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12:28
序论:在您撰写数字化技术本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论文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原则,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客观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数字化技术是支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包含人文精神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本文所说的网络是指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便捷通讯和资源共享为目的,发展人的本质的虚拟世界。它主要是指互联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为前提,利用网络促使网民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虚拟实践活动。in原则是指人们在既定目标和特定条件下,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和标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原则,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客观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有机统一的原则。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网上和谐发展的可能性
由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构成的互联网诱发的数字化及其运用已渗透到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教育等领域,涌现出数字经济、数字农业、数字军事、数字教育等。数字化是网络的一个主要特征。网络可以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是地地道道的多媒体。虽然目前仍存在如电视、广播等远距离教学的模拟教学手段,但这些都将迅速被数字化电视、广播等所取代。
数字化技术是支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是由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传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检索浏览前端平台组成的用于人们教学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数字化将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核心。离开了数字化,现代与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将成为无本之木。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网络教学或其他教学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当然,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不纯粹是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简单应用,它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一整套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输快速的通讯网络和效果良好、操作方便的前端平台是数字化教育技术发展的核心,而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确立,则是数字化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可靠保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网络技术使得其外延有了无限扩展的可能,如果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角度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高科技飞速发展与人文科学被冷落,正是我们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二律背反。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处理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第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多元化并由此带来人文精神的散乱化。客观事物形态多样化带来人们主观思维模式的多样化,这是现实世界网络信息多元化的必然结果。网络世界是一个广裹的虚拟世界,是一个无视国界、无视种族、无视地域、无视权威、无视等级的世界。网络文化新观念诱导着人们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审视社会,审视周围一切环境,而行为方式也表现为千变万化。网络新观念的特点是:非线性的网络思维、信息传递的多感觉通道、时空无限放大或缩小、中心消解的边缘化、信息无终极的流动、将抽象变为现实的虚拟手段等。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多了一些散乱,少了一些凝聚,行为就缺少人文精神。
第二,知识资本、数字化技术产业化显得红红火火,人文精神却变得异常冷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培养特定网民的品格和精神,唤醒他们的心灵良知来支撑自己的一切行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它的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功能加大加强,但人文精神欠缺所造成的社会不良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数字化技术竞争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越快,往往越是不能很有效地培育人的真善美,反而把人性中好的因素压抑了或是扼杀了。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字化技术为人类造福的优势的前提下,必须注意抑制数字化技术发展给人们带来的负面效应,认真处理好信息技术发展与人文思想教育的矛盾,克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大于内容的劣势,积极培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努力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模式,把人文精神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1.网络的双刃剑作用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数字化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是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网络信息污染等危害人类的不利因素。网络信息中的黄色信息和黑色信息对沉溺其中的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至于那些利用网络从事数字破坏、盗窃、诈骗和洗钱的行为,则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由此观之,数字化技术必须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在提高产品的数字化技术含量的同时必须与高度的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即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人才,不仅仅具有高度的科学素质,而且还必须具备高度的人文素质,是一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整合类型。
