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习劳动教育的收获范文

时间:2023-09-14 17:28:05

序论:在您撰写学习劳动教育的收获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学习劳动教育的收获

第1篇

一、通过观察,了解成人的劳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过度呵护使他们缺乏锻炼,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气,到了幼儿园生活仍不能自理,不仅自己不适应新环境,也给老师带来了很多麻烦。我们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在与家长取得联系后,我们安排幼儿观察家长们一天的劳动情况,了解爸爸妈妈各自的工作性质及对社会的贡献,然后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幼儿园里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小班幼儿以看和说为主,大班幼儿以动手为主,通过“爸爸妈妈的一天”“我的小手真能干”“我帮爸妈做件事”等活动引发幼儿的劳动意识,同时,利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组织庆祝活动,让幼儿自己制作礼物送给关心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教育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我们还经常带幼儿在小区里观看园林工人剪枝、浇花、除草,看环卫工人清理环境卫生,看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为居民们修理水、电、暖气设施,从而让幼儿直观地观察、了解不同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劳动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利用各种环境、各种活动激发幼儿的劳动意识,并带领大班幼儿组成劳动小组,专门负责小区内体育活动场所的卫生清理工作,让幼儿在亲自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从而引发幼儿对劳动产生兴趣。

二、创设适合幼儿的劳动环境,培养幼儿对劳动的兴趣

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必须先引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为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我们有意创设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劳动环境,开展了“我能行”系列活动。通过“娃娃家”“小巧手”“我会做”等游戏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教师在具体操作中让每位幼儿都参与活动,幼儿的兴趣油然而生,从而使劳动能力得到了锻炼。我们还为每个班配置了一块小种植园,作为幼儿的劳动基地,孩子们在种植园内种了韭菜、葫芦、丝瓜、花生、萝卜等,他们参与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浇水、拔草、施肥、除虫、采摘,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激发了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在体育活动中幼儿与教师一起动手布置游戏环境,摆放收取各种体育器材,如平衡木、拱形门、垫子等,幼儿参与到劳动中,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还掌握了许多知识。

三、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学会自我服务是幼儿所有劳动中最首要、最重要的劳动。在中小班,我们主要训练幼儿以自我服务为中心,如学会自己进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手,自己学习整理床铺;在大班,幼儿作为大哥哥、大姐姐,要给中小班幼儿树立榜样,为此他们劳动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他们不仅要学会自我服务,还要为弟弟、妹妹和班集体服务,在劳动中培养他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品质。因此,大班幼儿每天要和教师一起打扫卫生、擦桌椅,午睡后帮弟弟、妹妹穿衣叠被;吃饭前分发餐具,收倒垃圾;帮教师整理教室,还要定期参加社区义务劳动,清整责任区的卫生。通过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活动,培养幼儿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幼儿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较差,主要是家长过分溺爱造成的,所以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如果不能与家长达成共识,形成家园共育,往往会事倍功半,所以,教师要加强与幼儿家庭的联系,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共同实施对幼儿的劳动教育。教师应帮助家长认识劳动对孩子的重要性,在家中尽可能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而不是什么都包办,要相信孩子,多给孩子点时间,多一些耐心,让孩子在家庭中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与家长们取得联系后,我们便指导每个家长为幼儿订一份家庭劳动计划表,详细记录幼儿在家的劳动表现,每周一次与教师交流幼儿在家的劳动情况,家园合作督促幼儿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品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收获命运。”可见,从某种角度上说,习惯就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第2篇

主持人提示:德育自始至终都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课的德育功能,可以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德育空洞说教、被动灌输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主动遵从道德规范。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校长胡铃冬:劳动教育课的开设,使学校课程更加丰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对学生意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德育处规定:各年级劳动教育课程,高一40课时,高二30课时,高三15课时。从劳动教育课开设初始,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简明教材,经过不断完善,成为校本教材《劳动技能》。该教材曾在2014年省级高中课改校本教材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内容涉及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清扫的主要技能、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校园责任区的划分、劳动效果的评价等。学校还专门为劳动班级制作了工作服装,先为灰色大褂,不久就改为了沿用至今的绿背心。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劳动教育课又逐渐整合了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清扫校园维护校园整洁外,劳动轮值班级还承担了每日的升降旗仪式、课间礼仪执勤、考场执勤等教育活动。随着劳动课的开展,学校对学生打扫清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推垃圾车不能用倾倒方式,要把垃圾袋在垃圾房一袋一袋地放好,以便清洁工人进来收拾;给垃圾桶换垃圾袋,袋口覆盖要达到8厘米,追求整齐美观。学校希望通过这样要求,指导学生做好身边事、细小事,教给学生智慧的做事方式,务实的工作态度。

