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06:26
序论:在您撰写阿拉伯语语言特征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 要: 语言与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文化又通过语言进行传播发展。因此,当我们谈及阿拉伯语言的时候,应该将它置于语言产生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中去研究,才能够比较全面的、深入的触及阿拉伯语的语言精髓。本文主要从阿拉伯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以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三个方面,浅谈阿拉伯语语言中所蕴含的鲜明文化特征。
关键词: 阿拉伯语 文化 特征
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渗入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行为习惯中,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沉淀记载着历史的痕迹。可以说,文化涵盖了文学、艺术、建筑等人类创造活动和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文化的内容是通过民族而表现出来,因此,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它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
语言是一系列有含义的符号系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一切文化知识都是将语言作为载体而发展传播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亦是如此,千百年来,阿拉伯语作为阿拉伯民族的语言,保护着阿拉伯民族的文化遗产,记录着阿拉伯民族的历史,反映着阿拉伯民族的特色,传播着阿拉伯民族的思想。当我们把阿拉伯语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放在同一视域下,进行综合性的思考时,便是把语言置于其产生和演化的具体文化背景中,在文化语言学的框架内去进行研究。从这一视角出发,探寻阿拉伯语中的文化特征,这门语言便成为一种生动活跃、丰富饱满的语言。
首先,阿拉伯语因是阿拉伯民族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阿拉伯语是由28个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是闪含语系中最年轻且具有活力的语言分支。阿拉伯人在创造和发展阿拉伯语的过程中,注入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因此,阿拉伯文字反映着阿拉伯人的意识形态和逻辑思维,体现了阿拉伯民族独特的文化涵养。
例如,骆驼这一名词在阿拉伯语中就十分常见,且有30多个同义词,这是因为阿拉伯民族是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大多是荒芜的沙漠,骆驼便成了人们起居必不可少的工具。“游牧人的营养、运输、贸易,无一不依靠骆驼。新娘的彩礼、罪犯的赎金、赌徒的赌注、酋长的财富,都以骆驼为计算单位”①由此可见骆驼在阿拉伯民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骆驼又以其持久的耐力和坚忍的品性而著称,在生活条件艰苦的沙漠地带,骆驼的全身更都可取之为宝。因此,骆驼不仅被喻为“沙漠之舟”,还被视为造物主的恩赐。这样的民族情节反映在阿拉伯语中,不仅使得骆驼一词的词汇丰富,还使其具有特指吃苦耐劳品质的伴随语义。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个词因其所处的民族文化不同,也会具有截然相反的含义。例如:红色在中华文化中具有喜庆和吉祥之意,多被人们用于婚嫁与节日的装点。中国的国旗是大红色的,过年时的红包、新娘的红旗袍,这些都反映出中华民族对红色的情有独钟。而阿拉伯民族则钟情于绿色,他们以绿色为祥和之意,因为阿拉伯民族是沙漠民族,绿色代表赖以生存的绿洲,找到了绿色也就是找到了水,找到了生命,阿拉伯国家的国旗中也以绿色为常见,红色则为不详,具有杀戮和鲜血的含义。
其次,阿拉伯语因古兰经而保存至今,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用语,使得阿拉伯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宗教文化。蒙昧时期的阿拉伯民族均以部落为居,各部落都使用各自的方言,这些方言结构基本相同,同属于一种语言,只是在部分音节的发音和词汇的含义上存在差异。伊斯兰的来临为阿拉伯民族带来了《古兰经》,《古兰经》以古莱什部落的语言下降,统一了阿拉伯语在阿拉伯半岛的标准性。
为了保持阿拉伯语的纯正性,为了能够通彻的理解《古兰经》和《圣训》的真正含义,语言学家及语法学家们研究阿拉伯语的语法,规范阿拉伯语的读音,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圣训学、韵律学、语言学、经注学等一系列相关学科。可以说,阿拉伯语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发展与传播而变得更加完善和规范。在阿拉伯语的词汇中,《古兰经》和《圣训》也赋予其一些新的含义,同时创造了很多新的词汇,如祈祷(〖XC杨秋杰1.tif;%50%50〗)、斋戒(〖XC杨秋杰2.tif;%50%50〗)、天课(〖XC杨秋杰3.tif;%50%50〗)、末日(〖XC杨秋杰4.tif;%50%50〗)、伊玛目(〖XC杨秋杰5.tif;%50%50〗)、苏菲(〖XC杨秋杰6.tif;%50%50〗)等。伊斯兰教的到来使阿拉伯民族在意识形态、行为准则、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宗教的影响投射到阿拉伯语中,使该语言具有宗教性。
最后,阿拉伯语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载体,伴随着该文化的发展传播而逐渐丰富,具有鲜明的阿拉伯伊斯兰特征。文化与语言是紧密相连的,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会使语言变的强大而富有活力。没有语言作为载体的文化,将难以传播发展,而最终被世人遗忘,走向衰落灭亡。
由于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阿拉伯词语中的文化现象十分显著,很多词汇除了它本身所具有的词义外,还融入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所具有的特殊情感和联想意义。比如数字七对阿拉伯人来说就具有独特的含义:《古兰经》被降在了七种方言读法上,造物主创造的天有七层。《古兰经》黄牛章第29节说:“他已为你们创造了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复经营诸天,完成了七层天。”鲁格曼章第27节说:“假若用大地上所有的树制成笔,用海水作墨汁,再加上七海的墨汁,终不能写尽真主的言语。”国权章第3节说:“他创造了七层天,你在至仁主的所造物中。”由此可见,数字七因其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所具有的特殊性,而有着浓厚的文化感彩。
此外,在阿拉伯语中,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阿拉伯人习用语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如当人们说:感谢你的光临,答语为:愿真主赐你荣耀;祝愿他人健康时说:愿真主使你康复;当穆斯林提到先知的名字时要说:愿真主赐福于他,并使他平安!可见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确是与阿拉伯语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文化投射出的影子。
语言不是独立于社会而存在的,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依靠文字来反映、传播与发展,人们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了解文化的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与发展,语言也从未停止过脚步。人们对新事物和概念的理解与命名,都会融入本民族的逻辑思维,在语言中凸显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语言与文化或文化语言学将是一个永远值得研究的课题,要学习和掌握阿拉伯语,就必须了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将阿拉伯语置于它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中去学习。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周烈、蒋传瑛.阿拉伯语与阿拉伯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年
