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会计专业行业产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15 17:12:40

序论:在您撰写会计专业行业产业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会计专业行业产业分析

第1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 实训基地 成本

实训教学是高职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就业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职教育的必备环节,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是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的主导方向。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目标定位在于培养具有较强专业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建立了大量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操作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然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都存在很多不足:

校内实训项目一般为仿真模拟实训,不是真实企业会计资料,学生不能进行真实的业务操作,学生很难身临其境,找准自己的角色,参与并不主动积极,也很难收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会计专业普遍存在校外“实习难”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会计工作保密性要求高且会计岗位零星且分散,但是毕业生多且集中,所以真正顶岗实习困难大,另外是会计业务特别是涉税业务处理,时间性强,所以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多岗位少、看得多做得少、简单操作多职业判断少、单一业务多全程参与少”等诸多问题,使会计校外实习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提高专业技能的目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存在的缺陷使学生实训、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实际操作及职业判断能力很难有效提高,对学生未来就业产生影响。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还需另辟蹊径,因此探索符合高职会计专业的且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亟需思考的问题。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方向。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以记账公司为平台,即在学校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记账公司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是因为记账公司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最大的优势在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账务操作平台,真正发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练兵场”的作用,学生可以以真实企业的实际业务全盘操作账务、税务,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从而取得实际工作经验,真正让学生“学在岗位上”,可以有效解决校内实训仿真效果差和校外实习形式化的问题。另外,由于记账公司涉及的行业多、单位广,使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类型行业企业的情况,有效弥补了校内实训仅局限于工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的不足,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就业领域的拓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本分析

校内生产性实训为培养高职学生的就业职业能力搭建了新的平台,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影响着整个高职教育的发展,应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本进行分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成本主要包括:①基础建设成本:主要包括实训基地所需的房屋、设备等资产成本。②实训基地日常运行费用:包括维持基地运转的日常性办公开支,实训材料耗费和低值易耗品购置费,实训设施维护维修费及实训教学所使用的水电费等。③师资成本:包括实训基地的教师工资、课时补贴等。

(一)基础建设成本。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有专用的实训基地,其次是新增教学专用的仪器设备(包括软、硬件设施)投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建设的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50平米,估计建造成本75万元和装修改造成本15万元,加上教学仪器设备预算60万元,建设一个设施齐全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150万元,能基本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

(二)实训基地日常运行及教学成本。实训基地运作中的日常课堂教学成本主要包括实验耗材(学生实训用的凭证、账簿等)、低值易耗品购置(装订机、笔、胶棒、印泥、鼠标、键盘等)、仪器或设备维护维修费、日常管理费、水电费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20家企业账,每年能满足1000名学生实训,每月安排100 个人,5个人一组负责一家企业账,其中3个人做会计电算化,另外2个人做手工账,1个月轮换一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每年所需的实验耗材(学生实训用的凭证、账簿等)大概5万元,低值易耗品购置估算4000元,日常管理费6000元,水电费4万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费用年均估计为10万元。

(三)师资成本。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实训教师2人,支付给实训教师的工资包括基础性工资和课时费。基础性工资每年大概10万元,每位实训教师每年应有500小时左右的工作量,高级职称课时费50元,两位实训教师总共每年大概需要5万元。另外配备记账公司一线会计人员2名,记账公司一线人员由公司支付工资,学校支付奖金,大概1个月1000元,一年2.4万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师资成本估计为17.4万元。

第2篇

关键词:会计 课程体系 改革

随着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和会计改革的深化,企业对会计人才(特别是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多年来在中职教育中推行的传统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①传统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偏重于会计一般知识的传授,与实践的结合脱节;②传统会计专业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上岗后的后续教育成本相对较大,市场难以接受;③传统会计专业培养模式下的学生专业知识单一、应用能力薄弱、难以适应新兴行业对专门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的要求;④由于中职院校的自身学科理论研究水平的局限,使得他们培养的学生能从教师的指导中获得的理念、原理和知识十分有限。为了更好的服务地区经济,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乘着国家示范性中专建设的东风,我校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探究和尝试,以便形成特色和推广。我校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主要遵从以下思路来进行:

一、全面调研专业人才需求,三重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了解地区产业行业现状及会计人才需求趋势,掌握不同规模企业岗位设置并进行分析,分析中职院校相关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并对地区人才市场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设置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确定现阶段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及人才能力要求,三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1]

