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06:50
序论:在您撰写档案管理的原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电子档案管理原则
(一)完整性原则
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不仅各部门可以完成,而且个人也可以独立形成电子文件,这就导致电子文件处于分散式的分布状态。而且电子文件中的信息不是固定在特定的物理位置上,具有非实体化的特征,这就导致其无法像纸质文件那样直观的体现出来,所以为了确保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则需要在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信息的完整性,而且在归档时需要确保信息、程序、软件及纸质文件的完整性。
(二)可读性原则
电子文件生成过程中由于其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同,则其存储的格式也会有所不同,再加之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硬件和软件不断的更新换代,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新的设备和旧设备之间存在着不兼容性,这样存储的电子文件脱离了所支持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后,则不具有可读性。所以在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在进行档案收集时,将其记录的支持软件归入到收集工作中来,使所收集的档案符合信息格式的要求,对其可读性进行技术分析,确保日后能够更好的进行利用,使其具有长期的可读性。
(三)可靠性原则
电子档案的存在离不开可靠性。由于电子文件可以不留痕迹的对其进行修改,无论是文件的签署和对网络信息进行控制都需要具有专门的技术,这样就导致电子档案的可靠性受到人们的质疑。所以需要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从而实现对电子文件可靠性的保障。同时在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还要把好收集关,确保进馆的档案具有真实可靠性,同时还要对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进行严格遵守,做好备份,避免信息丢失,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电子档案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集中统一管理
近年来,随着办公自动化(F0A)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的普及,使用计算机制作文件的机关越来越多,大部分机关将电子文件转换成纸质文件,经正式签署后归档保存,原电子文件保存在各形成部门;也就是说,大部分电子文件没有归档,处于分散保存状态。从档案工作的发展看,各机关档案室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将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归档,实行对电子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档案馆也需要对接收电子档案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前期论证和创造软硬件技术环境。电子档案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对这部分数字化信息的检索、利用和共享,有利于各机关、各地区对于电子档案管理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有利于加速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二)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双套归档
目前大部分机关将电子文件转换成纸质文件归档保存,是因为在电子文件的证据性、管理制度、管理技术与方法、管理设备、通讯设备等方面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之前,这种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同时服役”的状况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一方面,在没有充分的技术保障和科学的管理制度的条件下,档案人员不能轻易用电子文件取代纸质文件归档保存。另一方面,电子文件的归档也有其积极的意义。这样就形成了双套归档的局面。这是文件介质转换时期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不应看作不必要的重复。可以预见,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双套归档的局面将持续相当一个时期。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各方面条件的具备,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独立地转化为档案,但多种介质档案并存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双套归档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需要分别建立两个管理系统,二者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这给各级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电子档案的管理原则上应纳入现行的档案管理体系,能够并轨的就实行并轨。
(三)实行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
目前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文件与档案之间的界限是无法分清的,大量电子文件的产生也加快了档案一体化管理的进程,而且在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中,及电子文件的运转阶段,电子文件管理都需要以文件和档案一体化的模式出现,这已是其必然的选择。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并不是两项管理工作的简单累加,而是需要在合程管理和前端控制原则指导下重构整个管理流程。
—、引言
在一个企业中,档案管理无疑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对于非国有企业,能否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方法,其意义已经不仅仅在于是否有利于档案学理论研宄的丰富和促进,更在于能否对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其实际的事功。
我国对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比较集中的探讨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而有探讨就必然有分歧。这种分歧既来自观念上,也来自现实中。试以如下表述为例:对于众多非国有企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它们进行调查、摸底、排队,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经营方式的企业,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尽快制定、出台一批地方档案行政规章、管理标准、制度,尽量使企业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抓执法检查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等等。笔者以为,这可以看作是传统观念的典型文本,是“计划时代”“强势政府”在档案管理领域的精神延续。但是,实践似乎在证明这种判断对当代现实缺乏更宏观和深入的分析。对当代中国而言,这是对政府的力量作了过于乌托邦,或者说过于乐观的估计。其实在笔者看来,有学者指出的“理顺关系”才是真正中的之语。虽然宄竟如何理顺,这方面的研宄尚不够深入,但有一点倒是达成了共识,即将法律监控作为国家对非国有企业控制的重要手段。犹为可贵的是,对于监控本身,有学者作出了清醒的认识和反思:监管中应坚持不干扰非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促进非国有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档案的安全保管,科学利用,合理流向。”“监控方法要灵活。……可以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在这个意义上说,这种观点不是袖手谈经,却体现了一种清醒、求实的色彩。
