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体育学科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9-14 17:27:59

序论:在您撰写体育学科的特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体育学科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学科特点;训练学;研究发展

针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口号的提出,中国的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增加学生体育的宣传力度,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人民对运动健康认识的深化,社会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据调查,现在中国的体育教育体系不是很完善,教学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整个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发展水平较低,一些大学更注重体育训练学的理论知识学习,注重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训练强度。另一方面,一些学校重视体育训练,加强学生的运动强度,但缺乏专业体育训练学的知识储备。最后,体育训练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很不协调,不能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体育训练学是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对整个体育训练培训计划进行优化,培养出体育训练学的知识储备丰富,又具有很好的实践能力的学生,以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寻求。

1.中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点

1.1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内容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体育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这门学科在2003年提出并应用到研究生培养教育方面,但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传统理论对体育教学指导和运动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充满活力学术型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的二级学科,它与体育学科的其他二级学科有显著的区别,它更注重体育训练的发展和体育教育的精神培养,更是体育科学的精髓。体育教育训练学不仅保留了传统体育教育学学科对体育运动理论知识的重视,也注重运动实践训练,研究体育运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而去发掘训练和运动中的一些规律,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一种综合科学与实践的体育教育学科,在社会的应用中非常实用。

1.2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特点

体育教育训练学最初出现的时候,被定义针对体育教学与运动实践训练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学科,换句话来说,体育教育训练学主要包含:“体育”、“教育”以及“训练”,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应该是体育学、教育学与运动实践训练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研究教育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伴随着教育和研究的深入,教育学逐渐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教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吸收各个方面的自然科学教育研究的优秀成果,另外在实施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顺应时代的要求,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使教育更实际、更全面、更明显。高校体育学是研究体育项目、体育科学体系、体育教育以及体育发展的方向的学科,体育学非常注重体育的推广,完善体育科学体系,优化体育学科结构。综合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更侧重于教育学。通过体育等手段达到学生教育组织的目的,主要通过体育教学、专业课程指导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增强学生对体育专业知识的掌握的目的。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具体内容就是把体育学、教育学和运动学的理论知识和规律运用到体育训练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和偏好,设置适当的训练方案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的运动,以此达到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培养目标。因此,体育教育训练学是高校体育和自然科学有机结合的综合性社会学科,包含体育的本质。

2.中国体育教育训练的研究发展趋势

2.1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服务

自从中国的运动员在2008北京奥运会中获取成功以后,国家教育部门和广大观众回顾了国家体育人才培养的体系和机制,更提出了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从“精英”向“大众”转变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的核心是体育教育训练的机制、体育训练具体办法以及体育部门组织形式的改革。世界首号体育强国———美国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奖牌很大一部分由大学生获得。这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体育教育教学和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在国家体育战略调整中,需要为高校运动员提供辅助训练服务和发展模式的一些学科,改变其服务功能是体育教育训练的主体。传统来说,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总体是为培养日常体育教学训练人员提供服务。但是伴随着国家对高校培育高水平运动员要求的提出,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的研究发展将往辅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方向靠拢。纵观世界上的一些体育强国,比如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他们在高校中设置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的专业,主要是为了本国或者本校运动员服务,这些专业为体育训练提供了必要的科研支持。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美国春田学院以及德国科隆体育大学等,它们都发挥了本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优势,充分地为竞技体育提供了优质的服务。随着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逐步转型,中国的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也将有很大的变化。中国体育教育训练学,从以前的单一培养体育训练员逐步转变体育科学和技术支持。体育教育与训练课程在转化过程中,首先是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科研支持,提高运动员水平。体育可以转化为真正的表现,实现生产的同时。运用体能训练的各个环节对高校运动员进行学科教育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高校运动员作为学校的一个特殊平台,在培养综合素质的同时,真正把体育训练学和教育学联系到一起。

2.2加强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综合性

作为世界教育的发展大趋势以及科学进步的重要表现,教育学科的综合化性越来越强。这种大环境对处于发展阶段、尚不成熟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综合化发展是由体育教育训练学科的自身优化和社会环境需求共同决定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可以与心理学、生物学等其它相关的学科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它的研究发展将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体育教育训练学科其包含内容非常广泛,是其他体育教育学科不能比拟的。在中国各个领域全面发展、与国际紧密交流的今天,体育教育训练学必须要扩大自己覆盖的领域。综合延展的方法是强化学科竞争力非常有用的手段,对于本来就是综合其他学科而设置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来说,在未来的发展中,就要进行更多方面以及更深层次的学科综合,以增加自己的活力。

