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交通科技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7 14:52:37

序论:在您撰写交通科技与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交通科技与管理

第1篇

课堂教学既是一种多因素的复杂的教育心理过程系统,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系统,它是由教师及其“教”的行为,学生及其“学”的行为以及教学中的各种社会信息(包括理性的和非理性的)所构成的复杂的人际信息沟通系统。在这一活动系统中,我们既不能孤立地考察教师及其“教”的行为,更不能孤立地分析学生及其“学”的行为,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二者和谐的人际互动。

一、课堂人际信息沟通的结构及其特征

人际信息沟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层次系统网,其中,信息的传递者、信息的接受者和需要沟通的信息是这一系统网中的几个主要方面。信息是容纳在某种形式,即所谓的媒介之中,媒介是对所传递或反馈信息的最适当最有效的一种文字、符号或行为的刺激物。要使信息从传递者传向接受者必须经过一个渠道,即传递渠道或反馈渠道,正常而有效的人际信息沟通既依赖传递渠道的畅通,同时也有赖于反馈渠道对整个活动系统的调整。

教学作为一种人际信息沟通系统,教师是信息发出的主要一方面,学生则主要是信息的接受者的一方。正因为这样,传统上人们倾向把教师确认为“传道、授业”的“传递者”的角色,而把学生确认为“接纳、获得”的“接受者”的角色。但是,由于在整体的教学人际信息沟通系统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是相对独立的两个子系统,因而教师和学生并非单纯是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应该说双方都既是信息的发出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都既有主动的一面,又有受动的一面,构成动态的双向交流的整体系统。教师的信息处理系统重在实现着对整个教学系统的“组织”、“导向”、“监控”等,体现着在教学人际信息沟通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信息处理系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重在实现对各种社会信息能动、积极的“内化”任务,体现着在教学人际信息沟通中的“主体地位”。以知识为主的理性内容和以教师及学生的人格、情感、价值观等为主构成的非理性内容是沟通的信息。教学系统中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情景构成信息的传递媒介,教学中各种理性的和非理性的社会信息正是在这一系统中,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为媒介实现沟通的。另外,教学人际沟通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时常处于各种情景因素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之下。

1、教学人际信息沟通系统的双向性

教学人际信息沟通系统不是简单的单向沟通,而是教师和学生间双向的循环沟通。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都既是信息的发出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教师把选择的知识信息进行编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作为媒介,传导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把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编码,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各种行为表现,又作为一种反馈信息传向教师,教师根据所接收到的学生的反馈信息,一方面进一步组织调整后继的沟通活动,另一方面,在这基础上形成了对学生的评价和期望,这些又作为教师的反馈信息,通过不同形式的媒介传给学生,学生再根据教师对他的评价和期望自觉和不自觉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活动。由此可见,在教学系统中,信息的流动是双向的,没有这种双向的往返流动,也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学系统产生。

2、教学人际信息沟通的情感性

在教学人际信息沟通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人际互动的两个主要方面,不仅表现出他们各自的认知活动,而且双方以其特有的复杂的情感活动参与教学人际互动,形成了教学人际信息沟通中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场”。这一“情感场”构成教学人际信息沟通中认知活动的背景,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因此,教学中既有以知识为主的理性内容的信息沟通,同时也伴随着以教师和学生人格、价值观、情感等为主要内容的非理性信息,二者相伴而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教学活动的整体。教学的情感性因素由人际信息沟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

3、教学人际信息沟通系统中教师的主导性

虽然,教师和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信息加工系统,但在统一的教学整体系统中,由于各自认知特点的不同以及所处的位置不同,教师以其“组织”、“引导”和“监控”的功能体现出他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总方向,通过对内容、方法和步骤的组织,从总体上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

首先,教师闻道在先,是知识信息的占有者,沟通的主要信息,大部分都要先经过教师的编码处理,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才有可能被学生所接纳。因此,教师对教材编码处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信息接受的效果。

