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统计学的研究特点范文

时间:2023-09-14 17:27:56

序论:在您撰写统计学的研究特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统计学的研究特点

第1篇

关键词:学业不良儿童;依恋;气质

百年之计,在于教育。然而,教育领域中的诸多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人们。其中,学业不良问题严重影响着当今的基础教育。据国内研究证实,学龄学生学业不良的检出率为17.14%[1]。学业不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不仅存在于学业,它已经影响到此类儿童的行为表现。本文在于了解学业不良儿童的依恋特点,并作出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希望及早评价儿童的依恋类型及特点、气质类型,减少学业不良问题的出现。

一、研究方法

(一)对象

被试来自泰安市泰山区的2所中学。每校5~7年级,每年级选2个班参加调查。学生年龄为10~15岁。问卷共发放400份,回收问卷387份,有效问卷365份。按学习成绩的前27%抽取确定为学业优秀,后27%抽取确定为学业不良。

(二)方法

1、青少年依恋问卷

采用西南大学唐玲所编制的 "青少年依恋问卷"。

2、青少年气质量表

采用陈会昌等编制的"气质调查量表"。

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 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学业不良儿童与学业优秀儿童的依恋风格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将被试的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分成4种类型。学业不良儿童亲子依恋中,安全型依恋共27人,占总人数的29%;回避型依恋共20人,占总人数的21.5%;恐惧型依恋共27人,占总人数的29%;迷恋型依恋共19人,占总人数的20.4%。学业不良儿童同伴依恋中,安全型依恋共30人,占总人数的32.3%;回避型依恋共18人,占总人数的19.4%;恐惧型依恋共28人,占总人数的30.1%;迷恋型依恋共17人,占总人数的18.3%。从数据可以看出,学业不良儿童依恋的整体状况较差,不安全依恋是学业不良儿童的主要依恋类型。

通过聚类分析,将被试的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分成4种类型。学业优秀儿童亲子依恋中,安全型依恋共42人,占总人数的41.6%;回避型依恋共10人,占总人数的9.9%;恐惧型依恋共40人,占总人数的39.6%;迷恋型依恋共9人,占总人数的8.9%。学业优秀儿童同伴依恋中,安全型依恋共38人,占总人数的37.6%;回避型依恋共14人,占总人数的13.9%;恐惧型依恋共35人,占总人数的34.7%;迷恋型依恋共14人,占总人数的13.9%。从数据可以看出,学业优秀儿童依恋的整体状况良好,安全依恋是学业不良儿童的主要依恋类型。

(二)学业不良儿童的气质特点与依恋质量的关系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气质的四个维度,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均与学业不良儿童的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呈正相关,相关性显著。以气质的各个因子为自变量,以亲子依恋质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共3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多血质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0.525,其次是抑郁质,解释量为0.505。

标准化回归方程为:亲子依恋质量=0.401胆郑.315抑郁郑.204多眩

以气质的各个因子为自变量,以同伴依恋质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共2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胆汁质和粘液质。粘液质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0.371,其次是胆汁质,解释量为0.318。

标准化回归方程为:亲子依恋质量=0.454胆郑.270粘液郑

三、讨论

学业不良儿童的亲子依恋风格很大程度上是不安全型依恋,与其家庭结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2]。在教养方式上, 学业不良儿童的父母所提供的情感支持较少, 对孩子消极干预和控制较多, 父母惩罚过度, 消极评价等行为显著高于一般儿童。在同伴依恋上,相对于学业优秀儿童来讲,学业不良儿童遭受到更多的同伴拒绝,其社交地位较低。

通过相关分析,多血质对亲子依恋的预测力最佳。可能是由于此类儿童的适应性更强,更喜欢交际,神经活动强而均衡,易于父母的照看,得到父母更多的情感支持等。

对学业不良儿童的同伴依恋质量,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是胆汁质和粘液质。两者对其都起正向预测作用。其中,粘液质的预测力最佳,此类儿童更平静更善于克制忍让,易于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其同伴依恋质量也越高。

四、结论

第一,学业不良儿童的依恋风格整体状况较差,不安全依恋是其主要的依恋风格。

第二,在气质上,学业不良儿童与学业优秀儿童在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气质影响亲子依恋与同伴依恋,其中,胆汁质,多血质和抑郁质对亲子依恋质量起正向预测作用,胆汁质和粘液质对同伴依恋质量起正向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杰.关注学习困难的中小学生--来自北京教科院的调查分析[N].现代教育报,2001-03-23.

第2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听力残疾儿童;教学空间;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已经成为教育建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建筑创作探讨也成为建筑设计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特殊教育学校应该能够提供一种特殊的教育学习环境,来满足不同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通过分析教学空间的位置及布局、教学空间的物理环境及内部设施等方面,就听力残疾儿童教学空间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空间布置要点

1.1总平面布置

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教学区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保证良好的朝向。教学区与活动场地之间,既有一定分隔,也要便于联系。

1.2平面布置

应紧凑集中、布局合理、动静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易于识别;利于安全疏散;教室分区、教室组合水平及垂直联系空间应简洁明晰,流线通畅。

1.3朝向布置

首先考虑南向房间布置为普通教室;北向房间可布置为美术教室、美工教室、手工教室、实验室、办公室或相关的辅助房间。南方教学楼多为外廊式布局,则不需作此考虑。

1.4垂直交通布置

规模大、使用人数较多的视听教室、图书阅览室和活动室尽量安排在教学区的适中部位和底层,以便于全校共同使用及安全疏散。按高低年纪设置教室在建筑物的楼层,低年级设置于低层,高年级设置于高层。