[2] 国少华.阿拉伯语词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3] 朱威烈.知难而进,磨杵成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文化语言学视角》序,回族研究,2010年第2期
[4] 国少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阿拉伯语的保护和振兴,《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8年第6期
[5] 丁俊.伊斯兰文化散论(题记),《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第2期
关键词 语音辨析 汉语负迁移 语音模仿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阿拉伯语语音的教学目标和安排
语言的学习是从发音的学习开始,每种语言都有它对应的语音系统。学习阿拉伯语也会有不同的层次和目的,从而学习者掌握阿拉伯语音的范围也不同。根据中国高等学校阿拉伯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语音方面,一年级学生可以正确掌握28个字母的全部发音;掌握基本读音规则;朗读标有符号的单词、词组、句子和短文时,语音语调基本正确。二年级学生可以在语流中发音正确;掌握阿拉伯语语音的特点,能自觉地模仿和纠正语音、语调;在朗读和口头表达中,语音正确、语调自然,并有基本的节奏感。但是无论学习目的和掌握的程度如何,要掌握阿拉伯语必须学习最基本的语音。
2 阿拉伯语语音教学难点
在一段时间语音阶段的学习过程之后,一些学生仍然无法达到阿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还应当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练习。其原因归纳起来是多方面的,主要为以下三点:
2.1 汉语负迁移对学习阿拉伯语语音的影响
汉语负迁移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汉语的使用习惯,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学生在阿拉伯语的学习过程中,语言迁移反映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层次,而最持久也最明显的语言迁移现象是语音迁移。汉语和阿拉伯语分别隶属于汉藏语系和闪含语系,汉语和阿拉伯两种语音的音位系统有差别,音位的分布也就不对应。阿拉伯语中有些音位在汉语中没有,例如阿拉伯语中的等音在汉语中是没有的,故而中国学生在学习阿拉伯语字母语音时就会感到发这些音比较困难,也往往把他们读成轻辅音 h,元音e,轻辅音d,z。由于阿拉伯语辅音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喉鼻音、小舌音、喉音。而这些辅音的发音部位在口腔的最后部分以及喉头和喉壁,所以,中国学生在发喉音或喉壁音时,有时发的是舌根音(g、k、h),混淆了发音。
2.2 发音不准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母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唇齿音、双唇音、舌根音、舌面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阿拉伯语字母的发音部位有唇音,舌尖音,舌面音,舌叶音,舌根音,小舌音,喉音,喉鼻音。通过对比发现,阿拉语的28个辅音字母里有13 个字母的发音在汉语里是完全没有的,喉音:齿间音: 顶音:舌根小舌音: 颤音:, 由于发音习惯和部位的不同,增大了汉语学生准备发音的难度。就辅音而言,汉语中没有明显的爆破音,汉语拼音中的b,p,d,t,k这些音往往在结尾处都加了一个元音,使其发音变为bo,po,da,ta,ka,这样就失去了真正意义的爆破,而学生在学习阿拉伯语字母时需要爆破,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无法及时准确发音。
2.3 音素众多
阿拉伯语28个辅音字母的发音是靠发音符号来完成的,每个辅音字母字母与标在它上面的元音符号结合才能发出音来。这些发音符号总计12 个,28 字母就有336 个音素,音素之繁多居世界各种语言之首。
3 阿拉伯语语音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
3.1 正确示范,有效模仿
高校往往面向全国招收阿拉伯语专业本科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零基础。教师的发音、语音语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果发音不准确,会误导学生的语音模仿。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每个字母的13个发音音素发准、发正确,并应注意纠正部分学生可能带有的家乡音。
有些阿拉伯语音是汉语中没有,有些阿拉伯语音和汉语语音相似而又区别,容易混淆,往往用汉语语音代替阿拉伯语音,导致发音不准。对于一些较难掌握或者辨认的音位来说,学生需要使用自觉模仿的方法。在自觉模仿发音的过程中,教师应简明扼要地介绍发音方法和发音器官的动作,要求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发音动作,能自己控制自己的发音器官,使得学生理解发音的部位和有关特点后再进行自觉模仿。
3.2 分析特点,各个击破
根据布拉格学派学者雅哥布逊的语音的对立和互补关系理论,阿拉伯语音教学中应当在听说模仿的操练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汉语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与阿拉伯语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对比辅音系统,发现阿拉伯语的辅音比现代汉语普通话发达,阿拉伯语除了汉语常有的发音部位还有小舌音、喉鼻音,喉音。再者,两种语言中就有8个语音接近的音(分别是t[t]、l[l]、m[m]、n[n]、f[f]、s[s]、y[i]、w[u])。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音接近的阿拉伯语音与汉语语音的辨析。
为使学生正确掌握28个字母的发音,在学习中需要注意分散语音的难点,语音学习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的过程,语音阶段第一、二周里出现的字母最好是比较容易模仿的语音,接下教授一些发音较为困难的字母,比如喉音字母()。
3.3 把握心理,注重调查
教授一种语言的语音涉及到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在组织阿拉伯语音教学时应当恰当地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在阿拉伯语语音音位学习中,学习者应了解这个音位的一般知识,不要单纯地学习音位,这是心里认知阶段,任何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这个阶段。然后学生在阿拉伯语语音学习中需要克服汉语的发音习惯,培养阿拉伯语的发音习惯。这是联系形成阶段,即加涅所说的“建立动作连锁”,在这个阶段需要排除过去经验中的习惯,同时建立新的习惯。最后阿拉伯语语音教学中,学习者通过反复的练习从而形成熟练的语音技能,这是自动化阶段,重点在于形成以后随意注意为特征的熟练。
在阿拉伯语语音模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语言偏误,这是是一种常见的、必然的、并且是有规律可循的现象。通过对阿拉伯语学习者的语音模仿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汉语与阿拉伯语之间的差别,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它。同时,在学生学习语音的不同阶段,可以就学生的学习动机、母语环境影响、教学方法评价等方面做相应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学习阿拉伯语音的心理变化过程。
参考文献
[1] 周烈.阿拉伯语语言学.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9.
