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09-15 17:12:21

序论:在您撰写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型公园景观设计案例

第1篇

Abstract:Small public space is playing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urban people's lives, loved by the people by its convenient accessibility. Human behavior affects the environment also directly affect the rationality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How to meet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design, designers need more pre-desig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Rational use of the site, improve space utilization, and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space for people ease the pressure of the city brings.

关键词:公共空间;小型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人性化设计;

Keywords: public space; small landscape design of public space; user-friendly design.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公共空间作为人们用于消闲,娱乐和运动的公共场所,是市民进行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也是最能体现城市活力的场所。一个成功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需要良好的物质景观,更需要生机勃勃的人的活动。公共空间是城市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提供了人与人交流的地方,是供人分享、同欢、体验的场所。而小型公共空间以其便利的可达性深受人们的喜爱。人类的行为方式影响到环境,也直接影响到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如何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师需要更多的设计前期调研分析,合理利用场地,提高场地使用率,创造一个舒适的活动空间,缓解城市带给人们的压力。

1.公共空间、小型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

公共空间同公园一样都属于舶来词汇,广义的来讲未被私有化的空间,都是公共空间的范畴,包括城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美术馆、图书馆等等。狭义来讲公共空间指:城市中室外的,面向所有市民的,全天免费开放的,经过人工开发并提供活动设施的场所[1]。

公共空间的概念是随着城市化发展演变出来的概念,城市中人们的空间越来越拥挤,我们每天从一个水泥硬壳到另一个水泥硬壳,人们需要一个舒适的空间进行思考、交流,公共空间随之而生。简单来讲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就是为大众所服务的景观设计。小型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较为模糊,可以将之理解为各种交往场合中人与人之间交往距离相对较小、围合较封闭、交往强度相对较大空间, 可以是庭院、天井、中庭、楼间隙、屋顶花园等形式。这种零星点缀的空间虽然占地面积、服务辐射半径小,但是它胜在随处可见,方便可达,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缝隙间,应当是使用率很高的场所。

美国较早的开始对小型公共空间的(如社区儿童公园、微型公园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我国也开始倡导5-10分钟可达公共绿地的概念,这其实是一个目的,如何更好的利用空间,使景观设计更好的融入人们的生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人性化景观设计

人们之所以去公园是出于对自然环境渴望的本能,以及与人交往的需求。所谓人性化设计指在设计中能及时把握人们活动心理的变化,充分挖掘人们潜在的需求,以务实的态度考虑景观细节,在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的心理需要。人性化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诸方面的需要,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景观环境。

2.1、人的活动的特点,对环境的要求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说过,人往人处走。也就是说,在公共空间中人及其活动更能吸引人,使公共空间焕发活力。[2]扬.盖尔将人的活动分为三种类型:a.必要性活动:指日常工作和事务b. 自发性活动:主要包括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和驻足观望等活动,这些活动有赖于外部物质条件,只有外部条件适宜,天气和场所具有吸引力时,人们才有参与的意愿。c.社会性活动:有赖于他人参加的各种活动,包括儿童游戏、互相打招呼、交谈、以视听来感受他人和各类公共活动。简单来讲,环境的好坏左右着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2.2、人的活动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

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自身生理和心理需要,需要成为人类设计的原动力。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四十年代就提出人的“需要层次”,这种学说对我们认识人的心理需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环境景观的参与者在不同阶段对环境场所有着不同的接受状态和需要。对景观来说,首先起码是人在场所的使用功能上得到需求和满足。然后从整个场所的精神层面上得到审美、心理上的人文关怀。景观是研究人与自身、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艺术,因此,满足人的需要是设计的原动力。

2.3、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的活动心理

营造一个好的公共空间不仅仅提供相应的物质设施条件,在景观设计时候更应考虑人的活动的心理。近年来,上海提出重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公园之外,社区文化中心成为一个新的吸引人流的场所。不同于小型公园或是街头绿化,社区文化中心兼具体育与文化的特点,扎根于区镇的居民小区。它具备市民健身馆、图书馆这些功能,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社区文化中心景观设计属于小型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作为一个人们喜爱的场所,在设计时候应该不仅仅停留在建筑加绿化覆盖的层面,应该务实的考虑到来往人群的需求。

不同于一般的街头绿地,社区文化中心景观应该更具开放性,蕴含更多的人文气息,体现“文化”与“活力”。

在规划初期应该进行调研了解服务对象,在景观设计中使用者的需求应被充分考虑。如儿童、老人、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景观设计应该灵活运用空间,创造一些良好的供人们交流的绿色“公共空间”,在设计美术馆、图书馆、体育馆时候是否考虑到营造一个屋顶花园、内庭、后院等等。我们总是谈到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环保等等概念,但是我们是否有很好的利用一块土地?如社区文化中心,人们健身、读书之余室外的交流空间是必要的,是否有公共座椅、草坪以及供室外用餐区都是评判一个公共空间是否适于人们活动的重要标准。

3、理想的小型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案例

第2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都市主义;城市生态学;理论体系;实践案例

一、城市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建筑物决定城市的形态,而城市则被当作放大的建筑来设计。从文艺复兴时期,城市作为艺术品和图案,到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关于城市的模式和设计理论都是以建筑和建筑学为基础的。管道、路网和各种铺装构成没有生命的灰色基础设施连接一个个同样没有生命的建筑,规范着人们的活动,定义着所谓城市和城市性。这种城市和城市设计理论可以被称为建筑城市学或建筑都市主义。这种主流意识主导了设计学院的课程和实际的工程项目。其后果是我们看到的城市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忽视、对城市空间系统的吝啬、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与冲突,城市形态的随意与混乱等等。城市由单个物体主导,典型的例证是各种标志性建筑堆砌而成的上海浦东和北京及迪拜近年来的城市建设。

