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5 17:12:23

序论:在您撰写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数字图书馆

一、图书馆自动化的范畴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通信、多媒体等现代化先进技术来取代当前的图书馆办公事务的管理流程。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事务管理水平,增强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利用能力来适应信息化图书馆的发展。

当前,世界范围内,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包括书刊收藏与借阅、声像服务、人员培训、信息咨询、专家诊断以及资源数字化等等。其中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业务开始逐渐扩展到数据库使用培训、在线信息咨询、资源数字化、特色数据库建立等业务。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业务具体包括:首先是技术服务管理下的内部资源管理;采访、编目、流通、期刊等。其次是信息检索服务;如OPAC、电子数据库检索等。再次是馆际合作;主要是扩展信息服务,如合作编目、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最后是数字资源;主要是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数据库、馆藏数字化等。

二、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现状和特点

(一)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现状

1.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现状

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各类型图书馆中自动化建设水平最高的,所有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近几年来,国家教委对于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在资金的投入上,给以不同程度的倾斜,尤其是211高校,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图书馆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加快了高校图书馆自动化进程。我国高校图书馆自动化自1994 年以来,取得了重大发展,并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成绩不仅体现在宏观上,微观上各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程度及水平也在明显提高。各馆不仅引进了较先进的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馆传统业务流程的计算机管理;而且依托各集成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开展了网上文献信息服务,利用这些数据库资源开展网上信息检索服务。

2.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现状

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起步晚,进程相对缓慢些,其自动化水平与高校图书馆也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公共图书馆资金有限,除了购书经费外,没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改善图书馆的各种设备。当然,领导的重视及读者的需求也是公共图书馆自动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的基本情况是:省级以上的图书馆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引进了国内外较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地市级以上的图书馆基本上实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发达地区的县区级图书馆基本上实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但是,公共图书馆里大多数图书馆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图书馆的处境还较艰难。在发达省份,公共图书馆自动化水平比得上高校图书馆。

(二) 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特点

首先是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已初具规模。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图书馆自动化技术日趋普及并且不断完善,传递信息的骨干网络在一天天地延伸。高校图书馆系统的 CALIS 网络,建成了全国中心,地区中心及高校图书馆三级网络系统,CALIS 的成员馆正在迅速地增加,其功能与服务也在不断地拓展与完善。

其次是总体上的不均衡性。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其它类型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不均衡性,高校图书馆自动化整体水平远远超过其它类型图书馆,在自动化程度、系统的先进性、服务的水平以及图书馆本身的技术实力方面都优于其它类型图书馆;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同一系统内的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不平衡性,这主要表现为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和科研系统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院校和单位等

最后是数据库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分工协作。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的关键,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在我国图书馆界中,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和少数公共图书馆都以本馆的特色资源为基础建成了数据库,从已建成的数据库来看,产品较单一,尚未形成协作建库机制,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分工协作,基本上是单馆制作,所以数据库的规模较小,使用价值不高;同时,在数据库的制作技术方面显得不够成熟,数据的标准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趋势

第一、从文献采访的角度来看 , 在采访编目系统中应强调批功能 , 能 够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转换;在外出采访中能够时时与图书馆书目数据库进 行数据交换,通过访问OPAC来实现图书馆的订购和到馆情况的统计。文献 也以实体典藏向数字化典藏、镜像文档等方向转变。今后的采访系统应该能支持由购买整本书、整本期刊、整张光盘向特定章节的过渡。

第二、从系统数据库选择看,在图书馆底层数据库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该数据库的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成熟性、稳定性, 考虑数据库的易维护性、易升级性、开放性、通用性和可靠性 , 能够快捷地在业界进行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 兼容字符界面和图形界面,方便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

第三、从系统服务看,要强调人性化的管理。能够提供与电信的接口, 通过无线上 网来实现信息的时时更新; 通过手机定制服务来实现更加有针对性的读者服务, 方便读者的信息浏览、查询,读者也能够方便地在网上讨论和交流。

参考文献:

[1]杨思洛.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分析研究[ J] .新世纪图馆,2004 .06