要谈非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百转千回,最终还是绕不过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原则和外部体制问题。事实证明,较为明确的、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的时机已然成熟。虽然如此,本文的目的并不在于提出一套具体、明确而放之四海皆准的操作程序,而仅在于对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原则和体制作一番同当下现实环境相契合的思考。
二、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谈及“原则”,不能不提及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1987年9月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这是用国家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是指导全国档案工作的科学准则。既然如此,为什么在这里还要谈‘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笔者的本意是,前者的表述侧重于宏观层面,而这里谈的“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则更倾向于微观视野。但是,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在于1987年《档案法》公布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当时非国有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还仅仅处于“补充”的地位,质言之,国有企业大一统的局面并没有被撼动。因此,“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这样的宏观原则更多是对国有企业而言,其着眼点也不可能超越当时的社会现实。然而,当从产权到制度都与从前的国有企业迥异的非国有企业发展到今天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时,我们显然不宜再将原来的宏观原则作过于教条和机械化的理解。因此,今天从微观层面上提出“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可以说是改革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与其说是一种变革,毋宁说是一种发展、完善。
1、效益性原则
企业是以盈利为根本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下的企业首要遵循的是效益原则。企业档案管理讲求效益性从根本上说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体现。
所谓效益,一是指管理成本最小,二是指收效最大。最合理、最富效益的管理模式,就是要在这一小一大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效益性原则的贯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冲出偏见的过程一个审视成法的过程。如果能以国外企业的管理方式为鉴,那么日本的经验让人不无启迪。日本实行的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既有别于英美式的自由市场经济,也有别于西、北欧的社会市场经济。日本民间企业在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时,一定要对投入资本额及预期收到的效果进行比较研宄。在实施“设置完备的档案管理体制”时,日本的民间企业总希望获取大大超过投入的成效。事实上,他们在实践中很少走集中统一保管的道路,而是分散管理。民间企业按各自独立的意志决策的管理方式,是日本社会适应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制度选择。
如果放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视野来考虑,效益性原则最终还涉及到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外部体制问题。在此背景之下,笔者愿意引入一个理论的参照系,即乔治。索罗斯在《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书中提出的关于一个开放社会的“基层化原则”。根据基层化原则,凡是由民间组织可以完成的事情不应该由政府来完成,凡是由个人或家庭可以完成的事情不应该由政府或民间组织来完成,其优越性正在于个人、民间以及其他基层单位能够将决策和管理的合理性提升到最大限度,因为它们具备更为充分的人力、物力、动力以及知情程度来解决各自的问题。在这一思路下,除去企业和员工本身,各种官方色彩相对淡出的档案中介机构、各种行业协会和档案工作者协会将有所作为。关于这一体制问题,在后文还将进一步谈及。
2、自主性原则
顾名思义,所谓自主性原则,即是由企业自身作为档案管理的主体,企业档案具体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等由企业自己决定。笔者以为,这是由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推导出的必然结论。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私营企业的资产属于私人所有。”照此精神,非国有企业的档案作为特殊财产,同其资产一样也应该属于资产的所有者拥有。道理不难理解,私营企业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而私营企业档案是私营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它不是独立产生的,是企业各项活动的伴生物。而把这个结论一般地推广到整个非国有企业范畴,我们就完全可以说,产权制度的多样性决定了档案所有制的多样性,企业产权归谁所有,企业档案也归谁所有。从法理上讲,此结论适用于《民法通则》关于财产权的一般规定。因此,非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毫无疑问地享有其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当然也包括档案的管理权和很大程度上的处分权。
由此,曾有报章提到过的由档案行政机关动员帮助非国有企业建档的说法其实大有可斟酌之处。有求必应的“帮助”当在情理之中,越俎代庖的“动员”却是师出无名。
然而,为什么上文只提到“很大程度上的处分权”呢?这是因为档案作为企业活动的沉淀,同一般企业行为一样,也在一定条件上具有经济学上讲的“外部性”一比如对档案的第二价值的考虑,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因此,《档案法》第十六条有如下规定: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产生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一尽管有些问题有待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这在后文的体制部分将会谈及)一却不妨碍我们作如下结论: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自主必然也是法律框架下的自主。
在此有必要再次提及上文提到的“基层化原则”。根据索罗斯的解释,基层化的含义是,由于难以确定什么是公共利益,因此决策必须在尽可能低的层面上作出,层次越低,因大一统决策带来的风险也越小,而管理成本也越小,效率却高。@这里讲的基层化原则不仅仅适用于政府系统,而且也适用于经济、文化和其他领域对档案管理而言,非国有企业的自主管理正是这一原则的集中体现。道理很简单由于权力过分集中的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而言往往具有一损倶损的风险性;而另一方面,过度的垂直控制将动用极大的资源,降低国家行政的效率。这样,既不可能降低高度集权的管理成本和风险,相反还掣肘了基层单位的效率和灵活性。在不可能对每一个企业的运作情况和档案信息进行细细甄别的情况下,非国有企业档案的自主管理理所当然是明智之举。
3、灵活性原则
所谓灵活性原则,笔者以为至少包含三层意思。其一便是管理方式的灵活。方式由环境决定,非国有企业成千上万,情况各不相同。各企业规模不同,具体软硬件环境也不同,管理档案的方式也就不尽相同。哲学有一个重要观点,即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抽象地谈某一种档案管理的具体模式的优劣并不能给实践带来多少指导意义。试想,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小企业,本身产生档案不多,却要求其照搬传统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专门的档案机构和专职的档案人员一应倶全,集中统一,层层控制,按时移交,定时鉴定,从理论上看好则好矣,却未免可笑。推而言之,企业不仅有规模的不同,更有行业特点的差异,其管理方式或分散,或集中,不必强求一律,但求得当。
灵活性原则的第二层意思,指的是保管地点的灵活。保管地点的选择离不开软硬件具体条件的制约。档案到底放在哪儿,首先要看的是条件,其次看的是成本。近年来流行讲跟国际接轨,档案界亦不免披欧风,沐美雨,甚至言必称“托管机构”“文件中心”。但如果立足于具体条件思量,我们当说,外来的文件中心固然有新潮之意,自家的“敝帚自珍”未必就应该鄙夷。甚至传统的档案馆室固然是以堂堂之阵,树正正之旗,但又何妨办公室保险柜的方寸之间能够以简约求便利,以平拙摄神奇?
