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范文

时间:2023-09-15 17:12:28

序论:在您撰写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

第1篇

意大利是欧共体的第4大经济体,却是第一大债务国,现有公共债务1.9万亿欧元,比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4国债务总和还要大,债务率高达120%,而且几乎只能通过发行国债来融资。西班牙是欧洲第4大经济体,它的欧元债务总额6370亿元,超过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3国GDP之和。

欧债危机的性质是财政危机,并正在向金融危机蔓延。据IMF的统计,欧债危机已使欧盟各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缩水2000亿欧元。德国银行是希腊海外的第一债权人,意大利是希腊海外第二债权人,前10大银行存在1270亿欧元的缺口。摩根大通的报告显示,法国3大银行因大量持有意大利债券,资金缺口达1730亿欧元。因此,一旦希腊发生债务违约,不仅意味着本国债务负担的进一步加大,而且银行系统就会崩溃,物价飞涨,进而对欧洲银行系统产生影响,必将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如果说欧元区救助希腊尚且可以做到,那么,一旦意大利和西班牙也走上求助之路,欧元区现有的救助机制将难以应对。事实上,欧债危机已经烧到了银行业,德克夏成为欧债危机中倒下的第一家银行。麻烦还在于这个事情可能波及到美国。

我觉得问题还不仅在于债务危机本身,而在于各方面意见不一致。比如说,欧盟主席巴罗佐提出发行欧洲债券,德国总理默克尔并不认可;德法首脑提议建立欧洲经济政府机构也受到了冷遇。其关键是内部矛盾难以调和,内部主要存在着3个矛盾,一是欧洲央行与德国央行有矛盾,德国央行不同意欧洲央行的债券收购计划,认为这样做违背稳定币值的基本原则,影响了央行的独立性,因为现在欧洲央行出钱购买这些危机国家的债券。二是核心国家与非核心国家存在着矛盾,因为现有解决办法实际上是核心国家用本国纳税人的钱去救助危机国家。三是政府政客与选民的矛盾,德国选民对救助持排斥的态度,危机国家的民众反对紧缩政策。这些矛盾都是现实存在,反对的意见确实有合理成份,问题在于怎么妥协和怎么化解。

我觉得发行欧元债券还有一系列的准备,短期内难以实现。短期内的任务是缓解危机,赢得调整的时间。所以目前存在着两种思路的争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一种是欧洲央行通过债券购买计划和流动性管理来缓解债务,过去几个月已经购买了近550亿欧元的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国债,目前持有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债券的总额是1450亿欧元。第二种是让欧洲的救助基金(EFSF)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向受援国提供紧急贷款,而且购买债务,进而向欧元区永久救助机制欧盟稳定机制(ESM)过渡。其实,两者可以适当分工而又配合,欧洲央行可以解决银行业的流动性为主,基金(EFSF)可以购买债务为重。

从长期来看,欧元危机不在救助,而在改革,对金融体系的救助应该与一些国家的经济重组同时进行。正如欧元之父蒙代尔所说,解决欧债危机有3条出路:首先是财力充裕的国家对资金紧缺的国家施以援手,以免其破产;其次是受援国将福利项目调整到与其财力匹配的水平,实现预算平衡,以赢得其他成员国的支持,那就要削减福利项目;第三个办法是欧洲建立统一的财政机构,以弥补欧元区管理结构上的裂缝。

有人认为,李稻葵是这个看法,说欧债危机3年可以解决,我觉得这个可能过于乐观。2008年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3年,经济复苏还看不到头。既然根本出路不在援助而在于改革,就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如果实体经济出了问题,可能谁也救不了,而现在的西班牙、希腊是实体经济的问题。

第2篇

欧元兑美元今年以1.3382开盘后,仅短暂小幅上摸到1.3433即受阻,随后在第一周连续大幅度下挫,在1月10日最低下跌到1.2863,创出4个月来的低点。1月13日曾反弹到1.31以上。

