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9-13 17:06:49

序论:在您撰写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课改的推动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也开始进行改革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落后,无法实现新的教学目标,不利于现代人才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只重视学生对考试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而,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根据新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以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我国致力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好角色扮演,辅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独立的思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多动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刻舟求剑》这一课时,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用文章中的方式无法找到掉落水中的剑的原因,以此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文章中的美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新的教学要求,调整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坚持新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6.089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培养小学生与人表达交流、沟通的基本能力及搜集信息能力、分析判断处理能力。因此,为适应时展的需求,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更新、改进,笔者从事语文教学活动多年,结合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简单讨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应注意的几点内容:

一、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授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朗读教材内容,“从文章中读出了什么内容”,学生带着疑问听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的重点,又没有限定固定范围,让学生有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授课时不应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应改变思维,设计开放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思维不再固定。学习自主阅读也应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不然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又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阅读大致可分为四步:首先是初读,快速朗读文章,对文章内容有大致了解;再读,逐词句阅读,记录难理解的词语与短句;研读,温故而知新,读出感情;练读,用心去读,积累词句,提高个人素材。阅读很重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通过阅读,提高小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之间多交流、沟通,彼此了解对于文章的理解方式。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认知阶段,对于文章中很多细节可能会存有疑问,对于有共通性的问题,教师应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讨论,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好的文学作品,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排练剧目,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增长了见识,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2.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个人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它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此时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很关键,教师应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这几项基本功的严格要求。例如,在课堂上,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应注意听,及时纠正个别同学抢答,完全不理会别人的现象。有问题要举手示意。还应注意小学生的字体,此时应严格要求,培养他们拥有较好的语文素养。3.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花费时间、精力研究文本,充分利用文本,把握故事整体的脉络,讲解时突出重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提高阅读的品质。4.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说读写的训练,把握文章中优美词句对学生精心朗读、感悟的训练,充分体现出阅读为主,在阅读中感悟的特点。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往往是停留在读课文、讲课文的层面上,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有的学生则开小差,面对这样的课堂现状,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将课堂内容丰富起来,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从而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新课改的语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求知,还要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及竞争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兴趣的指引下,丰收语文课堂知识。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要通过多方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的心理。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将“玩”的内容引入到语文课堂上去,让学生在玩中学到语文知识,从而享受语文带给自己的快乐。例如,我们可以采用课件对学生进行展示教学内容,让这些形象、易于理解的知识在课堂上发挥其作用,让小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多媒体的应用受到广大小学生的喜爱,教学内容在这先进的教学技术下呈现得更加清晰、准确、有条理。

三、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所要承担的主要任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知识的主人,语文教师要熟悉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关注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内在需求,对学生的好奇心理要给予支持和鼓励,爱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倡导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综合性的学习,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提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欣赏学生,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资助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交往状态,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语文应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方面来教学,才能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沙金洪.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8).

[2]裴亚臣,王若东.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J].好家长,2014(11).

[3]高喜燕.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生活情境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10).

第3篇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学实践要与教学理论相结合

在教育理论中,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的结合是一个基本问题,并且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是相互联系的,二者形成有机整体。一方面,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起着指导性作用,在实践过程中借鉴理论基础,可以大大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可以使得教学理论体系逐渐发展并加以完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充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堂内外相结合,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但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当教师在讲解《秋天的雨》一课时,要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雨给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想象秋天下雨的情景。如果恰好是秋天,那么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环境、气候等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小草、小虫等生物进行细致描述,从侧面了解秋天的雨的特点。这样的从课本延伸到现实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心理感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模式,以此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述课本知识,而要根据课本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营造出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不再害怕老师,不再害怕提问,让师生沟通成为一种乐趣。

三、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谈话法、谈论法及直观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但是这些教学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讨论法虽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及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会占用较多课堂时间。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式,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除此之外,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广,使得计算机、多媒体等开始应用于语文课堂中。教师在加深理解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同时,可以通过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活动,PPT等影像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其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注重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讲给学生听,就必须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用艺术行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龄,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最终使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在老师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语气、手势及动作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语言是主要的沟通方法。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过于严肃,则不利于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也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变得沉闷、压抑,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和蔼可亲的态度,那么课堂气氛就会变得非常活跃,微笑有利于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在导入新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继而根据故事中的情节提出问题,完成新课导入。在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身体验文中角色的心理状态。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利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述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16).