2.网络人文精神所具有的独特时代意蕴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人文精神,是人文文化的核心。人文文化一般而言是在一定时代一个民族认识人、对待人的思想观念、文化艺术、伦理道德,以及关于人的学说,这使人文精神带有时代的印记、民族的特色。但在网络时代,人文精神具有了不同于以往时代的意蕴、普遍的价值。网络技术第一次使人文精神的传播获得了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为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的人文精神的交流,奠定了广泛的基础。网络的即时性和共享性,为人文科学的研究,为共享人类思想文化成果提供了普遍现实的条件。但是,我们站在网络时代,发掘网络人文精神的时代意蕴,并不否认网络给人文精神带来的消极影响。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在看到网络给人文精神弘扬造成消极影响的同时,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弘扬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精神的境界。网络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科学人文精神的弘扬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广阔舞台。我们要在“网络世界”的新舞台上,清扫各种思想垃圾,清除各种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以技术与知识的创新促进网络人文精神,以网络道德与网络法的建设保障网络人文精神,从一个境界走向一个更高的境界。IZl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虚拟空间,没有人文精神支持的网络虚拟空间恐怕要变成虚无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要沉重地思考这些问题,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协调发展科学技术精神与人文精神方面迈出一步,哪怕是一小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价值。[3]
我们要立足于数字化技术时代,倡导人文精神。如果只在网络上生活,人就会被工具化、数字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导上网者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但如果只讲人文精神,就会忽视隐含在网络里的科学精神,忽视教育手段的进步。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把人文精神融人到网络里面去。f41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是把发展信息技术及其集中表现的数字化,作为加快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大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与其他国家相区别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的新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是实现数字化,其中的关键是要把数字化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一个经济目标,也是一个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包括人文精神及其指导下的各项制度。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以及生活更加殷实,无不包含着人文精神,即使是经济更加发展,科技更加进步等,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所以关键是要把人文精神与数字化结合起来。!习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人文精神在数字化中的作用,在现代化中实现人文精神与数字化的结合,也就是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上要把时代性和传统性结合起来;在空间上要把引进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先进的东西与本土化结合起来;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上要把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合起来。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统一的主要途径
第一,对学生网民实现人文关怀。在现实物理空间,思想政治教育是直观的,它的有效性几乎全依赖于热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关怀情结。到了陌生的网络虚拟空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保持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能否使受教育者在冷冰冰的网络空间感受到彼端传来的温暖和人文的关怀。在许多网络交流比较发达的高校中,流传一种网友现象,其重要程度超过了10年以前人们津津乐道的笔友。在网友圈中形成的相互关怀要比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关系还要凝重得多。许多网络爱好者认为纯粹的网友之间交流并没有特殊之处,其交往形式和程度几乎雷同物理空间的知己好友。不少网友认为在网络空间得到的关怀和帮助并不亚于在现实空间得到的一切,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差异。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他们认为在网友圈中更容易得到关怀和帮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敏锐地抓住这些细枝末节,构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I61
网络生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在网络时代到来的时候,遨游在“虚拟化”的网络空间中又生活在真实的物理空间的上网学生,既需要网络技术给他们带来物的福扯,同时也需要获得一种人文的关怀,让他们寻找到一个精神上的家园。在网络时代,对上网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方式多种多样,其内容主要着眼于提高上网学生的网络素质,使上网学生在思想、技术、道德、法制和心理上有承受、控制网络的能力,能适应虚拟社会并能安全地回到真实社会中来。要教育他们用一种非常健康的心态来进行网络活动,教育他们既能上网也能下网。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自然的浩大和精妙,看到网络领域人类太多的空白和无知,要教育网民学会谦虚,学会自律。
第二,构建具有人文精神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人文精神应作为检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否有效的准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目的就是运用信息多媒体传播人文知识,通过学习者的解读、领悟、思考,培养学习者的人文精神。比如电脑网络传播出来的精美画面、音乐、文字、语言、图表等都是代表着一定思想意识观念的物质载体,能使学习者的情感熏陶和体验锻炼得到有效升华,唤醒他们的善意心理良知,变为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
西方发达国家在飞机研制过程中率先全面应用了数字化技术,取得了缩短飞机研制周期,提高研制质量,降低研制成本的显著成效。波音777是全球第一个采用全数字化定义的飞机,波音737-700飞机实现了研制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和控制,2002年首飞成功的美国第四代战斗机F-35,在数字化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上,采用了优势企业(中心)联合的研制模式。西方发达国家在飞机数字化研制道路上走过了“产品数字化定义”、“过程管理数字化”、“优势企业中心联合”三个主要发展历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全新的飞机数字化研制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飞机制造业传统的设计和制造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见图1和表1),数字化技术及其应用已日益成熟,代表了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在上级机关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航空工业通过实施飞机制造业数字化工程,以打通数字化生产线为主线,以并行产品数字化定义为核心,打通了飞机/直升机数字化设计制造主流程,从根本上变革了飞机设计、试验、制造和管理的模式、流程、方式、方法和手段,形成了数字化生产方式,初步建立了飞机数字化研制基本体系,大幅度地缩短了飞机型号研制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飞机数字化研制基本体系
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飞机数字化研制基本体系由数字化设计等九大要素组成,各要素在飞机研制过程中的位置、作用及关联关系见图2。
数字化设计、试验仿真、制造、管理构成了飞机数字化研制体系的主线,而基础数据库、飞机设计/制造标准规范和政策法规构成了飞机数字化研制体系的基础;中间的数字化支撑环境和软件系统将各类要素联系在一起,集成各类应用系统和网络,为飞机数字化研制提供支持协同设计制造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飞机数字化研制的信息沟通、单源数据管理和并行过程控制。
