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银行发展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9-13 17:06:46

序论:在您撰写银行发展的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银行发展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 可持续发展 建议

自2006年以来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但经过几年的急速发展和扩张,资产规模小,对农村金融格局影响甚微,盈利能力有待提高,收入来源单一,与“服务三农”的目标有所偏离,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和矛盾也相继暴露。如何使村镇银行成为一个既能盈利、又能有效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新模式,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保证村镇银行“服务三农”与商业可持续的统一

(一)通过制度设计来减小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风险

农业天然的弱质性导致了农村金融的风险大于普通商业领域。只有降低风险,才能保证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快建立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实现农村土地、宅基地及林权的流转,解决困扰农户的抵质押权问题。二是大力发展信用担保体系,搭建一个政策性担保、互担保和商业性担保均衡发展的多元化信用担保体系,着力解决农户担保难的问题,有效增加农村信贷的可获得性。三是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农业巨灾保险制度,以政策性保险规避涉农贷款的系统性风险。四是建立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将支农财政资金整合成统一的风险补偿基金,对涉农信贷损失予以一定的补偿。

(二)通过政策扶植来提升村镇银行竞争力

一是积极协调财政、税务等方面的力量,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出台更多、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延长政策扶持期,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政策环境以鼓励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地方政府可在村镇银行开设涉农财政性存款账户,提高其他客户对村镇银行的信任度。同时制定财政性存款与涉农贷款挂钩办法,让“服务三农”贡献大的村镇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建立地方奖励基金,对支农扶贫成绩显著、贡献较大的村镇银行在经营场地、费用补助方面进行一定的奖励,鼓励村镇银行加大“三农”资金投入。三是政府应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政策鼓励,争取把闲置的民间资本吸收到村镇银行。同时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进入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以市场化的方式取得较低成本的放贷资金。

二、优化村镇银行的金融生态环境

(一)完善农村金融法律环境

健全并完善一整套适合农村金融发展的金融法律体系,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交易,健全农村金融市场运行机制,为整个农村金融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通过立法来保障村镇银行的经营不受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的干预,使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还要建立农村金融机构退市机制,保证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充分竞争。

(二)加强技术平台环境建设

加快对村镇银行开放结算、征信系统及业务准入门槛,拓展村镇银行的服务能力。适当降低村镇银行进入支付清算系统的准入条件,在支付平台建设、支付结算费率等方面给出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扶持村镇银行发展支付结算业务。适当降低村镇银行加入银联的入会费用,鼓励发放银行卡,更好的“服务三农”。另外,应进一步放宽标准和条件,积极推动村镇银行加入征信系统,以增强其掌握客户信用状况的能力,加强对贷款风险的防范。尽快将农户纳入到个人征信系统中,完善征信系统数据。

(三)优化信贷和监管环境

首先要为村镇银行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信贷环境。可以为其提供支农再贷款、贴息贷款及央票兑付等优惠的信贷政策,增强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降低村镇银行的融资成本和信贷风险。条件成熟时逐步尝试放开对村镇银行存贷款的利率限制,允许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存贷款利率。其次在监管方面,要对村镇银行实行差异化监管。由于村镇银行所处地域、发起行及发展状况的千差万别,因此在监管上要体现村镇银行的地域和发展特色,设置有效的评级体系,按照评定等级及风险状况进行差异化监管。同时由于市场化运作使村镇银行极易脱离“三农”,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保证村镇银行将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地区,保证辖区内的农户优先享有村镇银行的服务。

三、推动村镇银行的创新发展

(一)找准自身定位

村镇银行要坚持以“服务三农”为立身之本,以政府支持下的市场化运作为导向,积极发挥小银行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软信息”开展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面对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性发展机会,与大中银行展开错位竞争,避免展开同质化竞争。

(二)提高创新能力

进一步拓宽农村金融的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农村现代金融服务业。创新服务对象,大力支持新、明、优、特农业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强化与农业专业协会、龙头企业的联合协作。创新业务种类,积极开展银行卡、支付结算、票据承兑及保险等中间业务,并在融资咨询、资产管理、产业资源整合及企业改造等领域为涉农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探索与保险类战略投资者共同拓展农村市场,尝试农机具的融资租赁业务。创新金融产品,根据农业资金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加大贷款新品种开发力度,如开办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农家乐”、生态农业等多样化的贷款品种。

(三)提升管理水平

第2篇

关 键 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4)01-0034-02

一、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河北省于2009年10月启动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三年计划工程, 制定了组建76家村镇银行的规划。2013年上半年, 河北省银监局针对目前存在的发达地区组建快、欠发达地区组建慢的实际状况制定了村镇银行发展规划,本着“发达县(市)与欠发达县(市)挂钩,欠发达县(市)优先组建;金融服务相对滞后的县(市)优先组建”的原则,合理设置村镇银行布局。2008年, 河北仅有张家口信达村镇银行一家开业,2012年底增至23家,截至2013年6月末,河北省村镇银行已开业27家(见表1),批准筹建5家,银监会备案核准23家;此外有3家主发起行向银监会递交在河北省批量发起设立11家村镇银行的申请,还有几家主发起行正在河北省选择设立地点。计划至2013年底,力争实现河北省村镇银行开业50家。此外,河北银监局还积极督促已开业村镇银行机构下延, 全省已开业村镇银行的分支机构已由2012年底的2个增至2013年底的11个,净增9个。

