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12:32
序论:在您撰写平台经济前景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半潜式 钻井平台 锚 锚系留力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060-03
半潜式钻井平台,又称立柱稳定式钻井平台,是一种常用的平台结构形式。是大部分浮体没于水面下的一种小水线面的移动式钻井平台,是从坐底式钻井平台演变而来的。其结构与坐底式平台相似,同样具有沉垫可以沉降或升起,在浅水区沉垫可以坐落于海底,当坐底式平台使用;漂浮作业时下壳体或沉箱潜入水中,部分立柱露出海面,为半潜状态。半潜式钻井平台主要依靠锚泊系统将平台定位在海面进行钻井作业。锚泊系统主要包括锚、锚缆和锚链。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前,先要进行井场调查,包括工程地质调查和工程物探调查,具体调查项目有重力取样、水深、地貌、中浅地层剖面、磁力调查、高分辨率数字地震调查等。根据调查结果和锚泊资料进行锚系留力的分析计算,以对作业可行性和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价。
1 锚的分类
锚的种类可以分以下几种类型[1]:(1)有杆锚:具有横杆的锚为有杆锚。该类锚的特点是一个锚爪啮入土中,当锚在海底拖曳时,横杆能阻止锚爪倾翻,起稳定作用(见图1)。(2)无杆锚:没有横杆,锚爪可以转动的两爪锚为无杆锚。该类锚的特点是,在工作中两个爪同时啮入土中,稳定性好,对各种土质的适应性强,收藏方便(见图2)。(3)大抓力锚:大抓力锚实际上是一种有杆转爪锚,因其具有很大的抓重比,故称为大抓力锚。这类锚的特点是,锚爪的啮土面积大,抓持的底质深而多,抓力大,但是锚爪易拉坏,收藏不方便(见图3)。(4)特种锚:特种锚的形状与用途与普通锚均不同。主要是指供浮筒、囤船、浮船坞等使用的永久性系泊锚;破冰船上所用的冰锚及帆船和小艇上用的浮锚等。
半潜式钻井平台锚泊定位系统采用的锚一般均为拖曳锚,且基本都是大抓力锚。早期用的较多的有丹福尔锚、轻量型(LWT)锚等等。随着海洋工程的发展,新型的抓力更大的锚不断出现,诸如阔鳍型德尔泰(FLIPPER DELTA)锚、布鲁斯FFTTS(BRUCE FFTS)锚、史蒂芙帕瑞斯(STEVPRIS)系列锚等等[3]。这些锚的抓重比较普通大抓力锚更大,这对半潜式钻井平台是非常有利的。图4为目前半潜式钻井平台常用的大抓力锚形式。
2 锚系留力分析
锚系留力由锚抓力和锚链与海底的摩擦力组成。
锚的抓力,除锚的本身原因,如锚重、锚型之外,客观上主要决定于海底的土质状况,一般而言,软硬适度的砂质和泥质海底抓力较好,泥砂混合次之,硬质海底较差,岩石海底不宜抛锚。锚点的海底地形以平坦为好,若坡度较陡(等深线较密)将影响锚的抓力,容易出现走锚。在砂质海底中,锚越重则抓力越大,在泥质海底中,锚爪面积越大则抓力越大。锚的抓力还与锚的入泥深度、锚爪角度等有关。
锚链与海底的摩擦力与海底土质、锚链的长度、锚链的单位重量等有关。
2.1 锚抓力计算
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计算半潜式钻井平台锚的抓力。
(1)采用Cole和Beck(1964)建议的方法计算短锚抓力。
式中:F为锚抓力,吨;
W为锚重,吨;
C1为取决于锚型和土质条件的系数,无量纲;
b为经验指数,无量纲。
(2)采用锚抓力系数法进行计算:
其中:F为锚抓力,吨;
λa为锚抓力系数,无量纲;
Wa为锚重,吨。
海底底质与锚抓力系数的关系为:砂>泥>砂砾>软泥。
(3)对于常用的Stevpris Mk/5/6等锚型,可以根据下面公式计算或根据图5~6查询:
其中:F为锚抓力,吨;
A为锚抓力系数,无量纲,与锚型、海底底质、锚爪/锚杆夹角等有关;
W为锚重,吨。
2.2 锚链与海底的摩擦力
锚链与海底的摩擦力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Fc为锚链与海底的摩擦力,吨;
Wc为锚链每米在水中的重量(吨/m);
f为锚链与海底的摩擦系数,无量纲;
L为锚链卧底部分的长度,m。
3 实例分析
南海某井场,根据重力取样结果(在每个锚点布置1个重力样[2],如图7),海底表层沉积物(海底以下0~5 m)主要为非常软到软的浅黄灰色到灰色粉质粘土含较多粉质细砂,在井场调查范围分布比较均匀。不排水抗剪强度为6~12 kPa;水下容重为5~6 kN/m3;含水量为50%~70%。
该井场采用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锚泊资料如下。
锚型:Stevpris MK5;
锚重:15 t;
各锚最大出链长度:70 m(90 mm锚链)+550 m(84 mm锚链)+1850 m(锚缆);
90 mm锚链量:0.178 t/m;
84 mm锚链重:0.155 t/m。
根据上述锚的抓力计算方法(3种)及锚链摩擦力计算方法得出本井场的锚系留力为:
锚系留力=锚的抓力+锚链的摩擦力
=(206.1/188.2/220.4)+54.7=260.8/242.9/275.1 t
即本井场锚系留力取值为240~275 t。
该井场抛锚作业结束后,经过拉力测试为295 t,与分析结果较为吻合,分析结果略偏于保守和安全。
4 结语
本文详细论述了锚的分类、半潜式钻井平台锚系留力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进行了验证,为半潜式钻井平台海上作业的安全稳定提供了分析依据。另外,在进行半潜式钻井平台锚系留力分析时,首先要根据井场调查结果,判定海底底质类型,再选择合适的计算分析方法,对锚的抓力和锚链与海底摩擦力分别进行计算。在应用计算分析结果时,还应该参考海底地形地貌调查结果,了解海底的平整度,是否有硬质海底、陡坡、浅层气、断层、滑坡等灾害地质现象,以免影响钻井平台作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向阳,唐寒秋.船舶结构与设备[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Xiang Yang,Tang H Q.Ship Structure and Equipment[M].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2009.
