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7 14:52:47
序论:在您撰写信息时代青年人的媒介素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在信息时代,个体媒介消费的时间在其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小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占了休闲时间的大部分,青少年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的时间逐渐增多。大量的媒介化信息已成为儿童、青少年与一般民众信息来源的最主要渠道。毋庸置疑,媒体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建立价值观及世界观的最重要因素。人们把大众媒介称为“看不见的学校”或“同步学校”,而这所无形的学校课程甚至比传统学校的课程设置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如何教育学生明智理性地辨识媒体,尤其是培养学习者辨别信息的真伪和美丑、反思媒体对个人正负面影响的能力,造就出具有相当批判能力、能独立思考媒体信息的未来公民,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重要课题,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有其必要性。
1.对当前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媒介现已渗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目共睹。然而,在迎接多媒体网络信息时代到来的同时,应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地看待传统教育,提出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媒介素养教育就是为适应时代需求而生的教育改革新思路、新理念。今天如果我们缺乏对媒介作用的认识,我们就不可能对当前世界政治发展进程、经济发展进程、文化特点乃至我们自己,甚至对现行的教育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2.未成年人离不开媒介。青少年已经成为我国网民中的主力军,是各家网络和网络商家的目标受众群。2006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止,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12300万。从网民结构上看,网民中18~24岁的青年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8.4%;而18岁以下的青少年就占到了14.9%。
媒介对未成年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是巨大的。传统社会里,未成年人的社会学习和教育主要依靠家庭和学校,而在现代社会,这一社会化的过程则有很大改变,媒体从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家庭和学校,帮助完成这一社会化的过程。现在的孩童多数是在电视机前、电脑前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近年人们对媒体给孩子们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现出忧心忡忡,公共舆论普遍认为孩子出现的早熟、消费主义、暴力、价值观混乱等不良倾向,媒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研究人员发现,1岁至3岁的儿童电视看得越多,到了7岁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越严重。
网络媒介对现代文化的塑造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少年因缺乏及时的引导和有效教育,从而患上了“道德缺血症”、“法律痴呆症”和“网络痴迷症”。面对这些顽症,治愈他们的有效方案就是通过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赋权于青少年,使其拥有较好的网络素养。有了较好的网络素养,青少年可具备理解当代文化的能力和解析网络信息的掌控能力;有了网络素养,青少年好似穿上了“防弹衣”。它能减少网络不良信息的伤害,网络素养赋予广大青少年良好的判断力、思辨力,以及生存于网络时代的技能,从而成为积极的网络使用者。
3.青少年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由于青少年对客观世界和自我心理世界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分析判断能力,思考上也具有较大的非理性,因而会产生缺乏思考的肤浅行为和过激行为。比如:热衷于追逐新事物,沉湎于网络游戏、叛逆行为,与家长老师对立,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甚至出现性道德滑坡走上犯罪道路。媒介素养教育以培养人思辨能力和积极参与能力为宗旨,通过接受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媒介的消费者,青年人面对媒介不仅能具备解释媒体和做出明智的判断的能力,而且能自己动手制作媒介产品,从而成为积极的、能力不俗的社会参与者。
二、关于开展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
1.借鉴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实践。加拿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多元文化国家,加拿大各省都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教育计划中。加拿大媒介素养的成功实践对我国有着强烈的教育意义。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包括:一项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能力”,即帮助他们区分虚拟与现实、个人与世界的关系,认识媒体价值和自我价值,并懂得自我价值不应为媒体所主导。同时,还要增强学生作为媒介消费者的自觉意识。另一项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1.对当前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媒介现已渗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目共睹。然而,在迎接多媒体网络信息时代到来的同时,应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地看待传统教育,提出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媒介素养教育就是为适应时代需求而生的教育改革新思路、新理念。今天如果我们缺乏对媒介作用的认识,我们就不可能对当前世界政治发展进程、经济发展进程、文化特点乃至我们自己,甚至对现行的教育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2.未成年人离不开媒介。青少年已经成为我国网民中的主力军,是各家网络和网络商家的目标受众群。2006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止,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12300万。从网民结构上看,网民中18~24岁的青年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8.4%;而18岁以下的青少年就占到了14.9%。媒介对未成年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是巨大的。传统社会里,未成年人的社会学习和教育主要依靠家庭和学校,而在现代社会,这一社会化的过程则有很大改变,媒体从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家庭和学校,帮助完成这一社会化的过程。现在的孩童多数是在电视机前、电脑前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近年人们对媒体给孩子们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现出忧心忡忡,公共舆论普遍认为孩子出现的早熟、消费主义、暴力、价值观混乱等不良倾向,媒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研究人员发现,1岁至3岁的儿童电视看得越多,到了7岁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越严重。网络媒介对现代文化的塑造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少年因缺乏及时的引导和有效教育,从而患上了“道德缺血症”、“法律痴呆症”和“网络痴迷症”。面对这些顽症,治愈他们的有效方案就是通过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赋权于青少年,使其拥有较好的网络素养。有了较好的网络素养,青少年可具备理解当代文化的能力和解析网络信息的掌控能力;有了网络素养,青少年好似穿上了“防弹衣”。它能减少网络不良信息的伤害,网络素养赋予广大青少年良好的判断力、思辨力,以及生存于网络时代的技能,从而成为积极的网络使用者。
