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的教与学范文

时间:2023-09-15 17:12:17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语文的教与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中语文的教与学

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 教与学

新课程教学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将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的教与学模式是新课改要求下语文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分析整合能力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教师的被动传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一、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完善教授环节

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都与低年级教学不同,所以应该推行参与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强个体之间的互动、合作,保证教学对象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参与性,还可以加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一)完善教学设计

完善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进行参与式教学的基础条件。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对所有涉及教学内容的事物的分析与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包括对教学要求的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对掌握差异性的分析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分析等。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绝对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学习指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知识掌握、能力运用的不同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允许教学差异的存在。

(二)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兴趣

重复、单调的课堂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自主的学习兴趣,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参与式教学或启发式教学等,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的《沁园春》教学时,首先对作者的生平进行了介绍,并对于诗词创作的革命时期背景进行了分析,保证学生真实、客观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创作的诗词经收录的共有84首,都是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壮阔的情怀,笔者除了对《沁园春》的解析之外,还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其他创作作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创作风格、社会背景形成系统见解。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运用诗化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于外国侵略者恣意掠夺的屈辱和愤懑的之情,对于学生感情指向具有较强的煽动性,根据文章的这一特点,笔者将课堂设置成记者招待会模式,由学生分别担任记者和余秋雨角色,围绕文章进行问答。这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自主思考的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灵活生动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复杂难以理解的文章简单可视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数都是文理兼备的、论点论据充足的抽象性说理论文,学生对此类文章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论、语言描述的印象。例如,在《神奇的极光》这篇说理性散文中提到了磁场、太阳风等专业用语。单纯的语言描述对文章理论理解造成了很大障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利用视频、图像等对文章所涉及的专业科学知识进行了解释,最终促进了学生对极光现象的科学认识。

(四)及时全面的课后检测

课堂教学结束不是教学任务的终点,教师在课后应对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成果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鼓励其对自身能力的进一步开拓发展。阶段性考试作为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工具是必不可少的,除此在外,还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教师在关心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适当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保证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运转。

二、传授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通过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工具书运用能力、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管理知识能力以及审美和创造能力等。这就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应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文章难点、重点进行提前预习;第二,扎实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对文章中的语法、词汇、修辞等知识要及时积累;第三,拓展阅读量。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比例,学生要主动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拓宽知识面与阅读量。

(二)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

考试是一种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虽然唯考思想违背了新课程教学标准,但是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素质教育不必一味的回避考试,就目前来说,考试是一种及时、有效、全面的检测教学教师质量与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提升考试能力对学生升学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高三学生的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将语文基础之中的学、用、迁等有机联系起来,重点研究大纲中的考试说明,分析试题类型以及变化等,适当的向学生传授考试解题技巧。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好高中语文教与学呢?

一、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改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最大要求莫过于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还学生学习的自。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让整个教学活动活起来,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改变课堂结构,让学生唱主角;打开语文课堂之门,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拓宽学生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文水平;设计开放性作业等。这样语文教学就不再局限于课本,拘泥于课堂,拓宽了教学渠道,延展了教学内容,使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造,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活力

高中语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课也可以分成多种课型。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社会实践,语文活动课等。像阅读也可以分为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自由阅读,定向阅读等。写作可分为日记,随笔,缩写,扩写,片断练习,命题作文,非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漫画作文,还可以口头作文。语文教育家魏书生完全把学语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出一套“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和“三结合”的语文自学方法,在教师较多时间不在校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对我们是有益的启发。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式、讨论式、座谈式、演讲式、辩论式、表演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各种形式又可以灵活多样,如问答式可采用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等形式;演讲式可以分组演讲,也可以进行演讲比赛。总之,各种形式的运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广泛参与。同时要精心设计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有观察、思考、质疑,有讨论、争辩、发现,有想象、理解、阐释,有分析、概括、综合,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紧而有序。

