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06:53
序论:在您撰写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中功不可没。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也存在着不少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有的思想不稳,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管理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挫伤了部分人的积极性;有的信心不足,目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思考、缺乏研究、缺少热情,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有的高校相关人员数量不够,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办好我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同样关键在党的领导,关键在队伍的落实。我们要着眼于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宏观规划、认真选拔、全面培养、严格管理、大胆使用”的原则,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魅力。而无论真理的力量还是人格的魅力,都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和行动来体现。可见,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形象和整体要求。
坚持“优中选优,宁缺勿滥”的原则选配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既是教师队伍也是管理队伍,学校党委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制定符合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长期规划,形成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发挥才干的良好机制和环境。
“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加强队伍建设,学习非常重要。要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专职干部的思想素质为重点,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他们,用现代科技知识和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充实他们,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他们。
现代社会是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的社会,大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若要在此背景下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首先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坚定的思想以及较强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抵抗社会中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才能为大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才能为大学生排解各种思想问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正确领会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念,努力学习各种先进思想政治理论,掌握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以便于开展更为全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必须要坚持发扬和继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不断提高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识水平和民族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向学生宣传国家的优秀文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该提高人文修养,在工作中加入人文思想教育,这对于一个人开阔眼界、开启智力、陶冶情操起着重大的作用,对确立和改造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部分院校学术功利化比较严重,真诚协作的团队精神不足,文人相轻的思想有发展趋势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和修养。如果我们每一个做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注意自身的人文修养,我们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更真诚地对待学生,做到在实际工作中言传身教,做好工作对象的表率。
2、积极配合校园软环境的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着力培养自己科学、进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要认识到我国社会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迅猛发展,正在带动高校职能的不断拓展、高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现如今已不能把教育过程只看作知识传授和学习的过程,应该在学校生活中提倡和培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创新以及情感的关怀和伦理的关怀等意识和理念;其次要努力推动在师生中培养健康的行为方式,构筑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和校园风貌。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一所大学的校风、一所大学的精神的体现,也是大学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校园软环境的过程中,要着力倡导师道精神,健全师德意识和规范,其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包括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在内的干部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理想的校园软环境,加上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清雅、优美的校园、校舍环境,对师生舒展性情,陶冶情操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包括师主任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推进自己的工作所需要的理想天地。
3、进一步依靠学生党、团组织和积极分子做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除了应该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还应该依靠学生,主要是依靠学生党、团组织和积极分子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学生中的党、团员和积极分子是学生中比较有觉悟、有思想的一部分,他们最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真实想法和真实需要,而且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依靠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依靠学生做好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组织、管理工作,依靠学生带动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向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领导能力,我们应该及时改变只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老做法,依靠学生中的党、团组织和积极分子,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培养、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领导能力,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4、结语
二是整合全省力量,积极申报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完善二级学科体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对应支撑。定期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和“精品课程”的评选活动及教学观摩活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
三是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完善思政党建评估体系和教师表彰奖励机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为二级指标,加大其权重和显示度。
四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以及教学中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等作为重要选题,列入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之中,推出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进一步加强“**省情研究中心”建设,把省情教育和研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
1数字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社会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积极有效的利用网络技术,更好的加快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网络信息的传递具有快速性的特点,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随时的了解学生的当前的思想问题及实际表现,并且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另外网络技术现在的发展已经是声、光、电并且结合图像、文字等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只采取文字的表达,方式方法比较滞后,无法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所以在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在认识过程中,从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方面予以信息加工的方式培养大学生选择和控制信息的能力。
2数字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有效途径
2.1教师队伍必须把握网络信息知识和相关技术
