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12:18
序论:在您撰写中学教学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确定写作新理念,找到改革的方向
关于写作教学的改革,关键之处还是在教师。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新的写作教学理念,摒弃陈规旧律对学生手脚的束缚,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激发出来,帮助学生引来写作的动力,为教师写作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许多教师对什么是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原因没有明确的把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作文是一种心理冲动和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种对生活经历的积累和对生活真谛的认识和感受,我们可以将作文看做是一种良好的精神产品。每个学生对生活的积累、认识与感受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可以将作文看做是每个学生独创的精神产品。其实,学生写作文实质上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行为。针对学生的写作,既要让学生学习到文章的写作方法,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同时还要能够将自己看到的、感悟到的和思考到的东西写下来,能够通过写作表达对生活的见解、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同时彰显自己生活的兴趣。想要让学生将写作当做自己的自觉,一定要培养学生通过作文真实表达自己情感的习惯和思维,讲真话、诉真情,写真事,记实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想法。从某个层面来讲,作文其实是学生自由表达的载体,所以教师在强调学生作文“真”的同时还要强调一个“敢”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敢想敢写,培养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习惯,对指导学生按照表达的目标和需要自主选择最适宜的表达形式做到心中有数,恰当地将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放在首位,文体则可以放于第二位。
二、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找到改革的关键点
非智力因素如情感、兴趣、习惯和毅力等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和规律,我们清楚地看到写作教学中这些因素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一直以来,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都保持在较低的状态,归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学生自身对写作不感兴趣、没有坚持练笔的习惯和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等等,这些其实都是非智力因素范围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写作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范围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现实的意义,教师们应该将此作为改革写作教学的关键之处。其实想要成功地培养学生喜欢写作的兴趣,教师就要确保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而且还要学生能够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表达,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帮助学生消除对作为的恐惧感和畏惧心理,让其感受到写作文的乐趣,这样才能为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做好铺垫。以本学校某班学生为例,在进行了一个星期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相关佳句背诵之后,周末写作练习的主题就是保护环境。学生在环保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两个要点上都借鉴了所背诵的佳句,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改革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告诉我们想要迅速改变面貌的困难是比较大的。所以,广大中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学对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性。摆正自己的教学思路,落实相关的对策,认真坚持下去,相信中学写作教学改革进程相对滞后的局面一定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改观,帮助学生缩减甚至达到时代前进和教学改革要求的写作水平是可以实现的事情。
三、认真落实写作与生活、写作与活动和写作与阅读的结合工作,找到改革的途径
伴随素质教育区域的推进和深入发展,学科教学终归会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学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会不断增加。所以,教师在未来的写作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感悟生活,亲身体验到生活的真谛,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指导学生在用眼观察生活的同时要及时抓住人物的特点或者是事物的特征,并加深身心对生活的体验,善于从平常的小事中发现更深层次的意义。其次,想要真正处理好写作和生活的关系,就要培养学生用头脑思考生活,采用联想和想象,悟出现象背后道理。关于写作和生活的结合,一定要尝试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既做到对生活的观察还能作为生活的参与者和生活的主人。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中心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德育活动等等,让学生弄得观察和体会,做个有心人记录并积累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且尝试在活动结束之后能够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配备写作上的材料,因此,写作资源的重要积累方式之一就是阅读。第一,指导学生读熟课文,读配套的自读课本以及大纲上要求的名著诗文和报刊上的时文美文。通过多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思想上的提升,同时有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预感的培养,尝试着学习作家思考生活和表达生活的角度方式和技巧。第二,要指导学生将读和写成功地结合起来。在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时,一定要注重对课文中读写结合点的捕捉,最好再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必要的口头和书面作文的训练。另外,在课外阅读环节,一定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读过之后就动笔写作的良好习惯,先从摘录精彩的语句开始,逐步到写作品的介绍,故事梗概,人物分析等等,长期的坚持下去总会有所收获。改革写作教学,并尝试实现写作与生活、写作与活动以及写作与阅读的有效结合,脚踏实地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作者简介:出生年月19850202 性别 女 单位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 籍贯 吉林省 职称 中教二级 哪年毕业什么专业2008年英语教育专业毕业 学历 大学本科。
参考文献:
[1]杨海霞.教材与写作结合,学以致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7).