再融资规模庞大

欧元兑美元在新年开盘即出现暴跌,主要原因是市场重新关注欧元区二线国家的债务危机。

据有关资料透露,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欧元区高财政赤字国家,今年的国债再融资规模十分庞大,预计将超过5000亿欧元。在市场还在忧虑欧洲债务危机,忧虑欧元区高财赤国家发债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一旦新债发行失败,将使得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这是市场打压欧元的第一个理由。

其次,有市场传言称,法国、德国和欧元区其他一些国家正在向葡萄牙施加压力,要求葡萄牙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援助,以避免债务危机进一步蔓延。虽然葡萄牙近期发行的12.5亿欧元新国债获得成功,外国投资人的需求占到80%,葡萄牙总理拒绝接受外部援助,葡萄牙财长表示将继续执行依靠自身在市场上筹资的战略,但因葡萄牙的这次发债成本较上次高了逾100个基点,所以市场仍担忧葡萄牙不久可能不得不接受外部资金援助。这是市场做空欧元的第二个理由。

救援资金或扩容

严峻的债务危机形势可能对欧元区经济复苏造成伤害,因此,欧元区将被迫提升救助力度。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或许是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规模。该基金目前设定的规模是7000亿欧元,援助爱尔兰将用去850亿欧元。一旦西班牙卷入债务危机的旋涡,该基金可能会捉襟见肘。

欧元区官员最近暗示,在即将举行的欧元区和欧盟财长会议上,将可能讨论上调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有效借贷能力理论上限规模,即为EFSF扩容。德国财长朔伊布勒表示,欧元区各国正致力于欧元区债务危机的中期解决办法,准备综合方案,可能在未来两个月达成一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回答有关扩大欧元区救助基金规模的问题时,表示赞成支撑欧元的措施。由于德国的态度转趋积极,因此,欧元区未来应对债务危机的政策力度将提升。

最近,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日本相继表态,将积极认购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发行的欧元债券,这提振了市场对该基金债券的信心。

欧元近期将探底

由于上述有关欧洲债务危机的基本面可能发生变化,短期对欧元走势构成压力,中期如果欧元区达成对EFSF的扩容决策,则可能改善欧元人气,但中期前景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欧元短期看跌,将延续寻底的过程。

第3篇

关键词:欧元;欧洲债务危机;欧元危机

引言

欧洲的主要国家为了在国际上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通过谈判一致同意联合起来,实行统一的货币。其原因主要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国家的世界地位大幅度下降,随着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欧洲各国越来越希望在政治、经济上联合起来,以达到与美国、日本等经济强国相抗衡的目的。

欧元是由1992年为建立欧洲经济货币同盟(EMU)而在马斯特里赫特签订的《欧洲联盟条约》所确定的。成员国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如其通货膨胀率和利率需接近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欧元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也更加方便。但希腊债务风波发生以来,欧债危机近来呈现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态势。

一、统一的货币使欧盟各国经济得到改善

自欧盟成立后,各个国家在其他领域也有所联合,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联盟,但是近年来联盟内的各国经济局势动荡,经济上互相影响,共同抵御外国冲击的能力被弱化了。由于货币还没有统一,现在采用的都是浮动汇率机制,不断变动,使得各国币值产生差别,再加上利率的变动等因素,比较容易发生金融秩序的不稳定。不过统一货币后,使用欧元就大大减少了经济混乱的发生,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的和谐发展;欧元启动以后,统一货币与统一市场的共同促进无疑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使得欧盟在与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强国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欧元简化了手续、节省了时间、加快了商品与资金流通的速度,而且还会减少近300亿美元的兑换和佣金损失,随着欧元地位的上升和欧洲资本市场的发展,成员国的资金成本也会下降,有利于投资和经济增长。