其次,教师选择和安排着信息的沟通媒介(知识的呈现方式)以及信息的沟通渠道(师生人际互动方式),并且通过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着整个系统的运转,使之向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再次,教师的人格、价值观、情感、思维方式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与期望作为一种动态信息,也影响着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效果。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出教师在人际信息沟通系统中的主导作用。

4、教学人际信息沟通系统中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人际信息沟通系统中,虽然学生主要是信息的接受者,但这种接受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认知加工过程。当信息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渠道传递给学生时,信息能否被有效地接受,往往取决于学生当时的自主活动状态。

第一,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中,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水平和认识需要,教师在对知识信息选择和编码的处理上,必须适应学生当时的认识水平,满足学生的认识需要。如果教师所选择和编码的信息在复杂性和量上高于或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就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就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难以被学生所接受。

其次,在教学中,学生无论对信息的输入,还是对信息的编码,都带有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性,对于教师所传授的信息,他们不可能完全地接受和理解,也就是说,教师所传授的信息不等于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学生总是要对所接受到的信息重新进行分析加工,从而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三,从学生认知加工过程本身来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是积极主动地进行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学信息,只有在学生主动的自主活动基础上,才能真正被学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系统。

第四、在教学人际信息沟通中,学生总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态度,而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效果。

二、教学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种人际信息沟通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人际信息沟通,乃是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课堂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善于和有效地组织、控制和协调教学系统中的人际信息沟通。

1、课堂教学必须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气氛为背景

教学人际信息沟通的情感性决定了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积极的情感活动为认知活动背景。课堂教学中,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要充分重视教学的民主性和个性化原则,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气氛,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形成师生合作的人际互动情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效的师生人际互动,有赖于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他的人格、价值观和情感表现及行为方式会直接成为影响学生对教师态度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着学生对教学人际信息沟通中的各种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一般说来,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沟通效果的影响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如果学生对教师持肯定态度,那么,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信息也容易产生肯定的态度,沟通渠道畅通;反之,则容易产生否定的态度,信息沟通出现障碍。

其二、对于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如果学生能给予肯定的话,那么,学生也将对教师形成肯定的倾向,沟通渠道也会畅通;反之,则容易形成否定的倾向,亦会出现双方沟通的障碍。

可见,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师、学生和信息三者之间能否协调一致。在信息沟通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积极有效地接受教师所传导的信息,作为信息传递者的教师,必须首先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一方面,他对学生的态度,评价以及对学生的期望都必须是公正的;另一方面,他的情感、价值观等都必须是积极的。只有这样,人际信息沟通才有可能取得良好效果。

2、正视人际信息沟通中师生间信息加工的差异,根据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特点组织教学

教学中教师常犯的一种错误是,一旦选定了自认为合适的教学策略,就认为所传授的信息都必定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当教学中出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时,教师往往倾向于从学生身上寻找原因,而忽视对自身“教”的行为的反思和调整,这样,极易形成“单相思”式的灌输。事实上,师生双方在文化程度、经验范围、认知方式以及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差异,客观上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对同一信息作出完全相同的理解。认识过程研究揭示,既使教师的课讲得很好,许多学生,包括学习天分很高的学生,实际理解的东西也比我们认为他们能够理解的东西要少。

教学中,除了作为信息沟通双方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别以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教师树立学生是自我活动、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体的学生观,在选择和编码知识信息时,采用信息媒介和沟通渠道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学”的主体性行为特征,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风格,如感知特点、记忆特点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需要、动机等差异,有针对性的工作,否则,信息沟通只能是“传而不通”。

3、活跃学生的内向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

第2篇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传统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当前,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极其严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1.交通问题与经济科技发展的关系。

科技进步使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运输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就交通运输而论,提高经济效益表现为:在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一定的情况下,产出的运量、周转量越多,运输收入越高;或者是在产出的运量、周转量,以及运输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投入的人力、资金越少。提高交通运输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于转换阶段,其根本途径在于降低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和提高生产效率,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消耗的根本途径在于科学技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慢,但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增长的贡献份额将会逐步提高。

