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06:42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的方面很多,要主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需要共同作用才能正确的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本研究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征、 教育理念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基本要求。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价值观;能力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此时期也是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涉及到很多个主、客观方面因素。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有几个特点:整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实践性教育,三者缺一不可成为一个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坚持的原则要确立整体教育观,核心要素不能丢,主体性与主导性结合起来。在方法上,知识、能力与价值观培育三者相结合,对全体学生既要公平统一,又要做到因材施教,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于一体,使学生协调发展。
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因为是一种整体性教育,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结构上来看是具有整体性。第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应该是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与价值观培育相结全,只有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才具备一定的功能。第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整体性教育是当前和以后对大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生活思想水平的主要环节。
2、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体现。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体能力,教育要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重点。第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与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密切相关的,从学生的本质出发。第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育也是以学生为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教育要满足大学生的个体需要。
3、实践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只所以说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典型的实践性,是因为:第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对人教育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教育是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在不断的实践中,让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基于此,这种实践活动是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的。第二,在内容上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在内容上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不仅有理论的,更有实践操作方在的。第三,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
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理念思考
1、确立整体教育观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成效性离不开整体教育。整体教育观,就是既包含着整体性的又有广泛意义的教育思想。学校教育不仅向大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也是培养人的重要手段。所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育的最终任务。无论缺少任何一级的教育,缺少哪一部分的教育都是不是完整的教育。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与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知识、能力培育和价值观培育相结合这是整体教育观的基本要求,深刻内涵是要求知识、能力教育与价值观教育三者合理搭配,应该处理好,偏向哪一个也不完整。
2、注重核心要素的培养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指价值观教育。我国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目的根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价值观作为核心要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就要以价值观为核心。第二,上面所述的知识是能力和价值观的基础,反言之,价值观又是知识与能力的方向所在。第三,我们知道价值体系是规范的调解体系,一切规范 都能在价值中找到基础。判断规范是不是有效,应该以相关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所以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方面的传授以提高能力,更要重视核心要素――价值观。
3、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目的就是主体性形成与完善。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个性特征,这是人具有不同的主体要素。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人的主体性时,具有主导性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求把学生的主体性教育与主导性教育想结合,所谓的主体性教育是指把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和个体思想政治水平相结合,而主导性则主要是要求大学生所达到的社会主导 的思想政治目标。从中可以看出,前者是注重现实,而后者看的是理想性与可实现性。
三、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途径
从上述可基本看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要注重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统一培养,还要有一个思想政治统一的标准与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家庭、社会、学校一起努力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1、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相结合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而且也必须以知识讲解为基本形式,如果大学生没有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能力,那么,他们就不会判断立场,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不会辨别是非,不能解决问题。而价值观的培育则是指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领悟能力,能与其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与相互表达理解。知识是材料,形成一定的能力能源,没有知识不会有能力,思想也不会存在。知识更是价值观的基础,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不是相当我的想象,只有一定的经验与事实才能形成价值观,知识越多,价值观才会更正确、更先进,更合理。所以教育中不能兴有理论没有实践,只有三者统一,才能使大学生形成较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
2、全体学生统一标准与发展个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素质有一个标准的统一规范,但也不失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对全体学生的标准是统一的,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因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就是要符合人性的普遍性,虽然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是总是有人有着共同的普遍性。所以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时,总是要照顾到学生的共性特征,它必须为什么又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呢,这一点我们不大好理解。因为无论规定做得多么详细,总不能满足个别人的发展需要。虽然存在着这样的缺陷,但也不能阻碍我们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目标中要重视个性的发展教育。坚持统一标准,这是对大学生的共同教育目标,所有的大学生必须要达到这样的标准,但是,这并不是否认对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反过来说,对学生的个性方面的教育有共性的一面,没有个性哪来的共性呢?在这一点上,所说的标准统一其实质上就是对不同层次个性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反向审视这些标准,做到统一与个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满足所有学生的思想水平提高。