三、紧密联系生活,延伸课堂内容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摆脱本本主义,现实与生活对接,让学生感到语文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很实用。延伸和扩展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科是最丰富多彩的学科。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见教材只是语文基础知识的载体。学习教材的目的,无非是通过这个例子和载体,去揭示它所承载的普遍性和本质性的东西。以课文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在课前、课后学习,这是语文学习延伸和扩展的有效方法。学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既可以增加信息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阅读实践活动。这样就使得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行自主学习。把学生的社会经历、生活体验、所见所闻引入课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进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把人生的看法、社会现象的评判、生活的喜忧、家庭的悲欢等充分表达出来。语文教学就不能局限于课本,拘泥于课堂,要拓宽教学渠道,延展教学内容,从而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

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 教与学

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要变灌输式的教学为启发式的教学,变重结果的教学为重过程的教学,变单一的信息传递的教学为综合信息交流的教学,变单兵作战的教学为与他人合作的教学,变模式化的教学为个性发展的教学。只有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教师的被动传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一、传授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通过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工具书运用能力、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管理知识能力以及审美和创造能力等。这就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应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文章难点、重点进行提前预习;第二,扎实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对文章中的语法、词汇、修辞等知识要及时积累;第三,拓展阅读量。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比例,学生要主动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拓宽知识面与阅读量。

(二)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

考试是一种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虽然唯考思想违背了新课程教学标准,但是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素质教育不必一味的回避考试,就目前来说,考试是一种及时、有效、全面的检测教学教师质量与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提升考试能力对学生升学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高三学生的语文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将语文基础之中的学、用、迁等有机联系起来,重点研究大纲中的考试说明,分析试题类型以及变化等,适当的向学生传授考试解题技巧。

二、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完善教授环节

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都与低年级教学不同,所以应该推行参与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强个体之间的互动、合作,保证教学对象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参与性,还可以加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一)完善教学设计

完善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进行参与式教学的基础条件。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对所有涉及教学内容的事物的分析与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包括对教学要求的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对掌握差异性的分析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分析等。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绝对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学习指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知识掌握、能力运用的不同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允许教学差异的存在。

(二)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兴趣

重复、单调的课堂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自主的学习兴趣,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参与式教学或启发式教学等,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的《沁园春》教学时,首先对作者的生平进行了介绍,并对于诗词创作的革命时期背景进行了分析,保证学生真实、客观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创作的诗词经收录的共有84首,都是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壮阔的情怀,笔者除了对《沁园春》的解析之外,还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其他创作作品,引导学生对作者的创作风格、社会背景形成系统见解。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运用诗化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于外国侵略者恣意掠夺的屈辱和愤懑的之情,对于学生感情指向具有较强的煽动性,根据文章的这一特点,笔者将课堂设置成记者招待会模式,由学生分别担任记者和余秋雨角色,围绕文章进行问答。这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自主思考的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灵活生动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复杂难以理解的文章简单可视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数都是文理兼备的、论点论据充足的抽象性说理论文,学生对此类文章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论、语言描述的印象。例如,在《神奇的极光》这篇说理性散文中提到了磁场、太阳风等专业用语。单纯的语言描述对文章理论理解造成了很大障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利用视频、图像等对文章所涉及的专业科学知识进行了解释,最终促进了学生对极光现象的科学认识。

(四)及时全面的课后检测

课堂教学结束不是教学任务的终点,教师在课后应对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成果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鼓励其对自身能力的进一步开拓发展。阶段性考试作为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工具是必不可少的,除此在外,还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教师在关心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适当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保证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运转。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就已完成了拼音、识字、写字、造句等基本训练,并已开始练习写作,而到了初中阶段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也已具备,那么高中阶段还训练什么能力呢?高中是学生培养学习技能最为关键的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提高语文学习技能的方法是多读、多写,而学生在高中一学期阅读30 篇左右的课文是有限的,很难培养出什么语文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要在老师主导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达到高中语文培训目标,就需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需要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辩证关系来设计、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过去老师们是课堂主体,在课堂上多采用“讲授式”,老师备课,无外乎就是把要讲的知识一一列出来,这就是教案。后来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的老师就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活动”,教案就成了“多余”,或者只是应付检查。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学记》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如意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只有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发挥教学应有的功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它是学生间接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只有教师主导,学生认识的快速、高效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爱能使学生较好地完成认识主体的作用。