2.3强化关于生源选拔制度研究

生源质量直接影响体育教育训练学教学质量,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均具有直接影响。在各高校均积极扩招的环境下,想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则需要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冷静面对扩招问题,学校在对自身师资力量以及就业需求等现实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切合实际制定相应招生计划,真正做到重质不重量。同时学校在关于学生入学选拔过程中,也需要提高选拔自由度,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将其作为是我国体育教学训练学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学生选拔过程中如果单纯的依照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入选标准,那么并不利于体育教育专业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成才及就业。在目前招生考试过程中存在重文轻武问题,则需要结合考生及社会实际需求,对目前的招生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选拔力度,在进行生源选拔过程中不但要加强理论知识选拔,同时也要注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免出现“纸上谈兵”问题的出现。最后在实践能力中,运动技能则最重要,属于基础技能,不管是教学还是健身均属于是技能知识经验的传授,强化训练主要目的也就是提高竞技运动成绩,教学、训练以及指导均能够促进促进运动技能发展。所以在生源选拔过程中,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学生运动技能考核制度,以能够确保学生能够满足运动技能方面的要求,确保每个学生均具有真才实学。同时严格的学生运动技能考核,也能够为学生知识和技能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招生考试制度设计中需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真正做好学生质量控制,选拔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样突出的学生,提高生源质量,促进体育教育学的健康发展。

2.4强化培训方案研究

学校在进行人才培训过程中,必须要和体育事业发展、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以能够为国家及社会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基于目前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则需要对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内容及学分比例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免出现课程重复开设问题,合理提高选修课课程数量,以能够为学生选择提供更大自由度,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同时也可以加大一些实践课程或实践培训课程,以促进理论结合实际,对学生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以及业务能力进一步强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观念。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不但要增加专业技术教学训练课程,同时也需要基于专业训练课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现代技术和比赛实践经验结合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技术训练课程,不但要进一步提升本专业水平,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其他相关专业的技能水平。在选修课程开设过程中,其中需要加大新兴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学习,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第2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特点;方法

中学体育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内容和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面进行解读。从教学目标看,主要看中学体育是否完成上课内容,是否合理安排课时,是否有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从教学结果上看,是否通过“教”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检测教师的师德和教学行为。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学手段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明显。这三项的有效实施,是衡量中学体育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

一、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特点

(一)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中学体育较之其他学科,有自身的特点,更多的强调身体协调力,身体素质、运动技巧和兴趣爱好等,对于先天的身体条件考察更为重视。显现在成绩上表现为通过自身的努力,存在不达标现象,而有些同学不锻炼,仍然可以取得优异成绩。从这个角度看,就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要鼓励并激发每一名同学对于体育的热情,并挖掘他们的性格特点,针对个性进行潜能开发,通过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评价要有全局观

在中学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体现全局性的特点,要对学生的技能和知识掌握进行综合评价,要将学生的品质纳入到考核范围之内。同时,在规定性的动作完成后,可以适当的给予学生选择权力,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较为擅长的项目进行体检,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参与热情。

(三)教学评价要有即时性

体育教学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动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且对于每一次动作完成进行指导和评价,这就存在评价的即时性,外显突出。课堂教学中,对于体质差,体育掌握慢的学生可能存在畏惧心理,要舒缓学生这一情绪,就要对学生的即使评价进行调整,扬长避短。

(四)教学评价要可持续发展

结果是教学评价的终结,要关注过程性和评价结果的有机结合,观察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努力程度,如何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等。

二、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

(一)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法

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是依据客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1.教师对学生体育课学习过程评价

教师通过对学生上课情况的了解,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修整,以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堂态度、表现、习惯、控制力、努力程度、参与意识、动作和技能掌握等多维度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

2.学生自我评价

在新课标体系中,要求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内容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自省,结合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和反馈等方法,唤醒学生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力。小组讨论,组员互评等方式较之教师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有效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生理和心理特点完成体育教学内容。

(二)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

1.即时性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是为了教学更好的开展,通过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体育教学存在即时性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记录学生日常训练的表现,将课堂表现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教师记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即时评价直接、具体、及时,这种教学评价形式能够有效的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记录学生情况。即时性评价可以连续几次,结合期末总结性评价,给予学生整体指导,促进学生体育课堂知识的全面掌握。

2.定时性与定量性评价相结合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定量和定性的教学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内容多元化。课堂讨论、师生点评、动作评述等定性评价,教师可以划定不同等级,对学生动作定级。教师也可以通过制定评价表的方式对教学进行评价,保持价值中立,客观的对学生完成课程情况进行分数判定,以衡量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二者各有利弊。定性分析更倾向于主观判断,对量的评价不够完全,建设性意见存在。定量分析更倾向于数量标准的判断,对标准化更为侧重,通过数量分析后能够为教师提供整改方向。二者的有机结合恰恰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各持所长,优势互补,使体育教学评价更为科学、合理、全面、准确。