3.青少年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由于青少年对客观世界和自我心理世界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分析判断能力,思考上也具有较大的非理性,因而会产生缺乏思考的肤浅行为和过激行为。比如:热衷于追逐新事物,沉湎于网络游戏、叛逆行为,与家长老师对立,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甚至出现性道德滑坡走上犯罪道路。媒介素养教育以培养人思辨能力和积极参与能力为宗旨,通过接受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媒介的消费者,青年人面对媒介不仅能具备解释媒体和做出明智的判断的能力,而且能自己动手制作媒介产品,从而成为积极的、能力不俗的社会参与者。
二、关于开展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
1.借鉴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实践。加拿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多元文化国家,加拿大各省都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教育计划中。加拿大媒介素养的成功实践对我国有着强烈的教育意义。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包括:一项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能力”,即帮助他们区分虚拟与现实、个人与世界的关系,认识媒体价值和自我价值,并懂得自我价值不应为媒体所主导。同时,还要增强学生作为媒介消费者的自觉意识。另一项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2.对未成年人要有科学准确的认识。对未成年人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对他们有科学准确的认识。要认识到未成年人群体是社会生产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儿童和青少年的概念具有基础性和未来性,他们身上具有天然的发展性和进步性,所以我们要以发展的视角观察他们的特性、需求和问题。传统的观念对社会总体进行人群划分,一直将未成年人置于社会弱势群置。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青少年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惑、限制、压力和选择,缺乏参与社会的有效途径和经验,因此媒介素养教育要赋权于他们,通过他们接触媒体、思考媒体、解读媒介讯息、参与制作媒介产品的实际经验,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潜在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高校共青团工作 长效机制
一、新媒体概念及特征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相对于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去中心化、平民化、个性化、即时性、交互性和族群化。传统媒体的受众是分散的个体,但新媒体的受众之间的横向联系很强,呈现出组织化、族群化的特点。
全面分析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可以使高校共青团工作更加有针对性。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以零时差、零距离的优势和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式新颖的特点,深受青年的青睐。
二、“90后”大学生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中坚力量,他们生活在现代化的中国。这一特殊时代使他们每天接收着海量的信息,感受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敏捷。青年的进步在改变着时代,同样时代也在改变着他们。
1、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当代青年,是受改革开放成果惠及的一代。他们生活的年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活跃,自由、民主、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他们的思想趋于自主,擅于用自己的眼光和思维审视世界。他们基于自身的成长环境、知识背景和个性需求的差异,价值取向的选择也就日趋多样化。
青年人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有激情,有朝气,接受新鲜事物快,敢想敢干。然而由于他们涉世不深,缺少磨炼,市场经济延伸出的拜金思潮、利益的角逐,封建文化残余带来的迷信、愚昧的思想,也日益侵蚀着当代青年,使他们的价值取向高尚与低俗并存、差异与争鸣共生。
2、行为方式的多样化
青年人的行为方式,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们思想自由、信息丰富、生活自主、敢于冒险、勇于挑战,所有这一切,使他们有迥异于其他群体的行为方式。
(1)娱乐性。文化娱乐活动的多样性,为青年人提供了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数字化生活,已成为他们追求的时尚。从80年代的朦胧诗、摇滚到21 世纪的网游、超女和博客、微博;从“我累、我烦、我郁闷,我要秀”、“别人都在表演,我不能当个看客”到“什么都不为,就是想折腾”和“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文化热点事件、网络流行文化,逐步成为青年人追逐的对象,和喜欢的表达方式。
(2)融合性。贸易的发展,讯息的交融使世界各地的青年融为一体,穿着同样的品牌,共享同样的赛事。“贸易、旅游和电视,为这种生活方式的全球化提供了条件,而且这种世界化、全球化的新生活方式正以极快的速度在世界普及着, 并辐射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①
(3)自主性。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青年渴望生活的世界自由、民主、和谐,精神和物质文明能够共生,并能平衡的发展。这是他们对原有社会生活的清醒反思,绝不仅仅是他们观念的一种变化,他们渴望付诸行动,使之得以实现。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困境
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环境和对象有很大的改变,对其行政化组织体系中的聚集方式和工作方法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更对高校共青团实现组织、引导、服务青年的职能提出了挑战。
1、信息调控机制缺乏
新技术应用下的新媒体产品,如以“陌生人单向跟随”为典型特征的微博、以“用户共建”为特性的网络视频和SNS社区等,使青年人突破了传统社会中狭小的人际交往范畴,空前强化了自主意识,信息交流变得日益广泛。②网络交往的零时空、零距离的交互模式,青年信息来源的广泛性,舆论引导的不确定性,缺乏信心调控机制的状态,使高校共青团工作变得日趋复杂和多样。
2、工作方式受到冲击
传统团组织的工作方式,是通过行政层级的组织方式开展工作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团组织的工作方式面临着挑战。新媒体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平等性等特征,给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表达带来了新气象。网络化的青年团组织日益受到追捧,并得到越来越多青年的认可,使得高校共青团行政化组织体系中的聚集方式和工作方法受到冲击。
3、主客地位发生改变
传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采取的是组织传播、人际传播、自我传播和口碑传播,专职团干一对一或一对多,对内容具有可预见性,占有主导地位。当新媒体出现后,改变了高校共青团的主导地位,学生的表达更为轻松。远离了团组织的权威,青年大学生更渴望自我传播和自我管理。他们在新媒体上晒心情,发感慨,新媒体因此成为学生表达情感的重要场所。新媒体的交流,是平等的交流,不再是团组织的耳提面命、高高在上的对话。
