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06:36
序论:在您撰写阅读教学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对策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在新标准的指引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究与深入总结。下面我根据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肤浅看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1.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较浓厚。目前高年段小学生只有极个别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从对课外阅读持不喜欢态度的三位学生的问卷中发现:两位学生每天几乎不读课外书,尽管父母都赞成课外阅读,家中也有较多书籍,但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从问卷的主观题看,其中一位学生在20个所列书目中,看过的有《昆虫记》、《名侦探柯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侧重轻松趣味性读物。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类型,86%的学生都喜欢阅读以文字为主,配有一些插图的课外读物,有9%的学生对全是文字的读物抱有兴趣,这充分说明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令人满意的。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依次为:科普类(18%)、动画卡通类(12%)、学习辅导类(14%)、有趣的故事类(23%)、文学类(20%)和其他(12%)。可见在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中,有趣的故事类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文学类,所选类型丰富多样,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学生阅读习惯。目前学生对于阅读课外书很少有做笔记的习惯,只有极少数会“做很多笔记”。知识的吸收如食物的吸收一样,必须经过消化,而事理的领悟则必须借助思考。这一点不少学生忽视了,这是缺乏指导的结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在大量的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养成。在每天的课外书阅读时间上,多于一小时的比例只有16%,主要是在半小时左右,每天看十分钟左右的占大多数,进一步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有效进行,而学生业余自主选择并进行阅读的阅读时间较少。
3.课外阅读的影响因素。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是目前影响学生的最大因素。虽说教材经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的空余时间,大大小小的考试早已让学生疲惫不堪。不感兴趣和没有书源目前还存在较大影响。学校虽然设有学生专用的书刊阅览室,但是对学生的开放时间难以保证,因此阅读需求难以满足。学生非常希望老师给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数据统计显示“希望老师推荐书目”的学生达63.82%。
二、对策与建议
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石,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希望的。那么针对现状,我们该如何让学生有效地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自主习惯呢?我想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针对课外阅读兴趣较高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主体参与性阅读活动。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教师的重要工作便是以活动促阅读,将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阅读的动力。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学生阅读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因人而异。开设的课外阅读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不求统一,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从而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中。
其次,教师可定期组织一些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开展竞赛,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读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口头作文赛等,内容选自读过的报刊,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增强语感。而且可以自办小报,让学生在小报中展示积累的好词、名段,交流读书心得,介绍写作技巧。除此之外,还可以办展览,每学期开展三次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检验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2.针对课外阅读内容多元化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调查表明,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虽然现在社会上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很多,但要他们独自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不妨首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指导其选择不同的课外读物,其次根据语文教材内容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3.针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教学了《爬山虎的脚》,布置学生找叶圣陶的其他文章读。读了《倔强的小》,让学生查找有关的文章读。如果课文是节选的,可找原文阅读。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好书,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录在本上,自订报刊、杂志、可剪贴,随着年级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识审视、评判,就可写读书笔记。总之,伴随着思考的读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活学活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内化吸收的知识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中,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4.针对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不足的特点,切实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安排专业课时,课外阅读课一般有五种类型:读物推荐课、阅读辅导课、读物欣赏课、读物汇报课、读书笔记辅导课。教师可根据需要,安排内容,利用课堂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供学生汇报读书成果,保证每周一课时,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和建议
阅读从来是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知识,探求真理,丰富视野,使个人不断成长和提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对比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笔者认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重视朗读的作用
