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财务预算原则范文

时间:2023-09-13 17:06:42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预算原则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财务预算原则

第1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预算作为企业财务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能的作用开始凸显出来。但是,传统的管理观念使得财务预算成为表面工程,难以发挥其对资金的配置和流动管理的作用。相比之下,会计工作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的发展都更为深远,并有着自己越来越完善的体制和原则。因此,如果能将会计的方法和发展理念运用到企业的财务预算上,必将在深化财务预算水平的同时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就会计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核算中的基本原则对财务预算的指导作用加以阐述和论证。

关键词:

核算;会计;基本原则;预算;财务

近些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我们的GDP总额在不断的追赶着发达国家的脚步。但发展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我们软实力的不足,只求速度,不求质量,这一点在企业的发展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预算体制不够完善,难以发挥拉动企业效益,防范财务风险。而与预算关系最为密切的也莫过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要做的是深度挖掘影响基本原则对财务预算的指导价值。在这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内容

会计的两大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在财务预算方面而言,核算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核算职能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合理的完善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已经深化为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包括: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及时性原则、相关性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会计信息往往反映着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重要内容,它们的真实和准确决定着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第二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包括: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配比性原则。这些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工作选取适合的方法对经济活动加以记录。最后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也就是惯性原则。在现实的应用中,会计核算的这几类基本原则并没有非常明确地界限,它们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在为企业的财务状况服务着。

二、企业财务预算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通俗的说,财务预算工作就是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其他部门提供的项目策划,对将来某一个特定期间的资金流量和去向做出统筹的预测和安排。一些大型项目预算的准确与否甚至关乎着整个企业的经济命脉,一旦与实际产生较大差异,很有可能使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难以存续。因此,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财务预算对企业的影响。作为职能相近的两个部门,财务和会计的工作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预算工作以成本费用、营业收入、现金流量为重点,这些科目的记录中也充分体现着会计核算的各项原则。实际上会计的这些基本原则对财务预算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对财务预算的指导价值

1.为企业的预算管理提供知识上的支撑。很多人认为编制预算只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事实并非如此,预算的编制是一个需要不同部门密切沟通、较为复杂的工作。在编制初期,财务人员需要收集相关的项目数据加以分析整合,作为自己编制预算的依据。预算编制完成以后,其审核与管理对专业要求也非常高。在这整个过程中,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实际上担当着指挥者的角色。首先,财务人员要保证收集到的一些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项目运营期间的信息要符合会计核算信息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原则,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对企业来说,员工效率的提高为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支出。此外,财务人员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有关会计信息的记账和核算方法,虽然会计核算原则规定了会计工作要遵循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但个别企业会根据具体业务做相应调整,而这些方法的选取有可能影响到预算的准确性。

2.提高财务预算的准确性,保证预算的质量。财务预算实际上是财务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很多企业的预算不够精准,对资金使用的指导作用不大。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预算编制人员自身水平和观念的限制,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企业的各个部门过于独立,难以融为一体,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预算的片面性,也因而很难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依据。相比之下,会计的工作性质更为简单直观,会计人员需要记录企业每一项经济活动,也就不得不去和各个部门打交道去获取及时信息,这一点可能是财务预算人员难以做到的。因此,会计人员自身对核算基本原则的遵守也是对提高预算工作质量的指导和帮助。除了企业的部门以外,预算人员也要从外部获取一些信息。要保证信息的准确,就需要借助会计的核算基本原则,从谨慎及时的角度出发,去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当然,预算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片面追求数据的真实,要考虑是否真正切合实际,是否为项目的有效信息,也就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如果预算编制人员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有了深入的了解,必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预算的准确性。

3.有利于强化会计和预算工作的的相互监督职能。财务和会计虽为两个不同的科目,但对很多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还是有着相通之处的,一些小型企业也把这两项工作放在同一个部门里,所以会计和财务的信息与数据通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也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各自的工作内容不仅是记账、预算,还要同时兼任监督对方工作的职责。具体点说,会计发展历程中总结出的十三项基本原则贯穿了财务预算的整个过程,包括招投标阶段对中标信息的质量审核,其是否符合会计核算的重要性、相关性原则,材料和人工成本是否反映出市场的即时水平,这都是会计的工作原则对财务预算起的监督作用。反过来说,财务预算中出现信息滞后、不够明晰或是配比失衡等问题也给会计核算提出了建议,说明现有的原则不能够完全适应本企业的发展,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和改进。