二、室内教学空间设计要点

室内教学空间的按空间功能分类分为: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共学习用房。以下介绍一些重要的室内教室设计要点:

2.1教学空间的共性设计

2.1.1声学设计:

原则:(1)分区设计:首先要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合理安排邻近空间。对于易于产生噪声的房间,如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应当与其他教学用房分开布置;(2)隔声设计:对于普通教室来说,首先应最大程度地减少外部噪声,教室位置应远离吵闹区(如活动室和设备间);通常通过吸声材料和吸声措施来减少噪声。

2.1.2采光照明设计

学校教室的朝向宜按各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不应采用东西朝向,宜采用南北向的双侧采光。教室采用单侧采光时,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南外廊北教室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教室课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1.5%、教室玻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6。多雾地区(如重庆等)教室课桌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2%。

各种教室用房应有良好的采光及照明环境,除满足一般要求外,还应使听力残疾儿童在学习及相互交往过程中能互相看到手势及口形。为了减少照明淘汰引起的直接眩光,教室不宜采用裸灯照明。灯具距课桌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应低于1.7m。灯管排列宜采用其长轴垂直于黑板面布置。

2.1.3暖通空调设计

教室理想的HVAC系统(HVAC即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设备包括:1)根据气温,为教学用房提供供热和通风设备;2)在炎热、潮湿的气候里教室应使用风扇或空调;3)潮湿气候注意除湿;4)冬季运用节约循环系统,且各教室有单独的温度调节区。

2.1.4辅助设施

听力残疾儿童室内教学空间的设计要点还包括一些功能性的辅助设施及它们的布置方式,如储物柜、家具、桌椅、室内饰物等,设计时都应给予考虑。

信息指示灯:教室内前墙应设置色彩灯泡,通过亮灯、灭灯、有规律的闪烁等变化以传达各种信息,如上课、下课、集合、紧急疏散等等(如图1)。

黑板:以眼代耳在学习上带来巨大困难,须经多次反复方可理解,故教室的黑板应具有存放大量信息的机能,如设置可上下、左右推拉或多层黑板等设施。

储物柜:听力言语残疾儿童的教学活动中使用教具非常之多,应增多储物柜的数量。

2.2教学用房的特殊设计

2.2.1普通教室

听力残疾儿童基本上都伴随有语言障碍,在相互交流时多用手语并配以对方的口形,故针对他们教学的课桌椅多布置成面向教师和黑板呈圆形布置形式。为便于座位布置,课桌面应呈梯形,前后宽度各为500mm~550mm、600mm,宽度为420mm。

听力残疾儿童需要看清老师的口型来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因此针对他们的教学空间的照度要比普通儿童的高,读唇语的教学空间的照度最小值为1500lx。结合听力残疾儿童座位的排列方式,其灯具布置应与座位排列保持一致(如图2、图3)。

2.2.2计算机教室

为防止眩光和反射光,教室的计算机设备的屏幕摆放不应正对窗口;窗框结构的内表面或窗周围的内墙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在计算机教室里还可以应用间接照明系统,可以防止在计算机屏幕上产生眩光和反射光。间接照明系统利用顶棚或者是墙体来反射光并柔和均匀地照亮空间,还可以有效减小光线的亮点和对比。

2.2.3语训教室

语言训练教室的布置,可将学生课桌围成半圆形面向教师,教师桌设集合型语训器形成主控台,以导线与各课桌学生用耳机相连,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听力损伤程度,调整到适于每生的频率及强度进行语言训练。语言训练室亦可做成一较大空间,设有观察室并安排较大空间作为儿童游戏活动场所,通过游戏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经过研究制定教学训练方案。

2.2.4律动教室

律动课是听力残疾儿童一至三年级的必修课,是针对他们特点特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律动通过听力残疾儿童的视觉、触觉、振动觉等感官(包括重听儿童的残余听觉)进行音乐、舞蹈、体操、游戏、语言技巧等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和运动机能,达到整体能力的提高。

律动教室室内净空高度不应低于4.5m,且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和良好的平面形状。律动教室除进行律动课教学外,还有可能进行多种训练活动,应保证足够的面积及有较大进深适于多种活动的需要。因此面积不应小于140㎡,一般采用方形、圆形或正多边形,教室面积较大,应设置两个出入口;室内不得设柱,亦不宜出现壁柱(如图4)。

2.2.5视听教室

视听教室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听力残疾儿童进行形象化教学的场所。视听教室应设置遮光设施,并应在黑板前区设置操作台和悬吊屏幕;每个课桌设有局部照明灯,当使用投影屏幕时,课桌面应设置最低照度为60lx的局部照明。视听教室宜选用可移动型桌椅而便于本室的灵活使用。

视听教室应配备有充足的电源;室内应有良好的声环境,后墙面及顶棚应设置吸声材料;室内装修选用耐火或不燃材料,并配有消防器材。在平面布局时将其设计安排在安全位置,远离实验室、设备房等位置;且尽可能与电教器材室相邻,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视听教室,如能与多功能活动室组合成一组公用活动空间时,既能充分发挥视听器材的作用,又为大空间灵活使用创造条件。

