和机制来支持推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际工作开展中往往缺乏有效地机构和工作机制,特别是在公寓思政教育这片全新领域更是如此。突出表现在“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不够清晰,协调不够有力;公寓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还没有完全进入专业化、职业化轨道;学校、社会、家庭等教育要素的衔接也有待进一步加强”[2]等等。

2、缺乏专业指导团队

现阶段各地各高校一提思政进公寓最先均会标榜自身拥有多少高素质的专业辅导员,这些专职辅导员和公寓辅导员虽然在思政教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他们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面对四两拨千斤的思政教育,显然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同时,指导教师团队中往往缺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家和学者,一线辅导员即便经验丰富却缺乏理论高度,工作中时常遇到瓶颈,思政教育效果不佳。

3、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现在中国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大多沿用学工、团委、保卫三足鼎立的模式,学工、团委和保卫等部门下都有自己的学生组织,虽然这些组织平日承担的工作和开展的活动丰富,但真正深入寝室的活动相对较少,形式也非常单一。这些部门领导下的学生组织,大多按照校方意志开展工作,很少从学生实际利益出发,为学生真正解决实际困难,因此也就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组织在公寓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作用。

4、公寓内部各项设施不尽人意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多数高校都在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尽管学校也在努力挖掘潜力,加强公寓的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但客观上学生公寓条件还是不够理想,显得拥挤、嘈杂。同时,公寓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低下,使得学生对学校工作大多存有不满,一些不够妥善的处理甚至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直接影响了公寓思政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效果。

四、思政教育进公寓的解决途径探索-——构建公寓思政教育新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它是按一定方式,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有规律地发挥作用的动态运行过程。现阶段,摒弃原先单纯的就思政理论谈思政教育的刻板模式,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道德情操教育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的教育模式和思路,可以说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而完善和健全高校公寓思政教育人员、机构、制度、监管等各环节,并使之相互协调配合,使思政教育工作不再依靠某些工作人员的单打独斗,而是有一个机构、一个团队在一种合理的模式下共推思政工作,则是现阶段构建公寓思政教育新机制的关键。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素质

随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组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正派的公寓思政教育队伍”[3]势在必行。队伍中既要包括从事思政教育研究和教学的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又要包括深入一线开展具体工作的公寓辅导员群体。在队伍组建过程中要重视选拔,把那些年轻、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思想作风硬的工作人员选拔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中,在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政教育工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聘请退休的干部或老教师兼职从事公寓思政工作,丰富队伍的经验。

另外,在保证思政队伍人员素质同时,还要提高队伍的工作素质。科技论文。公寓管理首先要树立服务学生的基本观念[4]。公寓思政工作应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前提,无论是专职辅导员还是公寓宿舍管理人员,在公寓工作中都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影响学生的基本利益,不能由于思政进公寓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公寓工作中学校和老师若能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思政教育的理念将会更容易的被学生接受。

2、建立管理机构,重视对学生住宿管理工作的领导

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公寓思政教育委员会。在机构设置上,该委员会在体制上是学校思政工作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对公寓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进行深入指导。

在工作内容上,管理机构负责政策规章的制定以及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监督考评。不断制定和完善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制度、法律、政策,是公寓开展思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实施监督管理中,“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监控制度,监控其教育的质量”[5],同时设计科学的考评体系,负责把学生在公寓里的表现纳入到学生的德育考评范围,并把它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组织形式上,要把党团组织落实到公寓,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引导、团结及凝聚作用。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利用党员分布在各个公寓的现实特点,通过党员的带动作用来推动思政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基层。

3、创新方式方法,以适应新时期下思政工作进公寓的新特点

校公寓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将高高在上的理论教育生活化、日常化,实现学生对正确道德观、价值观的真正内化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在公寓开展思政教育必须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6]。