二、景观都市主义

在过去10年间,一种新的关于城市和城市设计的理论―景观都市主义,开始在北美和欧洲的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领域开始被议论、被宣扬、并广受学生们的欢迎。景观都市主义的核心论点是:景观,而不是建筑,更能决定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体验。这一观点把景观设计学推到了城市设计的前台,可以认为是对景观和景观设计学的再发现。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景观的这次再发现,主要是由建筑师和建筑学背景的学者发起的。

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一词的创造者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是建筑师和建筑学背景的景观设计学者,让景观都市主义在全球掀起波澜的是建筑学教授莫森.莫斯塔法维及其当时领衔的英国AA建筑学院,在全球推波助澜的学者和实践者或多或少都与AA有关。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是建筑学和建筑师从他们的角度发现了景观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建筑师屈米和库哈斯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设计,就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景观都市主义实践的最早案例。在这个案例中,不但建筑师主导了一个公园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这个公园在组织城市和人们的行为体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景观在这里不是一个独立的“公园”本身,而是开放的、组织城市形态和功能的空间结构和触媒。

三、景观都市主义的几个实践项目

案例一:拉・维莱特公园,巴黎,法国。在20世纪80年代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项目中,获得设计竞赛前两名的方案――分别来自屈米和库哈斯―如今被认为是景观都市主义最早的实践。他们的设计方案抛弃了传统的公园设计手法,而采用了一种景观与城市语汇紧密交融的设计策略―一种“城市化的景观”或“景观化的城市”。屈米认为拉・维莱特虽然名为“公园”,其实是一种新类型的城市,是“巴黎最大的不连贯城区”;而库哈斯同样认为无法用传统的“复制自然”的公园设计手法达成设计目的,他期望拉・维莱特成为“社会工具的稠密森林”。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不约而同的运用了一种秩序系统控制了大尺度空间,让景观成为一种容纳和安排复杂的城市活动的媒介。

屈米的方案最终获得头奖并付诸实施。他摈弃了传统的城市和园林设计中那些中心、轴线、等级等组织空间的手法,以一个“点-线-面”相叠加的系统覆盖整个场地,成为公园的基本架构。这一系统是无中心、无等级和蔓延的。“点”是按120m方格网排布的被称为“疯狂”(Folies)的红色构筑物。“线”是主要的交通系统,包括两条长廊、林荫道、中央环路和一条将10个主题花园联系起来的蜿蜒步道。“面”即是这10个小型的主题花园和其它场地、草坪及树丛。10个主题小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龙园、竹园等,分别由不同的风景师或艺术家设计。

屈米把这些风格迥异的主题园比喻成一部电影的不同片断,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游人在其中进行不同的活动。同时公园中的几座公共建筑也都常年安排多样的公共活动。从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事件”在公园中上演,事件景观代替自然景观成为公园的真正内核。同时,拉・维莱特是开放的,与城市之间没有明显的隔断。从某种意义上说,“点-线-面”的系统正是一个基础设施网络。

库哈斯的方案尽管最终排名第二而未能实施,但也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评价。库哈斯设置了4个策略性的“层”的叠加:“人流集散点”是不同尺度的服务区;“东西向带状区”是一种并置的条带系统覆盖,整个场地,相邻的条带是异质的,包含着不同的自然和人工地形;“大的组团”是线形和圆形的树林;“交通组织路线”是不同类型、等级的道路。与屈米方案相类似,容纳多种城市事件、活动以及未来变化的可能性是这一方案的中心理念。库哈斯声称:“可以有把握地预言,在公园的一生中,计划将经受不断地变化和调整。公园越是运作,越将处于一种不断修正的状态……计划的不确定性是根本的原则,作为形式概念的基础,允许任何转换、修正、置换或是替代的发生,而不损害最初的前提。

案例二:弗莱士河公园,斯塔顿岛,纽约州,美国。该项目创造性地将890.3hm2(2200英亩)的弗莱士河垃圾填埋场改造成纽约市最大的城市公园,其特色是广阔的潮汐湿地和溪流,超过64.4km(40英里)的小径步道,以及重要的娱乐、文化和教育设施,包括一个引人注目的山顶纪念碑,用于纪念“9.11”事件失踪者和为修复做出杰出贡献的工作人员。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9.11事件后世贸中心的残垣废墟就填埋与此。其主要创新在设计中融入长效变化机制,打破陈规,在最初的阶段就构建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动态灵活框架。詹姆斯・科纳Field Operations景观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展现了如何将原来的垃圾填埋场改造成一座比纽约中央公园大3倍的城市公园。这项长达30年的规划项目涉及大型景观的恢复,改造并利用原来垃圾填埋场上被污染的湿地。除景观设计师外,项目的整体规划还需要建筑师、规划师、生态学家、交通工程师、土壤科学家和水文学家的通力合作。

四、景观都市主义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在强调城市生态和谐发展的前提下,作为国际城市发展的新理论,景观都市主义对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发展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比如对城市工业废气地的处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均,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已经显露了一些后工业化的特征,大量遗留的工业废弃地面临回收再利用。大量工业遗产地,不应仅仅只是保留原样的工业文化。这样并没有达到高效利用土地的目的,应该学习国外的较好实践,利用景观生态主义理论的精髓,重新打造地块形象,提升价值。