近年来,河北省村镇银行数量不断增加,业务规模也不断扩大,资产负债规模稳定增长(见图1);经营状况总体良好,利润逐年增加(见图2),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13年6月末,河北省已开业村镇银行注册资本总额为12.02亿元,从业人员636名。资产总额达99.23亿元,负债总额达86.51亿元,其中吸收各项存款72.36亿元, 发放各项贷款43.61亿元,贷款户数4763户,实现净利润5091万元。

同时,村镇银行按照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积极向农户、小微企业贷款。截至2013年6月末,河北省已开业27家村镇银行共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1.70亿元、856户,发放农户贷款20.47亿元、3728户,投向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86.68%。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经济组织、中小微企业、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有力支援了农村生产、种植、养殖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当地骨干企业、特色企业的发展。由此,村镇银行充分发挥了“草根金融”的优势和潜力,在支持三农、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河北农村地区金融、经济的发展。

二、推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 金融监管部门强化对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股东资质的监管。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应强化对村镇银行的监管,确保村镇银行发展不脱离农村经济建设对金融机构的实际金融需求,不偏离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银监局要重点加强对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监管,并实施差别化政策,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涉农贷款、小企业贷款考核比例。如制定辖内村镇银行小企业和农户贷款户数占比、100万元以下贷款户数占比、户均贷款、涉农贷款占比等监测标准。对于偏离三农服务宗旨的村镇银行应及时提示,严重偏离支农方向的要令其限期改正,对整改不到位的进一步采取相应监管措施。此外,应强化股东资质监管。要坚持“远离破产、资源充足、有限参与、长期承诺”的原则,审查村镇银行股东资质。“远离破产、资源充足”是确保股东具备能够持续增补资本金的能力;“有限参与”是指一个股东不能参股很多家金融机构,原则上不能超过2家;“长期承诺”是指股东应做出不谋求额外利益、 不干预村镇银行日常经营等的承诺。 股东应以企业法人为主, 严格控制自然人,单个自然人持股比例原则上应低于5%。

2. 村镇银行应明确发展方向,打造特色化、差异化和精细化银行。 村镇银行与其他银行在县城竞争抢客户很难,所以应采取差异化、特色化和精细化的发展模式, 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将重点客户定为粮棉生产农户、养殖专业户、农村地区商户以及涉农中小微企业。 村镇银行的经营发展一定要和农村实际情况密切结合,必须融入农村,针对农户和农村当地企业的金融需求开展业务。村镇银行应研究农户、农村中小微企业这个重点客户群体的特点和需求, 将金融产品营销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贷款发放的条件再放宽一些,服务门槛再放低一点,提供的资金支持再多一些。 同时要积极开展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和机制的创新,实现银行和农户双赢的效果。

3. 加强宣传以提高公信力,扩大资金来源。由于河北省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 大部分老百姓对村镇银行缺乏了解和信任,导致村镇银行社会认知度低,公信力差。 一些农户怕村镇银行重蹈上世纪农村基金会的覆辙; 一些客户担心万一我国遭遇类似美国的金融危机, 村镇银行不能像国有大银行那样抵御风险。因此河北省村镇银行应加强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微笑服务,对外展现良好形象,以提高公信力。此外,应鼓励村镇银行在各个县、乡多设立网点,同时变“坐商”为“行商”,主动上门为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成为农民和涉农企业的贴心人和支持者,从而扩大资金来源,充分发挥村镇银行作为草根金融的优势。

4. 加快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今后村镇银行应改变成立之初业务种类少、金融产品比较单一的现状,不仅要大力发展结算、、咨询等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而且应该逐步开展信用卡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国际业务等新业务,提高村镇银行业务经营水平。 并根据农户和小微企需求设计新的金融产品,扩大业务范围。如根据农村地区资本保值增值需求,推出新的理财产品;根据农户季节性农业生产的需要,推出短期信用贷款;根据农民养殖的周期性需要,推出联保贷款;根据农民家电购买需求,推出消费贷款;根据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推出质押贷款等。特别应大力支持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特色企业的大型项目、特色项目,促进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

5. 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控。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应明确提出内控要求,督促其完善合规和风险管理部门,对成立时间满一年的机构要开展全面内控检查。(2)加强合规监管。加强对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率、贷款集中度等一系列风险指标的持续监测。严禁发放超比例贷款,最大单户贷款限额按照资本净额的10%与1000万元孰低的标准掌握。(3) 加强流动性指标监测分析,设定村镇银行存贷比、核心负债依存度、开业三年过渡期管理规划等。对于流动性比例指标不达标或季末与月末之间波动较大的要限制其信贷投放。同时应按照规模对称、期限对称、种类对称的原则,将存贷比控制在合理水平。

6. 健全股份制公司架构,完善公司治理。村镇银行董事会或执行董事应该充分发挥对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的决策作用,监事会或专职监事应起到对董事会和高管的监督作用,信息要充分披露,要公开透明,让董事和股东知情。村镇银行应逐步健全、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同时应发挥主发起行的“支撑”效应,提升公司治理的品质。在村镇银行发展初期,主发起行应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 向村镇银行提供发展必需的人脉、网络、产品研发、建章立制、风险管理技术等资源,并加强对村镇银行风险防范的指导。若存款资金紧缺,主发起行可以借款给村镇银行;村镇银行也可借用主发起行平台,推出网上银行服务,解决跨行结算渠道难题。但村镇银行走上正轨后,主发起行要保证村镇银行的经营自, 避免对村镇银行经营业务的干预,维护村镇银行的独立自。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策略