江苏省海门市证大小学校长仇丽君:由学校德育部门协同少先队大队委,对各项劳动进行评估,配以相应数额的星光币。完成该项劳动就获得相应数值的星光币,如果不能完成或者不能完全完成,要扣除一定数额的币值。各个班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学期初进行一次性的劳动项目公布,也可中途每隔一两月进行一次更替,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要求每一位学生至少参加一项以上班级劳动,一项校级劳动,这是期末评选“星光学生”和“十佳星光学生”的必备条件。每月最后一天,学生可以把一个月积攒的星光币存到星光银行,星光银行进行登记并赋予一定比例的利率。学生获得的星光币,可以购买学校图书馆的折旧图书,可以参加校园贸易节的拍卖活动。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淘宝拍拍乐贸易节,也可以使用星光币购买贸易节的各种物品。《星光币劳动创业》德育课程体系,是以学校公共福利为主要特征的劳动教育,通过对班级、校园内涉及的各项劳动进行梳理和整合,采用自由开放的认领形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各项劳动中。而通过发行校园星光币,把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从小培养学生“有劳动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积极创业思想。通过星光银行的开设,让学生初步感受货币流通,渗透理财理念。

体现校本课程特色

主持人提示:学校劳动教育要建立多元课程体系,形成“课程超市”,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个性化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以供学生自主选择。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德爱学校校长陈二泉:我校的劳动教育,是从和学生生活最紧密的“吃”开始的。从一年级就开设厨艺课,请厨艺大师给他们上课,从包饺子到做寿司、从炒菜到煲汤,学生按程序环环相扣、一丝不苟,然后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周末回家偶尔还能在父母面前展示一下,不但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爱惜粮食,也懂得了相互配合和尊重学校厨师等。学校还开设了手工课、泥塑课,每个学生每学期还要认领一盆花或一盆草,自己精心照顾和养护,每学期定期开展“美丽的班级我的家”活动,整个教室的布置和美化全部由学生完成,低年级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通过微信展示,并展开拉票活动。班级打破了以班长及各种委员为干部的组织结构,学校打破了以学生会等常规的学生组织,全部以小志愿者组成的各种组织机构,校园卫生、食堂管理、宿舍看管,完全是自发、自动、自觉、自愿。通过每个人亲身参与,提升了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享受到校园因我而改变,感受到自己的水平和力量,真正唤醒了自己、发现了自己,从而带动自己各方面不断提升。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朱燕红:在重庆市南岸区区域幸福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我校始终将“让动手成为一种习惯”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行动指南。学校组织了“播种在春天”的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种植蔬菜和花草,见证蔬菜等农作物的成长过程。在种植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与责任意识,而且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美,感受了植物生长过程的魅力,进而塑造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精神。同时,我校借助开展“左手游戏,右手生活――培养鼓娃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德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必要的生活小技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手工零钱袋、水果拼盘等生活用品,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在劳动中体验幸福。

江苏省淮安市复兴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志洋:学校融合国家和省级课程,开辟校本劳动养成课程,编写了《学会生活》教育读本,按照“自理习惯、家证服务、生产劳动、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生存技能”六个板块来设计。每个年级各板块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形成六年一贯制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德育处和教务处通力合作,制定出全校学年度技能竞赛计划,并以此来规范各年级学生劳动技能培养活动。学期初在家长会上将竞赛项目布置给家长,各班级在学期中进行班级海选,学校择优在家长会上进行技能展示竞赛。上学期各年级预设的习惯类竞赛项目为:一年级“我会系红领巾”,二年级“我会系鞋带”,三年级“我会装书皮”,四年级“我会整理书包”,五年级“我会擦桌椅”,六年级“我会清扫地面”。这样做,让每一个孩子在小学六年中都能学到生活技能的教育。此外,争取地方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劳动教育硬件,添置“四维一体机”“标本室”“探究室”“劳技室”等教学设备,为学校劳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设有专门的劳动试验田,加之集镇周边工厂商铺较多,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宝贵资源。

挖掘其他学科蕴含的劳技内容

主持人提示: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或多或少蕴含着一些劳动教育内容,因此,“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成为新的着力点。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张艳红:学校提出办“有灵魂的教育”,教会学生以劳动获取幸福体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在一周一课时的基础上,发动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发掘所在学科蕴含的劳技教育内容,不失时机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技教育,进而形成教育合力。比如:通过挖掘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课文,告诉学生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之中。有的老师甚至将数学课开在了食堂,孩子们在食堂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学包饺子。利用这一主题先学厨艺,在“劳动”之后,老师才开始教学生进行数学的“统计”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可谓是一举两得。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还专门开辟了种植园,园里有大片的竹林和丁香、桂花、海棠等观赏植物60余棵,还有石榴、樱桃、枇杷等果树100多棵。学生亲身体验选种、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等环节,教师让孩子们观察树木、花草、麦苗以及蔬菜的生长过程。在阳光的照耀下,孩子们同大自然的植物一起长大。