3.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学评价往往以他人评价为主要方法。这个评价分别来自领导和同行两部分。在新课标体系下,对于体育教学也提出了发展性评价意见,更加侧重于评价教师的参与程度,评价教师教学的多元化体系,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领导、同行、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因素共同考虑,有效完善评价体系,以促进体育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健康成才为目标,通过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手段,评价方法,从全局考虑,综合评价,有效的将即时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规划,精心设计,全面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评价和新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实践 特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根据人体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媒介手段,以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增进健康,传授体育锻炼的知识、技术、技能,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系统教育过程。

一、技艺性

体育实践类课程的“技艺性”学科性质及以下3个学科特点,实际上就是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多种风格,为体育课程模式的多元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1995 年版的《体育概论》将运动技术定义为:“能充分发挥人体机能,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运动技术”这一词汇广泛运用于体育运动的各个项目之中,因为,身体练习是体育得以体现其本质特征的媒介,如果体育离开了身体练习的基本形式,那它就离开了体育的本质,这也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文化类学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运动技能是通过身体练习过程而获得的有质量的完成某种运动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实践能力。运动技能既是人们主观生活经验的一种表现,以培养一定的身心素质为基础,掌握和表现特定运动技术;又是体育学科运动实践的专业基础。

运动体能在学校体育实践类课程中,要发展学生的运动体能,就得要求学生不断反复的进行身体练习,来达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发展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这是发展体能的突出特点。发展学生运动体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学校体育实践课。

二、情意性

自然科学课程学习的是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这些规律是必然的,有序的。情意类课程是指通过课程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其中就有很多偶然的无序的因素。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健康、充实、完美的情感世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高雅丰富的人生品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传授知识予学生,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塑造出健康的人格。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被固定在一张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尽性的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的结合,他们的个性也在其中得到充分的发展[5]。

学校就是一个小的社会,而学生就是这个小型社会的一分子,只要是社会就必然会有社会交往,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堂下,师生之间,还是同学之间,都有交往。正所谓“小课堂、大社会”,表明了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远比其它学科要复杂的多;体育运动中的运动交往全方位地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自然性

体育实践类课程的“自然性”学科性质,体现了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自然天性与兴趣出发。

体育实践课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这是每个体育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从系统观点分析,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只有适宜的负荷刺激才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多种多样的体育资源可供开发和利用,例如:开发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注重师资培养,优化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开发课程内容资源: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体育设施资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对现有场地设施资源进行开发,提高其利用价值。

四、人文性

正确认识体育实践类课程的“人文性”,将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确立科学的体育实践观与积极参与体育实践。

在学校体育课堂中,经常有许多不同的行为现象出现,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解析,使教师与学生对体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体育运动行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些体育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体育手段与方法来进行的活动。体育运动行为作为体育活动中的一种行为表现,并非是孤立地存在的,体育运动行为的形式既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多样性的。

学校体育为学生提供了社会交往的良好空间,为磨练学生的意志提供了机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学校体育应赶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为建设社会主义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总结上文,可以得出:教学离开了身体练习就不是体育教学;在强调促使学生身体发展的同时,亦不能忽视学生的人文修养;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技能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离开了身心健康,运动技能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所有这一切,都是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风雨,鲍计国.对当前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价值的再审视[J].体育世界・学术.2007:35-37.

[2] 朱文军.体育新课程运动技能教学的理性审视[J].读与写杂志.2008,5(4):151-152.

[3] 徐清秀.体育教学应重视发展学生的体能与个性[J].福建体育科技.1998,17(增):54-55.

[4] 许洪松.情感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内江科技.2008,1:181,53.

[5] 李淑芬.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M].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14:47-48.

第4篇

1.1运动技术

“运动技术”这一词汇广泛运用于体育运动的各个项目之中,因为身体练习是体育得以体现其本质特征的媒介,如果体育离开了身体练习的基本形式,那么它也就离开了体育的本质,这也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文化类学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的,实施多样化的运动技术教学,不讲究去追求竞技运动中的高难技术。只要把容易掌握的运动技术动作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较多的技术、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就能使其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1.2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通过身体练习过程而获得的有质量的完成某种运动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实践能力,运动技能既是人们主观生活经验的一种表现,以培养一定的身心素质为基础,掌握和表现特定运动技术;又是体育学科运动实践的专业基础。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所在是运动技能,如果离开了运动技能,体育学科理论也只能是空洞的、无利用价值的知识。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离不开心理思维,离不开脑对运动技能的分析和综合,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动作表象才能转化为动作概念,学生才能掌握动作要领并进行有效运用。因此,学生通过体育课程运动实践所获得的对运动技术具有一定熟练程度的操作技能与技巧,促使学生体验积极的情绪感受,促进学生适应运动技术学习的新环境,不断调节所面临运动障碍的情绪与态度。