关键词:中学文言文;教学;量化评价;质性评价
学习文言文,懂得一些文言文知识,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还能够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提高现代汉语修养,增强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一
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但我们目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死去活来”。何谓“死去活来”就是无论老师下多大功夫教,学生下多大功夫学,可效果却总是不明显。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都被文言文弄的“死去活来”。具体体现为:“少费慢”。
(一)学生的阅读量“少”。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它是我国古代一种书面化的语言,且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要读懂文言文必须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对我们现在的中学生来讲,由于文言知识和语感基础的缺乏,读起文言文来,不易感知。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所以学生在通常的学习过程中很少阅读文言文作品。与现代文相比,文言文阅读从量上少于现代文阅读。比如当你走进书店,在琳琅满目的书林中,文言书籍犹如被遗弃的婴儿,无人问津。而各种现代小说、散文、诗歌等供不应求,一版再版。这足以说明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量之少。
(二)文言文教学“费时费力”。文言,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曲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在语言交际应用层面,文言几乎从未走进我们的生活,因此也就不会有鲜活的语境。加之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很难上升到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体认的高度上,因此学起来感觉是不得已而为之。对于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来讲,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文言字词句,文言知识上花费大量精力,可教学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教师串讲灌输,学生死记硬背,造成了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的尴尬局面。
(三)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高“慢”。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积极性不高,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不能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遇到困难不但不去努力克服,反而退缩不前,这样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和能力自然就很难有大的提高和快的进步。
二
“文言文应不应教”这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有人甚至认为中学不应该教文言文,尽管两种观点的说法不尽相同,但目的却十分一致,就是将文言文从语文课堂中除去。笔者认为,文言文不但应该教,而且文言文不难教。以下几点说明文言文应该教:
(一)教好文言文有利于陶冶学生思想情操。程颐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朱熹认为学得“心中喜悦”就能进入“其进不能自已”的最高境界。文言文作品多为当时出类拔萃人物的精神物化的产品,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作品中工整的句式、隽秀的语言、感人的形象、深刻的哲理、经典的笔法等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生活,还能为学生积累语言素材,也是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
数以万计的成语、格言中,文言色彩之浓、范围之广是随处可见的。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不是被消灭,而是以融入现代生活和白话文的方式继续存在。这点可以说明文言文不仅没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消失,而是以更多的方式表现在融入白话文之中。因此,教好文言文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解,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现代汉语修养,丰富他们的语言素材,增强他们的现代汉语表达能力。
三
在全面推行新课标的今天,文言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紧扣“新课标”中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有以下侧重点:
(一)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文言文教学,老师“言传”固然重要,但学生是“意会”所得更可贵;一定的“认知”手段也能收到某些效果,但更重要的在于学生自己“体知”。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我们提倡一多一少;一多,即文言文的学习要重视多读,扩大阅读量,多积累文言词汇,这方面可选择如“四大名著”等浅易半文言半白话的经典名著;一少,即少做脱离课文语境的,所谓梳理规律的,机械操练性的客观化、标准化练习。
(二)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学习文言实词首先自然是要结合教材多读多记,培养语感;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中充当主要成分;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对于那些不常用的虚词或不常见的用法,可以查工具书;对于那些与实词意义相关,或与现代用法相同的词,也不必费力去记。只要熟读课文,增强语感,注意积累,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三)重视文言文诵读和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概括地说,就是多读多背加强积累。郭沫若曾经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会慢慢地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至于诵读方法的提出,也是为了学生文言是语感。在文言文教学比较重视言传,重视认知,重视分析的当前,强调熟读成诵,反复涵咏,心口相应,烂熟于心,还是适宜的。为了达到上述文言文阅读目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文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4]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不应该急功近利,过于重视学业上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提升。比较合理的做法是把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结合起来,真正作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学习好文言文,从中汲取前人创造的优美文字的成分,吸纳丰富,鲜活的营养,滋润现代语文内容,使祖国的语言文字克服目前日趋严重的“断层”现象,得到健康,茁壮的发展,是我们每位中国公民的义务,也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和其它领域一样,呈现出日益活跃的局面。纵观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各类文体均有涉及,而且有了较大的突破和进展。以上所述,不过是笔者的一点拙见,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改革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诸多同行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许广坤.中学文言文现状与出路[J].语文教学通讯,2006,(7):27-29