通过构建飞机数字化研制基本体系,中航工业主机厂、所形成了“一个平台,七个中心”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全面支撑了数字化设计、制造主流程和仿真试验辅流程等全新的飞机数字化并行协同研制模式。见图3所示。
一个平台
较大规模的厂、所数字化协同平台。厂、所数字化协同平台是以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物流管理系统为核心,是航空企业从事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与制造、生产管理等各类数字化研制业务的协同工作环境和信息集成、平台。是数字化设计管理的基础设施,它通过建立强壮的网络连接和提供完善的网络服务,整合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资源,保证设计、制造、管理信息流的通畅流动,实现产品设计制造的数据集成、功能集成和过程集成,形成支持跨厂所的产品设计制造协同工作环境,是飞机数字化研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台主要由三维设计软件、产品数据管理软件,工作站、服务器,连接厂所千兆网络等组成。可供全体飞机数字化设计制造人员同时按并行协同的方式,完成全机产品数字化定义和制造生产数据的有效组织和传递。见图4所示。
七个中心:
功能/性能仿真中心,是基于功能/性能数字样机,通过数字化仿真试验手段,在产品设计阶段早期就替代、减少和简化部分物理试验(实物、半实物试验),通过仿真迭代使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逼近设计指标,逐步走向成熟。
数字样机装配、仿真中心,用以部分取代实物样机设计协调。确保装配设计数字样机评审结果的真实有效。通过虚拟拆装、人机工效等先进的三维仿真手段对装配过程进行预演,检验产品的可装配性、可维护性和工艺性。使得在型号研制中采用全新的三维数字化手段和逼真的立体图像进行设计装配和协调,替代了过去飞机研制采用的木质或金属实物样机。为详细设计、发出飞机生产图样打下基础,见图5所示。
工艺仿真中心,主要通过虚拟制造环境,集中开展主要专业制造过程(如装配、机加、钣金、复材、焊接等)的模拟仿真,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关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工艺问题并优化工艺设计,使工艺方案更科学、合理。如图6所示。
产品数据管理中心和制造数据管理中心(型号数据中心),由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和支撑的服务器硬件组成,并通过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将设计数据、分析数据、工艺数据、工装数据以及各类基础数据库等按不同需求物理异地存放,逻辑统一管理,支撑并行协同研制过程,解决型号研制过程对产品数据共享和流程控制的需求,实现单一产品数据源。
物料配送中心,按照数字化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要求,对生产物料进行集中管理和配送供应,按照生产作业计划组织进行工装工具、毛料、零件和标准件的即时配送管理,实现主要生产过程的流程并行。不仅保证按计划进行生产,同时能够实现对物料的统一仓储规划、实现系统化作业管理和规范化库存管理生产管控中心,负责生产计划指定和设备有限能力的平衡,实现按照架次交付计划进行生产计划的优化排序,实现生产计划编制、下达、跟踪和反馈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控制。从而促使飞机制造企业由传统的按完成项目百分比考核进度、手工对账方式统计缺件等粗放的管理方式,向准确、具体、信息反馈及时的生产计划与管理模式转变。
在飞机数字化研制基本体系建设过程中,突破了九项重大关键技术:
1) 飞机数字化研制模式及并行协同流程关联技术;
2) 成熟度控制下的并行产品数字化定义技术;
3) 用于并行产品数字化定义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技术;
4) 数字样机与虚拟现实融合技术;
5) 面向制造的全机产品数字化定义技术;
6) 跨厂所并行协同工作平台和产品数据单源管理技术;
7) 飞机总体方案多专业关联设计技术;
8) 统一模型关联和参数化模块化快速设计集成技术;
9) 基于模型定义的全三维设计制造技术(MBD技术)
结合型号研制应用,初步实现了方式、方法和手段的七大变革,显著缩短了新机研制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成本。
1)并行产品数字化定义取代了传统设计/制造串行;
2) 数字样机取代了实物样机设计协调;
3) 开展了部分飞机系统的数字试验仿真,简化或减少部分物理试验,加速产品设计迭代过程;
4) 数字量协调传递为主的制造技术体系取代标准样件-模线样板工作法,取消大量模拟量工装;
5) 打通了机加、钣金、焊接、直升机装配等部分数字化生产线,实现数字化制造取代模拟量制造;
6) 部分工艺数字模拟和仿真试验取代工艺试切和试验;
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指一些从事高新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企业,它是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位于产业技术生命周期的开端,是技术、产业乃至整个经济进化的源头。技术资本是指与其他各类技术资源相结合,在工艺、生产、流通环节具有再造功能,进入技术市场,与人力、资金等共同实现增值价值,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效益的资本,企业可以通过自主研发、市场购入、并购、外部投资获取的技术资本。高新技术企业持续通过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可以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主要通过自主研发和市场购入这两种方式来获取技术资本,并将其转化为企业价值。高新技术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风险,这些风险会影响其技术资本的价值转化。内部风险主要归结为人员的流动性、创新能力、研发经费的筹集方式、设备利用率、资本周转率和专利的保密程度六个方面;而外部风险主要由政策、市场和社会等方面造成。因此,加强防范技术资本价值转化风险,保证投入的技术资本有效地转化为企业价值,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价值转化风险的基础理论
(一)自主创新理论
自主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我国政府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是创新的必备条件,而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灵魂。
(二)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鼓励员工对组织及工作的贡献最大化。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激励水平越高,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和满意度也越强,工作效能就越高;反之,激励水平越低,则缺乏完成组织目标的动机,工作效率也越低。企业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性活动。
(三)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理论是指如何将项目或者企业存在的风险及其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的理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风险管理主要因素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它们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思路。
风险管理的目标由两部分组成: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前者是避免和减少风险事故形成的机会,包括节约经营成本、减少忧虑心理;后者是努力使损失的标的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包括维持企业的继续生存、生产服务的持续、收入的稳定、生产的持续增长和社会责任。二者有效结合,构成完整而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为获取最大利润而忽视某些行为决策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价值转化的风险因素
(一)内部风险因素