在教育方法上,采取行为规范与榜样带动相结合。行为规范主要强调向学生明确公寓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借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公寓不但要有明确的宿舍管理规定,同时,每位学生在入住后须签订公寓物品使用、用电防火等责任书,在告知和警戒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归属感,以实现外在规则向自身道德行为标准的转变。榜样带动主要是通过实体宣传或榜样示范等树立典型,让学生在基本行为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学习实现道德行为的优化。公寓内部始终坚持这种榜样带动下的自我优化教育,通过三星级寝室、党员团员示范寝室的建立,拥有责任感的公寓“小主人”们自然而然的把寝室当成真正的家庭,在日常中时刻与示范寝室看齐,并不断优化自身环境。

在工作方式上,坚持日常管理和特色活动相结合。科技论文。日常管理侧重一线辅导员的直接管理,现阶段主要是依靠辅导员深入公寓来开展。需要注意的是进公寓不是简单的查卫生、查违规,而是要根本改变原先公寓中辅导员与学生的对立关系。科技论文。辅导员通过进公寓真正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呼声,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学习上和思想上的困难,增强思政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特色活动主要侧重学生的自我组织,老师则是通过活动指导间接参与其中。针对管理目标结合公寓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学生公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思政教育的理念、观点和目的有效地融入各项活动,寓教于乐,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

4、鼓励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对学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和补充

应注重发挥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公寓建立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组织——公寓思政工作办公室,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活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教育管理,使其在自我管理中得到教育。要结合具体情况,建立由学生代表组成的监督机构,参与公寓管理和服务,如每个宿舍设立宿舍长,每层设计层长,每栋楼设立楼长,楼长和层长对公寓思政工作办公室负责,监督制度执行,及时反映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并协助辅导员、公寓管理员开展学生思政工作。

5、提升学生公寓软硬件环境,为思政教育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公寓的环境与学生直接相关,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更好的在公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校需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优化和改善思政教育工作的物质条件。在学校和后加大对改善学勤有条件的情况下,必须生公寓条件的投入,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公寓内要逐步开通电话、宽带网络和有线电视,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工具和信息手段在公寓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真正符合日常生活的环境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还应在公寓内建立公共阅读室、活动中心、宣传报栏等场所,利用名言、警句、标语等来营造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从而引导、感染学生,通过公寓环境的优化来推动思政工作进公寓的积极开展。

总之,高效的思政进公寓工作只有着眼于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新变化,并切实围绕学生的成长发展,才能拓宽视野,拓展思路,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谢晓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创新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6B):82-85

[2][5]刘建成、韩东云.《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问题.》.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80-86

[3]王良虎.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2(3):22-23

[4]张代宇.论高校思政工作进公寓与构建和谐校园[J].科技文汇.2007(6):3-4

[6]张勇、彭国柱.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析[J].大众商务.2010(2):172

第5篇

关键词:985高校;思政教师;职业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264-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中国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1]。

本文从思政教师职业本身,教师个人,以及思政教师的职业心声,学生心声角度出发,全方位地描述了当下985高校思政教师的职业心理现状,并从其进修交流培训机会方向进而反映其心理现状。

一、985院校思政教师的职业困境

(一)调查的设计

本文选取了教育部直属的部分985高校思政课教师、部分非思政教师和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邮件群发等形式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作为主要形式开展,辅以和985高校的思政教师面对面的沟通和电话访谈。我们共制作了三份问卷,并在问卷调查网络平台“问卷星”上,对985高校的思政教师,非思政教师以及学生分别做了充分调查。我们实际发放各类问卷总和为5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06份,其中:学生问卷221份,思政教师问卷45份,非思政教师问卷40份。其中有效问卷是在调查过程中能够真实反映接受调查者相关信息及态度(不明确的答案不超过15%)的问卷。

调查样本总量共为306人,其中:学生221人,思政教师45人,非思政教师40人。男女教师比例均等,多为中青年教师,博士或硕士,其中部分思政教师是由理工类或者与思政类专业相近的专业出身转型作为思政教师进行教学,而非思政课教师多为专业出身。样本中的教师多为讲师和副教授。两类教师每月的基本收入持平,多分布在4 000―6 000元之间,个别在7 000元以上,47.5%的教师表示对薪水满意,有63.5%的思政教师表示社会地位和薪资水平均与非思政教师持平。