[2] 周文巨.阿拉伯语语言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
[3] 丁俊.中国阿拉伯语教育史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9.
[4] 何兆雄. 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89.3.
[5] 王铭玉.新编外语教学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6.
[6] 刘振前,肖得法主编.外语学习策略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阿拉伯语,成语,特征。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民族的语言,属于闪含语系闪语族。现为22个阿拉伯国家和四个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是三亿多阿拉伯人的母语,是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之一。阿拉伯语还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语言,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就是用阿拉伯语书写与传播的。阿拉伯语由28个字母构成,每一个字母跟另外的一个字母组合可以构成一个有完整意义的词语,但单独的一个字母不能表达意义,不像汉语那样每一个汉字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阿拉伯语跟汉语一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优美且最难的语言之一。现在随着中阿之间在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多,很多中国学生对阿拉伯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并且开始学习阿拉伯语。阿拉伯语是比较有特色的语言,尤其是成语。它来源广泛,使用频繁,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学习阿拉伯语的成语都会或多或少产生困惑。本文拟以下五个方面探讨阿拉伯语成语的特征,希望对阿拉伯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阿拉伯语成语的简略性:
阿拉伯语成语是一些简句或短语,其中大多数成语是简句,这个简句或短语包含着很丰富的内容,比如:
(一)“ (战争是有诡计的)”。意思是战争可以用诈骗来迷惑敌人并取得胜利。这个成语只是由两个词语构成的简句。我们可以看到阿语成语已经使用最少的词语来表达很丰富的含义。
(二)“(爱是憎恨之后才有的)”,意思是两个人有时候憎恨对方,但之后可能会爱上对方。当然这里的爱不仅指两个爱人之间,也可以指两个人之间的情谊。这个成语是指可能恨之后会产生爱,或许爱由恨而来。从这几个成语可以看出阿语成语简略性这个特点,只用五个词语来表达更丰富的意思。
二、阿拉伯语成语的定型性:
阿拉伯语成语具有定型性这一特征,这种定型化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意义上的和结构上的。成语所表示的意思是集体的,也就是说成语是句子所有的成分在一起构成的意义。换句话说,不能随意增减成语的成分,不能随意变换成语的成分,也不能随意改变成语的结构关系等,比如:
(一)“(比蜘蛛网还弱)”:这个成语也有定型的意义和结构。意思是事物非常脆弱,甚至比蜘蛛网还弱。在阿拉伯文化里,蜘蛛网是最弱的家,很小的风也可以吹走它。成语的结构也是定型的,不能更换成语成分说“(比蚂蚁的家还弱)”。
(二)“(把驴子绑在主人告诉你的地方)”:这个成语有定型的意义和结构。意思是听主人的话,说什么你就做什么,无论说的对还是错,这样做了如果出什么事你不用负责,主人也不会责怪你,因为这是他的想法,是他说的话。成语的结构也是定型的,不能更换成语的成分说“(把马绑在主人告诉你的地方)”,或说“(把驴子绑在主人告诉你的方位)”,也不能变动成语的成分说“(在主人告诉你的地方绑驴子)”。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阿拉伯语成语是用书面语定型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俗成语,这些俗成语其中有一些跟原有的成语表达一样,只是用口语形式说的。这一部分俗成语跟原有的成语区别在于一个或几个词语不同,甚至有时候区别在于成语中词语的音符不同而已,让本来标准的音符为了更接近人们的说话习惯就改成了方言的音符①。旧的成语和新的俗成语都可以使用,旧的成语并没有被淘汰,但是它们使用的场合不同,旧的成语因为用标准的普通话,所以在正式、严肃的场合使用,而新的俗成语则因为用口语的表达,所以只在口语的场合才能使用,比如:
(一)“(远离眼睛的就远离心脏)”这个成语是用标准语的普通话,但现在的俗成语是“(离眼睛远的就是离心脏远的)”。原有的成语和俗成语意思一样,意思是如果爱人或朋友去远的地方而不能见他,慢慢会忘记他、不提起他,慢慢会忘记对他的感情。这里的俗成语使用了更接近人们说话方式的词语和音符。两个成语都可以使用,但旧的成语没有被淘汰。
(二)“(反对就会被提起)”这个成语是用标准语的普通话说的,而现在的俗成语是“(反对就会被知道)”,原有的成语和俗成语意思一样,区别在于词语和音符不同。原有的成语是用“(被提起)”这个动词,但俗成语则用“(被知道)”这个动词来表达意思。俗成语也用更接近口语说话方式的音符。成语的意思是用反对他人的方式来让自己成名。
三、阿拉伯语成语的民族性:
阿拉伯语作为阿拉伯民族的语言,保存了很多本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特色以及独特的习俗习惯。成语充分体现了阿拉伯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反映出它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
阿拉伯语成语保存了阿拉伯人对待动物特性的认知与态度。在阿拉伯文化里,狐狸表示很狡猾,如“(比狐狸还狡猾)”,用来形容人十分狡猾,甚至超过了狐狸的狡猾程度。
成语也体现了阿拉伯民族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寓言故事,如“(偶尔拜访人会增加他们的恩爱)”,这个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相传有个阿拉伯人叫(穆阿兹・阿勒胡扎伊)他前去舅舅家拜访,舅舅家在别的部落。每次去他们那儿,舅舅的部落都会热情款待。有一天穆阿兹去舅舅家借了一匹马带回了自己的部落,当时有人告诉他想跟他赛马,谁输就把马给对方,穆阿兹同意了,结果穆阿兹赢了。为了取笑对方,穆阿兹就杀掉了对方的马,结果马主人辱骂了他,穆阿兹一怒之下就将对方打死了。因此,他离开自己的部落去舅舅的部落避难。一段时间后,有一次他跟舅舅的儿子们出去打猎,其中一个告诉他让他自己猎取一只野驴,但他拒绝了,因此舅舅的儿子们就对他出言不逊,穆阿兹听到后觉得特别难过,非常的尴尬,然后说了这句话。阿拉伯人以后把这个故事概括为这句话,之后就固定为成语了。意思是不要总是不请自来,也不要总是频繁拜访别人,这样人们会理直气壮地反感你,最好适度而行。如果适度地保持一定的距离,人们看到你后会热情地款待你的。
四、阿拉伯语成语的修辞性:
阿拉伯语成语也充满了修辞色彩,成语最能表现这种特征,阿语成语的修辞性特别强。这种修辞性主要表现在对修辞手法的运用。阿拉伯语的修辞手法较多,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等,例如:
1.比喻: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来打比方描述另一种事物,这两个事物性质不同。阿拉伯语比喻由四个部分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以及相似点。包含比喻的阿语成语有:
(一)“(人像梳齿一样平等)”:这个成语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本体(人)、比喻词(像)、喻体(梳子齿)、相似点(平等)。意思是人生来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像梳子齿长短那样都很平。