[2] 潘方豪.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锚泊定位系统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6.
Pan Fang Hao. The Analysis of the Mooring Positioning System of Deep Sea Semi-Submersible Drilling Platform[D].Shanghai: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2006
关键词:EIP协议;自动化;通信平台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一、基于EIP协议的综采自动化系统通信平台的研究
(一)EIP协议概述
EtherNet/IP(Ethernet Industrial Protocol)技术是包含EtherNet/IP,DeviceNet,ControlNet等多种协议的CIP(通用工业协议)技术与以太网技术的巧妙结合,它基于标准的TCP/IP协议,只是在TCP或UDP报文的数据部分嵌入了CIP封装协议,封装协议的主要任务是定义和规范了如何封装和传输上层协议报文,以及如何管理和利用下层TCP/IP连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EtherNet/IP己经成为国际标准,在世界上已经得到数以百计的厂商支持,国际上ODVA、CI、IAONA和IEA,也一直在进行EtherNet/IP的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相应开发工具可以从和中获得。
(二)EtherNet/IP协议通信原理
CIP控制和信息协议是EtherNet/IP的特色,该协议既提供实时的I/O通信功能,又实现数据信息的对等传输功能,其控制模块利用隐形报文来实现实时的I/O通信功能,信息模块则利用显性报文实现非实时状态的信息交换功能。CIP协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介质的无关性,即实施CIP应用层协议时与底层介质无关,这使得人们能够在控制系统和I/O设备上随意实施这一开放协议。与源/目的通信模式有很大不同,EtherNet/IP协议采用的是生产/消费的模式,即允许网络上的节点存取数据时可以同时存取来自同一个源的数据。在新的生产/消费的模式中,数据会被附加上一个属于自身的唯一标识,数据源将把数据一次性发送到网络,节点可以选择性地对这些数据进行读取,这样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效率。
(三)EtherNet/IP协议的特点
1.Ethernet/IP协议两类报文
(1)隐式报文:主要用来传输系统中的实时I/O数据、功能性安全数据和系统动作控制数据等周期实时性数据。采用以太网中的UDP协议,将UDP报文映射到IP多播传送,实现高效I/O交换,有力的支持了生产者/消费者通信模式;(2)显式报文:主要用来传输系统中的配置、诊断、状态等非周期、非实时性的数据。采用以太网中的TCP协议,利用TCP的流量控制和点对点特性能够对特定的节点进行信息获取。
(四)EtherNet/IP的优点
EtherNet/P的显著优越性在于融合了Ethernet和TCP/IP技术。另外,专门用于工业控制设计的应用层协议CIP也被吸纳到商业以太网中来,提供访问数据和用于控制设备操作的对象集。EtherNet/IP的优越性可归纳如下:
(1)设备间一致性。EtherNet/IP解决了网络设备之间互操作难的问题,这归功于网络设备共同遵守一致的规范,可以相互传送具有明确含义的信息;(2)易集成性。由于EtherNet/IP使用标准的TCP/IP以太网,便于通过Internet对企业进行管理;(3)广泛的支持性。EtherNet/IP应用层采用CIP协议很明显的好处是与ControlNet和DeviceNet使用相同的共享对象库和设备规范,具备了最广泛的支持性;(4)同步和安全技术。前沿同步技术在EtherNet/IP的应用使得同步精度不超过100ns,而尖端安全技术实现了不间断地系统集成,并且能够在同一网络上同时运行安全设备和标准。
二、技术展望
(一)EIP技术在综采自动化系统中应用前景分析
综采工作面是煤矿生产最前沿的工作环节,也是最复杂的工作环节。其设备数量多,设备之间互相制约、相互协调,任何单一设备都无法脱离其它设备而单独完成任务。此外,随着国内外综采工作面设备自动化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实现综采自动化、无人化的目标,也都是建立在各个综采设备间大数据量的高速、准确、可靠的信息交互的基础上的。当前综采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平台存在设备间协议“各自为政”和通信协议安全性、准确性和链路带宽低的问题,迫切需要制定一种适用于各设备之间能够自由开放的、高速稳定的交互数据的统一的通信协议。
(二)基于EIP技术的综采自动化系统通信平台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无人化”开采以及数字矿山的技术的发展,以及十二五期间国家对煤炭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各大煤矿集团都越来越加大对煤炭自动化、无人化开采的投入,不可避免的对综采工作面的自动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综采自动化系统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综采设备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的。因此,这就要求综采自动化系统的通信平台能够具备以下几点特性:
(1)大数据量、远距离传输:能够很好的支持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系统,乃至整个数字矿山的实现;(2)高度的开放性:能够支持综采自动化系统中任意设备的快速方便的接入;(3)协议的一致性:实现综采工作面各设备乃至整个矿山设备的通信协议的一致性;(4)数据传输的高速、稳定和安全性:为了保证自动化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必须保证在通信平台上传输数据的高速、稳定和安全。
三、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EtherNet/IP协议的新一代综采自动化系统通信平台方案,充分利用CIP和工业以太网技术提高煤矿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开放性,为实现煤矿少人、无人开采和安全开采的目标打下了基础,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冰雪旅游;电子商务;效用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099-02
一、国内旅游电子商务的基本情况
(一)应用互联网覆盖面快速拓展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应用互联网人数最多、互联网普及率增速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据中国网络调查课题研究成果介绍,截至目前,国内网民数量增长到6.6亿人,网络普及率达48%,与去年同期相比较增长5.6%。
(二)交易额显现旅游电子商务的利好态势