管理对象的多元要求具体管理手段的多元,这是灵活性的第三层含义。科技图纸、文书文件、财务报表、人事资料、信用凭证、技术成果,诸如此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要的就是个区别对待,量体裁衣。而档案不同载体的出现,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呼唤着管理手段的灵活与创新,呼唤着管理的手段既有弹性又统摄自如。
据日本档案学者大谷明史介绍,“日本企业的档案管理体制除少数外,一般都不是集中统一保管型,而是分散管理型。……尽管整个企业没有形成集中统一保管档案的管理体制,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能依据各部门妥善保管的档案正常开展工作。如果将此当作对集中统一保管模式的非议自然不免迂腐,但如果把这看成是对企业档案管理灵活性和多样化趋势的注脚,笔者则加以认同。
归纳、提炼和抽象有时是一把双刃剑,在条缕分析的同时不免产生某种人为意义上的割裂。效益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虽然是在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上作出的分析和强调,然而并不能掩盖其中意蕴的重叠与交叉。笔者以为,无论是对国家社会来讲,还是于单个企业而言,效益性原则是其根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效益性原则是因,自主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是果;效益性原则是里,自主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是表。后两者是前者的客观要求。所谓开放社会的基层化原则则可视为三者总的参照系。这就是效益性、自主性和灵活性三大原则的辨证关系。
三、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外部体制
所谓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的外部体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之内管理全部非国有企业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它与单个企业档案的内部管理模式相对,在外延上包括各类与非国有企业档案有关的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职权关系等,更明确一点说,指的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以及其他机构和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事实证明,非国有企业内部档案管理模式的选择和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外部的档案管理体制。
笔者以为,今天的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应当是:以自主管理为基础,以法律监控为框架,以民间档案组织为后盾,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
对民间性质的档案组织应当鼓励。
可以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往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推行的中央集权制结构开始松动,国家与社会的界分开始显现,国家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减弱,公民自主性得到提升,各种民间性质的组织或曰非政府组织(NGO)的兴起于是成为必然。这样的社会中介组织是个人、团体(企业、行业)自由和权利的基础,是国家与社会、团体、个人间的联系中介和沟通管道,是维持社会稳定的“稳压器”。
1公共管理思维的档案管理意涵
“公共管理”一词对档案管理的涵义,主要体现它是一种管理实践。管理活动具有一种基本模式,这种基本模式主要包括与组织发展目标相应的制度和机制,符合规范的工作流程,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同样地,医院档案管理活动也应遵循这种一般模式。值得重视的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思维,对于应对时代变革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挑战,积极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档案管理目标和策略,和提高医院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公共管理思维下的档案管理意涵还体现在“公共性”这一概念当中。行为目标的公共价值和公共责任问题是“公共性”概念所关注的内容。所谓“公共”,涵盖了最广大的人民和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对于一项与社会大众关系密切的事业来说,它所承担的公共职责即为它的公共产品,也就是这一事业“公共性”的直接体现。对于医院档案管理的公共性,主要是指为公民或社会组织的医疗实践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有利于公民维护其切身利益的医疗档案、医学参考信息和医疗咨询服务等。公共管理的思维体现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就是解决医院档案资源的全面性问题。这就需要以更开放和宽广的视野扩建医院档案资源,“把体现了文明价值变迁、社会结构和功能变化和人民自身各方面建设等成果的档案资源囊括到医院档案管理中来,以满足社会全面发展对储备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1];”转变医疗档案管理理念,从医疗档案管理扩大至医疗档案服务,开通更多医疗档案信息和资源获取的通道和途径,丰富医院档案管理功能的多元性,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另外,应该从“公共性”这一概念出发去设计医院档案管理的理念和机制这些核心内容。这是因为,公共管理思维的模式决定了档案管理活动最基本的特性和使命是追求“公共性”,根据公众的需求决定档案管理的一系列活动,以实现公共组织档案管理应有的价值。作为最典型的一类公共组织,医院档案管理的机制选择也应遵循“公共性”这一出发点。
2公共管理范式下的医院档案管理理念
2.1公共责任理念
医院这类的公共组织是指被赋予了公共责任的组织。而公共责任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政府善治的关键所在。例如,有学者认为,“公共责任”是公共管理者的公共形象和其管理合法性的前提,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对公共责任的承担是一种对公共管理者的保护,如果公共管理者对公共责任置若罔闻,就会陷入自我逐利的危险。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组织,履行公共责任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促进医院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的内生力量,是医院档案管理具有合法性的前提。现代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公共责任,与医院传统上的档案管理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履行责任的范围上,现代医院档案管理履行的是包括社会和人民发展在内的全面的公共责任,主要是为社会和人民服务,而传统档案管理主要履行的是政治责任,主要为政治和行政管理服务[2]。”
2.2全面发展理念