为了了解东莞地区产业结构和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针对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的用人需求调查,结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首次就业情况,明确我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导向性依据,从行业企业、中职院校和毕业生三个维度进行了调研。行业调研是通过企业问卷调查和人才市场实地考察,了解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实际用人需求和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中职院校调研是对东莞地区设有会计专业的学校教学走访调查,了解会计专业的基本信息、培养目标、培养措施等情况;毕业生调研是对本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校会计毕业生首次就业的就业面向、就业岗位和就业专业对口率。

二、了解企业岗位设置情况,定位毕业生就业岗位群

专业岗位群定位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为了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开展东莞地区企业财务岗位设置及岗位分析调研工作,了解企业财务岗位在企业当中的设置情况,及不同岗位在企业当中的岗位职责及能力要求。通过企业问卷调查,分别按企业规模50人以下企业、50-200人企业、200-1000人企业、1000-5000人企业、5000人以上企业统计分析出财务岗位招聘的最低要求,包括学历最低要求、职业资格最低要求、计算机证书最低要求、英语等级最低要求、工作经验最低要求。并集中对不同规模企业财务岗位的岗位职责进行案头研究,分析统计不同规模企业主要财务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环境。[2]

通过对企业财务岗位设置及岗位分析的调研,我们统计出企业规模在50-1000人的财务岗位有主办会计、成本会计、核算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出纳、往来会计、材料会计、会计员助理、财务文员等十余种岗位。通过对中职会计就业岗位群及岗位群技能调研,我们总结财务岗位主要分为核算类岗位、审计类岗位、税务类岗位、出纳类岗位、统计类岗位。

根据企业岗位设置规律,企业财务除出纳岗位,会计类岗位的设置为主办会计岗位工作内容的精细化划分。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分析,中职会计毕业生更适合从事中型企业基础型会计岗位,更适合从事小型企业辅助型会计岗位。根据岗位群技能分析,中职会计毕业生更容易胜任出纳类、统计类岗位,其次为核算、税务类岗位。结合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对学校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进行双重定位。

三、分析岗位职业工作过程,梳理岗位工作任务

针对定位的岗位群,结合地区产业行业,将岗位定位为主办会计助理、成本会计助理、往来会计、出纳员、办税员、统计员、核算员、财务文员、收银员等十三个岗位。根据企业岗位调研情况,对岗位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并疏理、归类、整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将以上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

四、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课程

典型工作任务包含了完整的职业工作过程,是一个过程结构相对完整的任务,反映着职业规范和工作标准。根据会计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通过职业情景中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打破岗位的界限,将类似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转化为对应的学习课程。

五、学习领域描述,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领域是完成行动领域工作所必须学习的系统性内容,是一个由学习目标表述的主题学习单元。学习领域与行动领域相互对应,它与行动领域中的专业工作对象有直接的关系,是一个完整的职业关系。根据会计岗位(群)工作分析归纳的行动领域,对行动领域进行划分,并赋予相应的学习领域的表述。[3]

六、“集群型、技能化、渐进式”课程体系构建的整体设计

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发,通过会计岗位(群)工作职业分析,梳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行动领域构建、学习领域转化及课程的归类,得出会计基础、统计基础、小企业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出纳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EXCEL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税法原理与实务八门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基于就业岗位(群)定位,结合职业岗位群技能分析,以及实际调研中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自身素养的要求,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所以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以上三种素质的培养为标准,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项目课程为主体、职业实践为主线”的理念进行“集群型、技能化、渐进式”课程体系构建,并依据这一理念对课程模式、课程目标、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载体及实施进行标准统一。

图1 集群型、技能化、渐进式课程体系思路图

参考文献

[1]肖壮,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3,N044:135-136.

