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知识管理机制范文

时间:2023-09-12 17:04:02

序论:在您撰写知识管理机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知识管理机制

第1篇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管理机制;共享机制;保障机制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与创新对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网路化、数字化、知识化、虚拟化时代的加速到来,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外在环境,于是,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督促着企业不断进行人才培养,知识积累与技术革新。鉴于此,当下进行知识管理,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是目前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1知识与知识管理相关内涵

1.1知识

物质、信息和能量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世界,而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无疑是借助于知识、信息以及数据来进行的,知识是人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与信息、数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众所周知,获取知识比获取信息是一种更高级、更能动的能力。知识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型。例如,原理知识与技能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员工个人知识与企业知识等。我们在企业发展中提到的知识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广泛性,只要能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知识都可拿来所用。

1.2知识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被称为一种“新兴、现代、科学”的管理方式,其自一开始便被企业领导者广泛接受。在早期的企业知识管理中,显性知识备受重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知识形式,但是随着知识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重视对隐性知识的挖掘,而隐性知识的承载者是人才,这就预示着有更多企业倾向于培养知识创新型人才,开创“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模式,实现对知识资源的深层挖掘与管理。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学者们众说纷纭,各有千秋,但其内涵基本相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知识获取、知识梳理、知识存储、知识维护与应用、知识转移与共享、知识创新等。

2企业几种重要的知识管理机制

2.1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2.1.1建立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关于企业的知识转移与共享,学术界认为包括两种:一种是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这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生产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研发部分等之间知识的流动、转移与共享。另一种是指在知识联盟条件下,各企业之间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与交流、相互共享。关于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的建立,企业应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建立激励奖惩机制。要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员工个体之间知识转移与共享,适当的奖惩激励机制建设很有必要。企业可依据自身发展状况,基于员工的心理进行薪酬激励制度、产权激励制度、定期考核淘汰制度、知识署名制度等制度的创设。二是建立创新失败宽容制度。该制度有利于实现企业知识创新。三是创新企业内部组织机制。企业要不断创新内部组织机制,优化组织结构,促进知识管理创新,改善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现状。四是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机制。企业要基于知识转移与共享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的方式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流通、生产、创新与共享。

2.1.2建立基于企业联盟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研发的风险逐渐增大,很多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知识研发与使用的风险,想到了与其他企业联盟来共同分担风险机制的方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知识资源可以在建立联盟的各企业之间进行无障碍的流通、转移与共享,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克服联盟企业知识转移与共享障碍,提高共享效率是摆在各个企业知识管理面前的棘手任务,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首先,建立企业与企业间的信任机制。毋庸置疑,各联盟企业必须对彼此要高度信任,企业只有在相信对方不会趁机窃取本企业核心知识的前提下,才会积极进行知识的转移与共享。其次,建立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在知识研发中,由于各企业对知识研发的投入与贡献不一,因此,知识开发带来的利益也不尽相同,只有正确进行利益分配,促进公平公正,才能使企业更乐于进行知识转移与共享。最后,建立完善的冲突与矛盾化解机制。当然,在联盟企业发生激烈的冲突与矛盾时,知识的转移与共享便受到阻碍,故要建立矛盾与冲突化解机制。各企业之间要时常沟通,强化交流,构建健全的沟通机制;一旦冲突发生时,要秉着“宽容对待,防止恶化”的原则解决问题;构建文化共享机制凝聚使各企业拧成一股绳。

2.2知识管理保障机制

2.2.1技术保障机制

毋庸置疑,企业要想提高知识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获得技术支持与保障很重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有利于实现知识管理的自动化、准确化、系统化,帮助企业知识管理人员轻松实现知识的生产、管理、利用与更新等,极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笔者认为,构建技术保障机制,主要可通过以下两点来进行:一是优化企业门户网站建设。优化的信息,门户网站最好具有以下功能:信息检索、、共享,提供信息交流平台等;二是建立整个企业以及各个部门的知识地图。所谓知识地图,即用图表或者图标的方式对知识存储载体、知识分布的一般状况进行详细说明。知识地图的构建更有利员工培训、员工学习以及进行有效的信息检索。例如,销售部门可建立销售地图。

2.2.2文化保障机制

良好的企业文化将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优质的内部环境,鉴于此,企业应建立基于知识学习、共享、交流,人人参与创新知识研究的良好企业文化,即为知识管理建立文化保障机制。从该层面上讲,企业文化应该由以下几个内容构成,即知识共享文化、促进学习与交流的文化、鼓励创新发展的文化等。具体来说,企业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建立学习型企业,激励员工进行知识创新。促使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倡全员学习,鼓励员工学习一切有利于自身发生的知识,提升其综合能力;二是有目的地建立共享文化机制。在日常管理以及员工培训中,企业要强化对“知识共享”文化的渗透,并鼓励员工共享知识、合作发展。

2.2.3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对一个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保护知识产权是每一个企业知识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知识管理的高效性,企业要有目的地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一些大规模企业很重视知识的创新成果,并就自己研发的创新成果申请国家专利,将该项研究成果再以法律形式保护起来,使其不受他人侵犯。因此,申请专利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知识保护手段。另外,有价值的知识创新成果只有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之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研究有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与应用模式,并初步取得成效。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提高知识管理效率,使知识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很重要。企业可通过建立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知识管理保障机制等方式提高知识管理的高效性。但是,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是一项烦琐复杂、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企业一定要立足实际,引领创新,真正做好知识管理这一重要任务。