4.促进企业最终实现财务创造收益的目标。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最大程度上为企业创造利润,而预算作为财务管理最重要的职能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代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要想保证资金结构的科学合理、财务风险的最小化,就要最大程度上地发挥资本的作用,能够合理的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在整个过程中,会计核算基本原则中的确认和计量方面的规定无疑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并带领企业奔向财务创造收益的目标。在具体实践中,要实现预算工作的一体化链式管理就需要财务部门积极为企业寻求拓宽自身投融资渠道的方法,密切关注政府、银行等资金供给者的动态,做到在平时收集相关性信息,从源头上降低财务风险;其次,在项目的设计阶段,根据有关财务数据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以确保资金能运用在高收益项目上,这实际上也是在不断的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

四、结语

财务预算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预算能使企业的资金流向更加系统和规范化,从而向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相对准确的信息来更好对下一阶段进行规划,合理利用资金。但要发挥出这些功能,一定少不了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指导和配合,这两方面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共同促使企业实现财务创造收益的目标。因此,对于预算编制人员来说,自身的专业知识固然是编制预算的基础和核心,但同时如果能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有深入的把握,能够自然而然的将其融入预算编制的过程,必将大大提高财务预算为企业带来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张国瑞.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策略探讨[J].时代金融,2013(09).

第2篇

关键词:预算编制;规划;细化;监管和审计

一、高校财务预算编织的主要原则

高校作为国家科学研究和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财务预算编制应根据自身事业发展可能筹集到的收入情况,合理统筹支出项目,并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

尽管高校收入的来源渠道比过去增加了,而且收入的绝对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在高校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待遇等花钱的项目实在太多了,因此,只能量力而行,不得搞赤字预算。否则,会影响高校后续发展,容易陷入财务危机中。

(二)保证重点,统筹兼顾,勤俭节约原则

由于收入的有限性,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的支出项目,高校只能根据自身的事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分轻、重、缓、急保证重点发展项目,同时兼顾一般项目,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地发展。此外,在资金的具体安排上,对每一个支出项目都要精打细算,科学论证,从多种方案中做出最优决策。如大批量的采购、大面积的维修改造和基建项目,推行招投标法、政府采购等,要做到公开、公平竞争,以节省开支和杜绝腐败。

(三)成本——效益原则 对某些项目。如大型维修、更新改造、对外投资、基建等项目,事前要进行科学、充分的论证,尽可能制定出几种可行性实施方案,从中选出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案。切忌一哄而上。不讲求成本效益而盲目上项目。

(四)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原则

在预算资金的具体安排上,一方面不要一味追求节约、少花钱而忽视项目质量和长远利益,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预算项目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或建成后需要不断地维修,甚至较快过时淘汰,反而花更多钱,造成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追求高标准、高质量而不考虑其使用功能。从而导致花不必要的钱造成资金浪费。此外,既要考虑教职工眼前的福利待遇提高,也要考虑高校长远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投入,把调动教职工教学,研的积极性与增强高校发展的后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的竞争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成为推动高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合力。

(五)收入预算稳健原则

由于预算编制时间在预算执行年度之前,因此,预算年度的财政拨款、学生招生计划等影响收入的许多因素都不确定,这就使得收入预算难以准确预计。由于支出预算是根据收入预算的多少来确定的,因此,对收入的预算必须持稳健原则。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应根据收入来源的各个可能渠道。对每一收入项目充分考虑其取得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仔细测算,科学预测,既不要打“埋伏”隐藏收入,也不要盲目高估收入。

(六)适度负债原则

随着高校教职工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实验仪器设备等难以满足高校迅速发展的要求,急需大笔的资金投八。尽管财政增加了拨款,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及住宿费收入也增加了,但高校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的支出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这必然会导致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或借款筹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借款或贷款终归是要偿还并要支付利息的;如果形成不良贷款,不仅学校受损失,也会影口自学校的进一步筹资。因此,高校举债发展必须适度,必须对每一个融资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既要考虑项目的效益是否显著,也要考虑学校的偿债能力,否则将会给高校后续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高校财务预算编织的具体实施

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是一项政策性较强、要求高、难度较大,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必须综合考虑、认真筹划。

