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茶道精神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09-14 17:27:37

序论:在您撰写茶道精神的核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茶道精神的核心

第1篇

摘要目的:观察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精神护理和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以很好地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康复。

关键词 老年人;抑郁症;精神护理;心理疏导;疗效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8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的水平及医疗水平日益提高,人口老年化的趋势愈加明显,人们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抑郁症在老年人中属于常见的精神疾病,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6%,严重影响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社会负担[1]。目前,针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国内外大多学者均采用综合治疗法,有效的护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精神护理及心理疏导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疗效[2]。现将我院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的护理干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单位:430022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公共卫生科

黄先娥:女,本科,主管护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60~78岁,平均(68.00±5.60)岁;病程2~4年,平均(3.10±1.20)年;自杀倾向者18例,猜疑嫉妒症状者17例,抑郁焦虑症状者20例。对照组男24例,女31例;年龄61~77岁,平均(67.30±4.90)岁;病程1~3年,平均(2.90±1.30)年;自杀倾向者15例,猜疑嫉妒症状者14例,抑郁焦虑症状者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患病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疏导由于老年抑郁症患者思维缓慢,接受信息量有限,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足够的耐心。积极耐心地听取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倾诉,能够很好地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患者的情感抒发。在合理范围内,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要求应尽量满足,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安慰性措施,尤其是对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或情绪低落的患者,有效地缓解其精神压力。

1.2.2精神护理医护人员尽量在患者配合度较高的时候,对患者进行关于抑郁症的健康教育,详述发病原因及患病程度,讲解治疗方案的可行性,使患者充分了解病情,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对于存在严重焦虑、抑郁或自杀倾向的患者,需给予更严格的护理,叮嘱家属进行全天的陪护,使患者远离危险物品,避免意外发生,病情缓解后,积极与其进行沟通,掌握其心理动态,给予针对性的治疗[3-4]。

1.3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以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共发放110份问卷,均全部收回,回收有效率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情况(表1)

3讨论

抑郁症属于精神性疾病,在临床上很常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损伤、意识活动减少、反应迟钝、情绪低落等,部分患者有自杀等极端表现[5]。老年人群属于抑郁症高发人群,因为老年人多并发其他疾病,心理素质较差,易患抑郁症,发生逆反心理,对治疗的配合度较低,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除了实施有效的药物治疗外,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也十分有意义,对保持患者乐观的态度,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配合度效果明显,因此高效的护理措施,对治疗老年抑郁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7]。

本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可以很好的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康复,应加大临床上的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郑彩霞.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J].广东医学,2013,34(17):2745-2747.

[2]金凤仙,赵建利.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3,34(20):3217-3219.

[3]张理义,姚高峰,徐莲莲.精神疾病预测量表在抑郁症发病危险因素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11):1228-1230.

[4]翟金国,陈敏,苏中华,等.精神分裂症和不同亚型抑郁症患者DISC1基因rs821616多态性的对比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7):605-607.

[5]吴限亮,贾艳滨,孟宪璋.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精神症状和个性特征的相关性[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3,34(2):202-206.

[6]刘玉海,张淑珍,格日乐.音乐-体感振动疗法联合心理疏导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3):205-206.

[7]崔利军,栗克清,严保平,等.抑郁症共病其他精神障碍的特点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8):592-597.

第2篇

抑郁Y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也是一种典型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表现为焦虑、悲观厌世、情绪消沉、认知功能衰退等,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妄想症的症状,难以治愈,具有反复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探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特选取9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根据护理干预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为(46.21±1.26)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2.21±0.45)年;观察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为(46.24±1.23)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2.24±0.35)年。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基本资料、年龄基本资料、病程资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饮食、用药的指导,保持病房内部环境的卫生和整洁,控制好室内温度和湿度。

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心理疏导:

①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状况,对于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的疏解,改善患者低落的情绪,提高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的心态,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

②引导负面情绪的发泄:低于抑郁症病情比较严重患者,医护人员应给予其尽量多的关注度,引导其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提高内心正能量。精神护理:

①认知护理:对患者实施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度,提高治疗配合度。

②沟通护理: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状况,给予患者暖心的护理,温馨、舒适的环境。

③其他护理:通过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提高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疾病的重视度和配合度。

1.3 指标观察

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焦虑、抑郁量表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总分为6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负面情绪越高,症状越不好,反之,负面情绪越低,症状改善越好。

1.4 统计分析

将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用SPSS18.0软件此次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s)表明此次研究中得到的数据计量资料,用检验此次研究中得到的数据计数资料,P值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改善程度相比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生活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患者一旦患病,情绪比较低落、思维缓慢、兴致丧失等症状较为常见,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轻生的念头,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威胁。

随着抑郁症患者的逐渐增加,对于患者的治疗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针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对患者负面情绪的疏导和心理状况的改善,因此,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联合治疗被广泛应用,本本分分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和生理的辅导,对负面情绪进行有效释放,缓慢的引导患者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患者实施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于抑郁症的认知程度,最终,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治愈率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得到了显著改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治愈率得到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芳华,文云波,赖永金,等.针刺配合心理疏导在中风后抑郁症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5)72-74.

[2] 黄先娥,戴晓燕,陈传萍.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145-146.

[3] 王彦芳,杜巧荣,李素萍,等.伴发睡眠障碍首发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1(2):71-75.

[4] 杨霞,厉惠.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1(20):66-67.

[5] 郑喜艳,周欢,田玉洁,等.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0):77-79.

[6] 杨霞,厉惠.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20)

[7]刘倩. 心理护理改善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09)

[8]江登波. 浅议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06)

[9]冯艾群. 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06)

[10]周海蓉,高茜,李延环.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早期护理干预[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23)

[11]王丽萍.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11)

[12]石磊. 浅析老年患者抑郁症的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6)

[13]杨慧君. 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治疗抑郁症中的疗效[J]. 中国医学创新. 2013(29)

[14]陈丽.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27)

[15]金凤仙,赵建利.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 广东医学. 2013(20)

[16] 沈琴庆,鲍淑兰.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08)

[17] 郑喜艳,周欢,田玉洁,陈聪.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10)

第3篇

随着社会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精神方面的下降,针对于中青年人群,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产生中青年精神分裂,对患者和社会形成严重的威胁,在对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应实施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精神状况,引导患者配合治疗。为探讨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特选取96例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肝、肾、心器官疾病患者;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痴呆和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0.33±2.43)岁,病程0.2-3年,平均病程(1.53±0.62)年;研究组患者男25例,女23例,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0.28±2.23)岁,病程0.4-3年,平均病程(1.64±0.5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基本资料、年龄方面基本资料、病程方面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利培酮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生,国药准字:H20050160),口服治疗,开始用量为0.25-0.5mg/次,随着治疗的进程,增加药量控制为2.0-6.0mg/次,2次/d。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疏导治疗,措施为:①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互信度,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对负面情绪进行疏导,提高治疗依从性;②给予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其认知程度;③适当的给予患者和家属正能量,进行举例说明,提高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指标观察

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社会功能状况评分情况。精神状况评分使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进行评分,功能状况评分使用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分,社会功能状况评分选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分。

1.4 统计分析

⑹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用SPSS17.0软件此次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检验和检验。P值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社会功能状况评分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精神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社会功能状况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精神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社会功能状况评分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明显更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具有慢性病的特点,难以治愈,需要长期进行治疗,患者的症状表现为思维、智力、行为、感知上面的功能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压力不断增大,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逐年增加,对社会形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应给予重点关注。

中青年精神分裂患者长期使用药物治疗,极易产生严重的负面心理,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剧,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易出现幻想、自杀、幻觉等症状,对患者自身和他人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于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进行重点监控,避免对患者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

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对于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引导释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引导患者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清醒的认知自身的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达到治愈的目的。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在中青年精神分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精神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社会功能状况评分得到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杰.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2):135-137.

[2] 张美霞,刘旭恩,张秀丽,等.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82例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2):272-275.