作者:王妮娜 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伟.企业知识管理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2]苏用专.现代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的机制、模式与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3]宋超.跨组织合作企业的知识共享与保护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第2篇

在新时期,企业发展已经步入或者正在加速步入一个生产、占有、使用、支配知识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俨然不再是有形的物质形态竞争,而是转变成了无形的知识形态的竞争。毋庸置疑,只有那些不断更新知识,进行知识管理机制创新,以最新知识统筹企业发展的企业才更能取得成功。文章阐述了知识与知识管理内涵,并介绍了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知识管理保障机制两种知识管理机制,以飨读者。

[关键词]

企业;知识管理;管理机制;共享机制;保障机制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与创新对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网路化、数字化、知识化、虚拟化时代的加速到来,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外在环境,于是,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督促着企业不断进行人才培养,知识积累与技术革新。鉴于此,当下进行知识管理,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是目前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1知识与知识管理相关内涵

1.1知识

物质、信息和能量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世界,而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无疑是借助于知识、信息以及数据来进行的,知识是人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与信息、数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众所周知,获取知识比获取信息是一种更高级、更能动的能力。知识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型。例如,原理知识与技能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员工个人知识与企业知识等。我们在企业发展中提到的知识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广泛性,只要能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知识都可拿来所用。

1.2知识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被称为一种“新兴、现代、科学”的管理方式,其自一开始便被企业领导者广泛接受。在早期的企业知识管理中,显性知识备受重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知识形式,但是随着知识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重视对隐性知识的挖掘,而隐性知识的承载者是人才,这就预示着有更多企业倾向于培养知识创新型人才,开创“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模式,实现对知识资源的深层挖掘与管理。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学者们众说纷纭,各有千秋,但其内涵基本相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知识获取、知识梳理、知识存储、知识维护与应用、知识转移与共享、知识创新等。

2企业几种重要的知识管理机制

2.1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2.1.1建立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关于企业的知识转移与共享,学术界认为包括两种:一种是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这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生产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研发部分等之间知识的流动、转移与共享。另一种是指在知识联盟条件下,各企业之间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与交流、相互共享。关于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的建立,企业应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建立激励奖惩机制。要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员工个体之间知识转移与共享,适当的奖惩激励机制建设很有必要。企业可依据自身发展状况,基于员工的心理进行薪酬激励制度、产权激励制度、定期考核淘汰制度、知识署名制度等制度的创设。二是建立创新失败宽容制度。该制度有利于实现企业知识创新。三是创新企业内部组织机制。企业要不断创新内部组织机制,优化组织结构,促进知识管理创新,改善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现状。四是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机制。企业要基于知识转移与共享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的方式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流通、生产、创新与共享。

2.1.2建立基于企业联盟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研发的风险逐渐增大,很多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知识研发与使用的风险,想到了与其他企业联盟来共同分担风险机制的方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知识资源可以在建立联盟的各企业之间进行无障碍的流通、转移与共享,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克服联盟企业知识转移与共享障碍,提高共享效率是摆在各个企业知识管理面前的棘手任务,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首先,建立企业与企业间的信任机制。毋庸置疑,各联盟企业必须对彼此要高度信任,企业只有在相信对方不会趁机窃取本企业核心知识的前提下,才会积极进行知识的转移与共享。其次,建立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在知识研发中,由于各企业对知识研发的投入与贡献不一,因此,知识开发带来的利益也不尽相同,只有正确进行利益分配,促进公平公正,才能使企业更乐于进行知识转移与共享。最后,建立完善的冲突与矛盾化解机制。当然,在联盟企业发生激烈的冲突与矛盾时,知识的转移与共享便受到阻碍,故要建立矛盾与冲突化解机制。各企业之间要时常沟通,强化交流,构建健全的沟通机制;一旦冲突发生时,要秉着“宽容对待,防止恶化”的原则解决问题;构建文化共享机制凝聚使各企业拧成一股绳。

2.2知识管理保障机制

2.2.1技术保障机制

毋庸置疑,企业要想提高知识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获得技术支持与保障很重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有利于实现知识管理的自动化、准确化、系统化,帮助企业知识管理人员轻松实现知识的生产、管理、利用与更新等,极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笔者认为,构建技术保障机制,主要可通过以下两点来进行:一是优化企业门户网站建设。优化的信息,门户网站最好具有以下功能:信息检索、、共享,提供信息交流平台等;二是建立整个企业以及各个部门的知识地图。所谓知识地图,即用图表或者图标的方式对知识存储载体、知识分布的一般状况进行详细说明。知识地图的构建更有利员工培训、员工学习以及进行有效的信息检索。例如,销售部门可建立销售地图。

2.2.2文化保障机制

良好的企业文化将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优质的内部环境,鉴于此,企业应建立基于知识学习、共享、交流,人人参与创新知识研究的良好企业文化,即为知识管理建立文化保障机制。从该层面上讲,企业文化应该由以下几个内容构成,即知识共享文化、促进学习与交流的文化、鼓励创新发展的文化等。具体来说,企业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建立学习型企业,激励员工进行知识创新。促使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倡全员学习,鼓励员工学习一切有利于自身发生的知识,提升其综合能力;二是有目的地建立共享文化机制。在日常管理以及员工培训中,企业要强化对“知识共享”文化的渗透,并鼓励员工共享知识、合作发展。