(一)提早做好预算编制的规划,充分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

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预算编制的规划,即编制人员的确定、编制全过程各阶段的划分、编制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编制程序和预算调查表的设计等。编制人员的确定事关编制质量,一般应由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会计主管人员具体负责,并配备一定的助手。预算编制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预算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制定预算编制的详细规划,搜集预算编制有关的基础资料,并向学校各职能部门发放预算调查表,指导各部门对预算调查表认真填列且按时收回。该阶段预计需两周时间。第二阶段:预算资料审核、整理、汇总,提出初步预算草案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为:对收集的有关预算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审查、核实,必要时作实地调查研究,对预算的各个具体项目认真测算,然后整理、归纳和汇总。提出初步财务预算草景,交学校财务部门领导初审,经修改、补充、完善后提出正式的财务预算草案,送交学校有关领导审阅。本阶段预计两周时间。第三阶段:审定财务预算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为:根据学校领导对预算编制草案的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正式的财务预算方案。本阶段预计两周时间。综上,预算编制的全过程约需六周时间,一个半月左右。为了保证预算编制有较充足的时间,并能够在年度开始时执行预算。一般情况下,预算编制开始时间至少应在预算年度前一年十一月初。  (二)预算编制尽可能细化到各个部门、基层单位和具体项目,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便于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细化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是预算编制最基本的要求。

1 要搞好预算项目的设计

预算项目的设计应尽量与会计科目相对应,这样便于会计核算和预算的监督管理。预算项目的各级次要层次分明,结构要合理,使预算方案构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该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财务预算汇总表、部门预算明细表和重要项目预算明细表。

财务预算汇总表由两大部分组成: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其中,收入预算按收入来源渠道细分为具体的收入项目。支出预算分三级:第一级项目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第二级项目为第一级项目下的支出项目,如人员经费项目细分为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和助学金。公用经费项目细分为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招待费和其他费用。第三级项目为第二级项目下细分更具体的项目。部门预算明细表是按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列示的、反映该部门或基层单位预算年度收入及支出的所有具体预算项目。重要项目预算明细表是对财务预算汇总表中需要的、需进一步详细分解的预算项目的细化,例如:办公用电话费、水电费、维修费、交通费、办公费等需列示各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的具体预算额。

2 预算资金要尽可能落实到具体的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及具体项目上

争取做到各具体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的每个支出项目都能在预算中反映,每一笔支出都有根有据。在此基础上形成部门预算明细表和重要项目预算明细表。

第3篇

关键词:预算编制;规划;细化;监管和审计

一、高校财务预算编织的主要原则

高校作为国家科学研究和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财务预算编制应根据自身事业发展可能筹集到的收入情况,合理统筹支出项目,并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

尽管高校收入的来源渠道比过去增加了,而且收入的绝对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在高校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待遇等花钱的项目实在太多了,因此,只能量力而行,不得搞赤字预算。否则,会影响高校后续发展,容易陷入财务危机中。

(二)保证重点,统筹兼顾,勤俭节约原则

由于收入的有限性,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的支出项目,高校只能根据自身的事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分轻、重、缓、急保证重点发展项目,同时兼顾一般项目,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地发展。此外,在资金的具体安排上,对每一个支出项目都要精打细算,科学论证,从多种方案中做出最优决策。如大批量的采购、大面积的维修改造和基建项目,推行招投标法、政府采购等,要做到公开、公平竞争,以节省开支和杜绝腐败。

(三)成本――效益原则 对某些项目。如大型维修、更新改造、对外投资、基建等项目,事前要进行科学、充分的论证,尽可能制定出几种可行性实施方案,从中选出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案。切忌一哄而上。不讲求成本效益而盲目上项目。

(四)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原则

在预算资金的具体安排上,一方面不要一味追求节约、少花钱而忽视项目质量和长远利益,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预算项目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或建成后需要不断地维修,甚至较快过时淘汰,反而花更多钱,造成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追求高标准、高质量而不考虑其使用功能。从而导致花不必要的钱造成资金浪费。此外,既要考虑教职工眼前的福利待遇提高,也要考虑高校长远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投入,把调动教职工教学,研的积极性与增强高校发展的后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的竞争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成为推动高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合力。

(五)收入预算稳健原则

由于预算编制时间在预算执行年度之前,因此,预算年度的财政拨款、学生招生计划等影响收入的许多因素都不确定,这就使得收入预算难以准确预计。由于支出预算是根据收入预算的多少来确定的,因此,对收入的预算必须持稳健原则。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应根据收入来源的各个可能渠道。对每一收入项目充分考虑其取得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仔细测算,科学预测,既不要打“埋伏”隐藏收入,也不要盲目高估收入。