1.3运动体能

在学校体育实践类课程中,要发展学生的运动体能,就得要求学生不断反复地进行身体练习,来达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发展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这是发展体能的突出特点。发展学生运动体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学校体育实践课。发展学生运动体能的要求要善于抓住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最佳时期,小学阶段应以发展速度协调能力、柔韧和灵敏为主;初中阶段以发展速度和速度力量为主;高中阶段以发展力量、耐力和速度为主;大学以后,保持已获得的体能水平。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能,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设法激励学生的参与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2情意性

自然科学课程学习的是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这些规律是必然的,有序的。情意类课程是指通过课程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其中就有很多偶然的、无序的因素。

2.1运动情感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健康、充实、完美的情感世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高雅丰富的人生品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传授知识予学生,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塑造出健康的人格。人都是有感情的,都有被尊重和被重视的本性,而尊重亦是相互的。学生尊重教师,教师同样也以和蔼的态度鼓励他们,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尊重,必然反过来尊重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2.2个性发展

当前体育教学不仅特别强调体育健康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理性认识,更加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人发展为教育理念。个性是以遗传倾向很强的气质为中心,并通过它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它以个体在各自的生活空间的人性或行为方式为特征,具有相当稳定的统一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像上文化课一样,学生要被固定在一张课桌前。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性发挥自己的情感,尽情地去参与游戏、参与运动或竞赛。让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可以使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的结合,可以在运动宣扬自己的个性。

2.3运动交往

学校就是一个小的社会,而学生就是这个小型社会的一分子,只要是社会就必然会有社会交往,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堂下,师生之间,还是同学之间,都有交往。在体育活动,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同学生之间,都需要相互的语言交流、肢体交流,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远比其他学科要复杂的多,所以在体育运动中通过运动交往,可以全方位地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3自然性

体育实践类课程的“自然性”学科性质,体现了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自然天性与兴趣出发。

3.1运动负荷调节

体育实践课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质量,这是每个体育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从系统观点分析,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只有适宜的负荷刺激才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学生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协调配合,逐步增强,然后先从负荷量上增加,在学生适应后,再逐步增加强度,当增加量时,强度适当下降,当增加强度时,量再适当下降,如此交替进行,密切配合,使学生承受的运动负荷逐步提高。因为假如对全体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安排相同的负荷,则会造成一部分学生还没达到教师制订的运动负荷目标,而一部分学生却无法承受。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3.2自然运动方式

我国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始于,这样的历史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当时的教育和学校体育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随之传入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我国教育界得到初步的推广和实施。

3.3运动资源开发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多种多样的体育资源可供开发和利用,如开发学校体育人力资源: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注重师资培养,优化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开发课程内容资源: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体育设施资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对现有场地设施资源进行开发,提高其利用价值;体育运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体育科研,都应当充分重视,以此来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持续发展。

4人文性

正确认识体育实践类课程的“人文性”,将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确立科学的体育实践观与积极参与体育实践。

4.1运动行为

在学校体育课堂中,经常有许多不同的行为现象出现,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解析,使教师与学生对体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体育运动行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些体育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体育手段与方法来进行的活动。体育运动行为作为体育活动中的一种行为表现,并非是孤立地存在的,体育运动行为的形式既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多样性的。学生不良的体育运动行为普遍存在,对学生健康的影响非常不利。要想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发挥正面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既注重技术的传授,又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在体育实践课上,要加强体育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

4.2运动意识

意识可以有效带动行为习惯,因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生运动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有没有参考体育活动的意识,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先行设计,能不能吸引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能不能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找寻到快乐感与满足感,让学生在文化课上所积累的压力可以在体育活动得到有效地释放。激励学生的运动动机,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

4.3社会适应

学校体育为学生提供了社会交往的良好空间,为磨练学生的意志提供了机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学校体育应赶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为建设社会主义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发展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教与学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民主的课堂社会。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设计一些特定的体育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勇敢拼搏精神,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基础;通过发挥体育运动的“规则效应”,加强学生的社会规范化。

5结语

第5篇

1.体育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1.1 复杂性

体育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体育领域经济现象、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学科。它是由体育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作为一门交叉或边缘学科,体育经济学既具有经济科学的属性,属于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又具有体育科学的属性,属于体育社会学科群。体育经济学的主要经济理论基础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对体育经济学颇具影响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主要包括体育管理学、体育法学、体育营销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社会经济统计学)、体育政治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学、体育人类学、比较体育、奥林匹克运动等等学科,因此,体育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复杂性。