教学相长在语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语文不只是门学科,一种工具训练课。她是一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启发学生思考,并且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情感人格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人文教育。所以要发挥学生主体性,而不只是单纯的语文知识的记忆。否则学生就会丧失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史学的魅力也会荡然无存。语文将是一种负担。而无法认识语文学科特有的魅力,仅仅把语文当成高考要考的一个科目,最终也很难考到理想的成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领悟到语文的魅力,让学生发挥主体的能动性。

二、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优化教学方法

语文阅读课堂特别需要创造氛围,调动兴趣,激发潜能,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引入文本,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编织的情感网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情感、品质。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教学是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所谓的互动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评估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形式。这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交流、鉴赏、总结,也要求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解疑释难。互动教学很讲究学生的讨论学习,就是平常所说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可以看出互动教学能够很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克服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只接受只是,做一只课堂知识的“接受容器”,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需要独立,也需要合作。因此应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认真配合老师的要求。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吸纳他人的意见,深入到别人的内心世界去,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协作和分享,学会宽容和沟通。

三、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有效进行教学评价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个性化;教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阶段是高中生个性成熟、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新课标改革下的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希望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进行个性化教育,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展现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魅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语文素养与道德品质相互促进,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们的高中教学追求的都是齐头并进、整齐划一,全部学生都按照同一种教学及学习方式。这样的教育只能使我们的高中阶段在“步伐慢”、“效果差”、“精力耗”的老路子上前行。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不能发挥自身潜在特长,应有的个性被磨灭。高中语文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脱离了当今教学理念的发展轨道。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的意义

(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个性化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更加强调突出学生个体独立的发展优势,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学习的节奏。力求打破传统教育中的封闭性,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在我国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新课标中指出应该强调突出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为其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保障。新课标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发展,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人才。

(三)个性发展的需求

高中阶段是高中生个性发展逐步成熟的重要阶段,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个性化教育的实行,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进行独立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完成目标。在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语文活动都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有关,因此必须依据高中生的心理变化来进行个性教育。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的实施策略

语文教学改革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我国高中的教学模式还是大班教学,这对于实施个性化教育工作的实施和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同学们的人数多,上课的时候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情况,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比较难把握,也给教师的备课以及课堂内容的安排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逐步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中要不断转变观念,以适应学生们的情况同时也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个性化的施教手段

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和领导者,是指引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自身也要培养自身的个性化品质,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也就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手段也各有不同。在高中语文的个性化教学中我们应该张扬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敢于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其应用到教学当中来,同时也要注意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两者相互结合,在轻松和谐的氛围内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二)个性化的作业布置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每天机械的抄作业,做同步练习,每天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枯燥乏味,学生们很难提高学习兴趣并且喜欢学习语文知识。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进行个性化的作业布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时,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内容,布置一些个性化的作业,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品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到苏教版高中语文诗词写作部分的时候,教师可以放开写作范围,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喜好,结合平仄变化的旋律来“吟诗作对”。学生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会整合过去所学词汇,体会平仄之变,实现高效教学。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日渐成熟,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语文学习的平台,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更加直观的向同学们展示语文教学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应用电子邮件等工具,教师可以随时收发作业,学生也可以与教师进行更好的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

例如,在讲到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文《雷雨》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做出较为详细的铺垫。教师将课文分析透彻后,也可以播放由著名演员濮存昕演的话剧,或将同学分成小组进行实际表演。通过自身实践,学生更能体会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文章主题。

第6篇

一、从关注“物的世界”转向关注“事的世界”