由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不足,金融环境竞争的不足。2005年以后,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调整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全国很多省市都开始在县及县以下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自从中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2007年3月1日挂牌开业,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4年了,在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自2009年承德市成立第一家村镇银行以来,目前承德地区共有三家村镇银行,最早成立的有一年了,最晚成立的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按照开展业务的速度来说,三家村镇银行发展状况各异,成立时间短的发展业务的速度相当惊人。三家村镇银行发展的状况各异,究其原因来说,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1 科学的授权机制

1.1三家村镇银行的授权机制

1.1.1三家村镇银行的审批模式

A客户经理行长

B客户经理经理副行长综合管理部行长/董事长

C客户经理经理行长董事长

三家村镇银行的信贷审批以B家流程最长,以A家的审批流程最短。从审批流程的长短来说,应该是A家村镇银行是最灵活,最便捷的审批模式。

1.1.2最高决策人是否专职

A B C

是 否 否

专职主要是指,单一的从事某一固定职业,某一固定的工作,某一项固定业务。如果村镇银行最高决策人在没有充分授权的情况下,兼任着其他工作,就会影响村镇银行的发展。

1.2村镇银行的授权与管理层级

承德市的三家村镇银行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说,发展状况各异。A家村镇银行开业仅两个月就吸收存款1.3亿,发放贷款6千多万元,发展速度相当惊人。我们在分析三家银行的贷款审批模式和审批的路径后就可以在一个侧面了解这一现象。

研究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产生的差距,就要探讨管理学上经常提到的授权和管理层级的问题。如何才能授好权,是一个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管理者对所管理的岗位进行系统的分析,仔细分析所管理的岗位需要多大权限,然后授发权限。

对于权限分配要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不应过分集权。下放权限,就要相信你所用的人,相信被授权人能够正确的使用权限,这也体现出了“用人不疑和疑人不用”的原则。

2 吸收当地股东

承德市的三家村镇银行除了C家以外股东全部为本地股东,C家除了小部分股东以外,全部为外地股东。在存款上,其他两家村镇银行存款全部超过1亿元,而C家村镇银行还没有超过1千万。除此之外,吸收当地的股东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有诸多的好处,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1吸收当地股东的优势

2.1.1消除陌生感

村镇银行是新生事物,城乡居民普遍感到非常陌生,尚难有认同感。并且,村镇银行刚进入农村市场,开设网点较少,缺乏品牌效应,这就使得吸储难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吸收当地股东,有利于形成城乡居民的认同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吸储难的压力。

2.1.2吸收存款

很多业界专家认为,村镇银行发起模式有利于提高大中型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效率和积极性,但若要解决村镇银行运营中的吸存难、下乡动力不足等问题,还应从股权结构上寻求突破。村镇银行可以充分借助当地股东的力量,和股东庞大的人脉资源,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此外,股东可以在村镇银行开设账户,办理存取款业务,缓解村镇银行的资金不足问题。

2.1.3开展中间业务

村镇银行可以开拓中间业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仅可以提高收入,还可以提高银行自身影响力。而发展中间业务,离不开当地股东的支持。村镇银行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股东合作,签订代办理财产品和保险业务。一方面,代办理财产品和保险业务可以取得中间业务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村镇银行的品牌知名度,发现客户、选准客户、留住客户、开发客户,为村镇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的壮大提供条件。

3 员工的本地化

3.1员工本地化是大势所趋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每时每刻我们都在迎接着挑战。身处不断否定过去、不断变革创新的时代,任何定式都将不再是银行赢得竞争优势的必然。因此,吐故纳新,营造一个灵活的内部工作环境,为本地员工创造更多的机会,才是村镇银行长期的经营策略。面对利润空间的无限压缩,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村镇银行若要在当地发展壮大的话,就必须培养当地的员工,让他们成长起来积极迎接挑战。也许在本地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但这毕竟是一种大趋势。

3.2实行员工本地化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3.2实行员工本地化不等于全员本地化。

村镇银行将坚持本地员工为主、外地员工为辅的原则,努力达成最佳的人力资源结构,打造最具战斗力和创新精神的员工队伍。

4 良好的待遇保障

4.1薪酬激励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发挥出最佳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激励的方法很多,但是薪酬可以说是一种简单可行又实用的方法。它是员工为企业所做贡献的相应回报和答谢。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前景。村镇银行要想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中脱颖而出,除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外,还要尽可能的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而薪酬制度又是决定员工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4.2薪酬激励的作用

薪酬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使员工对于村镇银行产生一定的依赖程度和归属感,而薪酬让员工知道在村镇银行工作可以多劳多得,促使使员工更努力工作。

当前村镇银行面临着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法人资本总量小、政策扶持力度弱、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造成了村镇银行潜在经营风险较大、限制了机构发展空间、内控制度难以落实。村镇银行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制定出科学的授权机制、实现员工的本地化、争取母行的支持、科学的薪酬奖励措施,充分发挥自身小、快、活的优势,增强自身的实力,更要造福“三农”,服务地方经济。(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参考文献:

第4篇

第一,合作方式单一。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合作主要是“多对一”或“对”一对多“的销售模式,即一家银行多家公司的产品,单一的合作模式,加剧了保险公司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第二,产品缺乏创新。目前,银行柜面上销售的多为投资分红类产品,各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时,不是立足于市场导向和客户需求,而是把目光盯在了同业公司的产品上,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稍作修改,重新包装,即推出新款,导致产品设计、保险责任、投保方式等方面趋同,种类单一,缺乏特色,难以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

第三,营销意识淡薄。由于我国银保市场刚刚起步,有待于在发展中不断成熟和完善,在银保渠道的开辟上,应该从基础工作入手,着眼于提升银行保险队伍素质、管理素质和服务水平,对已有的渠道和网点重点搞好维护,防止流失。而现在多数保险公司只注重短期行为,对银行各层次均采取公关的方式,靠走关系、付回扣、请吃送等办法,与银行开展沟通、交流,市场占有得快,流失得快,致使业务大起大落,忽高忽低,缺乏发展后劲。

第四,同业竞争无序。银行的信誉、网点、客户资源优势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多数公司在竞争压力面前,只看重短期利益,不惜牺牲利润,增加成本,依靠盲目提高基本保险金额、抬高手续费等方式,与同业展开无序竞争。有的公司甚至在产品和服务上,在同业公司之间歪曲事实,互相诋毁,不择手段。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让银行轻易地赚取了中间收入,更为严重的是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益,加大了投资回报压力,给保险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2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创新经营模式,强化合作意识。目前我国的法律尚不允许银行和保险资本的相互渗透,银行保险的经营模式基本上属于销售联盟的形式,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只能停留在操作层面,无法进入资本层面,相信随着法律环境的逐渐宽松,随着金融体化的加强和宏观环境的改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银行保险的经营方式将不断创新,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通过其在香港的保险子公司迂回进入国内保险市场。更进一步的合作是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相互兼并和收购或是银行组建自己的保险公司。

第二,创新产品体系,树立品牌意识。目前各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上缺乏后劲,研发能力不足已成为共性,各公司应立足于市场导向和客户需求,提高研发能力,与银行精诚合作,不断创新,积极开发新产品,创品牌。首先,应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产品研发队伍,能准确把握市场信息,进行科学的市场预测,及时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并结合银行的业务,进行产品创新,提升产品内在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突出以贴近消费者日常生活需求的、更具人文关怀的、更能体现自身品牌特色的服务。如国外常见的信用卡透支保险、个人消费贷款还款保险、目标存款保险、以及投保火险赠送寿险等,都是适合于银行销售的新险品。比如可以考虑将住房信贷保证保险与家庭财产保险、房屋保险、家庭责任保险等捆绑式销售给客户;在汽车分期付款保证保险中,将机动车辆保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一同向客户推介。其次,加强与银行的信息交流,充分利用银行的信息优势,根据银行详细的客户资料,拓宽银保合作的范围,增加产品品种,实现产品的多样化,以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像长期储蓄型寿险、退休金计划、养老金和保险基金管理等都是银行保险双方在未来很有潜力的合作点;

第三,创新营销方式,强化服务竞争意识。这首先要加大各种推介活动的投入,重视广告媒体的助推力,重视视觉传媒的渗透力,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同时要调动银行的营销积极性,做好柜台销售;其次,在积极做好产品营销的前提下,还应该给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有特色的额外服务。在金融服务一体化加深以后,服务竞争的重要性将日益凸现出来。国外保险公司在拥有了银行的强大网络支持以后,早已摆脱价格手段的初级竞争了。很多国家的寿险保单都附加了很多的额外服务。如日本生命保险公司和第一生命保险公司已拥有ATM和CD系统网络(ATM指现金自动借款提款机,CD为现金提款机),并发行寿险磁卡,与银行提款卡一样,凭卡即可提取现金,并可查询保单的可贷金额及红利累积余额,自动办理保单贷款,寿险磁卡还可用来购物消费。再比如,国外很多保险公司的客户都能得到额外的救助服务,被保险人(持有急救卡)在遇到意外事故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可以得到最快的救助服务。因此在未来能否保持良好的服务是能否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

第5篇

    由于信贷类资产占了银行资产的大部分,毋庸置疑地银行收益很大比例仍然来源于利差收入。近年来,各行逐步认识到收入结构的单一化问题,不少银行已迈出了战略转型的步伐,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非利息收入增幅较大。由于中间业务不消耗银行自身的资本金,同时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也比较小,各家银行逐渐把中间业务视为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在西方国家,非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在20%以上,个别银行甚至高达70%,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决定银行整体收入状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而中间业务在国内银行收入的占比不是大头。银行监管方式和信息披露水平较低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式的信息披露政策还不统一,信息透明度未尽如人意。部分银行的资本结构、管理与经营状况的真实性未能做到向社会公开披露,相关上级监管机构对银行风险的控制基本未能发挥作用。披露较为薄弱的项目集中于衍生工具的信用风险和不良贷款的分布情况的披露,而关于内部评级法在银行的应用信息则缺乏披露。因此,总体来产,我国目前的银行监管效率低、成本高、不灵活、且绝大多数是事后监管,缺乏及时监控。

    二、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1、国外商业银行为何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