加强思想政治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作用,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信息网络技术的利用水平和英语水平,并且学会对网络信息正确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技巧,实现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对他们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更好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信息化水平的建设。
2.2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交互平台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信息化建设,为大学生创造数字时代下新的精神家园,积极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咨讯和学生网络交互平台,为大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绿色网络环境。借助辅导员博客、网络手机平台、班级QQ等虚拟的网络环境,实现师生的零距离基础。
2.3以信息数字化为核心,开展高校思想政治信息化平台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必须要具有创新性、快捷性。数字时代的特点,就是以信息数字化为核心,是一种典型的高时效性平台。在现代社会,网络和各行各业息息相关,网络信息也在不断的加快更新速度,实现了实时沟通。高校思想政治信息化平台也不例外,也借助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了一种动态的互动网络,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交流。
2.4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高校内开展网上在线的讲座
与校园文化活动相依托,开设网上在线讲堂、网上学术讲座,请名人专家做客网上我们的聊天室里与学生交流,也改一改以往讲座的传统形式,形成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互为依托、互相支持的良性机制。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把课堂教学与网上咨询相结合,学习书本知识与浏览多媒体信息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相结合,借助网络技术支持,丰富网络内容,扩展课堂内容,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3高校思想政治信息化平台构建的思路
3.1理念的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必须要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更新传统的工作理念,选择师生情感所需要的操作系统、解决方案和资源服务的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信息化能够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
3.2内容的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信息化平台内容的构建,可以采用多元一体化的形式,满足思想政治师生的多元化需求,可以设置不同的单元栏目如教学大纲、教学研究等模块进行引擎搜索,使师生能够更方便的了解思想政治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信息。
3.3配套制度的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是否能够持续有效的进行下去,需要有相关制度的保证,形成一整套稳定持久、健全有效的标准体系,使高校思想政治信息化平台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3.4资源平台管理系统的构建
平台管理系统的构建主要是以信息化为目的,及时的处理大量的信息,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构建平台的数字化、信息化。这个资源平台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内容的管理、系统管理、内容检索等部分。这样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非常方便的加入到资源库中,同时也能形成资源的整合,以便最大范围的与他人学习交流,提高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4结束语
网络作为信息化新事物,如何更好的构建高校思想政治信息化建设是一门重要的课题。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高校的实际,研究网络的特点和功能,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信息化平台提出具体策略,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主动性、增强针对性和提高实效性,推进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作者:王静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宋振超.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06).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到达了新的高度,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生活物质上的满足却滋生了精神上的腐败,一些贪污受贿现象时有发生,“拜金主义”等腐朽言论盛行,使生活在校园里的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3]。有些大学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实现“个人价值”,却忽略了“社会价值”的重要性。当代青年学生最主要的思想问题就是对深度改革的负面评价和对社会公德状况的担忧。两极分化、下岗、不良竞争等社会现象的产生,使部分大学生对深层次的改革表示疑虑甚至做出一些消极的负面评价,因此对社会改革抱有疑惑的态度。社会道德的滑坡也使青年学生对改革后的道德观表示失望,社会对不道德行为没有做出积极的评判,也使他们对行为的选择与评价产生困惑甚至扭曲。
二、青年高校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难点
社会的进步促使青年学生的思想更加独立、个性更加鲜明,自我崇尚也使得他们只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对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这不仅会使青年学生感受不到先进人物的精神高度,更会使其产生质疑心理。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是在表面上下功夫,而不是身体力行的去引导学生向先进代表学习,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德育工作者的不信任[4]。
三、青年高校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策略分析
1.坚持以人为本青年高校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教育是围绕人展开的,是对生命质量的提高,“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青年高校学生的德育建设工作就需要围绕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促进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形成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全面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抓好队伍建设想要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就要打造一支以党为核心的,由辅导员、班干部、学生会、团委为主要力量的精干队伍。只有抓好各组织力量的建设工作,才能塑造一支业务精通、忠于职守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以保证德育工作高效、顺利的展开[5]。
1.学科建设基本状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程的开设奠定了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的发展基础;2011年4月,保山学院社科部从原政史系分离,成立理论教学部,专门从事理论的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使依托一级学科理论下设的两个二级学科(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平台进一步牢固。2013年12月,理论教学部开始学科建设工作,已经着手建设以理论一级学科为统揽,以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为主攻学科,以艾思奇与大众化研究、杨善洲精神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生态观研究、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价值观研究为研究方向的学科建设体系。
2.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积累的新经验。理论教学部重点扶植的二级学科“中国化研究”,并以艾思奇与大众化研究、杨善洲精神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生态观研究、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价值观研究为研究方向,有着较强的科研、教学、队伍、地缘等优势。科研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教育厅项目3项,省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编写教材、学习读本共计9本,获得省、市、校级各类科研奖励10余项。教学上,主持并完成云南省质量工程教改项目1项;省级教学名师1人;主持并完成校级重点课程2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哲学原理》);累计获得省级、校级教学奖励10余项。队伍建设上,学科组共有成员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5人。在大众化、杨善洲精神和艾思奇哲学思想的研究上,保山学院已建立一个云南杨善洲精神研究基地和大众化研究中心并依托保山市社科联成立了艾思奇与大众化研究会。另外,依托这些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已经推出了一批科研成果。3.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与国内同学科相比仍有不足:(1)队伍建设还不够。教师总量偏少,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较少。(2)科研成果的质量不高,发表在CSSCI上的科研成果数量较少。(3)资金落实难度大,经费有限,对于深入研究造成相当的阻碍。(4)学科视野不够,学科方向的凝练还不够,学科新的生长点拓展受限。
二、马工程出版重点教材使用情况