全面发展的理念是指医院的档案管理事业涵盖的方面应该尽可能广泛,应以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摒弃传统上服务于编撰史料、存档研究和行政管理的档案信息建设和档案服务工作,而是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档案资源建设。在档案管理服务的对象上,除了传统档案管理意义上的行政管理人员或其他档案信息研究者之外,还应面向最大的人民群众。因此,现代医院公共管理范式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将服务范围延伸至社会全面发展的各项事业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诉求,即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2.3公平服务理念
公平服务理念对应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与正义。这两个词语,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点之一,被认为是衡量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这一理念所代表的价值是公平正义,这一价值的本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医院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放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时间规定按时开放,并在最大程度上允许各类社会组织和公众按规定利用医疗档案资源。相同的政策、原则和标准是医院在提供档案管理资源时应遵循的规则,切不可差异化对待服务对象,“不允许出现可以优先利用医疗档案信息的特权群体,即便是政府部门也应与普通大众按相同的规则共享资源。档案管理者对各类服务对象的服务标准和限制规定等方面也必须是相同的,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服务均等化的理念[3]。”对于特殊的档案资源且因国家规定暂时不能开放的档案资源,除国家和政府管理等特殊需求外,对其他各类组织包括中外的组织或个人应当同样采取拒绝提供服务的规定,绝不可以差异化对待中外对医疗档案资源有需求的任何组织或个人。
3医院档案管理的机制选择
3.1开放机制
所谓开放,是指医院出于某种公共性的目的对档案管理工作和档案资源的开放,“即档案管理认识与实践的开放[4]。”总之,也就是档案管理思维的开放,实践的开放即档案管理活动的开放。这种机制对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促使医院档案管理理念和实践活动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可以在整个社会发展的框架之中审视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将医院档案管理纳入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之中。这样一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就可以贴近社会变迁的线索,向更远的方向和更深的层次开拓医院档案管理的视域和落脚点,摒弃传统医院档案管理的僵化体制和思维理念,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实践开拓更广阔的天地,促进调整档案管理活动的方法和方式,确立医院档案管理合法化基点。医院的档案管理实践长期以来得不到突破发展的限制因素是它的封闭性,因为封闭性的特征,“在档案信息资源集成建设、档案资源信息输送与传播和档案服务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进步甚微,这主要源于医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自我封锁,直接导致了医院档案管理与社会环境变迁脱节,也无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来解决档案管理实践中的问题[5]。”
3.2互动机制
所谓医院档案管理的互动机制,是指医院档案管理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协作部门和档案资源使用者进行经常性的互动交流,以促进医院形成社会化的档案管理方式。从医院档案管理部门与外部相关者的关系来看,“始终处于传统的档案形成、发送和接收的原始阶段,这不符合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与其他社会实践部门保持良好互动和共同进步的关系才是真正符合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要求[6]。”在对互动机制的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具有“共同愿景”的社会共同价值促使人类互动协作去实现他们共同的价值目标。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代表的“共同愿景”为我们互动协作提供了共同的价值目标。作为公共组织中的档案管理人员,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愿景,科学地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愿景相结合,确定医院档案管理的战略目标、价值追求和应当履行的社会义务。同时,建立与其他社会实践主体良性的互动关系,梳理医院档案管理在这些关系中的责任与价值定位,摒弃传统档案管理封闭性的运作模式和封闭思维,立足社会全面发展的共同目标和需要,重新审视医院档案管理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医院依据现实需要履行社会责任。这一机制,可以使医院这一类型的公共服务组织挣脱传统管理机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调整医院档案资源建设的目标和各个环节,补足在档案资源服务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对档案资源管理和服务的重点进行调整,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和提供服务的方式,促进医院档案管理为社会全面发展服务。
3.3公众参与机制
与互动机制相比,公众参与机制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公共管理范式的具体措施。传统的档案管理是没有公众参与的,这一机制之所以应当存在,是因为公众参与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公共性和社会性的本质需要。这主要包括公众对档案管理机制的选择、对档案管理水平的评价和参与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等。公众参与对公共组织的工作过程和结果评价,是推动公共服务事业向前发展所必需的手段。医院的公共性,使对其工作的评价必须是开放的且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医院档案管理在建立评价标准时,不仅要包括档案资源的丰富性、服务的及时性和充分性以及管理的系统性,还必须包含和体现公众对医院档案管理实践活动的建设性的意志。另外,医院档案管理活动的评价主体,必须包含具有充分代表性和最充分的社会公众,为医院档案管理实践提供合法性基础和社会动力。“所以,医院档案管理应当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依靠社会力量大力进行全社会医疗档案信息建设和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以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医院档案资源管理体系[7]。”另外,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应与信息建设部门、其他相关机构和组织合作,更广阔地开发资源,实现医疗档案资源信息的网络获得、利用和传播,进一步提高档案资源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茂盛.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探究[J].黑河学刊,2016(5):12-13.
[2]浦晓雯,夏开建,张军朝.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医院档案管理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决策[J].山西档案,2016(5):59-60.