2.2.6多功能活动室

多功能活动室宜设于底层,以便于疏散。为配合室内开展多咱活动所需设置的辅助用房、准备室、电教器材室等应按室内功能关系,合理地安排其位置。多功能活动室尽可能单独设置卫生间,如不单独设置卫生间时,应在学校总体布置时,在其附近设置卫生间。听力残疾儿童进校后,经听力检查后配制助听器,并通过看说话人的口形活动以了解对方的讲话内容。在条件许可时还应在公共教学用房及体育场等处设置集体助听设施,以改善听觉环境(如图5)。

三、结语

总之,在进行听力残疾儿童教学空间设计时,必须考虑听力残疾儿童的行为特征,将声学、照明、暖通、色彩等物理因素综合设计,合理安排整个学校的各个教学空间布置,并细致分析每一类别教学用途的空间特点,从而为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和各项技能的学习创造一个真正合适且人性化的空间环境,这也是教育专业人士及我们建筑设计者应努力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宗尧、赵秀兰.《托幼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2]日本建筑学会.《无障碍建筑设计资料集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3]日本建筑学会.《建筑设计资料集成》[物品篇][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

[4]日本建筑学会.《建筑设计资料集成》[人体·空间篇][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

[5]日本建筑学会.《学校建筑设计计划与实例》[M].李政隆译.台北:大佳出版社,1982年

[6]桑东升.《残疾儿童学校建筑环境研究》[J].建筑学报,2002,04:20-21

[7]徐小林、李百战.《室内热环境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2005年,04:P102-105

第3篇

【关键词】 昆明地区; 冬季; 儿童; 呼吸系统; 病原学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070-02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住院患儿中,上、下呼吸道感染占60%以上,绝大部分为肺炎[1],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儿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2]。儿童呼吸道感染是一个主要疾病,对儿童缺课、家庭经济压力和社会医疗保健资源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3]。本文笔者分析昆明地区冬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以便早期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2月-2013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96例,诊断标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咽充血,肺部听诊一般正常;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呕吐等,肺部可闻及散在干音和粗中湿音;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中、细湿音。

1.2 检查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实验测定肺炎军团菌1型、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1.2.3.型特异性IgM,按阳性标准判断结果。采用凝集法测定血清结核抗体IgG,按阳性标准判断结果。

1.3 研究方法

对96例住院儿童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分布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96例研究对象中,男50例,女46例,男女比例1.1∶1。年龄1个月~14岁。其中6岁12例(图1)。上呼吸道感染12例,支气管炎5例,肺炎79例。

2.2 临床表现

发热67例,咳嗽89例,痰量多27例,喘息17例,青紫8例,气促14例,呼吸困难2例,呕吐22例,食欲下降53例,腹泻11例。既往有呼吸道感染史21例。

图1 昆明地区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年龄分布图

2.3 体征

发热27例,呼吸增快86例,心率增快42例,三凹征阳性8例,肺部干湿性音阳性56例。

2.4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12×109/L,13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4~6岁儿童>70%,4~6 d到4~6岁>50%;19例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4~6岁儿童>40%,4~6 d到4~6岁>50%;61例血常规,无改变9例,CRP升高>10 mg/L,21例血沉增快,男

2.5 呼吸道病原学9项结果

96例病例中,阳性41例,检出率42.71%(图2),6岁6例(图3)。肺炎支原体33例(34.38%),6岁4例(图4)。乙型流感病毒13例,腺病毒5例,副流感病毒1.2.3.型4例,混合感染17例(图5)。

2.6 痰培养结果

细菌耐药情况,详见表1。

2.7 影像学结果

29例表现为肺间质改变,51例支气管肺炎改变。

2.8 治疗及转归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对症支持治疗,经治疗全部痊愈出院。

图2 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呼吸道病原学9项

注:阳性标本显示2个以上绿色荧光细胞,胞浆呈现明显的绿色荧光,胞核无荧光;阴性标本呈红色细胞

图3 呼吸道病原学9项阳性儿童年龄分布图

图4 肺炎支原体阳性儿童年龄分布图

图5 呼吸道病原学9项阳性中的病原学分布

3 讨论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高,常以发热、咳嗽、食欲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是第一位病因,同时需警惕病毒感染。掌握儿童的生理特点,配合辅助检查可早期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而明确病原菌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应提倡多种病原学联合监测,不滥用抗生素,强调适当的选药,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给药途径,适当的疗程。

表1 痰培养主要病原菌药敏耐药率 %

抗菌药物 大肠埃希菌 肺炎

克雷伯杆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 肺炎

链球菌

青霉素 - 50.00 100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0 - - 0

β-内酰胺酶 - - 100 -

哌拉西林 100 - - 10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0 - - 50.00

氨苄西林 100 - - 100

氨苄西林/舒巴坦 37.50 - - 50.00

头孢噻肟 75.00 33.00 - 100

头孢他定 0 - - 50.00

头孢吡肟 0 - - 50.00

头孢唑啉 75.00 - - 100

头孢曲松 75.00 33.00 - 100

头孢西丁 - - 66.00 -

头孢哌酮/舒巴坦 0 - - 75.00

磷霉素 0 - 0 25.00

庆大霉素 0 - 0 50.00

四环素 25.00 100 0 50.00

美罗培南 0 50.00 - 0

亚胺培南 0 - - 0

厄他培南 0 0 - 0

氨曲南 0 - - 50.00

阿米卡星 0 - - 0

复方新诺明 25.00 100 0 100

环丙沙星 0 - 0 0

左氧氟沙星 0 0 0 0

ESBLS检测 75.00 - - 100

万古霉素 - 0 0 -

红霉素 - 100 66.00 -

克林霉素 - - 66.00 -

苯唑他林 - - 66.00 -

注:“-”药敏实验未做

参考文献

[1]沈晓明.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9-272.