[3] 陈礼贤.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疏导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14):2705-2705.

[4] 焦峰,孔令军,郑莉娜.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2):1597-1598.

[5]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的就业价值观及其预测因素研究[J]. 张永爱,曹平,李娜,任向明,唐争艳,师建国. 中国全科医学. 2012(19)

[6]综合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刘振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12)

[7]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观察[J]. 韦安枝,赵兴民,马德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11(08)

[8]心理干预对养治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杨英,杨毅. 中国民康医学. 2010(24)

[9]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的作用[J]. 王希红,蒋有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10(22)

[10]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43例效果观察[J]. 邱兵珍,许爱芳,傅廷东. 福建医药杂志. 2010(03)

[11]1052例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冲动行为分析及对策[J]. 朱琳,刘少华,钟秋园.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3(03)

[12]依那普利治疗65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 郭茹. 中国医学创新. 2013(03)

第4篇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茶道精神

我们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国的植茶、制茶、饮茶均直接或间接源于中国。“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茶道与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本文重在分析茶道概念的提出及茶道精神的创立,并且进而说明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何谓茶道,茶文化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王玲教授在其著的《中国茶文化》一书中对茶艺与茶道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也包含着对茶道概念内涵的阐释。王玲教授说:“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我们从王玲教授的论述中不仅明确了茶道与茶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茶道概念的内涵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即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茶道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见性,需要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中如果缺少了茶道精神,茶艺便会无精、无神,就会失去茶艺的真正意义,行道是艺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国唐代著名的爱茶诗人卢仝更是以诗的形式生动且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自身艺茶行道的体会,揭示茶道概念的内涵。卢仝在其著名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总之,茶道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正如已故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陈香白教授所说:“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有人说,虽然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但却不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中国不仅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也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茶道”概念的提出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著名的诗僧皎然在其著名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最后一句提到了“茶道”这一概念,使其不仅成为中国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而且也成为世界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该诗的全文是: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以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虽然对“茶道”这一概念的内涵没有具体解释和说明,但在其诗中应该说已作了很好的诠释,人们如果用心去细细品读该诗不难体会其中的茶道精神。

继诗僧皎然之后,唐时的封演在其编撰的笔记——《封氏闻见记》中再次提到“茶道”这一概念,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灸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我国明代张源在其著的《茶录》中也讲到“茶道”。他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我国不仅是“茶道”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而且也是最早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著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中将茶人精神规定为“精行俭德”。陆羽《茶经》中有:“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具有俭朴美德之人。在陆羽看来,喝茶已不再是单纯地满足解渴这一生理需要了,而是对饮茶者提出了品德要求。陆羽的茶人精神其实就是茶道精神,所以说陆羽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道精神的最早创始者。

继陆羽之后,唐末的刘贞亮在其《茶十德》中也对茶道精神有所表述。刘贞亮在《茶十德》中将茶道精神表述为:“以茶利仁礼,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第5篇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茶道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来说,茶道精神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体育人文教育中,茶道精神的引入也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茶道精神本身的内涵,对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相关的体育人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

茶道精神;体育人文教育;作用

作为我国传统精神文化中的重要一类,茶道精神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茶道精神的价值被不断挖掘,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并成为利用传统文化提升体育人文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体育人文教育,对于学生自身品质、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当前现状来看,通过茶道精神推动体育人文教育的发展,并提升体育人文教育的效果,仍然是一条非常可行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析,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1茶道精神简析