来自《国内电子商务消费行为调查研究》的有关数据说明,2012年全年国内有48%的网民曾经进行旅游,旅游群体总人数超过3亿人。其中,近60%的网民选择了休闲旅游,占据旅游方式选择的半壁江山,随后是事务性出行、公务性出行。从网民出外旅游时间安排上看,超过半数的网民利用休息时间实施旅游计划。旅游时间集中点依次是:“十・一”国庆节、“五・一”劳动节、“双休日”或其他节假日。从国内旅游电子商务消费前景分析上看,正常情况下,2016年利用网络进行的旅游市场交易额将突破5500亿元,最低估算也将保证4000亿元的交易额。特别是在网民对在线旅游消费的认可程度快速提升,预测2016年国内网络旅游消费交易额占到整个旅游市场交易额的比重将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25%左右,其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二、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现状及前景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端,是四季分明,冬季气候寒冷,有着浓郁冰雪文化的边疆省份。其冰雪运动、冰雪旅游享誉海内外,素有“冰城”之美名。健身效用和娱乐性是冰雪运动的突出特点,也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消费项目。尤其在国家大力扶持体育旅游业这一经济发展新兴增长点的背景下,如何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冰雪旅游是一项重要课题。为此,笔者认为,大力推广普及冰雪项目应当是推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强化冰雪旅游产业的科学规划和具体指导,切实加大冬季旅游对外开放力度,为体育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推动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我国和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1963年举办的首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在兆麟公园举行。1998年始建冰雪大世界,首次融合了冰雕艺术、雪雕艺术、冰上体育运动、雪地体育运动的特色旅游模式。黑龙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城市美景也为黑龙江旅游文化产业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资源。东方小巴黎―哈尔滨作为我国冰雪旅游文化和冰雪艺术的发祥地,举办的冰雪节世界知名,影响广泛,每年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已经成为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冰雪节中的冰灯是将传统花灯工艺演绎在松花江天然冰雪之中,夜幕降临,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的冰雕作品在华灯下齐放,犹如一座富丽堂皇的水晶宫。
由此可见,冰雪旅游经济前景广阔,极具开发潜力,利用电子商务这一渠道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已经迫在眉睫。
三、冰雪旅游电子商务推进发展的几点问题
(一)冰雪旅游与电子商务平台未能默契合作
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公开性和开放性让网络中的旅游业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必然使旅游产品和创意高复制模仿性的问题凸显。目前,在没有法律支持和相关知识产权维护渠道的局面下,冰雪旅游电子商务行业的博弈和相互竞争尤为激烈,产品的品牌很难在短时间建立。但是,品牌意识是旅游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动力。为了加速实现品牌的效应,我们更需要在网络经济中,在充分整合相关的资源下,利用有限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或制度来行之有效地维护品牌,形成良好服务消费者的品牌体系,通过品牌来实现消费者与企业的双赢。
(二)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尚未牢固,极易崩塌
目前,消费者旅游和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信任度很低。因信任缺失,极大地抑制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开展,其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只注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交流,使消费者无法感受优良的服务态度,进而产生了隔阂。同时,网络经济的发展主力之一电子商务,在道德约束和法律监督约束等重要环节仍有诸多盲区,致使消费者无法掌握有效识别能力。
四、冰雪旅游商务满足公众需求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兼职平台;便捷;安全保障;大学生
0 引言
大学生兼职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在提高就业指导意义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基于以盈利为目的大学生兼职中介市场行业秩序较为混乱的现伏,而且考虑到大学生自身经济实力、自身成长发展等因素,较大比例的大学生会通过公益兼职推广平台获取兼职机会。这种现状成为了我们研究大学生公益兼职平台的重要出发点和目的。
1 大学生兼职平台前景分析
1.1 大学生兼职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几乎“遍地走”。这引起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所以那些不准备考研或考公务员的大学生,就会选择在课余时间从事各种兼职工作,在解决平时生活费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就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在市场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大学生获取兼职信息的途径大多来源于随处可见的中介机构宣传单、兼职QQ群、校园及熟人介绍,兼职信息匮乏并且无法验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所以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因为自身的社会经验不足,不懂得维权,会经常出现不合理用工,拖欠工薪等情况,甚至有大学生兼职反被骗的现象。大部分人被骗的原因是中介机构混杂,针对市场上的中介机构虽然具有相对丰富的兼职信息,但是由于中介机构盈利的市场本质属性等原因,决定着大学生在兼职信息、实践指导和兼职权益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校园对大学生的权益侵害现象也日益凸显,虽在学生信誉度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它难以摆脱其市场中介要求盈利的本质属性,因此也存在较大局限性。总而言之,现在中介机在大学生心目中的信誉度普遍较低。
1.2 兼职平台的前景
通过调查在校学生对兼职态度的结果显示,虽然目前兼职仍存在种种问题,却削减不了大学生的兼职热情。大部分学生表示想利用大学里课余时间来做兼职,一方面,希望得到经济保障,另一方面,还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将“学有所用”落实,也能在实践中更深刻地了解专业原理,反馈于学习,能够通过兼职工作得到锻炼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由此我们小组推出了一个要有校企合作、有权威、值得学生信赖的招聘兼职平台,就针对大学生“量身定做”来进行在校大学生市场开拓。这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可靠的兼职机会,解决平时生活费用的同时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也为企业输送较为廉价但具有较高素质的兼职人员。