1.2 抽象性

抽象性则是体育经济学的另一显著特点。不论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还是产业经济学,都是以解释原理为主要任务,而理论本身的任务就是抽象。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例如苹果、香蕉、梨、葡萄、桃子等,它们共同的特性就是水果。得出水果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抽象就是抽取事物的共同特征或本质特征,舍弃不同特征。正是这种抽象化能提供帮助人们掌握体育经济规律和把握体育经济关系的线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得好“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化学试剂,也不能用显微镜,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

1.3 基础性

对于体育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学习该领域所需的背景知识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通过体育经济学的学习就是要建立起基本的学科背景知识,为后续的学习与实践提供一个知识平台和基础。比如,通过学习消费者行为理论,为进一步研究体育消费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学习生产行为理论,为进一步研究体育厂商决策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市场结构理论,为进一步研究体育市场竞争和垄断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学习微观和宏观经济原理,为进一步学习体育管理原理和解决体育管理实务而奠定基础等等。

2.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的原则

2.1 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体育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准确理解教材知识内涵的基础上,能够加以变通,灵活运用,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让学生切实感到专业基础课的实用价值,譬如引入案例教学,用“上大学值吗?”学生自身涉及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试着分析上大学的成本与收益,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另外,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以增强他们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意识。体育经济学的教学通过强调学以致用,来提高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对体育经济学的学习实现知识向认知上的飞跃。

2.2 兴趣为先导,将快乐元素融入课堂

兴趣是学习的无形动力,会对未来的活动起准备作用,并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因此,在体育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以兴趣为先导,将快乐元素融入课堂的原则,一定要大量采用新的教学手段,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实现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课堂辩论、游戏比赛、角色扮演、故事讲述、商战模拟等多种方式,将枯燥的理论内容用各种有趣的形式进行转化或诠释,让学生感到体育经济学的新奇与乐趣,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好地投入体育经济学的学习之中。

2.3 严谨治学,将课前、课中、课后高效整合

恐怕许多中国人都会熟知马克思的这段故事。马克思当年在大英图书馆里写作《资本论》,固定坐在一个座位上,数年下来,桌子下面竟然留下了磨出的脚印。这段故事正如他所指出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所以,在体育经济学的教学中,必须贯彻严谨治学的学风,教师以身作则精心备课、不断建设并创新课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即时复习和完成作业,将有限的时间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勤学苦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3.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的有效形式

体育经济学课堂教学创新可以从开场白的主题引入、难点讲解创新、理论解析创新、知识巩固创新等几方面进行,合理运用名家经典、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3.1 通过熟悉的故事、文艺作品或茶余饭后的热点问题,引出课堂需讨论的理论要点

每堂课的教学作为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课堂的开场白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点,成功的开场白能促使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注意力迅速集中,使师生互动进入良性循环,因此,精彩的开场白是课堂成功的关键之一。经过课堂实验,发现通过熟悉的故事、文艺作品或茶余饭后的热点问题,来引出课堂需讨论的理论要点,往往能缩短学生对课堂的陌生感,能迅速融入课堂的教学之中。例如从黄宏、巩汉林买钉子的小品引出供给的概念、从排队买奥运门票现象引出弹性问题、从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出消费者偏好的概念、从折扣和优惠券引出价格歧视问题等方法。

3.2 运用名家经典,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核心原理

体育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习经济和体育相结合的科学的分析思想和分析方法,掌握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框架,并能运用弹性分析、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及最优化分析等经济分析方法分析和解释现实体育经济问题,并为后继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经济学的概念和原理的阐述是个难点,可以运用名家经典,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核心原理。例如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来形象解释价格理论;萨缪尔森的名言“你可以将一只鹦鹉训练成为经济学家,因为它所要学习的只有两个词:供给与需求。”从而提出供给与需求的重要性‘深奥无比”的科斯定理,是通过一个简单的“牛群到舭邻的谷地里吃谷”的故事来完成的等等。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中,一些经济学大家的经典故事和名言使经济学原理理解起来更为透彻,也使经济学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

3.3 借助案例分析,讲解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善等理论

帕累托最优是以提出这个概念的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维弗雷多帕雷托在他关于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概念。帕累托最优是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也就是一种“双赢”的理念;帕雷托改善是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可以用排队打水的案例来予以解释。几个人拎着水桶在一个水龙头前面排队打水,水桶有大有小。他们应该怎样排队,才能使得总的排队时间最短,达到最优。最优化方案是打水的人,按照他们水桶的大小,从小到大排队。这样安排,花在排队上面的总的时间最短。这一案例涉及到了帕累托改善,让大桶者换到后面去,虽然许多人改善了,但是大桶者本人却受损了,所以这并不是帕累托改善。通过此番理解,能使学生更好地加强对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善等理论的认识。