四、如何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要顺应时代走向,拓展新的宣传和组织途径,服务青年。可采用无线多媒体传播技术通过移动通信手段搭建信息传播平台。以手机、网络等为媒介,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宣传报道,丰富宣传内容等。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在高校网络上开设专栏,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广大青年在轻松的氛围下获取有效信息;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各类评奖评优设置网上留言、投票等活动,增强参与性与互动性。
1、提高青年的媒介素养
加强对青年的媒介素养教育不是简单的拓展青年的知识空间或增设相关课程,而应该从青年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文化传承的高度来重视这个问题。青年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积极与网络宣传部门加强合作,建立和完善信息传播机制,加强舆论宣传并引导青少年科学的网络行为。在监管的同时,更需要团组织不断加强青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青年辨别信息的能力,与其被动的监管,不如主动引导、告知、教育青年,让他们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够在信息化的浪潮下自由翱游,而不身受其害。
2、推动团组织融合发展
新媒体在青年的学习、生活、交流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效应,要有效利用传统媒体,不断加强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的能力,使新旧媒体能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全方位地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③高校共青团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新旧媒体之间的差异,充分利用新旧媒介之间的优势互补,使高校共青团工作与新旧媒体协同作战,形成共青团工作公信力强、导向鲜明的特点。
3、尊重青年的新特质,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新媒体崭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不断的形成新的网络文化形态,有效利用新媒体形成的网络文化形态对高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人员要主动占领新媒体环境中的工作阵地,创新工作形式和方式,使交互共享、对话平等成为共青团工作的主流,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间的统一。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及平台,加强舆论构建,实现信息的有效流通,不断促进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创新工作方法,营造健康的氛围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网络用户中最主要的群体,青年大学生们意愿的表达方式、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QQ群、MSN群、博客、微博、播客、论坛等成了青年大学生们意愿表达的路径。但其人际交往方式更多的还是发短信、打电话和QQ聊天,传统的面对面聚会、联谊以及写信等沟通方式则不受他们青睐。因此,高校共青团工作要根据时展,切合学生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运用微博、播客、飞信、博客等新的媒体形式与青年学生沟通、交流,真正实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叫好又叫座。
5、尊重学生的需求,拓展服务大学生的渠道
目前,共青团在服务青年大学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但相对来讲青年大学生们对于共青团开展的活动参与度和满意度并不高,更有人不愿意参加。因此,高校共青团应该充分尊重青年大学生们的需求,利用网络搭建平台,打造精品活动,拓展服务青年大学生的渠道。青年大学生们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特点,高校共青团应该全面把握青年大学生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社会参与、权利表达等普遍需求,根据其特点设计相应的活动和教育对策,以改进工作内容为突破口,实现组织、引导、服务青年的职能,把具体的工作做深做实,以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总之,高校共青团工作应该要创新工作内容,打造精品项目,拓展渠道,更好的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服务。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不是宣传、舆论引导的变化,而是面对时代的进程,高校共青团工作理念、现实的变革。只有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为他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的环境,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使高校共青团工作贴近青年、凝聚青年和引导青年的中心工作真正深入学生内心。
参考文献
①约翰·奈斯比特:《2000年大趋势》[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②吴雨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工作的创新路径》[J].《传媒观察》,2012(7)
③赖勇,《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网络财富》,2010(7)
关键词:青年军人;媒介素养教育;信息;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对人们接触媒体、理解媒体和使用媒体时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素养的一种培养和教育。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目的是教育青年军人要有很强的媒介素养意识和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各种媒介。
青年军人是个特殊群体,他们一方面处于大众传媒的包围之中,对各种信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快速接受和反应能力,同时青年军人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容易受到错误思潮、消极言论和社会问题的侵蚀和影响,进而产生价值观的偏差。所以在青年军人中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探索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充分认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才能筑牢思想防线,强化军队“软实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期战略任务的现代化军队。
一、加强青年军人媒介素养教育的时代意义
(一)媒介素养教育是信息社会的时代要求
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与休闲娱乐功能已成为当代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置身军营的官兵接触和感知外界社会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很大程度上成为官兵建构自身思想素质和政治理想的重要影响源。当前,我国传媒在产业化、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日益深入和普遍地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当然也包括军营生活。然而,媒介文化与军营文化两者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大众传媒中秉承的多元价值理念与我军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相背离,传媒所构筑的奢侈豪华、五彩缤纷的虚拟现实,与军营单调枯燥的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诸如此类的现实困境已然提到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面前。因此,以引导和教育广大官兵正确解读传媒信息,合理使用传媒工具为根本目的的传媒素养教育,是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