兼职平台目标在于实现了在校大学生的人才充分利用。在校大学生兼职平台具体是利用大学生资源结合市场上相关公司的需求,进行专业对口输送。比如学习机械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了Autocad、UG等软件知识后,可以为机械相关产品绘制二维图或三维实体。这既督促了大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又为未来的就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普通大学生能在兼职平台上找到这样的兼职机会,我想他们是能够接受的。而对于合作公司方面,他们能用省去对新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的费用,并且花费较少的资金完成同样的工作,作为商人是非常愿意的。兼职平台搭建了学生与专业相关公司的桥梁,热心服务于在校大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兼职岗位。
兼职平台志在建设相对于其他的兼职软件更具有权威性。为此我们计划与相关公司联系而且会申请校方进行监督。所提供网络兼职信息及职位在合同期限内有法律保护,以确保双方的利益。
2 大学生兼职问题分析
2.1 大学生兼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大学生兼职专业性不对口
据调查,大学生参与的兼职64%都是属于基础类。有73%的学生所参与的兼职与其所学专业基本无关,不能优化大学生专业知识和高效发挥专业技能。
2.1.2 大学生兼职的权益很难保障
据调查,71%大学生兼职合法权益受到过侵犯。具体表现为拖延用工时间、侵害人身权利、随意克扣工资等。尤其是大学生不能做到同工同酬,辛勤的劳动不能换来相应的报酬。
2.1.3 大学生兼职与学习发生冲突
据调查,60%的学生看课程的重要性选择是否逃课去兼职,10%的学生直接旷课做兼职,这表明大学生更注重短期的报酬,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
2.1.4 大学生兼职信息来源复杂
学校内部没有官方的兼职平台,也没有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所以大学生找兼职都比较困难,而且兼职信息源比较混杂,容易出现虚假信息,大学生被侵权后很难找到维权途径。
2.1.5 中介非法乱收费
兼职中介的存在,一方面为大学生找兼职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相关部门规范的管理和收费标准,很多兼职中介都会欺骗大学生。
2.2 大学生兼职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 学校引导力不足
大学生兼职处于社会管理和高校管理的交叉带很容易被高校管理者所忽视。据调查,有60%学生希望学校能为其参与兼职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从大学生角度出发,学校应设立大学生兼职服务中心,有效引导大学生兼职,切实维护大学生利益。
2.2.2 维权能力有限
大学生兼职维权之难是因为维权能力有限。一方面是缺乏社会经验,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保留证据,维权空口无凭,在处理纠纷时处于被动局面;另一方面是法制观念不强,维权意识弱。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条文不了解,法律知识的缺乏是大学生面临侵权时不想启用法律途径维权的重要原因;三是自身不重视,大学生考虑维权成本高,维权途径少,维权程序烦琐而放弃维权。
2.2.3 雇佣方缺乏诚信
大学生在兼职中,有的雇佣方缺乏诚信,往往以大学生工作完成得不好,迟到或者早退为由,故意刁难大学生,违背诚信原则,导致大学生受到不合理待遇。
2.2.4 劳动法制不健全
大学生兼职未被视作正式员工,未纳入到劳动法的保护范围,所以不是按照同工同酬的标准给予报酬。劳动部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从法律的角度上大学生权益受到侵害无法找到相应的法律依据。学校虽然有《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但是管理的对象都是在校的学生,对于校外兼职指导非常有限。
2.2.5 兼职市场不规范
据调查,一所高校多个兼职中介,这些组织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和良好的默契度,导致商家利用兼职中介组织之间的竞争,不断压低兼职报酬。
3 兼职平台的功能优化
3.1 兼职平台针对现有问题的解决
解决兼职信息的可靠性问题,此兼职平台需要大学生用户注册并实名认证。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本科生在注册时自动进行学籍验证,通过学籍验证,添加“学籍验证通过”标识。学生用户的实名认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一站注册,信息共享。教育部、省市和高校就业网间互联互通,W生用户只需在教育部、省市和毕业高校就业网任一点注册成为用户,即可将求职信息到指定站点,并可以查询单位用户的任何招聘信息。并且大学生可通过“投诉与沟通”,进行权利保护。学生可通过站内消息,与学校、省市教育厅和教育部进行沟通与咨询,也可以对学校和单位进行建议和投诉。
3.2 兼职平台的新型优化
1)兼职平台为大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兼职,实现人才充分利用。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有专业认知实习、企业体验实习的教学安排活动,这样此兼职平台实现校企合作,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大量优质专业储备人员,节约企业招聘新员工前工作培训的人力物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避免了学生需要自己找实习单位,并且保证实习的可靠性。如此兼职平台利用大学生的资源结合市场上相关公司的需求,进行专业对口输送。
2)提供“一条龙”式服务,为大学生兼职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学生一经身份验证之后,本平台会根据该学生所提交的身份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最优的几项兼职方案。同时每个方案下面附带兼职学生想要的所有信息,包括上下班公交路线选择、公司概况、建议出发时间以及《劳动法》的相关保护文件。
3)对专业性不强的兼职进行分类,更方便求职大学生的选择。我们的平台会分成专业性兼职和非专业性兼职,对于非专业性的兼职,我们会再进行整合并细分,分为女生兼职和男生兼职、夜间兼职和白天兼职等,并对兼职根据薪酬高低以及兼职时间长短进行排序。总而言之,本平台本着以最便捷的方式为兼职大学生检索到最适合自己的且最可靠的兼职为目标,希望本平台能够惠及所有有意愿兼职的在校大学生。
4 结语
大学生兼职平台跟随社会主流,针对大学生实际情况而产生。此兼职平台就相对该市场进行强力开拓,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可靠的兼职工作,增加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同时也为企业输送较为廉价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素质的兼职人员。该兼职平台很好的将人才和企业精密的联系了起来,实现了双赢。目前,此类兼职平台与其它类别的兼职平台之间的竞争相对和缓,且现有兼职平台较少,竞争对手相对较少,加之部分兼职平台有较多的管理漏洞,所以我们团队相信,新型的大学生兼职平台有着极好的潜在发展和更广阔的经济前景。
【参考文献】
[1]闫芬.大学生就业信息共享平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史志,2012.
[2]田新山,陈君.谈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J].教育探索,2012.