3、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协调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环境,一般讲这个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三个方面共同作用才能形成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但是,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有着不同的作用,既有优势,也有缺陷,需要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当前,社会、学校与家庭三方面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有机系统。但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和提高需要大环境的共同作用,这个过得是复杂的,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都有很多的限制与条件。我们要把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相系起来,协调一致,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2]金菊.新世纪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08)
[3]张汉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控手段探析[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4(04)
[4]李伟东.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嘉应学院学报. 2004(04)
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实证调查
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思维活跃、思想丰富、易于纳新、擅于创新等特点,与普通专业的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形成的原因,对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据此,笔者编制了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办法,对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两所高校艺术类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回收率为90%。调查问卷共设计45个题目,涉及基本政治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思想道德状况,心理品质状况,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状况,社会公德状况六个方面。调查发现艺术生中普遍存在某些思想政治问题。
1.基本政治态度状况――生活追求现实、理想信念淡薄
调查显示,大部分艺术生有入党打算,但近半数学生的入党是为了找工作。艺术生生活追求过于现实,缺乏理想信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生通过专业实践或演出表演等机会与社会接触较多,他们更能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激烈,也更容易被社会上金钱至上、生活奢靡、注重享受等负面效应感染。另外,艺术生由于长期接受艺术专业教育,普遍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特别是“两课”的学习,造成艺术生大多缺乏理论素养,看问题较主观,对政治缺乏敏锐性,对社会的认识和鉴别力不够,常把复杂的政治问题简单化。所以,必须加强艺术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
调查显示,过1/3的艺术生认为“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是名望、权力财富和自由度。这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目标为人生价值取向。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艺术生不喜欢与他人合作,喜欢单干。这部分学生个性张扬,个人主义倾向明显,缺乏合作意识。有个性、有主见对艺术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意义的,但创新创业的成功绝不可能基于个人的努力,所以要培养艺术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思想道德状况――思想过于开放,社会责任弱化
超过1/3的艺术生对“校园里情侣们过分亲昵的行为”和“婚前”持无所谓态度。这反映出部分艺术生思想过于开放,在恋爱和婚姻中极易放纵自我。这不仅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
调查对“购买、使用盗版软件、书籍”的态度时,近半数的学生表示赞成或无所谓。这反映了他们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所以,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政策和法制教育,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心理品质状况――个性发展自主,自我认知片面
对问题“当你做某事时,是否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有1/3的学生回答偶尔在意或根本不在意。在回答“你如何回应别人眼中的‘艺术生都很另类’”问题时,仅四成的学生认为不觉得艺术生另类,这说明部分艺术生个性发展自主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非坏事,但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调查还发现,部分艺术生存在自我认知过低或过高的心理。这会影响艺术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所以,要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5.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状况――专业兴趣浓厚、文化基础薄弱
当问及“你认为艺术生要不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时,有62.96%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只有22.22%的人认为“很有必要”。在问到“你最想在大学几年里得到什么时”,有85.19%的学生回答是“过硬的专业知识”。可见,艺术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很不重视。这种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应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6.社会公德状况――易受不良影响,追求生活刺激
在回答“你怎样看待大学生‘傍大款’现象时”,有47.22%的人认为“很正常”,有23.15%的人认为“无所谓”。艺术生对这一社会不良习气的认同,说明他们易受社会不良道德观、价值观影响。当回答“你是否能接受当今社会上一些比较前卫的思想和行为时”,有75.93%的人表示“能接受”,只有6.48%的人表示“不能接受”。可见追求刺激,贪图享受等不良风气对艺术生影响很大,很易沾染打牌、抽烟、性混乱等不良恶习。所以必须强化社会公德教育。
二、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影响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发生了根本变化。受西方文化思潮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学生经受不住社会的诱惑,容易产生错误的价值取向,造成理想信念淡薄。
(2)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部分艺术生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政治观念,不具备正确的鉴别能力,片面追随和被动接受网络信息,容易形成错误的思想政治观念。
2.学校因素影响
(1)高等教育改革的负面影响
高等教育的改革,特别是“招生并轨,收费上学”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改革给学生的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使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功利性和实效性,造成重专业轻文化的学习取向。
(2)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①高校艺术类专业普遍存在思政队伍缺少培养,思政教育不够重视,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②学校、家庭、社会缺乏有效沟通,不能构成系统的育人体系。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效果差。
3.家庭因素影响
艺术生的家长普遍给学生较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家长过度的放纵,造成部分学生个性过分张扬。同时,由于艺术生从小有艺术特长,家长的期望值高、进入大学后,面对优势不在的现状,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在自我认知和评价方面出现阴影。另外,部分艺术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进入一所不理想的大学后也容易产生自卑感,影响其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4.专业因素影响
艺术专业教学很注重个性化发展,强调创作的灵感。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艺术生往往表现为强调自我,我行我素。再加上学习方式的单独化,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更追求个性化,因而容易养成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从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且艺术专业教学较少组织团队活动,致使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容易滋生个人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周园,田玲.《试论新时期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资讯(学术论坛).2006,(34).