[2]李景阳.语文教学论[M](2003年版).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9-240
[3]王荣生,张孔义.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M](2005年版).华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5-207
栏目设置
本刊在华东地区及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多年来办刊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编辑部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及时的高考资讯、江南和苏中众多知名学府,栏目主要有“新课程研究”、“高考研究”、“教学研究”、“能力培养”、“教学参考”、“课程实验”等。
刊物信息地 址: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
邮政编码:215021
【关键词】音乐 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一种全新观念、全新方法、全新信息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教学中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传授音乐知识和训练音乐技能,而在于综合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构建先进的艺术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日臻完善和系统化。“西洋唱法”也有其先进经验。人类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原理是相同的,绝对没有哪位歌唱家的发音器官比别人多一个或少一个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鉴的地方。“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过去有人说,“西洋唱法”声音宏亮、宽广、浑厚,有较强的戏剧性,不宜表现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其实,中国声乐艺术也同样要求声音的宏亮、浑厚、结实、宽广,我国北方一些民族性格粗犷、豪爽、奔放、热情、真挚,恰好就可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质来表达我们的音乐。例如:滕格尔演唱的《蒙古人》等系列蒙古草原的歌曲,就不一定只能用粗沙、略带嘶哑的声音和通俗的风格来表现,完全可以用明亮、宽厚、奔放的男高音来表现。
二、培养音乐实践能力
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愿望,教师应启迪和引导他们在音乐天地里展现他们的才华。通过聆听音乐和歌唱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表现音乐。歌曲《大海啊,故乡》欣赏完后,让学生进行歌唱艺术的实践,有三位学生进行了独唱,六名女生、八名男生进行了小组唱。女生齐唱一、二乐句,男生齐唱三、四乐句,五、六乐句男女生齐唱。这样的设计很有创意,不但使学生的演唱进行了实践与展示,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家乡、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感情。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教室变为舞台,让他们在这小小的天地里展现自己的愿望。
三、培养切合实际的发声体系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要做到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在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是总原则。有的同学急于求成,教师拔苗助长,在短时间内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学生一开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
三 、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首先可通过对乐谱的分析、对比,做引导性、示范性的剖析音乐元素及内在结构,并为学生建立某个想象的空间或设定一个联想的范围。这样,便于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音响的形象特点、领悟音乐情感内涵,并有助于丰富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假设根据四种三和弦的音响色彩差异,将四种三和弦比喻为四季,以便于学生对于三和弦的感知从抽象到具象,最终到达“想象”的境界。对于高中生来说,带着这样的“想象”来进行音乐学习、表演甚至创作等行为,较有利于他们更加准确地掌握并使用这四种三和弦。
四、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秩序渐进。
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学习声乐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欢和别人比,老师也有拔苗助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学习进步快,心里便着急,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结果误人子弟。声乐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二是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四是锻炼学生正确地运用歌唱气息。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僵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
五、结语