(六)适度负债原则

随着高校教职工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实验仪器设备等难以满足高校迅速发展的要求,急需大笔的资金投八。尽管财政增加了拨款,向学生收取的学费及住宿费收入也增加了,但高校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的支出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这必然会导致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或借款筹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借款或贷款终归是要偿还并要支付利息的;如果形成不良贷款,不仅学校受损失,也会影口自学校的进一步筹资。因此,高校举债发展必须适度,必须对每一个融资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既要考虑项目的效益是否显著,也要考虑学校的偿债能力,否则将会给高校后续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高校财务预算编织的具体实施

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是一项政策性较强、要求高、难度较大,涉及到各方面利益的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必须综合考虑、认真筹划。

(一)提早做好预算编制的规划,充分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

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预算编制的规划,即编制人员的确定、编制全过程各阶段的划分、编制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编制程序和预算调查表的设计等。编制人员的确定事关编制质量,一般应由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会计主管人员具体负责,并配备一定的助手。预算编制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预算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制定预算编制的详细规划,搜集预算编制有关的基础资料,并向学校各职能部门发放预算调查表,指导各部门对预算调查表认真填列且按时收回。该阶段预计需两周时间。第二阶段:预算资料审核、整理、汇总,提出初步预算草案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为:对收集的有关预算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审查、核实,必要时作实地调查研究,对预算的各个具体项目认真测算,然后整理、归纳和汇总。提出初步财务预算草景,交学校财务部门领导初审,经修改、补充、完善后提出正式的财务预算草案,送交学校有关领导审阅。本阶段预计两周时间。第三阶段:审定财务预算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为:根据学校领导对预算编制草案的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正式的财务预算方案。本阶段预计两周时间。综上,预算编制的全过程约需六周时间,一个半月左右。为了保证预算编制有较充足的时间,并能够在年度开始时执行预算。一般情况下,预算编制开始时间至少应在预算年度前一年十一月初。

(二)预算编制尽可能细化到各个部门、基层单位和具体项目,以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便于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细化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是预算编制最基本的要求。

1 要搞好预算项目的设计

预算项目的设计应尽量与会计科目相对应,这样便于会计核算和预算的监督管理。预算项目的各级次要层次分明,结构要合理,使预算方案构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该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财务预算汇总表、部门预算明细表和重要项目预算明细表。

财务预算汇总表由两大部分组成: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其中,收入预算按收入来源渠道细分为具体的收入项目。支出预算分三级:第一级项目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第二级项目为第一级项目下的支出项目,如人员经费项目细分为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和助学金。公用经费项目细分为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招待费和其他费用。第三级项目为第二级项目下细分更具体的项目。部门预算明细表是按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列示的、反映该部门或基层单位预算年度收入及支出的所有具体预算项目。重要项目预算明细表是对财务预算汇总表中需要的、需进一步详细分解的预算项目的细化,例如:办公用电话费、水电费、维修费、交通费、办公费等需列示各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的具体预算额。

2 预算资金要尽可能落实到具体的职

能部门或基层单位及具体项目上

争取做到各具体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的每个支出项目都能在预算中反映,每一笔支出都有根有据。在此基础上形成部门预算明细表和重要项目预算明细表。

3 要强化项目的论证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安排上的盲目性

这就需要对经常性的支出项目建立起有关的资料库,如教职工基本情况资料库、学生基本情况资料库、主要耗材或办公用品需要量及价格信息库等;对专项基建项目、维修改扩建项目等。尽早做好可行性研究,建好项目库,供预算编制时作为是否纳入年度预算的参考。

(三)运用科学的预算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工具。认真测算各个预算项目的预算金额,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财务预算总体上分为两个部分: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由于各部分预算各有其特点。故应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

1 收入预算编制方法

高校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学生学费及住宿费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财政拨款收入一般会稳定增长,可以上一年度的财政拨款数为基数,结合增招的学生人数进行合理预计;学生学费及住宿费收入可以采用“标准收入预算法”测算,即根据各年级、各专业学生人数与相应的收入标准测定其预算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不易准确测定,可根据每一个收入项目的特点,分析其取得收入的可能性及影响收入的各种因素,按照稳健原则逐项仔细测算其预算数。

2 支出预算编制方法尽量采用“零基预算法”