[2]杨兰英,夏少君,甘霖.《艺术类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6).
[3]何甜.《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1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73-02
2005年1月17日至18日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我国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丰富知识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素质培养
大学生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等。大学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各种科学文化素质,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其他素质,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有关学生素质的培养必须得到重视。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政治意识不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社会责任感不强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处于和平发展时期,大学生普遍缺乏政治常识,不能客观合理看待一些发生的事情,容易偏激,感情用事,发表一些不合适的言论。平时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贪图享乐,他们一方面看不惯社会上不道德现象,一方面则做着一些考试作弊等不道德的事情。另外,由于缺乏对我国的社会的认识,对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不高。
(二)知识结构不完善,创兴能力不足
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是课本教授为主,轻社会实践,学生普遍缺少动手能力,缺乏创新意识。同时在平时学生的评价中重分数,轻人文,导致部分学生只注重本专业的知识,不注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客观上削弱了大学生进行创新的物质基础。
(三)心理素质不高
现在的大学生相当一部人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平时没有受过什么挫折,稍一有些困难,就退缩下来,逐渐变得自卑,压抑,缺乏自信,严重者甚至变得自闭,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据统计,在我大学生中“抑郁”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可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大学生出现以上情况不禁让人担忧,在校大学生能否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建设是否后继有人,我国的伟大复兴能否顺利实现。所以我们应该给予重视。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嘎怎样解决呢?实践表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主要的有效手段。
二、大学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根本方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对此紧抓不懈。大学必须始终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最为放在第一位,而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方向正确的重要途径。大学思想政治主要以下内容和作用。
(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1、开设“哲学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课”
要培养大学生的素质,必须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而学习哲学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只有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之后才能有足够的克制力来保证自己不受一些有害思想的侵蚀。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2、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宣传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学生会和学生社团是学校领导和学生交流的一个平台,理应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具有强大的优势:首先,他又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其次,活动的开展都是学生自动自发组织和完成。
(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重要性
1、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3、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素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创新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等。但思想政治素质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要坚持以人文本,贴近生活,贴近实践,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大学生的大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以及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思想政治教育决定素质教育的方向,是学生思想政治方向正确的保证
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下转第75页)(上接第73页)育保证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其他素质也有着促进作用。只有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使学生进入社会以后,才能有效地抵制社会中各种不良思想的侵害,成为经济建设的有用人才;才能不断地打破思想和方法局限,创新发展。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但建立一个创新型国家关键是要有大量的创新型的人才,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经济建设的接班人,是否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素质关系着我国创新性国家建设的成败。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不仅包括学生的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还包括其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等。因此高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观念。创新素质是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又起着什么作用呢?据笔者分析,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
创新动机是个人或组织根据社会需要引发的一种创新动力,并由此引发的一些创新意愿和愿望称之为创新意识。创新动机是创兴意识产生的源泉,没有创新动机就没有创新意识,价值观念在创新动机的产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只有大学生树立起创造价值,为人体提供服务的观念,才会有创新动机,高效的思想素质教育就有着引起这种引起人们创新动机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形式及发展需要,以及知识创新在我国目前经济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二)树立创新的思维模式
科学的创新思维模式是指采用现代化的思想方法和思维工具,去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到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思维模式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只要学生拥有了创新思维模式就能在原有的材料之上,采用新的方法和工具创造出满足人们及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来。这可能是新技术、新产品、性方法、新工艺、新思想。马克思本身就使用自身发明的科学的方法论,认识论,写出了资本论不是吗?现代社会的方法论,认识论对我们今天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仍然有着巨大的作用。只有学生们能够拿起马克思的认识论、方法论这一重要武器才能不断突破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限制,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只要我们能够打破就有的思想观念,就不怕没有创新的思维模式。
(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创新追求
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主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理想教育等,在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和树立科学的创新思维模式的同时,它还起着引导学生创新方向上的追求的作用,高速学生创新不是90后们在网络及生活中的标新立异,那不是创新,大学生应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才能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创新性人才,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为国家和世界服务。
五、总结
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大量的具有高素质人才,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应不断解放思想,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刚,金一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的探索\[J\].高校理论战线,2009,(01):41-42.
\[2\].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Z\].2008-05-04.