关键词:家装行业;市场需求;营销策略;市场前景;互联网+
近年来,南昌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家装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家装在质量、服务、营销等各方面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因此对南昌市家装行业市场进行研究分析,探索一条使家装行业专业化、商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对于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推进市场规范运行意义非凡。本文针对消费者、企业、经销商等相关群体,分析南昌市家装行业现状、营销策略以及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1.南昌市家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1.1南昌市家装市场发展现状
南昌的家装市场初步开始形成距今仅10余年,市场风云变幻,频繁洗牌,真正能发展到今天并形成规模的也不到数百家。截止到2014年底,家装行业的企业数达到了300余家。
由于家装行业起步较晚,行业监管力度不严,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使得家装市场呈现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游击队”的装修队仍占据着家装市场的半壁江山,其设计能力、装修质量都较难符合消费者的意愿。消费者纷纷把橄榄枝抛向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大型家装公司。这些大型家装品牌,依托互联网,采取区域联动的营销方式,通过线上线下长期投放广告,来树立自身独特的品牌标识,并通过开展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以提高设计水平吸引客户,树立品牌形象,而市场需求也开始逐步转向更为个性化的服务,服务过程围绕创意质量提升和生活理念的传达,来影响客户的选择。
1.2南昌市家装市场需求分析
1.2.1商品房装修需求
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南昌的房地产行业正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房地产市场的萎缩必然波及建筑业和建筑装饰业。但是另一方面,南昌2015年买房的刚性需求还是存在的,开发商囤盘压力大,会放出部分消费者能接受的楼盘,这对家装行业有一定的拉动作用。此外,商品房购买者对居住环境和设计风格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对家装质量、性价比状况颇为重视。
1.2.2旧房翻新装修需求
如今,南昌的二手房市场较为活跃,二手房交易完成前后,买卖双方一般均有装修意向,这使得南昌旧房改造装修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前些年南昌的各家装公司对装修旧房的业务不够重视,多将市场瞄准商品房装修这样的大型项目。而随着二手房市场的兴起、旧房存量规模的日益加大,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惨淡迹象,如今南昌家装公司对于旧房翻新业务越发青睐,一些中小型家装公司还逐步针对旧房装修推出套餐,并展开各类营销活动。
1.2.3精装房改造装修需求
近年来南昌市精装小区的相继涌现,使得南昌市家装市场面临新的“窘境”。精装房业主出于对装饰材料、装修风格、设计样式等诸多因素的个性化追求,对精装房改造装修需求也有所增加。但是,客观而言,南昌市的诸多家装公司实际上都表示不太愿意接洽精装房改造工程,主要系客户对创意要求太高、改造工程利润低以及无法批量化生产,精装房改造装修的客户满意度也并不高。
1.3南昌市家装市场竞争分析
1.3.1南昌市家装市场竞争格局
2015年南昌装饰装修企业共500余家,其中从事住宅装饰的就有超过300余家,占比超过60%。但是住宅装饰行业集中度却很低,一些大型家装企业积极拓展内外市场,在做大、做强、做专、做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大部分装饰企业由于受资金、品牌、规模、技术以及工厂化配套生产能力等综合因素制约,难以适应全装修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住宅全装修细分行业地位的日益凸显,家装行业逐步吸收了大量资金进入,未来南昌市的家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1.3.2南昌市家装企业竞争力分析
据统计,2014年南昌市装饰装修总产值约为255亿元,相比13年增长57%,2014年南昌装饰装修企业共500余家,每年从事家装行业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竞争日益激烈。多数企业均可提供装饰设计、工程施工等多种家装服务,业务涵盖范围包括住宅、公寓、商业、酒店、办公、学校、医院等场所的装修设计及施工。
目前南昌家装市场主要有三类竞争力主体。第一类是“游击队”――包工头和个体户,这类参与者占据了家装市场的半壁江山,它们没有取得相关资质,不具备设计能力,以提供劳务服务为主,大多通过熟人介绍或建材店、小广告等方式营销,优点是报价低,主要客户群体为低端客户和少量终端客户。第二类是区域型的装修企业,这类公司有一定规模,在区域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可以给客户提供从设计到建材到施工的相对完善的服务,报价稍高,这类家装企业以中低端客户为主。第三类是连锁型品牌家装企业,这些企业基本已经实现跨区域布局,品牌具有一定的全国影响力,具备一定的产业整合能力,开始推出标准化的产品,正在完成从现场制造到工厂化的转变,营销手段多样化,由于报价较高,一般针对的是高端客户。
1.4南昌市家装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是家装企业鱼龙混杂,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家装市场上具有相关施工资质和完善配套设施的装修企业所占的份额较小,绝大部分是没有施工资质的家装“游击队”,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没有固定场所,缺乏有效承担工程质量责任的能力,致使装修质量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二是装修材料不当牟利,质量监管不到位。家装市场材料种类繁多,包括板材、地板、油漆、涂料、瓷砖等数百种,材料的质量、规格与价格都千差万别。一些家装材料经销商为牟取暴利,以次充好,采购没有产品质量认证的不合格产品,会引发一系列有损住户身体健康的疾病。虽然目前工商管理部门、家装行业协会对此有一定约束作用,但鞭长莫及,消费者权益无法有效维护。
三是营销策略较单一,营销效果不佳。南昌市绝大多数家装企业采用传统的媒体广告宣传或者进入小区推广,价格战是最通常使用的吸引客户的方法,往往推出各种低价装修套餐,成本虽高,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虽然一些大型家装企业也开始将眼光瞄向互联网家装方向,欲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但技术尚不成熟。
四是服务层次不够高,设计、施工、售后环节存在服务漏洞。设计环节,建材经销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大多会给予家装公司设计师一定比例的回扣,这一成本却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装修业主成了无辜的受害者;施工环节,部分家装公司承接项目后,进行项目转包出现层层转包,致使施工质量下降;售后环节,诸多家装公司对售后服务形同虚设,而且装饰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偏大,装修工程出现问题,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可能已不在本企业工作,也给售后服务工作带来影响。
2.南昌市家装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2.1南昌市家装市场消费者调研
2.1.1家装消费者特征
从收入情况来看,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南昌市家装建材消费者的家庭年收入在8万-10万之间的比例较大,为30.39%。其中,家庭年收入在6万-8万之间与10-15万以上的消费者所占的比例是一样的,均为18.78%,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的消费者占13.81%,而家庭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之间的所占比例最低,仅为10.50%,如图二所示。总体来说,家装建材消费者大部分是处于中等收入阶层,并且较高收入与较低收入的消费者分布的差异不是很明显。
图二 南昌市家装建材消费者家庭年收入分析柱状图
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其职业是密切相关的,通过调查发现,专业技术人员占了46.16%,因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相对比较稳定,同时收入也比一般平均水平高,因此他们对住房和装修有巨大的需求,同时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2.1.2家装消费者居住面积分布
三口之家是家装需求最多的群体,所占比达到49.39%,其中三人以上的占了25.81%,这样的规模也反映了我们的现实情况。经调查,居民的住房使用面积普遍相对较大,使用面积在90-110平方米以内的占了60.87%,90平方米以内大约18.99%有和110平方米以上占了20.14%。
2.1.3家装消费者通常考虑问题
质量和性能是消费者购买时最看重的因素。对未来装修用户,他们认为应该重视的因素中,“质量品质”的用户选择比例最高,达到46.2%。而“性能、实用”排名第二,有33%的用户认为这应当引起重视。此外,售后服务、环保指标和价格这三个因素也有超过20%的用户对其做出了选择。
2.1.4消费者对装修市场了解程度及获取信息渠道和态度