即对每个支出项目取消传统的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一切以“零”为起点,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必要性及轻重缓急程度,认真仔细分析。权衡得失,择优选择,重新测定出每一具体项目的预算金额。对于人员经费预算,按照标准定额逐人核定。对于公用经费预算,按有关标准和定额,对每一职能部门或基层单位下的具体项目逐项测算。对其中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等行政综合费用,可实行“定额管理”,根据部门人员定编数及业务特点核定其部门预算数额。对水电费,逐步推行一户一表计量管理,核定其预算数额,推行预算“定额管理“,可控制支出的惯性膨胀。对于一些大宗项目,如设备采购、材料采购、基本建设、维修改造等项目,需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和周密测算,必要时还需请有关专家参与论证,以提高预算的精确性。

财务预算编制是一年一次的必做工作,各年的财务预算编制,其内容、方法等变化不大,如采用手工编制费时费力,而采用计算机工具,以后年度编制财务预算可在上年度的基础上修改、补充,既省时又省力,还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三、加强对预算的监管和审计,确保预算理管的正确执行

第4篇

前言

财务是高校管理的关键部分,财务预算管理与高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管理人员逐渐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开始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财务编制过程,并对编制原则进行深入分析,充分研究实施策略,以提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促进高校健康、快速发展。

一、高校财务预算的编制原则

(一)收支平衡原则

现阶段高校的收入渠道有所增加,收入不断增长,但是由于高校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师待遇,因此,需要支出的资金也在持续增长。在进行财务预算编制时,需要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量力而行,以免支出超出能力范围使高校陷入财务危机。

(二) 合理负债原则

随着社会上对高校教学要求的提升,各大高校开始了对自身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的完善。虽然这一措施吸引了更多学生前来就学,学费、住宿费等收入都有所增加,并获得了更多的财政拨款,但是在完善过程中,高校中的各项经费也随之增长,所需资金仍然无法得到满足,这一情况下,高校必然会采取贷款、借款等方式进行筹资,而在还款时,不仅需要偿还所有借款,还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因此,要求高校在财务预算编制时,遵循合理负债的原则,对融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效益分析,充分考虑学校的偿还能力,避免不良贷款给学校造成的消极影响。

(三) 成本效益原则

对于高校的一些大型项目建设或投资,需要提前进行论证分析,由相关人员制定多种不同的实施方案,对方案的可行性、所需成本、预期效益等进行科学的分析,选出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案,切忌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盲目开展项目,影响高校未来发展。

(四) 统筹兼顾原则

由于高校的收入有限,无法完全满足所有的支出项目,因此,需要高校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规划学校发展道路,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开展各项支出项目。对每一个项目都采取方案择优的方式,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精打细算,并通过招投标法等方式,实现项目的公开、透明,以免资金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五) 收入预算科学预测原则

高校的收入预算受招生计划、财政拨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预测难度较大,因此,在高校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应遵循收入预算科学预测的原则,充分考虑各收入项目的影响因素,做到既不隐藏收入,也不高估收入。

(六) 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原则

在高校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应遵循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避免过于追求低成本而造成设施建成后防腐维修、设备淘汰较快,反而导致资金大量浪费,不利于高校的长期发展。

二、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实施策略

(一) 重视前期工作

预算编制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对预算编制的规划[1]。包含了对编制人员的选择、预算调查表设计、编制阶段划分、编制时间及内容的安排等。编制人员的业务素养对编制工作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高校应选择责任心较强、专业水平较高、具备丰富编制经验的人员作为主要负责人,并配备相应的助手。

将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制定编制相关的材料,并对预算调查表进行发放和回收,第二阶段为制定预算草案阶段,对所收集的预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调查核实资料的真实性,对各项目进行测算,利用总结数据进行预算草案的设计,并交由上级进行审核,提出正式草案,第三阶段为财务预算审定阶段,根据领导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正式方案。通常整个预算编制过程需要六周左右,高校应合理安排时间,以保证预算编制时间的充足。

(二) 细化预算编制

细化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是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2]。因此,高校在财务预算编制实施的过程中,应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尽量细化到各基层单位、部门以及项目,提升预算的准确性。

做好预算设计,尽可能的与会计科目相对应,保证预算项目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形成包含重要项目预算明细表、预算汇总表、部门明细表三部分内容的完整预算项目体系。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在预算中体现出每一支出项目,保证所有支出都有根有据,并制定部门的预算明细以及重要项目的预算明细。加强并落实对各项目的论证工作,避免盲目安排项目相关工作。对于经常性的支出项目,需要创建相关的资料库,如主要耗材价格信息库、职工基本信息库等。对于专项基建项目等,需要提前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创建项目库,以便为年度预算提供相关数据。