科技进步使交通运输的经营方式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不单是交通运输规模和场所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依靠高科技,以高效率和高质量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方向。国外著名的物流企业不单是具有一定的规模,更重要的是结构的优良,具备一体化作业能力,物流资源得到较好地利用,服务质量和效率也有根本保证。

科技进步使交通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由于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产品结构也向短小轻薄化、小批量多品种化和高技术化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在客运结构上,生产性旅行的比重下降,消费性旅游的比重增长;货运上 产品重量趋向轻型,原材料用料下降,集约化产品逐渐增加。以上变化要求运输行业提高运输工具的档次,增加专用车和特种车辆,并增开直达列车等,提高运送速度,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要。

2.交通与人类健康关系。

我国到1997 年才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率先使用无铅汽油,到2000 年才在全国全面实现汽油无铅化。因此我国各种汽车催化净化技术、装置的运用受到限制,造成我国机动车单车尾气排放量大。机动车尾气排放是低空排气,因此气体排除后首先会对人造成伤害,机动车尾气排放物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碳烟、苯井花以及一些烟尘微粒物(包括某些重金属化合物),这些对人体都有直接的危害。机动车排放的铅占大气中铅的97%,大部分颗粒直径为0.5pm或更小,因此可以长时间地飘浮在空气中。如果接触高浓度的含铅气体,就会引起严重的急性中毒症状,但这种状况比较少见。常见的是长期吸入低浓度的含铅大气。较大颗粒吸入到呼吸道粘膜上,可随痰排出。较小颗粒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的深部组织,这部分很小的含铅气体,可以引起慢性中毒症状,如头昏、头痛、全身无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综合症。当铅在人体内各器官的积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和造血机能,尤其对少年及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影响更大。此外,长期慢性铅中毒者,心脏和肺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人的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成为呆傻。铅还具有高度的潜在致癌性,其潜伏期长达20一30年。

同样其也有相关的间接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对人体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尾气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上。大城市人口稠密,机动车数量多,而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一般会将工厂搬迁到郊区,这样,机动车尾气排放就成了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大量机动车在路面行使,就会排出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聚居在城市中心,会形成“热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气候。

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和尾气排放量的增大,对我国城市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加之我国广大的消费市场,我国机动车的数量仍将高速增长。这样看来,我国已经面临严峻的由于机动车尾气污染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问题未雨绸缪,我们将会丧失在蓝天白云下成长、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禁感慨:当被污染的空气和环境日复一日吞噬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我们苦苦追求的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3.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1,提高公共交通运输

我们需要怎么做来保证交通与我们经济,健康的协调发展呢?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公交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运营效率不和经济挂钩,服务质量下降与企业生存无关,因而普遍处于亏损状态,1994年亏损面达70%,亏损补贴35.5亿人民币,仅北京、上海两市就达16亿人民币。公共汽车在整个城市交通客运量中的比重越来越缩小。

公共汽车交通的萎缩,加速了自行车的极度膨胀,反过来又影响城市交通拥挤的波及范围。至今,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几乎还全靠公共汽车一种方式,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建有67公里的地铁线路,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出租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容纳量有限,因此,一旦单一的公共汽车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出路,最有吸引力的便是自行车。结果,使原本已经超量的自行车更趋于饱和,例如,天津市80年代公交与自行车负担客运量的比重为19:81,到90年代初降为10:90,郑州、石家庄公交出行量已不足自行车出行量的10%。近年来,全国大城市自行车每户拥有量一直保持在2辆左右,城市近一半人靠自行车解决出行问题。