[3]刘国能.档案管理上的一次革命——从档案管理到档案信息管理[J].中国档案,2016(11):58-59.
[4]任璐.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7(32):63-64.
[5]王晓萍.医院综合档案网络化管理的思考[J].现代医院,2011(4):148-149.
(一)完整性原则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不仅各部门可以完成,而且个人也可以独立形成电子文件,这就导致电子文件处于分散式的分布状态。而且电子文件中的信息不是固定在特定的物理位置上,具有非实体化的特征,这就导致其无法像纸质文件那样直观的体现出来,所以为了确保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则需要在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信息的完整性,而且在归档时需要确保信息、程序、软件及纸质文件的完整性。
(二)可读性原则电子文件生成过程中由于其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同,则其存储的格式也会有所不同,再加之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硬件和软件不断的更新换代,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新的设备和旧设备之间存在着不兼容性,这样存储的电子文件脱离了所支持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后,则不具有可读性。所以在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在进行档案收集时,将其记录的支持软件归入到收集工作中来,使所收集的档案符合信息格式的要求,对其可读性进行技术分析,确保日后能够更好的进行利用,使其具有长期的可读性。
(三)可靠性原则电子档案的存在离不开可靠性。由于电子文件可以不留痕迹的对其进行修改,无论是文件的签署和对网络信息进行控制都需要具有专门的技术,这样就导致电子档案的可靠性受到人们的质疑。所以需要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从而实现对电子文件可靠性的保障。同时在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还要把好收集关,确保进馆的档案具有真实可靠性,同时还要对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进行严格遵守,做好备份,避免信息丢失,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电子档案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集中统一管理近年来,随着办公自动化(F0A)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的普及,使用计算机制作文件的机关越来越多,大部分机关将电子文件转换成纸质文件,经正式签署后归档保存,原电子文件保存在各形成部门;也就是说,大部分电子文件没有归档,处于分散保存状态。从档案工作的发展看,各机关档案室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将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归档,实行对电子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档案馆也需要对接收电子档案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前期论证和创造软硬件技术环境。电子档案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对这部分数字化信息的检索、利用和共享,有利于各机关、各地区对于电子档案管理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有利于加速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二)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双套归档目前大部分机关将电子文件转换成纸质文件归档保存,是因为在电子文件的证据性、管理制度、管理技术与方法、管理设备、通讯设备等方面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之前,这种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同时服役”的状况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一方面,在没有充分的技术保障和科学的管理制度的条件下,档案人员不能轻易用电子文件取代纸质文件归档保存。另一方面,电子文件的归档也有其积极的意义。这样就形成了双套归档的局面。这是文件介质转换时期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不应看作不必要的重复。可以预见,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双套归档的局面将持续相当一个时期。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各方面条件的具备,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独立地转化为档案,但多种介质档案并存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双套归档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需要分别建立两个管理系统,二者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这给各级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电子档案的管理原则上应纳入现行的档案管理体系,能够并轨的就实行并轨。
(三)实行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目前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文件与档案之间的界限是无法分清的,大量电子文件的产生也加快了档案一体化管理的进程,而且在电子文件的形成过程中,及电子文件的运转阶段,电子文件管理都需要以文件和档案一体化的模式出现,这已是其必然的选择。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并不是两项管理工作的简单累加,而是需要在合程管理和前端控制原则指导下重构整个管理流程。
三、结束语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保密工作
在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将医院档案利用的保密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以提高医院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新时期,多数医院档案管理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档案信息利用中的保密工作更是非常重要。
一、影响医院档案利用中保密工作的因素