1.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流动性。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明显年轻化的特点。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企业员工往往年龄偏低,并且具有较高的学历,他们具有敢于拼搏的精神,并且有能够钻研的知识能力,但是同时也决定了他们不会安于现状,而是积极寻找更高的起点。与此同时,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这些都导致高新技术企业会面临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2.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直接表明了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对企业的价值创造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对以高新技术为生产中心的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乃至整个企业界,却容易忽略可贵的人力资本,往往是以文凭以及能否为企业直接带来经济利益来评估员工的价值,这种短视行为无疑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的筹资方式。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大量的财务支持,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导致一些传统的融资方式在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难以发挥作用。除此之外,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融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只有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与自身的特点,才能保证企业筹资足够。
4.其他内部风险。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其他内部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设备利用率会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的大小,如果利用率太低,会造成企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如果利用率太高,很可能是因为机器设备数量不足,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保密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技术资本转化程度,尤其对于高新产业,掌握的专利不仅代表企业付出了大量的资金与精力,甚至会关系到企业的兴衰。
(二)外部?L险因素
1.市场风险。大部分传统企业往往在产品生产之前采用市场调研等方式,掌握潜在的消费者所需要的购买需求,在此基础上研发并且进行生产,这样其产品容易被消费者所认可,最终取得成功,但是高新技术有别于传统企业,它们以创新为依据,在确定消费者的需求之前就要进行产品的研发,一旦对市场的发展导向出现误差,就会对高新技术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消费者一般对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出的新产品采取保守的态度,即使生产出来的商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也需要一段时间来获得市场的认可,而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企业投入资金的回笼与盈利。
2.财务风险。由于以上区别于传统企业的风险存在,债权人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存在疑虑,不会给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进而导致企业因为资金短缺而经营失败。根据国内外的调查统计,高新技术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存在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就是说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大的财务风险。
3.其他外部风险。除了以上外部风险,还有政策风险和产业风险等风险的存在,例如产业风险指高新技术企业,除了具有企业投资大的特点之外,还有行业竞争小可能会面临垄断的特征,一旦企业被新加入的竞争对手打破垄断地位,就会大幅降低营业利润。政策风险指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高新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是仍然存在政策机制不完整的问题,企业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四、应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价值转化风险的措施
(一)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的配置
1.优化技术资本的资本结构。由于技术资本对价值创造的贡献率明显超过人力资本和机器设备,所以以技术资本为核心进行要素资本配置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1)高新技术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战略和市场需求建立适合自己的资本结构,只有使资本结构与企业的战略要求匹配在一起,才能使企业掌握市场竞争的先机。(2)完善企业制度。一套完善的企业制度不仅仅是优化技术资本结构的基础,还渗透到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2.提高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要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一定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员工激励体系,最终实现提高企业业绩的目的。除了要提供物质上的奖励,管理层也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有领导对员工有了充足的认识,以及实现良好的沟通,才能赋予员工应得的信任和工作意识,进而起到提高员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3.适度加快企业机器设备更新换代频率。虽然近两年人民币汇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了快速高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高新技术企业可以用较低的成本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以及成熟的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对机器设备进行适度的更换。对于生命周期较长的机器设备,要进行合理的使用规划,如果盲目地追求设备更换,会大量占用企业资金,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对于真正需要更新换代的机器设备,也要进行及时的淘汰,才能使企业生产效率合理提高。
4.增加员工培训资金投入力度。企业通过对员工的创新能力进行培训,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员工的思维创新能力,所以企业应当把开发以及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放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位置。在员工收入和创新能力挂钩的情况下,一定会激发员工创新和工作的积极性。
5.选择合适的研发经费筹资方式。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一样,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性质也会发展变化,这就决定了相应的融资方式要进行改变,以便可以最大范围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一个完整的企业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以及成熟期这四个阶段。(1)种子期:这时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风险较大,很难吸引外部对其进行资金上的支持,不过这时的资金需求量相对来说也较小。此阶段的融资方式包括创业者的启动资金以及政府或者合作者的捐助。(2)创业期:这时的高新技术企业仍然处于现金流入不足以满足现金流出的阶段,要想借助商业银行贷款进行融资很困难,即使可以实现,对于创业期的企业而言,商业银行收取的高额利息也会成为其沉重的负担。这时可以将主要融资方式转向风险投资公司这些以投资实现高利率盈利的企业。(3)成长期:这时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前景已经比较明朗,需要大量的资金抢占市场,有两种主要的方式进行融资:一是继续将创业期的风险投资公司作为资金来源;二是此时的企业风险已经较小,并且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商业贷款的压力,所以可以选择商业银行进行贷款。(4)成熟期:这时的高新技术企业会因迅速增加的市场需求而缺少大量的资金,不过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也有很多,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资金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等自由选择。其中最可靠并且持久的融资方式是争取在国内外的资本市场上市。