2.提高交通管理技术水平

第3篇

关键词:高职 课堂教学 管理 技巧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自2006年至2015年,中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增长了886.46万,增长幅度达50.98%。而相对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增长明显滞后,优秀教师资源短缺,许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都选择了大课教学的现实方式,高职教育更是如此。教师借用PPT或其他教辅工具,对着台下少则几十、多则成百的学生进行讲授,这是最典型的讲座式授课形式。然而,尽管教师竭尽全力,台下的学生或看小说,或玩手机,或神游太虚,专心听课者少,教学效果不理想也常遭人诟病。对此现象,授课教师也纷纷表示无奈。高职通识教育教师能否管理好课堂,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

1.高职通识教育课程课堂教学的现状

1.1学生出勤率不高

高职通识教育课程大班教学,点名和签到时间长,有时需要10分钟,严重占用教学时间,学生对此会产生反感和敷衍情绪,带来教学效果的负能量,不但增大了课堂管理成本,而且降低学生出勤率。同时课堂纪律难以维护,课堂教学难度增加。

1.2师生沟通障碍

高职学生自我意识强,比较敏感。大课教学,学生个体身份模糊,教师很难区分每名同学,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产生一种“透明”感、不被重视,即我们常说的无法减轻学生的匿名感,学生主体地位丧失导致师生沟通障碍,教学效果打折扣。

1.3学生上课容易疲劳

美国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研究显示,当成人学习时,可以集中精力听演讲的时间一般为15至20分钟。注意力不稳定的原因与脑神经细胞的疲劳有关,注意力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大班教学中,干扰因素增加,学生更易疲劳,思想开小差,容易做小动作,对教学的推进产生负面影响。

1.4课堂活动缺乏灵活性

高职学生背景千差万别,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大课教学统一的教授方式可能并不适合全部学生,特别是教师无法组织起参与性要求高的活动,课程只能按部就班,灵活性受到影响,更不要谈及因材施教。

2.控制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因素。

2.1环境因素。从相对大环境来说,学院校园文化会投射到教育环节,一个学院是开放还是封闭,是民主松散管理还是严格管控,影响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改革,课堂气氛会表现出活跃的、良好的或沉闷、严肃。当然,教室小环境也对课程有影响,如教室设施设备的安放方式、照明、电教设备、装饰装修等。

2.2学生因素。学生是否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专业方向、课程价值目标的认同是否明晰,求知诉求导致学习的期望值和动机水平的差异,课堂学习管理效果呈现出不同的状况。同时,学生对每个教师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定型期望,如果教师的实际行为与学生定型期望不一致,课程实施过程就会产生不满气氛。

2.3教师因素。教师作为教育主导者,首先要求一是有知识能力,二是有方法能力,三是有社会能力,特别是组织管理沟通能力。其次,教师要了解背景环境文化和学生对象的状况,针对不同的群体规范和群体心理气氛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教师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就很难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综上分析,环境刚性指标和学生主体职能无法快速改善,只有抓教师这一重点因素,用爱心和教学艺术去营造和提高教学效能。

3.高职通识教育课程课堂教学的技巧和方法

3.1上好第一堂n

根据首因效应,第一节课是学生认识老师、认识课程的关键,第一堂课的体验奠定本学期的基调,让学生期待下一堂课。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课程的有序展开。技巧是:早点到教室,将教室布置成自己想要的情景;准时开课并介绍自己,告诉学生关于你的趣事。如研究兴趣,是什么让你开始对本学科产生兴趣;让学生了解你的教学风格和你喜欢的相处方式。例如,明确告知联系方式,擅长的知识领域和学习方式;破冰训练,让学生彼此认识,以使他们在课上感觉舒服,缓解紧张;制作学生个人信息卡(例如视力或者听力问题,学习障碍,对交互式学习的偏好)。

3.2明确课程管理目标

其一是详尽课程描述。教师要详细说明课程总目标,包括本课程要如何职业需求,包括课程内容大纲简介、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

其次要细化分段目标。如阅读任务、其他作业及测试的日程表。

其三要细化考核,不能一试盖论。构建考核体系,包括出勤、课堂行为、作业、测验等。

其四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追踪学生同步度。

3.3创建课程教学的和谐氛围

其一要平民化方式教学。讲授以谈话的形式为主,聊天氛围而不是讲演;告知学生你的办公地点和时间;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学生交流;尽可能地使课程内容个性化。