安徽省芜湖市棠梅小学校长沈鸿:学校十分重视对孩子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德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把学生劳动实践纳入德育系统中。学校利用班队课和手工社团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劳动教育。此外,在学校每学年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系列活动中,会专门举行两次主题劳动教育活动:5月“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11月,结合素质教育开放周开展的“劳动大比拼”专场比赛。今年5月开展的“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体现了学科整合、全员育人的特点: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展示了劳动作品――“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的绘画作品,有描绘交警指挥交通的,有描绘清洁工扫马路的,有描绘园丁修剪树枝的……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栩栩如生,以学生向往的方式拉开了劳动的序幕;班主任组织一次室内大扫除和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大扫除活动,包干到人,分工劳动,清扫绿化带、洗擦宣传栏等;音乐教师教唱《劳动最光荣》等劳动歌曲。通过“画、做、唱”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学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副校长孙怡:学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揭开技术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综合实践课是国家课程,是劳动技术课实施的主渠道。学校从学情入手,设计了“衣食起居的劳动习惯、社会生存与生活技能、信息技术与应用”三个综合实践课主题,分三个年段,板块推进,实施国家课程,很好地体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面;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生物与种植、化学与生活、物理与维修等,把劳动技能有机地植入学科中,体现了校本课程生活化的一面;另外,学校还倡导特色教师开发个性课程,例如军模设计课、光与电的探究课、保险与营销课……鼓励教师以生为本,各尽其才。

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主持人提示:言教不如身教。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养成更离不开父母及家庭成员的模范作用。

江西省安远县三百山中心小学校长卢红胜: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我校通过组织开展“今日我当家”主题活动,激发小学生做家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生活,促进与家人之间的感情联系。活动内容有洗杯子、倒垃圾、扫地等,并让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家务劳动成果,让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劳动兴趣,形成一种带动、交流的效果。通过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促进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将学生的学习与教育置于真实的自然、社会、生活中,促进人的发展,在锻炼多种劳动技能的基础上,获得一技之长。

第3篇

大家走过运动场,运动场的草坪是天然的,平整匀称,赏心悦目。在学校运动场后边,有一片占了学校面积一半的农场,有门有装饰有景点,菜园里,一片绿意盈盈,菜花、卷心菜、油菜、蒜苗等蔬菜长势喜人。一块块菜畦,旁边都有年级牌和各个班级的口号,既齐整又生机蓬勃。

听富春七小章振乐校长介绍, 从2009年网络上流行开心农场“种菜”“偷菜”,他就想办成一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那时候,他的出发点想给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可以探索自然奥秘的独特天地,另外让没时间买菜的老师不用再去买菜,学校自己种的还是有机绿色的菜。于是,他利用一切办法,把学校操场边的15亩边角土地统一起来,开辟成种植园地。紧邻着开心农场,在高速公路的高架桥下面,学校还有一间农具陈列馆,放置了风车、纺织机等很多农具,让学生体验农耕文化。

章校长说:依据二十四节气,老师带领学生及家长们在田地里劳作、种植。一年级种蚕豆,二年级种土豆,三年级种桑养蚕,四年级种油菜,五年级种向日葵,六年级养殖。立春时,孩子们在开心农场里寻找春天;立夏时举办收获节,孩子们到农场摘蚕豆、剥蚕豆、煮蚕豆、吃蚕豆……老师们还把音乐课、美术课、科学课搬到田间地头上,让孩子们聆听鸟鸣,画蓝天白云,寻找自然秘密。参与新劳动教育在学生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从学校2009年创办活动开始算起,该活动已经持续了十年。孩子们根据节气,在田野里观察他们播下的种子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如今的新劳动教育已在富阳区全域推广,被评为全国十大美好课程之一,富春七小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唯一一所劳动教育试点学校。

我深深感到,在富春七小做一个学生是幸福的。因为那么多老师,把大自然这一堂课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我们的先贤,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曾说过,“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可是我们现在,不要说孩子,即便是大人,也是跟自然越来越疏离,草木鸟兽多有不识,小麦还是水稻,韭菜还是蒜苗都无法分清。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其实,在中国传统乡村,深藏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在中国的农历光阴里,蕴含着多么深厚的生活哲学;春种秋收,夏长冬藏,万物有灵,和谐共生;我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这些文化,体悟这些哲学,使我们的精神受其滋养——这才是我们中国人精神上的故乡。

站在人群中,我特别感动。我还了解到,这座校园的音乐课,首先是带孩子们到“开心农场”去聆听虫鸣;他们的美术课,则是带着孩子在草坪上仰望蓝天,画下心中的一朵朵白云;他们的科学课,是带着孩子们在播种和收获间发现生命的奥秘。老师们并不奢望这些校本课程能留给孩子们一生的印象,只期盼给孩子们留下一点点痕迹;而且他们有一个心愿: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开启一扇大门。

短短一个下午的参观和交流,特别是教师队伍得到锤炼和进步,实现专业化成长,形成团结向上风清气正的氛围,让我们大开眼界,感慨良多。

从办学目标角度思考:富春第七小学“新劳动教育课程”以“培育全人”为目标,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鲜明的特色。试图唤醒德育的本真,实现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富春七小从“开心农场”、 “亲子合作”等方面展开“新劳动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土地,亲近大自然,培养孩子们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行。必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富春七小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致力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把学生从繁重枯燥的课堂教学解放出来,释放他们的天性,可能对学习成绩相得益彰。