    金融危机重击国际银行业,各国银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动摇了美国银行的主导地位,国际银行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1)金融衍生品泛滥促使问题的产生。金融扩张和财富敛取需要渠道和工具,各种衍生工具和产品由此产生。时至今天,金融创新产品其技术含量之高,程序之复杂,已经超出了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范围。大部分金融创新品都是衍生产品,它们能够不断变换组合。以致如今只有很少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设计人和使用人才知道它们的风险所在,甚至众多的金融从业人员,也是不明就里。而这些金融创新产品几乎都是高杠杆化的产品,当然风险也极大。因为它不像传统存贷业务,有实体经济需求和支撑。它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这些金融巨头敛取钱财的需要。其结果是,金融各行业互为利用,互相交易,互相赚取佣金和利息,社会经济随之动荡。

    (2)混业经营使风险传递更快。金融危机扩展得如此迅速,混业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负很大责任,由于业务的交叉,金融危机更易于在金融机构中传递。混业经营,是导致金融业无限扩张和垄断性金融集团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混业经营的初始理论和动机是增加盈利渠道,分散单一业务产生的经营风险。但是在混业经营下,各部门及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金融机构的投资冲动会更加强烈,各项业务的风险互相转移,产生叠加和放大,由此会令风险变得更加不可控。

    (3)市场无序和放松监管带来的风险。由于美国长期的经济繁荣和市场繁荣,自由主义的理念在美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上风,放松管制、让金融更加自由化成为这一阶段美国金融市场的核心价值观。然而,一个有序市场的基础是法制和监管。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赖以运行的基石,必须要有完善的金融规则及监管制度。市场主体一旦脱离了监管,就会产生过度追求利益,盲目竞争,以致市场出现无序状态。这次金融危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金融衍生品过度泛滥,并且缺少监管,金融体系盲目信奉市场自由主义,从而导致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崩溃。在这里面,除了政府监管机构监管不力以外,一些评级机构不负责任,将一些高风险的金融产品评以较高等级,对危机的产生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忽视存款业务带来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应该时刻牢记存款立行的基本原则。这次金融危机清晰地表明,无论是对于商业银行还是投资银行来说,稳定的资金来源都是至关重要的。过多地依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融资,一旦市场信心出现问题,流动性危机就有可能马上显现。

    2、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

    (1)直接购买次贷相关产品。由于我国对银行业投资范围具有较为严格的管制,因此通过直接投资涉及到美国次贷相关产品的银行并不是很多。从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涉及次贷产品的比例较低。其中涉及次贷相关产品最多的中行,其投资总额也只占到中行总资产的1%左右。并且各家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都对相关投资产品做了充分的计提准备。因此,由于相关投资品出现的亏损对于银行的稳健性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信贷增速过快,银行资产质量受考验。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为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就业”的目标,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求各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特别是2009年与2010年这两年间,银行的放贷总量很大。各大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润,纷纷采取优惠信贷政策,甚至不计风险,全年放贷规模惊人。然而,如今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仍然增长放缓,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少企业仍未完全从金融危机中恢愎过来。企业经营依然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因此,信用风险由此加大。另外,在银行放出的贷款当中,相当一部分是放给各地方政府的大型项目。而出于中国特定的一些政治原因,政府的投资可能会出现只重视投资规模,并不重视投资回报的问题,这也为银行增加不良资产埋下了隐患。

    (3)通胀预期加大银行潜在风险。由于我国经济逐渐触底回升,通货膨胀预期增强。为了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国家连续按运用货币政策来进行通货膨胀管理。这一系列为抵制通胀采取的从紧的宏观政策势必会对商业银行的稳健性造成影响。首先,从紧的货币政策减少了银行业资金来源总量,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逐步加大。利率提高,使得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增加。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得银行可支配的资金变少,降低了银行实际可用的资金来源。其次,从紧的货币政策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财务压力变大,违约风险也会提高。

    (4)高房价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如今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高企,二线城市的房价也在迎头追赶。实际上,一线大城市的房价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消费水平,产生了泡沫。而房地产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商的开发资金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银行业的信贷支持。因此,在前期金融约束放松的情况下,银行对房地产业信贷支持力度过度,将促使房地产业的非理性投资增加,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另外,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不仅限于开发商,而且还对广大购房者发放了大量的住房抵压贷款。银行其实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房地产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一定会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危及到整个银行业的稳健性。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建议

    1、积极稳妥地推进业务创新

    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金融产品创新。适度的金融创新能够活跃交易、转移风险,增加利润来源。创新过度,盲目追求利益,脱离现实经济体,它就会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产生破坏性的影响。然而,现阶段我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还是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的问题。金融产品缺乏,利润来源单一,仍然是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稳妥地探索金融创新方式,努力扩大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几点:一是要深入市场,了解客户需求,从客户需求出发进行开发设计金融创新产品。二是要循序渐进,切忌盲目开发,过度开发,应始终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根本目的。三是国家相关部门应强化对金融创新的联合监管,对机构、市场进行有效的约束,对投资者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

    2、高度重视信贷资产管理,加强风险防范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出口下滑、产能过剩初现的情况下,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可能增加。各商业银行要坚持审慎经营的原则,借鉴国际先进的信贷资产管理方法,提早重视风险防范,加强贷后管理防微杜渐,遏制不良贷款增多。