[2]陈文冰,潘祥林.诊断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253-257.

第4篇

【关键词】 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现已发现十余种病毒与ITP的发病有关,其中包括疱疹类病毒、麻疹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EB病毒和肝炎病毒等。为探讨病毒感染与ITP的发病关系,我们对60例ITP住院患儿进行了多项病毒检测,下面阐述引起ITP的病毒研究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60例ITP均为我院2002~2004年住院确诊为ITP患儿,男36例,女24例;年龄3个月~13岁,平均为4.2岁,病前3~10天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符合1994年第五届全国止血血栓学术会制定的ITP诊断标准。

1.2 方法

清晨空腹采集患儿静脉血2ml于抗凝管内,用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CMV-IgM、IgG、EBV-IgM、HSV-IgM、RSV-IgM、麻疹-IgM抗体等。检验试剂盒由北京科斯达高科技生物工程公司和北京现代高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 结果

(1)60例患儿血清中检测出6种病毒抗体阳性25例,占41.7%。其中CMV-IgM、IgG 10例,EBV-IgM 3例,风疹-IgM 4例,合胞-IgM 3例,Adv-IgM 3例、麻疹抗体2例。(2)60例中有7例属于慢性ITP,均未检测出病毒抗体。

3 讨论

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主要发病机制在于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后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是脾脏)对血小板吞噬破坏增加,血小板寿命缩短。

儿童急性ITP多与前驱性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感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类抗体可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应,使血小板膜受到损伤而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清除,病毒感染后还可在体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附着于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和破坏,使血小板减少,这与HIV感染时抗HIV抗体与血小板膜蛋白CPⅢa具有交叉反应性引起ITP的发病机制相同[1]。由于病毒感染后早期产生的抗体类型多为IgM,因此急性ITP一般由IgM抗体介导暂时性免疫反应,这与急性ITP的临床演进相吻合。

免疫学研究发现,某些正常细胞表面可能存在极少数自身抗原决定簇,它们可以逃避T细胞的识别,而且往往与病原微生物(如病毒)抗原的所谓“隐源性抗原表位”具有交叉反应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ITP)中,T细胞首先针对病毒的某一特定抗原表位产生抗体,但随着T细胞的增殖扩展,出现新的T细胞克隆,后者可以与激活或受损的血小板膜抗原的其他抗原表位,甚至其他抗原成分发生交叉反应,刺激自身反应性B细胞或浆细胞产生其他抗血小板抗体。目前认为这一机制在ITP发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血小板自身抗体也可与骨髓巨核细胞结合,导致巨核细胞受损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减少,这也是ITP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约半数ITP患者血浆血小板生成素水平降低,血小板更新率降低,提示骨髓巨核细胞的功能在ITP发病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组60例ITP患儿病前均有上感史。其中25例检测出6种病毒抗体,占41.7%,以巨细胞病毒为主10例占检出率40%,以婴儿为主,CMV感染途径还不十分确切,公认为宫内感染,围产期感染等母婴垂直传播是一条重要途径[2]。而7例慢性ITP均未检测出病毒抗体,故有学者认为部分急性ITP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而慢性ITP的发病似乎与病毒感染关系不密切[3]。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急性ITP尽早使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和大剂量丙球治疗,前者主要是抑制免疫反应,而后者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FC段,减少对血小板的吞噬和破坏,使血小板快速上升。根据CMV感染者加用抗病毒药(更昔洛韦)后,患儿血小板计数有明显改善。更昔洛韦在体内外可以通过竞争抑制病毒聚合酶和直接渗入病毒DNA,终止病毒DNA链延长机制抑制疱疹科病毒的复制,并对缺乏胸苷激酶的耐药株及巨细胞病毒等作用更显著[4]。

综上所述,病毒感染引起ITP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许多病毒直接对巨核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了血小板的产生,而随后发生的免疫反应则可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有学者认为,两种机制都存在[3]。一般认为早期引起的ITP是骨髓抑制的结果,而感染晚期的血小板减少可能是免疫机制所介导。从病毒感染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病理表现分为:(1)病毒可能直接作用于巨核细胞,导致血小板产生减少;(2)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到血小板和巨核细胞上,使其破坏增多;(3)机体产生的抗病毒抗体通过分子模拟机制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发生交叉反应,或激活补体导致血小板破坏;(4)病毒改变血小板膜糖蛋白结构,血小板抗原性发生改变使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它,将血小板当成异物清除[3,5]。

总之,对病毒感染引起ITP发病机制中的未知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对病毒感染引起的ITP以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提出新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高举.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2):77.

2 于洁.血液病伴巨细胞病毒感染20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6):365.

3 乔丽津.病毒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国小儿血液,2001,6(6):282-284.