2.2.3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对一个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保护知识产权是每一个企业知识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知识管理的高效性,企业要有目的地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一些大规模企业很重视知识的创新成果,并就自己研发的创新成果申请国家专利,将该项研究成果再以法律形式保护起来,使其不受他人侵犯。因此,申请专利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知识保护手段。另外,有价值的知识创新成果只有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之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研究有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与应用模式,并初步取得成效。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提高知识管理效率,使知识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很重要。企业可通过建立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知识管理保障机制等方式提高知识管理的高效性。但是,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是一项烦琐复杂、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企业一定要立足实际,引领创新,真正做好知识管理这一重要任务。

作者:王妮娜 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伟.企业知识管理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2]苏用专.现代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的机制、模式与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3]宋超.跨组织合作企业的知识共享与保护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第3篇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管理机制;共享机制;保障机制

[DOI]10.13939/ki.zgsc.2016.24.198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与创新对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网路化、数字化、知识化、虚拟化时代的加速到来,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外在环境,于是,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督促着企业不断进行人才培养,知识积累与技术革新。鉴于此,当下进行知识管理,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是目前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1 知识与知识管理相关内涵

1.1 知 识

物质、信息和能量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世界,而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无疑是借助于知识、信息以及数据来进行的,知识是人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与信息、数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众所周知,获取知识比获取信息是一种更高级、更能动的能力。知识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型。例如,原理知识与技能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员工个人知识与企业知识等。我们在企业发展中提到的知识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广泛性,只要能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知识都可拿来所用。

1.2 知识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知识管理被称为一种“新兴、现代、科学”的管理方式,其自一开始便被企业领导者广泛接受。在早期的企业知识管理中,显性知识备受重视,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知识形式,但是随着知识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重视对隐性知识的挖掘,而隐性知识的承载者是人才,这就预示着有更多企业倾向于培养知识创新型人才,开创“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模式,实现对知识资源的深层挖掘与管理。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学者们众说纷纭,各有千秋,但其内涵基本相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知识获取、知识梳理、知识存储、知识维护与应用、知识转移与共享、知识创新等。

2 企业几种重要的知识管理机制

2.1 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2.1.1 建立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关于企业的知识转移与共享,学术界认为包括两种:一种是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这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生产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研发部分等之间知识的流动、转移与共享。另一种是指在知识联盟条件下,各企业之间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与交流、相互共享。

关于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的建立,企业应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建立激励奖惩机制。要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员工个体之间知识转移与共享,适当的奖惩激励机制建设很有必要。企业可依据自身发展状况,基于员工的心理进行薪酬激励制度、产权激励制度、定期考核淘汰制度、知识署名制度等制度的创设。二是建立创新失败宽容制度。该制度有利于实现企业知识创新。三是创新企业内部组织机制。企业要不断创新内部组织机制,优化组织结构,促进知识管理创新,改善企业内部知识转移与共享现状。四是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机制。企业要基于知识转移与共享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的方式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流通、生产、创新与共享。

2.1.2 建立基于企业联盟的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研发的风险逐渐增大,很多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知识研发与使用的风险,想到了与其他企业联盟来共同分担风险机制的方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知识资源可以在建立联盟的各企业之间进行无障碍的流通、转移与共享,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克服联盟企业知识转移与共享障碍,提高共享效率是摆在各个企业知识管理面前的棘手任务,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首先,建立企业与企业间的信任机制。毋庸置疑,各联盟企业必须对彼此要高度信任,企业只有在相信对方不会趁机窃取本企业核心知识的前提下,才会积极进行知识的转移与共享。其次,建立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在知识研发中,由于各企业对知识研发的投入与贡献不一,因此,知识开发带来的利益也不尽相同,只有正确进行利益分配,促进公平公正,才能使企业更乐于进行知识转移与共享。最后,建立完善的冲突与矛盾化解机制。当然,在联盟企业发生激烈的冲突与矛盾时,知识的转移与共享便受到阻碍,故要建立矛盾与冲突化解机制。各企业之间要时常沟通,强化交流,构建健全的沟通机制;一旦冲突发生时,要秉着“宽容对待,防止恶化”的原则解决问题;构建文化共享机制凝聚使各企业拧成一股绳。

2.2 知识管理保障机制

2.2.1 技术保障机制

毋庸置疑,企业要想提高知识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获得技术支持与保障很重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有利于实现知识管理的自动化、准确化、系统化,帮助企业知识管理人员轻松实现知识的生产、管理、利用与更新等,极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笔者认为,构建技术保障机制,主要可通过以下两点来进行:一是优化企业门户网站建设。优化的信息,门户网站最好具有以下功能:信息检索、、共享,提供信息交流平台等;二是建立整个企业以及各个部门的知识地图。所谓知识地图,即用图表或者图标的方式对知识存储载体、知识分布的一般状况进行详细说明。知识地图的构建更有利员工培训、员工学习以及进行有效的信息检索。例如,销售部门可建立销售地图。

2.2.2 文化保障机制

良好的企业文化将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优质的内部环境,鉴于此,企业应建立基于知识学习、共享、交流,人人参与创新知识研究的良好企业文化,即为知识管理建立文化保障机制。从该层面上讲,企业文化应该由以下几个内容构成,即知识共享文化、促进学习与交流的文化、鼓励创新发展的文化等。具体来说,企业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建立学习型企业,激励员工进行知识创新。促使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倡全员学习,鼓励员工学习一切有利于自身发生的知识,提升其综合能力;二是有目的地建立共享文化机制。在日常管理以及员工培训中,企业要强化对“知识共享”文化的渗透,并鼓励员工共享知识、合作发展。