(二)媒介素养教育是筑牢思想防线的有效手段
在国家安全面临新挑战、军队建设转向新战略的二十一世纪,我国十分重视信息的对抗与掌控。但是不能不承认,我国目前对卫星电视、越洋广播、互联网络的控制和屏蔽能力还很弱,与西方国家之间亦存在着出入境信息流量的逆差,形成事实上的西强东弱的局面。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中,西方的新闻媒介、文化产品日益渗透并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通过各种新型信息媒介,更影响着具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军人群体。
应对这种形势,我们可以采取两种主要措施,一是对媒介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在全球开放的舆论环境下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阵地,二是在青年军人的思想意识中建立一种强有力的“防御机制”,使他们有能力识破某些信息的“温柔外衣”下包藏的祸心,并能主动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传播我们自己的声音,形成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党和国家、军队利益的舆论环境,建设有利于青年军人成长的军营文化氛围和积极向上的信息环境,创新发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军事文化。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是巩固青年军人思想防线,激发战斗精神的重要举措。
(三)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践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同志提出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高度凝练。但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军人的共同精神追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育形成的,也不是通过几次教育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达到青年军人群体思想素质的全面提升,规范和引导主体的价值取向,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最终构筑个体的精神境界。
在我军建设八十多年的历程中,新闻宣传和文化建设在传播国防知识、树立军队和军人形象、宣传国防政策、培育战斗精神、鼓舞全民国防意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上世纪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等文学、影视作品讴歌了时代英雄、造就了一代精神和时尚,对提升国防力量、树立国家形象和威望、唤起青年的社会责任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大潮中,与军事和军人有关的新闻、专题以及文艺作品仍然受到社会和年轻人的欢迎,军人仍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和英雄。新军事类节目、军警题材影视作品的热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趋势。中央电视事频道开播以来,深受青年们的喜爱,在军营里、社会上,广大青年人中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军事迷”群体。因此说,在二十一世纪,大众传媒以无处不在的影响力给军事信息传播提供了新舞台和新挑战。同样,也为我们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塑造新一代军人,提供了历史性契机。
(四)媒介素养教育是提高当代军人自我教育能力的基本保证
媒介素养教育产生于大众传媒时代对传媒经验理性认知的需求,是当代人面对日益强大的传媒力量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和防范措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成自身与现实环境以及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三者的协调共存。因而,从根本上说,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在性质上不同于部队针对各种主题或形势的要求而进行的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而言,媒介素养教育侧重于受教育之后一个知识盲区的填补,一种新的认知能力的获得,一种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媒介素养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优化,教育的深入程度决定了教育效果的持续存在和不断延伸。
二、青年军人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媒介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人必备的素养之一。目前,军人群体中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相关部门和机构对青年军人所处的媒介环境的复杂性和影响力认识不足,进而缺乏进行针对性教育的意识。尽管各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意识到了各种媒介信息对青年官兵的影响,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对少数官兵追星、热衷于到地方网吧上网等行为进行了一定的管理和教育,但这种教育往往是散在的、缺乏整体计划的,并没有意识到是由于官兵的媒介素养不高而导致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因此,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就事论事,难以使当事人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不良信息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致使教育的长远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一些院校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此类问题的研究,但是很多研究成果还没有用来指导军队的整体思想建设,理论方面的成果尚未形成对教育工作的规范和指导。
(二)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
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的上的统一性,近年来,许多单位和部门媒介素养教育被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也由部队的政治主官来实施。但是,媒介素养包含了传媒知识、能力、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对青年军人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既需要教育者具备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高度敏锐的政治觉悟,还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方法和机制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也有所不同。特别是在面临着更加着眼于心理打击、精神占领的未来战争需求,必须将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做适当的区分,使两者互有侧重、互为补充。同时,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军事教育训练中的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力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训教合一的培训机制,使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体制更为完善,更加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三)在教育训练中传媒应用的主动性不足