二、欧洲债务危机将导致欧元危机

2009年12 月希腊的债务问题凸显,它成为欧洲债务危机的引爆点。随着2010 年 4月份之后不断有到期的债务需要偿还,希腊政府必须要从国际市场筹集大量资金,但因为其债务负担已经超过规定,希腊政府通过市场筹集资金的成本将越来越高,未来偿还债务的能力将进一步降低,陷入了恶性循环。投资者对希腊可能陷入国家破产的担忧无法平息,救助计划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金融市场依然加剧震荡对冲基金则借机蓄意冲击欧元,致使欧元陷入自建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现在危机开始向欧洲五国(缩写PIIGS葡萄牙、 意大利 、 爱尔兰、 希腊、西班牙)蔓延,这些国家接连爆出财政问题,德国与法国等欧元区主要国家也受拖累, 美国评级机构则落井下石,连连下调PIIGS信用评级,整个欧洲被债务危机阴霾笼。希腊债务危机实际上已经引爆了整个欧洲的债务危机,从而使欧元处于危机之中。

三、欧洲债务危机原因

欧元的横空出世,曾经被许多人给予了的很大的期望,好景不长,欧元陷入生死存亡的险境中。其造成欧元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统一的利率政策、货币政策是危机深层原因。采用欧元之前,各国政府债券的利率差距可以反映成员国的经济差异。欧洲央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为欧元区设置了统一的利率基础,抑制了欧元区国家的国债风险溢价,致使这些国家对信贷风险的忽视。以至于这些成员国很少愿为改善国内经济结构和理顺政府部门做出有效改革,而更乐意通过搭欧元区的便车,获得低利率信贷。借款的增加刺激了经济活动,使麻木的借款人陷入信用风险当中。统一的利率政策不适应各成员国各异的经济情况;欧洲中央银行按照《欧洲联盟条约》,以“维持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在不损害价格稳定的前提下支持欧洲的总体经济政策。但是,这意味着当经济增长乏力要求降息,同时控制物价的压力又较大时,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在“两难”面前将把提振经济摆在次要位置。这就造成:利率工具的缺失,使成员国只能进一步依赖财政扩张工具刺激经济;欧盟管理体制复杂,各国利益立场协调难度大,导致政策拖延。统一货币管理当局的货币政策使政策滞后。这些是引发危机的深层原因。

2、游资炒作对欧元危机起推波助澜。债务危机爆发后,高盛等投行又大肆做空欧元。美欧股市连连下挫,欧元大幅贬值,希腊等债务危机国家的融资成本飙升,使其无法用借新债来还到期的债务,由此助长危机爆发并蔓延。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时为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提出的要求即政府预算赤字不超过GDP的3%未清偿债务总额不超过GDP的60%,希腊政府通过与美国投行高盛集团合作与其签订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协议将财政赤字降为1.5%,最近披露,当时希腊的真实财政赤字是GDP的5.2%远远高于3%。尤其是以各种手段让债务维持在规定水平之下的国家不只希腊一家,为今天危机爆发埋下祸根。

3、欧元结构性矛盾是危机的重要诱因首先,随着欧盟成员日益扩大,成员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开始参差不齐,德国、荷兰等西欧国家与希腊、西班牙等南欧国家之间出现经常项目严重失衡,德国、荷兰等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优势 ,拥有经常项目顺差。而希腊、西班牙等南欧国家因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下,出口竞争力较弱,出现巨额经常项目逆差,结果,欧元区自身出现内外发展失衡问题,由此加大货币政策的调整难度。其次,欧元区实施统一货币政策,各国在面临内外失衡时无法通过货币政策以提高出口竞争优势,只能采取财政刺激政策,以维持国内经济增长,在经济扩张期,只要经济持续增长,政府税收就会增加,财政支出可通过增加税收来弥合。但当金融危机爆发时,经济衰退税收减少,希腊等国的财政赤字骤然恶化,成为债务危机的主要引爆器。最后,