医院档案信息在管理与利用过程中,会发生泄密的情况,这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首先,医院档案管理要防止档案被损坏、丢失,被有心人士利用,避免档案信息泄密情况的发生;其次,一些医院在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中,忽视了对安全软件的更新与设计工作,致使系统中所用的安全软件不能完全起到防范计算机病毒、黑客等的侵袭,致使信息系统受到感染,造成医院档案信息的丢失、损毁,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最后,无论是纸质档案还是电子档案,都需要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但是一些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他们对计算机网络不熟悉,在归档、整理档案信息过程中,可能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也可能因为某些个人利益而盗取医院档案信息,这也是导致医院档案信息泄密的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医院档案利用中出现泄密情况的根源在于:管理人员对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意识不到位,忽视了档案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致使在档案出现安全问题时,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信息系统安全软件更新不及时,也是造成医院档案泄密的根源之一;另外医院档案信息本身也存在着保密隐患,缺乏统一的档案信息管理标准,造成档案管理系统维护与保证管理效率之间出现矛盾,影响医院档案信息保密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医院档案利用中保密工作的原则
首先,绝密档案绝密管理。医院档案的利用与管理是分不开的,所以要想提高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效率,就必须对档案进行保密管理,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医院学术演技成果、医疗处方等档案信息,是需要进行绝密管理的。因此,在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的管理过程中,首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分清楚档案密级数,并对绝密档案进行绝密管理。
其次,强化日常管理。俗话说,成功都是源于小事的积累。同样,在医院档案利用中的保密工作的成果也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这就必须依赖于医院档案的日常管理。因此,医院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养成严格遵守保密准则的习惯,对日常中任何档案的利用,都需要认真登记、签字,任何人不得擅自调阅。定期对档案进行清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这样可以有效杜绝档案因丢失而泄密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档案保密工作的进行。
三、医院档案利用中保密工作实施途径
医院档案利用过程中,保密工作是重中之重。因此,医院相关管理人员积极研究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寻解决对策,以提高档案利用效率与保密程度,保证医院的利益,促进医院的发展。以下,笔者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医院档案利用中保密工作实施途径。
首先,医院档案利用中的保密工作不仅仅是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同时也需要其他工作人员的监督,这样才可以有效制止档案利用过程中,各种不利于档案保密工作不良行为的发生,才可能提高档案保密工作的效率。因此,做好档案利用过程中的监督工作是每一个医院工作人员的责任。在此,医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达到监督的目的。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不同工作人员对档案利用的范围,也就是说,一些密级数较高的档案只有在医院相关领导的审批、签字下,才可以调取、利用;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品德素质,使其树立档案利用保密意识,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一些泄密问题;建立激励制度,@有利于全院工作人员参与到档案利用保密的监督工作中来,约束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促进各个科室的工作人员能够规范利用档案,提高档案利用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其次,医院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还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与能力,能够对损坏的档案进行修补、抢救工作。因此,在进行医院档案利用中保密工作时,需要从专业知识、能力与思想道德两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养。医院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热爱档案管理工作,忠于档案管理职责,并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新档案保密工作,提高档案利用的保密效率。另外,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还应该在日常管理工作之余,进行信息保密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对数据保护技术、软件保护技术等深入研究与探讨,以提高档案保密工作的效率。
最后,医院档案是医院重要信息的载体,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档案信息也在不断发展,因此,一些年代久远的医疗信息的利用价值就会降低。医护人员以及档案管理人员在传统保密观念的影响下,产生“重视保护,忽视利用”的现象,使大批档案得不到充分利用,致使其利用价值与保密工作之间的关系出现分裂,严重影响档案价值的发挥与保密工作的进行。因此,在管理人员进行档案保密工作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档案的利用,使档案的利用与保密两项工作协调进行,共同促进医院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医院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也是促进医院档案信息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安全、保密意识,改进工作方法,以积极的态度管理医院档案,进而提高医院档案的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相信,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管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医院档案利用的保密程度也将不断加深,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原则;体系
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同样具有宏观指导作用,纸质档案管理的一些业务原则在电子档案管理中也具有生命力。电子档案管理应该纳入我国现行的档案管理体系,由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分别集中管理。
1.电子档案管理原则
电子档案是指具有保存价值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管理、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活动中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这种文件存储在特定介质上并加以命名,需要时,只要指出其文件名,即可将文件调出来供阅读或打印用,将电子文件归档后即形成电子档案。在电子档案中,全部信息是以数字式代码加以存储的,信息的编码和解码过程都由计算机完成,利用时须借助计算机等机器设备转换成原有的文字或图像形态,因此人们亦将电子档案称为“机读档案”或“数字式档案”。根据电子档案的特点,在其管理活动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1完整性原则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机关电子文件的制作可由各部门甚至个人独立完成,从而使电子文件的分布呈分散化趋势。此外,在电子文件中,信息不是固定在特定的物理位置上,“文件实体”的概念将不再存在。这种分散化和非实体化特征,使得对电子文件完整性的把握不像纸质文件那样直观,因此在电子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其完整齐全。不仅存储在电子文件介质上信息要完整,与其相关的程序、软件以及纸质文件也应完整无缺地归档和接收进馆。