传统的阅读中,多采用默读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对文章的深入体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就是语感的训练”。而且文章的深层底蕴和情感内涵,也只有在一种充分投入的状态下才能体会的更加透彻。阅读时候所产生的各种感受,都是语感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发的收集一些美文,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众朗读全篇和其中的一段,由教师和学生担任评委,对这位同学的朗读做出评价。其中有感情的朗读,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方面。在这种比赛机制下,学生们在课下对自己所选择的文章都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在朗读的时候,也充满了感情。这就在客观上实现了默读和阅读两个过程,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又通过朗读,锻炼了他们的语感。
二、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1世纪,创新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了各个专业和学科共同的目标。作为阅读来说,因为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空白”之处,这就给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创造了条件,而阅读的过程,就是填补这些“空白”的过程。通过这种的填补,不但加强了阅读的效果,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空白点之所在,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体验。比如在《孔乙己》中,再一次见到孔乙己的时候,鲁迅先生描写到:“他脸上黑而且瘦,穿一件破夹袄”。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空白点,孔乙己之前的长衫去哪里了?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各种想象,有的学生说是孔乙己将长衫当了换酒喝,有的同学认为是长衫已经破烂不堪,好面子的孔乙己不愿再穿等等。对于这些想象,教师不能轻易的否定,因为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是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都应该得到肯定,而阅读效果也在这种“空白填补”中得到了深化。
三、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读和写历来都是不分家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读直接决定着写。而阅读后做读书笔记,则是有着诸多益处的。一方面,很多文章有着深刻的内涵,仅凭一遍和几遍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而通过读书笔记,能够让学生换一个心境,重新对文章进行思考和感悟,而随着笔记的写出,也就实现了对阅读的又一次深化。另一方面,之所以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一个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的认识,而且这种认识用文字记录下来,印象无疑会更为深刻。另一个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书笔记将是一个学生写作锻炼的大好机会。所以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作为自己阅读经历的记录,从而实现阅读素材和阅读经验的双重积累。
四、形成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规定着教学内容、进度和程度等全部,但是新课程倡导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作为阅读教学来说,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之说,所以更应该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阅读的重要性得到了新的明确,所以阅读教学也应当进行适当的变革和调整,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充分的指导,并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培养其参与意识,使阅读不但充分发挥出其作为语文应用工具的功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着广阔阅读视野、高雅文化修养和健康心理意志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梁红妮.初中语文阅读之我见[J].陕西教育,2007(22).
[2]摆玉英.浅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才智,2009(21).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117-01
一 从教材内容出发,灵活选择教学方式
经过改革后的高中英语教学,不管是文章的题材还是主题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的选择,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呈现,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大意,从而有效提高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结合文章体裁的不同,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才有可能更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比如叙事型的文章体裁,一般是对于事物、游记以及新闻的描写,叙事型文章又分为故事型以及传记型,故事型的文章比较注重事件的发展过程,在这一类型的文章中,多半是以空间和时间为线索展开叙述的;传记型的文章,主要线索通常是主人公的生平事迹,基调却也是时间和人物的关系,因此,如果是对叙事型的文章进行教学的话,建议教师可以以人物、时间以及事件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通过抓取主要线索,将文章串联起来,进而进行深度理解。如果是说明型的文章,则建议教师可以对表格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用。说明型文章的阅读任务通常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对事物的本质以及特点进行相关的掌握,如果列表进行说明的话,学生对于文章内容便一目了然了,可以有效降低阅读难度。还未正式进入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标题为基点进行思维的发散,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文章中去寻找相应的答案,最后通过表格的形式将答案罗列出来。游记型的文章,主要描述的是作者在旅行或者是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在进行这一类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作者旅行的踪迹进行摸索,从而快速对文章的思路进行梳理,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大致地浏览一遍课文,然后用图示法将文章中涉及的地点标示出来,然后再进一步结合这些地点进行具体的阅读教学,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技巧指导,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
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想要有效的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效率的话,离不开对于一些基础阅读技巧的掌握,如精读、略读以及跳读等。对于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来讲也是如此,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解答相关阅读题目的正确率,教师应加强对于学生一些阅读技巧的教学。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略读方式来大致把握文章的意思,捕捉文章中一些关键的词语或语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对于文章的基本印象,并且归纳出段落大意;如果是在阅读理解的训练中,对于文章中一些文字信息的捕捉,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跳读的方式进行文章的阅读,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筛选的能力。除了一系列的阅读技巧之外,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推理能力,尤其是根据上下文对词义进行新释的能力。