    3、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

    私人银行业务,是国内银行业近几年来才开始发展的,是与中国日益强大、人民日渐富有的国情相适应的。金融危机以前,中国的富人普遍认为外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比国内银行做得好,更加专业。金融危机的爆发,打破了这些人对外资银行的盲目信奉,因此许多人的财富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他们开始认识到,中资银行在文化和服务上更具认同感,会更清楚客户本身的需求。大批的客户开始回流中资银行。这是此次金融危机带给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虽然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刚刚起步,还处于摸索阶段,但是如果能够借此机遇,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将能提高银行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4、积级稳妥地发展混业经营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利差收入仍然是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这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单一性,过于依赖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力度不够,业务量小且品种单一;已开办的中间业务多属劳动密集型,业务品种的知识技术含量较低,盈利能力差,结构不合理。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要想拓宽利润来源,有效消除经营风险,做强做大,发展混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借鉴此次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国际金融巨头关于混业经营业务开展的经验教训,以下两点需引起中国商业银行的注意:一是各业务间要实行有效管理,真正发挥好不同业务的规模效应及协同效应。二是要做好风险管理,防范风险在不同业务领域的传递。

    5、完善银行业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模式,可以使商业银行更加有效地进行人事激励、内控管理、风险管理等,这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商业银行逐步走向市场化的必然。完善银行业的公司治理制度,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及银行上下的通力配合才能完成。一旦银行业按照公司治理的模式运行,银行业的业务模式和营运模式将会促进银行更规范、更高效、更全面地发展。

    6、积极进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评估,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

第6篇

一、村镇银行发展状况

(一)机构发展状况。2008年9月2日,重庆市第一家村镇银行-大足汇丰村镇银行开业,至2010年9月末两年时间,重庆市正式开业营运的村镇银行已达6家,即:大足汇丰、开县泰业、梁平澳新、丰都汇丰、璧山工银、巴南浦发村镇银行。

(二)经营发展状况。2009年末,6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2.91亿元,贷款余额0.88亿元,全年实现利润-1149万元,6家银行全部为亏损。截止2010年9月末,6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2.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06亿元,增长2.1%,贷款余额5.8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9亿元,增长544.4%,2010年1-9月,6家银行实现利润-339万元,比上年减亏810万元,亏损数由上年的6家降为3家。重庆市村镇银行经营状况详见下表。

(三)支持经济发展状况。重庆市村镇银行虽然成立时间不长,多数银行成立时间还不到一年,但在支持“三农经济”、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及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至2010年9月末,6家银行农户贷款余额1.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1亿元,增长605%,占贷款总额的24.1%;农业产业化企业贷款余额0.5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56亿元,增长560%,占贷款总额9.8%;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1亿元,增长480.4%,占贷款总额的44.5%;其他贷款余额1.2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3亿元,增长447.8%,占贷款总额的21.6%。重庆市村镇银行贷款余额及构成情况详见下表。

二、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

据对重庆市6家村镇银行的调查显示,当前,有六大因素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一)公众认知度不高。村镇银行是近几年才开始成立的新型银行,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经营规模较小,营业网点较少,金融产品较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公众对其认知度和信任度较低。据对1000户居民和农民的问卷调查表明,86%的城乡居民和农民对村镇银行的信誉持怀疑态度,93.5%的城乡居民和农民都不愿意把钱存到村镇银行,认为村镇银行规模小,把钱存在村镇银行风险大,不安全。公众认知度不高,直接制约了村镇银行各项业务的拓展。

(二)资金来源不足。资金来源不足,严重制约了其信贷投放量。由于公众认知度不高,营业网点少,除大足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早,有一个分支机构外,其余5家村镇银行都只有1个营业网点,村镇银行在组织存款上较为困难。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是一级法人,具有经营灵活,服务快捷,手续简便的特点,而在存款组织方面,就是村镇银行的弱势,不仅机构网点少,也没有ATM机,而且存款品种单一,没有理财产品业务,导致村镇银行吸储能力较弱。至2010年9月末,6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只比上年末增加600万元,而存贷比已达196.4%,也就是说,不仅把可用的存款、资本金用完了,而且还借用了部分其他资金。资金不足,制约了贷款的有效投放和盈利能力的提升。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三)结算渠道不畅通。调查显示:目前重庆市6家村镇银行都没有直接接入人民银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都采取委托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其他商业银行办理资金汇划,无法享受到人民银行现代支付系统带来的资金汇划便捷,人为压票的情况时有发生。支付结算业务渠道不畅,不仅制约了村镇银行结算业务的发展,也制约了其他业务的发展。同时,村镇银行不能发行银行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业务的发展。根据中国银联规定,加入中国银联需入股300万元,而目前村镇银行刚刚成立,经营规模小,盈利能力弱,没有资金实力来入股,因而只有暂时不发行银行卡,部分储户因不能办理银行卡而不得不中断与村镇银行的业务往来。

(四)征信系统不通。征信系统未开通,制约了村镇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据调查,重庆市6家村镇银行都没有接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一方面,村镇银行信贷数据不能纳入人行征信系统,影响了人行征信系统信贷数据的完整性,不利于其他银行机构的信贷风险控制。另一方面,村镇银行不能查询人行征信系统数据库中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贷款的投放。目前,村镇银行贷款审批所需企业、个人的信用记录只能通过借款人到当地人民银行去查询,增大了人民银行基层行的工作量。据了解,村镇银行未接入人行征信系统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费用较高,超过10万元,村镇银行在发展初期盈利能力较弱的情况下都不愿意在征信查询系统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