\[3\].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Z\].2005-01-17
\[4\]姜大伟,李慧娜.论高校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价值观教育;大学生
我国的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和摇篮,作为推动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首要阵地,肩负着历史的使命。面对着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教育者更应当教育学生树立起正确地教育观念,让其掌握丰富的知识,培养其独立面对社会的能力,并树立起正确地人生方向和人生观。因此说,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
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各种特征
1、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整体性结构,而它的主要核心要素是人生价值观,人的主体性也体现在思想政治素质上。人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和主体能力都可以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培养起来。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离不开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其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着重强调从人的本质出发,由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主体面对的是学生,那么就应该把学生作为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来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需要。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个人意愿、个人处境和个人需要。最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各方面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让大学生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懂得自己的历史地位和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懂得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和对自己价值的追求。自身应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努力成为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努力促进学生品质的形成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
2、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一种整体性教育
我们总是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整体性教育,有这样的考虑主要是因为三点原因。
其一,由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整体性特性,整体结构的形成与存在决定了它属性与功能。第二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也应该和思想政治素质结构相结合,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培养大学生主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功能。第三,提高大学生整体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现在和今后切实提高大学生整体政治素质教育实效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课题。与此同时,提高大学生整体思想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着“知识、能力、价值观相结合”的原则。
但在过去,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培养,特别是学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学习,一直偏离着整体教育的轨道。而这主要表现在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教育者也更倾向于传授知识,偏重于对知识的考核。而相对应的,学生对于课本上的知识只是一味的背诵和应答,而有关思想素质教育的问题好像成了课堂之外的事情。对于学校来说,对能力和价值观忽略培养,或者说没有将知识、价值观和能力作为一个整体培养,尤其缺乏了能力和价值观在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的重要性,是非常片面的,属于一种有缺陷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模式。
3、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教育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其实是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存在,相关的政党和阶级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实施一系列计的有划的影响,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实践。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非常多和复杂,既包含着理论的内容,又包含着实践方面的内容。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性。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在于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去,并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政治能力。
不管从什么方面来说,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和理论知识的说教绝对不能作为思想政治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培养的唯一途径。这种能力和素养或获得只能依靠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
知识虽然是价值观和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但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形成却远远不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么简单。在大学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让大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素养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上,然后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对于思想政治素养中教育理念的思考
1、坚持主体性和主导性相结合
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大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和完善也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同一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主体特性,这主要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主体结构要素。当今的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培养大学生主体性的措施。
教育是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在活动中,必然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和地位。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并引导大学生发挥自我教育的主题性是其中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部分。
2、注重“核心要素”的培养
人的思想素质的核心是价值观,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也就应该围绕这个核心展开,来去实现这个目的。在实践层面上,知识和能力虽然是价值观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了价值观,拥有再丰富的知识,再大的能力也都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那也是徒劳的,最后,价值观里包含着规范中所有的基础,相关的价值判断和规范能够行之有效的基础。
规范是实现价值的规则体系,所有的价值体系都要在转化为引导人们活动的规范时才能发挥作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重视价值观的培育。
3、要注重整体教育观的确立
遵循和倡导整体教育观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和成功实施的前提,整体教育观是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然后进行广泛教育的观念。学校的教育,育人为本,也可以说培养合格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职责和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缺少哪一级,哪一部分的教育都是万万不行的。
“坚持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相统一”,就是要处理好知识,能力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关系,全面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三、结语