媒介素质教育,首先要从认识媒介、运用媒介开始,但在军事教育训练中,传媒应用还比较缺乏主动性。在青年军人的生活、工作和训练中,对于传媒信息,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除了阅读、收听、收看重大新闻、政策宣传外,对其他信息基本疏于管理,或简单地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或以“禁”或“堵”的手段阻止信息进入。在媒体技术和手段日趋多样化、社会联系日趋紧密的信息社会里,“禁”和“堵”是不可能、不现实的,需要更加积极有效的科学方法。在信息较量日趋激烈的未来战略博弈中,不仅需要青年官兵对于不良信息具有强大的“免疫力”,更需要具备制作、传播正面、积极的信息意识和能力,在平时训练和未来战争中掌握主动性和信息优势。
三、对青年军人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外众多学者的总结和归纳,媒介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建立对信息批判的反应模式
即学习如何理性地辨别信息的意义,辨别媒介真实与社会真实,不盲目相信或采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2 发展关于媒介的思想
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受众形成对媒介性质和功能的正确认识。所谓“正确”,意味着较完整和较客观地评价媒介的性质、功能和局限。媒介提供的所有信息是一定的媒介传播体制运转的结果,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是为某一个受众特别设置的。一个成熟的受众总能从容地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因为它有一种思想的过滤能力,运用这种能力可以有效地处理信息,从信息中获得真正的益处。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思想就没有信息。
3 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大众传媒中经常存在着负面信息,即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信息。媒介素养教育要不断地列举并评论这些负面信息,以提高受众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
4 学会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帮助自己成长与进步
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受众应该了解媒介及其信息对自己的意义,了解自己的需求,并学会利用媒介满足自己的需求,以帮助与促进自己健康发展。
(二)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
1 提高思想认识,把青年军人媒介素养教育放到重要位置
加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整合、利用各种媒介素养教育和学习资源。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质教育的途径很多,不一定要设置专署机构,重要的是提高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的科学认识,并将之结合到军事教育理念中,将具体工作融合到部队的日常教育中去,拓展政治思想教育的内涵,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教育的方法手段,分析青年军人的特点,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2 更新教育内容,建立结构合理、训教一致的培养体系
相关部门和机构必须加强方法、策略的研究,制订相应政策,形成具有军队特色的媒介素质教育体系,普及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军事院校教育是我军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军校毕业生是我军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从军校学员的培养抓起。一些院校、科研机构在新闻传媒以及心理战、舆论战理论与战法研究等方面已经有了深厚的科研和教学积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应该尽快把这些资源能很好地利用起来,建立具有军校教育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开发相关的教材以及其他教学资源。根据军校学员的思想特点和兴趣,在非新闻类专业教学体系中开设新闻传播学选修课程,把媒介素养作为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来看待,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军人思想建设的重要部分来抓,而不是当作附带或临时性的工作。
3 拓宽培养途径,坚持多渠道、多模式的培养策略
媒介素质教育,是每一名青年官兵思想成长中必需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往往是潜移默化的、需要与部队的其他工作相结合的。在基层部队,特别是战士的文化教育、思想教育中引进媒介素质教育内容,以战士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排演文艺节目、展开智力竞赛和主题讨论、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作报告等等,结合读书看报、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等活动,组织广大青年官兵学习新闻传播的基本知识,参与媒介信息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媒介宣传的实质,学会批判性地分析和接受媒介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敌对宣传的侵蚀,从而增强战斗精神、革命意志和军队的凝聚力。
关键词:青年军人 媒介素养教育
引言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对人们接触媒体、理解媒体和使用媒体时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素养的一种培养和教育。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目的是教育青年军人要有很强的媒介素养意识和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各种媒介。
一、加强青年军人媒介素养教育的时代意义
1、媒介素养教育是信息社会的时代要求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渠道。大众传媒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直接来自于大量媒介信息的引导,人们对外界环境所作判断的正确与否,也直接受制于媒介对这个世界反映的客观度和准确度,即使在管理严格、纪律严明的军营中也不例外。
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与休闲娱乐功能也已成为当代人日常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置身军营的官兵接触和感知外界社会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很大程度上成为官兵建构自身思想素质和政治理想的重要影响源。当前,我国传媒在产业化、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日益深入和普遍地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当然也包括军营生活。
2、媒介素养教育是筑牢思想防线的有效手段
在国家安全面临新挑战、军队建设转向新战略的二十一世纪,我国十分重视信息的对抗与掌控。但是不能不承认,我国目前对卫星电视、越洋广播、互联网络的控制和屏蔽能力还很弱,与西方国家之间亦存在着出入境信息流量的逆差,形成事实上的西强东弱的局面。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中,西方的新闻媒介、文化产品日益渗透并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通过各种新型信息媒介,更影响着具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军人群体。
应对这种形势,我们可以采取两种主要措施,一是对媒介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在全球开放的舆论环境下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阵地,二是在青年人、特别是军人的思想意识中建立一种强有力的“防御机制”,使他们有能力识破某些信息的“温柔外衣”下包藏的祸心,并能主动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传播我们自己的声音。