第3篇

摘 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已由未康募钦送卣沟狡笠导壑倒芾怼⒄铰苑治龅裙芾聿懔煊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通过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人才培养机制、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实训课程平台体系等,把会计专业建成一流品牌向社会输送服务价值更高的人才。

关键词:会计专业;一流品牌

会计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行业,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不论规模大小的公司,都需要财会人员来保证其正常的运营,可以说会计人员是企业的核心人员之一,是机构运转的关键角色。会计不仅仅是一个蒸蒸日上的行业,同时也是个永不衰退的产业。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会计人才在推动企事业单位现代化管理、提升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会计专业面向行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2014年广东省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7792.2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广东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也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07.26万个,比2008年末增加45.50万个,增长73.7%;产业活动单位125.54万个,增加49.20万个,增长64.4%;有证照个体经营户272.50万个,增加42.35万个,增长18.4%,经济的发展与企业数量的持续增加为会计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和产业环境,也意味着广东省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在持续增加,未来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需要一大批会计专业人才。

据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统计:目前全国高职(专科)院校总共有1266所,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占55.77%。目前广东省高职院校总共有67所,85%以上的院校设有会计专业。高职会计专业的设置必须以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还要与行业以及行业协会开展必要的人才培养的合作机制。大部分院校都遵循了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做到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训教学;完善教学体系。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专业特色不鲜明;2.“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的缺乏;3.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

二、高职高专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在成立之初对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充分的调研,按照市场岗位需求,分解本专业岗位(岗位群)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需求,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设计,最终提炼形成 “四阶递进、角色渐变”的实践教学体系,把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适应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会计核算与审计检查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高专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包括:1.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养改革;2.完善“会计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建设,通过VBSE智慧云实训基地、会计专业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打造一流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3.全铺盖式地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4.建设会计专业协同育人平台,深入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建设覆盖以专业建设为中心,课程建设为载体的教学科研团队;5.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程的信息化、数字化教学。

三、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建设措施

1. 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重新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世界变得更小了,变得更加扁平了,也变得更加智慧了。作为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职业素养,还应具备信息化处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以及创新创业基础能力。在现代经济社会环境下,迫切要求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会计专业将以“跨界创新会计人才”为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将对企业岗位进行调研,制定岗位及职业能力模型分析,“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课程设置”,为课程体系设计做好准备。

2.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基础上,着力建立健全选课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学分互认制等教育模式。①会计专业在学院已建立的选课制和导师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班建制和导师制,在固定班建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精英班,挑选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经济基础和创业意向的学生进入创新创业精英班,开展创新创业拓展训练;探索建立企业导师制,由行业专家或企业高管担任企业导师,引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学习方向和职业技能训练,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双导师制。②建立主辅修制,允许学生在主修会计专业的基础上,选择另一个专业为辅修专业,使学生发挥学习潜力,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促进边缘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发展。③建立学分互认制,积极推进区域间、学校间、专业间、不同学习形式之间(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的学分互认,承认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包括高中期间的大学先修课程),并可折算成相应的学分。

3.构建“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实训课程平台体系

在原有“岗位导向、任务引领、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加快“跨界创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设计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建设学科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以及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加快会计专业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4.研制中高职连贯培养教学标准,开展分层分类教学

会计专业可以与中职学校达成“三二”分段协同培养协议,制定5年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推动中、高职院校之间的深度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分段实施、合理组合、不断提升和完善。同时,会计专业可以对对接中职院校的相关教师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高职衔接”专项培训,提高中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做好专业教学内容的衔接。在条件成熟时,会计专业可以在研制中高职连贯培养的基础上,推进高本协同育人试点,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实现形式。会计专业将针对“三二分段”学生、自主招生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实现差异化培养。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专业服务能力;示范基地建设;创新模式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别是教育部、财政部2011—2012年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的引领之下,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在各个省市高职院校如火如荼地推广开展起来。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以下简称专业服务能力),不仅是高职院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主要是面向区域社会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其自身的高教性、职教性和地域性特征,决定了立足和服务所在区域产业发展,是高职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通过调研发现,关于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服务能力的研究,虽然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但相对国外来说,其理论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即基本上处于引进国外理论阶段;同时,在实践方面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大多数的研究和实践,还停留于传统的以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的层面,没有形成一个操作性强、结构清晰、内容全面的模式。[1]高职会计专业作为一个有着数十年发展的传统专业,如何突破传统服务模式的束缚,如何整合会计专业资源优势,创新一个“全方位、立体化”专业服务模式,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力量。这是一个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的题目。因此,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创新高职会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模式——会计专业服务示范基地,为广东省其他高职院校,乃至全国高校提供一个系统、全面、操作性强专业服务模式。

一、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服务的主要形式

(一)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会计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是面向区域社会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入社会、为社会服务的。[2]由此可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