(五)盈利能力不强。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成立时间短,资本金额度不大,资金实力不强,决定了村镇银行的客户是以农民、个体工商户、规模较小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小企业为主,这样的客户群,决定了每个客户的贷款规模较小,业务经营成本较高,贷款风险较大,盈利水平较低。2009年,6家村镇银行全部为亏损,亏损额在300万元以上的2家,100万元以上的2家,100万元以下的2家。2010年,村镇银行盈利水平虽有好转,但据测算,至年末,6家村镇银行中仍将有3家银行是亏损。较低的盈利水平将制约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六)员工素质不高。调查显示:6家村镇银行的人员主要是从其他商业银行选调和对外招聘来的,其学历水平相对较高,但业务水平相对较低。至2010年9月末,6家村镇银行共有员工146人,从学历上看:本科106人,占72.6%,专科38人,占26%,中专及高中2人,占1.4%;从专业技术职务上看: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只有28人,占19.2%,没有专业技术职务的117人,占80.2%。据调查,员工中熟悉信贷、会计、农村金融业务及金融新业务的人员较少,各项差错时有发生。员工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现代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必将制约村镇银行的长远发展。

三、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一是适当降低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加村镇银行的可用资金量。目前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参照农村信用社的缴存比率,相对较高,建议将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在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向村镇银行发放支农再贷款,增加其资金来源,增强其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实力。一方面建议降低支农再贷款的准入门槛,将村镇银行发放农业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由70%降低到50%,使更多村镇银行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村镇银行能够获得支农再贷款支持。支农再贷款最高限额仍然控制在不超过其资本金总额以内。另一方面适当降低支农再贷款的利率标准,可在现有支农再贷款利率标准的基础上下浮10-20%。三是适当降低村镇银行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征信系统的费用,使其能够享受到人民银行提供的方便、快捷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现对村镇银行发展的扶持政策。四是适当降低村镇银行加入银联的入会费。对村镇银行实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政策,建议将村镇银行的入会费降低到20-50万元,以便于村镇银行能够发行银行卡,推动其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五是适当放宽村镇银行存贷款比例的限制,促其业务快速发展。建议在村镇银行发展初期,不实行存贷款比例限制,当村镇银行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再实行存贷款比例限制。

(二)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建议地方政府根据村镇银行发放“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额的一定比例将部分财政资金存入村镇银行,以增强村镇银行支持“三农”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实力。二是政府实行财政补贴。建议地方政府对村镇银行发放的“三农”贷款给予贴息,贴息率为2-3%,以降低村镇银行发放“三农”贷款的成本支出。由于“三农”贷款户数多、额度小、距离远、费用高,其他金融机构包括有些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都不愿意发放,所以对村镇银行发放“三农”贷款给予贴息,适当增加其收益,增强其发放“三农”贷款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三是建立“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损失补偿机制。建议地方政府建立“三农”贷款、中小贷款损失补偿基金。每年按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拨付贷款损失补偿基金,用于对村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三农”贷款、农业产业化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因自然灾害、政策性因素等造成的贷款损失进行补偿,以减小村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损失风险,增强其放贷的积极性。

(三)强化宣传推介。针对村镇银行普遍公认度不高的状况,村镇银行要利用各种媒体、各种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开展的相关业务等,并用支持“三农”、农业产业化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典型事例开展宣传,正面引导社会公众充分了解和认知村镇银行,通过良好的服务使社会公众积极支持村镇银行发展。

(四)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产品,是村镇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村镇银行要充分利用自身作为一级法人,具有经营灵活,服务快捷,手续简便等特点,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增强自身的比较优势,力求做到其他银行机构不能办的业务,我能办,其他银行机构不愿办的业务,我愿办,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和领域。

第7篇

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刻变革,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品种,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社会融资的创新工具。随着银行理财的重要性提升,社会各界关注度也显著增加,对理财业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出现了不同声音。笔者通过对目前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和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包括完善法律监管制度、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加强系统建设,提高监管效率等推动银行理财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银行;理财;建设;监管;建议

过去十年,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刻变革,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在理财业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改善社会融资结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等方面作用尤其突出。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为例,2012年度,银行理财共为客户创造收益超过3000亿元,年化加权平均收益率约为4.11%,远远超过同期限储蓄存款利率,切实提升了居民收入,有效抵御通货膨胀,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经济金融局面的平稳发展。

随着银行理财的重要性提升,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也显著增加,对理财业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出现了不同声音,甚至

有部分负面评价。笔者认为,当前银行理财虽然面临问题,但都是发展中的问题,监管导向和方向是正确的,业务整体形势良好,风险可控。为推动银行理财下一步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如果能在完善法律监管制度、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强化投资者教育以及优化理财业务运作模式等方面有所突破,在“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上能够积极配合监管实施创新举措,银行理财必将会在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一)现行银行理财法律保障略有瑕疵

第一,理财产品财产独立性与破产隔离应进一步在法律层面加以明确。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理财产品投资者与商业银行之间为委托关系,所募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所取得的财产或财产权利属于全体投资者按份共有。当单个投资者破产或被其债权人追偿时,存在导致整个理财计划财产被查封、扣押、冻结的法律风险;同理,如果某个银行破产,其所管理的理财产品财产可能也会被清算。第二,目前尚缺乏对银行理财产品法律主体投资资格的法律安排。影响银行理财在相关市场开户并参与投资公开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等,投资项目类资产只能通过对接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类资管“通道”,不仅增加交易成本,而且易诱发交叉性金融风险及“监管套利”等不规范行为发生。同时不利于银行理财与券商、基金、保险等机构的公平市场竞争。