1.2可读性原则
目前各机关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不同,由此生成的电子文件的存储格式也不相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造成了硬件、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新设备对旧设备有时也不具有兼容性。由于电子文件在存储和识读方面对系统的依赖性,脱离了赖以支持的软、硬件系统后,有些文件就会变成无法识读的“死文件”。因此,在电子档案管理中要特别注意确保其可读性。例如:在收集范围中,除了反映机关工作活动的记录外,还必须包括这些记录的支持软件;在收集要求中,除了对信息内容方面的要求外,还包括对信息格式方面的要求;鉴定工作除了对其内容进行价值分析外,也要对其可读性进行技术分析等。总之,每一个管理环节都要对日后的档案利用负责,要保证档案长期的可识读性。
1.3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是档案的生命。由于电子文件易于修改并可不留痕迹、文件的签署以及进入网络后信息的控制需要专门技术等原因,人们对电子文件的证据性、可靠性问题尚存有很大的疑虑。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除了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国家制订必要的认定规范外,文件、档案工作中相应的制度保障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电子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中,要严格制度、堵塞漏洞,不仅要把住收集关,确保归档文件和进馆档案的真实有效,还要注意在整理、鉴定、复制、调阅等各个环节遵守操作规程,建立必要的备份等,以防止信息的丢失和失真,维护电子档案的可靠性。
2.电子档案管理体系
电子档案管理应该纳入我国现行的档案管理体系,由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分别集中管理。目前,在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的起步阶段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2.1集中统一管理电子档案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办公自动化(OA)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的普及,使用计算机制作文件的机关越来越多,大部分机关将电子文件转换成纸质文件,经正式签署后归档保存,原电子文件保存在各形成部门;也就是说,大部分电子文件没有归档,处于分散保存状态。从档案工作的发展看,各机关档案室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将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归档,实行对电子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档案馆也需要对接收电子档案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前期论证和创造软硬件技术环境。电子档案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对这部分数字化信息的检索、利用和共享,有利于各机关、各地区对于电子档案管理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有利于加速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2.2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双套归档问题
目前大部分机关将电子文件转换成纸质文件归档保存,是因为在电子文件的证据性、管理制度、管理技术与方法、管理设备、通讯设备等方面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之前,这种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同时服役”的状况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一方面,在没有充分的技术保障和科学的管理制度的条件下,档案人员不能轻易用电子文件取代纸质文件归档保存。另一方面,电子文件的归档也有其积极的意义。这样就形成了双套归档的局面。这是文件介质转换时期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不应看作不必要的重复。可以预见,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双套归档的局面将持续相当一个时期。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各方面条件的具备,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独立地转化为档案,但多种介质档案并存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双套归档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需要分别建立两个管理系统,二者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这给各级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电子档案的管理原则上应纳入现行的档案管理体系,能够并轨的就实行并轨。
2.3实行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问题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文件与档案的界限难以截然分清,电子文件的大量出现及其长久保存的需要将促使多年来提倡的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进入实质性阶段。事实上,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分而管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难以成立的。在对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中,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网络和节点的规划、文件格式和数据库结构的确定以及索引的编制等都需要从文件形成阶段开始统筹设计,电子文件的归档、整理、鉴定、著录、生成元数据等大量的“档案管理性工作”也需要在文件的形成或运转阶段进行,因此电子文件管理必须选择文件、档案一体化模式。
这种一体化绝不是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原则指导下对整个管理流程的重构。根据具体情况,有些单位还可实行包括情报、资料在内的电子信息一体化管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 规章制度 开发档案资源