虽然希腊等南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西欧低,这些国家在福利制度方面极力向富国看齐,在税收与财政不允许情况下过度提高公务员工资和退休养老金等福利待遇,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不仅给政府造成巨大财政压力,而且使单位劳动成本上升,使希腊等南欧国家在与亚洲等新兴市场的低成本竞争中更处于劣势。

欧债危机背后掺杂的是更深层较量,那就是美国与欧洲正在展开一场货币主导权与债务资源的大战。事实上,美国依然延续其金融货币霸权所赋予的“结构性权力”。而自从欧元诞生之日起,欧元就作为全球最有力的潜在竞争对手,全面挑战美元霸权体系。

四、解决欧债危机办法及危机前景

解决欧债危机两种极端的方法是解体或更紧密联合。当然理性选择是帮助伙伴脱离困境,“共克时艰”将是欧元区国家面对危机的努力方向。积极将此次“危机”转化为深化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契机”,将压力转化为改革欧元治理结构的动力,已经成为别无选择的唯一出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欧元区必须以制度改革的规划根治自身制度缺陷,以赢得其他国家和经济体的信任与帮助。为此,各成员国之间还需要不断的博弈和磨合。要解决内部各国竞争力的差异和发展失衡、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的矛盾,欧盟只有实施财政体制改革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来重建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缩小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债务和财政问题。从2010年5月10日,欧盟财长会议达成一项总额为7500亿欧元(约合1万亿美元)的巨额紧急援助计划。同日,欧洲央行宣布,将对欧元区的公共和私人债务市场进行干预,购入成员国政府债券,这是欧洲央行首次宣布购买政府债券;为了恢复市场信心,欧洲开始大力紧缩财政。2010年5月6日,希腊议会通过了政府提出的财政紧缩方案。该方案计划3年内紧缩开支300亿欧元。为重塑市场信心,2011年10月,第二轮欧盟峰会终于就希腊债务减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扩容、银行业资本状况等三个议题达成了全面共识。欧盟相关各方同意,减记私人部门所持希腊债务50%,约为1000亿欧元; EFSF规模将达到1万亿欧元左右;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在2012年之前达到9%。重振强势欧元,任重而道远。

五、中国应对欧洲的债务危机措施

欧洲危机后,我国的工业实力必然有很大的进步,而欧洲的相对实力不可避免地进一步衰落下去。欧洲债务危机为我国提供了第二次历史性的机遇。建议如下:在对外政策方面,适度参与救援欧洲诸国的债务危机。在对内政策方面,应该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保持高压态势,防止自己陷入泡沫化的危机。我们可以把握好时间窗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我国的出口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阻力。欧美发达国家的“二次工业化”对于我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来说是严峻的挑战。(作者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光亚.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和成员国相对独立财政政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EB/OL].2010-04-10,中国经济论

[2] 周茂荣,杨继梅。“欧猪五国”债务危机及欧元发展前景 [J].世界经济研究 2010-05-11

第4篇

由此,全球系统性危机或许会进入新的阶段,即国家破产将是2010年会出现的趋势之一。越来越多的评级机构报告对美国和英国的债务感到忧虑,对爱尔兰的严重赤字提出警告,还建议欧元区努力解决公共赤字问题,各国越来越没有能力管理他们的债务也成为了报纸的新闻头条。

“国家破产”这个概念是200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来的。它是指一个国家对外资产小于对外负债,即资不抵债的状况。通俗地说“国家破产”就是指这个国家无力支付外债。企业、个人对外资不抵债时可以申请破产,国家对外资不抵债时也可以申请破产。

“国家破产”更像是一个形容词,以体现一国经济形势之危急;而不是一个动词,并不预示着一个国家马上就会吹灯拔蜡、改换门庭。

在当今世界上,一个国家的“破”并不是孤立的事件,因为“国国自危”。金融全球化是此次危机不断蔓延的直接原因,它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二是金融业务与机构的跨境发展;三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作者在书中指出,类似迪拜的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爆破危机,在全球随时可能再现。而且,旧的泡沫未撇除干净,新的泡沫又在迅速聚集。