(三) 使用科学的预算方法和工具

在进行高校收入预算编制时,需要对不同的收入采取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例如学生学费等收入可以使用标准收入预算法,经营收入可以结合收入项目特点及影响因素,按照科学预测原则进行预算。

在进行高校支出预算编制时,可以采取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即以零为基数的编制计划和预算方法[3]。将零作为起点,对预算年度所有项目的缓急程度进行分析,测算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预算,并对每一人员和部门进行逐一测算、核定,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以提升预算的精确性。

高校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时每年必做的工作,其内容、方法上不存在较大差异,采用人工编制十分浪费人力和时间,并且极易出现人为失误,因此,需要采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编制,能够直接在编制过程中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和时间,并保证了编制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

第5篇

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合理的运用谨慎性原则,确保会计财务核算有效性,这样才能对出现的财务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便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谨慎性原则在财务核算中的现实意义

谨慎性原则,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面对不确定的因素,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的考虑各项经济业务可能发生的风险,要保守估计企业的收益,这样,企业的管理者才能根据财务核算,正确的评估企业现状,不至于对企业的未来过于乐观而产生盲目的行为。这样,如果遇到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问题,企业的管理者也能够根据财务状况,及时的进行调整。首先,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能够有效地抑制经营者过于乐观的情绪。在一些企业中,由于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经营状况普遍持乐观的态度,尤其是面对企业良好的财务报表过程中,这种乐观的表现会更加突出。因此,会计财务核算人员一定要运用谨慎性原则,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严格控制企业管理者过于乐观情绪的发生。其次。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可以避免企业的管理层高估资产、权益、利润,以免为企业带来不良的后果。企业的资产、权益及利润被过分高估,就会出现利润虚高、资产状况反映不真实的现象,如果管理层获得了这些不真实的资产权益、利润信息,就会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企业的发展陷入僵局,严重者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谨慎性原则强调在消耗掉实物资产后企业获得的收益,比较注重实物资本维护,所以,在谨慎性原则指导下,企业才会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实际生产能力的提升。再者,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还能够站在理性的角度,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中会遇到的一些的不确定因素。包括财务会计核算中的不确定性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估计的环节、事项也有很多,在谨慎性原则视阈下,企业的各种假设、估计就会被圈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样就能够站在理性的角度,有效地控制风险的发生。

二、在会计核算中怎样运用谨慎性原则

1.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如果企业使用实际成本法核算企业存货,那么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最好取消后进先出存货发出计价法,而是选择个别计价法或者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存货的计价能够更加真实,如果存货的价值在资产负债表日比历史成本低,企业可以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同时使用可变现净值记账。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能够有效的防止利润的虚高以及期末资产问题,这样就能够使用市场公允价值来代替企业通过历史成本反映存货价值,运用谨慎性原则,能够更客观的反映存货的真实价值。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应该按照固定资产所涵盖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合理的确定。在多种折旧方法中,加速折旧的双倍余额递减等方法,可以使固定资产在使用的前几个年度计提更多的折旧,这样做即减少了企业的账面利润,但促进了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更好的体现出谨慎性原则。还有,如果我们从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完整性来看,加速折旧不仅可以使企业加速设备的更新,还能够减少企业应纳所得税总额,提高企业的利润创造能力。

2.无形资产以及企业收入的确认

由于企业无形资产本身不具有实物形态,因此,企业在确认无形资产的时候一定要严谨。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确认自身的无形资产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该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必须是能够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其次,该资产的成本能够研发、并能获得可靠的计量。会计准则还进一步强调了获得资产所付出的代价以及经济利益的流入,这样,不仅体现出了谨慎性原则,还避免了利用无形资产粉饰报表行为。会计准则在企业收入的确认方面也做出了一些相关的规定。如会计准则规定:销售所得收益能够可靠计量;对售出的商品企业不能再进行实质上的控制;企业能够可靠的计量为获得收益所付出的成本;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必须是能够流入企业等。根据谨慎性原则,只有满足以上诸多条件后,企业才能确认收入,这样可以避免企业高估获得的收入。

3.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在企业的资产状况评估问题上,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年终或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定期对资产状况进行评估,如果可回收企业资产的金额已经低于企业账面价值,那么企业可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企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方面,主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可以更加真实、客观的反映企业各项资产价值,目的是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及说服力。企业长期资产一旦经过了计提减值准备,那么企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随意转回。这样规定的目的是防止企业通过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操控利润。只有资产价值真实、可靠,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才能被更真实的反映出来,同时,有效的保障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三、会计财务核算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策略