总之,音乐学习能力有了发展之后,学生便会在音乐学习活动中产生一种成功体验,有了这种成功体验,将会使他们更加喜欢学习,对音乐学习充满自信心。这个时候,便会不自觉的总结自己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思考自己学习成功的原因,并且进一步追求更多的成功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婉侠. 由“音乐能力的培养”引起的思考——当前我国音乐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改革探讨[J]. 音乐天地, 2007,(06)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音乐的需求是人的本能,都说每个人都有成为音乐家的可能。记得我当我担任一个班的音乐教学法时,在第一堂课我都会问学生:“你们喜欢音乐吗?”学生总是开心地回答:“喜欢!”我又再问:“那你们觉得音乐是怎样的?”学生说“就是唱歌。”那接着我就会请学生自愿上台为大家表演唱一首,可几乎没有学生敢单独上台演唱。因为大部分学生都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的嗓音不好,唱得也不好听。他们大部分所理解的音乐就是唱歌。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之下,音乐课的设置一直都是可有可无,偶尔的音乐课也是让学生随意唱几首歌,场面开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学生大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唱,不懂科学用嗓,合理用声的方法。由此可见,学生心中没有自信心,主要还是缺乏对声乐学习的认识。为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重点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让学生明白:1.虽然每人人的嗓音好坏有天生的原因,基础存在着差异,但只要经过认真、勤奋地训练,都可以很快地改变原状,并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2.不管自己用的是何种唱法,或者演唱各种不同类型的歌曲,都需要运用正确的声乐技巧和方法,这样才会对自己的演唱提供帮助,使演唱更好听,更完美。3.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歌唱家,这也不是我们音乐课的目标,我们只是希望通过声乐课的学习,让你把想唱的歌唱得更动听,把想表达的情绪表达得更到位。事实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后,学生对声乐课越来越有兴趣,对于有点枯燥的练嗓教学也不觉得无味,每次掌握了一点声乐的技巧,他们都非常开心。后来,我再邀请学生自愿上台表演,大家都争先恐后要求自己单独演唱,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辅导。这种浓郁的学习气氛使我的课堂轻松愉快,让我发现声乐基础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从声乐训练的基础抓起,注重听觉、音准训练、培养节奏、感知能力
多数女生在训练的初期,在真假声的过渡上非常困难,存在着明显的真假声,训练中由中声区进入高声区时,常常挤紧喉头喊出高音,这种声音不仅音准偏低,而且音色欠美,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用小声哼鸣,注意音准,并在哼鸣的同时嘴巴做任意咬字动作,而不影响哼唱,把声音由上向下叹唱为好,不脱离呼吸,演唱时在换声上多下工夫,最终解决了真假声混合及音准问题,调整了声音平衡,找到了歌唱的整体感觉。声乐课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要多用亲切、生动的形象的语言,这样更能启发学生。比如有的学生咬字不清晰,就要启发学生注意用舌尖、唇尖、齿尖结合发声。我就说:“你是一只快乐美丽的百灵鸟,请用你灵巧的小嘴唱出来,啊,你的歌声多美呀。”多与学生交流,把声乐教学中的神秘复杂技巧问题以直观、形象简单化的方法教授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持久的保持兴趣,增加信心。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该的朋友,因为歌唱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在课堂上我从不板着脸和学生说话,对于学生的错误也是委婉的指点,让学生始终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使学生知道最好的歌唱状态应该是舒展、自然、优美的。
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思维陶艺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陶艺教学的灵魂。在陶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陶艺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创新,使其创作出别具匠心的作品。
一、初中陶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对陶艺是非常感兴趣的,期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了解陶艺,提升制作陶艺的技能。目前我国虽有部分学校开设了陶艺课程,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陶艺课程在教学计划上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成型技术,指导学生创作陶艺作品,具体到教学内容,主要是捏塑、拉坯、泥条盘筑三种基本成型工艺的教学。这就说明一些初中的陶艺教学局限于基础的陶艺造型过程。另外,一些学校配备的硬件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陶艺教学资源不充足,与校外的陶艺教育资源缺乏联系,课程内容不系统,缺乏教材,等等,这些都限制了陶艺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陶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现代陶艺形象、生动、直观、文化内涵丰富且创造性独特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从而促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构思独特;要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拥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捉时尚元素。
1.教师做示范,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的思维方式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要成为思维活跃的人,然后感染学生,用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带动学生创新。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教师首先应具有国际化的思维和视角,关注国内外陶艺成果、最新动向,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不断地向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注入新鲜血液,继而传递给学生。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利用好自身这种导向优势,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兴趣
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会有对新知识的渴望,才会去探求,才会有可能创新。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利用陶艺的形、色、材料等一切可认知的资源,引导学生体会陶艺的魅力。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陶艺实物展示、博物馆展览品展示等,有效发挥陶艺的视觉形象优势,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出来。教师要做到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还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为了能使课堂内容更新颖、丰富,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创作,最终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出色地完成陶艺作品。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