这是由于全球太多的刺激经济方案,热钱泛滥,令金融市场回升,但当各地政府部署退市时,热钱催生的泡沫又可能破裂,实体经济也可能遭受重大冲击。

不但如此,在金融海啸爆发后,欧美可能还会有新一波的金融冲击,因为高失业率会带来更多的信用卡拖欠,其潜藏的危机不亚于次贷。最棘手的是,全球经济复苏基础脆弱,不足以承受退市政策的后果,但越迟退市,资产(主要是房地产)泡沫滋生的风险越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对于这样的风险,中国也不应坐而待毙。

《美国进步时代的政府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马骏、刘亚平 主编

格致出版社2010年1月

荐读理由: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贫富差距的日益加大,企业行为缺乏监管、政府官员腐败、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工人权利得不到保护,民怨沸腾。在这种背景之下,改革者开始整体性地思考社会问题的成因,并从制度上寻找解决办法,从而较为成功地应对了经济社会变迁形成的各种挑战,是为美国进步时代的政府改革。美国进步时代改革前期的情形,与今日的中国十分相似,因此本书的议题对中国的改革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理解金融危机》

作者:【美】富兰克林・艾伦等

译者:张健康、臧旭恒 等

第5篇

关键词:欧债危机;成因;启示

一、欧债危机概述

欧债危机,其导火索为希腊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出现的债务危机。希腊于2001年加入欧元区,在这个过程中,其为了尽可能的达到欧盟的财赤率要求,大幅缩减自身外币债务,并与高盛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这份协议是以希腊必须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偿还给高盛高额的回报作为前提。但是连续多年整个欧元区经济都不很景气,因此加剧了希腊国内的经济危机。由于无法偿还债务,在2009年的时候就形成了债务危机。

2009年10月初,正当全球经济艰难地摆脱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初冲击,步履蹒跚地走向缓慢复苏之际,希腊政府公告称,预计希腊2009年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2.7%和113%,大大超出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此后,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相继调低了希腊的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浮出水面。之后,危机迅速向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蔓延,希腊债务危机向欧元区蔓延后,其余几个欧猪国家首当其冲,均遭遇了信用评级降级、债务利率飙升以及政府更迭。

二、成因分析

(一)欧洲国家长期高消费高福利的生活方式拖跨了经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多年来实行高消费高福利政策,不重视储蓄,通过各种所谓的金融创新把未来若干年的钱提前花掉,只顾眼前享受,忽视可持续发展。如果经济高速增长,高福利或许可以维持,但希腊经济已连续5年负增长,陷入严重的衰退。希腊政府已无力偿债,只能以债养债,将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二)其“导火索” 是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出现后,各国政府在应对中陆续推出了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私人领域的去杠杆化和政府领域的加杠杆化,这些措施虽在短期内缓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却大幅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希腊以及其他一些南欧国家,之前处于一种财政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受国际宏观经济冲击,削弱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陷入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愈加沉重,并导致最后出现危机的局面。

(三)欧洲只有共同的货币和货币政策,但却没有统一的经济政府。当希腊国内的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时,其政府没有能力来改变目前的状态,欧盟也没有共同的经济政府来对其提供援助。因此,各方投资者都担心希腊政府出现违约现象,故而放弃其在希腊的投资。除此之外,当欧洲爆发金融危机后,欧元区各个国家虽然拥有共同的货币政策,但其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不能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这就造成各成员国只能通过财政政策来缓解危机,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旦出现不顺利,后果将更加严重,只会加剧欧债危机。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一)社保障制度要与国情相适应

欧债危机教训深刻,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盲目追求高福利的社会保障,终将加大政府负担,对国家的全面健康发展不利,最终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社保制度的设计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人口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更要考虑对劳动力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推进覆盖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体系,并已取得积极的进展,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要覆面广,如何做好已有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政策空间相当大。保障制度应保持劳动力市场充分的弹性,同时应防止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僵化和低效的福利制度,实现养老、医疗等社会福利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转移接续。