何为茶道,最为简单、纯粹的理解就是品味茶、欣赏茶的美感之道。我国种植茶叶、饮用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茶道精神的内涵从最初的饮茶方式到饮茶艺术,再到成为传统礼仪文化,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其内涵被不断丰富、不断扩充。到今天为止,茶道精神的内在实质已经非常丰富,并自成体系,茶道精神不仅仅代表了饮茶、品茶的礼仪精神,也包含了从茶叶中品味出的生活感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代表着清静、悠然、与世无争、修生养性的生活方式。茶道精神从诞生到发展再到成熟,深刻地受到了中国传统本土文化思想的影响,可以说,茶道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本质的载体,带有深刻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理念的烙印。从茶文化体系层面来说,茶道精神即是茶文化的核心精神。茶道精神中包含了儒家文化,茶道精神崇尚的和谐、仁义、礼仪都是儒家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茶道精神中包含了道家思想,茶道精神中超脱世俗、安静从容、悠然自得的精神追求,就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体现。茶道精神中也包含了佛家文化,茶道精神倡导的清心寡欲、静坐修身、俭朴求真的理念,就是佛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茶道精神的灵魂,与其说是茶叶文化的灵魂,倒不如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可见茶道精神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深,以及茶道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联系之紧密。茶道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精神内涵一同影响着中国人,一同引导着中华民族在思想层面上的前进方向。爱茶人士将茶道精神归结为“理、敬、清、融”四个字。具体来说,理指的是理智、事理,引导人们通过饮茶明理,做事要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在理智的支撑下,在事理的主导下,行为才能不失方向、不失准确,做人才能正直;敬指的是敬意、礼貌,引导人们通过品茶明礼,要重视各种行为活动中的礼仪、礼节,通过礼貌增进人和人之间的情谊,通过礼仪实现人和人之间良好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清指的是清廉、清心,品一杯清茶,让心中的杂念沉淀下来,让心绪回归内心的本真,回归心灵的纯粹,以此涵养人的节操,升华人的品格,引导人做一个心灵纯洁、精神超脱、清廉正直的人;融指的是融洽、和谐,品茶的气氛是融洽的气氛,茶道的精神是包容的精神,在品茶的过程中,实现人和人之间的包容、和谐,茶禅一体,世间万物尽在包容本心。

2茶道精神与体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可行性分析

体育人文的精神,是包容的精神,是团结的精神,是和谐的精神,是公平正义的精神,客观地看,体育人文精神和茶道精神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联互通的。基于茶道精神和体育人文精神的共同之处,将茶道精神的内在本质提炼出来,促进茶道精神与体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对于提升体育人文教育的效果来说,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和实践价值的。茶道精神与体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对于二者来说都可以受益。在融合过程中,茶道精神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这对于茶道精神在当代的继续发展、传承来说,非常有帮助,通过现代体育人文教育的良好开展,茶道精神的影响力必然会继续扩大,茶道精神的价值理念和核心内涵也必然被更多的人所知悉、所接受。而茶道精神对于体育人文教育的促进作用则更加突出,基于茶道精神和体育人文精神的契合度,茶道精神的融入,可以迅速升华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实现体育人文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接轨,对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方式显然更加能够增加中国人对于体育人文精神、体育人文教育的认同感,进而促进体育人文教育质量、教育效果的提升。

3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实践表明,在茶道精神的辅助和推动下,体育人文教育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正是基于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在此,将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突出作用分析如下:

3.1升华了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

现代体育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达体育人文精神内涵,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人文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人文教育往往由于内涵单一且过于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在体育人文课程中产生逆反情绪,严重阻碍了体育人文教育的开展。而茶道精神和体育人文精神有所不同,茶道精神的内涵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茶道精神广泛的社会受众基础,也更加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将茶道精神融入到体育人文教育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改变体育人文精神内涵单调、乏味的客观现状,升华体育人文精神的本质。茶道精神与体育人文教育的良好融合,从更大层面上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融合,不仅可以升华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而且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拓宽学生的体育人文视野,可谓一举多得。在现代体育人文教育中,茶道精神的融入所能起到的推动作用,其基础就在于丰富和升华了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使体育人文教育可以从更宽广的精神领域向学生传达理念,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来说,益处良多。