第2篇

摘要: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依托当前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在此基础之上,对图书馆的建设以及无纸化办公提供支持,为数字图书馆的实现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该系统的实现,不仅能够实现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同时还能够为读者提供现代化的Internet资源库。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加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信息资源的获取。所以,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已经成为各国信息资源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此,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受到了极大地重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依靠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以及图书馆的办公自动化。

1、系统分析

(1)管理模式分析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最为重要的就是数据库的构建。因为图书馆网络建立之后,数据库就是读者查阅文献的重要资料库。但是,读者通过网络查询图书馆数据库时,如果所能够提供给读者的信息仅仅是资料所处的位置,那对于读者而言显然不够。数字化图书馆不仅要提供资料位置,同时还要为读者提供资料的大概内容。这就需要图书馆数字化一方面完成按类建库,实现馆藏书目的数字化;另一方面要实现专题数据库的建设,能够按照不同类型文献建设全文数据库。

(2)业务流程分析

首先是办公自动化,所谓办公自动化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的开展工作,能够通过计算机、数据通信等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能够增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其次是网上资源的收集预加工,这就需要图书馆的信息采编人员能够根据所负责的信息搜集任务,依靠网络资源将所需信息收录至图书馆的临时数据库当中,并由相关信息审核工作人员定期上传。

2、资源数字化数据库设计

(1)概念设计

该系统的概念设计使用的是IDEF1X建模:a)标志相关实体

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这里将全文库的实体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图书基本信息、目录内容、资料摘要、资料全文内容、全文索引信息、资料责任人信息、出版发行信息、著录人员以及单位信息。b)编号与命名实体

对全文库的实体进行确定之后,下一步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对这些实体进行编号及命名,并以实体表的形式保存。c)定义联系

在使用IDEF1X进行建模时,无法实现所有确定实体的联系建立,只能够依靠实体间存在的依赖性来实现实体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同的关系模式所呈现的形式也不同,这里给出集中关系形式:1-1、1-n、n-1、n-n。此外,还需要对实体间的关系进行标识。这里使用的是联系矩阵。所谓联系矩阵,就是一个具有两个二维数组的矩阵,分别位于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如果实体与实体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那么二者之间就需要通过一个联系符号实现连接。这里给出的联系符号位“*”。

d)转换不确定型联系

概念设计明确规定,所有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不能使不确定型的。一旦出现不确定型,就必须通过多元联系将其转换成多个二元联系类型,也就是将这个不确定型转换成确定型。例如,LLBook这种专门用于描述文献基本信息的实体,它与LLWrit这种用于描述责任者信息的实体,二者之间就是一种不确定型联系,换句话说,二者之间是一种n-n的联系,一本图书的作者可以有多个,同时一个作者也可以有多本著作。所以对于这种联系,就必须进行一定的转换。这里就不在详细描述具体的转换过程及方法。

(2)模型优化

模型建立之后,需要对模型的一些结构进行优化,以进一步的简化模型结构。首先,可以通过数字代码对一些图书信息进行替换,以减少信息的录入量。在需要调用图书信息时,可以通过相应的代码来读取图书信息,这种设计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数据库运行速度;其次,通过优化模型逻辑结构,来实现图书查询速度的提升。众所周知,数据的运行速度与数据库冗余度有着非常大的联系,数据库冗余度越小,相应的数据就越规范,数据库的运行速度也会不断的降低。

(3)完整性设计

a)实体完整性

每一个数据库的设计以及最终实现,均需要保证其实体完整性,同时还要保证能够对数据库中的每一行进行标识,而且不能存在二义性。这里我们通过给出主键的形式来进行完整性设计,用一列或者多列组合来构造主键,使得每一行的取值具有单向性。本文对实体完整性给出了相应的规定:第一,所构造的每一个主键均不可去Null值;第二,对主键进行修改时,不能使主键出现空值的情况。

b)参照完整性

参照关系的元组需要删除时,所使用的方法无外乎三种:级联删除、受限删除、置空删除。这三种删除方式中,级联删除对于数据的破坏性最大,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建议使用这种删除方式。相较于级联删除,受限删除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LLBook表中,信息记录过程中需要有参照记录表,所以无法有效的执行删除操作。