总结全文,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确立是缺一不可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重视的对大学生整体性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勇于突破,勇于探索,善于打破陈旧思想,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关键词:社会转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06-01
我国正处在全面发展的阶段,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是主要的人才来源。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素质发展才会得到保证,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自身问题,还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大学生素质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的素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素质;第二,科学文化素质;第三,创新素质;第四,心理素质。在大学教学中,对学生不仅要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素质培养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问题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只需要服从老师就行。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只是纯粹受教育的对象,教师进行简单的教书、育人工作,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权益很少受到重视,忽视学生的潜能,教学不能触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
2、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弱
我国处在迅速发展的时期,国内的环境比较平稳。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于政治不大关注,不能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情绪很容易受到波动。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对社会的责任感不强。
3、存在拜金主义
我国处在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相应的体制和法规不健全,各种不良的思潮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影响。一些学生重视物质享受,不注重精神层面的培养;部分学生把金钱权利看的很重,不注重理想的追求;有些学生自私自利,只愿意索取不愿意付出。同时,大学生对社会的期望值比较高,注重实现自我价值。
4、诚信意识缺乏
受市场经济、利益分配和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学习考试中,作弊;第二,在进行助学贷款时,逃避还款;第三,在进行择业时,缺乏诚信意识;第四,在缴纳学费时,拖欠学费。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打架、偷窃的现象常会发生。
5、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忽视社会实践环节,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欠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重视学生的成绩,这样,学生会把大量的精力用于专业知识,对于课外的知识很少涉及,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欠缺。
二、分析大学思想政治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上述内容已经提及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部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坚持人本的思想,教学的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素质培养,使学生培养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样,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可以抵制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自我的发展。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用党的指导思想教育学生,使学生坚持正确的道路方向。从新生开始,高校要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念的教育,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学生能够对就业有大致的认识,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业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经济的贫困,这些因素使学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高校通过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机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加强和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注意培养人际关系,以客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树立自信心,并且承受住挫折的考验。
3、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大学期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涉及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人生理想的教育。通过大学期间的教育,学生能够树立自信心,具有乐观向上的态度,对于以后的生活大有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创新的概念提出疑问,教师要告诉学生,创新不是在穿着或者言行上标新立异,而是具有创新的意识。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就相当于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身的实力,用科学的精神武装头脑,使自己成为创新性的人才。
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相对复杂,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根据党的指导思想,结合现阶段我国建设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工作的基础,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列举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 蓉.试论大学思想政治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7.
【关键词】网络;素质教育;影响;探析
作为互联网的最大受众群体之一,大学生投身虚拟网络世界的热情最高,受其影响也最大。深入研究和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当前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1 网络的基本特性
我们要分析网络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所造成的影响,首先就必须对网络的特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已从不同视角对网络传播的特性作了大量分析,尽管不同学者在理解上尚有差异,但就总体而言,几乎都承认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是网络最基本的三项特性。
1.1 开放性
网络的迅速普及,使计算机真正成为连接在网络上的“终端”,成为人们互相访问和交流的工具。迄今为止,没有什么能像网络那样神通广大,兼容并包,搭建了一个人人可以“各尽所好”的自由平台。在网络网中,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生活、学习、工作,其自由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网络信息资源浩如烟海,通过网络人们能轻易的搜寻到自己所需的各种知识,快速地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历史、科技等各种信息。
1.2 交互性
信息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使实时交流反馈成为可能;多媒体传播技术的完善,也使人们在网络上交流变得像面对面交流一样自然,这极大激发了人们交流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正因为网络的交互性,信息资源才在真正意义上被人们所共享。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然而,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也对每一个使用它的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进行恰当的处理,将是网络时代学习者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
1.3 虚拟性
网络以虚拟技术为基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符号化的形式得以展现。这为人们创造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交往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互相信任,在现实生活中却越来越封闭,不愿与人交往。这种异化现象,反映出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正在缺失,冷漠正在增长。更有甚者,一些人逃避现实,寄情于网络之中,沉迷于虚拟世界而难以自拔,以致于情感自私冷漠,社会责任感降低,各种病态现象滋长。
2 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素质教育带来难得机遇