1.使用情况:保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98方案”全部采用云南省统编教材,实施“05”方案后,全部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统编教材。保山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课程均按教育部要求使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2.使用效果反馈:据调查,教师、学生普遍认为这四本教材系统地诠释了理论和实践的精髓,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了解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了解基本的基本原理。但也同时反映存在以下问题: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四本教材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复性;理论性较强,没有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改进意见和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四本教材应当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以详略得当的方式解决内容的重复性问题;增加实践和案例内容,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情况
1.取得的成绩:近年来,保山学院理论教学部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认真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1)课堂教学。四门课程按教育部要求足时开课,其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基本原理概论”两门课程实现了全校性选课,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等设备,采用讨论、辩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学部自去年开始了德育导师制度,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还利用QQ等通讯方式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课后学习,组织学生讨论,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的紧密联系,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为响应国家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号召,保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也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四门课程相继出台了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保山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我们根据教师特长分专题进行教学。注重教师个性化的发挥,又做到各部分内容相互契合,强化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还采用集体备课,定期进行教研活动,随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就有关问题及时在教学中加以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针对时事热点和学生情况,教师们认真备课,讲课内容针对性强,形式生动活泼。(2)人才培养。重视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校内与校外融会贯通,构建了学校与社会的连续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部十分重视社会实践教育,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除了学校建立的近40个教育实习基地外,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有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腾冲艾思奇纪念馆、腾冲国殇墓园、施甸善洲林场、保山市博物馆、名人堂等),定期、不定期组织师生参观学习。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教学部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教师们一贯确信“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扩宽知识面,培养多方面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2.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保山学院,仍然有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的内容和他们今后的发展没有什么关系,专业课的学习更加重要;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有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看与课程无关的书籍;保山学院在校学生有8000多人,而我部的教师仅有10人,师生比严重失调;在人才培养方面,我部出台了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的大力支持,如何协调各种关系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新鲜感的缺乏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缺乏热情,敷衍了事,言行不一,教学实效性不高。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跟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另一方面也跟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有关。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与保山学院地处边疆有关,另一方面与保山学院还未真正实现师资引进渠道的多元化有关。
四、应用观点方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贯穿观点方法:
1.把观点方法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研究,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精神,既研究基本理论,探索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又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探索大学生的思想接受规律。
2.把观点方法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应关注网络技术对教材的作用,如OCW、MOOC等,顺势而变,合理梳理教学内容,哪些适合面试,哪些适合网上教学,促进现有教材的转型升级。
3.把观点方法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探索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力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及大学生成长的需要,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构建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不回避社会关注的主要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用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我国高校学生素质的提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首先,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及保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加强实效性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可见,党和国家明确规定了我国教育的目标和人才素质的要求,即“德育优先”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规定使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这一目标。
其次,高校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紧迫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效性建设。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一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是靠人才来推动的。对此,各国都非常重视人才素质的培养。人的素质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等。同志强调:“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2\]很显然,思想政治素质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基础,其他素质无从谈起。
最后,党和国家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实效性建设。当前,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思想多元化的发展,促使各国不得不对其人才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为适应时展要求,近年来我国提出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大批具有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作出新的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张改凤,林彦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初探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 第25卷第2期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的若干阻碍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对此,我们首先要理智分析其原因所在,以便制定出科学的解决对策。
1.社会环境和高校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
社会环境和高校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
第一,社会实际需求的及时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见效的滞后性间的矛盾。当今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信息的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与此同时,相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实际需求的及时性这一状况,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作用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与社会需求产生了一定矛盾,这一矛盾的存在削弱了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后期作用的关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
