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

时间:2023-09-17 14:52:38

序论:在您撰写社区治理新思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社区治理新思路

第1篇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根据国家精神,2010年吉林省根据需要调整了阳光工程指导小组成员单位,其成员单位有:省农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住建厅、省畜牧局和省妇联。各项目县及时调整和充实阳光工程指导小组,加强管理人员力量,并有3人以上主抓阳光工程工作。

各部门要站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上,提高对阳光工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11号)明确的部门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2010年全省阳光工程组织实施部门的主要职责如下:省级农业部门(阳光办)对培训任务下达、组织全省培训任务完成、业务政策指导和年度项目县培训任务完成及绩效考核评估负责;项目县农业部门对培训任务完成、培训基地认定质量、项目监管验收负责;培训基地对培训的教学质量、培训时间、培训人员的真实性负责;住建、畜牧、妇联对本部门承担任务的完成和真实性负责;省级财政部门及时下达项目县专项补助资金,并加强专项补助资金的监管;项目县市财政部门对培训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使用监管负责。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的阳光工程管理机制,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

2.规范运作,保证质量

为规范项目运行,确保培训质量,让农民得到实惠,拟做好以下工作。

2.1规范基地认定工作 根据阳光工程新的培训任务和工作目标、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以及农业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分布情况,重新组织开展基地认定工作。在基地认定工作中,根据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认定办法,结合阳光工程面临的新形势和新的培训内容,在培训机构自主申报的基础上,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组织专家组评审的方式,全省共认定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86个,为保质保量完成全省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奠定了基础。

2.2规范培训管理 为规范阳光工程培训工作,2010年要完善培训规范、教学计划、专兼职教师队伍、教材、班级管理、考试考核制度和档案管理等七个方面的规范和制度,确保培训落到实处,提高培训质量。

3.创新思路,强化监管

监管工作是阳光工程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阳光工程的培训质量。2010年全省阳光工程的监管工作,在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公示制度、“三堂课”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台账登记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等五项制度的基础上,注重加强日常监管。为做好这方面工作,省阳光办增设了监督科,旨在进一步加强项目日常监管工作。一方面建立网上监管系统,掌握全省培训动态,实施日常监管。一方面组织人员随机到基地进行抽查,发现问题解决及时。改变以往阳光工程以中期、年末集中检查为主的做法,而是实行平时抽查,日常监管和年末重点检查相结合,避免出现“平时不管,检查傻眼”的情况。

4.强化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今年国家对阳光工程培训内容、项目监管、检查验收等进行了新的调整。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实到位,保证阳光工程的规范管理和实施质量。省阳光办将对各项目县阳光办负责人、信息员、培训基地负责人、档案管理和项目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5.加强宣传,培树典型

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挖掘当地在阳光工程实施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学员,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要丰富宣传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信息短信平台等媒体,通过张贴挂图、发放宣传资料、拍摄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宣传效果和针对性。

6.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第2篇

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新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以及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我市城市社区建设已进入迅猛发展的快车道,发展势头喜人。但如何进一步借鉴社区建设中的新思路、新做法和新经验,真正建设好和谐社区,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社区建设中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关键一环。本办参与“和谐社区”主题调研课题,目的就在于协助调研组及时掌握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并写出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二、参与调研内容

(一)社区的基本情况

(二)对近几年来开展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评估

(三)当前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情况

(1)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组织体系

社区治安防范组织情况。社区有哪些治安防范组织,各类组织的人数、人员待遇、经费来源情况;

各类治安防范组织如何开展治安防范;

社区警务情况。

(2)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方式

创建平安社区的情况;

有效组织开展群防群治的情况;

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内容。

(3)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内容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情况;

吸毒人员管理教育情况;

对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监视居住人员的管理安置情况;

对组织的防治、打击情况;

帮教组织设立情况;

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情况;

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出租房屋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四)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经验

(五)目前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六)对今后加强城市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参与调研方式

在调研组的统一调度和计划安排下展开调研。总的要求,调查面要广;挖掘资料要深;掌握的数据、经验、主要问题要实;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新。

1、深入群众、街道了解情况;

2、召开有关基层机构部门负责人座谈会;

第3篇

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新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以及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我市城市社区建设已进入迅猛发展的快车道,发展势头喜人。但如何进一步借鉴社区建设中的新思路、新做法和新经验,真正建设好和谐社区,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社区建设中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关键一环。本办参与“和谐社区”主题调研课题,目的就在于协助调研组及时掌握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新的思路,并写出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二、参与调研内容