考虑自然演变的过程融入设计,景观都市主义理论强调设计是一个过程,不可以设计某些生硬的人工景观,而是在总体框架的引导下,充分尊重场地中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变与发展,减少人为活动对场地发展的影响,使场地的景观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来。

五、结语

景观都市主义给了建筑学、景观设计学一次大融合的机会。它敲打去长期以来学科之间的藩篱,给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反思;更重要的是,给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当然,它的理论还远远没有成熟,它的论点需要更多的实践来验证和说明。而史无前例的中国的城 市化和城市建设,将为景观都市主义的发展创造最大的机会,必将做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理查德・马歇尔;美国城市设计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第3篇

关键词:高度;角度;尺度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非常欣赏一句广告语:“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这句赋予深刻哲理的语言让我开始了对景观设计中的“高度、角度、尺度”问题的思考。

一、景观设计中的高度问题

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我们不只是处理区域、空间和材料,不仅针对本能和感觉还有理念和意识。我们的设计必须有吸引力,必须实现人类的需求和渴望。包含感情的设计,可以使人虔诚膜拜得五体投地,可以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甚至使人们的灵魂提升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适应是不够的,好的设计还应带来乐趣和灵感。

通过对一些优秀景观设计成功案例的分析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实现的最伟大进步不是力图彻底模仿自然,不是忽视自然条件,也不是盲目地绿化生态,而是处心积虑地寻找一种和谐统一的融洽。达到这种和谐统一有很多种途径,如借助于调整场地和构筑物形式使之与自然相适;或借助于将山岳、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引入;还可以借助于在山川间、沿溪流和河谷布置构筑物,使之融入自然景观中。

赖特为富商卡夫曼家族设计的“流水别墅”座落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熊溪河畔上,这座建筑背靠陡崖,如同生长在小瀑布之上一般,几个大阳台叠摞在一起,它们宽窄厚薄长短各不相同,空间相互穿插着,仿佛从别墅中争先恐后地跃出,悬浮在瀑布之上。那些悬挑的大阳台是整个建筑设计的部分。在整个建筑的最底层、也是最大和最令人心惊胆颤的大阳台上有一个楼梯口,这里正好接临在小瀑布的上方,站在此处人能感受到溪流带着湿润的清风和大自然美妙的水流声飘入别墅内,这是整个流水别墅设计永远令人赞叹的神来之笔。从观察中得知,优秀的设计不是就事论事,就地论地。所有设计的中心思想是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机勃勃的环境,安全、祥和、富有成果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重视环境的特征,创造“天人合一”设计理念的境界就是景观设计中所要达到的高度。

二、景观设计中的角度问题

这里所说的景观设计中的角度问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平视、仰视、俯视的观景角度。而是从设计的角度讲设计者应该综合相关学科的特征,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设计和审视设计作品。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街道、城市、广场、园林、建筑物、壁画、公共设施等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独立个体出现,然而从根本上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景观设计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造。它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人文科学、艺术学、社会学、视觉心理学、民俗学、材料学等学科,并纳入总体环境的规划系统中。

被称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的欧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纯粹意义上的美国的第一个景观设计作品。中央公园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岛的中央,是一处人造的自然景观,公园中有浅绿色草地、郁郁的小森林、溜冰场、旋转木马、露天剧场、两座小型动物园,还有可以泛舟的湖面、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写生动物保护中心等景区。由于公园面积很大设计师还专门设计了看遍整个公园的无轨电车游览线。欧姆斯特德明白城市生活的居民从前乃至如今都是厌烦城市,而喜欢到一个安静、清洁、纯朴的田园环境中来,中央公园恰好提供了这一具有浓厚田园风味的场所。但是方案中标的更大特点还在于东西向的四条城市干道,设计者把它们统统安排在地下穿过,因而保证了公园空间景观的完整性和公园游览步行的安全性、悠闲性。纽约中央公园充分的将景观设计艺术的综合性发挥到了极致。

三、景观设计中的尺度问题

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必须满足我们的感觉——视觉、味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还必须符合我们的习惯、反应和冲动。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和心理需求。孩子、少年、青年人、中年人、老人都有各自的需求,不同职业的人对环境也有不同的需求。

景观设计必须符合人类的生理需求。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没有噪音干扰,这些都是人们环境的基本要求。如果景观空间在大型机械加工厂旁边,或公路铁路旁边噪音强烈,即使有再多的绿化和小品,人们也不喜欢。再如景观空间被高大的建筑物遮蔽着,光线不充足,人们也不会喜欢这样的环境。

景观环境必须符合人的行为需求。也就是说环境需要为人的各类活动提供适当的场所。人们出行、休憩、交往、游乐、散步、乘凉、运动、健身等一系列的活动都需要不同空间。不同互动需要与之相对应的空间,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对空间功能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我们再做设计的时候必须对其分类,全面细致的考虑问题。才能设计出符合各种人群需要的景观空间。

景观环境必须符合社会交往需求。交往、活动空间应该具有较强的领域感和安全感。在匆匆茫茫、竞争激烈的世界,人们有时候需要有一块清净的地方,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只要有一席之地远离日常生活。在那里,人们可以读书,交谈或者只是静静的坐着欣赏一下季节的变化。