3、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践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在我军建设八十多年的历程中,新闻宣传和文化建设在传播国防知识、树立军队和军人形象、宣传国防政策、培育战斗精神、鼓舞全民国防意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上世纪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等文学、影视作品讴歌了时代英雄、造就了一代精神和时尚,对提升国防力量、树立国家形象和威望、唤起青年的社会责任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大潮中,与军事和军人有关的新闻、专题以及文艺作品仍然受到社会和年轻人的欢迎,军人仍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和英雄。因此说,在二十一世纪,大众传媒以无处不在的影响力给军事信息传播提供了新舞台和新挑战,同样,也为我们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塑造新一代军人,提供了历史性契机。
4、媒介素养教育是提高当代军人自我教育能力的基本保证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是通过主体对知识、信息的内化,进而改变其认知、态度和情感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了理想信念的确立,而媒介素养教育则能够确保青年军人在媒介信息海洋中的理性和清醒,有效地利用有用信息、摒弃垃圾信息、抵御敌对信息、传播正义信息。
媒介素养教育产生于大众传媒时代对传媒经验理性认知的需求,是当代人面对日益强大的传媒力量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和防范措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成自身与现实环境以及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三者的协调共存。因而,从根本上说,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在性质上不同于部队针对各种主题或形势的要求而进行的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而言,媒介素养教育侧重于受教育之后一个知识盲区的填补,一种新的认知能力的获得,一种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 转贴于
二、对青年军人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
抑制媒介不良影响的措施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加强对传媒的管理力度,禁堵不健康内容登堂入室,进入大众传播渠道;二是在受众中间普及媒介素养教育,让更多的受众拥有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生存本领-媒介素养,成为积极的媒介信息操控者。笔者认为,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青年军人媒介素养教育放到重要位置
加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整合、利用各种媒介素养教育和学习资源。笔者认为,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质教育的途径很多,不一定要设置专署机构,重要的是提高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的科学认识,并将之结合到军事教育理念中,将具体工作融合到部队的日常教育中去,拓展政治思想教育的内涵,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教育的方法手段,分析青年军人的特点,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二)更新教育内容,建立结构合理、训教一致的培养体系
相关部门和机构必须加强方法、策略的研究,制订相应政策,形成具有军队特色的媒介素质教育体系,普及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军事院校教育是我军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军校毕业生是我军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从军校学员的培养抓起。一些院校、科研机构在新闻传媒以及心理战、舆论战理论与战法研究等方面已经有了深厚的科研和教学积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应该尽快使这些资源能很好地利用起来,建立具有军校教育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开发相关的教材以及其他教学资源。
(三)优化培养环境,营造媒介素养培养的良好氛围
在加强媒介知识普及的基础之上,在院校、部队的文化建设、日常生活中营造健康、科学的媒介信息环境。利用校园和部队营区网络资源,让基层官兵参与到媒介信息的制作和活动中。目前,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部队官兵的信息能力有了飞速的进步,不仅部队的军事工作、日常管理工作等都可以借助计算机或网络来进行,局域网也给广大官兵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生活和娱乐信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信息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变得模糊,浏览信息的人同时也可以信息、参与网上讨论等等。
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青年军人正处于日益复杂的大众传播媒介环境,能够在各种复杂局面面前保持军人本色、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制各种侵蚀和诱惑,是新世纪对军人提出的新考验,也是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基础。通过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让他们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学会正确分析和判断信息真伪、识别正确与错误、有效地利用信息为学习和工作服务,树立信息安全意识、掌握信息安全技术,是全面提升部队综合战斗力的重要思想保证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青年军人 媒介素养教育
引言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对人们接触媒体、理解媒体和使用媒体时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素养的一种培养和教育。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目的是教育青年军人要有很强的媒介素养意识和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各种媒介。
一、加强青年军人媒介素养教育的时代意义
1、媒介素养教育是信息社会的时代要求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渠道。大众传媒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直接来自于大量媒介信息的引导,人们对外界环境所作判断的正确与否,也直接受制于媒介对这个世界反映的客观度和准确度,即使在管理严格、纪律严明的军营中也不例外。
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与休闲娱乐功能也已成为当代人日常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置身军营的官兵接触和感知外界社会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很大程度上成为官兵建构自身思想素质和政治理想的重要影响源。当前,我国传媒在产业化、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日益深入和普遍地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当然也包括军营生活。
2、媒介素养教育是筑牢思想防线的有效手段