(二)“(像反对的伙伴)”:这个成语也包含着比喻,有比喻词()、喻体(伙伴)、相似点(反对)。意思是很喜爱反驳别人的观点。这里用伙伴,是因为只有关系好的朋友之间经常会故意反驳对方,以此达到和对方开玩笑的目的。
2.比拟:
比拟是用一种事物模拟另一种事物来形容、说明,比如:
(一)“(谁筛选别人,别人就会筛谁)”:这个成语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来说明成语的意思。意思谁把人当做面粉一样用筛子来筛选,别人也会这样对他。以此用来表达谁喜欢挑剔别人,说别人的缺点,别人也会同样去挑剔他的缺点。
(二)“(男人的脖子被野心砍掉)”:这个成语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野心当做刀子一样来砍人。意思是野心会驱使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野心甚至可以直接吞噬人的生命。
3.借代:
借代是指用关联的事物来代替想要表达的事物,比如:
(一)“(靠歪斜的草屋)”:这个成语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意思。这里歪斜的草屋指代很弱的东西,没有用的、不可依靠的东西。意思是依靠那些脆弱且无能的事物。
(二)“(猴子在母亲眼里是小羚羊)”:这个成语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这里的猴子指代很丑的、没有地位的孩子,而小羚羊指代最漂亮的孩子。意思是很丑的孩子在母亲眼里也是最漂亮的、最完美的。用来指孩子在父母眼里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4.对偶:
对偶是用词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的短语或句子,比如:
(一)“(天上找不到梯子,地上找不到座位)”:这个成语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用来形容人十分惧怕、焦急犹豫的样子。那个人因为太害怕在慌乱中想要藏在天上,但又没办法上去,要去地上又找不到安全的地方躲藏。
(二)“(保护你的朋友,甚至在火灾里)”:这个成语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用来形容要好好保护朋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尽力维护他,因为友谊是非常珍贵的。
五、阿拉伯语成语的叙述性:
阿拉伯语成语一般用来表达某种事情的状况,在叙述中讲道理,但很少有表达心理状态――高兴、伤心、紧张、冷静等,比如:
(一)“(你走正道,敌人会困惑)”:这个成语是表达一种情况,用来表示如果你走正道,不犯什么错误,那恨你的人没有办法去整治你或者击垮你。这里的敌人是指恨你的人。
(二)“(比你大一天的人比你更知道一年的知识)”:这个成语也表达一种情况,用来指要尊敬并且细心听取那些比我们年长者的意见,因为他们更有经验,甚至哪怕只比我们大一天,有可能他的知识和经验都比我们多很多。
总之,阿拉伯语成语的主要特征就是简略性、定型性、民族性、修辞性和叙述性,其中简略性,定型性比较容易理解,通过字面可以看出,民族性和叙述性需要了解一定的阿拉伯文化,在此背景之下理解起来会比较容易,有点复杂的要数修辞性,它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等,这要对成语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去更好的理解它。了解阿拉伯语成语的这些特征会更有力地帮助学习阿拉伯语的中国人理解并掌握阿拉伯语。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阿拉伯语;视听课;教学改革;第二课堂
阿拉伯语视听课是《高等学校阿拉伯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专业必修课。作为一门专业课,阿拉伯语视听课与基础阿拉伯语、高级阿拉伯语课程相比,在阿拉伯语教学中所占的比例极小。据调查,各高校开设的阿拉伯语视听课基本设置为大二至大三年级,共四学期128课时,每周2课时。而阿拉伯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听力部分占整张试卷分数的比例是20/120,即1/6,所占比重大,这就对听力教学提出了高效率的要求,即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发挥视听课的最大效用。
一、阿拉伯语视听课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在全国开设了阿拉伯语专业的30余所高校中均开设了这门课,但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各具特色,无材,各校学生听力水平也参差不齐。由于受到课程安排、课时分配、学习环境等制约,阿拉伯语视听课的教学表现出以下特征。
1.教学内容不丰富不新颖
近几年来虽然开设阿拉伯语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加,但阿语专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却是滞后的,尤其体现在专业教材、资料的建设上。目前比较普遍使用的教材只有北大出版社的《阿拉伯语基础听力教程》(2009)和外教社出版的《阿拉伯语听说教程》(1993)。这两套教材有些内容(如新闻时事)已经严重过时,有些远离真实语言运用,语速过慢,音调夸张,缺乏口语特征。部分高校使用阿拉伯语原版教材??????? ??? ????(你手中的阿拉伯语),这套教材由沙特教育部制定和编写,针对母语非阿拉伯语的学习者,内容从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交际到阿拉伯人的文化、风俗、国情等,但宗教性较强,有些内容不适合用于教学。语言是用来交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的,因此视听材料不能拘泥于单一陈旧的课本教材,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新出现的视听资源并加以分类整合,形成更丰富、更新颖的教学资源库。
2.教学模式的改革没有落到实处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阿拉伯语的教学手段也有所更新,原本的阿拉伯语听力课改为了视听课,但并没有真正地改头换面,在教学中仍由教师主导,采取单一的三部曲“放录音或视频――讲解疑难词句――提问回答”的教学模式,“教”仍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处于被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听力潜能的发展。对于电影、广播节目等的处理,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如一节课放整部影片和整段节目,只是让学生看和听而没有训练和反馈,实则是无意义的形式化“创新”。
3.教学环境沉闷
阿拉伯语视听课的教学一般在语音室内进行,长期在典型的语音室内接受听力训练,学生一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缺乏自信,过于焦虑,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进行交际的欲望受到抑制。且每次2课时90分钟的长时间听力,容易使人疲劳、走神,影响教学效果。
总体而言,当前阿拉伯语视听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模式的单一、机械、枯燥,听说脱节、视听资源陈旧、课堂互动性差、多媒体设备利用不佳等。针对这些问题,在我校阿拉伯语视听课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改革探索。
二、阿拉伯语视听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及实践