景观环境必须符合人的审美需求。以前,常把装饰、点缀、精巧等词与美联系起来。其实更高的境界却在 “少即多”的道理。真正的美是源于完全的朴实无华,越是接近自然的东西才是越美的。人们心中会本能的渴望与土地、石头、水的亲近。景观设计中绿地、水池、景观小品都应该接近自然,这样人们才能享受到精神上的满足,才能参与到环境中去。

文化特征和地域色彩在景观环境中的体现。这点是在以上几点都达到的情况下,人们对适宜性更高一个层次的需求。首先,具有文化意味的景观环境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得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起到激发人们公众责任心和自信心的作用,易于形成融洽社会关系。其次,在景观设计中体现人们的思想、文化并使之得到延续,有助于保持环境特色,增强环境魅力,最终促成更为丰富的公众生活方式。再次,环境中体现思想、文化也能使环境的意义更好的表达,促使人们产生与之相适宜的行为。比如,在一个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如寺庙、博物馆等,人们一般都不会随地乱丢果皮纸屑;而在一个喧闹人杂又无文化氛围的场所,如商场、街道等,果皮纸屑随处可见。从这点上看,文化氛围能在潜意识中黙化为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

第4篇

关键词:传统园林;日本现代景观;景观设计手法

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日本政府实施复合经济体制政策,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日本经济逐渐崛起。1950年,日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希望建设一个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国家新形象。在这种情势下,景观设计界人才辈出,艺术语言日渐丰富,设计流派百花齐放,涌现出一大批艺术家,使景观设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社会思潮与独特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一大批以重森三玲、佐佐木叶二、户田芳树等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户田芳树的作品充满了自然界的景观元素,注重表现“再现自然”“贴近自然”的同时,还注重“描述自然”。[1]

1 户田芳树简介

户田芳树1947年出生于广岛县尾道市,当时日本正处于战后重建,推行“和平宪法”主张,尊重基本人权成为当时的最根本原则,解放人类的思潮与活动正在弥漫。户田芳树1970年毕业于东京农业大学造园系,曾在日本东京京都庭师做学徒,从那时起,开始了其景观设计职业生涯。1980年,户田芳树着手创办户田芳树风景计画研究所。1989年,其作品《诹访湖畔公园》获得东京农业大学造园大奖。1995年,户田芳树创作的修善寺“虹之乡”项目荣获造园协会奖。

户田芳树是日本当代三大景观设计师之一,非常注重设计教育,并不遗余力支持艺术院校设计的相关培训工作。1996年,在东京农业大学造园学科担任客座讲师,2000年又担任千叶大学绿地环境学科客座讲师,为现代景观设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 户田芳树的设计特色

2.1 贴近自然、再现自然

室外是人们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自然环境中,人们身心可以得到舒展。[2]户田先生之所以有这么多成功的案例,说明他对自然有一种特别的感悟,即相信室外环境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把贴近自然、再现自然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品《鹤川台新城真光寺公园》,考虑到住宅庭园别致细腻的特点,在公园中设置“修景池”“记忆之丘”“眺望之家”等活动空间,并通过小溪流水和树林巧妙地将这些部分连在一起。将河流、田野、草坪等作为设计场所的自然背景,通过这些平凡细小的事物,展现与自然融合的无限魅力,并将城市的特性展现出来,创造出一幅完美的风景画,[3]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到自然对人之精神的意义,唤醒人们对自然的憧憬。

2.2 合理尺度与空间关系

位于宫城县仙台市运动公园“划艇俱凡俊保2000年),作为以运动为主导的活动空间,公园整体采用高亮度的暖色调,构建物的色彩与树林的颜色相得益彰。公园与周围环境的相关协调关系处理得很完美。利用现有的地形,减少庞大建筑物运动馆的空间尺度。为此设置小型人工建筑物,形成回游式的空间。此外,还设置能够远处眺望的运动馆的小亭,营造使用面和方便观察的景观面协调的舒适空间。

空间关系主要指个体的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直接的关系。[4]建筑容易形成硬性的空间边界,可以分别从水平和垂直的方向限制人的活动范围。以修善寺“虹之乡”为例,就没有把重点放在形式的设计上,而是按时间和空间把“创造”和“使用”两种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构建各国风貌的自然村――英国村里面到处悬挂英国国旗,黑白相间的木条搭建的传统房舍,欧式街道,处处洋溢着古典气息。该作品反映不同地域的风土文化,使体验环境的个体都有不一样的经历,当场所只剩下空间界限和光线时,具体的环境信息需要个体亲身参与、体验、感知才可以获得的。

2.3 水的应用

如果石头是景观设计的骨骼,那么水就是景观设计的中心、血液,它象征生命。[5]水能给景观带来生机和灵秀,也可暗喻时间的推移。户田事务所与水有着不解的深渊,在绿地津南中央庭院,充分利用亲近自然的“水”,做成“动”与“静”两种不同的水景,成为作品中最有特色的景观。围绕水这条主线,利用“七之釜”溪流的典故,设置溪流与水池,把七条河流连成完整的景观。大面积的缓坡草坪,利用倒影表现周围景观,水、天空没有明显的界线,如同一幅油画般。人行走在水路一体、舒缓的空间之中,随着观赏者角度的不同,不断产生无限的变化,整个画面被赋予一种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绿地津南中央庭院突出开放、简洁的环境氛围,体现了设计师深厚的功力。

2.4 多元化的作品类型

户田芳树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多元化倾向,总是细心感受设计作品所在场地的特性,创造出具有场所精神的园林空间。天童道之车站,是综合的休闲设施,除了考虑休息、鉴赏的因素,还需要提供各种庆典活动。在重大节日期间,人满为患,但是其他时间却是空旷无人。通过地面铺装的图案的变化,搭配广场周围可兼做长椅的垒石以及植物,力图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以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