其二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身份,关注学生反馈。让学生舒服地提问题。欢迎学生真诚地提问题,确保自己正确地了解了这些学生,完整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并询问他们你的答案是否让他们满意。同时教师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经验不足。

其三是表扬及时。对学生要不断表扬,激发其正能量。使学生自觉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用坚强的意志集中和坚持注意。同时,课堂管理应考虑学生的疲劳程度,并通过降低教学难度,穿插有益的活动等方式予以调节。

其四是善于组织讨论。提出专业的能够引导批判性思维甚至会引起争议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有明显的正确答案,没人愿意回答。将全班学生分成2至5个人一组,并给他们小组一个要回答问题的列表。

参考文献:

[1]刘拓等.中美部分大学通识教育实践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157.

[2]尚海磊;中美高校通识课程比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3]甘阳.中国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7(4):24.

[4]于淑文;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王海燕;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第4篇

一、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目标

加强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追求目标,其一是为了保证城市客运处在有序运行的轨道之上,从而实现城市客运能够满足出行者出行的需求。其二,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在满足城市出行需求这一最为基本的环节之外,还应当实现其促进社会公平,保护有好环境生态,实现公共设施的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存在既是城市客运交通存在的价值意义,又是为了保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保证手段。因此,在发展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同时,必须保证城市客运交通降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工作的现状

1.众参与率低

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有三个最为基本的要素:管理者、运营者和出行者,这三个基本的要素非常客观的说明了公众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作用,也决定了公众在这一系统经济管理工作中应有的参与度。但是,就目前这一系统的规章制度来看,公众在这一系统中的参与度远远达不到既定的要求,即便有参与,其参与工作的效率也非常低下。这样不仅造成公众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认可障碍,同时,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管理者也无法听到来自群众的声音,对于后续城市客运这一公共交通设施的发展非常不利。

2.配套制度不完善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设备和体系建设只是第一步,相关部门还应当做好接下来的配套设施和制度的建设。因为,公共系统得以发展的维护,不仅需要公众的自觉性,同时还需要制度、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约束。但是,就全国来看,我国的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还不完善,现存的制度法规也缺少统一性的标准,这就造成很多的法律法规难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现,使得全国的城市客运系统存在一些混乱的局面,而这也成为出行者顺利出行的一个巨大的障碍。同时,缺乏科学制度建设的城市客运交通,还会阻碍了城市客运交通的经济效益的实现,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的持续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3.各级城府部门的扶持力度不够

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低的三大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城市客运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者主要来源于政府。因此,政府的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是影响城市客运交通经济效益实现的直接因素。为了保证城市客运系统的不断发展,政府就应当加大对于这一系统的扶持力度,让这一系统的发展运行在一个绿色而又健康的轨道上。与此同时,还应当出台相应的预防性措施,尽最大可能性地保证出行者在恶劣天气状况下的顺利出行。客运作为目前出行者首选的交通方式来讲,政府必须继续扩大这一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扶持力度,以实现和价值意义城市客运交通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三、完善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策略

1.强化会众参与意识

城市交通客运系统的建设与公众的出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强化公众在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公众的参与除了能够有助于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外,同时还能够让政府部门在计划城市客运管理工作时,具备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完善,提升公民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参与度,也是保证公民权利的要求。强化公众参与意识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公众听证会的形式,广泛吸收代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为下一步经济管理工作的计划实施提供可靠性的参考数据,也可以在个居委会或者客运交通站点设置专门的意见箱,让群众对现行的制度或者是将实施的建设提出自我的建议。另一方面,积极为公众构建网络交流平台。这以平台既要包括公众对于现行城市客运交通服务和形式的满意度调查,同时还应当包括公共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只有不断强化公众的参与意识,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有序的开展,其实施的各项制度也才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