第5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组织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54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1-0074-01

一、研究性学习课程组织实施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计划以来,学校在具体实施这门课程时,感到它和现有的学科教学有非常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课程流程、组织实施、管理评价、教师的作用和地位等方面全方位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在我国关于学校意外事故防范和处理的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面对一些行为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要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少校长、老师忧心忡忡,非常担心。这种担忧,使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管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凸现出来,成为整个课程实施中首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整个课程流程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即选择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和结题展示,换种说法,即提出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课程实施的流程与学科教学相比,有很多不同。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过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为,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教学工作,以求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教育管理学中的这一定义界说几乎适用于所有的课程。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去管理课程和教学,则完全由每一门课程组织实施本身固有的特征所决定。上面所举的种种不同表明,研究性学习的开设对课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由统一管理到分散管理、由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由教师管理为主到依靠学生自我管理、由单纯的校内管理到校内外相结合全过程跟踪管理为主。原来服务于学科教学的那套常规管理,如果原封不动地用于管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则显得无能为力,很不适应,设立新的课程管理规范迫在眉睫。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的组织管理系统

1.校长和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决定实施计划和相应步骤,协调各方面工作,组织多种教育力量,监控和评价课程和各类人员的工作,为学校开设课程提供各种保证。

在学校层面建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是研究性学习和其他课程管理的一个不同点。研究性学习虽然作为国家课程列入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但是除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以外,这门课程没有大纲、没有教材,其组织实施主要靠学校结合本校情况,创造性地进行。因此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学校开发建设本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这一任务单靠教研组、教导处很难承担,因此,学校有必要建立领导小组来组织和开展本校的课程开发工作。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成员主要由校内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同时也可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参加。

2.教导处、科研处、政教处或课程开发办公室。学校实施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进度计划和组织课程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课程实施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向校长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学生进行科研方法指导,聘请和组织校内外专家的讲座,把具体的工作要求布置给年级组。

学校现行管理的组织机构一般分教学、德育和科研三条线,各自呈单线垂直管理格局。各部门行使自己的职责,各自对自己的上级行政负责,横向间没有太多的联系。研究性学习则不同,它要求校内以教导处为主,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一门具体课程的管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围绕着现实世界各种真实的问题而展开,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学习知识,但目的不是为了学会知识,而是为了学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等。这一课程目标已经远远超出知识、智育和智能训练的范畴,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因此,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必然涉及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协同工作。

3.年级组。课程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上承校长和学校课程管理职能部门,下接年级组内各班班主任和学科指导教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起着组织、协调和监控作用。它根据学校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统一安排,具体落实本年级的学生课题研究计划,在课程实施的每个阶段,及时提出和布置对各阶段工作的具体要求,安排辅导报告,培训教师并检查督促其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以规范学生的研究活动等。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年级组则更多地直接介入课程教学的管理,如规定相对统一的课程进度,组织各种辅导报告,安排指导教师等,这是年级组工作和以往不同的地方。

4.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对学生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指导工作,要求随时了解学生课题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关注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态度和表现,调动学生投入课程的积极性,负责与家长沟通联系、通报情况等。

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是带领学生开展课程学习的直接责任人。和学科教学不同的是,他们不仅要知道学生学到了什么,更要知道学生是怎么学会的,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说,除了要了解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最后是否达到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预定的目标以外,教师更要关注学生每次活动的具体情况,并给学生许多方法论和学习研究思路的指导。研究性学习改变了“教师不讲,就不是教学”的传统观念,将关注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视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当然的组成部分。

第6篇

[关键词] 基底节出血;丘脑出血;记忆损害;特点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a)-0001-04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均可导致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效果欠佳。脑卒中后患者多表现为执行功能受损的认知功能损害,而且老年人皮质及基底节梗死早期就会影响记忆功能。有研究显示每种记忆系统都有特异的脑区参与,因此不同性质的记忆障碍间接反映不同部位的脑组织损害[1]。该文整群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基底节出血和37例丘脑部脑出血,观察出血恢复期的记忆损害,以探讨无脑出血后各种记忆成分损害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

整群选取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脑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恢复期患者78例,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龄45~65岁,其中基底节出血41例,丘脑出血37岁,符合1995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并经头部MRA或CTA检查证实,脑出血后6~9个月。排除标准:非源自脑出血导致的认知障碍患者,排除严重的听觉、视觉障碍及意识障碍、失语等不能完成认知检测者,排除有精神疾病、明显情绪障碍及不愿合作的患者。78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分为基底节出血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6±3.3)岁;丘脑出血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9±3.8)岁;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无精神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史,无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性疾病,无智能障碍,男22名,女18名,平均年龄(50.3±2.2)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MT)来评价两组患者记忆成分的差异。

1.2.1 韦氏记忆量表 选用1989年湖南医科大学修正版本,内容包括:瞬时记忆测验(顺背、倒背)、短时记忆测验(再生、再认、图片回忆、触摸、联想、理解记忆)、长时记忆测验(经历、定向、数字顺序)。

1.2.2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选用1989年湖南医科大学修正版本,内容包括:操作测验(填图、数字符号、图形拼凑、图片排列)、言语测验(知识、算术、领悟、相似、词汇、数字广度),该研究选用了词汇分测验和数字广度倒背分测验。

1.2.3 Rey听觉词语学习测验 向受试者读出12个词语,要求连续学习3次。给予非语言刺激间隔3 min后,回忆之前的12个词语,为短延迟回忆;非语言刺激间隔20 min后,回忆之前的12个词为长延迟回忆。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基底节出血组患者与对照组记忆成分比较

患者在1-100、100-1、累加、视觉再生、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触觉记忆、联想学习、语义记忆、工作记忆、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等记忆指标上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基底节出血恢复期患者存在记忆受损,主要表现在短时记忆、工作记忆、语义记忆、延迟回等记忆成分方面,见表1。