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装修市场仍然不够了解,对家装知识的需求非常急迫,有70.97%的消费者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培训,有19.35%的人认为无所谓,只有9.68%的人认为不需要。因此对消费者的教育也是一个潜在的未被开发出来的市场,家装公司可以考虑到在这方面做宣传,作为一项营销方式,或许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各建材市场、家装公司纷纷会选择在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宣传,根据调查,消费者获得家装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通过朋友的介绍(34.62%),其次是杂志(23.08%),接下来是报纸(19.23%)。本来以为消费者可能会对电视广告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结果发现,电视的作用并不大,而且仅仅只有15.38%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电视了解相关的家装信息。由此可知,亲朋好友的口耳相传对消费者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家装企业只有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个客户,才能够可能拥有更多的潜在客户。
2.1.5消费者选择装修公司的标准
消费者选择家装公司往往看重家装公司口碑、装修质量、装修设计、性价比等方面。调研结果显示,装修公司装修的质量和口碑是用户在选择装修公司的主要衡量指标。其中,“装修质量好”在整体用户中选择比例最高,所占比例超过50%;“较好的口碑”同样也是用户关注的重要部分,占总体的47.4%,性价比高占总体的45.40%,如图三。
图三 南昌市家装消费者选择家装公司的依据
消费者认为家装公司的服务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不能够按时完工、施工中偷工减料等。然而消费者认为其中最大问题就是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的占(53.85%),不能按时完工的占23.08%,还有不能履行保修承诺的有12.82%。同时另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有装修工程中,能够按时完工只有54.84%的工程,而其余45.16%是不能够按时完工的,这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2南昌市家装市场营销状况分析
2.2.1南昌市家装业营销形势分析
今年面临南昌市家装行业的激烈竞争形势,南昌家装行业的一大批大型家装企业结合自身产品、企业文化、社会地位,通过媒体宣传、明星代言,从而实现信息受众的精准接收。除此之外,专门的信息媒介也广受家装企业的青睐,成为一种新型的宣传推广模式,通过新闻会、产品会、产品展示、产品试用等多项现场活动形式,与消费者面对面的交流以达到宣传推广产品的作用。
另外,随着“互联网+”在各传统领域的成功,这一商业模式在家装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探索。家装企业在不断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和分销渠道来开展营销,从而发动更多的社会营销力量来提高自身业务在社会上广泛的覆盖。一大批南昌市内的大型家装企业在不断挖掘自身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在做好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的同时,寻求合适的经销商,这不仅节省了企业的销售成本,也将销售压力转移给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就成为企业最重要的销售渠道。
2.2.2南昌市家装行业营销策略分析
2.2.2.1产品策略
南昌市家装行业在产品策略上一般采用产品组合策略、产品质量策略、产品开发策略。
产品组合策略,家装企业一般会先将市场细分,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不同的目标群体设计不同的产品。而产品质量策略,家装公司在注重设计品位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如保证原材料的质量、施工质量管理、施工人员技能素养的培养等。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变化,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对健康、安全、无害产品的需求,南昌有的家装行业会在产品开发策略上,选择开发绿色家装产品。部分家装企业也会针对在装修时大多缺乏充足的时间与精力的目标消费人群,加大产业链整合力度,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集成家装服务。
2.2.2.2价格策略
由于南昌家装行业从业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时有发生,为了防止竞争对手以价格手段抢夺目标市场潜在客户,大部分装饰公司采取跟随定价策略,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动适时调整企业产品、服务的价格。有些家装企业的高端品牌则采用声望定价,以适应高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2.2.2.3渠道策略
南昌家装企业主要采用了直接销售渠道、间接销售渠道、网络营销。大部分家装公司为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流通费用,选择采用直接渠道,通过采用接受用户订货、设店销售、上门推销、利用通讯电子手段等销售形式,将自己的家装产品销售给最终顾客。有的家装企业通过中介商的加入,分担其经营风险,以增加销售覆盖面,扩大市场占有率。此外,现在越来越多家装企业注重网站的建设,通过互联网的特性实现自己的销售目标,利用网站向顾客提供装饰装修的知识、市场价格信息等,也使客户更快捷得到服务支持,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
2.2.2.4促销策略
南昌家装企业通过人员推广、广告、公共关系以及营业推广等各种促销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从而扩大销售。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开展有效的促销活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南昌市家装市场环境及前景分析
3.1家装市场的宏观环境分析
受经济增速下滑,原材料价格低迷的影响,2015年CPI将保持在低位,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将保持控总量、调结构的基调,由于基数较高且市场景气度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房地产开发计划总投资增速持续下降,2015年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不断持续,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随着经济改革进入攻坚期,我国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家装市场作为房地产行业的相关产业,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尤为明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率在已然维持在7%上下,房地产行业“经济泡沫”当前也初见苗头,消费者对经济前景和房地产行业乃至房价的增长前景均持观望态度,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越发降低。另一方面,欧美经济体均遭受金融危机后续的经济消沉期,一大批知名的大型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危险乃至最终走向破产清算的道路。总而言之,今年我国的经济是处于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影响,而其中,房地产业首当其冲。
3.2南昌市家装市场的前景分析
近年来,南昌市地产市场在炒房团的资金推动下,市场供给增量不断提高,南昌市的房价也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准,而南昌的家装市场一直紧随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高歌猛进,培育了一大批大小规模不一的家装企业,一些大型家装企业跨区域经营,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而今,房地产的周期性调整使得家装市场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家装领域作为与地产业相关联的市场,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新常态下经济政策的,地产行业的调整还在持续,预计与之相关的家装消费增速亦将保持低位。
宏观经济形势将使家装行业处于增长趋缓但又驱动转型的时期,尤其是互联网思维席卷而来,行业发展格局与趋势将产生新的调整和变化。互联网与家装家居产业连接互通,将形成平台商、产品商、客户商、服务商相互融合与运营的新局面。在转型过程中,资源将进一步实现整合,淘汰率也将进一步提高,而在消费者对家装服务体验要求不断提高的驱动下,加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将对家装企业的质量管控水平、设计创新、服务全程体验等各个服务环节提出更高要求,南昌家装市场将进一步得到规范。
4.促进南昌市家装市场发展的相关建议
4.1利用互联网及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互联网+”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的营销和服务理念,家装行业与互联网新技术相结合,提高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从前端的测量设计,到后端的安装配置,整个流程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的配合,实现PC、移动端及线下三种渠道消费者的身份统一,通过将客户信息融合在一起,提供统一的会员中心服务,从而做到家装需求“私人定制化”。家装企业应重视通过线上经销商的力量聚集用户,利用线上渠道探索提供个性化家装服务的套餐产品,从而提升互联网家装服务定制产品的层次,拓展服务内容。同时,互联网需要落地,解决用户实体体验的问题,线上线下应当相互融合。
4.2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将装修产品化
家装产品是一种偏服务性质的耐用消费品,消费者在对家装产品的选择过程中,不仅会考虑性价比,更会关注产品设计、产品性能、环保安全等。产品品质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方面,而相应的涉及售前体验、测量、安装等配套服务也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客户体验不好,都可能导致最终交易的失败。