(二)985院校思政教师的职业困境

1.思政教师职业认同感偏低

(1)当被问及所从事的职业时,会有不适感

思政教师,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承载着国家的特殊使命,本应有无上的荣耀感。但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虽77.5%的思政教师表示自己对所从事的职业有自豪与成就感,但由于同学的不理解不配合,来自各方的压力等,当被问及所从事的职业时,会有不适感的占13.51%。不适感,大多是由于学生觉得学科不重要,对课堂教学的不配合使教师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这通常会严重地打消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备课及教学。

(2)职业倾向现状

对于职业倾向我们设计了一个假设性的题目,即“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的话,您愿意做哪一类老师?”在思政教师群体中,有37.84%地选择了做非思政课教师,而选择做思政教师的比例则较低,占29.73%,另外选择各有利弊,难以取舍的占21.62%。而非思政课教师中选择继续做非思政教师的占到了87.1%。当被问及如果有再选择的机会,是否愿意继续从事思政教育时,有35%的思政教师会选择非思政课教师,仅有27.5%的思政教师会继续从事思政教育,调查结果如图1.1。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看出,一部分思政教师已经厌倦了目前的授课内容,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会教授其他专业,而仅仅有少量的非思政教师会选择改授思政课程。这一结果一定程度反映了思政教师队伍存在来自各方的压力,教学任务较非思政课程来说相对繁重。

2.思政课教师在高校处于边缘化境地

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功利化心理”,即对当前自己有用的就学,没有用的就置之不理,思政课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显处于弱势,甚至有的学生竟不知自己的思政教师是谁。

学校性质也是影响思政教师地位的重要因素。文科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学生专业背景偏文,对于思政类课程喜爱度会较理科类院校高许多,学生们课上的听课状态也会有所提高;工科类院校虽然把思政课也列为必修课,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看过课程安排之后就将思政课定义“没用”的课程。正是由于学生这种“功利化”的心理,即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就学,没关系的就不学,使得思政教师才与专业课教师有了“所谓”的差异,学生的上课状态趋于低迷,教学工作不易开展。

3.进修、培训交流机会不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进修交流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只有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才能使学生受益[2]。

图2.1是关于学校是否经常提供思政教师阶段性的进修交流机会的统计,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985学校中,学校会给予思政教师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整体还是普遍偏少。

图2.2与图2.3分别是学校每年为思政教师以及非思政课教师提供交流机会次数的统计,从统计结果来看思政教师和非思政课老师每年的进修机会基本持平,都是平均1―2次。并且从老师们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学校为老师们提供的进修交流绝大多数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自己以及各方面,也有部分教师认为此类活动并无太大作用。

每年教育部都会组织985高校中的思政教师进行高端的培训,每年六期,每期在全国选拔100人左右进行为期20天的培训。除了这样的培训,各地也会有为期不同的短期培训。但仍有31.58%的思政老师表示,这些培训对于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仅有一点帮助。相比思政教师每年固定的国内培训,非思政课教师会有更多的出国进修交流机会。

4.思政教师的发展空间相对较小

对于不同学校,如果没有增设譬如学院,政治理论学院等思政类院系及研究院的学校,那么教师的发展空间也就相对较小。教师没有成长为硕导、博导的途径,承担科研项目也相对其他专业教师较小,这种情况制约了思政教师的发展。

二、思政教师职业困境原因分析

(一)学生原因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导致我们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于世界观尚未完全健全的大学生来说,利弊同在。网络上传播的负面社会信息正是与传统思政教育相悖的,于是这种偏差就会影响到学生对思政课堂上的知识的质疑。这种质疑将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思政教育难度加大。