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劳动教育 方法

一、劳动教育的现状

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当新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们,由于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他们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贪图安逸、好逸恶劳的思想观念在一部分学生的头脑中占了主流。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青少年在校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9小时,欧盟一些国家青少年在校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6小时,我们的临国日本青少年在校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1小时 ,在我们国家青少年在校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仅有12分钟。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现实,笔者认为在高校很有必要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二、努力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劳动教育的氛围

(一)从国家的层面上,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把劳动教育提到一定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五育”的内容(即德、智、体、美、劳),现实的提法中,往往只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非常重要的劳动教育边缘化,虽然在国家的有关政策中,有劳动教育的内容,但也是重视程度不够,要想真正提高未来国民的综合素质,加强劳动教育迫在眉睫。

(二)从社会层面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让劳动教育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一门必修课程。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学生到校就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重点是智力的开发,忽视了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的培养,如果学校过多的组织劳动教育就会遭到社会的非议,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

(三)从学校层面上,要真正落实国家政策规定,确实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施行学分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组织劳动教育,要像重视其它公共课一样重视劳动教育课。

(四)从家庭层面上,要让学生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家长要像帮孩子检查其它作业一样,督促其完成家庭中的劳动作业,并且也要做好指导和帮助,当好家庭劳动教师,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教师组织劳动教育的方法

大学生劳动教育与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有所不同,笔者认为高等学校在组织教育过程中要认真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在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中,要按照思想动员、劳动实践、总结提高的三个阶段来具体组织实施。

(一)在思想动员阶段, 主要给学生们讲清劳动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端正思想态度,让大家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使同学们明白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劳动史”,无论什么年代,劳动都是光荣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准则;从未来就业的角度出发,讲清现代社会急需那种“热爱劳动、勤于劳动、懂得劳动”的人才,让同学们认识到现代社会大学生越来越大众化,毕业大学生的定位就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消除那种好高骛远的不良心态,教育同学们在未来创业的过程中,要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要作好吃苦的思想准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教育大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劳动、应对学习、应对未来的人生道路,让同学们明白“心态决定命运”这一人生哲理;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教育大家在劳动的过程中,时时处处讲安全,把安全工作贯彻始终;用和谐的理念,教育同学们发扬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以主人翁的姿态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为构建“和谐校园”做贡献。

(二)通过劳动的实践,使同学们深切的感受到劳动的艰辛,让他们明白以前每天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是有多少名辛勤的劳动者在为自己服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发奋努力,刻苦学习;也让他们到一些监管岗位上去发现同学们的一些生活陋习,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把那些不好的习惯努力的改正过来。

(三)在总结提高过程中,通过指导教师和班干部的讲评,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主义意识;让同学们写出心得体会文章,即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更让他们加深了对劳动的认识,从内心深处强化了劳动的意识;让同学们在一起进行劳动心得的交流,即培养了同学们的在公众场合上台发言的语言表达能力,又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和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增强对劳动的认识。

四、组织劳动教育的有关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实施,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作保障。一是严格的考勤制度,每天要我们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勤,保证学生们能够按时上下课;二是详细的评价标准,制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四级评价体系;三是以目标任务作牵引,明确具体任务和标准,对每天的劳动任务进行量化;四是情况反馈的实施,及时的将一周来学生们的表现和成绩反馈给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所在的系别,让直接管理学生的系和部门了解学生的劳动表现情况。

五、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

保定学院在劳动教育中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融洽了同学之间关系。二是增强了同学们的主人翁精神,以校为家的意识更强了。三是培养了同学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维护校园卫生的意识增强了。四是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发奋读书的劲头更足了。五是认识到了劳动的光荣和伟大,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更深了。六是锻炼了同学们的意志,培养了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该课程实施以后,在社会上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作为管理创新宣传了该校《积极创新劳动教育课》的作法;河北省高校后勤通讯作为内部交流资料宣传了该校《坚持育人为本,创新育人环境》的作法;2007年该项目以“育花、育草更育人为题”获得保定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三等奖。

第5篇

春日的蔬香乐园阳光和煦,清风拂面。师生们徜徉其中,有的在饭后闲庭信步,交谈学习心语;有的在课余辛勤浇灌,耕耘班级的自留地;还有的带着纸笔欣赏景色,写写画画。漫步在这里,能够享受到班级园地的春意盎然,感受到师生的热情与自信。蔬香乐园里一片和谐,生机无限。然而,回首两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一、尝试:把荒地变资源

2012年初,随着校安工程的顺利竣工,校园内多了一块两亩的空地,放眼望去,那里一片荒芜,杂草丛生,坑洼不平。是将这两亩地变成绿地,还是为学生开辟实验场所,打造成种植基地,使其成为开发课程资源的载体呢?我们在选择中思考着。机缘巧合,此时我校成为县首批小班化试点学校,部分教师参加了省小班化教育培训班,学习归来,我们决定把开发多样化的校本课程作为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的着力点,然而,当宣布把这块空地作为实验基地来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时,却听到了各种质疑的声音:

“土地与校本课程建设有何联系?在土地上能建出劳动教育教材吗?要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思想上的引导才是更重要的。”

“我校学生都是农村娃,让他们劳动岂不是画蛇添足?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个别辅导更迫切。”

“学生的成绩才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搞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对成绩有何益处?”