(二)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岗前技能及再就业培训

高职会计专业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设置的,是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衔接的载体。高职院校教师大都具有双师素质,不仅拥有企业行业多年工作经验,对行业、企业需求有切身的体会,而且理论知识也比较丰富。因此,高职院校理应承担区域或地方社会人员的专业学历提升、会计及相关岗位技能培训、会计职业技能鉴定、岗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等任务。

(三)技术、咨询服务

高职教育的专业具有富集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优势,该优势可以转化为区域行业或企业便捷的专业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这种专业技术服务是直接面向行业,参与企业岗位技能培训、为企业提供记账、税收、财务咨询等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同时,扩大自身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并且,利用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人才优势鼓励其参与到政府、行业的各类项目建设中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服务观念落后,参与专业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高职会计教育关键在于“职业”二字,即会计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的培养。[3]但在高校会计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只在意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会计教学的内容也仅限定于教材、教科书,忽视了对市场的调查,忽视了市场需求,也忽视了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理念的落后和社会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决定了为社会提供的服务水平停留在较低层面的知识培训,而忽视了诸如职业资格培训、岗前培训、记账、税务咨询、资产评估等更高水平的服务。

(二)宣传力度不够和政企校之间信任感缺失,导致服务范围狭窄、内容单一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产生了脱节现象。虽然成立有地方性的会计行业协会、财经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但由于地域特点,会计专业在交流的地域范围上还过于狭窄,对外宣传方面也做的不是很够,多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发出的服务邀请后,才能对外提供服务。在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上,也多是提供知识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等低层次的服务,这就阻碍了会计专业自身的发展。很多政府、企业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社会服务状态缺乏一定的了解,盲目夸大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不愿意接受高职院校提供的社会服务。

(三)高职院校自身资源不足,软硬件缺失

高职院校由于自身资源不足,在完成项目的速度和质量方面比不上专门的研究机构,难以取得企业的信任,从而很难争取大的服务项目。[4]会计专业要面向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必须有相应的软硬件设备设施。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开办较早,实训设施和软件的购买时间过久,导致很多软硬件设施跟不上产业的升级。这些严重阻碍了提供专业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服务的现状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1)对高职院校专业服务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对社会服务的解读,多是从学院整体宏观的层面进行;(2)结合会计专业对区域或地方的产业服务,不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运用,都没有一个完整很好的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所以,构建会计专业服务示范基地,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搭建一个实体和网络相结合的服务平台,从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方合作的角度探索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服务能力,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

三、建设会计专业服务示范基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本文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创建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为提升会计专业服务能力构建平台。

(一)示范基地建设模式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服务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的创建,是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松山湖科技园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大岭山镇、寮步镇和大朗镇,延展至整个东莞市,为学校周边镇区乃至整个东莞市的产业升级提供服务。整个示范基地构建是“一基地、二形式、三模块、四对象”,“全方位、立体式”模式。“一基地”是指东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二形式”是指实体服务形式和在线服务形式;“三模块”包括服务公司模块、校内实训中心模块、网络在线模块;“四对象”是指政府、企业、社区和个人。(见图1)1.实体服务形式又分为两个模块:(1)开办会计服务公司;(2)以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提供会计培训。服务范围主要是以学校所在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为主,辐射相邻的镇区。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记账——依法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服务公司;(2)咨询服务——会计咨询、税务咨询——会计服务公司;(3)职业资格培训服务——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培训——校内实训中心;(4)社区服务——社区就业会计培训、社区理财讲堂——校内实训中心;(5)技术服务——科研合作——校内实训中心;(6)真账实操——利用校内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教授会计技术——校内实训中心.2.在线服务形式是以网络为平台,提供在线会计服务。由于在线服务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所以,服务范围可以延伸至整个东莞市所有镇区。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远程培训——在线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培训;(2)在线咨询——在线回答关于会计和税收方面的问题;(3)纳税筹划——在线帮助企业提供税收筹划;(4)法规解析——专业视角解读财经法规;(5)以案说法——提供不同角度案例,帮助企业解决问题;(6)资源共享——学校各种会计软件、学习软件资源共享。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实现服务对象、学校、系部、学生的“多赢”。(1)示范基地能够保证会计专业,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会计服务;(2)通过示范基地提供的有效服务,可以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公信力,创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3)通过示范基地与社会各种不同服务对象的接触,能够更好地促进系部发展,帮助系部制定出符合社会实际的会计专业建设方案;(4)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使会计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接触到企业真实的账目,为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供帮助。