3、办公自动化设计

虽然办公自动化这一概念在早些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但是针对于图书馆而言,很多日常办公还停留于传统的单机文档管理模式,图书管理业务流程网络化、自动化还未能够实现。随着当前图书馆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适用于图书馆内部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发展的一个趋势。

(1)办公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现可以极大的改善当前的办公方式,通过该系统,办公人员可以随时办理各项工作,极大的提高了办公效率。同时,利用该系统还可以实现网络信息,这样就免除了以往专人信息的模式。此外,系统所兼容的计算机、数据通信等现代化技术,可以对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合理安排工作顺序,对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2)数据库设计

a)行政办公

行政办公的实体表如下表所示:

b)辅助办公

根据档案管理的IDEF1X模型可以看出,实体与实体之间所建立的关系可以确定一个实体属性表。因此,需要另外设计一个档案信息表,专门由于档案记录的保存。同时使用档案归还信息以及档案借阅信息表来对档案的归还以及借阅记录进行保存以及管理。对于不同类型的档案,模型中还专门设计了相应的档案管理模块,以区别对待不同档案类型。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多个学科技术作为支撑,系统的建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笔者在工作中,对于该系统的建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但是由于个人知识面还不够广泛,所以实施起来尚有些困难。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全面的学习相关技术,努力拓宽知识领域,加强与其他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期望能够尽快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方面有一定研究成果。(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军,张景安等.数据库系统应用开发技术,第l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2-63.

第3篇

关键词 RFID;RFID应用;图书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2-0103-02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感应卡、电子条码、电子标签等。RFID与传统条形码依靠光电效应方式不同,它是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自动识读标签内容,具有体积小、数据读取速度快、非接触式远距离读取 、存储容量大、可重复使用、安全性等特点。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因其先进的技术和快捷、方便的管理服务手段,在图书馆界获得了良好的反响,目前使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已经遍布全世界。在我国最早、最大的RFID项目的图书馆是深圳图书馆,2006年采用RFID系统进行流通管理。之后汕头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杭州市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东莞图书馆等也纷纷引入了RFID系统 。通过使用RFID技术,可在图书馆中实现快速馆藏清点功能、读者自助借/还书功能、安全防盗功能、快速准确的数据库检查和更新功能等,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笔者所在的株洲市图书馆新馆在土建工程完工后,将进入全面的内部装饰和布局阶段,计划全部采用RFID技术进行管理,现就RFID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中的应用做个简述。

1 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1)读取方式便捷、读取速度快:我馆目前使用的条形码是需要扫描器逐个对准条码标签才能进行读取的,而RFID是以非接触式来读取信息,只要是在探测范围内,就可以以任何方向和角度读取数据,同时还可读取多个芯片信息,同时处理多册图书的借还手续,更可在移动中读取数据,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和读者。但是由于天线角度、标签重叠、障碍物遮挡及信号反射等情况,会影响数据读取准确率达到100% 。因此我们在新馆布置规划时要根据周边环境考虑设备的摆放位置,规划好业务流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信号干扰;

2)启用自助借还设备,节省人力资源:采用RFID系统之后,有两种读者自助操作模式。一种是读者通过自助借还书机进行自助式的借还操作,这种操作可以发挥读者的自助能力,有效保护读者隐私,同时还能有效减轻流通部门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一种是闭馆后的24小时不间断的自助还书系统,通过在馆舍外设置自助归还系统设备,方便读者在图书馆闭馆后进行图书的归还操作。通过自助借还设备的启用,确实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是取代了人力劳动,但是随着自助设备的使用,图书的流通率会有一定的提高,相应的归架整架工作量也会增加很多,即便引入了自动分拣设备,最终的上架依然需要人工完成。因此在新馆的人力资源分配方面,可对工作内容做进一步的细化切分,通过合理的人员调配,发挥RFID系统的最大功效,使之更好地完成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加强管理的应用目标;