还有更多的教师言辞犀利:“课程建设对教师而言不切实际,我们的任务就是教好书,课程建设既高不可攀又徒劳无功。”

面对教师的质疑,我们在内心挣扎着:放弃还是继续。终于,我们决定直面挑战,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聘请当地农民,铲除荒草,平整土地,统一播种向日葵,然后像划分卫生包干区一样划拨给高年级学生,让他们负责浇水、除草。于是,校园内开辟出了第一块种植园区。

二、窘境:被“冷落”的向日葵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处于生长期的向日葵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校园里,学生们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脸庞与朝气蓬勃的向日葵互相映衬,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渐渐地,我们发现学生的热情并没有教师高涨,新鲜感过去之后,不是亲手播种的东西,那么对他们缺乏天然的吸引力,他们也缺少成就感,走过时很少停下来驻足观看,关注度渐渐降了下来。更尴尬的是,我们期待的“明艳的花盘对着太阳微笑”的情景并没有出现,因为向日葵的盛开期是七八月份,正值暑假,校园里空无一人,金灿灿的景象只留在了值班教师的相机里。强扭的瓜不甜,怎么办?

三、调整:尝到了“有机蔬菜”的甜头

带着这些问题和困扰,2012年秋,我们决定吸取上半年的经验和教训调整方案,如何调整呢?由于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的需求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那么就应该听听学生的声音。在精心准备之后,我们对三至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劳动教育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自己参与劳动的机会太少,单一的课堂形式枯燥无趣,虽然生长在农村,但并没有接触过种植方面的劳动教育,他们普遍认为种植实践课程是锻炼自己、熟悉种植和开阔视野的机会,非常期待这样的实践学习活动。随后,我们明确了学校的基本思路,即以劳动教育为校本课程,由此辐射到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中,形成有特色的学生喜爱的课程。

在确定方案以后,学校首先向全校师生发起了“为基地取名”的活动,师生们积极参与,最终确定了“蔬香乐园”这个名字,寓意“蔬果飘香、快乐成长、收获希望”。在完成取名之后,学校倡议让基地绿起来,即按照季节和时令种植瓜果蔬菜,师生们投入到了劳动当中,两个月后,学校食堂以高于市场价两倍的价钱收购了学生自己种植的蔬菜,收获的喜悦令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加高涨。

就这样,“蔬香乐园”课程顺利启航。

四、学习:“风”从上海来

如何让更多教师利用“蔬香乐园”中的资源,进一步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呢?正当思索时,我们又迎来了发展契机,2013年,学校被推荐为省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得到了去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培训学习的机会。在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之后,教师们受益匪浅,在随后的半个月,我们走访了虹口区的多所名校,实地感受了区域内绿色生态课程建设带来的精彩。最吸引我们的是上海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趣乐园课程”的创新实验室建设,他们所建立的劳动基地既有露天土培基地,又有大棚暖房和水培基地,同时,学校还编纂了《水培蔬菜》《土培技巧》等相关教材,引导学生种植养护、观察记录、探究实验、采摘收获。此外,学校还把对种植的热爱渗透到其他课程领域,如花卉折纸、花朵面塑、蔬果国画、植物图案藏书票、植物角、野外观察等,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理论洗礼和实地考察是一场“课程头脑风暴”,教师们有了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这股风暴从上海滩吹到了德清的后花园。

五、前行:“蔬香乐园”成果初显

2013年秋,学校申报了“农村小班化教育典型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课题,计划用三年时间,将蔬香乐园实践基地打造成五块不同功能的实践区域,即劳动实践区、学生探究区、大棚实验区、地膜种植区和绿化园艺区。同时,我们在各功能区就种植内容进行了整体安排,如在劳动实践区种植蔬果,在学生探究区种植学生感兴趣的蔬果及乡镇特色作物,在绿化园艺区种植本地区的瓜果树木。同时,从管理、组织、开发等方面进行探索,成立了以科学组教师为主的种植指导小组,明确了种植方案,鼓励教师的研究与实践。

在学校的动员和支持下,多名教师展开了尝试与探索,教授高段科学的杨老师便是其中一位。她积极开发研究项目,把“蔬香乐园”劳动基地和学生的实验操作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她的科学课已不再是单一的课本陈述和教师一人的独角戏了。在章老师的劳技课上,他带领学生进行栽秧苗、盖膜、施肥、剪枝、采摘等劳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填写研究记录表。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认真实践,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逐渐养成了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

六、反思:“摸着石头过河”与“课程规划”