2.2.3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对一个企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保护知识产权是每一个企业知识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知识管理的高效性,企业要有目的地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一些大规模企业很重视知识的创新成果,并就自己研发的创新成果申请国家专利,将该项研究成果再以法律形式保护起来,使其不受他人侵犯。因此,申请专利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知识保护手段。另外,有价值的知识创新成果只有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之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研究有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与应用模式,并初步取得成效。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提高知识管理效率,使知识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很重要。企业可通过建立知识转移与共享机制、知识管理保障机制等方式提高知识管理的高效性。但是,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机制是一项烦琐复杂、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企业一定要立足实际,引领创新,真正做好知识管理这一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伟.企业知识管理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2]苏用专.现代制造企业知识管理的机制、模式与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3]宋超.跨组织合作企业的知识共享与保护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第4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技术创新;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020-02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对知识的管理。忽视对技术知识的了解和管理,必然会影响到技术创新管理的成果和效果。如何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导入知识管理机制,已经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一、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系统的两个方面:知识管理是一种手段,用来规范和配置创新过程中获取、创造、传播和应用的理念、信息、数据和技术等知识;技术创新是一个行为,用来实现“知识”从最初的设想到最终的产品商业化的循环过程。创新的核心在于知识的规范与配置、增长与运用。因此,企业必须关注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

1.知识管理有助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来源于知识,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知识表现形式,技术凭借知识管理而得到创新。对知识源进行合理分析与应用,就可以获得技术创造的多种解决方案,这种合理分析主要依赖于隐性知识而不是显性知识。

2.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共存。企业的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标志着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并存,作为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强有力的措施[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生存,这种共生需要宏观介质与微观介质与之匹配,培养共生的环境。

3.技术创新的过程实质是知识转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创新过程的实质就是信息和知识的转换过程,而知识管理就是对此转换过程的管理。从知识论角度来看,组织的自主技术创新实质上是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创新活动,在此过程中不但会有新产品新工艺的出现,还能实现企业知识信息的共享整合及演进[2]。

二、企业技术创新中实施知识管理的意义

1.帮助技术创新人员筛选和甄别有价值的信息。在知识时代中,企业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获取的方式也极其方便。而正因如此,“信息错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会导致技术创新人员在做决策时受无用信息干扰,并陷入困境,降低创新人员做决策的速度,从而为企业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这时,知识管理的导入就能够有效地控制这一现象。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管理,可以帮助技术创新人员筛选和甄别有价值的信息,使得海量无序的信息转换为浓缩优质的智力资源,满足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知识需求,有效地减少创新人员在做决策中出现的失误。

2.提高企业知识利用效率,降低创新成本。通过知识管理,对企业的各种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处理,并把这些知识用一种适合于用户及商业环境的方式表示出来,提供给企业员工分享、吸收、利用,从而提高知识的利用率。知识的共享和应用可以避免重复开发,例如软件开发中的可重用模块、部件和工业领域内的标准件,工业标准、行业标准等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最终产品的可靠性和维护性,降低总的开发成本,提高开发速度[3]。

3.有效规避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现在许多企业已认识到,企业应该到客户那里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通过对知识的传播和收集,通过企业与客户的互动沟通,企业可从市场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为技术创新做依据和参考,减少技术创新方案中不完整之处,以及可根据市场信息的反馈来及时调整创新方案[4]。知识管理可以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减少技术创新成本,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率,避免项目失败的风险。

4.技术创新人员能从过去的技术创新项目中吸取经验教训。运用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将技术创新各个阶段的数据整理成数据库,增加企业知识储备,将个人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的知识,以便使今后的技术创新人员能从过去的技术创新项目中吸取经验教训,熟悉技术创新环境,学习其他员工的经验。

三、建立技术创新中的知识管理机制

1.建立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管理的组织形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管理的知识库通过其特有的模式实现不同类型知识的流动以及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需求者有效使用知识提供可行知识库自身的存在,还需要与知识库运转机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根据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规模及其创新的程度,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建立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时,可以选择以下组织结构形式:(1)学习型组织。(2)网络—层次型组织。(3)实体—虚拟知识社群。(4)虚拟团队。

2.运用知识管理控制技术创新风险。风险是指对系统未来不确定性预测的一种偏差。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是不断开发新技术、产生新知识,并生产高技术知识含量产品的过程。由于外界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变化,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另外,对技术创新过程实施知识管理,也会对创新产生一定影响和改变,也将导致一些不确定性。为了确保导入流程顺利完成并且有成效,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管理技术和风险管理保障机制三部分。

3.基于知识管理的创新绩效追踪机制。在企业不同层面上,导入知识管理的成败,系统导入流程的正确与否约占关键因素的70%以上,技术仅占不到20%的关键因素[5]。因此,企业技术创新在导入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知识管理成效追踪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导入知识管理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兼顾人(People)、流程(Process)与技术(Technology),同时可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在知识管理导入前、后,进行量化诊断与绩效评估的体系。

在科技、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而知识作为核心资源,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真正地使企业在变化骤然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导入知识管理机制,无疑是一件明智且富有远见的举措。

参考文献:

[1] 杜跃平,周永红.论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的共生环境[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

[2] 张子刚,周永红,刘开军.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管理的能动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0):89-91.