(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资本价值转化的外部风险应对
1.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健全完善的风险治理体系作为防范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的基本方法,有助于进行统一管理、集中控制、分层负责,有助于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在风险治理、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控及报告、风险管理系统等几个方面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完善风险管理框架;持续完善资本管理机制,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根据风险的暴露程度、治理难易程度加以管理;根据风险计量能力逐步实现多维度的组合管理;按照独立、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关联交易管理机制。整个企业行业要养成正确认识高新技术产业风险的意识,对于高新产业涉及到的风险要做到了然于心,从而可以更有效更及时地控制、减少甚至避免风险。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是企业应做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全体员工不论研发人员、会计人员、销售人员都应自我提升风险意识,明白风险存在于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做到不容有失,使企业有一个良好并且正常的发展。
2.提升企业对有价值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是企业信息能力得以提高的基础,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将大大缩短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提高企业获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思路的效率。另一方面,企业生产过程和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能迅速高效地对市场做出反应。现代企业获取市场营销优势的关键在于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竞争市场的快速反应。政府应当履行宏观调控的责任,利用自身的优势成立专门的机构收集信息并且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系统的咨询服务,使国内企业可以掌握国内外的真实信息,尽可能多地了解市场导向,以便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既有利于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可以合理地规避风险。
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如果想要在市场经济中立足,最重要的就是发挥人才优势。需要确定好自己想要完成的战略性的目标,立足于此,总结当前的资源管理情况,透彻地了解企业的构成和各部门的人事安排,为能够进行资源整合统筹管理打下基础,保证顺利地落实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想把人才留在自己的企业内并且保证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就需要调整原本不科学的资源配置,完善比较符合市场经济情况的配置办法,推行比较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进行主动的工作和创造,发掘员工潜力。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非常有必要,以此来促进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比较科学有序地进行。
关键词:二级学院;图书馆;数字化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数字化系统的管理,在整个过程中结合二级学院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多方面的技术控制,尤其是在整个知识系统化构成中,从多角度加强对软件系统的应用,在建立基本知识体系与计算机语言的构建中,形成集成系统与技术的设计与实现,才能推动整个计算机应用在系统设计中的综合作用。
1 知识集成及特点
在二级学院图书馆综合技术的实现中,知识集成是一个关键的要素。其中,知识集成是针对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而产生的,进而对知识服务资源进行分类管理,用户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知识需求进行检索获取,这样图书馆信息就能形成有效规范的知识网络资源模式。通过知识集成系统的应用,主要具备相应的特点:(1)特色性对专业学科领域的专业性研究;(2)集成性的技术创新,可以在不同领域专业、不同类型资源的综合技术服务;(3)具备一定的智能性。可以在快捷式浏览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检索模式进行搜索,并在知识本体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知识导航与语义方面的检索模式,这些都具有很大的综合价值。
2 本体知识表示
在软件系统与计算机综合服务的过程中,在整个语义模式的创新运行中,主要就是在Web知识体系中形成“机械可以理解”的目的性,并结合“人能理解到的层面”的主题要素,形成Web知识体系中语义、语法以及语用3个层次的内容,并通过这3个方面的技术模式,形成综合创新的整体管理。并且,在整个语法层面的软件开发设计中,要形成Web知识体系的综合管理模式,在采用不同内容的结构基础上,在具体的文档结构运行中采用计算机的语言使用方式,并在结合XML语言处理系统的语言使用技巧实现机械化的可读模式,在创建综合平台的基础上,并融入一些DTD的技术方式,使用系统化的综合管理方式,形成相应的自定义XML语言模式,因此,在构成整体综合语义元素中,结合属性不同类型进行分析,构建信息处理软件的规模化,通过自动判断,突出方程式的应用系统,尤其是对于语义综合性强的内容,可以采用XML系统知识解码功能。因此,在计算机语义处理的功能中,实现对接服务与管理,生成相应的智能化操作管理模式。
2.2 RDF/XML
RDF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相应地提供一种表达信息主题的应用程序之间的交换模式,在没有丧失语义资源描述通用框架的基础上,主要是形成W3c的系统方式,在创建了Web资源元数据的基础上,通过RDF系统模式,可以实现表述对象之间语言规范的二元关系。因此,通过语义对数字化图书管理中,形成本体语义上XML与RDF的支持,有效地在知识与数据层面互操作方面提供帮助,并且,提供了相应词汇标准化的理论知识基础,突出检索的提问以及检索结果方面的综合有效性。其中,RDF提供了一种基于XML的语法模式,可以形成交换使用的RDF图片,在RDF三元组表示出不同的规范化语法模式。因此,在RDFY/XML之间的关系中,要形成一种标准化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运用模式,实现基于XML的数据规定语义模式。这样才能对陈述的内容形成RDF/XML的综合表示方式。并在系统的日期创建与综合表示中具有很大的综合功能性。
因此,在XML语言与XML综合语义处理模式的运用中,可以形成不同领域数据之间的综合交流,并可以利用RDF构建信息资源的语义描述方式,仅仅在规定了的资源基础上形成信息资源的综合描述,在语言规定的信息描述中有效控制基本属性的形成。这样,对于语义管理概念性的关系处理,可以通过本体描述来实现。并在具体系统功能的信息表达中,形成最基本的本体属性描述,进行综合描述处理形成更强的属性规则,都将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在系统设计与创建的过程中,要形成Delta内部功能的综合实现,主要是从通用基本功能、动画融合系统、高级程序设计、网络综合界面处理等内容上详细设计,在角色板块、内容创建等知识系统上产生良好的效果,突出整个知识集成管理体系的整体功能。
dtCore:包括基本通用功能。
dtChar:包括动画融合(Animation Blending),角色步长与场景协调(World Positioning to Avatar feet correspond)等功能。
dtABC:高级程序基本类模块,应用于开发某些应用程序。
dtHLA:HLA网络综合模块的界面处理方式,综合转换坐标系统可以有效实现。
dtTerrain:主要是形成地形的有效载入,体系管理可以形成渲染、装饰灯插件系统中的框架。
dtDAL:是一种动态化角色模板,主要是提供一个访问、控制与生成角色的综合支持系统。
dtGUI:其中,主要是包括有Crazy Eddie's GUI的综合化系统界面处理模式,具备相对便捷的界面系统模式。
dtGame:游戏系统在开发中,构建训练软件的综合体系处理。
dtUtil:基本应用组件贯穿整个Delta3D。
dtBSP:将自动优化载入文件为BSP格式的组件。
dtAudio:提供音频高级处理的函数库。
dtNet:提供多用户网络操作的高级API函数库。