1.找出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合理排列会计原则使用顺序

我们找出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就可以适当的扩大谨慎性原则使用范围。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企业之间财务信息可比性,还能够在统一的环境中,促进企业竞争发展。同时,债权人及投资人也可以通过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的判断企业财务状况,根据真实的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决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适度的使用谨慎性原则,科学的找出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严格控制谨慎性原则的负面影响,最大程度的发挥谨慎性原则的积极作用。另外,企业应该根据具体的经济业务,合理排列会计原则使用顺序。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就是真实性原则。我们要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谨慎性原则,无论在什么样的状况下,企业都必须保证经营结果和资产状况在财务核算中的真实性。

2.合理的约束谨慎性原则,有效控制主观性及随意性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的约束谨慎性原则的使用,才可以有效的控制在核算过程中,财会人员出现的主观性及随意性。例如:在对存货运用谨慎性原则上,欧美国家就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在存货的价值方面使用市场价格进行计量,那么企业存货的预期销售价格必须要保证将会下降;另外,也要保证会增加制造及销售存货的成本。还有,价值的计量也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应用市价,必须将资产计提折旧额度严格的控制在原始成本以下。谨慎性原则有了这些约束条款的限制,将大大减少会计核算中的随意操作,同时,还能够有效的缓解其他会计原则与谨慎性原则的冲突。

第6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财务预算;财务部门;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预算的企业财务部门的重要内容,但是从目前企业的财务预算来看,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认为,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在财务预算中的指导功能,有利于弥补这一短板,并进而提高财务预算的效率和水平,有效推动企业资本的合理配置和流动,大大防范各种财务风险,有效提高企业抵御各种金融动荡带来的不利因素,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务管理保障。

一、何谓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会计工作遵循的主要方针。对于财务预算来说,主要是发挥核算的指导价值。那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怎么来的呢?他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本文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在发挥其核算职能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来的具有一套完整体系的原则,同时这些原则对于深化会计核算工作已经形成了很好地反馈和调节机制,并且成为了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重要依据。具体来说,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大致可以划分出三种:一种是质量原则,即通常认为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它包含:客观性、明确性、相关性以及及时性、内在重于形式等原则。这些原则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监督和指导的重要作用,对于体现企业近一时期的财务收支状况、经营管理以及现金分配流量控制等是重要的参考。第二种是确认性和计算性的基本原则,它包括诸如配比性、历史性以及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标准等,这类原则主要是记录企业会计工作的方法;第三种是用于弥补以上两种不足的惯性原则。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计核算的三类原则并不是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配合,互相结合,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地作用。

二、财务预算在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财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显著,而财务预算又是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就如何发挥好财务的预算功能,将是企业未来竞争的重要内容。那么财务预算它有哪些功能呢?一般来说,财务预算主要是企业的财务部门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做周密的资金使用预测和安排。之所以它的地位日益重要,是因为,它的核算和预测是否精准,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进一步来说,财务预算如果出现偏差或者和现实严重不符,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来说,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这主要表现在:在段时期内企业出现资金链的断裂,难以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规避这些企业财务核算中的潜在风险呢?本文认为有必要发挥会计核算的相关功能,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会计和财务是不分家的,只要两家合理配合,取长补短,就能使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和公信力大大增强,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和资金安全保驾护航。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在财务预算中的运用的意义

从传统的财务预算的缺陷来看,在现代财务预算中引入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运行效率,增强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为企业财务预算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在实际的财务预算中添加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在有效测算和监督上的职能;二是在财务预算中运用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质量;三是在财务预算中提高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之相互结合的功能。具体来说:第一,提高认识,充分了解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要性,而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对财务预算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财务预算的专业性要求。在实际的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不仅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也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密切配合的、十分复杂的工作。在预算刚开始的时候,财务人员要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整合利用。第二,运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有利于提高财务预算的精准性和质量。上文已经指出,财务预算在财务部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大,这项工作更是被企业越来越重视。但是传统的财务预算由于手段老套、方法落后,对于企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指导意义不大。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预算编制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观念比较落后,更内在的原因是企业的各个部门过于独立,难以融为一体,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全面第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预算,也因而很难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为了进一步提高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和质量,在其中引入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就能大大降低传统财务预算的短板,提高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质量。第三,在财务预算中引入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对于提高会计和预算工作之间相互监督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目前企业的财务工作来说,很多时候是把财务和会计放在一个部门中的,除了资源和信息共享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实现双方面的相互监督,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避免出现财务预算中出现信息滞后、不够明晰或是配比失衡等问题,提高财务预算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牛臣英.年度财务预算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2015(11)