(一)社区的基本情况

(二)对近几年来开展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评估

(三)当前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情况

(1)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组织体系

社区治安防范组织情况。社区有哪些治安防范组织,各类组织的人数、人员待遇、经费来源情况;

各类治安防范组织如何开展治安防范;

社区警务情况。

(2)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方式

创建平安社区的情况;

有效组织开展群防群治的情况;

社区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内容。

(3)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内容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情况;

吸毒人员管理教育情况;

对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监视居住人员的管理安置情况;

对组织的防治、打击情况;

帮教组织设立情况;

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情况;

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出租房屋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四)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经验

(五)目前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六)对今后加强城市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参与调研方式

在调研组的统一调度和计划安排下展开调研。总的要求,调查面要广;挖掘资料要深;掌握的数据、经验、主要问题要实;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新。

1、深入群众、街道了解情况;

2、召开有关基层机构部门负责人座谈会;

第4篇

一、抓党风廉政建设,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十项工作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是规范权力运行、强化行政管理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构建惩防腐败体系,推进从源头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使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到,廉政建设关系执政基础、关系民心向背、关系政府形象、关系事业成败,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抓紧抓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朝阳社区将围绕一个中心,突出十项工作,切实加强政府廉政建设。

一个中心:就是要围绕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人民满意社区这一中心,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坚持把"廉政、安全、稳定、和谐"贯彻社区工作的始终,形成全员全方位抓落实的反腐倡廉工作合力。

十项重点:一是廉政承诺,勤政为民。推行廉政承诺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公开表态,切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二是廉政教育,筑牢防线。积极开展以远程教育、市民学校为主要内容的岗位廉政教育。强化基层党员干部廉洁履职意识。三是完善制度,规范行政。不断完善各种监督制度,加强财务制度管理。四是创优环境,服务发展。深入开展纠风治乱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食品药品、五小门店、环保、防汛、防滑、安全生产、环境卫生、文明交通等的执法监察,扎实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工作。五是政务公开,阳光透明。健全政务公开等制度,调动居民的参与意识,使政务工作阳光透明。六是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部署,认真查找自己和工作人员在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不断提高在各种压力、困难和考验面前自我调适的能力,始终做到坚定执着、乐观自信、沉稳平和、心胸开阔、奋发有为,树立热爱社区、献身社区,为民服务、执法为民的意识。七是接受监督,廉洁从政。设置居民意见箱,党风廉政监督电话,接受居民群众的监督,廉洁从政。八是规范程序,依法行政。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坚决按程序决策,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民主决策、集体决策和科学决策,做到规范操作,令行禁止。遇到重大问题,社区律师参与其中。九是提高效能,为民务实。实行首问责任制,推行居民服务代办业务,紧扣"从严扫除,从实服务基层"主题,从强化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整治、严格问责问效三个方面入手,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十是凝聚班子,锤炼队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履行抓班子、带队伍、建风气的领导职责,扎实开展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二、抓三社一志联动,结合实际,打造服务品牌

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是新时期社会治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推进"三社联动",要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要在资源整合上做文章,要在人才培养上见实招,要在协力推进上求实效,从而真正发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在提升社会治理和服务现代化水平中的聚合效应,由社区建设搭好戏台子,社会组织搭好戏班子,社工担当台柱子,志愿服务补位子。发挥社工的巨大作用,不断整合社区资源,锐意改革,创新思路,发挥三社一志新作用,创新社区治理新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的社区服务品牌,突出"三型"特色文化,打造 "一居一特"社区服务品牌。

第5篇

2.创新基层管理模式,提升网格服务水平。

3.创新基层管理模式,提升网格服务效能。

4.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网格服务。

5.创新社会治理社会化新思路,打造社区工作网格化新模式。

6.大力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管理全覆盖、资源共分享、管理无盲区、服务零距离。

8.管理网格化,服务心贴心。

9.管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联系无遗漏。

10.继续解放思想,坚持网格为民,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11.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网格建设。

12.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落实网格化管理,开展组团式服务。

13.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推进网格为民。

1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现社区工作网格化。

15.健全网格管理,推进网格服务。

16.讲科学、谋发展,抓网格、促和谐。

17.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网格管理、服务为民。

18.社区管理推行网格化、信息化,居民服务实现全天候、零距离。

19.社区管理网格化,受惠群众你我他。

20.社区划网格,管理进网格,服务在网格。

21.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大事小事一“网”打尽。

22.深入推行网格化管理,全力打造和谐新农村。

23.深入推行网格化管理,全力打造文明和谐校园。

24.实行网格管理,完善服务体系。

25.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26.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网格建设。