大学生思想开放,思维灵敏,容易接受新事物,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便捷,是网络世界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实践证明,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诸多便捷的同时,也为高校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创造了难得机遇。
2.1 有利于扩大大学生的知识空间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2004年,据美国新泽西州NEC研究所的劳伦斯和吉尔斯统计测算,因特网上可见所得网页就已达约8亿,共包含了约15万亿比特数据信息和1.8亿幅图象。通过网络,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快捷的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从而摆脱过去对课堂教学这一单一渠道的依赖,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在学习的内容上,学生可以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随时浏览与下载自己想学的知识,突破传统教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限制; 在学习的进程上, 利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远程教育体系,学生可以自己挑选教师,选择课程内容、安排课程进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既是学习的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在学习的时空上,网络的交互性与信息共享,使得课堂不再局限在一间教室内,甚至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内,真正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交流活动彻底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网络给大学生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知识空间。
2.2 有利于转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高校素质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与大学生的互动为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主要方式的分享式、自主性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从网络上寻找适合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信息、知识并进行模拟实践, 可以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网络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将不再是课堂上的灌输者、权威者和垄断者, 而深化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引导者和监督者。在新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平等自由,学生的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在网上进行交流并获得解答。他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学习,这就更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其自身学习进步的创造者和评价者, 变“由别人教育”为“个人自我教育”。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将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自我潜能的发掘和自我约束力的增强, 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有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3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互联网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使人类思维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纷纷提出“网络思维”的概念。作为现代思维方式的最新形式,网络思维方式除具备一般科学思维的优势之外,在横向、纵向、空间结构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发散性”[1]。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好似一个巨大的、即时的、便捷的、提供新知的图书馆,但是对于个体而言,在特定情况下,其所需的信息往往都是具体而确定的,这就需要人们具有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识别和提炼的能力,以满足自身需求。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随时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同时阅读、写作、收看视频、聊天交友;同时被称为搜索引擎的网上检索工具允许操作者自由确定,从不同角度检索所需信息, 审视同一问题。
3 网络发展使大学素质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的带来诸多挑战。
3.1 思想意识遭遇冲击
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或者说是文化竞争,用西方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的话说就是“软权力”之争。网络作为一种技术,本身不具有任何阶级性、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但是,当它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时,网络使国家间的地域屏障被打破,政治文化的渗透和传播更为直接和广泛,传统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大为减弱。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技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和生活方式,妄图通过没有“国界”的网络,以西方的意识形态来取而代之。他们往往打着“自由”、“人权”、“民主”、“平等”的幌子,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和迷惑性。大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被其欺骗,而沦为他们的信徒。此外,网络上广泛存在着的极端文化、消极文化、堕落文化等腐朽思潮,也会像一样无孔不入伤害意志薄弱的大学生,使他们丧失理想信念,身陷其中难以自拔。
3.2 道德伦理面临挑战
相对于现实世界而言,网络是一个纯粹的“虚拟空间”,也是一个真正“自由”的地方,网络的隐匿性,使网民的真实身份得以影藏,网络的开放性又使人能够摆脱现实的道德约束,行为的随意性增加,行为主体的道德规范被严重弱化[2]。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自控能力弱,伦理道德约束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网络上的诸多不道德行为极易诱使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从而使自身处于矛盾冲突的道德选择中,引发道德困惑和混乱。加之外界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缺乏有效的控制,使得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在网上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觉,道德意识大为削弱,更为可怕的是这种错觉一旦被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另外,网上内容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部分大学生因此流连忘返,毫无节制地浪费时间和精力,沉溺于虚拟网络中,对现实世界渐渐远离而变得陌生,对社会责任的感悟与理解也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严重影响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
3.3 个性心理受到影响
网络是精彩的,但网络毕竟是虚拟的,大学生在其中很难获得真正的人际关系。网络的新鲜、刺激使得上网行为本身产生的,具备“上瘾”的可能。网络的自由性尤其是网络游戏角色的英雄化设置,容易让大学生产生为人处事的“成就感”,甚至是误认为自身价值的实现,会使其丧失时间感,失去自制力,最终逃避现实。迷恋网络还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人格障碍。由于网络的隐匿性,一些大学生在网上交际时常常扮演与自己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相差十分悬殊甚至截然相反的虚拟角色,以寻求刺激,获得满足。然而一旦回到现实之中,网上、网下的巨大落差,又使其经常处于多重角色差异和冲突之中,产生焦虑和失落感,诱发心理危机,导致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障碍[3]。长期沉溺于网络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青少年,因为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真实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缺乏伦理道德的制约,缺乏情感的体验和责任的担当,不可能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特征。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关系到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和塑造。我们应当准确认识和深刻把握网络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充分利用它的积极功能、规避它的消极功能,深入研究并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推向深入,使网络在育人树人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洁.浅谈网络对人们生活与思维的影响[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5).