在国家安全面临新挑战、军队建设转向新战略的二十一世纪,我国十分重视信息的对抗与掌控。但是不能不承认,我国目前对卫星电视、越洋广播、互联网络的控制和屏蔽能力还很弱,与西方国家之间亦存在着出入境信息流量的逆差,形成事实上的西强东弱的局面。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中,西方的新闻媒介、文化产品日益渗透并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通过各种新型信息媒介,更影响着具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军人群体。
应对这种形势,我们可以采取两种主要措施,一是对媒介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在全球开放的舆论环境下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阵地,二是在青年人、特别是军人的思想意识中建立一种强有力的“防御机制”,使他们有能力识破某些信息的“温柔外衣”下包藏的祸心,并能主动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传播我们自己的声音。
3、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践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在我军建设八十多年的历程中,新闻宣传和文化建设在传播国防知识、树立军队和军人形象、宣传国防政策、培育战斗精神、鼓舞全民国防意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上世纪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等文学、影视作品讴歌了时代英雄、造就了一代精神和时尚,对提升国防力量、树立国家形象和威望、唤起青年的社会责任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大潮中,与军事和军人有关的新闻、专题以及文艺作品仍然受到社会和年轻人的欢迎,军人仍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和英雄。因此说,在二十一世纪,大众传媒以无处不在的影响力给军事信息传播提供了新舞台和新挑战,同样,也为我们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塑造新一代军人,提供了历史性契机。
4、媒介素养教育是提高当代军人自我教育能力的基本保证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是通过主体对知识、信息的内化,进而改变其认知、态度和情感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了理想信念的确立,而媒介素养教育则能够确保青年军人在媒介信息海洋中的理性和清醒,有效地利用有用信息、摒弃垃圾信息、抵御敌对信息、传播正义信息。
媒介素养教育产生于大众传媒时代对传媒经验理性认知的需求,是当代人面对日益强大的传媒力量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和防范措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成自身与现实环境以及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三者的协调共存。因而,从根本上说,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在性质上不同于部队针对各种主题或形势的要求而进行的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而言,媒介素养教育侧重于受教育之后一个知识盲区的填补,一种新的认知能力的获得,一种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
二、对青年军人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
抑制媒介不良影响的措施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加强对传媒的管理力度,禁堵不健康内容登堂入室,进入大众传播渠道;二是在受众中间普及媒介素养教育,让更多的受众拥有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生存本领-媒介素养,成为积极的媒介信息操控者。笔者认为,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青年军人媒介素养教育放到重要位置
加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整合、利用各种媒介素养教育和学习资源。笔者认为,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质教育的途径很多,不一定要设置专署机构,重要的是提高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的科学认识,并将之结合到军事教育理念中,将具体工作融合到部队的日常教育中去,拓展政治思想教育的内涵,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教育的方法手段,分析青年军人的特点,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二)更新教育内容,建立结构合理、训教一致的培养体系
相关部门和机构必须加强方法、策略的研究,制订相应政策,形成具有军队特色的媒介素质教育体系,普及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军事院校教育是我军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军校毕业生是我军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从军校学员的培养抓起。一些院校、科研机构在新闻传媒以及心理战、舆论战理论与战法研究等方面已经有了深厚的科研和教学积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应该尽快使这些资源能很好地利用起来,建立具有军校教育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开发相关的教材以及其他教学资源。
(三)优化培养环境,营造媒介素养培养的良好氛围
在加强媒介知识普及的基础之上,在院校、部队的文化建设、日常生活中营造健康、科学的媒介信息环境。利用校园和部队营区网络资源,让基层官兵参与到媒介信息的制作和活动中。目前,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部队官兵的信息能力有了飞速的进步,不仅部队的军事工作、日常管理工作等都可以借助计算机或网络来进行,局域网也给广大官兵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生活和娱乐信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信息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变得模糊,浏览信息的人同时也可以信息、参与网上讨论等等。
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青年军人正处于日益复杂的大众传播媒介环境,能够在各种复杂局面面前保持军人本色、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制各种侵蚀和诱惑,是新世纪对军人提出的新考验,也是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基础。通过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让他们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学会正确分析和判断信息真伪、识别正确与错误、有效地利用信息为学习和工作服务,树立信息安全意识、掌握信息安全技术,是全面提升部队综合战斗力的重要思想保证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青年军人 媒介素养教育
引言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对人们接触媒体、理解媒体和使用媒体时应当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素养的一种培养和教育。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目的是教育青年军人要有很强的媒介素养意识和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各种媒介。
一、加强青年军人媒介素养教育的时代意义
1、媒介素养教育是信息社会的时代要求
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渠道。大众传媒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直接来自于大量媒介信息的引导,人们对外界环境所作判断的正确与否,也直接受制于媒介对这个世界反映的客观度和准确度,即使在管理严格、纪律严明的军营中也不例外。