与课程建设接触已有两载春秋,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师生们对蔬香乐园项目的认同,我们为师生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而感动,同时也收获着绿色教学的生机与成果。我们憧憬在新的一年,教师们能结合自己的学科开展课程延伸活动,为课堂寻找一片绿色,让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为此,学校做了以下努力:

第一,科学教师成立编写组,编写以时令节气、现代农业、种植要求等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种植教材。

第二,语文学科充分利用基地资源成立绿色写作小组,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蔬香乐园带来的生机,增添校园的文化内涵。

第三,艺术组开展蔬果写生、瓜果国画、班牌设计、农民画等活动,从而丰富课程内容。

第6篇

檀传宝:劳动教育对于今天的中国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去考虑。

第一,从社会问题的角度考虑。你会发现如今在中国,很多社会的病态都与劳动教育开展的成效不高有密切关联。比如,一些人为富不仁,一些人一心想赚快钱,还有很多人喜欢炫富,等等……这些社会乱象背后的逻辑,其实都是不劳而获或是少劳多得。或者,我们从特定角度看,很多社会病态都可以归因于与劳动有关的价值观的偏差,需要通过在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去克服。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正如你在问题中所说的,现在咱们国家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很快将会成为第一。我们的人均GDP也已超过7,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可以说整个社会包括我们的教育都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那么,当我们告别了以体力劳动为主导的旧时代之后,有一些课题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脑力劳动的比重会不断增加,但最基本的体力劳动的成分依然存在。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去定义劳动教育所说的“劳动”呢?究竟怎样的社会安排才更有利于让人们在诙中获得尊严、拥有劳动的光荣?应当怎样让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看到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直面、回应这些课题,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迫切、重要。从更积极的角度看,一个能够拥有劳动意义感的劳动者可以更愉快地生活在这个世界。让全体国民特别是少年儿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从而愉快地劳作在共和国的大地上,这对于新时代中国人生存质量的提升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从教育本身的角度考虑。我们强调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方面,根据马克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念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社会主义教育本来就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另一方面,一个最根本的理由,社会主义运动说到底是为劳苦大众主张权利的,是以承认劳动和劳动者的价值为非常重要的价值原则、教育原则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让劳动者克服劳动异化状态,摆脱剥削压迫、过有尊严的生活,这本来就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最为根本的一个诉求。从价值体系上讲,无论是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还是今天的中国,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创造的主体――劳动人民,都一直是最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教育体系中,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教育明显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形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所以,如果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办真正的社会主义教育,按照讲的“不忘初心”,劳动教育就应该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劳动教育的内涵可以说是十分广泛的,内容也很丰富,包括了劳动技术、社会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等等。在您看来,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要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檀传宝:你提到的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具体形态,但是形态的划分标准不一样,比如说以场域划分的话,就包括家务劳动、学校劳动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等等。我更多的是想谈另外一个标准,我觉得无论是在学校、社会还是家庭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外显的部分,比如说在劳动过程中学一些劳动技能、产出一定的劳动产品等等;另一方面,我认为之所以要开展劳动教育,在外显的部分里面隐含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劳动教育固然要学劳动技术,应该有劳动产品的产出,但是对于学生发展来讲,最根本的目标不是要生产多少产品,而是确立劳动价值观。在的价值理论里,非常崇尚和强调的一些原则,比如说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所强调的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强调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以及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原则;教育理论强调体力、脑力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等等。开展这些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说:劳动教育要特别注意让孩子通过参与劳动实践,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学会珍惜劳动果实,尊敬劳动人民。我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这个。

:您认为劳动教育最根本的是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呢?

檀传宝:真正要把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建立起来,当然是要靠学校来进行相关的教育。但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我觉得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社会风气和家长的观念要有所改变。如果社会本身风气就不好,比如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富二代”炫耀其不劳而获的生活,居然还有很多人羡慕不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想要有效开展劳动价值观教育,肯定会遇到重重阻力。另外,很多家长在心底其实并不认为劳动观念是重要的,认为只要学习好,孩子在家里就可以什么都不干。在这种情况下,谈怎么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就会很困难,因为在家庭生活中根本没有加强劳动教育的土壤。

对学校教育来讲,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第一,劳动教育本身要在学校的活动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在整个学校文化中确立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应该成为当前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学校文化里本身就存在大量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那就算是学校有劳动课,作用也会很有限,因为在日常生活里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所以,我认为社会氛围的改变,包括学校文化环境的改变,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形成一种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风气,比开设多少劳动课程更为重要。

:当前在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被弱化、被边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还有老师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您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异化的现状呢?

檀传宝:目前可以说劳动教育的异化和边缘化非常厉害。我认为主要有三种表现:

第一,把劳动看成是一种惩罚,比如迟到了罚做一周的值日等等。劳动本身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但是当劳动和惩罚等负面心理体验建立联系的时候,就是反劳动教育而不是劳动教育。这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种异化。

第二,把劳动教育异化为学习一种技能。设想一下学生花很长时间只是学会怎么剪纸,若这一学习经历对他的课业成绩、身心健康没有太大作用,这样的劳动教育肯定会被边缘化。通过劳动生产和实践的确应该、也有可能学到某种技能,但是劳动如果仅限于技能的学习,而有些技能高考又不需要,这样的劳动教育怎么可能不被边缘化呢?