2.2 丘脑出血组患者与对照组记忆成分比较

患者在1-100、100-1、累加、视觉再生、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触觉记忆、联想学习、词汇测试、倒背、短延迟回忆、长延迟回忆等记忆指标上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丘脑出血恢复期患者均存在记忆受损。

2.3 基底节出血组与丘脑出血组患者记忆成分比较

基底节出血组患者与丘脑出血组患者在记忆成分中长延迟回忆方面(2.36±0.95)vs(1.21±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与记忆有关的功能区主要有前额叶、颞叶内侧面、丘脑、海马、海马旁回、基底节等部位,内侧颞叶记忆系统又称海马记忆系统,在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等记忆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丘脑前核和丘脑背内侧核与额叶皮层和内侧颞叶系统有着密集的纤维联系。医学诊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脑内存在多重记忆系统也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海马在情景记忆中起重要作用,而情景记忆主要依赖于内侧颞叶结构的完整性,同时额叶是情景记忆系统的重要组成,其中右前额叶和左前额叶分别负责情景记忆信息的提取和编码[2]。工作记忆不仅需要额叶皮质的参与,而且顶叶及颞叶也在工作记忆中起重要作用。语义记忆的功能区则位于前颞叶、后颞叶及下顶叶[3]。目前脑出血后引起记忆障碍通常认为是由于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另外血肿产生机械性压迫,使脑组织灌注减少,也会导致认知功能减退[4]。脑出血后患者脑组织能量代谢紊乱,凝血因子聚集于血肿周围细胞内,引发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细胞毒性损伤[5],破坏与记忆相关的脑区,引起认知能力障碍。有研究证实中风患者发病后均会出现明显的记忆障碍,有的发病后数年仍主诉有记忆障碍[6]。该研究探讨了不同部位脑出血恢复期记忆成分损伤情况,结果发现基底节出血及丘脑出血均存在包括定向方面在内的广泛的记忆障碍,说明基底节和丘脑在患者认知和记忆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提示脑出血患者即使恢复期仍存在记忆障碍。基底神经节调节和控制运动,同时参与多项其也功能,如语言、学习等[7]。该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分别出现语义记忆、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延迟记忆等损害。有学者研究后认为尾状核遭到破坏会导致注意力障碍和多动症而影响短期记忆[8],前额叶皮质起着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功能,基地神经节对工作记忆加工过程起支持作用。丘脑前核是海马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记忆编码与提取中起重要作用;另外丘脑还参与执行短时记忆[9],而在长时记忆的提取过程中,早期记忆信号的提取需要依赖丘脑向前额叶皮质传递完成。该研究结果也提示患者恢复期存在长时、短时、工作等方面的记忆成分损害。主要是因为丘脑是皮质-基底节-丘脑-皮质环路中的关键神经结构,共同参与了空间工作记忆,同时丘脑参与工作、情景、语义等方面的记忆成分加工过程。有研究显示[10]丘脑背内侧核和丘脑中央中核-束旁核复合体功能结构的完整性直接影响语义记忆信息的提取。另有研究显示背外侧前额叶在工作记忆中起重要作用[11]。该研究中,基底节出血组1-100、长延迟回忆的评分分别为(112.58±35.46)分和(2.36±0.95)分,丘脑出血组分别为(73.21±18.64)分和(1.21±0.14)分,基底节出血组高于丘脑出血组,研究结果与丁伟等[12]报道一致。基底节出血组长延迟回忆的评分为(2.36±1.50)分,丘脑出血组评分为(1.20±1.14)分,基底节出血组高于丘脑出血组。Maeshima等[13]的报道,双侧丘脑下脚或脚间区域梗死会留下永久遗忘症,多因丘脑部病变引起,一般与丘脑背内核,左颞区颞干病变密切相关,由双侧丘脑病变所致,但单侧丘脑病变也可导致遗忘症。在一项对4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听觉词语回忆测验时发现,丘脑在人类记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丘脑左侧卒中会导致语义层次结构受到破坏,有丘脑病灶的患者智力和执行力功能良好,但记忆力和精神运动速度、外在记忆、内在视觉运动序列学习受损,不只影响指令记忆,还影响非指令运动技能的学习。

之,记忆障碍是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的常见症状,因此,针对患者的记忆成分损伤特点给予及时的干预,有助于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概率。该研究不足处是样本量相对较少,不同时间段脑出血及其他部位脑出血与记忆损害的关系并未观察到,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增加研究样本量,才能获得准确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莉.吡拉西坦对老年血管性非痴呆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5):459-460.

[2] 李晓宇,周利民,毕家香,等.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筛查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4(12):24-25.

[3] 毛高峰,李朝武,聂海岭,等.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6):1366-1369.

[4] 李旗.NSE、S100β与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8):1030-1031.

[5] 肖展宏.脑出血或脑梗塞引起的认知障碍对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5):51-53.

[6] 吴海宽,王晓青.奥拉西坦和吡拉西坦治疗老年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10):1117-1120.

[7] 姜容,常履华.脑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10):806-1808.

[8] 李会琪,何剑波,张恒,等.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疏松症相关性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46-1047.

[9] 邢立红,翟飞,张敬,等.脑微出血灶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磁共振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3):287-290.

[10] 刘雯文,刘进才.脑微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5):710-712.

[11] 汪国宏,吴竹青,王小强,等.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7):736-739.