对于阿拉伯语视听课教学模式的改革,笔者的思路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听说能力为目标,努力营造真实的交际环境。改革的方向:一是丰富教材内容和教学资源,引进国外教材、搜集整合网络视听资源;二是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各类课堂活动进行听说能力的训练;三是改变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训练与反馈,实现视听说三者的有机结合;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课外活动以弥补视听课在课时上的不足。以此思路为指导,进行了以下视听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1.建设多元化的视听资源库
以现有教材为基础,大量搜集网络资源,如前方记者报道的CCTV-ARABIC、半岛、联合国网站新闻及片长10分钟左右的多主题视频材料,引进阿拉伯语影视、动画等辅听材料,并搜集阿拉伯语广播、视频网站,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形成“视听说”结合的教学模式
实现从传统的只听不说或多听少说的模式向听说结合模式的转换。例如,截取一段5分钟的视频,让学生观看2-3遍后复述内容。与传统模式相比,听完后的复述和模仿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更能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加强学生的注意力,也给了学生展示自己听说能力的空间。又如,在听说训练中使用影子跟读法,使学生通过模仿和学习逐渐适应阿语发音以及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和朗读习惯。
3.注重文化导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讲授有关民族的文化生活情况绝不仅仅是语言课的附加成分,不是与教学总目标全然无关的事情,而是语言学习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能因时间有无或方便与否来决定取舍。不懂文化规则和模式,就不可能真正学会语言。[1]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熟悉的内容能更容易听懂和理解,但对于生疏的内容尽管单词都学过却很难理解。因此,笔者在视听课的教学中注重给学生介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人生活习俗、评述阿拉伯国家的热点时政,帮助学生理解与汉语不同的阿拉伯语语言使用特点,使习惯于中文思维方式的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差异敏感性,以便迅速正确理解阿拉伯语会话和语篇。例如,在使用影片“阿布拉曰长”进行教学时,要求学生课前搜索观看电影相关信息,上课放映前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影片中的方言和特殊用语处稍作停顿,加以解释。最后,选取一些片段让学生反复听和分组进行模仿,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亲切地体会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联,加强对语言的听力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如,讲到西奈半岛时,要求学生课前做好相关预习,在课前先用5-10分钟提几个相关问题,与学生共同回答使学生对西奈半岛有总体、大致了解。再听录音,学生就有了一定的相关背景知识,更好地听懂语段大意。
4.发展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通常被称为“课外活动”,是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将其称为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的教学而言。“课外活动”首次在美国大学中出现,是以文学社团的形式起源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之后,课外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包括社团、学生会、焦点活动、联谊活动、电影俱乐部、读书俱乐部等。大学的外语第二课堂形式通常有外语角、组织学生观看外语原版电影、收看电视节目、组织学科竞赛等。基于这一教学理念,笔者为阿拉伯语视听课的第二课堂设计了一些活动。首先,是每学期都进行的文化演习周,这是我校较有特色的一项活动,安排的与视听课相关的活动包括中阿影视配音比赛、阿拉伯语歌曲演唱、阿拉伯语猜词游戏、共同观赏阿拉伯电影等。这些活动起初反应并不热烈,但坚持每学期进行后,教师和学生都更加有经验和热情,学生分组由各老师进行指导后,对自己的作品更加有信心,也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其次,是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任务,如给一段新闻要求他们反复观看,模拟播报表演;又如在外教指导下进行杭州知名景点介绍的视频拍摄,并加入中阿对照字幕,最后所有同学集中一起观看每组的视频作品,互相点评。此外,还开设了阿拉伯语广播,内容主要是新闻、诗歌、小故事等。
这些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教师不会给学生记录学分。但是,由于活动的趣味性使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在娱乐的同时获取知识、得到语言技能的训练。
三、阿拉伯语视听课教学改革中遇到的挑战及思考
在对阿拉伯语视听课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当然也遇到许多问题。
第一,目前阿拉伯语的学习资源在国内仍然极少,虽然引进了许多阿拉伯语图书,但对于阿拉伯电影、音频等音像教学资源的获取还是较困难,只能通过教师或留学生从国外带回。同时,网络上可用的阿拉伯语视听资源也是凤毛麟角。但相信随着中阿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推进,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第二,英语自主学习的软件很多,如同声传译的训练软件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十分有益。而阿拉伯语的学习软件非常少,只有电子词典和一些手机APP,比较有特色的是新近开发的互动式电子教科书,这种电子教科书可以在IPAD和手机上使用,包括文字、图片、多图画廊、声音、视频、3D对象以及互动式组件等集成在同一页面中,使学生的看书体验有了很大提升。[3]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希望以后能多开发同类型的阿拉伯语学习软件供学习自主学习。
第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视听课的重视度都不够。虽然它是一门必修课,但许多学生还是认为只有阿拉伯语基础课才是“主课”,而视听、阅读等课程都被视为“副课”。虽然,建设和发展第二课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视听课在课时上的缺失,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才是更加重要的。语言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就像初生的婴儿般,人对于语言的第一感触应该是听和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是先听说后读写,但国内的教学常常与之相反。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重视视听课的教学,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视听课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并提升学生实际交际中的语言应用能力,满足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朵宸颉.阿拉伯语基础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4(30).