第三,把劳动教育异化为一种娱乐,比如一些毕业班学生平时学习很辛苦,所以学校会组织他们去参观一下工厂、农村,当作生活的调剂,这就更没有意义了。现在很多学校每年都会有一些劳动安排,认为这就是带着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了。其实所谓的“劳动安排”,基本就是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用一天或半天时间带学生“活动”一下,而这就同时意味着平时学生都不会做这些“劳动”的“活动”……这样的劳动教育,效果当然会极其有限。我们可以看到,上述这三种思维或异化、或窄化了劳动教育的功能。

这就回到了刚才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里边缘化,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劳动教育,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家对劳动所蕴含着的最重要的教育价值没有清醒的认识。劳动教育其实有时候只是要还原某些人生的常识。例如,如果所有人都不种庄稼,面包从哪里来呢?这是常识,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会忘记,一心想着不劳而获,不愿意通过辛勤劳动去创造价值。其实,劳动教育也可以有使人愉悦的功能。但劳动教育真正的愉悦,应该是对劳动过程、劳动果实的欣赏带来的那种精神性愉悦。在帕夫雷什中学,曾经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叫面包节。孩子们种的头一茬麦子收获以后,磨成面粉做成面包,苏霍姆林斯基会让孩子们请自己的家长来品尝。这个时候孩子们的愉快真正是劳动的喜悦――由他们亲手种植的小麦做成面包的那种芬芳,是劳动的芬芳,能够鼓励孩子以后再去进行新的劳动,而不是肤浅的认为,劳动就是我学习累了、去放松一下,那不是真正的劳动的愉悦。

:虽然一直以来学校都有开展劳动教育,比如开设劳技课、组织劳动实践活动等,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您认为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开展,才能够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呢?

檀传宝:学校劳动教育的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本质不清楚。教师可能模糊地知道劳动教育很有必要,然后就M织学生开展几个相关的活动,但可能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劳动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以劳技课举例来说,如果认真去安排的话,可以大大促进孩子各科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要让劳技课变成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的一个综合应用的领域,思考孩子在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等这些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有哪些在劳技课可以用得上?这样就既有劳动教育,也强化了孩子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关联。劳技课的设计应该是这样的思路,而不是只学一个剪纸或者陶艺就叫劳技课了。因此,我是主张劳技课更多的应该是校本的,学校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思考哪些知识可以应用,再去设计劳技课,才是正确的思路。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专门的活动和课程肯定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仅仅通过这一种渠道去实现劳动教育所有的任务。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就会明白并不一定非要花很多专门的时间去完成某一个专门的活动,道德与法治、历史课、语文课、班团活动、师生交往中,都可以渗透劳动教育的理念。

除了开展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两件事。

第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跟上去。比如现在很多老师本身已经没有劳动光荣的观念了,甚至有些老师特别羡慕那些不劳而获、挣快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指望他对孩子有正面的劳动价值观的引导呢?所以,教师一定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这对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相关课程的建设要跟上去。比如说历史课,过去的历史教育特别强调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那现在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如果历史课就只讲帝王将相,而劳动者在历史中的意义完全被人忘记,那肯定是不对的。无论是历史或其他课程,都要注重挖掘劳动教育的素材。

这两点非常关键,因为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或者劳动教育的价值观不能渗透到学科教学里,只是偶尔带学生去专门劳动一下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是那样,可能劳动课甚至都带有反劳动的性质了――因为大家体验到的只是劳作的辛苦,却感受不到其中的价值,孩子们就更不愿意劳动了。所以归根结底,整个教育系统要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各科教学都应该配合,再加上专门劳动教育的课程安排,才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您谈到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十分关键,那究竟如何才能够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而实践您刚才所说的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呢?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角度,您又有哪些建议?

檀传宝:要让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我觉得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劳动教育要从保障社会主义教育性质这个角度去看。所有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清楚地意识到,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是保证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劳动教育要从孩子的健康人格成长这个角度来讲。如果孩子从小就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他将来必定会非常自私,那样是不会真正幸福的。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人生将是非常悲哀的。而引导孩子过有创造性的、充实的人生,能够拥有健康的精神人格,是不能离开劳动教育的,教师也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劳动教育要从社会改造的角度去重视。正如我刚才说的,现在有那么多社会病态其实是因为人们看待劳动的观念出了问题。要保障社会的良性发展,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责无旁贷、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我也有两个建议。一方面,现在很多老师,尤其年轻老师,并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劳动价值观,这就好比数学老师不知道数学,那你怎么教?所以广大教师需要去了解什么是劳动价值观,了解劳动价值观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当教师明白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具体要去实施的时候,要考虑有创造性地去推进劳动教育,不能把劳动课又变成另外增加的“课业负担”,而是要思考如何把劳动教育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形成综合学习的课程形态,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这种创造性不是异想天开,要与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实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协作,但如今很多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习惯,“家里的活儿不用孩子做,只要好好学习就行”是很多家长仍然持有的观念。您认为应该如何改善这种局面?