(二)示范基地的建设目标

1.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转变教师及系部落后的专业服务观念。目前,在服务理念上,很多教师对会计社会服务职能内涵和态度上,存在着误解和偏差。某些教师片面理解社会服务就是“创收”,认为会计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必要进行专业服务等错误的观念,严重阻碍了会计专业服务的实施。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专业教师认识到自己专业服务理念的不足。“走出去”,即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参与横向课题或项目,接触了解最新的产业需求;“请进来”,即通过教师与企业专家座谈等方式,体会到专业服务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院系部对专业服务建立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机制,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2.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构建会计专业社会服务一体化组织机构,统筹管理专业服务活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服务搞不起来,并不是因为缺乏人才、缺乏资源、缺乏能力,而主要在于院系专业服务管理观念落后、组织管理水平差。很多会计专业的教师都各自为政,在外兼职或是接纳会计培训课程,没有形成群策群力,也谈不上专业服务能力。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全面统筹各种专业服务,由基地负责专业服务的接洽、实施、控制和考核,保障专业服务的质量,形成品牌化的服务。同时,从系部层面构建运作机制,成立以系领导牵头,各教研室主任具体负责各专业领域服务的规划、召集、实施,各专任教师团队化服务的一体化组织机构,制定配套的社会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制定会计专业服务的1~2年、3~5年及5年以上的发展规划,加强队伍建设。3.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将服务对象拓展至政府、企业、行业、社区和个人。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社会服务,一般是对外提供会计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学历提升等,面向的对象多是学生或社会人员,服务面较窄,对企业、政府、行业、社区提供的社会服务非常有限。项目组认为,作为会计专业教师,除了为个人提供培训服务外,还要积极开展与社区的合作,为社区提供理财培训、投资讲座等智力支持和开放校园内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做到资源共享;还应该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及财政项目;为企业提供员工岗前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技能培训,等等。4.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为不同的服务区域产业制定个性化服务。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在提供社会服务时总是大而全,盲目追求服务的数量,为所有的服务对象都提供类似的服务;更没有区分每个区域产业升级的特点,忽视了服务的个性化特征。考虑到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服务基地的服务定位,以松山湖园区为中心辐射大岭山、寮步、大朗等周边镇区的特点,松山湖园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柱产业,大岭山镇以木材家具、大朗以毛织产业、寮步以电子、汽车等为主导产业的特点,其示范基地在提供会计社会服务的同时,要针对不同区域的产业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为松山湖园区应提供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独特的税收政策培训、税务咨询为主,为大朗镇应提供针对毛织行业独有的会计真账实操培训等,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重点强调提高服务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

参考文献:

[1]卜琳华,安实,付强.基于高等院校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2):40-43.

[2]方晓珍.打破界限壁垒推进地方院校人文社科协同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3(1):56-58.

[3]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J].会计研究,2013(4):26-31.

第5篇

每年,澳大利亚都会根据本国的教育、就业和移民等因素综合考虑,列出不同门类的热门专业,内容基本大同小异,如何选择却成为了一个为难的问题。本文从专业角度结合了我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形势及市场需求对这些专业进行了分析,为准备去澳大利亚留学的学子提供中肯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但适用于打算去澳大利亚留学的同学,有些同样也适用于打算去其它国家留学但是在专业选择方面存在困惑的同学。

会计专业,人才通道拥挤

据了解,很多中国学生留学澳大利亚都会选择商科专业,包括会计类专业、银行、金融等。由于会计专业一直以来都是澳大利亚移民紧缺专业,并且澳大利亚很多高校专门为没有会计教育背景的本科毕业生设置了相应的研究生课程,没有严格的专业背景要求,使得近年来赴澳大利亚攻读会计专业的人数激增,导致澳大利亚会计专业的人才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再找到跟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建议大家,在选择专业时一定不要扎堆,而是要将未来国内和澳洲,乃至亚太地域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供需关系作为参考依据进行衡量选择。

当然,在商科领域中,也有很多专业可供选择,例如保险精算学、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创新管理、公司法务、税务、金融分析或者项目管理等。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

专才专业,就业有优势

所谓的通才专业和专才专业都是相对而言的,以会计专业为例,会计专业往往被认为是通才专业,因为所学的内容涉及会计领域的方方面面;而税务会计、金融分析、保险精算学等则被认为是专才专业,因为是会计专业的细化和深化。这些专业往往要求有相关的教育背景。