[3] 谢荷锋,卢碧玲,肖斌.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3-48.

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的意义,指出了知识管理在数字图书馆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对数字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影响,讨论了数字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及对策的四个方面,包括组织结构优化机制、技术创新与保障机制、知识交流共享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1 知识管理与数字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

数字图书馆管理和管理创新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成长能力、自身效率和服务水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其目标是建设一个既符合网络传输的技术特性,又符合人们接受数字知识和信息社会文化习惯的知识与信息服务系统,合理配置与协调该服务系统中的各组成要素资源,协调与所处环境的关系,降低各种运行成本和交易成本,使数字图书馆发挥最大的系统功效,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为科研机构、企业、政府及社区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作业提供重要的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要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功能,高效的管理必不可少,知识管理在其管理中将发挥关键性作用。

知识管理的概念原本是最近几年由企业管理界,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和知识型企业首先提出并进行研究的。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形式,是一门将机构知识资源视为可管理的资产的管理科学,是由机构资产/资源的无形化和知识化所直接引致,并由机构经营及管理方法的复杂化和知识化所推动,进而对机构信息和知识资源进行系统化管理的科学。知识管理的任务是对企业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进行处理,并把这些知识用一种适合于用户及商业环境的方式表示出来,提供给企业员工分享、吸收、利用。其目标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员工的应变与创新能力,从而是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知识管理的两个直接目标是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只有在知识充分共享的基础上,才能促使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以及二者内部的转化与创新,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知识链,并最终将企业再造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知识型组织。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和有效运行,从创新和信息资源的开发意义上来讲,其关键就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在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营中处于关键地位,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中心和指向。知识管理包括知识开发、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等全过程的管理。这个全过程主要体现在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加工、上网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知识生成、知识创新和知识积累的特征。数字图书馆是知识管理的方向,是促进信息状态走向知识状态的转化;数字图书馆的运行过程本身就是信息向知识转化的一种路径和模式。

2 数字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与对策

我们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保存大量结构化信息的数字化资源库,是由软件和计算机群,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的高级信息系统。一个立足于知识管理、面向知识创新、面向科研机构和企业用户的数字图书馆管理机制的设计和创新中,应从系统论的观念和思想方法出发,建立包括数据采集加工和管理子系统,外部知识与信息搜索子系统、基于文献信息内容管理的本地知识与信息导航子系统、知识交互与融合子系统,面向特殊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以组织创新、人力资源创新和技术创新为纽带和关键,通过这些子系统的整合。构成一个完善、高效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系统。

从管理意义上看,数字图书馆要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并为知识创新服务,关键是要以知识管理为导向,面向并服务于知识创新,建立适合知识管理与创新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技术创新与保障机制、有利于知识交流与共享的互动机制、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

2.1 组织和组织结构设计与创新

传统的图书馆采用的是直线型的古典企业管理模式,有利于图书馆流水线式地开展文献工作。这种组织形式对重复性的文献检索和服务工作是有效的,但是对于知识创新而言,面对节奏变化和富于挑战的基于专门内容的知识服务来说,等级制的古典的直线式组织结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数字图书馆知识和信息服务具有个性化、专业化、集成化及动态化的特征,知识创新要求数字图书馆必须变革传统和古典的直线型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积极引进现代企业为实施知识和技术创新管理而进行的“业务流程重组”的管理思想,重新调整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设计和内部关系。数字图书馆组织结构优化设计的理念应是以满足知识创新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开展知识和专业信息服务为重点,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把可获取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可开发的人才优势和可持续的技术能力优势转化为基于知识管理服务的知识创新的优势,从而建立起以知识流和专业信息流为主线和流动方向的扁平化的业务运行和工作流程体系,建立起专门的科技型知识创新与项目相结合的灵活开放式的柔性化的组织结构。

目前,为了适应结构化职能化的优化设计,实现知识创新与服务团队相结合的组织结构,数字图书馆可采用灵活的、可调整的双模式组织形态。其中,第一种组织形态主要以组织结构及其职能为中心,类似于一般标准的、稳定的、正式型的组织形态,主要服务于日常的文献检索和信息服务。第二种为灵活的、非标准化的、非正式形态的组织形态和组织结构,主要以任务为中心,是一种可及时变动、多任务、多功能的动态的知识服务团队,其成员来自于第一种组织形态中或数字图书馆的外部,其组织结构类似于企业管理中的矩阵型的管理模式和结构分布。后一种组织结构主要运用于关键性或集团性知识管理任务的服务与运作,是一种项目和任务的管理模式。

2.2 技术创新与保障机制

技术创新与保障机制是数字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的技术基础。它充分支持知识的表示与管理、知识的积累与传递、知识的挖掘与再生以及知识的利用与文献的评价,支持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和文献资源体系的服务集成,支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专题化和智能化信息与知识服务。技术保障和创新的实质是以技术手段为基础,将知识信息源与用户使用过程紧密结合,灵活调用各种资源和功能,促成新型知识管理的安全、高效的运行。技术创新与保障必须与新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和知识交流共享机制相适应。技术创新的路线和运行模式、技术创新水平及保障和供给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效率和馆内资源的优化利用及开发水平。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消除知识共享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通过有效利用基于Internet的知识讨论软件、电子会议软件和头脑风暴软件等,从而使跨空间的知识共享交流得以实现。信息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方便对知识的获取,电子文档管理、文档信息系统和智能等技术能够帮助提供非结构化的知识,使用户做出有针对性的知识创新服务选择。目前常用的支持数字图书馆的电子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有:

(1)元数据的开发应用

DC元数据是Dublin Core数据的简称。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 据,或是关于数据的信息。元数据概念最早起源于计算机科学,在数据仓库的数据及环境,即描述数据及其环境的数据。

元数据是为解决提高网络信息资源有序组织和整理的效率与程度之间的困境而产生的。元数据主要功能侧重于信息资源的著录或描述,而不是对信息资源的评价。DC元数据在国外已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实验,并取在知识管理中得了可喜的进展,它解决了网络信息资源无序化问题。元数据的研究与应用,是网上信息存取和检索的十分有效的工具之一,在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XML(Extensib[e Markup Language)技术

XML技术是W3C天地公司1998年的可扩展的用于网络环境下网页设计和数据交换,管理的结构化语言。XML关注的不是数据在浏览器中如何布局和显示,而是关注于怎样描述数据内容的组织和结构,以便数据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处理。

XML语言适用于数字图书馆网络环境下各种电子资源(全文、多媒体、书目数据等)的处理。利用XML可以生成各种用于不同目的的元数据,如导航图、内容评价、流路径等。基于XML的元数据能为电子出版和数字图书馆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出贡献。

(3)智能技术

智能Agent技术一般被理解为一种自适性的软件程序,它是通过通信协议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问题的自动解决。它在用户没有明确具体要求的情况下,根据用户需要,代替用户进行信息查询、筛选和管理等。”智能Agent技术的一个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具有解决问题所需的丰富知识、策略和相关数据,能够进行相关的推理或智能计算,智能Agem还具有性与主动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的特点”。实际上,目前,在搜索引擎中,如Yahoo、Sohoo等,均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智能Agent技术。目前数字图书馆在广泛地应用这项技术。

(4)知识编码工具

知识编码工具可以将知识有效地存储并且以简明标准的方式表示知识,使知识能够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共事和交流。知识仓库、专家系统、知识地图、文档管理软件等都属于知识编码工具。它在知识创新知识服务和知识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它的价值和重要性日益明显。

(5)数据采掘技术

数据采掘技术是一种正在兴起的开发信息资源的数据处理新技术,它的应用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模糊的和随机分布的原始数据中,识别和提取隐含在其中的、先前未知的、有效的、新颖的、潜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采掘又被称为数据挖掘、数据开采、知识发现、知识采掘、知识考察、数据融合等。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网上数据越来越繁杂,数据挖掘和知识发掘的研制与开发将成为21世纪挖掘知识的关键所在。数字图书馆具有明显的知识创新和知识管理倾向,对数据采掘技术有强烈的需求。

(6)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工具

这是一种专为个人设计的软件工具,可以用它来进行个人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对每一个人一生中积累的大量信息具有问题求解和决策制定作用。如个人知识系统,可用来进行个人相关知识的收集和组织。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后,对其进行分析和组织,便形成一个知识库,充实和丰富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以供将来使用或供别人共享等。这对一科研作者的自我评价认识有着重要作用,目前需求求量也在一直增加。

2.3 知识交流与共享机制

一个数字图书馆的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很好地开展个性化服务的知识管理的同时,也应设计有利于知识在组织内外部流动和共享,有利于知识共享与交流的机制。部门化结构和动态知识服务团队相结合的、灵活开放的组织结构,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知识型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员之间的知识交流,知识共享和知识发生。

结构化部门与知识服务项目团队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组织结构。当二者处于同一组织机构和相同的知识环境下时,具有知识上集成互补和交叉影响的良好关系,在现实中将正式组织与服务团队的管理方法相结合,可以很好地发挥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整体优化和知识共享的功效,形成良好的知识学习、知识共享与知识交流机制。

常用的知识共享,学习和交流机制有:以制度的形式保障馆员的个人发展和学习。尊重、引导,激励馆员学习、交流与共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开展数字图书馆内部外部的知识交流引进;定期举行知识讨论会;开展BBS论坛。在数字图书馆组织内可以建立起—个会促进知识型馆员知识共享行为、知识创新行为的有效激励机制。这一套激励机制可以从职务晋升、经济收入和精神满足等方面肯定知识型馆员为组织的知识创新共享、知识积累和知识交流等做出的贡献。

2.4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创新机制

人力资源是组织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条件,人才是包括数字图书馆等任何组织管理机制创新的根本,数字图书馆及其知识管理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人才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机制,人才机制十分关键。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机制的关键是按照专业任务转移和更替,进行知识服务团队成员的实时重组和培训调配。为确保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依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创建适合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环境和激励机制、人力成长机制、薪酬机制、培训机制、考评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得组织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有序流动和有效应用。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重要任务和知识创新功能作用,决定了它必须由数字图书馆管理决策部门既熟悉业务和技术、又有着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结合型人才担任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与管理。

人在整个信息和知识管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要建设现代数字图书馆,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图书馆员是数字图书馆的不可替代的人才,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知识素养,成为一个独立的终身学习的人,成为知识的创造者、知识的中介者和信息的提供者。

第6篇

1999年以来,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知识管理等问题,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1999年,许多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著作被翻译出版,国内不少学者也敏捷地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作为2000年鼓励研究领域为标志,国内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掀起了一个小小的,并波及到企业界,引发了一个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热潮。