三 重视课外阅读,扩展阅读空间
高中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根据学生学习层次以及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仔细选择而得来素材,虽然囊括了很多领域,但是如果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仅仅依靠有限的教材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扩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教材中的文章通常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类题材都有专门训练的内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课外的内容展开具体的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推荐一些优秀的英文作品让学生作为课外阅读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英语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优质的基础。
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程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真理在教育领域已得到数不胜数的证明,因此在具体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注重提高学生阅读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如在阅读教学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在网上寻找一些与标题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视频,通过这些方式,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或者是在阅读教学开始之前设置一定的问题和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当学生自身对文章内容存在一定的求知欲的情况下,为了尽快得到答案,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自发的对教师所教的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进行运用。除此之外,如果学生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阅读教学中的,那么课堂上的氛围是极为融洽的,大家都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没有师生之分,只是一个好奇的大人带着一群好奇的小孩对英语的世界进行一系列探险而已。所以,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是训练学生阅读技巧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利器。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打破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加强对于学生技能的指导,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完成在新课程改革中自身应承担的重大责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学生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低效现象较为普遍。寻找阅读教学低效的成因,探究提高教师阅读教学效果的对策,是当前英语阅读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低效成因分析
调查发现,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低效原因在于:
1.词汇教学了无新意
词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开端,是理解文章的基础。词汇又依托于语篇,产生特定的语境意义,有时对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理解有误,就会导致对一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的偏离。在日常教学中,面对Readillg材料中20个左右的词汇量,教师主要是依照课后的词汇表进行教学:录音带读――教师讲解――学生读背――单词听写。词汇课教师要求学生细嚼词汇含义,往往成了学生枯涩的笔记课。这样教师花时多,而学生虽看似掌握了大量的单词,了解了单词的含义和用法,可一旦让学生运用所学单词造句,总是不知所措;更有甚者将这些单词放入语篇时,成了茫然的读者,偷偷翻查词汇表,对篇章理解的速度和质量产生了障碍。
2.课堂教学缺乏互动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阅读课堂常常“以本为本”,教师引出主题后,就注重课文讲解,带领学生略读并找出文章大意,教师自始至终占居主体地位,学生只是在教师牵动下思考并回答问题,成了被灌输知识的容器,这种单一的师生互动,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处于极其被动的阅读状态。有的教师在阅读课上过多依赖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解课文固然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也会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然而,课堂实践表明:学生如同观看电视一般听课,只关注画面,而忽视语言学习,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阅读课演变成了欣赏幻灯片的“课件”课。
3.文化背景知识流失
阅读教学上除了要求学生努力掌握文本的词汇意义、句法和语法意义外,还需要了解背景文化意义,因为文化因素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中国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聚焦于语言形式,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妨碍了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阅读材料中有涉及到欧美国家的节日、饮食、礼节以及篮球赛的起源等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文章的表层含义了解中外文化风俗的差异,但如果教师不能给予适宜的文化背景介绍,就不能使学生更深层地了解西方文化,学习兴趣就会下降,也失去了丰富知识的机会。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阅读方法和技能的指导
七年级侧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先易后难;八年级学生得加大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九年级强化阅读训练,加强技能指导,把握中考动向,排除阅读障碍,挖掘学生潜力。
2.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学生在阅读时缺乏自信和耐心。特别对篇幅较长或有难度的文章,阅读以前有明显的畏难情绪,不良的心态对阅读也产生负面影响。教师要把改善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尽量创设条件使学生产生语言学习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3.正确把握语篇意义,尽量扩充词汇
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在阅读中教师有必要设置一些有趣味性的词汇思考题,通过让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掌握所学词汇的基本含义。学生利用上下文或构词法知识猜测相应的词性、词义,在这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词汇量,而且能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有助于词义的理解和扩展。为此,要在语境中有效学习词汇、扩充词汇、了解词汇,正确把握语篇的意义和发掘文章的内涵。
关键词:阅读教学;存在问题;解决问题