3)提高了馆藏清点工作的速度:通过手持式RFID阅读器,只要沿着书架上下扫描一遍,就可以快速、非接触式的识别书架上图书的RFID标签,了解图书的信息,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馆藏图书清点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清点的准确性也有了质的提升。工作人员通过馆藏清点,不仅能准确掌握馆藏图书的数量,更能掌握图书类别,从而实现传统手工清点方式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读者服务和图书采购部门提供精确的馆藏分析数据。工作人员还可借助清点设备,通过对书架及图书RFID的扫描,可以对流通库图书进行架位信息采集工作,建立出详细的书架分布地址数据模型图;

4)减少了图书的错架率: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馆采用的是开架借阅方式,读者多了后,图书错架、乱架的现象也不断增加。笔者就有亲身体会,在系统里显示是入藏状态的图书,却因为放错了位置,而在几十个书架中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如果我们采用了RFID技术,则只需在RFID阅读器中输入要查找的分类号或要找的图书名等,就可以沿着书架依次扫描,利用无线电波感应,一旦找到所要的图书时,立刻用声光报警。同样这种方法还可运用到平常的清架、整架工作中,使得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同时还能显著降低图书错架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RFID系统的架位库很难按照我们现有的分类号排架规律进行排序,RFID系统是区域读取,难以精确到点,点检设备也只能提示大概位置。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建立RFID系统时就要放弃原来以类、种次号为单位的排架方式,更改为以层板为单位排架,通过RFID系统来建立新的导引体系。

2 RFID图书管理系统硬件组成

电子标签(包括图书电子标签、书架专用标签、光盘专用标签)、借书证、标签转换系统、自助借还书系统、自助还书系统、安全门检测系统、推车式盘点系统、便携式盘点系统、自助图书馆系统等。

3 RFID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功能模块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标识初始化系统:通过RFID的标签转换系统完成图书的RFID标签加工及初始化工作、读者证的加工及初始化工作、书架标签的加工工作;

流通管理服务系统:通过自助借还系统实现读者对图书的自助借还操作,OPAC系统实现读者对图书的查询定位导航;RFID安全检测系统用以保证图书的安全保障等;

图书定位系统:通过RFID移动智能书车和书架RFID层标识,实现工作人员和读者对馆藏图书的查询定位导航操作,流通书库架位的采集、整理及更新,工作人员对流通图书的上架、清架、整架操作等;

采集典藏系统:通过馆藏盘点设备,对书架的RFID层标识、图书RFID标识的数据采集、统计、对比分析,实现图书的精确盘点和典藏。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必将发生巨大变革,现代图书馆事业正在向电子化、数字化、虚拟化方向迈进。RFID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和典藏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总之,RFID技术的利用必将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图书馆 管理 信息 自动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加深,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当前各个学术科研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改善图书管理条件,是各级领导都非常关注的工作,到目前,图书馆已基本实现传统图书馆到自动化图书馆的转变,如何将信息自动化技术运用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是急需解决的一项关键技术。图书馆工作比较繁忙,如选择书籍、分类、编目循环、期刊和电子文献购买、使用、分析统计、管理业务等。如何利用信息自动化技术实现图书管理高效化,将管理人员从茫茫的图书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就要大力发挥当前电脑网络的优势,信息自动化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作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调试方面

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是一个对公众开放以及连接内部局域网络的系统,对于系统的硬件、软件乃至网络安全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单一的某一项计算机技术是不能够建立完善的系统体系的,所以就要求必须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实现图书馆信息自动化这个功能,通常主要包括:防火墙技术,阻止不法用户登陆,VLAN划分,划分独立的部门网段;将MAC、IP地址与网络交换机端口进行绑定,这样只有符合图书馆要求的电脑才可以访问系统,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进行物理分区,图书馆内部局域网可以使用服务器。系统的双机热备份功能可以由两部惠普90(X)、n4000系列小型机构成,这两个小型机之间各带网卡联人图书馆网络,这样才能确保双机备份系统的主要功能不间断进行工作运行,同时可以次用光纤连接或TCP/IP网路监视各自主机的备份工作情况。

通常来讲以上硬件和软件在图书馆各环节和应用环境上的应用,在这方面的软件是最主要的,这基本上要确保管理应用软件测试和稳定运行。图书馆管理应用软件是技术人员设计的,漏洞是无可避免的,因此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程序,也是对软件技术规范、设计和规划的最终检验。因此进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的测试目的是发现图书管理中容易出差错的程序,在调试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就可以加以更新程序,确保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都能高速运转。