知识运行机制

知识运行机制主要指促进知识创新、共享与应用高效有序运转的机制。包括:微弱市场信号收集机制、创新失败宽容机制、企业知识分类与标准化制度、企业文档积累与更新制度、知识型项目管理机制、外部知识内化机制、知识宽松交流机制等,下面分别予以阐释。

1.创新失败宽容机制

创新是有风险的,不可能每一次创新都能成功。创新成功了有奖励甚至是重奖,那么失败了呢是不闻不问,还是不予理睬,或者予以相应处分应该讲,大多数企业对于创新失败并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处理机制。然而,要将创新作为企业竞争力来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必须建立起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除了有创新成功奖励机制外,还应该建立起创新失败宽容机制。

要建立创新失败宽容机制,就应该对各个岗位和职位予以定级,根据不同的级别走出可以失败的辞书、项目数、时间和经费规模。在上述范围内允许失败,超出范围的失败是不受支持的或者是要受到惩罚的。这样,由于在一定范围内的失败可以被宽容,企业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就会非常高涨,创新意识就会非常强,显然,创新成果也会随之增多。除了限定宽容的范围之外,创新失败宽容机制还要求失败者将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整理成相应材料,供其他人参考。这样,就将主观上不愿意看到的失败客观上规范起来,纳入有效管理的范畴,同时找寻失败原因,为后续的成功奠定基础,真正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

2.企业知识分类与标准化制度

为了使企业的知识更好地共享和应用,企业应该建立知识分类制度与知识标准化制度。企业知识的分类既要根据岗位、专业分类,更要按照局部知识和全局知识,例常知识和例外知识进行分类。

局部知识指的是在企业的一个班组、一个部门应共享的知识,而全局知识则是指企业所有部门都应该共享的知识。企业应该成为学习性组织,员工应该成为一个终生学习的个体,然而由于受时间、经费等资源的限制,又必须强调“适时学习”宋玲,1999的概念。这样,对于局部知识和全局知识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进行培训。

例常知识指的是经过实践的检验已经很成熟的知识,可以进行编码进行标准化处理,建成知识库以利于计算机处理的知识。

将例常知识标准化,既有利于计算机处理和员工共享,还有一点是企业对外的信息如果是例常知识的范围,则不论何人、何时、何地都是一致的除非有其他考虑,而绝对不会出现高级经理和一般经理在就同一个问题比如企业的定位接受记者采访时答案不一致或相矛盾的情况。

3、企业文档积累与更新制度

企业文档积累与更新每个企业都在作,然而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只有部分企业出年鉴或年度汇总材料,一般都比较厚,有的还一年比一年厚,这都是由于没有将企业的文档积累与更新形成制度的原因。

建立文档积累制度,就必须有具体的知识管理人员将企业的技术诀窍、最佳实践整理成文字材料,将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优秀的营销方法与技术整理成材料,予以分类存档,以便供企业员工共享。这一点在分支机构比较多的企业尤为重要,因为一个部门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整理成规范的文档后,通过有效的知识分发机制可以快速为其他兄弟机构所共享,而避免了由于知识共享不够、信息交流不畅引起的不同分支机构重复开发某项技术、重复摸索某种营销方法造成的资源浪费。

建立文档定期更新制度,就会要求知识管理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必须重新审视已经存档的文件之间是否有过时的内容、失效的内容、繁杂的内容或互相冲突的内容,这样,就能确保存档文件的有效性、精炼性和一致性。

4、知识型项目管理机制

知识型项目与传统项目不一样,它更依赖于人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对规定的时间和场地的依赖倒在其次。所以,对于知识型项目,更重要的是强调人本管理和目标管理,而不是过程管理。强调目标管理,就是要求在规定的成本和时间内完成既定的目标,而不必要求在整个过程内要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比如打卡、座班等等。

对知识型项目的参与人员还要强调柔性管理和弹性管理。因为,项目的目标还有可能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改变而作一些相应调整。比如,别的企业已经实现了该项目的原定目标,那么,项目组就应该能充分学习别的企业的经验或技术,并且将目标调整到高于原定目标的位置上。所以,知识型项目的管理强调人本管理、目标管理、弹性管理和柔性管理。

知识型项目的激励机制不但要考虑即期激励,还要考虑远期激励,并且根据项目风险的增加增大远期激励的比重。这是因为,有些项目的收益目前不一定能显现出来,这时企业往往会低估项目的价值,而项目参与人员一般会高估项目的价值,如果采用远期激励比如股票期权和远期分红等手段,充分考虑委托人与人利益的相容性,则项目实施就会顺利得多。

5、外部知识内化机制

企业的规模再大。实力再强,也不可能将与企业相关的所有专家和学者集于麾下,即使企业出得起代价,也不是所有的学者和专家愿意为某个企业终生效力,这就对企业提出了一个问题:企业如何将这些外部专家和学者的知识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知识呢所以,我们提出,企业为了使外部知识内部化,就应该建立起相应的外部知识内化机制。

现在企业都感知到决策失误带来的危害,普遍认识到科学决策非常重要。并且,从经济学方面的角度看,将所有的人才集中于企业肯定是不经济的。因而请外脑的企业越来越多。不过,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将其制度化和规范化,一般都是请专家来会诊、来咨询、来评审或鉴定,具有临时性和偶然性。我们讲要建立外部知识内化机制,就是要订立长期、中期乃至短期规划,按照计划定期请专家来讲解、培训最新的业务技术、管理技术和经营思想,并且将外部专家所传授的知识加以整理成规范的文档,定期更新,成为企业内部可共享的知识。这样,企业获得外部知识就会既有规划,又能以一次投入,永久受益、全员受益。