2.完善配套制度建设

配套制度的建设既是保证城市客运经济管理工作得开展顺利,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系统经济管理工作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统一性标准要求。因此,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施,政府部门必须为其制定相关的法律,使其在实施中做到有法可依,这也是保证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强制性保障措施。

3.加强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

第5篇

【关键词】儿童福利;特殊教育;课程

在时代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孤残儿童来说,儿童福利机构对他们的照料不能仅仅局限于生活上,而应该渐渐着眼于怎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与个人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针对机构内的孤残儿童设定适合他们的特殊教育形式与内容,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和教育体系。

一、儿童福利机构内特殊教育课程设置

特殊教育一般指用一些教学工具和教学,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教育。儿童福利机构内教育的对象是孤儿,缺比之其他的孩子更加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爱,而且与社会很少接触减少了学习的机会。针对这些孩子的康复教育,应当实行系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及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其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来进行。

1.小班教学

对于一些有缺陷的孩子来说,每个人的能力水平不同,不应完全依据年龄来分班,而应当根据他们各自的能力水平。按照能力划分班级,进行小班教学,更能方便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进而多与人,与主流社会接触。

2.个案教学

特殊教育与正常孩子的教育不同,注重把个案教学作为整体教学的一个补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个案教学中,教师还应创设一个宽松的教育情境,来取得更好的效果。

3.游戏教法

对于有智力缺陷的孩子来说,利用游戏教学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在游戏中孩子们既能放松,又能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如果把一些知识加入到游戏中,孩子就会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印象深刻。

4.创设良好情境

传统教学中我们一般倾向于比较沉闷的方式,这种形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应该增加互动,参与到学生之中,孩子们也可以有情景表演或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于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也是有益的。

5.综合教学方法

特殊教育中有很多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也应当多了解各种各样的教学理念,来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中去,从而综合各方面的优点,以求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6.开设社会实践课

福利机构内的孩子很少和外界与社会接触,所以应当在每周的课程中开设社会实践课,带着孩子们参观社会上的各个机构与自然的景色。这样能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知识和融入社会。

7.生活自理能力

机构内的孩子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这种情况我们应当重视起来,在课上和课下教师都应该进行教授和照料,来帮助孩子们培养独立意识和能力。

8.尊重孩子人格

福利机构中孩子的心灵比较脆弱,容易受伤,所以作为教师更应该尊重孩子,避免贴标签的行为,对孩子的身心产生消极影响。要平等看待他们,心中不应有歧视,真正实现教育平等化。

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特殊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所有的工作者努力地去探索发掘。作为福利机构内的特殊教育更要担负起重要的职责,对于未来的工作,我有以下几点的期望:

1.多媒体工具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技术发展进步,教学辅助工具也在更新换代。在教学过程中将大量的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对幼儿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和音乐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这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先进的教学方式的学习,设计出更多有意思美观的教案,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去学习。

2.“正常化”教育模式的探索

对于特殊儿童的“正常化”教育,很多专家和工作者认为,应该改革原来福利机构中的隔离形式,让孩子们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来适应现代的生活。一般的做法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能力选择最适合其发展的环境,如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特殊教育班或特殊学校。尽可能贯彻“正常化”原则,即尽可能减少限制,尽量让特殊儿童与同龄儿童、主流社会文化保持联系和保证儿童的权益。开展家庭寄养这对于机构内的孩子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地方。

3.关注福利机构内孩子的心理问题

目前大多数的儿童福利机构中孩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由于他们缺乏正常家庭的关爱与成长环境,所以难免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而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心理上产生的阴影和偏差如果不及时纠正很可能会影响其未来。因此在特殊教育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孩子们的心理干预和辅导,最好可以在开展工作时有专业人士指导来保证效果。

三、结束语

儿童福利机构殊教育的课程设置从整体上看还不尽完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们应尽到的责任,以及努力思考怎样让教育工作更能让孩子们接受并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与坚持。

参考文献:

[1]赵小红.近25年中国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形式变迁――兼论随班就读政策的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3(03)