(二)学科原因

长期以来直至现在,社会上仍有许多人不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独立学科的地位。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具体工作,其没什么理论问题,没有必要设立专门学科;或者认为,这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而不是教育研究工作;或者认为,这仅仅是一种政治工具,所谓研究多是政治宣传、政策注释,并非真正的学术研究;或者认为,现在的研究不过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很难达到理论层次。

(三)教师原因

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而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一个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思想、道德、人格、情感、行为和学识吸引学生,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自身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有些思政教师自身素养并不过硬。

同时,单一的教学考评机制不能反映思政教学的全部内容,繁重的教学任务与实际享受的待遇也不成正比,导致有些思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影响教学效果。

三、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我发展

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授课能力以及教师的品格、心态,一定程度决定着学生对课程的热爱程度以及听课质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教师的自我完备不仅是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对学生也是起着引导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专业课,教师的人格魅力要比课程本身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影响程度也更深。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充实自己。一名思政老师需要树立专业信念,积累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提升科研能力,充实业余生活,丰富“个人知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

我们应当正确判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按照学科发展规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加强理解与支持思政教师,并且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校方面应当从战略高度认识思政课重要性,保证其教学地位,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对思政教师的人文关怀,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思政课程 高校 改革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作为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思政培养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其实效性作为评价思政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最终归宿。高校思政课程肩负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同时也为大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但就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实效性来看并不乐观,其中存在较大的缺陷,因此改革我国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作为一名高等院校的思政教师,通过对自己平时教学情况以及将与业界同行进行交流中所得之的情况进行总结,针对目前思政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如下几条总结:

1.1课堂教学质量差

目前高校思政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均是通过传统的口头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整堂课程均是教师在台上讲,即使是一些条件较好的高等院校,有充分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但教师也是将PPT打开,整堂课还是自己在讲,PPT始终是哪一张,貌似是作为背景资料展示,可见高校许多思政教师不愿进行改革,思维老套,跟不上时代进步,这样的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模式完全不能适应目前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聊天等等。

1.2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程主要是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必修课程组成。虽然这四门必修课程虽然在在内容比较齐全,但总体而言显得比较繁杂,尤其是对于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要较好的掌握这四门课程的学习是相当有困难的,特别是《基本原理概论》。由于难度大,内容广,因此让很多学生都不能较好掌握这几门课程,从而引起学生对这几门课程的反感,因此逃课率较高。

1.3实践知识极端欠缺

虽然思政课程作为一门理论课程,但由于其教学实效性能深刻影响人各项品质的形成,因此其又存在较强的实践性,只是一般人不会注意到这点。这也是目前思政课成注意是课堂教学为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各高校思政课程均是安排课堂教学,基本不会涉及到实践,课堂绝大部分都是采取教师灌输式的教学,因此课堂难免会枯燥无味,学生也会因此而厌烦这门课程,从而导致思政课成为高校逃课率最高、学生睡觉率最高的课程。

1.4整体对思政课程不够重视

目前高校对思政课程的不重视主要体现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首先在学生层面,对于考研的学生可能要好点,因为他们这门课程会影响到他们能否继续深造,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努力也只是体现在对理论知识的重视上;而那些不考研的学生则对这门课程较为放松,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学分,当教师不点名时,则能逃就逃。在教师层面,由于思政课程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因此思政教师也是全校最忙碌的老师且每个班级所讲述的知识都是一样的,因此教师每章知识都要在不同班级重复,这样一来教师也会产生疲倦,且重复次数越多越没动力,貌似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以求解脱的感觉。最后在学校层面而言,基本所有学校在思政课程的宣传上做的很多,在表面上看的确貌似是很重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但在落实到教学上时,学校却表现的不够积极,在思政课上也不肯下大投入,给人一种感觉是学校将主要功夫放在思政课程的宣传上,可能这也是学校的政治需要。