[2]冯智文.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调查研究[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2.03.
[3]田嵩,魏启荣.互动式电子教科书在课程学习中的应用与评价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01.
作者简介:
[关键词]阿拉伯语;维吾尔语;字母;语音
[中图分类号]H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2-0083-03
语言是一个民族生活的镜子和思想文化的宝库。在研究维吾尔语词汇的过程中,对阿拉伯语和维吾尔语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阿拉伯语与维吾尔语这两种语言看似相同,却存在很大的差异。维吾尔语用的字母是阿拉伯语的字母,但是维吾尔语有些字母是在阿拉伯语字母的基础上自创的,这是因为阿拉伯语的字母不能表示所有的维吾尔语语音,阿拉伯语对维吾尔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维吾尔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阿拉伯语借词。在一些宗教语言上,阿拉伯语和维吾尔语是相同的,由于维吾尔人和大部分阿拉伯人信奉同一种宗教――伊斯兰教,所以在一些宗教语言上,两者是相同的。比如穆斯林之间的见面问候语都是。阿拉伯人中还有一部分人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并存于阿拉伯人中,比如非穆斯林间的见面问候语是。
阿拉伯语是一种综合型语言。其文字系一种音位文字,标准阿拉伯语有34个音位。4世纪,由闪语族西支的音节文字发展而来。阿拉伯语属于亚洲语系闪米特语族内的西南语支(称闪含语系是不妥当的,因为它表明这个语系的语言成分两个语族――闪米特语族和含米特语族,由于闪含语系这一术语已沿用很久,所以学术界仍习惯使用闪含语系这一传统术语应称为“亚洲语系”),它最初是古代居住在阿拉伯半岛上的原始阿拉伯人――闪米特贝杜因人的语言。早期的阿拉伯人没有统一的阿拉伯语,在6世纪初,伊斯兰教产生,《古兰经》是用当时的古莱氏族语写成的,于是古莱氏族语便成为所有阿拉伯人无可争辩的通用语。其重要文献以7世纪以后的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和7世纪以前的《悬诗》为代表,在伊斯兰教兴起后追录成文。阿拉伯语的外来语成分不多。古代阿拉伯语的借词主要来自波斯、土耳其、印度、古希腊、拉丁以及希伯来等语言。阿拉伯语在很多书籍和杂志中,短元音并不被标出,人们必须从文中推测出这些元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闪族语更多地使用辅音和长元音来区分词义,阿拉伯语的书写形式一般会受到语境的影响。阿拉伯语文字同汉语一样是形、音和义三要素相结合的文字。阿拉伯语语音自成体系,阿拉伯语有28个字母,每个字母代表一个辅音,除其中有3个可兼起元音作用外(阿拉伯字母的第一个字母有两种书写形式,字母的上方或下方的三个符号表示国际音标[i:]、[a:]、[u:]的发音,分别称作齐齿短元音、开口短元音、合口短元音;当这三个短元音与三个类似元音发音的辅音连用时,构成三个长元音,用国际音标表示是[i:]、[a:]、[u:]或[ii]、[aa]、[uu],分别称作齐齿长元音,开口长元音,合口长元音;阿拉伯语中还有两个复合元音,由开口短元音分别与类似元音发音的辅音音素“[w]”和“[j]”连用而成,发音时,由元音滑到静音),无专作元音用的字母,需要标识时,可在字母上方、下方加符号表示。阿拉伯语的辅音不能离开元音而单独发音。
阿拉伯语的28个字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点的,共有14个字母; 另一类是无点的,同样也有14个字母。每个字母有13个发音音符, 阿拉伯语的28个字母的发音是靠发音符号来完成的,每个字母必须与标在其上边或下边的发音符号相结合才能发出音来。阿拉伯语的发音与其他语言有较大差别,它有其他语言少有甚至没有的发音部位和发音动作。阿拉伯语的28个字母里中,有12个字母的发音几乎无法从其他语言中找到相似的音,因为这12个字母的发音一般都属于喉音、齿间音、顶音、舌根音、舌根小舌音、颤音,发此类音从发音部位和发音动作来讲都是有一定难度的。阿拉伯语一共有336个音素,其音素之多居世界各种语言之首。由28个字母的336个音素分别组成的字或词来辨别。
从语言的书面形式来看,阿拉伯语音节具有“半呈现性”,具有较强的可拼读性,但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把握其拼读。在阿拉伯语中,两个(辅音加元音)或两个以上的音素结合在一起构成音节,具有语义功能。可以简单地将阿拉伯语语音的特点归纳为七点:其一,阿拉伯语靠符号发音,语音繁多。阿拉伯语是世界上所使用的语言中语音最多的语言,阿拉伯语语音发音中喉音、顶音和咝字音具多(口腔塞音分前、中、后,喉塞音部位完全,擦音除双唇、舌根{包括舌面后}外部位完全)。其二,阿拉伯语的音节有长音和短音的区别。短音节由一个辅音和一个短元音构成;长音节由一个辅音和一个长元音或软元音构成,或由一个辅音和一个短元音再加一个辅音构成。其三,阿拉伯语有叠音现象,而且这种现象相当普遍。两个有差别的音素受相互发音的影响变成完全相同的音素并彼此重叠。其四,阿拉伯语冠词有不同读法。其五,阿拉伯语字母可同化:在阿拉伯语中字母的同化是最常见的一种语流音变现象,不同的音在语流中相互影响变得发音相同或相似,或者是为适应发音动作,增加音素间的共同性。其六,阿伯语柔弱字母的相互转换。其七,阿拉伯字母的略读:意群结束的时候,最后一个尾符可以不读。
古代维吾尔语是公元8世纪后形成的维吾尔民族的共同书面语言。古代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古突厥语族、维吾尔―遏逻禄语支,属粘着语。其文献书籍以《突厥语大词典》、《福乐智慧》和众多的吐鲁番及敦煌文献为代表。古代维吾尔语起先用突厥文拼写,后来用粟特文改进的回鹘文来拼写,之后用阿拉伯文为基础的古代维吾尔文来拼写(哈卡尼亚文),再后来用察合台文来拼写。察合台文是13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操突厥语的民族使用的文字,是采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突厥民族语言的音素文字,因通行于察合台汗国而得名。这种文字采用了28个阿拉伯字母和其他一些辅助符号,并从波斯文中借用了4个字母。维吾尔族现在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现行的维吾尔文是在晚期察合台文的基础上参照其他突厥语民族的文字改进而成的。1937年对察合台文进行改革,制定出以32个阿拉伯字母组成的字母表,遂使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位,言文趋于一致。1954年再次改革,曾改用斯拉夫字母拼写,制订了正字法。这套字母共有30个,其中4个圆唇元音由2个字母表示。1965年开始推行过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有33个字母,其中元音字母8个,辅音字母25个。1976年开始正式使用,其后两种文字并用。现代维吾尔文的改革最近的一次是在1983年,使用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书写体系。
关键词:阿拉伯语 汉译 语义缺失 表征原因
一、语义缺失的核心概念界定