一、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当前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不是在课文内容上兜圈子,就是在情节分析上做文章,忽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仅仅重视阅读展示,忽视了默读思考。阅读教学实际就是,老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讲的太多了,少了学生的理解与积累,以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代替课文,我们忘记了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二)是课时目标不清楚。
我们应该关注不同问题的教学目标要求,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读,去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学到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感情。
(三)是教师扩展的太多。
语文的阅读教学,是离不开引用相关的资料的,但是这要有度。我们要做好调控,不能盲目去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在课堂中引用了太多,结果使课堂不协调。
二、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我们的阅读教学太形式化了。
在教学中我们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去读,去感受,仅仅只是形式化,没有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仅重视了个别学生的朗读展示,忽视了大部分同学的默读思考,没有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对文章的见解,而是教师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了学生。
(二)没有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把握,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读的少,自然就不会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让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又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句篇,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拥有一定的阅读量,这样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积累,就会有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阅读教学中教师太重视“表演化”。
我们的教师在阅读的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没有受到美德熏陶,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太注重表演,没有落实到位,失去了阅读教学的实际意义。综上所述,这就是我们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我们因该让学生从小就形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归宿点,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实际作用,让学生爱读书,充分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三、阅读教学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细读文本,准确地解读文本。
在备课时,一些教师大致看看课文,就急于读教参,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搞教参搬家。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没有“化”的过程。在写教案之前,一定要反复读教材、读文本,这是每位老师备课时最基本的功课。
读文本,要读进去。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中,与作者共同经历、共同欣赏、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乐,忘乎所以,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
读文本,要走出来。要品味文本的语言,找准理解、欣赏、积累语言的训练点;要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以便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还要揣摩写法,找准让学生了解、借鉴的重点。
总之,要细读文本,反复读文本,从中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编者编写意图,读出情感、情境、情趣,读出语言风格、味道,读出写法的个性、精妙。
(二)做到“四简”。
“四简”即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
1.教学目标简明,体现“语文性”,提倡精简环节。
整合设计,整合问题,言意兼得,体现训练过程。一般精读课文可这样设计:
初读,有个人初步感受,提出希望解决的问题;再读,整体把握内容、结构;细读,抓住重难点,得意,得言;练习,拓展、积累、运用。
2.教学方法简便。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不同,教学目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析,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基本式)
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采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教学重点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略读课: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的教育启发,可以是好词佳句的理解,可以是文章的写法,可以是读书的方法),积累语言。
3.落实语言训练。
崔峦在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中指出: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等方面来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语言训练中的“训”是教导,“训”是教师的事,“练”是习练,是学生的事。语文教学中的“训练”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技能的学习实践活动。它以“练”为主,以“训”为辅,二者不可缺一。
语文的问题要用语文的方法来解决。语文课要有浓浓的语文味。如此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我们不愁学生的语文素质不会提高。
4.加强课外阅读活动。
课程改革,无论从培养学生读书看报习惯、完成课标规定的145万字课外阅读量来说,还是从给孩子一个美好人生来说,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师们也许会问:时间从哪来?课外书从哪来?我们应积极主动,“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以前的阅读教学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上课时带着耳朵来就行,从而忽视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课改中力纠时弊,总结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课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样的阅读教学不能靠教师的机械灌输和机械训练来达到目的,要想领会文章的精髓,就必须在阅读上下工夫,以下是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一.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路人。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下帮助学生阅读,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并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改变原先的教学套路,改“主”为“辅”,引导学生阅读,使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把握文意、鉴赏分析等技巧来展开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改变教法,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善于读书,让学生在文字中体会“美”的含义。真正学好语文,应感受文章的题目与中心的关系、是什么体裁、线索……