27.推进网格化管理,实行人性化服务。

28.网格管理员,您的社区管家。

第6篇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碎片化社会;社区自治

中图分类号:C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018-02

伴随市场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人口集聚在城市,人口的流动性大,城市社会群体高度分化,城市社会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碎片化”成为基层社会的新形态。单位制的解体,导致应对计划体制下社会结构的传统管理模式也趋于瓦解。在社会关系复杂化、利益结构多元化,社会矛盾尖锐化的碎片化社会中,各大城市掀起了“网格化”管理的浪潮,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但由于在设计理念以及内在机制方面的缺陷,网格化治理方略在自主性社区的应用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将回溯网格化管理的内涵及特点,并在深入分析其运行效果的基础上,力图提出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新思路,从而实现协同治理格局的建构。

一、网格化管理之勃兴与特征

在单位制逐渐解体、社区成为社会基本单元的背景下,社会事务向社区累积,但其尚未达到独立承担管理职能的程度,造成了政府治理压力的空前加大。政府必须寻求新型管理模式,以应对日趋复杂的城市管理难题。一种新的治理思路“技术治理”,即国家通过引入新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提升自己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效能。并且国家在实现自身管理目标时,其管理技术、治理手段正在变得越来越“技术化”[1]。网格化管理正是作为一种新的城市治理技术应运而生的。

学界对于网格化管理的内涵的理解大致相同,认为网格化管理就是在保持原有街道――社区管理体制不变的基础上,按一定标准将城市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一般一个网格内常住人口为4000-5000人),并搭建与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相连接的社区信息化平台,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起一种监督与处置相分离的新型基层管理体制[2]。

自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开始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来,这种新型管理体制逐渐在全国各大城市普及,形成了诸如宁夏石嘴山大武口区“4+6”模式、山西长治”三位一体”等典型模式。在实践探索中,网格化管理模式呈现出明显特色和优势。

1.统一进行网格规划与实施

城市网格化管理首先需要得到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预先规划和有序实施。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数城市提出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市区联动的工作思路,将网格化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网格化管理的运行需要以全市统一的战略规划和管理信息数据库为支撑,然后按照同一标准划分单元网格,统一进行城市部件普查等,从而形成全市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有组织的管理模式,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和工作指导手册,从而保证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稳定运行。

2.明确划定各层级管理职责

网格化管理是将城区行政性地划分为一个个“网格”,从而在“区―街道一社区”三级管理结构之下,增加了“网格”这一新的层级,变为四级责任体系,并且实行市、区两级分工、监管分离的体制。其目的在于打破以往行政体系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推诿扯皮、权责不清的种种弊端,理顺市、区、街道各级之间的关系,将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使各管理主体的权责界限更加清晰明确。

3.管理效率的高效化

网格化管理借助网络平台的信息传递作用,加之权责的清晰化所带来的人为因素干扰的减少,有利于职能部门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理问题,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反映问题的环节过多的弊端,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整个问题处理流程的时间明显缩短,结案率大幅提高,从而提升了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二、城市网格化管理实践之局限

网格化管理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话语背景下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提倡,并且广泛应用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领域。值得肯定的是,网格化管理借助全新的管理架构和治理技术,在打造“数字城市”、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行政效率、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但应该注意到,这种管理模式在碎片化的基层社会中往往出现“管理失灵”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持久性不强,运行成本过高

网格化管理是在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社会转型期而创设,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科层管理结构,将行政性管理延伸至基层社区,进而应对和社会纠纷,带有一定的应急性。尽管网格化管理在基层社会与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之间开通了较为便利的信息反馈和处理渠道,减少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的现象,对于政府行政绩效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网格化管理的建立及其运行也潜藏着行政成本膨胀的风险。如在一些网格内设置多名网格员,增设各级网格管理指导中心办公室,这就使人力、设备和资金投入势必增加。此外,网格化管理在某些城市只是作为一种非常态的应急措施而被运用到相关活动和事件中。虽然使社会治理水平在短时间内有所提升,但其性质仍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缺乏政策法规的有力保障和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从而其效能的持久性受到广泛质疑。