(二)继续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一直被我国政府所依重。在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外贸进出口受到严重打击,消费市场更是萎靡不振,我国政府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成功扭转经济下滑的风险, 2007年我国是财政盈余,近两年变为财政赤字。因此,如何减少经济发展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即降低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未来的基建投资应该适度放缓,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费倾向应该成为国内经济工作重点。可喜的是,党的十已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三)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防止盲目扩大,要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分类管理,逐步偿还,将地方政府债务统一到中央政府的管理支配范围之内,也就是“妥善处理存量,严格控制增量”;二是要改革和完善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和税收体制,适度地放权,盘活地方财政;三是在财政收入分配制度上,应坚持多给予少索取的原则,加大社会投资力度,扩大财政收入的增值空间,避免地方政府因财政的不足而无难以有所作为,也减少大量举债,从而增强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总之,要妥善处理地方债务,绝不能让地方债务成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障碍。(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1] 周茂荣,杨继梅.“欧猪五国”债务危机及欧元发展前景[J].世界经济研究.2010(11)

[2] 郑联盛.欧洲债务问题:演进、影响、原因与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0(03)

第6篇

一、企业现状

东北无线电厂、辽宁电子设备厂是国有企业,处于破产状况。其中东北无线电厂始建于1960年,是原电子工业部直属生产移动通讯设备的大二型军工企业,1986年下放到地方管理,1996年破产。企业原有职工1836人,解除劳动关系1218人,离退休职工599人,并轨职工13人。资产总额4879.6万元,其中房屋建筑折款2213.1万元,机械设备271.5万元,土地2395万元。企业负债总额5603万元,企业欠缴职工各类保险金131.4万元,拖欠职工债务2809万元,合计2940.4万元。

辽宁电子设备厂,始建于1959年,是电子工业部直属生产高中频感应加热设备的骨干企业,1996年企业破产,被辽宁电力电子集团整体接收,1999年辽宁电力电子集团解体,企业划归铁岭市管理。企业原有职工1652人,并轨人员939人,离退休457人,在册职工83人。企业资产总额3298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145万元,固定资产2153万元。企业负债总额5075万元,欠缴职工各类保险金542.8万元,拖欠职工债务2637.3万元,合计3129.9万元。

二、债务的成因

1、经营管理性原因。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企业不能适应市场形势变化的需要,对市场需求往往缺乏应变能力,盲目生产,有限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在销售和定价方面还没有利用现代促销手段和价格政策,企业对生产经营,缺乏严格的管理,资金、设备、人力的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劳动、物耗无定额,质量无检验,奖惩不严明,分配不合理等,造成企业在竞争中失利,效益下降,债务增多。

2、制度性原因。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实施拨款改为贷款后,因缺乏宏观制度的科学规范、保障和监督,又缺乏自身的更新。从政府财政方面考虑,因政府向企业的层层让利导致财力日益分散,而将对企业的拨款改为贷款,从主观上讲,是将无偿投入,改为有偿借贷,从而迫使企业走向市场,在客观效果上,银行贷款成为国有企业资金的唯一来源,因而也必然使企业走上负债的道路。

3、政策性原因。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按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方式,理应在改革初始阶段让相当部分的国有企业逐步退出竞争队伍,但在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政策性口号下,硬要让相当部分不能适应市场方式的国有企业生存下来,唯一的办法也只能是主管政府要求当地银行向亏损的国有企业贷款,而有些贷款是根本无望归还的,使得国有企业有债难还。

4、财会制度漏洞原因。部分企业的领导不是想如何把企业搞好,把企业搞活,而是为了树立个人"政绩",不顾企业长期发展需要,在任职期间,一方面虚拟各项收入,隐瞒各项成本费用,企业多头开户,私设"小金库",以截留资金用于非正常开支;另一方面,把企业的收益过多地向职工倾斜,为职工发奖金、实物,搞福利,把大量应当用于生产经营的资产转变为各种形式的消费资金,从而不良债务加剧。