第二,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化性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阶段,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呈现多种样式。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对价值观的评价也呈现多样趋势。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学生也面临多样的价值观念,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出现了许多充满矛盾的困惑和冲突:是非、利弊、得失、善恶等价值观念的种种变化,使许多原来认为神圣无比、正常合理的观点,现在却变成了过时的、不合时尚的看法;原来被认为天经地义、习以为常的主张,现在却变成了荒谬的、可笑的观念;一些人认为应该弘扬和倡导的事情,另一部分人可能认为是应该鞭挞和抛弃的东西等等。” \[3\]94 而当高校学生把思想又回归到校园内部、回归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中时,会发现课本中一些价值观总是与现实有一些不适应。于是他们的思想开始产生困惑甚至是动摇,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有效解决的。
第三,高校环境的特殊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特色间的矛盾。一方面,高校不同于中小学,高校聚集着大批有自己独特思想的高素质人才,他们思想活跃,批判性较强。这就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难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较强,难以与实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4\]7这门学科在承担研究人们思想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同时,还肩负着传播统治阶级思想的任务。因此,这门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把社会实际现象与统治阶级思想有效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严峻挑战。
第四,高校考评体系存在的问题。当前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评价还是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而考试制度是很难有效评价出学生对所教理论的真正内化的。再之,单一的考试评价体系难以避免一部分品行一般的学生却拿高分的现象。这种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是很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的。
2.高校教育主体自身因素存在的问题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
高校教育主体,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修养、能力等方面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高校教育主体自身修养、能力等方面不佳,将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
第一,个别教师自身修养不佳成为阻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少数高校教师不能很好地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思想政治意识淡薄,理论修养不扎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合理,功利思想较重;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精神;缺乏合作精神,常常自以为是等等。而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又决定了其示范性是很强的(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影响性更大),学生常常会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这就严重削弱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内容的有效内化。
第二,教育主体的教学能力是吸引学生对所教学科是否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更要具备优良的教学能力,这样才会避免“茶壶里的水饺倒不出”的尴尬局面。而当前高校存在一种现象:一些高校教师具备高学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却缺乏教学能力,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严重,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缺乏互动性,不能很好应用现代信息教学,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建设。
第三,不少教师在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政治化倾向处理不当。“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用来进行社会管理的一种手段,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必然要用本阶级的思想来影响广大的教育对象,从而把它们引向执政阶级所要求的方向。”\[4\]9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性。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免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它所研究的是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往往“简单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于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宣传的方式解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问题,并往往与政治活动相结合,这就使本应是深入细致地探究人的观念世界、关注人的生存意义的科学理论变得表面化、政治化。”\[3\]95这种对政治倾向化处理不当的实践行为使得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空、过大,学生难以真正的接受教师所教内容。
3.高校教育客体自身因素存在的问题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要是高校学生,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学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度。近年来,国家放宽了高考政策,高考不再受年龄等因素限制,开始大量扩招。这在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国民素质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放宽和扩招后,改变了高等院校的生源成分,不同基础、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都能进入高校学习,大学生思想素质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倾向。”\[3\]94这种大学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加大了高校教师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难度。教学理论讲的深了,不利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的发展;讲的浅显了,又不能吸引基础较好的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高校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性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提出了一定挑战。
第二,学生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中的负面影响也在高校学生中开始显现,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新的特点:“主体意识与自我化倾向;务实意识与实用化倾向;进取意识与功利化倾向;创新意识与投机化倾向。”\[5\]这些价值取向一方面促使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和上进。另一方面使他们的思想带有功利性,易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建设。
第三,非思想政治学科专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当前,国家规定各大高校公共课中必须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许多高校非思想政治学科专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修学分为目的。在上课时不能很好地内化所学知识,在考试前为追求高分而只顾短期“突击”,这种错误思想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建设。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存在的问题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要载体,其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与否以及教材内容设置的合理性与否等方面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科目繁多且内容重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有8门(后来又进行了一些整合)左右,各门课程之间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重复性,甚至一些内容与中学内容重复。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就和《思想概论》以及中学《中国近现代史》重复性较多。这种重复在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不乏对学生产生一种疲倦感,加之有的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不佳,导致学生缺乏新鲜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抵触情绪,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第二,教材内容脱离实际,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好的教材不仅要兼顾到内容的理论性、逻辑性、系统性,还要考虑到与现实的紧密结合性、针对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更易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数教材内容往往脱离实际,现实针对性较差。往往是空话、大话、套话内容较多,这不仅加重了学生对过多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更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严重厌倦情绪。另一方面,教材的编写、审定、出版有一定的周期,内容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及时根据社会的发展现状而及时改变。教材编写者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把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写进教材以武装大学生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教材很少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教材内容的根本方法和基本方法及其运用进行重点介绍,使学生面对迅速变化的社会而引发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缺乏有效的分析工具。”\[6\]115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建设。