二、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正常运行方面

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自动图书馆管理系统一般需经过几个阶段,硬件只要充分早期谋划,硬件选择上能够立足长远,立足兼容性,那么图书馆管理系统运行后基本上问题不大,而软件是不同的,需要前期调查更深人、更客观,比如一些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体系记录费用时发现了许多问题而需要重新解决,这样极容易发生费用管理上的错误,也给图书馆工作效率产生影响。总之,在信息自动化图书馆管理系统操作过程,无论软件和硬件的问题,影响正常工作,必须详细记录各种故障同时进行分类、统计以利于以后的维护。最后方能确保图书馆信息自动化设备正常运行,才能基本实现大厅采编、流通、阅读的自动化,实现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资源通过图书馆网站、内部局域网络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24h的图书文献服务。

三、信息自动化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具体操作方面

以前的图书馆管理通常采用手工操作,常常导致图书采编部门工作很重,从上架图书再到本书手工加工,工作效率非常低下,容易出错。使用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采用了微机收集、检查和输人数据,效率明显提高,处理流程也加速大大,还简化了图书数据收集过程、处理、传递环节,同时节约了时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手工操作时容易产生错误的发生。

现在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系统对图书的流通管理作用是很明显的。一是图书流通工作多是重复工作,目前采用信息自动化手段代替了手工,方便了图书流通环节的处理。二是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图书的更新,归还、揽货、订舱、过期、罚款、补偿、查询、统计,原来很复杂的工作现在一目了然了所以必须采用信息自动化技术进行图书馆的改造工作,才能将图书馆系统改良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实现循环不断的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

信息自动化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具体优势还体现在文献整理中,当前图书馆的一些期刊,还有报纸的采购、接纳、加工、编目、利用、管理以及使用各类文献资源情况的统计工作,这些都是由于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越来越多,越来越庞大,如何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将自己需要的文献从图书馆大量的资料中挑选出来,并能有效查询到有用的文献资料,这就需要信息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对图书编目、读者管理、文献查询、期刊管理等模块来达到自动化管理这个目标。信息自动化系统在图书馆使用后,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提供文献的利用率。

同时也可以利用关系型与文档型数据库的不同特长,积极使用面向对象同时能够跨不同系统平台运行的Java技术和可伸缩组件化进行系统构造,也可以使用IBM公司数据库结合IBM自身的开发工具如websphere、DBZ、DigitalLibrary等,这样就可以实现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多媒体方面的应用,这样就可以利用图书信息自动化系统在互联网上高速便利无误地检索各类多媒体文献,从而为广大阅读者提供更多更新的多媒体文献检索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的转型和高效运营。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5].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 阅览室 管理自动化 工作效率

图书馆阅览室是读者学习知识、查阅图书文献资料的重要场所,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最大载体,也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前沿阵地,起着图书馆的窗口示范作用。因此,图书馆阅览室的读者服务工作至关重要,它是读者评价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也是衡量图书馆工作好与否的重要标准,它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各种职能作用的发挥。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各校图书馆正走向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发展道路,传统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对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加工、排序、流通的过程已逐步被计算机操作所代替。但是作为学校图书馆最重要的服务窗口――阅览室,却没有得到很多重视,很多学校阅览室管理方式很落后,不仅影响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更与图书馆的整体形象不符。

以我馆为例,图书馆阅览室现有的设备、服务方式以及管理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整个图书馆的运行效率,改善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实现阅览室自动化管理对师生来说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目前我馆阅览室的现状

1.阅览室的基本情况

由于条件的限制,再加上管理上的不重视,我馆阅览室的设备还处于落后的局面,资料的管理还都是手工操作,摆放也都是老式的书架。对资料的购进由于缺乏信息,只能被动地购进。师生借阅资料也都是被动的,常常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阅览室的正常运行。