3.4 利用角色扮演,加深对效率工资和博弈论等理论的理解

效率工资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厂商主动地把雇员工资提高到市场均衡水平之上的一种理论。效率工资虽然提高了工资,但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反而使生产成本降低。可以通过“周扒皮”与“王善人”的角色扮演来讲解效率工资原理“周扒皮”这一角色是来自于高玉宝《半夜鸡叫》中的一个财主,其特点是对长工刻薄,每天半夜学鸡叫骗长工多干活,食宿条件差,工资很低;而“王善人”这一角色则是另一个虚构的财主,其特点是对长工非常友善,给较好的食宿条件,给较高的工资,让长工按正常的作息时间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王善人”比“周扒皮”付出了较高的生产成本,但实际上由于长工的劳动效率和劳动质量更高,所以真正的赢家还是“王善人”。通过让学生进行两种角色的扮演,加深了对效率工资理论的理解。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是指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意义。可以用囚徒困境中警察和小偷的角色扮演来加深对博弈论的理解。

3.5 通过课堂辩论,更好地认识成本与收益等原理

成本也称生产费用,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即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与其价格之乘积的总和。经济学所说的成本简言之分为两种,一是实际发生的成本,即会计成本,另一个是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机会成本是指厂商将既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商品时,所放弃的使用同量资源在其他生产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厂商的收益可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从纯经济学角度看,收益大于成本的预期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因而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理性原则。通过课堂辩论,围绕“上体育类本科值与不值”的主题,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与观众三个部分,正方观点“上体育类本科值”,反方观点“上体育类本科不值”,正反双方展开辩论,最后由观众投票决定胜者。通过这样的课堂辩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了成本与收益等原理,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经济学的积极性。

3.6 通过例题分析与计算,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习体育经济学的过程中,分析与计算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通过原理讲解之后,可辅之完成一些选择或计算题,能促使学生对所学理论进行准确把握,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学习需求和供给的原理之后,可以练习一些选择题加深印象,如题一,教练员工资提高将使俱乐部产品()?答案为A.需求增多B.需求减少C.供给减少D.供给增多;题二,假设用于生产运动鞋的皮革价格上涨,结果,运动鞋的供给(),供给曲线向()平移?答案为A.增加,右B.增加,左C.减少,右D.减少,左。另外,学习了效用理论,可以完成如下计算题,假设消费者小王用80元人民币全部购买X和Y体育商品,X和Y体育商品的价格分别为100元和200元。①请写出小王的预算方程并画出预算线。②当效用最大时,X商品对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多少?③为获得最大效用,他会购买多少单位X和Y商品?如此通过大量例题的分析与计算,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强化。

 

3.6 结束语

第6篇

教师在讲解时首先要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和要求,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动作的关键所在。其次,讲解要精炼,特别是对于技术动作的重点环节部分。要力求讲得透彻,讲在点子上,使学生明确技术的关键,并牢固掌握。对于难点部分,教师的引导会给学生带来决定性的影响。要善于激发热情,使学生愉快学习。教得好,“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不至于“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

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或通过回忆、表象、联想等暗示,诱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往往一个细小的动作,如:篮球的运球过人,投篮进球,在防守中打掉对方的球等都会带来快乐的运动体验,进而获得下次学习的良好经验。同时发现在学生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如果有同伴或教师的欣赏,则对他的体验更加深刻和持久。教师对学生一些典型或富于创意的赞赏,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和表扬。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善于模仿。在教学中,结合这一特点,可以让儿童边听、边看、边模仿,演示某些操作和活动过程,进行实际体验。如教学“路上的安全”,可先让他们看一段多媒体演示片,让他们模仿过马路时的情景,这样的活动,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上课时学生的表现极为认真。“入角色”这一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尝试性的演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体育教学应该改变过分强调单一的接受性的学习方法,小学生有一种天真、活泼的天性,经教师指导完全可以从“游戏”里面生成很多类似的学习方法来。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多,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

一是观察学习法。即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某个阶段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视、听器官获得体育知识、技能等有关信息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以强化目标的导向和动力作用,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通过教师对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了解技术动作的形象、结构及要领,完成动作的顺序及方法,感知教材,对所学技术动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二是鼓励法。小学生喜欢表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鼓励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多种鼓励形式并结合有针对性的练习手段,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潜能,这在课改后的体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是合作学习法。老师根据体育教学任务和目标,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等因素,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整体设计,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安排练习进度,自己选择学习方法。然后在教学中教师再引导学生互相探讨、交流学习心得,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这种学习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对体育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特别是对新内容的理解。