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缺失”进行解读,缺失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空缺”。空缺一词最早有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并做了相关的研究,其提出的“偶然的缺口”的语言学研究在不同语言语法对比模式中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在后来的语言学研究中,语言翻译过程中的“空缺”现象备受关注。[1]
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给语言翻译中的语义缺失现象做如下的概念界定:
某种语言中所拥有的一些特质,在另一种语言中并不具备对等事物时所存在的真空。由于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符号系统,因此本文所提到的阿拉伯语习语汉译中的“语义缺失”是一种广义的缺失,即指由于词汇、语用、文化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的翻译中的“真空”。[2]
二、造成语义缺失的原因
造成阿拉伯语汉译过程中语义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大致可以归结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讲,就是由于译者受到环境、他人等各种原因的影响而造成的。客观方面是因为两种语言在互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的固有结构和形态、语言相互渗透、词汇范畴等在汉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所造成的汉译语义缺失,是不可避免的语义汉译缺失。由于阿拉伯语语言本身的特殊性,其汉译过程中造成的语义缺失是不可回避的。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对这种客观性进行探讨。
众所周知,人类不分种族、地域尽管存在着众多的差异,但是也有许多的共同点,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在语言生理和心理机制方面存在着众多的共性,相似的语言功能、生态环境这些普遍性产生了语言的同构现象,使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成为可能。但语言的异质性在日常的交往中往往也是人们所刻意突出的,不同的语言之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言语双方若想成功达成交际,不管语言符号是否一致,他们最终都定要指向同一个目标,可这种差异则使这个目标变得不那么容易,从而造成语义的缺失。
阿拉伯语习语尤其体现了阿拉伯语鲜明的语言风格,涵括了阿拉伯民族独特的文化、信仰、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因此在进行阿拉伯语习语翻译时,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就变得格外突出,简单地说就是某些阿拉伯人认为理所当然的表达,对于我们来说却是理解起来非常的困难。这种语义缺失存在的具体因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所造成:首先是语言层面的差异与结构、语义结构及语用功能的差异;其次是文化层面认知环境的差异,包括自然环境、思维特点、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等;最后则是审美形式及功能的差异。
三、语义缺失的表现
1.语言层面的差异
语言层面的差异就是语言本身形态和结构的差异,包括语法、词汇、语用及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按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阿拉伯语属于综合型语言,即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达句法关系,而汉语属于分析型语言,即没有词形变化,而是通过词序或虚词等功能词来表达词法或句法关系。阿语的句法讲究形式上的逻辑关系,词汇层面有一个规律的、变化的由屈折来体现的派生系统,在阿文的句子中,各成分借助语法手段构成完整的板块,各成分的位置相对自由,但具有严密的形态变化来体现语法关系,包括名词的性、数、格、指以及动词的人称、时态等,语义则是通过这种语法关系来体现。而汉语则注重意合,语义的表达不是依靠严格的显性语法手段,更多的是依靠词语间的语义关系或上下文语境去体会,对汉语的理解更多地依赖于灵活的整体表达功能。两种语言本质上存在着客观的差异。[3]
2.文化层面认知环境的差异
文化层面的差异也是阿拉伯语汉译过程中造成语义缺失的一个因素。这种文化差异来于认知环境的不同,认知环境的不同也就是因为我们生活的、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从而造成了我们的行为习惯以及理念观念的不同。这种不同具体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自然环境、生活习俗以及历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对于某个或是绝大多从事汉译的人来说,他的认知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他的认知环境是他的一切的社会生活经验的集合,对于阿拉伯语汉译特别是习语的汉译也同样如此,这要求译者有一定的阿拉伯社会生活的环境认知,然而由于客观环境的因素,这种认识环境是比较匮乏的,对译者有较高的要求。外部环境带来的认知是不同的。语义缺失是阿拉伯语习语翻译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是由源语和目的语的“语盲”及文化的特性所决定的,对此我们应该时刻的注意和警惕,在翻译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持原意的完整性。[4]
3.审美形式及功能的缺失
对美的追求、对美感的追求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都是普遍存在的,我们都有追求美的共同特性。对于语言也是如此,在阿拉伯语习语汉译过程也同样如此,然而意义与审美形式的无法兼顾以及审美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译语的不完整和缺失的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阿拉伯语习语汉译中由于译者的审美形式的差异以及对美感追求的差异,语义缺失是客观存在的。审美是个人对特定实物的感知,是个人的客体感受,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不同的,即便是对于同一事物都会存在不同的审美感受。这个差异也客观存在于而且体体现在语言中。在阿拉伯语汉译过程中,源语作者与目的语读者想要达成审美的统一,完整实现的统一审美功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从这个方面说在阿拉伯语汉译过程出现语义的缺失也是在所难免的。
参考文献
[1]朱立才. 阿拉伯语的两大文化特征及其汉译原则[J]. 中国翻译, 1995, 3: 014.