通过DElta3D系统应用软件的工具进行处理的方式,可视化处理在仿真训练、游戏编辑等方面中的工作。并且,在整个功能的实现中,包含有多个层次与系统的界面处理系统方式。其中,在可视化粒子效果编辑技巧上,主要是形成粒子特效功能的编辑模式,在操作层面上提供良好的管理界面;在3D模型浏览方式的管理中,就是要构建方便快捷并独立运行的模型系统浏览方式,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突出3D浏览效果的实现,并结合读书阅览的整体需要,在整个创建中突出语义上的结合;在编译器的使用软件中,主要是运用BSP编译器,在载入、编译以及对象保存方面,形成BSP的格式工具,采取格式工具的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处理;在阅读器的管理中,可以针对3D软件系统的管理模式,在HLA软件管理中对实体对象进行综合描述的一种工具,对于整个过程起到良好的推动性。
2.3 OWL
在OWL系统的综合运行中,主要就是同W3C组织的综合运行,在标记语言模式中,与OLL本体交换语言之间的对接,并通过这两种语言模式的标准化应用,形成标准化本体语言的处理模式。同时,在综合兼顾描述能力与推荐能力的基础上,形成XML,RDF与RDSF语义表示的综合里,并形成不同层次之间的子语言的表达方式,能更好地解决语义层次上的知识丰富与计算不能有效处理而存在的一些相关问题,并在OWL语言系统的扩展中,形成OWL语言在语义上的综合描述功能,可以有效形成相应的RDF三元组的集合,并使用XML序列化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表示,其中主要的方式就是:
(1)相关概念关系描述。标签表示概念类,后边的“xx大学”表示“本科院校”概念类的个体实例。
3 基于利用本体知识集成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3.1 知识集成的技术实现
在知识集成的基础创建中,要构建多方面的技术服务方式,其中,(1)要构建相关领域的本体模式。也就是要在描述特定领域的专业本体与专业模式中,形成本体领域中关于领域概念的本体论述系统模式,并对于综合性的概念形成特征属性与插件属性的分析,形成一系列各类事件的综合描述与特点实现。(2)领域本体的创建模式。在领域本体的创建语言中,要形成本体语义中的定义属性分析,并对整个安排本体中的类别进行有效的控制,形成多元化的技术管理。
3.2 系统创建的实现
对于整个二级学院图书馆知识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是在后台形成领域与领域表述中系统模式,在用户输入关键词搜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动化的词汇表达并与之相匹配,找到相应的领域之后,形成领域分析进行检索请求的技术控制,并在整个检索中形成多元化的技术控制,都将有很大的技术实践意义。
关键词:职业咨询 历史演变 审视与思考 对策
课 题:本文为2012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重点课题成果(项目批准号JYA2012013);获中国就业促进会2012年度优秀职业指导论文二等奖。
一、我国职业咨询历史演变
我国早期职业指导始于20世纪初, 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初创职业指导。1929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与职业》杂志第100期《十年来之中国职业指导》一文介绍职业指导。1996年,朱启臻所著的《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内地职业指导理论的深化、发展以及向职业生涯理论的转化,具有筚路蓝缕之功。2000年前后,我国职业指导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1999年,《职业指导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出台,标志着职业指导人员作为一个新职业从社会中分离出来。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的职业指导训练,推动了我国《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工作的实施和职业指导的全面开展。同时,北森测评公司引进的美国职业咨询技术,促进了我国《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的培训和认证工作。这两项资格认证工作,在我国职业指导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我国职业指导的历史演变表明,职业指导是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配置的必要措施,受社会人力资源调配方式的直接影响。职业指导是服务社会就业、提高社会劳动力职业素质的有效载体。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咨询技术,必须与时俱进,对职业咨询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
二、对职业咨询理论的审视与思考
1.职业咨询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适配性不足
由于我国职业咨询起步较晚,职业咨询应用的理论大部分是“舶来品”,如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论、明尼苏达的工作适应论、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以及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皆是建立在西方社会规范之上的。其主要特征是:价值观是个人主义的;哲学基础抽象人性论;学科基础畸偏心理学;研究样本西方社会化;职业指导理论各有局限性。价值观的差异是造成中西方职业规划理论不能很好匹配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大学生职业咨询工作主要是依赖美国传统职业咨询理论,而职业咨询理论作为社会科学理论及知识的范畴,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职业咨询理论知识,是关于人本身的知识,则更明显地体现了历史文化的影响。传统西方职业咨询理论依仗其世界地位获得超越文化的权力的同时,必定给其他本土文化带来不适应。这种对咨询理论与其应用对象的文化适配性的不足是当前大学生职业咨询的一大误区,是需要反思与改变的。
2.职业咨询的操作程序、方法与中国传统教育理念适应性不够
(1)对充分尊重来询者决策自由的反思。大学生来询者会无意识地将职业咨询师当作导师,当作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专家,期望从他们那里得到直接的决策或具体规划。因此常用的职业咨询技术,如共情技术、来访者至上的态度就很难被一般的大学生所接受。如果过分平等尊重来访者,对来访者提出的问题不予以明确指导,常常使他们对职业咨询产生失望情绪,影响咨询效果。职业咨询让来询者自我抉择的原则 ,对中国大学生而言是值得反思的,不考虑中西方个体行为与性情倾向性的差异,生硬照搬“让来询者自我抉择”则会严重影响咨询效果。
(2)对职业价值观差异的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职业等级观根深蒂固,存在体力、脑力劳动的观念差异,“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大学生尚有余存,因而会出现“国考第一考”的现象。相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的职业平等意识较强,行业的收入差距也比较小。而职业咨询技术是建立在职业平等的基础上的,因而在大学生职业辅导过程中应加以考量。
(3)宏观调控政策对职业咨询的影响。欧美国家实施完全市场化制度时间较长,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相对成熟。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不断进行政府宏观调控,人力市场受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需要我们在职业信息探索的过程中应给予充分考虑。
(4)家庭社会关系对职业规划的影响。由于大学生在就业信息上存在着信息通道的差异性,来自学生父母、亲属的信息和就业推荐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很大。同时,某些招聘单位还对职工子女在就业上给予一定优先照顾。同时地域因素、家庭经济条件因素等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也存在影响,这种社会因素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因素,与职业规划理论产生的社会基础不同,在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应给予考虑。
(5)职业规划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审视与反思。据统计,2005年美国有职业咨询师(相当于我国的高级职业指导师)约16万余人,平均一位职业咨询师面对1250人;2010年我国获取《高级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有1万余人,加上职业指导师这一级人员,不过15万余人。按照2005年美国的标准,我国尚需100万高级职业指导师,与社会需求相比,数量不足。另一方面,职业指导人员多为兼职,专业背景多元化,职业指导学术底蕴和指导经验不足,直接影响我国职业咨询技术的本土化进程。
三、走出职业咨询误区的对策
1.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咨询理论