四是创造学习方法。小学生具有喜欢了解新鲜事物,对趣味性知识感兴趣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收到明显效果。并且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为今后培养各种能力打下基础。要引导学生在听讲解、看示范的同时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要鼓励学生完成具有创新意义的动作,并从中探索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学习性升华。

第7篇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和运动老年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德国科隆体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G807.4;K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1-0080-04

Cultivation of masters of sports for the aged in Koln Sports Institute of

Germany and its inspirations

DONG Lun-hong,XU Bing,SHEN G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zhou U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Abstract: The master major of sports for the aged in Koln Sports Institute of Germany is oriented to cultivating application type talents.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ion are as follows: the curriculum system has 12 modularized curriculum structures; curriculum setup embodies “wide caliber”; teaching modes are diversified, the institute,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manage student education in a cooperative way; the institute values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Based on German experienc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s of sports for the aged in China, the authors derived the following inspirations: exert the functions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establish occupation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for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for sports for the aged; focus on the need of the aged society for talents of sports for the age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sports for the aged; open a major or direction of sports for the aged, build an education system that cultivates talents of sports for the aged in a diversified way.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master major of sports for the aged;curriculum setup;talent cultivation;Cologne Sports Institute of Germany

2007年德国学制改革将是本科、硕士教育分开,并开设老年体育硕士专业,培养学制为2年[1],2010年改名为体育和运动老年学。德国科隆体育学院是德国唯一一所开设体育和运动老年学专业的高校。我国高职高专及高等教育本科与硕士专业设置中都没有老年体育专业或专业方向。本研究通过对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和运动老年学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为我国开设老年人体育相关专业及开展老年人体育研究提供借鉴。

1 培养方案概况

1.1 培养目标及就业领域

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和运动老年学硕士培养目标为能运用心理学与社会学、生物学与生理学、运动和训练学相关知识分析与研究老年人体育活动,并能通过身体活力方法创新、老年社会问题分析,达到促进老年人健康与长寿、自理和生活的高质量[2]。学习的内容主要有:(1)老年体育的社会问题和政策制定;(2)体育促进单个老人的健康、长寿无痛苦基础研究;(3)整体寿命视野下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自理和生活的高质量;(4)开发老年人获得身体活力和健康的新方法和创新产品。

主要的就业领域与岗位有:高校中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大众健康促进,包括公司中工作人员的保健和退休前的积极准备;在政府公共服务或者私人服务提供商等部门从事运动指导和人力资源管理(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进修);在评估机构中从事健康项目的评估和健康质量测试;在老年人帮助中心和康复机构从事指导和管理工作。

1.2 课程体系

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和运动老年学硕士专业学制2年,学位课程在前3学期完成,由12个模块24门课程组成。第1学期为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学习生物科学、社会学、行为学以及方法论基础;第2学期为应用理论课程,主要应用基础理论与方法选择社会出现的老年体育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第3学期主要为实践课程,以项目课程的形式在科技、营养、老年病理、药理学/兴奋剂和管理等领域参与具体研究项目;第4学期主要用来完成论文以及参与一些相关的科研与实践活动。课程名称、学分与学时安排见表1。

2 主要特点

2.1 课程设置体现“宽口径”,以模块化设置课程

1)课程设置体现“宽口径”。由于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毕业生可能在体育组织与协会、康复和治疗中心、健身馆、大众学校和旅行社等公司和企业就业,因此设置课程跨学科,体现“宽口径”,如以生物学、社会学、训练学、心理学与老年学交叉设置课程体系。

2)以模块化设置课程。课程设计采用模块课程的开发方法,即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开发课程,将工作体系分解成独立的模块[4],每一个模块有自己的单独的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完成各模块需要通过各模块的考试,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和运动老年学硕士专业采用模块课程开发的课程内容体系由12模块构成(见表1)。模块课程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增强课程的实用性,通过课程学习实现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2.2 课程量大,教学模式多样

体育和运动老年学硕士专业学生在一年半时间要完成24门学位课程(全为必修课)的学习,以30学时/学分计算,共需完成90个学分,2 700学时。

24门课程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以不同的形式授课,主要类型有讲授课、研讨课、作业练习课、项目课程和综合课(研讨与练习课程、研讨与项目课程)等,其中研讨课最多,共15门,占62.5%;讲授型课和作业练习课各3门,各占12.5%;项目课1门,综合课2门,分别占4.2%、8.3%,体现了主体性教育思想。