[2]黄朝阳.关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创新方法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6(02)

[3]涂强.浅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

第7篇

摘要 行政单位财务预算指的就是行政单位依照法定程序编制、审批的单位经费收支计划方案,是国家预算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组织和落实财务保障的重要手段。行政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是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最基础、最有效、最权威的管理手段,是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经济活动无法预计,导致财务预算的编制以及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不少技术或者思想上的问题。本文就将针对这些问题简要地分析一下该如何做好行政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关键词 行政单位 财务预算管理 分析 问题

一、当前行政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行政单位领导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某些行政单位的领导尚未充分地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没有积极参与到财务预算编制过程当中,以致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严重缺乏相应的权威性和前瞻性,不能真正地发挥其财务预算的控制作用。而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不按照预算处理事情,随心所欲地调整预算,甚至是突破预算,造成预算执行严重与预算计划脱轨,年初的预算计划形同虚设。

(二)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虽然经验对于财务人员而言是一笔可贵而实用的财富,但是由于一些财务人员过于高估自己的这笔财富,因此常常只看重自己的主观认识,而不去获取分析、研究、决策信息的财务管理理念。他们与时代严重脱轨,墨守成规地继续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者是过时的管理手段,不愿意吸收当下新型的先进的管理方法,这必将会严重地影响到财务管理编制工作的质量以及财务使用效益的高低。反而言之,如果行政单位的财务人员成分过新,工作人员素质比较低下,财务预算编制粗枝大叶,没有按照工作任务要求进行分类,频频发生综合预算缺项、漏项等现象,甚至是财务预算不到位,项目计划资金和现实所需相差甚远。

(三)某些行政单位过分重视短期活动,忽略了长期目标

某些行政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往往只关注单位的短期活动,疏忽了单位的长期发展目标,从而导致了单位各个时期编制的财务预算不能有效地衔接,财务预算指标和行政单位的长期发展战略不一致。

二、做好行政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调动行政单位所有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行政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是一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系统工程,因此,如果想要做好行政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只提高行政单位相关领导的预算意识是万万不够的,还应该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力度,要进一步明确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充分地调动行政单位一切部门参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始终坚持全民参与、分级实施、目标控制的三大原则。

(二)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财务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通过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管理财务的责任感,增强他们控制财务的责任意识,这样一来,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当中,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反馈信息,不断积累有用资料,全面、综合地收集整理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以此来打造一支精通财务业务知识,并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财务预算管理人员。

(三)始终坚持财务预算为行政单位长远目标服务的原则

财务预算指的就是围绕单位的长远目标,利用合理的预测和决策方法进行的一项财务活动,由此可见财务预算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单位的长远目标,财务预算若是脱离了单位的长远目标,那它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行政单位的财务预算不能只是关注单位的短期目标,而是要更加重视对单位长期预算的制定和实行。由于长期预算时间跨度比较长,期间会出现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政单位应该定期地根据实际情况来修订并调整原编的预算计划。另外,务必要优化行政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防止短期行为发生。

(四)采用适宜行政单位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切从实际出发,行政单位应该根据外部经济环境的实际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通常情况下,当行政单位的经济业务比较稳定的时候,便可以采用静态预算方法,如果行政单位的外部环境变动比较大,在行政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不是很稳定的情况之下,单位则应该采用弹性预算方法或者是滚动预算方法。总的说来,不管行政单位采用何种预算方法,务必应当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量入为出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全面综合预算的原则;零基预算的原则;权责对等的原则等等。只有坚持这些原则,行政单位才能充分地分析自身的特点以及外部环境的特点,然后制定出为单位经济活动服务的财务预算方法。

结语:总而言之,在当前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行政单位面临着发展需求日益递增但是经费增长却相对缓慢的情况,而财务预算能够有效地规划出经费来源的渠道以及数额,投入方向以及重点,进而促使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够有条不紊地按照预算所规划的道路运行。本文先简单地分析了当前行政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做好行政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以此希望行政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质量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秀君.浅谈如何搞好行政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010(15):170-171.

[2]陆庆庆.行政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研究.金融经济(理论版).2010(11):79-81.

[3]张炳华.浅析行政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2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