2.抑制社区自治力量的成长

网格化管理通过“行政力”下沉的方式对基层社会进行科层式管理,体现出社区建设的行政化倾向,这是中国传统的城市管理“一竿子插到底”的全方位管理思想和方式的延伸,影响了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3]。政权力量对以网格形式存在的社区进行全覆盖式管控,不仅使公共服务辐射到基层社会,而且将各利益群体直接纳入进行政性管理,体现出“总体性支配”所不具备的精准性和强制性的管控特征,严重削弱社区的自治能力。因此,网格化管理的推进和加强将引致行政力量的强化、社区自我管理的弱化,进而对社区自治的进程产生不利影响。

3.全能网格的风险问题

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协同治理格局的形成。面对社会治理压力的增大和社区在承接社会事务管理方面能力不足的困境,以及打破条块分割式管理和加强部门联动的重要目标,网格化管理已成为政府创新管理体制的主导方向。然而,在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中,“网格化的功能与实施范围都被大大地泛化了。就网格化的功能而言,已经被泛化到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地步,似乎与党的系统和政府系统相关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网格化来解决,网格化的范围被大大泛化”[4]。“全能网格论”造成“管理依赖症”,即确信一切问题和纠纷都可以通过网格加以解决、一切资源和服务都能够通过网格来提供。这势必造成社区自我管理能力的削弱,抑制社会组织和自主性社区等社会治理主体的成长,影响社会协同治理目标的实现。

三、行政力与自治力之契合:网格化管理之创新思路

网格化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基层社区日趋分散化和碎片化、利益群体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现代社会对于多元治理的迫切需求,根本原因在于其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行政下沉”式的四级管理体系利用科层式的组织隶属关系对社会个体进行组织管理,导致行政力与基层社区的自治力的对接处出现“管理缺口”。因此,建构协同治理格局,关键是要实现政权力量与自治力量的高度契合。可以从以下两项策略着手进行:

1.推动一元化管理向多元化治理转变,实现协同治理局面

网格化管理在本质上仍是基于政府对社会资源和权力进行全面垄断的一种管控型治理模式,这与当前“社会协同治理”强调政府、民间组织和社区等多元主体良性互动、深入合作来管理社会事务的话语体系存在着根本性对立和冲突。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的建构,需要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的紧密衔接,民间组织则充当桥梁作用,通过三者的协同配合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首先,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应是政府今后工作的重点。必须通过创新治理理念和简政放权来明确自身定位,正确履行管理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其次,自主性社区建设需要政策法规和资金的强力支持,鼓励社区利益和志趣团体有序发展,积极培育社区自治力量,提升居民在社区事务管理上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将碎片化的个体重新整合,增强基层社会的凝聚力;此外,大力培育公益性、服务性社会组织,合理承接政府的部分服务职能,向社区内部稳步发展,发挥民间组织在公共服务、调控矛盾、化解纠纷、扶贫帮困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2.以社区服务联动多元治理主体

社区服务着眼于社区需求,主要面向社区成员提供各种服务,是社区自治的主要内容;另外,社区服务也是公共服务在社区层面的延伸和补充,既包含联结政府公共服务的诸多服务事项,也涵盖了许多社会组织的服务内容。因此,社区服务可以作为弥合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断裂”的整合因子。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专业组织的发展,并予以政策支持和法规引导,进而以民间组织为中介,向社区居民提供系统性、福利性、多元性的服务资源来满足其从物质到精神的各种需求,使社区重新成为以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核心要素的自治共同体,最终实现基层社会矛盾的化解与和谐社区的建设。

综上所述,社会管理的创新方向应是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一元化管理,迈向与民间组织和群众的参与管理相结合的多元化治理。实现协同治理的关键在于以社区服务来衔接行政力量与社区自治力量,消解政府管控与社区自主发展的紧张和冲突。以服务为导向,淡化科层管理的行政化色彩,促进多元治理主体的深度合作,必然能够赋予网格化管理以全新意义,使之在碎片化社会形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渠敬东,等.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6).

[2]田毅鹏,薛文龙.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与社区自治关系刍议[J].学海,2012(3).