陶艺课程是一门非常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程。陶艺教师一定要善于启发,使学生的创新萌芽获得成长,同时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机会。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美,我们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只有细心观察,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才有可能完成创新。所以教师在陶艺教学中,仅仅在大屏幕上展示那些能引发学生联想、想象的图片、录像、影视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督促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形成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处处观察、时时观察的意识,并要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科学的观察方法,摄取有效有益的学习信息,从而丰富大脑中陶艺素材的储备,丰富想象力。其实这也是素材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创作坚实的基础。陶艺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拓展思维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并进一步激发想象力。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自己的语言优势、周围环境优势、活动等给学生创设出能够激发他们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情境,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其形成完善的创新意识。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陶艺课程中融入创新思维,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陶艺教师在引导示范、设计、启发方面要加大力度,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炳钦.现代陶艺教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余涛.创新陶艺教学的方法.文教资料,2011(3).
[3]郑振雷.浅谈现代陶艺教学.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
营造科研氛围,激化教师内需
教育科研是一只"隐形"的手,它在无形中推动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教育科研是一种"内动力",它促进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是一副"催化剂",它加快着学校办学特色,办学风格的快速形成。为此,教研室积极开展了如下工作:
1,召开了"三会"。召开了学科组长及教研员会议,部署了学科教研工作;召开了市级课题负责人会议,重申了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召开了区级课题研讨会,对前段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反思,肯定了成绩,找出了不足。
通过召开"三会",明朗了我校教研的"四个点",即:教研的重点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
2,安排了"两课"。市级立项课题展示课,课题研究探讨课。
安排"两课"的目的是:一是,对已在自治区与呼伦贝尔市立项批准的课题,力争做到课题到组,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认真落实,不务虚名,分阶段检测评估,逐渐积累成果,切实做到在研究中探索,在研究中推广成果;二是,将学科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重抓学科教研,将教研活动落在实处。
①严格执行教研管理制度。
各学科组有教研活动计划,教研工作总结,教研活动记录,课题活动记录,保证每周召开一次教研组教研会议或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②各学科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
如语文组:开展硬笔书法比赛;开展文化节活动;化学组: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请名师做专题发言,开展案例评析式教研活动;数学组:开展数学竞赛活动;做学生考前心理辅导及备考工作;历史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开展指导性教研活动;地理组:按年段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开展竞赛活动;计算机组: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并负责维护大济中学网站;体艺组:开展各种球类比赛,英语组:开展教学叙事活动,课例研究活动;政治组:开展小论文写作比赛,开展高三教学研究活动。生物组:组织开展生物趣味知识竞赛活动;物理组:开展高一基础辅导,高二,高三拔高辅导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我校上下形成了浓浓的教研氛围,而且丰富了教学的内涵,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③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组,深入年段和教研组,了解教师教学情况,课题研究落实情况,与一线教师共同切磋教材教法,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诸如:课题总结报告的撰写,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整合,如何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因材施教,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等。
④开展"教育叙事"和课例研究活动,并与教务处协调抓好教育教学常规检查督促工作。
⑤限定课题数量,保证课题质量。为保证课题研究质量,避免科研泡沫课题的产生,本学期我们采取了限定课题立项数量的措施,把精力放在了已在市,区立项的课题上。
二,继续实施试题命题质量反馈制。
为促进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会考试题,高考试题,真正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进而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教研室在严审试题的基础上,对基础年级51套期中试题,33套期末试题的命题质量,从页面制作,试题结构,考场反馈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反馈,保证了试题的命题质量,强化了教师的研究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