(二)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影响发展

根据2011年5月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合并财务报表》,若由商业银行承担理财业务实质风险的,将进行并表管理。实际上,规范的银行理财,不存在“刚性兑付”,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向投资人灌输“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按照产品运作的实际情况向投资履行本金收益的分配,不存在刚性兑付的现象。

但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对理财业务的不正确认识,将商业银行与商业银行理财相混淆,将理财业务风险等同于商业银行自身业务风险,将预期收益性的理财产品等同于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再加上部分银行机构对理财业务的不规范运作,存在着隐性兜底承诺、刚性兑付、投资运作不透明以及混淆保本型产品与预期收益型产品形态等。

(三)面临其他资产管理机构金融创新冲击

近期以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受到了来自信托、基金、券商、保险等多个方面的冲击,以最新的信托市场数据为例,截至2013年6月末,信托资产余额已达9.45万亿元,超过了银行理财9.08万亿余额数。而前期券商、基金的资管业务创新,力度也是前所未有,对国内的资产管理市场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二、推动银行理财持续健康发展的方案

基于公平交易原则和风险隔离原则,明确银行理财法律主体投资地位,赋予破产隔离和财产独立性的功能,推动银行理财产品和投资品向“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展投资者教育,促进银行理财向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方向转变。

(一)完善符合市场规则的法律和监管体系

1.通过顶层设计,赋予银行理财法律主体投资资格

明确银行理财的独立法律主体投资地位,直接规定银行理财财产的独立性和破产隔离,使其与银行表内自营业务完全独立。同时,赋予其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市场、期货市场等市场的可公平交易的法律主体地位,实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与其他监管机构的规定基本平衡,避免“监管套利”,实现公平竞争。

在目前阶段,银行理财的管理机构应按照 “三独立”(即人员独立、机构独立和业务独立)的原则,实行商业银行内部持牌机构管理,理财产品按照“三单独”(即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单独管理)的原则进行投资运作与管理。

2.建立银行理财的分级持牌、分级监管体系

对经营理财业务的银行实行分类监管,奖优罚劣,资质较差的机构只能设立产品结构相对简单、风险较低产品。如:可按照投资标的不同,将理财产品分为货币市场工具类理财产品、债券类理财产品、非标准化债权类理财产品、基金股票类理财产品、股权类理财产品、另类投资类理财产品、混合类理财产品,以及结构性理财产品等,设定各类产品的最低风险等级,倡导产品专业化,继续推动建立更加精细化的理财产品分类管理和风险评级标准,明确不同类型产品的风险评级及相应的管理资质。

(二)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和投资工具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要求,建设多种开放、公平、透明的市场体系和投资工具,银行理财作为合规投资之一参与各类市场和各类投资工具的投资。

第一,加快推动信贷资产流转市场和资产证券化市场等促进直接投资发展的市场建设,按照“标准、公开、透明”的设计思路,促进市场的活跃交易,充分发挥其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的基础价值。

第二,创新各种债务融资工具,如债务直接融资工具等,在市场发展初期,按照谨慎发展的原则,可规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仅用于购买单一企业拥有所有权的符合一定条件的基础资产,或者向单一企业发放融资。

(三)转变理财业务管理理念,优化理财产品形态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形态主要包括净值型产品和预期收益率型产品两种。其中,净值型产品是一种开放式类基金产品,产品净值随市场而波动,已完全市场化运作并被市场所接受;而预期收益率型的产品,因其预期收益发行方式、产品运作良好,几乎全部实现预期收益等被质疑银行实际承担了产品风险、攫取了超额收益并存在刚性兑付,应纳入银行表内核算。然而,必须承认,预期收益率型之所以长期存在并占据主导地位,说明投资者和市场是认可的。

笔者建议,对于此类产品着应眼于如何规范好、管理好,解决当前存在突出问题,而不能一概而论的否认此类产品存在的必要性。第一,修订理财产品产品说明书等文件中相关表述,明确此类产品无论是否实现预期收益,银行只收取固定管理费,扣除管理费后的投资收益全部归客户所有,投资收益是浮动的,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预期收益率,因此,收益和风险也全部由客户自担,银行仅收取与其服务等值的管理费,真正实现“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第二,可考虑定期公布此类产品预期收益率情况,并与此相配套建立和完善产品的退出机制,使客户享有充分的选择权。

(四)完善理财销售管理,加强投资者教育

一是建立全行业标准化的产品风险评级标准,督促商业银行在销售中按照“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的基本原则,做好风险提示和客户适合度调查工作,避免任何形式的“误导销售”。要加强对机构销售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对违规销售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甚至吊销业务开展牌照,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二是引导媒体对银行理财业务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并开展形式丰富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使投资者能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在充分了解产品风险的基础上,自主决策,自行承担风险,实现真正的“买者自负”。

(五)建立多层次市场,提供各种标准化债务融资工具

1.建议监管部门允许银行理财在当前各类公开交易市场开立交易账户,同时,建议由银监会组织建立多种开放、公平、透明、标准化的市场,包括信贷资产流转市场、资产证券化市场及其他促进直接投资发展的市场,引导众多市场机构参与,以开放的态度促进多个市场的蓬勃发展。

2.建议银监会在推动市场建设的同时创新各种标准化债务融资工具,包括标准化的存量和增量债务工具等。在市场发展初期,按照谨慎发展的原则,可规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仅用于购买单一企业拥有所有权的符合一定条件的基础资产,或者向单一企业发放融资。

(六)加强系统建设,提高监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