2.3 与机构合作办学,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体育和运动老年学硕士专业除开设有方法、工具类课程外,还有很多理论应用类课程,如统计与方法,老龄化中的感知、行动条件和行动学习,老龄化的身体和认知能力的训练,身体素质的实施和评估、协调性的实施与评估,老年人移动行为研究等理论应用型课程,以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如练习课、项目课与综合课共6门,加上硕士论文及2个月校外实习,总实践教学总学分达到53学分,占总学分的44.2%。

与校外机构合作开展教学。德国科隆体育学院社会组织间多方合作,教师团队有来自于体育经济和管理学院、生物化学学院、波恩大学和老龄研究机构等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其中课程模块6(老龄化过程中的行为能力)、模块9(老龄化过程中的社会能力)及模块11(干预项目III:完善和跨学科主题选择)等课程安排到校外机构上课。

3 对我国老年体育人才培养的启示

3.1 制定《老年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标准》

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83年,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老年人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的唯一合法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均成立相应二级机构,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老年人体育组织网络[5]。但自协会成立起,其主要业务是强化举办老年人体育健身综合运动会及单项老年人体育展示比赛,虽然有效推进老年体育活动的开展,但没有承担老年体育指导员培训业务,使我国老年体育活动缺乏专业人才指导,不能满足特定群体的体育健身需求,缺乏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资格标准,阻碍了老年体育健身事业发展[6]。按《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应承担老年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认证与培训工作。根据老年体育活动的特点,从老年社会体育指导所应具备的从业素质、知识及能力采用模块课程形式进行开发,制定《老年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标准》和各类老年体育的培训课程,加强对老年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继续教育。

3.2 加强老年体育学科建设,构建多元化老年体育人才的教育体系

1)高校开设老年体育专业或方向的可行性。

专业是学科与社会需求的交叉点,社会需求是专业设置的依据,我国老年产业的现实需求及老年人相关政策与教育制度为高校开设老年体育专业的可行性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如相关政策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及有关社会机构的作用,抓紧培训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开放型人才、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型人才,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人才保障。”[7]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规定:“各高校要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除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外,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自主设置,研究生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8]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生、本科、专科的目录设置中没有设置老年体育专业,为适应老龄社会不同层次老年多样化服务的需求,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在老年服务人才培养的作用,可在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开设老年体育专业或专业方向,具体在本科的休闲体育专业、高职的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及研究生各专业中开设老年体育方向或专业方向,使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形成学科特色。

2)加强老年体育学术机构建设,构建老年体育学的学科体系,为老年体育专业设置奠定理论基础。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是对学科建设成果的延伸。开设老年体育专业必须加强老年体育学科建设,老年体育学术机构建设、老年体育学科体系构建是老年体育学科建设主要的内容。(1)成立老年体育分会。我国老年体育协会弱化了老年体育学术研究的功能,建议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下设老年体育分会,组织开展国内、国际老年体育学术交流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并与中国老年学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等学术团体建立横向合作联系;(2)建立老年体育学研究机构(所或院)。在高校或体育行政部门设立与老年体育研究所或院,形成一支稳定的老年体育研究人才队伍。重点对老年体育项目的开发,体力活动的干预,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参与体力活动保持健康的晚年生活,运动对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现代技术环境和交通干预促进老年人体力活动(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和柔韧功能),体力活动对老年人的心理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等热点问题进行研究[9],促进老年体育学科发展。(3)构建老年体育学的学科体系。重点对老年体育学的学科性质、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内容体系上构建老年体育学[10]。

3)合理定位各层次老年体育专业,形成特色老年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各层次教育体系中,必须在培养模式上有明确的区分,对人才层次上作合理定位,专科层次的老年体育专业定位为培养服务社区体育和养老机构等一线的、老年体育指导与服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老年体育协会或老年专业组织在培养标准制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建立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和联合培养基地,形成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实践性与服务性。

本科层次的老年体育专业,定位为掌握老年体育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老年体育服务产业的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11],其课程设置“宽口径”,如设置老年体育基础理论课程、老年体育实践课程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12],实践课程以老年体育协会开展的综合性老年体育大会和单项体育项目为主,如开设健身球操、气排球、门球、网球、太极拳(剑)、健身秧歌(腰鼓)、健步走、乒乓球、钓鱼和柔力球等项目,其特点为宽基础与应用性。

研究生层次的老年体育专业定位为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研究型人才,要求在老年体育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13]。课程上强化老年体育的基础性研究和老年体育产品的开发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上产学研结合,将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参与更多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14],其特点是学术性与创新性。

参考文献:

[1] 刘波. 德国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4):77-79.

[2] Deutsche Sporthochschule K?ln. Studienplan M.A.Sport-und Bewegungsgerontologie (M.A.SBG)[EB/OL].

.

[6] 郝宏钟.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山东省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3.

[7]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EB/0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