第7篇

坪山新区作为深圳市社会建设“织网工程”的唯一综合试点,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社工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织网工程”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与政策实施路径,以“大数据”为支撑、信息化为帮手、“智慧化”为理念,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通过网格化管理及队伍整合,实现了社会建设服务管理精细化、业务流程标准化、社会治理智慧化。目前,已进入全面铺开、全面实施阶段的“织网工程”正为提高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绩效、优化社会治理结构、最大限度地保障和维护公民权益,进而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开拓出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模式。

重创新,以系统思维搞好社区工作顶层设计

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工作制度建设首先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顶层设计与实践反馈的关系;二是长远目标与短期收益的关系;三是网状组织架构与具体业务操作的关系。如何结合区情,以“智慧化”发展思路构建新型城区,顶层设计是关键。作为“织网工程”试点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制度设计,一套统一的智慧化综合信息平台,已在新区社工委的有力推进下在政府部门内部正式落地。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完成了对新区人口、法人、楼栋、房屋存量数据的全面导入;社会服务管理网嵌入了服务事件、社会管理事件、数字化城管事件分拨模块,“一窗式”服务系统上线运行;社区家园网完成23个社区的整体升级,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完成事件采集功能开发,决策分析支持系统完成经济预判等功能开发以及教育、医疗等专题计算分析。以“织网工程”为驱动,“幸福坪山、活力新区”的战略目标正按照《坪山新区2012-2015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的部署下逐步实现。

现代政府兼具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角色,只有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多元、多变,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和实施策略、合理流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需求,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局面,也才能“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为此,新区社工委在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打破传统行政思维,探索社会创新“新思路、新办法”,一方面以“织网工程”综合试点为契机,推进基层治理模式改革;另一方面,以“织网工程”综合试点为平台,推进政府管理服务工作流程再造,将社会体系结构的创新式建设与社会管理功能上的创新性拓展相结合,以全方位的社会创新提供“全覆盖”、“全天候”、“全领域”的公共服务综合平台。

抓公平,以实践细节落实民生政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从根本上加强社会治理主体对社会事业、社会事务、社会秩序和社会福利等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和管理过程中基本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要从细节上“培根固本”,方能在根本上符合我们党科学执政、公平执政的要求。“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十关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在密切结合当下改革开放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以及社会进步新需求的情况下作出的。在我国现阶段,要推进社会体制系统改革和构建社会管理科学体系,必须着力贯彻“民生政治”,将其提高到顶层制度设计的高度,以实践细力促进社会公平。

以网格化管理模式面向不同户籍人口,网格信息员主动上门推动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排除问题隐患,最终实现“同城人、同待遇”,这是坪山新区落实社会工作创新思路的重要体现。根据新区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数比高达18:1的区情,新区成立了智慧社会服务中心,依靠整合出租屋综管员、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员和计生协管员组建的网格信息员队伍,目前已实现出租屋和人口流动等公共信息“掌上”管理、代办证件等便民服务推送上门、矛盾隐患就地解决的“掌上”民生管理的全面运行。借助“织网工程”综合试点的平台,新区已探索出了一套可持续、有张力、能操作、易复制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真正体现了社会工作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融合。

促融合,培育社会资本支持社会参与

在社会学中,社会资本是指社会中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关联,它是信息传递、互惠互助以及社会信任的重要基础。然而,在人口成份相对复杂的地区,社会资本的培养有时并非易事。坪山新区针对陌生人社会中不同人员混杂居住、难以建立“深”感情的区情,借鉴国内外社区治理模式的先进做法与有效经验,自2012年始,着手实施基础人群数据收集、研判工程,对单位、社区、居住小区、家庭等进行多维贯通,对外来工、非户籍常住居民、户籍居民三大群体进行全面覆盖。为使“织网工程”服务直达百姓“终端”,新区政府一方面在对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分类、定性的基础上,编制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出台服务外包暂行办法,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重点培育文体、公共事务、慈善、维权和服务五类社会组织;另一方面,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模式,推动社工服务实体化、项目化。同时,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检验服务成效,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以系统化、工程化、现代化的思路引导社会组织有序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需求。

党的十强调,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深刻理解这个新论断,把握“政社分开”是关键。政社分开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厘清、科学定位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权责明确地推进政社分开,有利于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育及有效成长,有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推动政府自身的组织结构科学化,从而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转型。新区两委主动更新观念、大胆创新,紧扣“织网工程”数据应用的核心,将信息视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创新的直接抓手,依托大数据的强力支撑,以信息为桥梁和商品,实现了政府获取社会信息、购买社会服务、服务社会需求的“全时域、全地域、全口径、全主体”的“全服务”模式。在向居民提供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授权、注册、认证等途径以主动服务换取信息;在部门日常工作中,以报表、验证、审批等业务办理收集信息;以发放补贴、医院挂号免费等惠民措施鼓励申报信息;通过关注舆情民意挖掘信息、通过受理投诉发现信息。新区围绕政社分开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探索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及“有限政府”的改革路径积累了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