[2]夏名首.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素质教育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人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186-02
一、健康人格的含义
人格有健康与异常之分,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从性格、心理、道德方面评价一个人的人格,健康人格包括的因素不止这些,它还包括生理、才能、审美、兴趣、气质、价值观等,并且这些方面得到充分协调的发展。能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以自己的才能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健康人格是人们心中的理想形象,也是人们一直努力追究的人格境界。具体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二、当前大学生人格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的繁衍生息与外界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其思想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也与环境密切相关。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易受环境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的普及,加之经济发展全球化,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出门也可以尽知天下事。大学生每天通过网络得到大量的信息,国内外新闻、娱乐、体育……国外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都通过网络被大学生接受,并产生影响,过洋节就是例子。综观全局,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现状良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也存在一些消极方面,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以自我为中心,交往能力欠缺
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对自身的发展影响深远,父母的语言行为,处事方式以及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凡。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人都宠爱有加。很多情况下家长对学生的关爱演变成了溺爱、放任,不言而喻,这必然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学生从小受到这种追捧,会很自然地认为应该以自己为中心,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往往很冷漠,有强烈的占有感、明显的功利倾向和嫉妒心理,不顾及他人感受,不能容忍价值观和信念的差别。
2.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理想、信念缺失
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迅速发展,但尚不能客观认识自己,常常出现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当他们面对新鲜事物时有很强的好奇心,容易以自己感官得到的信息作为评价事物的标准,有时也会融入明显的感彩;当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败时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看不到问题的本质,也不能从自身寻找原因,主观上怨天尤人,很容易将失败归于他人或客观条件;当他们需要做抉择时总是摇摆不定,心存侥幸,眼高手低。当代大学生处于特定历史时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取向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始出现,在各种价值取向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大学生原有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思维方式等发生了变化,经常出现情绪低落,浮躁,受到挫折和打击后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没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生活目标,不关心社会,不关心国家大事,不体谅父母,不爱读书,很多学生还沉迷于网络……一味地追求享乐,盲目攀比。
3.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相对于社会而言,家庭与学校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大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当中,一直受到家人与老师的保护,也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对独立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缺乏经验,不能合理地调控情绪应对挫折。此外,大多数大学生自身有很强的优越感,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从小生活优越,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锻炼,一旦离开家开始与以前截然相反的生活时就表现出很强的挫败感、对自己不能适应的生活感到失望,导致抑郁、孤僻。他们不能接受现实,尤其是在面对生活中的逆境时。大学里的犯罪事件、自杀事件让人胆战心惊,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当大学生在生活、学习或情感方面受到打击,心理上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时便无法承受,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心理障碍,甚至是精神疾病。
4.缺乏社会责任感,诚信道德缺失
任何国家的发展与民族振兴都离不开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应当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为社会服务,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贡献。当前大部分大学生能在学校的教育下,在老师与同学的感染中形成社会责任感,有高尚的爱国情操与强烈的社会正义感。然而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令人担忧,他们只关注与自己利益有关的事情,不关心国家大事,对各种社会事件不闻不问,不参加公益活动,不愿帮助弱势群体,更不会见义勇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全世界都呼吁诚信的氛围中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讲信用守诚实,把诚信看作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自己的道德基础,是自己立足于社会的保证,更是自己无价的财富。然而大学中也不乏考试舞弊、论文抄袭、拖欠学费或贷款、虚假求职、隐瞒事实等一系列诚信道德缺失问题。
5.人生观模糊,价值观混乱
大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生接受到的文化日益多元化,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淡泊、缺乏奉献自己服务社会的优秀品质,没有树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奋斗的理想、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难以抵抗社会各种思潮和不良价值观,出现精神空虚、厌学厌世的情绪,从而影响学业,各方面潜能不能充分发挥。已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三、健全人格的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在网络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呈现出虚拟性、交互性、多元化等诸多特征,其所带来的信息对人类日常生活和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培育符合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才。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和教师的示范作用
首先,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学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树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的理想,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导大学生以“互相体谅,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心态正确处理交往中的问题。
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犹如父母一般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对学生产生很深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德育,这与其他学科不同,不能简单地灌输。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说服教育,更需要通过教育者自身的模范形象去教育人。“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知识素质和工作能力素质。要热爱和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践行自己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发挥模范作用,让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心压力越来越重,各种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心理咨询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大学生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难免不产生心理困扰与心理疾病。大学生需要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来解决心理障碍。高校应聘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一方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全体学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建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说心里话的场所,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健康辅导。此外,高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教育技能的培训,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较强的心理教育教师队伍,从而能及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与个别学生的心理不适,适时地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心理的形成。
3.开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一直是我们提倡和追求的,任何知识都要运用到实践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大学生需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发展自己,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部分大学生都参加了校园里的各种社团活动,还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干兼职,定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使自己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有所提高,同时还能在实践中见贤思齐,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发展和提升。也有部分大学生把自己封闭在学校中,也不愿参加社团活动,交流范围很狭小,久而久之便变得内向孤僻,导致实践能力差、心理承受力、调适能力差。针对这种情况,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动员学生利用假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树立信心,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断塑造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高玉样.健全人格及其塑造[H].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教育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4).
[3]吴桂韩.论高校人格教育与学生健康人格培养[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