2.阅览室服务方式

全天开放,开架阅览,只阅不借。对有教学需要的教师可以办理借阅手续,没有专门的门禁系统,实行读者手工登记,期刊等也是采用手工登记,现刊没有进行编目,阅览室工作人员的工作仅仅是期刊登记、上下架等简单工作。

3.弊端

落后的管理方式造成馆员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他们闲暇时间常常随便翻一些报刊、杂志。一点上进心也没有。

二、造成阅览室管理方式落后的原因

长期以来对阅览室的重视程度不够。从领导到员工,甚至一些上级主管部门都将重点放在了图书的采购、分编、典藏、流通等环节的建设上,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到它们身上,造成了图书馆部门发展建设的严重失衡。

三、实行阅览室管理自动化的必要性

1.实现阅览室管理自动化可为馆藏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馆藏文献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馆藏建设的好坏关系到服务的质量乃至图书馆的生存。馆藏建设依据各馆的性质、任务、服务对象的特点等进行,但图书馆采购人员购进的书刊是否满足了读者需要,其利用率到底如何,没有一个比较客观准确的统计数据来反映。虽然外借系统的统计数据能反映进入外借的部分书刊的利用情况,但是期刊没有进入外借系统,这部分书刊也就不知其利用情况。图书馆每年在订购期刊时,期刊的新订、续订、修订都必须慎重,其依据之一利用率从哪里来?有的图书馆对外借复印的期刊进行登记并统计,以外借复印期刊的统计情况来反映期刊的利用率,但外借复印的期刊只是被读者利用过的全部期刊的一部分,故其统计并不全面;多数图书馆都采用定期向读者发放调查表的形式,由阅览室工作人员向读者调查,但其统计数据只能反应部分读者在某个时间段的利用情况,因而统计结果不全面、不客观,而且调查工作非常繁琐。阅览室实行自动化管理后,运用阅览室管理系统软件可记录每种书刊被哪些读者所利用、读者利用了哪些书刊的情况,我们的统计数据来源于读者每天实际的借阅行为,因此其统计数据比调查表要客观全面得多,其统计结果为馆藏建设提供了客观科学的依据,对馆藏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2.实现阅览室管理自动化可为图书馆岗位设置、工作考核、人员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阅览室实现计算机管理后,阅览室管理自动化系统可准确记录阅览室接待读者的人数、读者阅览书刊册数、读者外借、复印册数,从而统计出阅览室工作量的大小,所接待读者的层次类型,作为图书馆考核阅览室工作人员工作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馆长可根据阅览室的工作量为阅览室工作岗位定编,根据工作量发放奖金,将阅览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考核与其所接待的读者数量、借阅数量挂钩,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对工作人员的量化管理,提高图书馆人员管理水平,实现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同时通过对馆藏利用率分析,用数字反映采购人员所购书刊是否基本满足了读者需要,从而考核采购人员的工作质量。这样对采购人员工作不仅可从采购数量,而且可从采购质量两方面进行考核。

3.实现阅览室自动化管理有利于读者

实现阅览室自动化管理后,读者可以很方便地在计算机上查询全馆的馆藏书目,方便了读者;阅览室工作人员为了吸引读者,增加接待的人数,使工作量饱和,必须改善工作态度和服务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采购人员为了提高工作质量,也更加注意读者的需求、书刊的利用情况、馆藏建设的效益,从而使馆藏建设更接近读者的要求,读者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使馆藏建设更好地满足读者的要求,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服务。

4.实现阅览室管理自动化有利于提高阅览室工作人员素质

阅览室管理自动化后,新的工作方式和现代化设备对阅览室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阅览室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汉字输入法、基本的网络技术等;第二,阅览室工作人员要掌握应用系统的操作,要会使用阅览室管理自动化系统,掌握系统软件的每个操作步骤。因此有必要对阅览室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和系统软件使用的上岗培训。这些对馆员素质的提高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5.实现阅览室管理自动化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阅览室是保证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阅览室对于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不容推卸的责任。各级学校阅览室发挥着陶冶情操、辅助教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作用。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单看教科书、听教师讲授是很不够的,要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就必须针对教学内容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到阅览室去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另一方面,学生是学校的大多数,是阅览室读者的主体,是阅览室工作的主要对象。因此,阅览室应当向广大学生进行图书意识的教育,担负起指导学生阅读的责任,使他们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不断掌握阅读规律和方法,提高阅读文献的能力和兴趣,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素质教育为学校阅览室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览室为学生扩大学科知识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知识。于是阅览室的利用成为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