很多家长和学生担心选择专才专业就业面比较窄,只局限于某个行业的某个领域;并且专才专业的所学内容往往比较复杂,很难学会。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专才专业选择的人少也就意味着竞争较通才专业要小很多,就业机会却多很多。专才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使你具备从事某职业的专业资格,因此在就业的时候,你的目的性十分明确。

5大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工程类专业

中国的工业刚刚发展了一半,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相应的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就很多,比如土木工程类人才、电子工程、化工工程、食品工程、矿业工程类人才等。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

澳大利亚拥有一流的旅游管理学院,教育品质国际公认,去澳大利亚学旅游课程性价比非常高。

一些优质大学的旅游学院在课程中都安排了较长时间的带薪实习机会。近年来,随着澳大利亚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上海世博会的即将举办,国内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增加,该专业人才在中国和澳大利亚都将被看好。

IT专业

目前IT行业的职位空缺相应增长。宏观经济条件以及网络的迅猛发展都使得人们对IT业进行大额投资充满信心。这一行业的多个部门再次出现人力短缺。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的影响,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该专业逐步恢复几年前的热情。

护理专业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显现,护士短缺呈现全球性危机。很多国家都在积极从国外引进护士,以解决本国的护士急缺,澳大利亚也是如此。在世界范围内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护理从过去的底层职业一跃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给中国很多护校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留学机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赴澳攻读护理专业基本限于在国内已经有护理背景,受过专业学习或训练的学生。

2008年年底,澳大利亚移民部引入了CSL关键职业技术清单(Critical Skills List)。CSL清单职业将得到移民局优先处理申请,甚至优于之前的MODL清单。CSL清单主要关注于房屋建筑、信息技术、工程以及医药领域,这个结果也是在咨询了澳洲各州领地政府得出的结论,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各州政府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显示出以上专业人才在当前的形势下依然是供不应求的。除此以外,由于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且澳大利亚本身也是强调“无烟工业”,注重第三产业的国家,因此服务业中的金融、咨询、大众传媒、创意产业等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

第6篇

本文分析了现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探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构建了四环相扣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1 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精神,以及学校编制《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方案》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不断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构建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元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新体系。

2 职业岗位分析

2.1 主要就业行业领域分析

A院校以服务东莞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根据东莞产业结构布局、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A院校会计专业将主要面向生产制造业(电子信息、电子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和商业服务行业(批发、零售、餐饮、酒店、税务服务、会计中介咨询)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

2.2 主要就业岗位分析

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根据企业财务岗位设置和需求情况与A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去向调研结果,结合人才市场财务岗位招聘要求,A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将主要面向生产制造、商业服务、会计中介服务等行业从事会计助理、往来会计、统计员、财务文员、办税员、收银员、会计、税务、出纳员等财务基础性岗位就业。

2.3 培养目标

构建“双元联动,双向融合,三个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能胜任会计助理、往来会计、统计员、财务文员、办税员、收银员、会计、税务、出纳员等岗位,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 调研结果分析

3.1 中职会计毕业生适合从事基础型、协助型岗位

通过对标准化管理的企业财务人员的深入访谈,企业建议中职会计毕业生可从事收银员、出纳、往来会计、费用会计、办税人员、会计、审计助理、会计助理等岗位。这说明,按岗位内容,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可承担主办会计部分工作内容,如应收、应付、审核、办税等工作;按岗位胜任,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可胜任出纳、收银等级别较低、技能操作较易等基础型岗位工作;按岗位功能,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会计专门岗位的文员、助理等协助型岗位工作。

3.2 中职会计毕业生在岗时间短,离职比率高

通过对A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数量与第二次就业数量进行对比,同时对首次就业岗位的离职时间进行分析,发现A院校中职会计毕业生岗位离职率为48%,且离职时间多为半年内。这说明,A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第一次就业岗位胜任情况不佳,或岗位匹配程度较低。

3.3 职业岗位群的五种分类及行业归类

通过对岗位群的研究分析,会计职业岗位群具有反映、监督、决策的职能,岗位主要涉及核算、审计、税务、出纳、统计五项主要内容。企业根据业务类型及岗位群技能要求,核算、审计、税务、出纳、统计的岗位工作内容重心也有所差异。