[2]曲学利,吕淑惠.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06)

第6篇

一资料及方法

1教师及护生资料

选取50例护生为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学校,均为女性,护生年龄为19~24岁,平均年龄为22.5岁,护生均是经过高考进行选拔,将护生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护生。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上均不具有差异性(P>0.05)。每组各2名教师进行带教学习,两组教师的教学资历、教学水平、学历、职称等方面不具有差异性(P>0. 05)。其中观察组护生接受新形势下的新教学方式,对照组护生接受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

2方法

(1)对照组护生的教学

对照组教师按病种对护生进行讲课,理论课程结束后,让护生在医院各科临床上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让护生完成实习报告,完成毕业论文,并做相应的临床技能考核。而护生在医院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困惑,包括医学上、心理上及社会上的问题则由护生自行解决。

(2)观察组护生的教学

观察组护生在接受病种学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具体如下:第一,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及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结合不同护生自学和接受能力,将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诊断方法以及各病种基础护理的要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并将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对于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等相关基础内容可以让护生自学或简单讲解。第二,教学的内容应有主次之分,而不是一味向护生灌输基础知识,而忽略了临床诊断的重要性。在以往传统模式的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基本功往往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带教老师可以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提高护生临床基本知识技能。第三,由于医学知识更新的速度相当快,因此教师在做好自身的科研工作时,需不断查阅文献及资料,将国内外一些最新的医疗知识讲授给护生,而不是仅仅沿用过往的教案进行教学,而且需要对护生负起全面的责任,对护生提出的问题应给予充分的解答。

3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观察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对PBL教学方式的认识,包括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方面、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方面、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提高学生临床操作能力方面、提高学生综合归纳能力方面、有助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

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二结果

1两组学生实验能力水平提高分析

观察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87.6±4.8)分,对照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75.6±3.6)分,两组学生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

2问卷调查内容分析

自行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培训的50例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具体结果见表2。

三讨论

1基础护理课实验教学落后于临床实践的原因分析

(1)师资力量不足

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职业学院的师资力量一时间难以满足扩招后对师资的需求,尤其在护理学院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在当前一些护理院校中,临床带教导师的数目有限,因此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一个导师带几十个学生的现状非常普遍。护理学院学生的增加,导师人数的不足加之临床带教资源匮乏,导致手术室外科学生的培养质量下降。

(2)护生缺乏积极性

目前大多数护生属于独生子女,其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因此他们普遍缺乏积极进取、勤奋上进、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进入手术室后,大部分学生只是单纯性地观看带教老师操作,而自己却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脱节

尽管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护生对手术的操作过程都比较熟悉,但当其进入手术室后,头脑中虽然有无菌操作的概念,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往往违反无菌操作的原则,理论与实践操作无法统一。

(4)沟通适应能力差

作为护理人员不但需要做好临床护理工作,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护患关系建立的基础离不开有效的沟通。但目前护理学院的护生年龄尚小,对社会缺乏了解,人际交往能力有限,因此当其毕业后走工作岗位时不懂得与患者进行沟通及交流。对于在手术的环境中更是不懂得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

2改革的措施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护理院校中师资队伍的建设较落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人员较缺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带教老师的质量,提高带教老师的待遇,从而留住一些优秀的教师。

(2)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护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手术的医护人员应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医护人员并不能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而阻止其动手。带教老师应指点学生让其独立操作,并让其逐渐熟悉操作。同时应针对护生学习热情,对其进行积极的提问,并耐心解答其问题,鼓励其多进行提问。

(3)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

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手术室外科护理生的培养质量应注意临床实践,而目前众多护理学院对外科护理的学习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应调整临床护理培养目标,加大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开展,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掌握临床的技巧。

(4)强化护士的道德观念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尚的情操,随着护理模式改革的深入,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要求更为严格,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患者除了看重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外,还注重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因此加强护患关系的建设是目前各大医院的重要工作。

3本研究的启示

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87.6±4.8)分,对照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75.6±3.6)分,两组学生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侯占华,杜文娟.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综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7(2):456-457.