从户田芳树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以各种线条勾勒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带来丰富的色彩和质感,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在设计中可以说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以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状况等为主题的表现作品,其主导富有生命感的空间,把人的视线引入这个空间,自然界中的每一个元素以及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都值得我们用身心去感受。

3 结语

户田先生是日本当代三大景观设计师之一,他以创造性的“描述自然”的设计,诠释了对自然的偏爱,并得到了景观设计界的认可。他以非凡的表现力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在空间处理上,挣脱框架的束缚,与自然相融合,与人工景观相融合,敢于创新,设计风格简约但具有独特的韵味。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是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让人接受、理解、欣赏。户田先生不断地以其独特视觉世界的表现,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设计语言。总之,户田先生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担负起社会职责,尊重民族的历史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其设计理念与实践,极大地推动了景观设计的发展,不愧为日本“心匠”景观设计大师。

参考文献:

[1] 吉泽力(日).户田芳树风景计画手绘作品实录[M].刘佳,邓舸,译. 2014.

[2] 郑希彬.生态乐园都市的起点――珠海凤凰山公园规划设计[J].景观设计,2014(5):126-131.

[3] 汤金润.日本传统庭园植物景观营造风格研究[D].京林业大学,2015.

第5篇

    顺应自然、可持续发展、尊重历史、发展特色、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所秉承的创作理念和路线。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对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治理,并且能发挥其价值的多元性和最大化。

    景观设计的当务之急

    一是要解决环保与生态化问题。二是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三要解决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以满足人们旅游的需要。四要解决不可在生与可再生资源问题。在“南湖”案例中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景观设计理论所发挥的作用。

    景观设计理论在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唐山南湖生态城”(包括南湖)是中国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的典范,景观设计在这一案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一项目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原有煤矿沉陷区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景观设计的理念正与这一目标相吻合。

    1顺应自然,可持续发展———生态价值

    “南湖”沉陷区的水体面积广大,通过实施水体还清工程,大小沉陷坑的整合,使“南湖”水体景观优势逐步显现。通过对水体的整体景观规划,以岛、滩、湾、泊、淀、池等方式进行景观设计,以此来丰富水体景观的观赏性。整体格局上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和节奏感,一步一景也让人流连忘返。考虑到将来可能发生的地形变化,实施以植物造景为主的措施,引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达到了20余科40余种,累计植树138万株,栽植草坪20×104m2,各类植物60多种,动物50余种。形成以林地、灌木丛、草地、湿地为主的生境结构,并使得每个区域都保持其特定的自然风貌,以对应不同的动植物群落。同时,在景区培育优势种群,强调本地物种。注重保留场地上原有植物,充分发挥原生植物改造城市环境的作用。自2009年5月开园以来,唐山市的极端最低气温升高3℃~4℃,极端最高温度降低3℃~4℃;森林覆盖率由41.57%上升到44%,野生鸟类已多达100种,而且有30多种是以前自西伯利亚经唐山飞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候鸟,现在这些候鸟开始在公园过冬。其生态价值逐步显现。

    在南湖建设过程中,针对场地内存在的垃圾山、粉煤灰、软弱地基、水土流失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低干扰、低成本、低能耗的技术措施。采用废物再利用的思路,用粉煤灰生产出粉煤灰砖、粉煤灰水泥、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并将它们用作公园内场地地基基础材料,堆叠公园内的地形(覆种植土)。“凤凰台”和“市民广场”正式这一思路的成功体现。受“南湖”地质条件影响,公园内的建筑则以抗震的木结构为主。木结构有利于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减少建设污染排放、实现建筑废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把资源消耗降到了最低。在南湖公园的湖泊岸边,人们可以看到一种国内罕见的生态护岸。制造这种生态护岸的材料,不是传统的水泥和砖石,而是干枯废弃的树枝、树杈和树干。“整个南湖的护岸上面,没有一点水泥、没有一块砖。对整个水面的污染很小,甚至几乎没有,且因其是多孔构造,还可以为小型水生生物创造栖息环境。这项专利技术可谓绿色技术,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2尊重历史,发展特色———提升经济价值

    唐山曾经是近代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件卫生瓷”、“第一袋水泥”……均诞生在这里,工业文化底蕴深厚。唐山又是一个震后崛起的新城,地震文化是一大优势。在“南湖”的整体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挖掘了工业文化、矿业文化、地震文化、凤凰图腾所承载的价值,将历史、文化、社会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准确、如实的传给后人;保护和保存历史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统一又是景观设计的责任。由开滦投资建设复原的“老唐山风情小镇”正是挖掘工业文化的案例之一。位于南湖公园核心地带,以清末民初老唐山的历史文化为背景,是文化景观与商业元素巧妙融合的特色小镇,也是中国北方工业文化休闲游的绝佳选择。其中“洋房子和员司俱乐部”与开滦煤矿有着深厚的渊源,是唐山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特有的历史痕迹,记录和反映了老唐山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历史变革。“广东街和广东会馆”与唐山的外来文化有关。唐山近代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与当时大量涌入的广东技师密切相关,出现了第一条城市街道———广东街。由广东人经营一大批老字号商铺,是老唐山南北文化融合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后于1909年建成广东会馆,成为广东人聚居唐山的历史标记。“小山大世界和永盛茶楼”是1934年,裕丰饭店经理白月亭在小山最高点兴建的联营商场,名曰“大世界”。它标志着小山成为当时唐山的商业中心。经过多年发展,小山商业繁荣,久负盛名。和当时天津的劝业场、北京的大栅栏、上海的大世界并称四大繁华街,盛极一时。“永盛茶园”是唐山风土人情的历史财富,也是中国评剧溯源地之一。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产业工人和底层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1912年,唐山开明绅士王永富修建了“永盛茶园”,为评剧的第一个剧场。此后,以此为源头,出现了众多脍炙人口、风靡一时的经典剧目。“欧洲风情街和婚庆广场”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汇、南北文化的相融、本土文化浓郁的唐山,是多元文化的复合体。欧洲风情街和婚庆广场,正是以西风东入的包容诠释着多边文化底蕴,用混搭的手法展示唐山新的城市文化品味。