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课文,建立初步理解的知识框架,并与老师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及解决问题的结果。
三.注意指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先倡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再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并鼓励在研讨问题中提出大胆、有个性的见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并反复阅读原文,边读边做笔记,如:摘抄、赏析美句,把对本文的评价、感想与启发适时地记录下来。合作交流要建立在此基础上,相互交流、质疑,综合、多角度地分析结论,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思维方法阅读体验等应作出及时的评价,鼓励有创新的见解。
四.借助常用的阅读技巧展开个性化阅读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阅读的方法,要学会个性化的创造性阅读必须掌握阅读的技巧。具体要求有:
⑴美文美读,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⑵通过浏览与略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有用的信息。
⑶通过精读和反复读体会和赏析重要词句的含义与作用,并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
⑷创设学习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展开个性化阅读。
五.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至用。
很多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而且是经久不衰的文章,文中蕴涵了很多写作的技巧,如“首尾照应”、“设置悬念”等,还有许多基本的语法知识、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这些知识点虽没有具体的章节明确出来,但却分布渗透与阅读教学中,也是写作教学的目标,另外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可以丰富作文的内容,因此把阅读教学联系起来,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提高写作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
【关键词】教学现状;阅读现状;显;隐【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decides that the reading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reading teaching and students’ reading, the vocational English reading course doesn’t realize its original goal. The thesis mak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vocational English reading course from two aspects, the dominant function and recessive function of the reading.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0-02
引言
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阅读训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弱反映其综合能力和素质,决定了他是否能运用英语知识和阅读技能来理解英语书面材料,能否高效快速准确地获取现代信息。
一、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制约,我国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语言输入多,文化输入少,课堂知识输入多,课外知识输入少,对语言能力重视多,对实际交际能力重视少。在课堂教学中,语法翻译法仍然占统治地位,强调阅读的顺序先是字母、单词、词组,然后是句子、段落和语篇。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从中文思维向英文思维的过渡,影响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而且也会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字句的表面意思上的理解,破坏文章的整体性,从而忽略对文章的总体把握,最终导致阅读失败。
二、学生英语阅读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和录取,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三年英语,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感兴趣。由于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第一步往往是先弄清楚每个单词、词组的意思,遇到生词就查字典。此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了指字阅读和心译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不但会使学生渐渐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缺乏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
三、英语阅读教学建议
显是指教育通过外显的方式发生于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影响,或明显地反映出来的对于社会的直接作用。隐是相对教育的显而言的。教育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具有渐进性和延时性特点,在特定情境中可以内隐的方式,非计划、非预期地对学生和社会公众产生影响,它往往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和社会公众的知识、行为、情感、能力等长期发生作用。[1]
3.1 显
3.1.1 阅读教学应结合写作技能的培养。 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和写作一样属于书面能力。阅读要求的是理解和领悟能力,写作要求的是运用和表达能力。读和写的关系相当密切,互为促进。如Online Growth Continued (NPE Book 2)一文。首先,文章开篇介绍了网络的作用,提出论点,然后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网络是怎样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付出的代价。最后,展望网络发展的未来。由此,学生可以了解并学-分-总的写作技巧,通过篇章理解培养构建篇章的能力。再如For Conversation Press #1 (NPE Book 2)一文。文章开门见山就提出了一个疑问“I’ve got a cell phone, email and voice mail. But why am I so lonely?(我虽然有手机、电子邮件和有声邮件,但是为什么我会感到如此孤单呢?)”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感觉,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个疑问继续阅读,那么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接下来的文章是探究孤单的原因。作者分别以自身经历以及对周围人、物的描述,答案慢慢浮出水面——随着人们之间几乎每一种可以想到的联系都变得自动化起来,疏远指数也就随之上升。最后,作者表明自己的态度。不难看出,这篇阅读文章也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阐述。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的学习,也就是模拟写作的过程。然后,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反复借鉴、模仿写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反复练习,形成自己的写作技能,为进一步的独立写作创造条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