[2]夏平,姚健,徐邦生.口腔组织胚胎学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 2011(33):145-146.

[3]刘波兰,孟利敏,林卡莉,况花荣.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5):365-366.

[4]莫艳秀,陈晓岚,欧阳驰,刘科峰.组织胚胎学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2): 136-137.

第7篇

关键词:智能客户端;教务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 TP2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8-4484-02

1 系统总体架构

智能客户端由客户端应用程序和服务器端WEB服务两部分组成。其中,客户端应用程序负责向用户提供可视化的交互功能,一般由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组成。客户端的服务请求由服务器端负责处理,服务器端一般由WEB接口层、业务层和数据层组成。两者主要通过客户端业务层和服务器端WEB接口层的调用反馈进行沟通。同时,在客户端和服务端还有脱机工作模块和智能更新模块两个比较重要的交互模块。客户端联机和脱机状态下与服务器端的功能流程切换由脱机工作模块负责,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应用程序的版本同步由智能更新模块负责。该系统的客户端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教务管理系统是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2所示。主要提供与教务管理相关的计划、选课、教学、考核等方面的信息及服务,设计教务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一个统一的、开放的交流和管理平台,促进教务管理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2.1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

学生管理模块主要完成在校学生的基本信息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奖助贷管理,学生公寓管理等。该功能由教务处学籍管理人员、各系管理人员操作,可以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学生证以及毕业证、学位证、学籍卡片等等。还可以处理学生学籍变动情况,主要涉及在校学生的升、留、降、转、开除等情况。

2.2 成绩管理模块

成绩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特殊考试和学生每学期的成绩进行管理。所谓的特殊考试是指全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A、B级考试、技能鉴定考试等。学生成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基础课、公共选修课等。这些成绩要为每学年的奖、助学金的评定和毕业学生提供相关数据支持,学生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系统根据报名情况按照设定的要求进行考场编排。通过WEB浏览子系统模块相关考试信息,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各种信息查询。成绩管理可以由教务处、教务科、各部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个人都可以进行。

2.3 教学计划管理模块

教学计划是学生整个大学学习的培养计划,是每学期班级开课、排课及学生选课的依据,其比较主要的内容是教学进程表(包括具体开设的课程,学时,学分,讲授/实验安排)。根据教学进程表的安排来创建任务并生成原始计划汇总表。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根据教学计划中专业对应的课程关系确定班级与课程的对应关系,根据课程关联任课教师从而生成班级课程表和教学任务表。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类似专业可以提供复制修改功能 ,这样可以省去重复录入的时间。

2.4 排课管理模块

排课管理是根据教学任务、班级情况、教室情况、教师情况进行排课处理,通俗的讲就是安排授课计划中班级上课的时间、地点、教师。通过排课功能模块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快捷高效的排课工作,使教务管理人员能从繁琐的人工排课工作中解脱出来。

3 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3.1 用户登录界面的实现

该教务管理系统对用户权限进行了划分,不同用户登录时将根据其不同的身份,进入不同的系统功能页面,进入系统前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用户身份验证通过后,系统会启动相应主窗体。如果验证失败则禁止用户登录,从而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在实现过程中用户登录模块分为三层实现,从底向上分别是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控制层表示层。

3.2 用户管理界面

当应用程序与数据库建立连接后,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用户管理模块对用户进行管理。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有添加新用户,其中新用户内容包括用户名、密码、用户权限等;查看用户信息,即查看已存在的用户序号、用户名、用户权限等;删除用户即册除不需要的用户;修改用户信息,即修改用户名、用户密码、用户权限等。

4 结束语

本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合理,平台设计先进、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执行效率高。不足之处是受客观限制和影响,在本系统中还没实现对诸如毕业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精品课程管理、网上题库等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现。

参考文献:

[1] 闫秀靖.教务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科研与技术,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