    为更好地保护地震遗址,传播地震文化,为唐山市民提供一个祭奠地震罹难者的场所,在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地震遗址处,辟建了“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该方案利用固有的铁轨和新引入的纪念大道,将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划分成遗址区、水区、碎石广场、树林区四个区,充分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关爱、对科学的探索、对历史的追忆”这一设计宗旨。凤凰图腾的代表,“南湖之门”和“丹凤朝阳”尤为突出。以凤凰展翅腾飞为主题,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设计的“南湖之门”开启了生态南湖的大门。景区的主题雕塑“丹凤朝阳”也是凤凰图腾的又一体现。是唐山标志性建筑之一。雕塑总高度70m,分为基座和铜雕两部分,基座净高9.23m,铜雕净高60.77m,重447t。中间为球形,寓意“太阳”,上下两部分为两组“凤凰”。在八尊狮子的拱卫下,铜雕高耸入云,形成独特的审美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它是吉祥和谐的象征,预示着新时代的唐山如同五彩锦绣的凤凰翱翔于盛世中华的天空。在南湖景区景观的命名中也是融入了凤凰文化因素,把南湖最高的观景台称为凤凰台,把水中的五座洲渚,以凤凰台为核心,皆以鸟类命名,取“百鸟朝凤”之意。从历史中挖掘特色,以文化带动经济,这是景观设计理念的一个深层内涵。

    3整体设计,长期完善———提升社会价值

    景观设计是建立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是一个多种元素的复合体,要考虑到景观设计带来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南湖”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逐步丰富和完善的:人文精神的体现,自然精神的展现,生活品质的提高,建设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四大理念是贯穿于整个规划设计的始终。1996年开始,对市区南部采沉区(南湖)实施综合整治,唐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口号。

    1997年初,唐山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生态绿化工程,规划南湖建为集游憩观赏和水上活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公园。建成以一城;三场;四国;六区为内容的都市生态园林。有效地改善了唐山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2008年初,唐山市提出了“打造南湖生态城”的战略构想,以“好玩南湖、生态南湖、神奇南湖、文化南湖”为核心价值。整合采煤塌陷地及其周边地区,建设了规划面积91km2的南湖生态城。由63km2的起步区和28km2的核心景观区组成,其开发建设将以生态修复、景观绿化、湖面拓展和历史文化遗产挖掘为先导,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国家湿地公园,进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第6篇

关键词:废弃工厂 历史遗迹 工业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384-02

一、引言

有一本书上写:“城市结构就像树木那样有不断的变化和不断被代替的部分以及耐用年限相当长的部分”。而我们总在这棵树上不断的裁剪,裁剪成我们理想的那样,不断的破坏原有,这样的替换有时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要谨慎而行,城市的空间是弥足珍贵的,空间的形成需要长年累月,而毁掉这样的空间就只要推土机几分钟的运行。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现在存有的历史文脉。

二、旧物改造分析

对老厂改造不是简单的覆盖和更换新的材料,我们应该注意在历史的时间趋势对厂区独特的产业氛围和遗产,在老厂技术改造适当的生活空间,大胆的和适当的添加新的材料或旧厂房的空间变换,可以使这个空间延伸,使人们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因此,在新老交替中,厂房的活动空间得到了不断的更替而使它形成一种空间历史延续的节奏。

回顾历史,随着后工业时期的到来,世界各地的经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发达国家城市中传统制造业逐渐衰落,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产业,也在从城市中向外部迁移,因此在城市中留下了许多工业废弃地,带来一些环境和社会问题。 1972年,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工业的设计,是利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再利用的最初尝试,退队工业设计进行了选择性地删减,保留了石油分解塔成为公园地板,也利用 生物降解处理污染的土地。 德国埃姆舍公园也是工业制后的景观设计代表,它综合了现代艺术、建筑技术、生态技术,使废弃的工业园改变成公众休闲娱乐场所

三、工业废弃地可持续景观设计特点

1.工业废弃地景观的场所性

设计应尊重原貌和历史遗址,从工业废弃地的改造成功的现代景观方案中,可以保证景观和工厂地貌紧密结合位点。在转型过程中,设计师应该对工厂的历史来源应该有一个详细的调查,而不是不盲目乱拆乱建。而是将场地作为一个时间,空间相结合的实体,延续历史面和记忆。我们应该选择性的保留和利用老工业设施和地貌,以便更突出的特色景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的结构。工程技术构建的应用的材料,通过场地地貌和纹理,塑造出可以打动人心的设计。