3.2突出了体育人文教育的重点

体育人文教育是以提升人的体育人文素养、涵养人的体育人文精神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体育人文教育的特征表现为教育的人文性、持续性和多样性。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体育人文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公平正义、崇尚健康(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皆有之)、和谐包容的价值观和精神品质,塑造学生成为真正具有现代体育精神、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体育人文教育重点的分析,可以发现体育人文教育的重点内容和茶道精神的核心表现不谋而合,这为茶道精神与体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体育人文精神和茶道精神的比较、融合过程中,二者的相同点被数倍放大,而这些相同点正是体育人文教育的重点。通过茶道精神的良好推动和有效支撑,体育人文教育的重点领域、重点内容凸显出来,学生可以更加鲜明、一目了然地掌握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内涵,而教师也可以更加一针见血、事半功倍地将体育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教授给学生,大大提升了体育人文教育的效率、质量,实现了体育人文教育效果的实质性提升。

3.3以人文素养净化体育竞技领域

现代体育竞技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从体育和人文的角度来看,这是体育竞技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重要表现。然而在真实的体育竞技项目中,仍然有很多不和谐的行为、不正当的做法、不科学的理念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现代体育竞技领域,甚至将现代体育领域的价值观引向偏颇。在这样的情况下,茶道精神的引入,犹如一股清泉,以其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底蕴,有效净化了体育竞技领域。茶道精神崇尚和谐、融洽、包容,茶道精神追求明理、明礼、正直,这都是茶道精神中人文素养的集中体现,以茶道精神的影响为推动力,将茶道精神中的人文素养展现出来、传达出来,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文素养之于现代体育竞技是多么的重要。真正的现代体育竞技,是人文和体育的结合,是道德与竞技的融合,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竞技价值观,从体育竞技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以茶道精神中的人文素养净化体育竞技领域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

3.4促进学生内在人文素养和外在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时展到今天,无论何种层次的教育,都越来越重视人的内在、外在素质的全面提升,以此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培养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将茶道精神融入现代体育人文教育当中,就是促进学生内在人文素养和外在体育素养全面提升的一个非常积极的做法。从内在人文素养来说,茶道精神可以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形成完善的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充分掌握何为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的重要价值。从外在体育素养来说,在全面健身的理念下,茶道精神倡导的和谐、融入、交流互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体育参与习惯,产生体育参与需求,并帮助学生掌握以人文素养为支撑的正确的体育竞技价值观、判断力,使学生在参与体育竞技活动的过程中,既完全融入,又张弛有度、行动有节,以一个健康、向上、公平、正直的体育参与者的姿态,促进现代体育竞技领域的发展进步。

4结语

体育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健康发展来说,可谓意义重大。基于茶道精神和体育人文精神的高度契合度,将茶道精神融入到体育人文教育中,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并且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茶道精神对体育人文教育所能起到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在未来,应当继续挖掘茶道精神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精髓,探索茶道精神和体育人文教育的融合方式,更好地将茶道精神植入、融合到体育人文教育当中,丰富现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拓宽学生体育人文视野,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人文内涵并塑造科学的体育人文价值观的同时,间接促进体育竞技领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有效推动体育竞技领域的继续发展。

作者:胡泯 单位:攀枝花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纪岩.茶理论与实践在大学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茶叶,2015(6):177-178.

[2]陈光.谈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J].福建茶叶,2016(1):201-202.

[3]张彦斌,郭娇.“茶道”融入体育精神———以足球运动为例[J].福建茶叶,2016(2):191-192.

[4]杨利芳.中国茶道精神与世界奥运精神的异同[J].福建茶叶,2016(5):250-251.

第6篇

[关键词]茶文化茶道茶道精神

我们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各国的植茶、制茶、饮茶均直接或间接源于中国。“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茶道与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本文重在分析茶道概念的提出及茶道精神的创立,并且进而说明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何谓茶道,茶文化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王玲教授在其著的《中国茶文化》一书中对茶艺与茶道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也包含着对茶道概念内涵的阐释。王玲教授说:“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我们从王玲教授的论述中不仅明确了茶道与茶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茶道概念的内涵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即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茶道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见性,需要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中如果缺少了茶道精神,茶艺便会无精、无神,就会失去茶艺的真正意义,行道是艺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国唐代著名的爱茶诗人卢仝更是以诗的形式生动且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自身艺茶行道的体会,揭示茶道概念的内涵。卢仝在其著名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总之,茶道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正如已故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陈香白教授所说:“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有人说,虽然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但却不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中国不仅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也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茶道”概念的提出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著名的诗僧皎然在其著名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最后一句提到了“茶道”这一概念,使其不仅成为中国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而且也成为世界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该诗的全文是: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以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虽然对“茶道”这一概念的内涵没有具体解释和说明,但在其诗中应该说已作了很好的诠释,人们如果用心去细细品读该诗不难体会其中的茶道精神。