很多家装企业推出的半包、全包模式,然而并没有把装修产品化。家装要做到像手机界的苹果一样,装修被称为产品是革命性的一点,如何把装修从设计、使用、环保、人性化等角度,将其和传统分开,同时把企业的服务、施工、体验、售后服务全部打包成一个产品,将装修产品化,并树立品牌。而不是拼价格、拼工期,而是在一个点上把服务做到极致。
4.3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
由于装修市场的猫腻太多,消费者的选择也会趋向于品牌化。消费者会倾向于一些有品牌、有规模、性价比高的公司,而虚而不实的公司会渐渐面临洗牌。品牌决定着企业的价值,所以家装企业一定要有准确的品牌定位、品牌战略,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有利位置,品牌才能做强,才能在服务、品质等因素的打造下,树立良好的口碑。品牌也可以是一流的环境、服务,只需要“品牌”有力、品质够硬、服务优良,自然而然就能获得良好的口碑。
4.4加强信息化建设
2014年以来,德国工业4.0的浪潮席卷中国,不仅在中国制造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我们家装行业也带来一定的启发。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家装企业采用C2B模式,将客户的需求汇集起来,通过信息、客户需求、个性化需求,汇集到企业、汇集到生产线,进行反向操作。而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企业的运营、流程系统选一个成熟的套件,如Oracle、金蝶、用友等,将财务业务一体化。同时连接一些基于APP平台或是微信平台等管理软件,将时间、地点追踪、客户关系管理一体化呈现,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极大提高了管理的效能,把它全面电子化。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新形势;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20世纪末,中国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阶段,一大批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转折期,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而地方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对于新形势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直面全球难题、迎接新形势的挑战,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在当下重新成为了新的热点议题。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
新形势主要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形势新;二是就业形势新。
1.经济形势新。①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加大。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已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加之目前的欧债危机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现在面对着一个很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部需求减弱,抑制了国内劳动岗位的增长。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对世界金融危机的长期性的认识还有所欠缺。怎样来迎接这样一个长期的经济不稳定期,怎样在这样一个金融危机时代求生存、谋发展,寄予了当代大学生更多的期盼以及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责任。②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4月25日的《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2年春季报告》指出,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发展以及国内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回落,预计GDP增长速度为8.7%左右,增速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水平仍处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虽然经济增速减缓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坏事,但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大学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与就业压力。
2.就业形势新。①供求失衡加剧。从1998年大学扩招至今的十几个年头里,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根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大学毕业生接近640万,其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较之于每年毕业的大量应届毕业生及未落实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数量,市场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远不能与之匹配。
②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招工难”的问题。应届毕业生所能提供的与用人单位所真正需求的存在较大差距,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趋于常态化。许多所谓的热门专业,由于招生计划过于赶超市场需求,反而在就业市场上沦为“冷门”。同时毕业生喜欢扎堆应聘热门岗位,几千个人竞争同一个岗位的情况时有出现。从而出现了大量毕业生未就业就失业,而许多岗位人才难求的普遍现象。
③用人单位要求新。知识经济时代高速发展,一切瞬息万变。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得不与时俱进,崇优尚新。学历不能说明问题也不再代表能力,各种技能证书也不能印证持证人的实际操作水平。用人单位从以前单一地追求“入围资格”到现在的全方位、多技能、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无疑给长于书本钻研的毕业生带来很多困惑跟挑战。相对于表面光环,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扎实的基本功,真实的硬本领,唯有这些才能让应聘者脱颖而出。
二、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定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根据人才类型和培养目标,将高等教育第5级分为5A1、A2 和5B三种类型,分别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实践的人才类型。对于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90%以上的以应用型教育为主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处于研究型大学培养精英人才和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间地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面对就业和经济新形势,地方本科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适应圈广。地方本科院校主要立足于地方人才的需求,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其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一直是接受其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带有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然而面对高速变化的就业形势与经济形势,应用型人才的就业定位不再主要是面向地方,而是应该能够走出去,拓展自己的就业面,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因为他们既有一技之长又能融会贯通,既具有独立精神又不乏合作意识,他们所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不仅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也能快速适应不同环境、不同市场的需求。
2.基本功硬。现代大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都会点,什么都不精。对自己所学专业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操作层次都是一知半解,难以真正运用自如。结果在求职中经常遇到应聘本专业竞争力不强,应聘相关专业底气不足的问题。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过硬的理论知识与实战能力,能够学以致用,是投入市场就能被吸收的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不一定是全能王但一定要是自己专业领域的精通者。真正做到所学够用、能用所学,不流于形式。
3.实践性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实践性不强导致的“工作经验缺乏”,这占据了所有影响因素中的63%。面对新形势,地方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更应该是一群具有超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在实践中体现应用性,在实践中扭转工作经验缺乏的局面。这样的人才能够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各种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深化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使实践能力推动就业能力、进而挖掘创业能力。使大学生涯真正做到为职业生涯做准备。