通过对老厂结构和地貌的不同程度保留和改造,使得人们走进的地方,看到以前工厂地貌结构景观蛛丝马迹时,使之被场地气氛感动,引发的人们对工厂的联想和回忆,他们可以感受到工厂以前产生和生产的流程,想象以前荣耀的时刻和曾经历史。德国科特布斯露天矿生态恢复项目工程以废弃煤矿为背景,保留了大型挖煤设备和设施,成为了改造工厂地貌结构建设氛围的元素。杜伊斯堡风景名胜区以同样的方式,保留了工业废气的设施加以更换和改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工业废弃地的景观的艺术性

景观设计是一门艺术,现在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就爱着现代艺术的影响。现代艺术直视世界本来的面目,简化、还原真实的感官体验。

大地艺术的思想对工业景观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一些艺术大师和设计大师看来,废弃地上的工厂的改造就如同大地艺术,是废弃工业遗留在大地上的艺术品。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设计者利用了基地上的遗留下的瓦砾,在公园中改造了一个巨大的方格网作为公园的中心,在草丛中,用碎石和瓦砾堆出了简单的几何图形。在美国加州帕罗奥托市拜斯比公园的设计中,哈格里夫斯,将一个占地30英亩的垃圾填埋场改造成一个特色鲜明的滨水公园。覆土层很薄的垃圾山被塑造成优美的地形,山上的自行车道铺满破碎的贝壳。

该网站北方电信杆现场,将斜面扇杆顶截断形式的虚拟,和现场的地形起伏一起构成一个非常强烈的场所感,成为崇高的大地艺术。大地艺术在这个场地的设计中得以体现。

3.工业废弃地景观的生态性

尊重自然发展过程,促进物质与能源的反复利用和场地的自我修复,发展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利用等技术思想贯彻于建造和管理、景观设计的始终。该设计已具有同等重要的追求生态功能和形式的追求,有的时候甚至超过后者,占据第一的位置。工业废弃地的景观设计,也同样蕴含着生态学的思想。

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法则。 西方景观中废弃工厂的改造也是通过大自然的降水回收和利用,使很多废弃工厂景观当中用水的问题的到了很好的解决。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将原来的废弃厂排水通道改为水景公园浇灌通道,用新建筑的风力设备推动水的净化,将净化后的雨水运输到各个地方用来浇灌,同时也收集雨水,使原来的冷却槽和沉淀池厂,经净化和过滤,使之流入埃姆舍河中。萨尔布吕肯斯港口公园位于德国萨尔布吕肯斯的萨尔河畔,曾经用作煤炭运输码头土地,场地中的地表水汇集到桥下低洼处收集后,通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回收利用,不仅对水体景观的形成起到作用,同事也实现了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4.工业废弃地景观的社会性

景观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它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现代景观是为了人的使用,这是它的功能主义目标。将废弃工厂景观区改造为公园,不仅是为了改造它的的荒废与破旧,保留部分废弃工厂的遗迹,也不仅仅是艺术、生态等出来设计的手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哲学的改变,找出由于工业的没落所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今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很大的改变,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当工业化生产时代的逝去,废弃的工业区丧失活力,经济需要新的产业来刺激时,设计师们在某个程度上肩负了复兴的重任。

四、旧工业废弃地改造为创意产业园之景观设计分析

1.道路交通

在废弃工业地改造到创意产业园的设计当中,应该根据现代应用要求,重新设计原道路与停车位是一个必要的内容。交通流线设计好可以给外在空间使用和划分带来极大的方便。设计师应该减少不必要的障碍,以方便通畅为原则,一方面要适当的设计一些步行体制 ,包括室半室外步行街外广场和室内步行街、外广场;一方面应该设置数量充足、位置合理的停车位,它不仅可以缓解停车难的情况,而且还可以使更新项目设施更具吸引力。 道路系统设计的重要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车行道路对行人的环境和外部公共空间干涉和侵略,此外,道路设计,视觉尺度道路系统、停车设施组织应着眼于人,而不是以汽车为中心。

2.景观空间

休闲空间与展示空间

在一般的情况下小型休息场所应该设置园区工作人员办公环境的,可以作为工作人员室外休息和洽谈的场所。不仅有景观观赏性,开放性,而且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设置一些休息设施,构建优良的生态休闲氛围。对于其中的休息亭廊、景观铺地、桌椅、标志以及景观石、景观照明设施要做到整体和艺术性、个性都融于一体。 在庭内空间中我们也可设计一些木质的家具和一些花池,这些不仅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概念,为公园浏览者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和交流。 因休闲空间和展示空间的要求,对空间空间的开放与气氛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将两者分开设置。

3.艺术景观设施

雕塑艺术是外部空间环境的主要景观设施建设。它们为装饰烘托气氛,增加地方文化和时代风格充分的发挥重要的作用。设计艺术景观设施应首先注意尺度的把握,其次是形式结构的统一,还要和环境主题相符合。 在改造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废弃工业园的环境景观设计问题上,应注意多保存一些可用的原有环境和比较有文化价值的设备。 大致有3种方式来保留场地上的工业景观,

五、工业废弃地改造带给我们启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变,第三产业迅速发展,高科技长产业不断兴起,一些传统工业也临着挑战,未来也同样会面临着场地更新的问题。进几年国内的一些设计师也进行了许多尝试,如北京789工厂艺术家村,将轻工业厂放进行改建,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个人空间,现已成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定期举行一些雕塑展览、画展等艺术展等;中山岐山公园工业旧址改造,运用了景观的加法和减法原则,将工业废弃地营造出独特的氛围。这些都是比较成功的案例。