[12] 丁伟.不同部位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恢复期记忆障碍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第7篇

关键词:中职生;W业情绪;同一性风格;特点;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6-0043-05

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的与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在课堂学习、完成作业以及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1]。已有研究表明: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归因、成就动机、学业拖延、自我效能感、学校适应、自我调节学习、应对方式等因素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2]。长期以来,中职生学习、心理健康、问题行为等问题凸显。根据Erikson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职生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同一性问题。近年来,同一性问题的研究已从同一性状态转向同一性风格。同一性风格是指个体在建立与维持同一性时表现出的社会认知策略方面的偏好,包括信息风格、规范风格和扩散(逃避)风格[3]。已有研究发现,在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矫正中,同一性风格介入其中,可以起到调节作用[4-5]。中职生的同一性风格特点如何?与学业情绪的关系如何?此方面的研究将为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改善、学业情绪的提高与干预提供新的视角。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民族地区不同类型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即重点中职学校学生和普通中职学校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宁市两所中职学校(G校和S校,其中G校是自治区重点中职学校,S校是普通中职学校)的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520份,回收问卷462份,问卷回收率89%,有效问卷378份,问卷有效率为81.8%。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工具由青少年学业情绪量表和ISI-4同一性风格问卷组成。青少年学业情绪量表由董妍、俞国良编制,共有72个题项组成,分4个维度。ISI-4同一性风格问卷由刘中霞等人重新编制,共有39个题项组成,分4个维度。两个量表均采用5点计分,量表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 SPSS17.0 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

二、结果

(一)学业情绪

1.中职生学业情绪总体分布情况

(1)中职生具体学业情绪人数分布情况。对中职生可能存在的13种学业情绪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见下页表1,将均值做成直观图,详见下页图1。

从表1和图1的对比数据可以看出,中职生在自豪、高兴、希望、满足、平静、放松、焦虑、心烦、恼火、厌倦、无助、沮丧、羞愧情绪的13个维度的平均值,介于 2.50~3.76之间,这说明中职生的学业情绪较为丰富;从均值的大小比较看出正向的学业情绪在中职生中占主导地位。

(2)中职生学业情绪各维度总体分布情况。将中职生的学业情绪特征分为积极高唤醒型、积极低唤醒型、消极高唤醒型和消极低唤醒型。四种类型的中职生人数分布基本相当,积极高唤醒情绪的人数最多,显示较大一部分中职生积极主动学习,学业情绪较佳,但仍有不少中职生学业情绪较为低级。

2.中职生学业情绪的影响因子分析

(1)学校类型。对普通中职学校与重点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业情绪是否存在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结果见表2。在自豪、高兴、希望、满足、平静、放松、焦虑、心烦、恼火、厌倦、无助、沮丧情绪维度上均不存在学校类型的差异。仅在羞愧情绪维度上,两所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业情绪差异显著(P

(2)年级。对不同年级的中职生的学业情绪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详见表3。

表3显示,中职生的学业情绪三项积极情绪(高兴(P

(3)性别。对不同性别的中职生其学业情绪是否存在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见下页表4。

从表4的结果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男生和女生在学业情绪的体验上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在满足、放松、焦虑、厌倦、沮丧的维度上,男生和女生的差异非常显著(P

(二)同一性风格

1.中职生同一性风格总体分布情况

采用描述统计对中职生同一性风格类型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

图3显示,中职生同一性风格差异不大,表5显示各种同一性风格类型的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化风格、扩散化风格、规范化风格。即中职生同一性风格多为信息风格类型,但总体差异不大。

2.中职生同一性风格的影响因子分析

(1)性别特征。对不同性别的中职生其同一性风格是否存在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信息化风格、扩散/逃避风格两种同一性风格类型的中职生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同一性风格为规范风格的中职生存在性别差异(P

(2)年级特征。对不同年级中职生的同一性风格是否存在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见表7。

从表7看出,中职学生在规范风格与信息风格两个维度特征上存在年级差异(P

(三)中职生学业情绪与自我同一性风格类型的关系

对中职学生的情绪类型与自我统一性风格的相关性,采用皮尔逊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8。

从表8可知,同一性风格的三个维度与积极学业情绪和消极学业情绪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积极情绪与信息风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统一性风格为信息风格的学生更有可能持积极情绪。消极学业情绪与规范风格、扩散/逃避风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统一性风格为扩散风格或者规范风格的学生更有可能持消极情绪。

三、分析与讨论

(一)中职生学业情绪的特点

1.学业情绪总体上良好,多数学生以正向情绪为主

本研究发现,多数的中职生学业情绪积极,积极情绪远大于消极情绪,约占总数的60%多,这个结论与赵金娥的研究一致[6]。人数最多的三种学业情绪为希望、高兴、平静。也就是说,大多数中职生对自己的学业和未来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与传统大众认为中职生讨厌学习的判断不一致。但消极低唤醒情绪中的沮丧、恼火、焦虑、羞愧情绪分值也较高。赵金娥的研究认为,这些情绪较高是由中职生的自卑心理情境所致。

2.学业情绪存在学校类型差异,学校差的学生更容易体验到羞愧感

本研究发现,学校的好坏对中职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羞愧情绪上。普通中职学校的学生比重点中职学校的学生体验到更高的羞愧情绪。之所以这样,可能是因为中职生的社会认可度偏低,导致多数中职生会体验到一定的羞愧感,如果所就读的学校差,社会认可度就更低,进而这种羞愧感更突出。正如韩庆来、张兆艳的深度访谈中提到:“大部分学生表态,他们在大街上根本不愿意穿着自己的校服,如果碰到在普高就读的同学或者朋友,都有一种无形的羞愧感,因为他们认为职业学校的校服不只代表自己是中职学生身份,还代表了他们是差生。[7]”