究其上述原因,根本在于经济管理体制转轨过程中缺少过渡环节,构成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断层"和"真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产、供、销完全由国家各级政府和部门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也纳入国家计划,物资积累也由国家全部调拨,企业不对经营的资产负责,因此就无需考虑企业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企业要对其经营负责,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因而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诸多问题,没有成功地解决办法,只有摸着石头过河,边探索、边实践,企业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思路和建议

一是推动企业改制,解决职工债务。通过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变职工债权为股权,解决职工债务。

二是搞好企业房改,利用政策偿债。协调地方房产部门,给予宽松政策,尽快推动厂房房改后续工作和债务测算,解决职工债务。

三是进行资产保全,偿还债务。东北无线电厂和辽宁电子设备厂通过出售资产、出售土地,获得资金,用于偿还债务。

四是分类指导,一厂一策。根据各企业债务总额、债务构成和困难程度的不同,本着一厂一策的原则,研究具体的办法,为职工解决债务。

第7篇

"国家破产"是解决债务危机的新思路

"国家破产",实际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安尼・克鲁格在2001年11月的讲演中提出的"国家债务重组机制",它是解决当前国际债务危机的一种新思路。这个新思路的特别之处在于,所有遭遇外债或债务危机的政府,在获得国际资助或进行债务重组之前首先进入一种"破产"状态;这种正式的"破产"的程序启动后,危机中的政府的海内外资产便处于冻结状态,其解冻情况根据债务重组的进程而确定。克鲁格认为,这种新方式有助于推动债务危机的快速解决,避免危机恶化,促使像阿根廷一类的国家免受为世人瞩目的社会动荡和政局风波,避免传统解决办法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促使新兴市场国和国际投资界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和债务问题的可持续性。

创建这么一种正式机制的基本目的,是促使债务人和债权人产生自愿达成协议的内在动力。然而在实践中真正启用这个机制的时候并不多。这个机制类似与诸如美国破产法庭那样的"国内"破产体制。

债务重组机制产生的国际背景

建立国家债务重组机制,主要是为了给动荡风险不断上升的国际金融体系提供一种稳定器,它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国际背景。

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日趋严重。其债务1980年为5257亿美元,1990年为13245亿美元,2000年为22040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GDP的35.5%。在高外债的背景下,一旦出现外国债权人从本国撤回资金,本国政府或公司机构不能如期还债,社会公众对本国货币和金融体系的信心发生动摇,金融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外债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国际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各种证券投资的增加,各种类型的证券投资者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外债的重要债权人,这使得80年代形成的外债解决方式遇到新挑战。

债务违约进入新的高发期。据标准普尔公司统计,在过去十年间,债务违约率高达19%,为1824年以来的第四个高峰期。2002年三季度,该公司确认的债务违约行为国有28个,违约金额为1326亿美元,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额,而本世纪头十年可能更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实际的最后贷款人可能不得不面对由此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

私人债权人的介入,使得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20世纪80年代,债重组是一个进展缓慢而有序的过程,那时重要的债权人是商业银行,它们通常想与债务人保持良好关系,并且很少有获得额外利益的企图。随着大量债券持有人的介入,他们与债务人的合作难度也在上升,这些债券持有人参与债务重组的目的也是多样化的:一些债券持有人想要迅速而有序的重组,以维护债权的价值;另一些从二级市场上购买债务的人士宁愿重组过程出现紊乱,希望能够在诉讼中获利,比如像埃略特合伙人案例。

埃略特合伙人案例:外债解决方式的新挑战

埃略特合伙人是一家对冲基金,1996年以1100万美元从二级市场上买进面额为2000万美元的秘鲁政府发行的布雷迪债券。按原来的布雷迪债券解决方案,只能获得一点毛利。但该公司并不参与债务重组谈判,而是向法院提出债权追溯的申请。1999年,联帮上诉法院同意了其债权追溯的要求,秘鲁政府被迫接受了埃略特合伙人的全部偿债要求--2000万美元加上利滚利息3800万,埃略特合伙人从中获毛利4700万美元。