核算工作方面,主要要求核算人员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核算、利润进行核算计量能力,需要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及操作流程的基本知识;审计工作方面,主要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内部控制、财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评价的能力,需要掌握会计知识、审计准则及资产、负债等业务审计的基本理?和技术方法;税务工作方面,主要要求税务人员具备办税、报税、纳税的能力,需要掌握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及账务处理方法;出纳工作方面,主要要求出纳人员具备处理现金收支结算、银行转账结务及辨钞点钞能力,需要掌握出纳实务及财经法规知识;统计工作方面,主要要求统计人员具备对资料及数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的能力,需要掌握统计知识及方法。

4 调研结论

4.1 改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通过对A院校毕业生就业异动情况的调查,发现A院校毕业生在岗时间较短,离职比率较高。企业员工的高离职率,普遍存在于中小民营企业当中,一直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困惑和阻碍。学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指导老师须帮助学生树立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特点及社会环境因素,帮助学生分解职业生涯目标并制定短期的可操作性目标,再根据学生情况不断的调整和改善目标。

4.2 以出纳、统计技能为基础,加强核算、税务技能培养

通过岗位群及岗位群技能调研,会计岗位主要涉及核算、审计、税务、出纳、统计五项主要内容。审计类岗位要求最高,中职学校会计毕业生难以达到相应能力要求,其次为核算、税务类岗位,出纳类、统计类岗位要求相对较低。出纳类岗位技能涉及辨钞点钞、银行存取款、转帐结算等技能;统计类岗位涉及数据整理、图表制作、函数公式、软件运用等技能;核算类岗位技能涉及流动和固定资产、成本、社保、差旅、薪酬及利润核算等技能;税务类岗位涉及税费计算、税务处理、纳税申报、纳税筹划等技能;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结合技能要求的难易程度,结合相应理论知识夯实技能训练。

4.3 以需求为导向,就业为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相关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发现不同学校根据产业行业特点,或特殊技能要求,皆对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区分,最终体现在不同的课程设置方面。课程的设置无论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还是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核心,都需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第7篇

关键词 “一带一”战略 物流会计 人才培养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5.029

如今,社会与企业对物流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有效地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加强物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运用分析,结合市场对物流会计人才的需求,提出一系列相应有效的人才培养对策,加强核心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本文主要在明确“一带一路”战略与物流会计相关性的基础上,明确我国物流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一系列物流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对策。

1“一带一路”战略与物流会计

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其属于一种现代化的新战略,实施该战略的目的是打造出系统而规范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全面发展,并打造出“命运共同体”,在采取实质性建设策略之后,创设出一条国际贸易畅通的物流会计企业发展的大通道,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物流会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今,我国各个地区都在致力于“一带一路”的战略建设,开始结合该战略,加强物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物流会计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受该战略的影响和作用,我国物流会计行业正逐渐走向了国际化与信息化,且逐渐走向了供应链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加大物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并确保物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当前物流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如今,我国经济市场上的物流会计人才供应明显不足,且不单纯是数量上的不足。在对多个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在当前的物流会计人才培养机制下,大学毕业生无论是知识技能方面,还是在综合素质方面,都没能满足社会经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且匹配度是很低的。

第二,如今,大部分高校都开始仿效和借鉴前人的案例增设物流会计这门专业,但很大一部分没有重视“物流会计应以本地区经济发展为重要依托,且属于服务行业”的基本点。在不同的高校之间,相对应的物流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物流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性都比较大,无法从根本上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无法在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理念的基础上,以核心企业为着手点,抢占物流会计在经济市场上的发展先机。

第三,如今,少数高校都有意识地开始加强国际专业人才培养协作,但由于物流会计专业合作项目欠缺、协作范畴过于狭窄,且缺失多元资源共享,缺乏多方共同管理机制,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一带一路”战略互利共赢、共同协作发展的“利益共同体”要求,也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多国物流会计专业人才共同需求标准的要求。

第四,在当前高校物流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还存在教师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无法凸显学生核心主体地位的问题,这样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接近问题的能力,且无法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无法达到“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物流会计人才高素质的要求。另外,由于实践操作类的课时比较少,方案科学合理性较低,学生无法从根本上了解当前物流会计企业运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物流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往往较低,企业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再次培养。