第三,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导的教化性与网络环境所拥有的多元信息间的矛盾。通常,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借助于单一的媒体、教材等载体传播。不难看出,这些载体在传播时其效果是很受限的。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之多,更新速度之快使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校学生不仅借助传统的信息传播载体来获得信息,更重要的是借助互联网获得信息,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加之高校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他们不再只是单一的信奉于课本,而是把教材内容、教师所讲内容更多地与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比较。高校学生的这种行为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个人独立思维和批判精神的发展。同时,由于他们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在网络等方面所获知识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辨别,阻碍了他们对正确信息和知识的接受。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的若干对策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应加以重视,并制定科学的对策进行有效解决。
1.优化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
首先,针对社会实际需求的及时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见效的滞后性间的矛盾,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能及时地反映时代最新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各高校要鼓励教师勇于突破教材,在课堂中要给学生讲解最新的国家方针政策,并把所讲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程内容能紧密结合社会发展。
其次,针对高校学生自身特色以及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化性间的矛盾,一方面,各高校要科学引导学生思想发展,引导学生用“扬弃”的辩证思维来分析当前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加以判断,既不盲目信奉,也不随意否定。另一方面,国家和学校要时刻关注当前社会最新发展思潮,严厉打击社会不良思潮对学生的腐蚀,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最后,国家和各高校要制定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制度,不能以单一的考试制度来衡量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不仅积极鼓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的内化,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行为,制定科学的考评制度来对其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综合考评,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能得到有效践行。
2.提升高校教育主体的自身素质
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综合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对此,我们要努力建设一支理论知识深厚、专业技能精湛、师德风范好、人文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首先,坚持从自身修养和制度约束两方面提升高校教师素质。各高校教师不仅要增强思想政治意识,扎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使其人格魅力更具吸引力。同时,国家和各高校要科学制定相关法律制度和职业规范制度来约束高校教师行为,从制度方面严格要求教师自身行为。
其次,注重培养专业理论知识和提升教学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最起码的要求,也是一名优秀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同时,各高校教师要防止“茶壶中的饺子有货倒不出”的尴尬局面,在注重培养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课堂驾驭能力、师生活动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等方面教学能力。在具体教学方面,坚持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同时,采取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推进电子音像教材和多媒体教学,实施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等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
最后,防止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政治倾向化不当现象的出现。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十分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以具体的实际事件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教理论,使理论更具说服力,更具现实性和针对性。同时,在具体教学中要对一些社会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理性分析,并对学生加以正面引导,杜绝沉迷于负面效应中不能自拔甚至错误引导学生的行为。
3.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客体整体素质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客体,主要是高校学生,我们要予以高度重视,并从多方面促进其自身素质的整体发展。
首先,各高校可尝试采取分班的形式讲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可针对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科学分班,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同时,各高校可根据国家政策制定校本课程,根据地方历史和特色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国家和各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培养广大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能力,严厉抨击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最后,加强对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科学引导和理性教育。对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要针对性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使其能更具体地理解所学内容。要制定科学的考评制度进行考评,具体而言,在考核方式上要坚持从原来的纯理论考试转换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核,除闭卷考试外,可灵活采用开卷考试、口试、写论文、写调查报告、讨论式评比等实践性、思维性、情感性更强的考试方式,从而更加科学地凸显真正的考评效果。
4.创新和完善教材内容
首先,科学制定教材,尽量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性。国家相关部门和各高校在制定教材时,要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有效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得到不断更新,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贴近国情、贴近学生,及时反映党和人民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总结。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6\]精简教材过空、过大、过套话的内容,使教材能真正简练实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更能增强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同时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解决学生现实的思想问题。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网络教学要相结合。信息全球化是当今时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不能因为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导的教化性和因网络环境所拥有的多元信息的挑战而回避,要直面这一现实,向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变,把网络资源合理地引入教学中,鼓励学生时刻关注全球信息,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加以合理评价。要达到学生对网络信息科学的评价,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因此,高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理论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其在课堂中所学知识受到网络中多元信息挑战时能及时、准确辨别是非,坚定信念。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02).
[2]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19990616(01).
[3] 刘小新.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3).
[4] 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