[2]纳洪其. 浅析阿拉伯语翻译技巧[J]. 科技资讯, 2008 (7).
[3]朱廷婷. 阿拉伯语习语汉译的语义空缺与补偿[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 (6): 74-77.
[4]张志忠. “百年翻译运动”及其贡献[J]. 伊斯兰文化, 2008, 1: 003.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阿拉伯语 阿拉伯文化 整合教学 iBooks Author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02
1 引言
对于阿拉伯语专业学生来讲,绝大多数同学在进入大学前从未系统地接触过阿拉伯语,这就使得初学阿拉伯语的学生,学习难度非常大。学生们在学习阿拉伯语时遇到诸多困难,主要原因是由阿拉伯语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这些特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 复杂的发音方式
阿拉伯语源自一种古老的闪米特语,由28个辅音字母组成。与汉语注重清辅音发音的方式相比,阿语发音清浊辅音使用参半[1]。与汉语发音方式上的较大区别,使得在进行阿拉伯语口语和听力课程时,教学难度大大增加。
1.2 艺术化的书写形式
阿拉伯文字是现存不多的从右向左方向书写的语言,由于伊斯兰教不允许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存在,因此阿拉伯书法就慢慢演变成为一种书写艺术的载体[2],因此阿拉伯语写作课的教学难度比其他语言要大得多。
1.3 特色鲜明的文化背景
除了阿拉伯语本身发音和书写特点带来教学难度增加外,文化因素也成为阻碍学生很好地学习阿拉伯语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穆斯林世界将《古兰经》奉行为根本经典,阿拉伯文字从中衍生而来[3]。如果完全脱离文化背景来学习语言,势必会增加学习语言的难度,甚至无法跨越文化所带来的语言鸿沟。
2 新媒体环境在教学整合中的特征
新媒体环境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其含义往往随着时间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改变。例如互联网就被认为是典型的新媒体环境,近年来出现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都被认为是新媒体中的典型代表。新媒体环境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4]。
2.1 泛媒体化的信息存储形式
泛媒体化是指不再严格界定不同类型媒体的使用场合,新媒体环境中一切信息都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展现,各种类型媒体可以无缝集成到一个存储和展现环境中,包括各种信息间的组织、链接、整合、交互等关系在内,共同形成类似数据仓库这样的信息集合。
2.2 强调交互性与融入感
交互性与融入感是新媒体环境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又一重要特性。例如新媒体环境中强调的鼠标点击或者是多点触摸屏的应用都是交互性的具体体现,虚拟现实技术的大量应用则增加了视觉上的融入感。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的传递则具有更多平等、交互的特性,信息不再是单向地获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审阅者、浏览者和评论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用户使用的融入感。
2.3 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束缚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一方面,智能搜索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化的搜索引擎可以预判搜索的结果,另一方面,云计算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使用不同设备随时随地获取需要的资讯,而且可以获得更加立体化的检索结果。
3 电子教科书模式在阿语整合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阿语教学模式中信息的主要载体为纸质书籍,近些年提倡的多媒体教学,通常是生硬地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组合到一起,并不能将信息很好地整合为一个整体,同时交互性、融入感等更是有所欠缺[5]。电子教科书模式是近些年新出现的一种学习资源载体,由电子书阅读器和整合学习资源的电子教科书两部分组成。常见的电子书阅读器具有的共同特点包括标准的屏幕尺寸及分辨率,使用多点触摸技术操控,提供统一的资源和获取平台[6]。随着近些年人们对数字版权的越发重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电子教科书开始具备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市场进行竞争的条件。
以2012年初,苹果公司的电子教科书制作工具iBooks Author为例,终端用户不仅可以免费使用iBook2程序,同时在类似于AppStore的iBookstore电子书市场中, iOS用户可以像真实世界中的出版平台那样和购买电子教科书。iBooks Author制作的电子教科书充分发挥了多点触摸技术带来操作上的革新,可以方便地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3D模型等多种媒体形式整合到一起并完美的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在电子教科书中制作互动测验题这样的内容[7]。笔者利用iBooks Author针对阿拉伯语视听说这门课程制作的一本电子教科书,电子教科书可以章节的形式组织学习资源,更加符合教科书的编写习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电子教科书对各类媒体资源整合更加紧密,显示和浏览效果更加出众,互动式测验题的加入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更加重视。
4 结束语
对于语言的初学者而言,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重要性无可替代。新媒体环境在语言学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学习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可以使语言学习的环境更加立体化、系统化,语言学习效果更加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范金梅.阿拉伯学生汉语辅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J].群文天地,2012,(24):51-52.
[2]焦燕.阿拉伯语书法美学研究[J].北方文学,2012,(7):93.
[3]魏启荣.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维度浅谈阿拉伯语教学[J].中国穆斯林,2013,(3):33-35.
[4]柴艳霞,王健.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应对新媒体技术的挑战[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8):11-13.
[5]康进慧.多媒体在阿拉伯语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34):232.
[6]龚小浅.电子教科书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新闻天地,2011,(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