继诗僧皎然之后,唐时的封演在其编撰的笔记——《封氏闻见记》中再次提到“茶道”这一概念,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灸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我国明代张源在其著的《茶录》中也讲到“茶道”。他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我国不仅是“茶道”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而且也是最早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著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中将茶人精神规定为“精行俭德”。陆羽《茶经》中有:“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具有俭朴美德之人。在陆羽看来,喝茶已不再是单纯地满足解渴这一生理需要了,而是对饮茶者提出了品德要求。陆羽的茶人精神其实就是茶道精神,所以说陆羽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道精神的最早创始者。

继陆羽之后,唐末的刘贞亮在其《茶十德》中也对茶道精神有所表述。刘贞亮在《茶十德》中将茶道精神表述为:“以茶利仁礼,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第7篇

何谓茶道,茶文化专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王玲教授在其著的《中国茶文化》一书中对茶艺与茶道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也包含着对茶道概念内涵的阐释。王玲教授说:“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我们从王玲教授的论述中不仅明确了茶道与茶艺之间的关系,而且对茶道概念的内涵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即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艺茶过程中所贯穿的精神,茶道具有无形性和不可见性,需要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中如果缺少了茶道精神,茶艺便会无精、无神,就会失去茶艺的真正意义,行道是艺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国唐代著名的爱茶诗人卢仝更是以诗的形式生动且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自身艺茶行道的体会,揭示茶道概念的内涵。卢仝在其著名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总之,茶道就是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是和人生哲学结合起来,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正如已故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陈香白教授所说:“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有人说,虽然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但却不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中国不仅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也是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茶道”概念的提出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代著名的诗僧皎然在其著名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的最后一句提到了“茶道”这一概念,使其不仅成为中国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而且也成为世界提出“茶道”概念的第一人。该诗的全文是: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以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虽然对“茶道”这一概念的内涵没有具体解释和说明,但在其诗中应该说已作了很好的诠释,人们如果用心去细细品读该诗不难体会其中的茶道精神。

继诗僧皎然之后,唐时的封演在其编撰的笔记——《封氏闻见记》中再次提到“茶道”这一概念,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灸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我国明代张源在其著的《茶录》中也讲到“茶道”。他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

我国不仅是“茶道”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而且也是最早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

唐代茶圣陆羽在其著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中将茶人精神规定为“精行俭德”。陆羽《茶经》中有:“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即饮茶者应是具有俭朴美德之人。在陆羽看来,喝茶已不再是单纯地满足解渴这一生理需要了,而是对饮茶者提出了品德要求。陆羽的茶人精神其实就是茶道精神,所以说陆羽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道精神的最早创始者。

继陆羽之后,唐末的刘贞亮在其《茶十德》中也对茶道精神有所表述。刘贞亮在《茶十德》中将茶道精神表述为:“以茶利仁礼,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从文化角度把茶道精神升华出来。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序中说:“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矣。冲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可见,宋徽宗赵佶将茶对人的情性的陶冶和饮茶的心境概括为“致清、导和、韵高、致静”八个字,这也就是茶道精神。

由于我国古代茶道将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在一起,使得古代茶人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这样也给茶人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次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思想内容加以发挥创造,艺茶中所修之道可以是懦家之道,可以是道家、道教之道,也可以是禅宗及佛教之道,具有因人而异的特征。尽管如此,中国古代的茶道精神还是为后世茶道精神奠定了基础。古代茶人虽然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但基本精神则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后来茶道精神的发展都没有超出上述所说的茶道之要素和内含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