埃略特案例暴露出目前国际社会在债务重组的方法上存在缺陷。如果单个债权人可以依据国民法院及其判决对国外债务人的财产采取指控行为,这便等于同意"全体债权人一致同意"原则,此时,只要任何一个不同意重组计划的单个债权人都可以采取行动并获得优先偿付,其他所有债权人都会效法,以此增加自己债权的价值而减少损失。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债务重组无法进行。这种情形显然是一个两难悖论:如果债务国有能力全额偿还外债,就不会出现债务危机;一旦出现债务危机,就表明债务国无力偿还外债,外债就需要重组,而任何外债重组必然以非全额偿还为前提。如果埃略特合伙人案例流行开来,债务危机中的债务国在理论上不再可能有解决危机的希望。

国际货币组织建议债务重组的用意正在于避免出现埃略特合伙人事例,试图为债务重组建立起一个规范的程序。由于多数债权国是发达国家,其法律都有完备的债权追溯条款,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方案的核心内容就是要限定债权追溯范围。克鲁格认为,要有一个正式的启动程序,即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的债务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债务重组申请,并得到审议和批准,一旦启动正式程序,该债务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官方资产便处于冻结状态,任何单个债权人不可对资产或其任何部分采取法律行动。这使得埃略特合伙人案例将失去法律依据,债务重组的国际安排得到法律保护。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试图发挥类似世贸组织的作用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思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的法律政策、法律关系必须进行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调整,而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前未涉及的领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行为突破了其仅仅对短期国际收支和宏观经济运行等传统领域进行关注的框架,反映出了当今国际经济关系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的变化。在各国经济关系日益紧密、公私部门都大量卷入国际经济活动的背景下,各国的债权债务法律也应该适时地加以变化或积极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疑应该在这个领域发挥出作用,这同世界贸易组织所出现的变化与调整应该有类似之处。随着国际贸易的广泛开展,世贸组织更加突出了对各国贸易政策与体制的关注,从某种意义讲,各国贸易政策和体制已成为制约国际贸易发展的因素,可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债务重组的新建议也是为顺应时势发展做出的调整与变化。

改革债务重组的目标在于降低围绕重组的不确定性

美国负责国际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泰勒于今年4月2日在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发表讲话,表明了美国政府对此问题的立场以及采取行动解决债务问题的紧迫感:"研究与讨论的时代正在过去,采取行动的时刻到来了。"他特别建议由国际货币基金出面,把债权国和债务国聚合在一起,达成一揽子国际条款,以求妥善解决这类问题。目前对债务重组过程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当某国债务不再可持续时,债务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何时采取?同债权人的谈判如何进行?私人部门如何做出反映?如果一种重组方案被选定,它将费时多久?重组是否发展成某种可持续的局面?债权人是否会受到公平与公正的对待?

上述不确定性使人们(私人部门、官方部门或政府)的决策变得复杂化了。对那些步入债务不可持续状态的国家而言,一个更加可预测的债务重组程式将有助于减弱这种不确定性,从而降低爆发危机的概率和缓解危机。改革债务重组程式的目标不是要减弱国家全部并按时偿还债务的激励,而是要降低围绕重组的不确定性。鉴于利益和观点不同,可操作性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必须清楚地知道新程式将如何运转以及为什么比旧有的要好。最现实和最可接受的改革是让债务国和债权国签订新的、详尽的、分散或市场导向的一揽子条款。条款的细节由借贷双方在发行新债券时加以确定。此时法律方面的基本原则为:

首先,要有一个多数行动条款,如75%债权人同意的条款。目前许多债券条款要求的是债券持有人100%同意(英国法律)原则,该条款应该改变,这不利于可预测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