职业咨询理论的本土化改造,首先要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咨询理论。需要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传统文化、社会经济、国家体制等实际出发,探索大学生职业抉择的动机、职业抉择机制以及职业发展路径。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经济和传统的职业理念,摸索出一套对我国大学生职业咨询可行且实用的实践模式,包括高校职业咨询机构的建设、专业队伍和资格审查、职业道德、督导制度、学术制度、质量评价等。
2.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职业咨询程序与方法
(1)去商业化操作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绝大多数职业咨询是一种商业行为,需要商业化的流程和运作。而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职业指导是义务提供的服务,可以简化程序,突出重点。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咨询的流程是:觉知网上测评团体咨询个体预约面谈形成共识制定行动计划。具体来说:通过职业生涯报告会,让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目的和意义;而后组织学生参加网上职业测评;根据职业测评的结果,分类进行团体咨询辅导,解决大多数学生的职业规划问题;对于团体咨询不能解决的个性化问题,由学生进行个性化咨询预约;学生与职业咨询师面谈,解决职业规划问题,形成共识;由学生自我制定职业规划、行动计划、调整方案。这样既可以解决当前高校学生多,职业咨询师少的矛盾,也可以提高职业规划指导的效率和效果。
(2)职业咨询模式的改造。一是师长关怀式。大学生普遍尊重师长、信赖师长。从学生学业、就业出发,以生为本,按照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人职匹配的原则,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指出大学生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必要的职场体验。教育学生从大学学业开始明确目标,坚持不懈,定期总结,合理调整,从专业技能、职业素养、通用职业技能等方面入手,逐步提升自身的职业成熟度。二是专家指导式。在我国,大学生们若求助于职业咨询机构,则他们会希望为自己提供帮助的是有特别的专业背景、有职业咨询的经验和方法的专家型权威的职业咨询师。而我国目前具有专业学科背景而又熟悉职业规划理论、方法的专家型职业咨询师较少。因此,我国要加大力度培养大量专业性强的职业咨询人员,并不断加强职后教育,不断提高职业咨询队伍专业素质和能力。
三、对职业咨询测评工具的改造
1.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测评工具
我国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不断地出台一些新的政策和措施,如:农村义务教育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兵役计划等,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了很好的调控作用。在大学生职业咨询测评软件制作中,应给予体现。
2.建立体现我国高校层次结构的测评工具
我国普通高校可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以及高职高专院校,不同类别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各不相同,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职业咨询测评工作应该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合理定位。
3.三个维度的就业能力模型
2004年,福格特提出了职业生涯识别、个体适应性、社会和人力资本三个维度的就业能力模型。社会和人力资本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网络,例如教育经历、工作经验、情商等,其可以拓展个人身份并影响个体职业生涯机会。而当前大学生职业咨询测评系统中,很少涉及社会和人力资本因素。在大学生测评工具本土化改造中,必须给以补充完善。
四、对职业发展路径的完善
1.“论资排辈”现象影响职业发展路径的选择
在我国职业发展的路径中,往往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如:公务员升职需要一定的岗位工作年限,专业技术人员升级需要一定的岗位技术工作年限等,同时还有轮岗、二线工作的等特殊的职业发展路径,外职业生涯对个人内职业生涯发展影响较大,在职业发展路径上必须给予充分考虑。
2.行业之间人员流动的障碍影响职业发展路径的选择
我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单位的用人制度不同,尤其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还受到岗位编制的限制,影响了人员的自由流动性。因而,在职业发展路径选择上,要适应组织的要求。
3.户籍制度影响职业发展路径的选择
为保持城市的健康发展,部分城市实施较为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户籍与就业、购房、孩子入学等挂钩,势必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地域结构。
参考文献:
[1]张维为.中国震撼[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姜献群.师范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实践探索[J].出国与就业,2010(12).
[3]魏丽青.英国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09).
[4]丁新胜.大学生心理资本生成模式研究[J].南都学坛,2012(2).
[关键词] 人力资本 资源定价 企业家 激励约束机制
一、人力资源资本化分析
资源之所以成为资本,是由两种不同的资源定价方式决定的。一种是对资源直接定价,一种是对资源间接定价,间接定价的资源就是资本。人力资源也是有价资源,人力资源的间接定价就是人力资源的资本化。物质资源的直接定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还本的租用价格,如资金的利息;二是不还本的租用价格,如租用设备、土地或劳动。物质资源的资本化过程,是一个间接定价的过程,是物质资源付出与收益权相互交易的过程。其前提是对风险和收益的判断,其后续是承担风险和获得收益。
人力资源是指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人力资源是一种有价资源,企业使用人力资源是必须付费的。这样,人力资源也存在定价问题。人力资源也应该有两种定价方式,一种是对人力资源的直接定价,一种是对人力资源的间接定价。人力资源的间接定价就是人力资源的资本化。工资、奖金和福利应属于直接定价。如果劳动者在企业中要求的不是固定的、来自资方垫付的工资性收入,而是具有收益权性质的报酬,那么劳动者的人力资源就是处于间接定价状态了。人力资源是具有增长性的,当这种增长了的资源不是用提高工资而用给予收益权的形式实现其报酬,如高技术企业对员工赠予股份或赠予股票期权,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就由直接定价转化为间接定价,从而获得了企业的最终收益权。人力资源的资本化过程就是一个间接定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得到收益权的过程,是资源付出与收益权相互交易的过程。
二、人力资本和公司治理结构
在知识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本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企业中,人力资本应是专指技术创新者和企业家或者说职业经理人。所谓企业,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追求自身利益,通过契约方式而组成的经济组织。因此,作为出资人资本的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是平等关系。当今企业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核心技术和管理水平上。企业若想发展壮大,必须让人力资本拥有企业的产权。
当前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创新,新的治理结构将由原来以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以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如何界定为内容,转向以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为基础、以这两种资本的关系如何协调为中心来进行安排。这两种资本的关系处理好了,企业才能够持续发展。
当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形态存在后,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建立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为了保证人力资本的地位及利益,而良好的约束机制则可以防止人力资本侵犯货币资本的利益。
三、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