3“一带一路”战略下物流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对策

3.1建立健全专业预警机制,结合物流会计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核心专业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物流会计人才培养,可以结合专业物流会计行业协会以及相关组织,对当前物流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及当前经济市场对物流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把该需求分析结果与调查评估结果,当作物流会计专业设置、调整,物流会计专业招生计划分配的核心依据之一。具体来说,可以把高校专业合理划分为绿牌专业、黄牌专业、红牌专业,进行物流会计专业招生方案的动态调整以及情况评估。黄牌专业意味着预警专业,红牌专业意味着停止招生的专业。结合物流会计企业转型升级要求,选取必要专业加强核心专业建设。

3.2适时动态地调整专业结构体系,加强专业群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物流会计人才培养,要积极适应国家以及相关区域的物流会计产业发展需求,密切联系“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核心要求与原则,不断地调整物流会计专业布局。且可以适当地与物流会计产业的监管、技术等领域有效对接,培育出以“供应链监督与管理”为核心的智能化的物流会计管理群,培育出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会计技术群,培育出以高质量、高精确性为核心服务要点的现代物流会计商务群,促使我国物流会计产业朝着国际化、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具体来说,第一,现代物流会计监督与管理专业群,是指将物流会计管理专业当作主要龙头,实现物流会计信息采购和物流会计资料供应监管专业,冷链物流会计工作技术与工程物流会计监管专业、物流会计金融监管专业等的有效结合,从根本上提升现代物流会计监管水平。

第二,现代物流技术专业群,是指将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当作核心龙头,实现物流会计与工程技术专业、多媒体信息技术专业、移动应用开发专业等的有效融合,以促进当代物流会计行业进步与发展的核心技术作为纽带,培养出充足的高素质与高技能物流会计专业人才。

第三,现代物流会计商务R等海是指将电子商务专业当作核心龙头,实现电子商务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会计专业、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等的有效融合,将高效性与精确性当作主要的服务点,建设出一支与物流会计服务行业有效耦合的商务专业群。

3_3结合岗位技术新需求,优化物流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物流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密切联系当前物流会计行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需求,与其他专业群设置与建设有效对接,选取通用核心物流会计专业课程,在遵循“三横三纵五贯通”的课程体系建设原则基础上,加强物流会计通用课程体系建设。要科学合理地构建“平台+模块”的物流会计课程结构体系,彰显物流会计专业群体优势,不断地整合与优化物流会计专业教学信息与资源,协调物流会计专业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关系。另外,还要防止物流会计教学资源重复利用与闲置浪费的问题出现,降低物流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成本,不断地创新与完善物流会计专业内涵建设体系。

3.4结合现代学徒制度,加强成建制顶岗实习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物流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物流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且利于加强定岗实习管理,应当在结合现代学徒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成建制顶岗实践实习。具体来说,要在成建制工作集中地,加强定岗实习环节的交替式研究与实践,并采取课程合理性置换、场地合理性置换方法,接受“双师”指导,落实好岗前专业能力培训、课程有效置换、顶岗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工作。物流会计专业学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直到实习结束,教师结合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分。如果表现好的话,学生也有选择继续留在企业工作的权利。在这种现代化的成建制式的学徒制顶岗实习基础上,不仅可以实现物流会计专业群和物流会计专业岗位群的有效对接,还能为学生后期合理择业奠定基础。另外,还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规章制度,使得物流会计专业学生的成建制定岗实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5适当地增设实训课时与项目,建立健全实习机制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物流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适当地增设实训科课时与项目,不断地建立健全实习实训机制。

首先,要深化物流计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教师在完成物流会计专业通识课程知识讲授之后,应要求学生及时到对口企业内部参观实习,使得学生基本上了解了本专业的工作情况与就业情况,利于学生后期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设计与实施。

然后,要加强物流会计企业内部情况调查。在物流会计专业学生掌握专业基础课程知识后,教师应要求和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并通过问卷调查与研究的方法,组建小组划片了解物流会计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与情况,掌握企业的物流会计工作落实情况,了解当前物流会计行业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市场潜力有多大,自然而然地意识到提升自身物流会计专业素质的必要性。

最后,要不断地建立健全顶岗实习机制。上面已经提到了学生参与物流会计企业定岗实习的重要性,但在当前的很多高校和企业当中,都缺乏健全的定岗实习机制,也缺乏相应系统的监管机制。因此,必须解决好这些方面的问题。且针对物流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来说,应当让专任教师带队,负责指导,顶岗实习企业要提前制定好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