[2]王丽娅.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析[J].青年文学家,2009(16).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03-01

自主、合作、探究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三大基本理念。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新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良好,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与合作、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改研究的主要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所以在小学语文改革方面主要从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着手。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摒弃以往只看重文化知识的思想,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和观念,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灵活,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这门课程中学到更多。

一、语文教师要善于转变角色和教学观念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放下权威,积极组织、引导学生思考,大胆展开想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教师不但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

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其核心就是把过去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自主地学习,帮助他们自主地建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促进他们不断向新的知识领域发起挑战。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创建一种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并通过阅读、思考,让全班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全班一齐思考,一齐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些好的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能看懂的教师就不要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就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三、发挥作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新课标在写作教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自古就有“文以载道”之说,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即对语文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在以后各部分中都有相关阐述。作文也是小学生表露自己思想和个性的窗口。俗话说“文如其人”,教学生作文,同时也是教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在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训练学生作文技能的同时,都可以把世界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热爱劳动的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内容贯穿、渗透进去。

四、开展第二语文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仅仅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语文知识,帮助学生组建魅力阅读、写作文苑等兴趣小组,让他们充分利用大课间和假日时间,积极开展课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通过讨论、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活动,提高其写作能力,再将其文章在刊物上发表。写得特别好的可推荐给指定刊物。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校刊上发表,尤其是在权威的刊物上发表,那成功的喜悦自不必说,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写作热情。在这样的天地里,学生们可以放飞自己、充满想象、愉快合作,既收获学识又锻炼能力,在探究学习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注重现代教育与技术的结合

语文新课标曾清晰地表明:“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流、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为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思维,带来了新能量。学生也可以在媒体播放中理解深一层含义,因为电脑、幻灯片的运用,可让学生身临其境,身处其中进行体会。学生在学习描述景色的文章中更能领悟到其中的精妙,从而拓宽了教学的思路,使语文教学更生动、更快乐。

总之,语文教师必须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提出具有符合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并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多媒体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立足课本,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说,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首先,科学把握教材,利用课本资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注重的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了教材作者或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思想。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次,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充实教材资源。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面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二、创设生动教学情境,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三、加强渗透,整合学科资源

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关注书本,忽视人本,强调独立,缺乏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的界限,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处处留心皆语文,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强调学科的整合。如何把学生的课本世界融会贯通,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系,成了我们课程资源开发的又一个切入点。在教学中,音乐、美术、科学、数学等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四、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6篇

[关键词]教学情景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 自身素质

1 重视情感教学,创设教学情景

“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它常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首先,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很多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师长、热爱生活。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字优美的文章,我们要使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验来学会真、善、美。其次,要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在讲课时可以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兴致很高。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我亲眼看到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感情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实现高效,必须还要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从而实现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只有真正的尊重、爱护、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加的欣赏和鼓励,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点燃学生们自信的火焰,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激起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们的心智。

2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很长时间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都是将智育作为重点,为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取得好分数,让学生做大量题巩固知识,使学生在做大量题目的重压下,考出一个好成绩,但是却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一定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2.1 教学中注意举一反三。不能将很多题目全部压到学生身上,而是应该将一些经典的题目选择出来,供学生巩固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在精选的题目中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而且还能触类旁通,减少压力,节约时间,从而使学生能够平衡发展学科。

2.2 教学联系现实生活,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准备。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也是学生养成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使知识现实化和形像化,进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触类旁通,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3 重视合作学习模式,重视学生讨论

合作是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们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根据这一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对学生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想学,爱学,才能学好。教学中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在向学生灌输一种社会观念,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的、过人之处。课堂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学习园地,老师在讲桌上滔滔不绝只会让学生困倦和反感。让学生讲,他们才会动脑,讲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问题,有问题当堂就解决,学生进步,教师也进步。

教学提倡合作探究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彼此之间的想法,发挥所有人独有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思维。课堂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探讨,从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使学习更高效,学习中更富有创造性。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最后反馈的学习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而且增长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4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55-0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涉及到诸多方面。其中,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创新教学的方法可以因对象,因时间,因内容,因目的而多种多样,这里谈的只是其中几种。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引导者、探索者。为了能促进新课改的实施,更好的实施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本文就根据课改要求,对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在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理念,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而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只有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才可能培养孩子树立顽强的自信心,从而挖掘孩子各方面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去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淋浴的都是阳光与雨露。

在新课程的实话中,教师是直接的参与者,老师一定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自觉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地活动,通过听故事、听录音、演课本剧、看录像、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不是旁观者,要善于组织、引导,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掌握学习方法,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中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如何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己质疑、解疑,增加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弹性,既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又实事求是地选择重点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了"优等生吃好,后进生吃饱"。在学生汇报交流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牵着学生走,而是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讲,教师导,使学生能畅所欲言,尽情表达。

三、教学过程中互动式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我校的校本课程旨在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感悟、创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关注个人的未来,关注社会的未来,学会有责任感地生活。我们采用了互动式教学,它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教师侧重于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是师生与生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学习过程。例如: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阶段背诵70首古诗词,但是仅仅靠课堂中古诗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学校开设了文学欣赏课,给学生提供一个体味我国古诗词独有韵味美和意境美的机会。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老师利用图画、摄影、音乐等多种手段,再现文本的情境,给儿童提供一个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引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