长期以来,在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效的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未能真正建立起来。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机制,能较好地调整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个人、企业各方全心全力搞好经营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和效益。
1.在激励机制方面我们主要有如下看法:(1)激励主体不明。比如国有企业的激励主体,既有作为投资人代表的上级主管部门,又有作为企业自身代表的董事会或职代会,这是典型的政企不分。(2)企业家激励的对象不清。在实践中,作为经营者的企业家不仅是法人代表一人,而是由投资人代表(董事长)、经营管理者代表(总经理)、党务工作者代表(党委书记)、员工代表(工会主席)组成的一个群体。我们应该把经营者与投资人、党务工作者、员工之间的关系搞清,给予各方不同的权利和待遇。其实,企业家激励的对象只能是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经营者和其领导下的经营团队。(3)企业家经营业绩评价和收入分配的原则标准不确定。在经营业绩的评价上,有的侧重企业效益,有的侧重股票价格;企业家个人收人应当占企业税后利润的多大比例,企业家所持股份应当占股本的多大比例等。关于这些内容,各地基本没有统一的原则和标准。其实,对企业家的个人收益与其经营业绩挂钩只是一个相对的原则,企业家经营业绩的评价标准应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相机选择,企业家个人收益与其经营业绩挂钩的比例应是企业家与其委托人之间的复杂博弈过程的结果,最终通过契约的形式加以确认。
2.在约束方面:(1)约束对象扩大化。在实践中,不仅作为企业法人代表的经营者,而且以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身份出现的诸多管理者都纳入了企业家的约束问题的范围,这是把经营者、管理者、党务工作者、员工代表混为一谈。企业中可以有经营者监督、管理者监督、党务工作者监督、员工监督等多方面的监督问题,但是,从对象上说企业家的约束只针对经营者。(2)约束原则绝对化。企业家的约束问题的另一突出特点是求全责备,实际上要求企业家为人处事必须尽善尽美。这不仅有悖常理,而且在实践中把道德水准置于经营能力之上,也有违委托关系下企业家产生的一般特征。这种情况使得“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观念长期盛行。(3)约束形式简单化。企业家约束的形式过于偏好行政约束、道德约束和员工约束,相对忽视正当自我利益约束、财产关系约束、组织关系约束和市场约束。其实对企业家约束,应当是建立在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相互制约基础上的博弈行为,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制度建设,而不是相关约束形式的简单比较和选择。
总之,我们应当保持企业家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对称性,只强调约束而不重视激励,或者只强调激励而不重视约束,都是不适当的,也是行不通的。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中国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3
关键词: 数字化教材 编制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075-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化环境的普及,数字化教材作为高校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已逐渐被引入各类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中。为了探索数字化教材的编制工作,提高其教学适用性,本文主要讨论高校数字化教材编制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设计原则等问题。
1 基本内容
数字化教材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化的教材形式,应该包含一些纸质教材必须具有的基本内容,同时,兼具信息化特征。因此,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
(1)教材的内容应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涵盖对应纸质教材的全部内容。
(2)教材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形式,模块的划分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基本以知识点、章、节或教学单元为依据。内容的组织是以有良好导航结构的Web页面为主,链接有特色的网络或单机运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以知识点的教学单元为单位。
(3)每一章的内容基本包括以下部分:教学要求或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解析、练习题、测试题、典型案例和例题,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源等。
(4)在疑难关键知识点上提供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学习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层次设置不同的知识单元体系结构。
(5)教材的模块组织结构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内容结构应为动态层次结构,而且要建立起相关知识点间的相互关联、易于操作、方便使用,确保使用者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跳转选择内容,灵活便捷。
2 设计原则
数字化教材的编制应该遵守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主要有:
(1)结构与流程设计要遵循“教材”的隐喻和学生的阅读习惯。既要保持书的框架结构,又要兼具灵活、个性化的特点。流程操作方面要在对学生群体细分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阅读习惯设计流程走向,操作简单、有效、可控,并能够提供及时的帮助信息。例如,可以设计差异化的学习路径流程、提供帮助说明、使用进度条或以其他形式展示当前学习进度等。
(2)交互设计要遵循易辨识、易触发的原则。教材中的交互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与教材中各组件的交互,包括交互按钮、使用提示、输入操作等。具体设计时,这些操作要能够满足用户的心理预期,响应及时,使交互行为能够顺利完成。例如,可以将存在交互行为的组件设计为按钮样式,扩大交互区域,减少用户误触操作,提示信息放置在不同页面上要保持位置和样式的一致性,使学生易发觉。
(3)呈现界面的设计要遵循风格明确、配色合理的原则。界面设计主要包括版式布局的设计和视觉设计。版式布局设计是把界面所要显示的内容进行清晰、明了的分组和排列; 视觉设计主要是构图和配色,应该配合主题,突出重点,能够使学生产生视觉上的愉悦。可用、易用是基础,吸引力是重点,过于追求美丽的图片,缺少对关键任务信息的展示,会让学生在短暂的兴奋之后放弃使用数字化教材。例如,在界面中应有到各起始章节、前一页、后一页、上一层、下一层、相关内容的超链接,应提供由关键词(基本概念)和目录树查找相关内容和界面的快速跳转功能。
3 基本要求
经过初步地调查研究,数字化教材的编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教材的运行环境兼容Windows XP与Windows 7.0操作系统,浏览器为IE8.0以上。
(2)教材中的视像、动画、声音等均应采用通用文件格式(常用的媒体文件格式见右表)。
(3)教材要符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与纸质教材相配套,内容全面、充实、完整,信息量大。
(4)教材要充分体现其强大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功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觉性,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
(5)教材必须满足在单机和互联网上都能运行,还应具备安全、稳定、可靠、下载快捷等特点。
(6)教材应具有完整、系统的文字与制作脚本,包含有文字、公式、图形图像、动画演示、视频剪辑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7)教材文字说明部分的有关名词、概念、符号、人名、定理、定律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文字规范。
(8)教材的操作应该具备简捷、灵活、方便的特点。
(9)编制完成后,应先进行病毒检测,而后检查文字、图片是否能正常显示,声音、动画、视频是否能正常播放。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参考文献:
[1]项国雄.从传统教材到电子教材[J].信息技术教育,2005(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