参考文献

[1]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11-18

[2]王向荣,林箐,西方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王向荣,林箐,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中国园林,2003

[4]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建筑学报,2006(08):12-15

第7篇

关键词:农村;景观设计改造;建筑废弃物;应用

在新农村景观设计改造过程中,建筑废弃物是十分常见的,无论是小型碎石还是大型的混凝土块,如果利用得当,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新农村景观设计改造过程中,建筑废弃物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设计手法:

一、建筑废弃物景观设计墙体设计

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景观设计中墙、窗、地砖、山水等的设计是较为常见的。一般来说,古典园林设计选材多为砖块、石块,可选择性相对狭窄。在利用建筑废弃物的景观设计墙体案例中,王澍先生的设计是十分典型的。他在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的设计中引入了建筑废弃物元素,重新赋予废旧砖瓦灵魂。这种新颖的尝试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在建筑材料组合与应用领域发挥了良好的榜样作用,在建筑行业独树一帜。除了建筑的墙体,我们还可以利用建筑废弃物进行挡土墙、铁笼石墙等设计,将建筑废弃物变成适宜的材料,以敏锐的视角、生态的艺术触觉进行别开生面的设计和制作。

二、建筑废弃物景观设计地形设计

在农村景观设计改造的过程中,公园、园林的设计同样是十分常见的。在这些景观设计中,地形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地形过于单一、平坦,不但会影响农村的生态美感,而且会让人感到乏味。为此,在新农村景观设计的地形塑造过程中,设计者要着力改变面规划、平坦规划地形。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得改变地形,这样才能使整体设计效果更有艺术性。将地形的功能性充分体现出来,能赋予农村景观设计空间感、艺术感。利用建筑废弃物进行地形改造的例子有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拜斯比公园等,高低起伏、形态各异的地形酝酿出动静交错的氛围,形成高低起伏的韵律感,让简单的景观设计变得更有内涵和美感。

三、建筑废弃物景观设计装饰小品设计

在利用建筑废弃物进行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依据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的途径进行筛选、划分。其中,对于形态较为完整的废料,设计者可以尝试进行修复、组合、改造,使其成为景观设计的装饰物而继续发挥作用。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几种情况:其一,假山。假山是人们熟悉的建筑装饰物。园林设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北方的皇家园林、江南的苏州园林、岭南的四大园林为代表。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艺术原则,我国的古典园林才独具一格,享誉寰宇。在我国的园林文化中,假山是十分常见的。在新农村景观设计改造过程中运用假山,一方面能够保留农村淳朴的自然风情,另一方面可以传承我国的园林文化。在假山小品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引入假山因素,还可以适当加入绿地、观赏植物,使其相映成趣。其二,空间记忆点的设计。特色庭院是农村景观设计改造农村景观设计改造中建筑废弃物的应用刍议陈加强1郭丹2摘要:农村建设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平衡,还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就是建筑废弃物。目前,农村地区的建筑废弃物治理能力不足,若在农村景观设计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不但可以减少建筑废弃物对农村建设的消极影响,而且能深入普及生态循环理念,促进农村景观设计改造的发展。该文分析了农村景观设计改造中建筑废弃物的应用形式,希望对农村景观设计改造、生态建设发展有所启发。关键词:农村景观设计改造建筑废弃物应用的一个重要的记忆点,既可以传承文化、浓缩记忆,又可以提供展示空间,为保护农村发挥记忆与传承的作用。其三,文化雕塑。文化雕塑是景观文化展现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展现地方特色和精神的载体,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文化共融,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展现当时的文化风貌,所以,雕塑题材和材料的应用极为关键。

四、建筑废弃物铺装地面设计

建筑废弃物实际上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设计者要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挖掘建筑废弃物的价值。在地面铺装设计方面,建筑废弃物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就笔者的经验来看,在硬化铺装设计中,建筑废弃物完全可以大放异彩。在诸多的铺装形式中,硬化铺装的应用较为广泛。设计者要对农村景观设计进行改造,很多时候需要考虑周围的环境,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设计而设计。这样的改造设计要保存农村古朴、自然的风情,也要物尽其用、因地制宜。结语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的设计手法,可以将建筑废弃物转化为景观设计资源,使其焕发新的生机。新农村建设迫在眉睫,如何处理、利用大量的建筑废弃物,是摆在设计者眼前的难题。笔者分析了农村景观设计改造中建筑废弃物的应用形式,希望对农村景观设计改造、生态建设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龙晋豫,邢振贤,孟小培.新农村建设建筑废弃物处置与再生利用初探.山西建筑,2014(31).

[2]曾灿桂,刘权,晋勇强.建筑废弃物在高速公路中的利用.华东公路,2014(6).

[3]张飞燕,陆杭高.浙中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统筹利用研究.科技经济市场,2015(3).

[4]徐可银,申绘芳,齐锋,张炬辉,姚健浩.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垃圾的低碳化处理.建筑节能,2015(3).

[5]蒋姗莎.关于浙江省建筑废弃物处理问题的调查研究.科技与企业,2014(3).

[6]余绍彬,占一熙.农村建筑废弃物处置的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中国集体经济,2012(7).

[7]樊魁,蒋玉川,何传书.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垃圾污染现状及改善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12(17).

[8]唐丽霞,左停.中国农村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来自全国141个村的数据.中国农村观察,2008(1).

[9]杜婷,张勇,昌永红.国外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对我国的借鉴.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10]杨明生.多管齐下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筑,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