三、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的选择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既有别于重点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又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他们是从事各种实际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结合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其培养策略如下:
1.明确培养目标,拓展就业范围。首先,明确专精实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级专门人才”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其核心是“高”和“专”。就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其相较于高职高专院校有其一定的“高”度,相较于重点综合大学又有其一定的“专”性。地方本科院校应该认清目前的新形势,不能一味地扩大办学规模、追求高知名度。宽口径厚基础的知识结构定位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可能会使所培养的人才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中高不成低不就。其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应既符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又要遵循个人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在当前形势下专精实用的培养目标才能使所培养的人才具备较强的市场生存、适应能力。这是扩大适应圈的基础。
其次,拓展应用型人才的就业范围。地方本科院校以地方为依托,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主要依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特征,是地方人才培养中心和劳动力的主要来源。然而新形势下人才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价值取向上要从面向地方适当转向面向全国,要根据当前就业、经济新形势预期社会发展对人才层次、类别的需求,做大做强适应面广的专业。使专业的层次类型结构与社会总体结构相协调,防止一些专业人才过剩而一些市场急需的人才短缺的现象发生。要在专精实用的基础上培养多面性复合型人才,使应用型人才不局限于就地就业,既能为地方所用,更能走出去为整个社会所用。这样既缓解了地方就业压力又促进了全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扩大适应圈的必经之路。
2.优化培养环境,夯实基本功力。①增强硬实力。硬件设施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长期立足的落脚点。它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的建设,以及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等等。全国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与重点本科院校相比在硬件设施上应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在细处做强,在关键点上取胜。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图书馆的建设,这是学生获取新知识、了解新形势的一个重要来源渠道,在书籍的数量与质量及基础设施的配备上要跟紧时代步伐。其次要有适当的教学仪器设备,适当是因为要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资源及教学实用性出发配备设备,既不可赶时髦同时又要注意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更新陈旧仪器设备。第三是要建设一个派得上用场的实验室,它可以不大,但器材配备要根据教学要求尽量周全,因为对于某些特定专业而言需要这样一个现实的练习场所。②提升软实力。首先要优化培养体系。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与认知差异以及新形势下社会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现状的要求,秉着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平台+模块”的方式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体系三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有机组合。在“平台”基础上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础知识的扎实性,从而积蓄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资本;在“模块”基础上以多样化、个性化要求使学生学有所长,从而拓展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空间。这样的一个好的培养体系是地方本科院校提升软实力的指南针,它引领着地方本科院校朝新形势的发展方向靠拢。其次要加强师资力量。无论是理论体系、实践体系还是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都离不开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做后盾。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师资力量落后,整个教学水平就落后。要想增强师资力量,第一要改革教师聘用制度,建立人才竞争与流动机制,多吸纳既有学术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双师型人才。第二要通过在职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第三鼓励教师多从事科研活动,培养科研能力和激发创新意识。
3.丰富教学模式,增强实践能力。①模拟实验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模拟实验教学模式恰可以使学生角色化,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岗位专业技能要求,在针对特定主题的模拟环境下,着力训练学生在不同场景下灵活应变的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开展了模拟法庭、模拟谈判、模拟合同公证证书制作、法律实务流程模拟训练等,让学生有一个接近或仿佛置身于实际环境中的感觉,并能提供仿真的真实业务处理环境与功能。②师生合作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是结合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进行课程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基于一个新形势下真实的工作情景中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在教师背景知识和原理讲解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叉、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向教师提交项目计划书,教师在审核、修改后指导学生形成正式项目任务书。基于现实的特性决定了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一个项目合作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理论与技能的过程,在实践中检验了知识、丰富了知识。③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生进企业。学生进企业给予了学生一个真实的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亲身投入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浪潮中,在岗位实习的实战过程当中理解、检验书本理论,积蓄工作经验,为毕业后尽快上岗作准备。二是企业家进学校。企业家能及时获取整个行业的最新技术、工艺、设备等信息,能够根据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新鲜度与实用度,缩短了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距离。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综合判断就业、经济新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是要打好人才战。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要根据就业、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提高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要想真正做强做大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足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需要采取务实的行动来完成。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7-8.
[2]王冀平.和谐教育:个人与社会发展相统一[J].人民论坛,2006(22):57-58.
[3]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57-60.
[4]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