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与休闲娱乐功能也已成为当代人日常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置身军营的官兵接触和感知外界社会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很大程度上成为官兵建构自身思想素质和政治理想的重要影响源。当前,我国传媒在产业化、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日益深入和普遍地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当然也包括军营生活。
2、媒介素养教育是筑牢思想防线的有效手段
在国家安全面临新挑战、军队建设转向新战略的二十一世纪,我国十分重视信息的对抗与掌控。但是不能不承认,我国目前对卫星电视、越洋广播、互联网络的控制和屏蔽能力还很弱,与西方国家之间亦存在着出入境信息流量的逆差,形成事实上的西强东弱的局面。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中,西方的新闻媒介、文化产品日益渗透并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通过各种新型信息媒介,更影响着具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军人群体。
应对这种形势,我们可以采取两种主要措施,一是对媒介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在全球开放的舆论环境下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舆论阵地,二是在青年人、特别是军人的思想意识中建立一种强有力的“防御机制”,使他们有能力识破某些信息的“温柔外衣”下包藏的祸心,并能主动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传播我们自己的声音。
3、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践行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
在我军建设八十多年的历程中,新闻宣传和文化建设在传播国防知识、树立军队和军人形象、宣传国防政策、培育战斗精神、鼓舞全民国防意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上世纪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等文学、影视作品讴歌了时代英雄、造就了一代精神和时尚,对提升国防力量、树立国家形象和威望、唤起青年的社会责任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大潮中,与军事和军人有关的新闻、专题以及文艺作品仍然受到社会和年轻人的欢迎,军人仍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和英雄。因此说,在二十一世纪,大众传媒以无处不在的影响力给军事信息传播提供了新舞台和新挑战,同样,也为我们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塑造新一代军人,提供了历史性契机。
 
; 4、媒介素养教育是提高当代军人自我教育能力的基本保证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是通过主体对知识、信息的内化,进而改变其认知、态度和情感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了理想信念的确立,而媒介素养教育则能够确保青年军人在媒介信息海洋中的理性和清醒,有效地利用有用信息、摒弃垃圾信息、抵御敌对信息、传播正义信息。
媒介素养教育产生于大众传媒时代对传媒经验理性认知的需求,是当代人面对日益强大的传媒力量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和防范措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成自身与现实环境以及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三者的协调共存。因而,从根本上说,媒介素养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在性质上不同于部队针对各种主题或形势的要求而进行的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而言,媒介素养教育侧重于受教育之后一个知识盲区的填补,一种新的认知能力的获得,一种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
二、对青年军人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
抑制媒介不良影响的措施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加强对传媒的管理力度,禁堵不健康内容登堂入室,进入大众传播渠道;二是在受众中间普及媒介素养教育,让更多的受众拥有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生存本领-媒介素养,成为积极的媒介信息操控者。笔者认为,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青年军人媒介素养教育放到重要位置
加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整合、利用各种媒介素养教育和学习资源。笔者认为,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质教育的途径很多,不一定要设置专署机构,重要的是提高对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的科学认识,并将之结合到军事教育理念中,将具体工作融合到部队的日常教育中去,拓展政治思想教育的内涵,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教育的方法手段,分析青年军人的特点,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二)更新教育内容,建立结构合理、训教一致的培养体系
相关部门和机构必须加强方法、策略的研究,制订相应政策,形成具有军队特色的媒介素质教育体系,普及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军事院校教育是我军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军校毕业生是我军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从军校学员的培养抓起。一些院校、科研机构在新闻传媒以及心理战、舆论战理论与战法研究等方面已经有了深厚的科研和教学积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应该尽快使这些资源能很好地利用起来,建立具有军校教育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开发相关的教材以及其他教学资源。
(三)优化培养环境,营造媒介素养培养的良好氛围
在加强媒介知识普及的基础之上,在院校、部队的文化建设、日常生活中营造健康、科学的媒介信息环境。利用校园和部队营区网络资源,让基层官兵参与到媒介信息的制作和活动中。目前,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部队官兵的信息能力有了飞速的进步,不仅部队的军事工作、日常管理工作等都可以借助计算机或网络来进行,局域网也给广大官兵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生活和娱乐信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信息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变得模糊,浏览信息的人同时也可以信息、参与网上讨论等等。
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青年军人正处于日益复杂的大众传播媒介环境,能够在各种复杂局面面前保持军人本色、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制各种侵蚀和诱惑,是新世纪对军人提出的新考验,也是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基础。通过在青年军人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让他们了
解新闻传播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学会正确分析和判断信息真伪、识别正确与错误、有效地利用信息为学习和工作服务,树立信息安全意识、掌握信息安全技术,是全面提升部队综合战斗力的重要思想保证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童之侠,传媒素养与人文素质教育,蔡帼芬等 编,媒介素养,p127,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