自然,学生语文经验的重建无法绕开语文知识这个中介。对学生而言,语文知识是一种从未知到能知的学问,一个从先验存在到经验存在的变化。语文知识作为“物”,必须纳入到“事”中,即学生的语文知识探究行动中,才具有价值和意义。“事”的世界强调做,以前语文学习强调听说读写,现在提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并增加研究性学习。做“事”凸显与他人的共在关系,创造与他人的互动关系,要求学生主动选择、勇于探索与敢于承担,体现知行统一。语文知识体系是一个“物”的世界,而语文知识教学是一个“事”的世界。“事”的世界并非教师所预设的确定性内容,而意味着不确定性的情境遭遇,需要临场应变能力。应试语文教学,多深陷于“物”的世界,而远离了“事”的世界。

二、从关注语文知识授受转向关注学生自我转变

应试语文教学中,教材语文知识成为首要目标,却不是学生自由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对象。这样,语文知识仍旧可能只是作为一个先在结论,而不是作为学生的语文经验事实得以展现的。一些教师喜欢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理解。在高三阶段安排强化训练,并在高考前猜题押宝,只考虑学生在考试中顺利提取知识得分,不考虑其灵活运用问题。其实,语文知识学习要实现从知的层次向德、智与美的层次过渡与转换,必须谋求学生的自我转变。例如学习《祝福》,并非为了记住造成祥林嫂的社会根源,而是要让学生从祥林嫂人生悲剧中觉醒,形成分析人生命运内容成因的能力;学习《孔雀东南飞》,也并不限于反对封建家长制与渴望自由爱情,而应让学生从焦刘婚姻悲剧故事中得到启迪,生成要善待他人与珍视生命的人生感悟;学习《荷塘月色》,主要不在于把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如何优美,而是要引导学生产生对身边优美意境的审美追求。这样,语文教学就是佐藤学教授指出的,不仅是形成知识的实践,还是形成朋友的实践,与形成自我的实践。

三、改“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追求教学关系的重新定位

第7篇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一)建立新的语文观。语文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类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密相连。学生在学习语文,也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的熏陶,在继承和发展人类的文化。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其实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还停留在过去的“重视工具性、基础性,忽视人文性、实践性”的观念上,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要尊重他们的生命体验,要引导他们从教材中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自觉地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如学习必修一第一专题我让学生做了这样几件事:自己设想自己的未来、请父母以书信的形式谈谈对子女的未来的安排(为何如此安排)、读了父母的信后自己有何感想,最后请学生再谈自己对未来的思考。通过这样的课前准备,把第一专题的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体悟人生、设计未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建立新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活动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这种教学,要想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要想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特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是不可想象的。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强调的是沟通,是互动,是交往,是合作,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完全是平等的,应该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求得新的发展;意味着教学的过程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因此,教学必须是师生间的互动过程。教学要重视结论,更要重视过程;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人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行动指南。

(三)建立新的学生观。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既没有拒绝的权利,也没有选择的余地。学生完全在教师的支配和控制之下,没有一点自主学习的权利,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发挥、创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则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发展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责任主体,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由发展的权利,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评价学生,要尊重和保护孩子单纯美好的心灵,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的规律,不要挫伤学生的心灵,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教育的可能,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要宽容学生的所谓“调皮”,不要求全责备,处处看不顺眼。

二、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

新课程中,教育的主体―学生同样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本

(下转第69页)

(上接第68页)

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今天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而合作学习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的学习”。探究学习又叫发现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具体说来,学生该怎样去做呢?

(一)自主学习,即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习者:(1)能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能安排学习进度,设计评价指标;(2)能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3)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如在学习《陈情表》时,放手让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找出李密的请求得到晋武帝同意的理由,学生不但找出了我们的教学参考书上所说的几点理由,更有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证据说明李密打动晋武帝的原因是晋武帝被李密的奉承话击倒,要不然为何不能看出李密说的“而刘夙婴疾病,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与后文“为官蜀国”之矛盾呢。虽然学生的问题有点稚嫩,但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思考,进而有所获。

(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需要组员的密切配合,需要组员有高度的责任感,需要组员能建立相互信任、互相沟通的和谐关系,并能对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评估,并找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具体地说可以从这几方面去做:①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的责任;②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③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