既然阅览室对学校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就有必要改变旧有的落后的管理方式,使阅览室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四、阅览室管理自动化的谋划

基于目前我馆阅览室的落后现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对学生课外知识获取的限制,还基于为馆藏建设提供客观科学依据、对阅览室进行量化管理的思路,我馆目前正在对阅览室自动化管理进行积极的筹备,我相信我馆阅览室的明天会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勇秋,李剑.高校图书馆临时馆员继续教育工作探讨.图书馆论坛,2010(1).

[2]宋心波.关于我馆阅览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1(7).

[3]聂科.浅谈高校现刊阅览室服务管理工作.高校文献信息研究,2003(1).

[4]赵淑萍.高校图书馆新校区阅览室管理工作的实践.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9).

[5]贺巷超,赵峰.学校与图书馆的相互促动关系.山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1).

第6篇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技术;图书馆管理工作;应用与发展

对于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基础而进行推进的一种新型办公管理形式。这个办公概念主要是以计算机、通信、行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可以通过个人办公设备,利用网络进行支持,而进行工作管理的一种综合性信息控制系统。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引入办公自动化形式,可以利用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对繁杂图书馆的办公事务进行转化,可以有效地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也能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发展趋势

利用自动化办公系统,可以实现综合性数据库系统,提供出相应的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执行决策程序,并且做出相应的决定。办公自动化的搭建,可以增强图书馆办公的快捷性与方便性。当前许多图书馆都在不断的进行扩大,随着图书馆的藏书以及信息的不断增加,信息的查询与部门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不方便。通过办公自动化,可以帮助图书馆提升馆内的工作效率。随着办公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助于图书馆管理人员实现繁杂事务信息化、决策高度现代化以及信息咨询智能化等。整个自动化办公流程,是基于网络,通过计算机与自动化办公软件等高科技手段,让整个图书馆管理工作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提高了办公的效率。与此同时,还能通过办公自动化实现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促进了图书馆成为知识需求者学习搜索资料的首要选择。自动化办公的发展,可以实现馆内收发文件、会议管理、简报管理、领导办公、日程安排、资源管理、会议室管理、配车管理、设施管理、值班管理、个人通讯录、订票管理、网上浏览、公共信息等功能。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动化办公,通过下达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决策,以及所确定的工作核心。也能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工作流程与工作进度。对于后期的工作决策分析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辅助。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应该更多的体现出协同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功能。

二、办公自动化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的应用

1.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管理馆内固定资产

对于图书馆馆内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在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大多都是采用卡片或者是纸质的形式进行填单式管理。这样的管理形式,很容易造成遗失与损失。从而造成在管理工作中进度较慢,查找困难的问题。基于此,利用自动化办公软件中的Access来进行管理,建立起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利用运行速度快、资源点用小的特点,来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同时,Access数据库还具有与Excel兼容的特性,可以简单地实现两者之间的转换。通过利用Access数据库让固定资产的管理变得更为简单。通过Access数据库的操作,可以很方便地针对原始数据进行更改、删除。对于图书馆的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进行及时的上报工作。如果上级管理部门的数据库是SQL数据库,Access数据库也同样支持SQL语句。增强了软件的通用性与方便性,也增强了多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流。利用自动化办公系统通过网络进行文件传递与交互信息,提高了固定资产信息的时效性与精确性。

2.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管理馆内文件

在自动化办公技术出现前,传统的图书馆的文件都是纸质文件,随着档案文件的增加,不容易对所需文件进行查找与存放。自从自动化办公技术的出现,档案文件利用计算机进行制作,并能及时传达到所需部门,提供给部门之间进行下载与填写,并可以再利用办公系统进行上传与电子文档的归档。通过把原始纸质文件进行电子化,利用超级链接工具制作出办公文件目录。通过自动化办公技术,实现通过这个目录可以直接打开档案文件,促进了馆内文件的管理工作,让文件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方便,从实质上提高了文件管理的工作效率与文件使用率。