檀传宝:首先还是要明确,劳动价值观教育是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这是一个大前提。具体到家长要做哪些改变?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不要把学习跟劳动看成是对立的。在我看来,其实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家长完全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学习,来帮助孩子确立付出努力才能够有所收获这样的“劳动”观念。正如大人要通过劳动去创造世界,儿童要通过学习去获得成长,我们完全可以把劳动和学习建立内在联系,而不是将勤奋学习看成跟劳动没有关系的一个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孩子如果认真学习,也可以视之为勤劳的一种表现,也是值得鼓励的。

第二,家长不能把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看成是与儿童生活没有关系的。你所说的很多家长在家里不让孩子劳动,一方面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劳动的教育意义,另外一方面是在这个少子化时代,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许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去做家务。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问自己,到底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如果爱自己的孩子却不考虑教育意义的话,有可能就只是一N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所以我觉得让孩子适度地参加有意义的家务劳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培育儿童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等等。他如果什么事都不做,那怎么学习做主人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进行变革。一旦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就会自觉去考虑哪些劳动方式对孩子是合适的。我觉得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把学习跟劳动联系起来,是一个最为可行的选择。

:还有另一种情况,有一部分家长已经能够意识到劳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也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他们是采取以劳动换取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做家务,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种教育方式的?

第7篇

一、建立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1.打造优质劳动实践基地,提高劳动实践技能

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是我市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法制教育、生存体验、国防教育和素质拓展等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一直坚持“体验、创新、感悟、成长”办学理念,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基地采取“从学校走入社会,从课堂走进生活,从书本走向实践”教学形式,坚持多样性、灵活性、系统性原则,开设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有手工制作、素质拓展、科学实践、生存体验、专题教育、地方课程六大类60多个项目,组织市区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等劳动实践体验及工艺学习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几年来,劳动实践基地始终保持有序、有效、安全的运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拓展劳动教育渠道,做实研学实践活动

我市各类学校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定期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拓展劳动体验空间。特别是市中小学劳动基地立足教育性、突出实践性、加强融合性、确保安全性。充分挖掘美丽地环境资源与特色文化,确定了红色记忆、绿色生态、传统文化、白茶文化、安全体验、职业规划等六大研学旅行课程,并按照课程主题逐步开发了“成就梦想,精彩飞扬”、“我自护我平安”、“祖国在我心中”、“白茶故里可爱家乡”、“以孝扬善以爱抒情”、“手拉手共成长”、“我体验我健康”、“公益手工制作”、“特色文化”等九条线路,这些线路集观光体验、求知习艺、民俗风情为一体,研学目标明确,主题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实践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在行走的课堂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构建劳动教育推进网络

(一)突出学校教育主阵地 保障劳动教育开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市各校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渗透劳动教育,形成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将劳动课排进课表,并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白琳中心小学组织教师编写并推广使用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劳动教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美术、体育及班队会课进行有机整合。

2.将劳动教育融入活动课程。全市各校充分利用学校特点,开展“劳动节”“科技节”活动。如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地方传统文化引进校园,让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生根发芽,使校园成为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阵地,开发百人鼓号、茶艺表演、鱼灯表演、书画、舞蹈、剪纸等30多个深受学生喜爱的特色项目,促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形成了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氛围。

3.打造“开心农场”,增长基本技能。学校因地制宜,开辟校内种植园、地理园等劳动实践阵地,为劳动教育提供触手可及的平台。如:白琳小学利用闲置的完小校园开辟“红领巾农场”,学校的菜地由学生自主种植、自主管理、自主收获,课余时间可邀请家长入校一同参与劳动实践,增进亲子交流与互动。充分利用边角音旯地块,开辟校内红领巾种植园,成为城里孩子现实版的“开心农场”。畲族学校本学期开始办起了“畲药种植园”……学校努力通过种植园的建设与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与基地作物的田间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基地的育人功能,使其成为学生劳动锻炼与生产实践基地,成为师生交流劳动经验的实验基地。

4.建立劳动志愿服务队,增进实践体验。积极为学生提供劳动体验机会,培育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成立志愿服务队。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二)创建多样化劳动教育平台,丰富学生劳动技能体验

活动是数育的载体,学校积极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好“五结合”,使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1.结合“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开展“自我服务”。例如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红领中走进社区环境保洁活动;结合植树节开展校园苗圃养护活动及“我为校园增添一抹新绿”植树活动,组织开展“拥抱春天播种绿色”主题活动,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在重阳节组织学生们走进福利院为老人们打扫房间等。

2.结合“三好”厚基教育活动。制定适切得评价标准,把学生的劳动教育的考核结果纳入“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活动综合评价,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范畴,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