公司的档案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公司设立,变更的申请,审批,登记和终止后清算等方面的内容;公司的董事会、监理会以及股东大会的会议资料;会计、财务等方面的文件报告;人力管理、法律事务等方面的文件资料;生产技术、产品生产、安全生产、能量消耗等方面的文件资料;仪器,设备,科研,技术引进等方面的文件资料;信息,情报和党群组织方面的文件资料;各种声响资料包括:照片档案,影片档案,录影档案,录像档案等。对如此繁杂的文档进行有效地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企业档案管理是什么涵义?包含哪些方面?企业的档案管理内容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档案的行政管理工作内容,另一部分便是企业档案业务监视工作内容。前者一般是指对于企业的档案工作实施统筹的规划,统一制度,监督,指导,组织协调等。后者一般是指对于企业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的管理,监督,和指导,以及企业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统计和鉴定以及对于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其实用最简洁的话概括,企业文档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收集归档,借阅,获取资源,修改销毁四个方面。
1.档案收集归档
企业的档案从材质上主要分为两类纸质文档以及声像文档。对于不同材质的档案进行收集归档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是有所不同的,应当区别对待。但是在很大的方面是具有共同性的。
比如各类文档在收集归档的时候都要注意它的完整性。如果有缺失部分必须立即追查归档;另外如果文件如已抽查应有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的签字作为认证,文件的处理手续必须是完备的,如果发生了遗漏现象应当立即退回主管部门补齐;与本档案无关的文件或者不应该随这次的档案而归档的文件,应当立即退回主管部门;贵重的物品应当退回经办部门,在经过指定保管部门的签收后,才能将文件归档处理;还要建立,健全立卷归档的制度,要确定档案建立的范围,时间和保管的期限;对于一些残缺不齐的档案,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将档案收集齐全。
除了完整性之外,档案归档的时候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便是有序性。只有当所有的文档以一定的规则进行分门别类的才能够方便以后进行查阅。这种规则可以按照公司的规定或者管理者自身的习惯来进行。在各个不同的类别之下再根据员工,时间,重要性等不同的小类来进行分别存放。这样查阅起来就显得很方便。
最后,档案的清洁和维护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管理档案的人员应当随时擦拭档案架以防止虫蛀腐蚀,对于纸质文档来说要主要保持档案室的干燥,而对于那些声像档案就要保证底片,胶片库的温度和湿度要保持在适宜的水平以防止这些材料的清晰度下降,同时磁带库要注意避开较大的磁场而且尽量注意不要用铁皮柜,此外对于一些年代较久的底片胶片等在取用的时候要尽量保持手部的清洁。
2.档案的借阅
公司的档案为了方便公司员工查阅资料,是企业的公共资源,因此大家在借阅的时候都应该注意爱护档案,要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不能够私自涂改,勾画,剪去,拆散或者损毁。同时为了防止档案的丢失等问题的出现,各部门的经办人因业务的需求要调用档案的时候,应当填写“调卷单”,经过该部门的部门经理同意之后向档案的管理人员借阅,同时在档案归还的时候,管理人员核查无误之后进行归档“调卷单”由管理人员留存。这样如果将来档案出现了什么问题也有据可查。同时为了避免责任不清的问题,借阅者不能够将档案相互之间私自收受。
另外由于企业的档案会涉及到商业秘密,因此对于外单位的借阅,应该持有单位的介绍信,经过总经理的批准之后才能借阅,而且不能够离开档案室,在经过总经理的批准之后才能够将所抄摘的内容带出。但是当政府的有关部门依法执行公务需要查阅公司的档案的时候,公司就要给予配合和协助,这是作为公民的基本义务。
在企业的档案管理当中,如何从储存的档案当中获取有效地资源是公司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的存放,那么便失去了档案管理的根本意义,获取信息需要的是专业的团队,能够从历年公司的存下来的数据当中进行分析,挖掘出我们需要的曲线图,更要有总结判断能力,能够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原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指导以后的工作。
然而时代在进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逐步深入应用,使得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的很多理念都受到了冲击,迫切需要探索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档案管理办法。利用扫描仪等电子仪器将纸质档案彻底的数据化,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方便查找,已经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了。而“办公自动化”和“办公无纸化”概念的提出,更是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事情。
3.信息化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信息化就是是指企业依据法律,依靠科学的思想和管理组织方法,借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对企业的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使得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资源发掘,传输和应用数字化,网络化,从而实现了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这样便提高了企业档案资源的利用率,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数据共享是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优点。传统的档案管理并不能做到这一点,而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便使得企业的各部门的配合的效率大大提高。除此之外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是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个发展方向。如何使得生产活动,文书处理和档案的管理工作有效的衔接在一起,提高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实现档案信息的无缝交接使我们在进行企业档案信息化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时刻注意的问题。只有把信息化管理档案和企业的其他组织活动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发挥信息化档案的魅力。
4.总结
档案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让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及时的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说服力的一句;另外还有利于社会上的人对于企业经营的成果的认同,为企业与其他有关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合作提供让人信服的证据。在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创新性的更新档案的管理观念,同时全面而又真实的反应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实现企业经营战略,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经济力。
参考文献:
[1]孙宗虎 王瑞勇.人力资源与行政后勤[J].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