3.学业情绪存在年级上差异,高年级学生的学业情绪波动较大

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中职生学业情绪差别显著。表现为一年级相比二年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高兴与希望,同时也体验到更多的焦虑与沮丧情绪、更少的满足感。一年级的中职生受学校教育的影响,逐步对自己的将来和就业持有高兴与希望的情绪,但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差别较大,角色的转换体验到更多的焦虑。同时,一年级的数学、英语等学生较为吃力的课程较多,易体验到更多的沮丧与焦虑情绪。随着一年的中职生活体验结束进入二年级,沮丧与焦虑的情绪减少,学业满足感增加,但是高兴与希望的情绪反而减少,尤其是希望情绪差异极其显著。史庭宇等人的研究发现,一年级结束的暑假是学生辍学率最高的时段[8]。同伴影响可能是二年级学生对学业希望感极速下降的原因。

4.学业情绪存在性别上差异,女生的学业情绪比男生复杂且难解

本研究发现,学业情绪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在学业情绪上更有满足感、更放松,也更厌倦学习;女生在学业情绪上表现出比男性更焦虑、更沮丧。这一结果与赵金娥的研究不完全一致,赵金娥认为,男生比女生更厌倦学习,女生比男生更焦虑、更沮丧这三点与本研究是一致的[6]。中职专业多为技术类专业,很多女学生真正学习之后不喜欢所学专业,满足感与放松情绪不如男生。总的来说,女生的学业情绪比男生复杂且难解。

(二)中职生同一性风格的特点

1.总体上以信息风格类型为主

研究发现,不用同一性风格类型的中职生的人数相差不大,其中信息风格型人数最大,其次是扩散/逃避型,最后才是规范风格型。与国内外研究青少年同一性风格的分布趋势大体一致,如Adams等在研究中报告的信息风格、规范风格和扩散/逃避风格人数分布分别为41.45%,32.30%和26.25%[9]。总体分布上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生不存在差异。

2.同一性风格的性别差异应区别分析

研究发现,同一性风格的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规范风格维度上,即男生在遇到与同一性相关的信息或问题时更有可能依赖于重要他人(如父母或权威人物)所持有的规范和期望。该结果与普通高中学生存在差异。刘中霞对高中学生的实证调研发现,高中生在信息风格、规范风格上差异不显著,在扩散/逃避风格上差异显著[10]。这与中职生的生源及特点有关,中职女生比高中女生更难管就是规范风格显低的反映。

3.随着年级的升高同一性风格问题加大

研究发现,同一性风格存在年级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信息风格的人数下降,规范风格人数增加。可能是中职教育管理模式上,过分追求服从精神,使得中职生在做出决定之前不断探索,搜寻并评价与其同一性相关的信息的可能性下降。对新信息持开放态度,并且在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信息时乐于修正其同一性的可能性下降。这与张艳萍等人在梳理实施半军事化管理的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所述一致[11]。

(三)同一性风格与学业情绪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与信息风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体反映在信息风格与积极情绪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消极情绪与规范风格和扩散/逃避风格两项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P关系。学业情绪对学业成绩的正影响已成共识。已有研究显示,具有主动探索精神的信息风格的个体学业成绩较好,有着较高的潜在创造力;规范风格的个体学业成绩也较好,但由于其顺从别人的特点而使其缺乏创造力;扩散/逃避风格的个体学业问题较多,学业成绩较差且欠缺创造力,很少取得学业成就[12]。因此,同一性风格与学业情绪的相关性可从同一性风格与学业成就的关系中获得解释。

四、结论

(1)中职生学业情绪总体上以正向情绪为主,存在学校类型、年级、性别上的差异。

(2)中生的同一性风格总体上以信息风格类型为主,存在性别、年级差异。

(3)中职生的学业情绪与同一性风格存在显著的正向线性相关。

参考文献:

[1]张世晶,黎嘉{,张旭东.大学生学业情绪现状及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218-222.

[2]李洁,宋尚桂.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418-421.

[3]刘楠,张雅明.同一性风格: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的新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0(4):691-698.

[4]White J M,Montgomery M J,Wampler R S,Fischer J L. Recovery from alcohol or drug abu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ntity styles and recovery behaviors[J].Ident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y and Re-search,2003(3):325-345.

[5]Good M,Grand M P,Newby-Clark I R,Adams G R.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dentity style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adolescent problem behavior and quality of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J].Identity,2008(8):221-248.

[6]赵金娥.中职生学业情绪的现状与特点研究――以山东省某中等职业学校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4(10):78-86.

[7]韩庆来,张兆艳.西北地区中职生心态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0(10):44-46.

[8]史庭宇,姚宏,连智平.广西中等职业学校“保学控辍”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3(3):31-34.

[9]张雅明,孙丽芳,刘楠.中学学习不良学生同一性风格类型及其与应对策略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 2012(12):47-50,69.

[10]刘中霞.青少年同一性风格的发展与个体健康关系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11]张艳萍,肖昆云.中职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的理性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10(12):43-45.

[12]丁雪辰,李丹.同一性风格与青少年适应问题的相关研究述评[J].心理研究, 2011(1):18-23.

Research on the Features and Relationship of Academic Emotions and Identity Styl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LIAN Zhi-ping, TANG Jing-jing

(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