3.利用网络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增强与读者交流

计算网络技术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可以很好实现图书馆读者利用不同的形式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利用自动办公系统中的电子邮箱,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也为图书馆读者提供了一个途径,可以设立一个管理人员的长期有效邮箱,利用网络让读者给予图书馆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改进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还能接近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此外,还可以在图书馆的网站上,预设一个留言簿,只要读者通过注册,就可以在这个留言簿上进行讨论、或者提出需求。网站管理员需要依照这些留言进行回答。通过这样的形式,还可以针对读者进行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图书馆读者的用户群,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有效地掌握读者的借阅规律与需求,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更好的借阅服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图书馆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必经之路,也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大势所趋。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就能实现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办公自动化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49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美国、日本等几个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建设,特别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核心的信心产业建设,从而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提升国力。图书馆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仍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图书馆的发展也需要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我国图书馆自动化事业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二线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仍采用传统系统,用于连续出版物、图书采购、编目、典藏等管理。20世纪80年代以后,北京市图书馆开发“中文机读目录格式”,后来又发行中文MARC软盘目录。同时,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图书馆,如深圳市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交大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也开始尝试开发图书馆计算机系统,并取得巨大成就。其中深圳市图书馆开发的ILAS系列系统已被多家图书馆使用,包括省级图书馆、地市级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都使用ILAS2系统。以推行通用图书馆软件系统为基础,地区性、行业性的图书馆网格系统也在探索之中,一些地区和行业图书馆以新书通报和联合目录为起点,逐步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系统。

1 图书馆自动化工作的重点是扩大图书馆网络系统

目前,图书馆网络基本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主要用于联合编目的信息网络;其次是用于规范加工的文献及信息网络;再次是非正规的网络系统,一般是指即时或临时的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馆际联系。其中,第一层次的网络应用最重要,编目中心要控制全局;第二层次主要起参考咨询的作用;第三种“网络”没有专门数据线及网络系统连接,一般是为实现馆际交流或馆际互借,其联系手段是借助通信途径及现代网络通讯手段,如微信群、QQ群及微博互动等随机联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图书馆单纯停留在目录这一层次将不能满足其快速发展需要。图书馆通过技术上创新,扩大网络,形成由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连接起来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实现图书馆界的统一。读者若要获得文献资料,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的任何一个终端,查寻某一地区、省市、国家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实现该功能:第一,图书馆间的自动化技术必须兼容,各图书馆要根据ISBD的要求,对文献资料及数字资源进行加工。从计算机发展方向看,所有参与整体网络的图书馆必须统一使用兼容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及统一的图书馆管理软件系统。为实现计算机硬件兼容,每个图书馆在选用计算机时,应统一型号。各个图书馆要加强人力、物力投入,统一开发图书馆管理软件,并统一使用,使图书馆网络化进一步发展。第二,在各个图书馆统一使用兼容计算机及统一管理系统基础上,从细微到宏大、从同学科到跨学科、从多国乃至全世界实现图书馆联网,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 图书馆自动化工作重点是转变现存文献载体形式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载体。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类文献载体将最终以数字资源的形态存在。传统印刷业和造纸业将会消失,纸质图书馆将被电子数据库取代,图书馆的形式也会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新的文献形式的崛起和图书馆形式的变化,给未来图书馆自动化提出新要求:如何把图书馆传统纸质藏书转移到新载体形式上,即把传统纸质文献转化成磁盘或其他存储形式。

3 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的高度自动化、网络化。

“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Highway)的官方名称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指给用户提供大量信息,由通信网络、计算机及日常电子产品组成的完备的网络,可以使所有人在任何地点、时间,通过数据、声音、文表、图像共享信息,传递信息。“信息高速公路”一经建成,必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发展。届时“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将成为主流。这种图书馆能将各种图书馆(全国乃至世界)的图书、文献转化成为数字化图像存储起来,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终端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阅读。该类图书馆的形成以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图书馆为基础,且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密不可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通过提供网络服务的图书馆数量越来越多,图书馆朝着电子化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