2.提高我国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

2.1完善教学体系

由于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且较为深奥,但课时安排较少,因此必会造成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或者是即使完成,但完成质量是可想而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在教学体系上进一步完善,要围绕国家制定的目标和要求并狠下功夫,充分了解现在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来展开教学。在完善新体系时,首先要突出观念性,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军费与政治相关的专业,因此在理论知识的安排上要尽可能的少,更多是贴近实际,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创新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在很难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选择思政课逃课,因为老师讲的乏味,上课如同备受煎熬,这样的课程上着既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也是浪费学校的教学资源,毫无效果,笔者曾经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超过 60%的学生在思政课上大部分时间是在玩手机。因此有必要让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或者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

2.3创新考核机制

创新考核机制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考核机制进行创新,也包括对教师考核机制进行创新。对学生的考核机制上,应该改变传统那套以分数和到课率为评价体系,而应该以学生的思想品质表现为指标;对教师来说,其评价体系应该交给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参与教学,因此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最直观的的感受,且最具有发言权。

3.结语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高校思政课程作为提升学生内在品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团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目前高校思政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来进行弥补,因此要求高校领导层具有改革的决策魄力,来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燕爽.关于高校思政课若干问题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0,8:41-43.

[2]赵光军,董武清.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2009,11(4):124-128.

第7篇

1.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教育的目的不够全面

人的思维一般分为理性和感性,而大多数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基本上侧重的都是理性的教育,而轻视了感性的思维。如果对学生的教育过分的注重理性思维,则很可能会把学生同化,即他们的思维、认识、行为等等都会偏理性,这样就会忽视了感性的培养,例如人的情感方面、未来的理想、以及一些对事物的价值观和信仰等等,这就好比把一个人一分为二,我们只选择了理性的一个。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在过去的教学中,学校把教育的重点过分的放在了老师的教育和教材上,而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成了学习的一个附属品。这些问题都偏离了教育最初的目的: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同时有能力的人,既能科学理性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又对人生有理想有追求,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使理性和感性完美结合,同时表现出来。

1.2对网络文化的忽视

在这个数字化信息迅速普及的时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但是有些教育工作者依然采用过去陈旧的观念和模式,不肯顺应潮流更新自己,这样会阻碍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并且会导致有些大学生对这样毫无新意的教育产生反感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兴趣。

1.3思想政治中的“螺丝钉”式教育

我国教育体系长期以来都遵循一种价值观,那就是“社会本位”的价值观。正式因为这种价值观的存在,使得大多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往往更加重视的是宏观的国家精神的培养,主要包括体现国家政治的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但是对于大学生个人的精神培养却有些忽视,比如自身的爱好、对理想的追求和张扬的个性等等。如果只是侧重对大学生进行一些知识、责任、规范的灌输和说教,而忽略了他们在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就演变成了传道的行为,受教者只是机械的接受,毫无自己的思维活动可言。因此我们应当转变对传统价值观的认知,不但要教会学生们如何正确认识我们的国家、自然和社会,还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利益和自身的利益之间的联系,要学会怎样正确面对生活,对待困难和挫折等等。我们常把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为“螺丝钉”,他作为“社会机器”中的一个零部件,只是为了能维持机器的运转,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这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普遍的现状。

1.4教育的内容没有条理,缺乏层次性

我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太多理想化,把那些道德标准定得太高太完美,没有一丝缺陷,有些不贴近实际生活,因此会造成学生的自卑心理,会认为这些准则和要求是自己望尘莫及的,和教材上所列举的人相比,现实中的人显得太渺小太卑微,所以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而放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列举了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1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根本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坚持大学生在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在加上老师积极的主导作用,两者完美的结合,协调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培养他们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有品德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此教育体系的发展必须以学生为根本,适应学生的发展。

2.2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首先要符合学生们的基本认知模式。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道德、心理以及法纪之间的联系,并以它们为基础进行思政教育,这是一个基础的内容。接下来就要对更深一层的内容包括人格、人际关系、情感教育等进行认识,这相当于中间层析的教育,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公民。最重要的也是最高层次的教育是政治教育,由于它是关于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包含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在内的政治理论,因此承担的任务也最为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