6、知识宽松交流机制

知识运行机制的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建立知识宽松交流的机制和宽松交流的环境。相比环境而言,机制的建立对于企业来讲更为迫切。比如圆桌会议机制、午餐会议机制、周末企业发展沙龙机制等都是可以具体操作的制度。

有些企业为每个部门每周定一个时间举行圆桌会议,会上自由交流,没有主宾之分,只需要指定的知识管理人员作记录,并加以整理。有些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比较重视午餐时间的开发,午餐时分,指定一个专门的人员交流其所拥有的知识和技术,而其他人则边吃午餐边听演讲,待大家吃完后,再给演讲人提些问题,由演讲人或知识管理者加以整理。有的企业定期搞周末企业发展沙龙,既有利于上下级的沟通,又有利于员工们献计献策。还有企业之间定期搞董秘沙龙。董事长沙龙等等。像这样的只要制度化,并且给定一个宽松的情境,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知识绩效机制

知识绩效机制的作用是能对员工申报的知识管理成果进行审查和评定,以确定其业绩和效果。知识绩效机制包括员工知识成果稽核制度、知识成果价值的专家计算机联合评价系统等。

1、员工知识成果稽核制度

员工申报了知识成果,上级领导和相应知识管理人员应对其进行真实性审查和有效性的评定。这就需要建立员工知识成果稽核制度。该制度要求各级主管人员应定期将员工申报的知识成果予以核实,并评价其价值,填写稽核单,送交知识管理部门予以参考。

2、知识成果价值的专家——计算机联合评价系统

员工申报的有些知识成果可以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比如市场营销人员收发了多少电子邮件,给哪些重点客户分发了电子邮件,这都可以采用电子邮件管理系统软件来评价员工在知识共享与交流方面的成果。显然,用计算机来辅助知识管理是一个发展趋势。

对于收益不确定或很难衡量的知识成果,则可以采用专家背靠背投票的方法或专家面对面协调的办法予以确定。这些专家,不一定是企业外部的,企业内部精通该知识成果领域的员工都应该算作该具体成果的评审专家。

知识奖惩机制

知识明晰机制是明确员工的知识成果,知识绩效机制是核实员工的知识成果并评价其价值,知识奖惩机制则将员工的绩效具体化为员工愿意接受的收益,对不能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目标的员工进行处罚。其中奖励机制包括知识薪酬支付制度、知识股权期权制度、知识晋升制度、知识署名制度和知识培训制度等,惩罚机制有知识老化型员工淘汰制度等。

1、知识薪酬支付制度

知识薪酬支付制度是指将能比较确定其收益的知识成果与员工的即期收益联系起来,通过增发薪水与酬金来激励企业员工。

2、知识股权期权制度

知识股权期权制度是指将收益比较准确,并且主要在远期实现的知识成果与员工的远期收益联系起来,通过给予股权期权来激励企业员工。

3、知识晋升制度

知识晋升制度是指对于那些既取得了较大知识成果,又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并且对经济利益的刺激不太敏感的员工采用晋级、晋职的方法来激励,以使他们取得更大成果。

4、知识署名制度

知识署名制度是指对于那些取得了较大知识成果,对经济利益的刺激不太敏感,但对名望非常重视的员工采用知识署名的方法来激励,以使他们取得更大成果。比如可以员工的名字命名某某工艺、某某营销经验等等。这样既可以让被命名的员工感到深受鼓舞,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人名将这些成果形象化,使得这些成果更容易推广和共享。

5、知识培训制度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本。知识培训制度就是对那些取得了较大知识成果,对经济利益的刺激不太敏感,但对进一步深造非常重视的员工采用知识培训的方法来激励。其实,员工深造是外部知识内部化的方法之一。并且,这些员工深造后更容易出知识成果,从而形成一个知识成果的良性循环。

第7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知识与企业核心竞争的关系以及知识管理的内涵分析,剖析了传统知识管理激励机制,探讨了组织理论对知识管理概念的贡献:对传统知识管理激励机制与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激励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通过人本管理思想、改善组织结构、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等举措。实现了_组织的知识管理激励机制的创新。

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核心内容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高度,借助于激励机制挖掘组织所拥有知汉的资源价值。迄今为止,国内外的学者和公司在知识管理的激励方面的一些研究和实践。多是基于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激励理论的。本文拟将传统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揭示学习型组织在知识管理激励机制上的创新。

一、知识管理的核心内涵思考

中外学者对知识管理的认识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综合学者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可总结为:两个角度。两个层次两个角度:一个是基于企业层角度的|j虽调知识作为一种新型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注重于知识管理的可操作性,倾向把知识管理看作是一种方法和技术;另一个角度则是抽象掉了企业层面,将知识管理视作为一种思想,一种管理哲学来理解。

两个层面:一个是知识管理的硬件层面.诸如知识收集、传递、检索、共享等这些技术与方法都来源于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即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借鉴与运用:另一个是知识管理的软件层面。即如何通过适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将人的内在能力充分显现出来。

由于显性知识容易沟通和共享,因此也极易被竞争对手学到。对于组织来说,核心能力的知识是建立在隐性知识基础上的。

二、传统知识管理激励机制

建立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就是为了突破隐性知识显形化的障碍,对这一理论,学者的研究多数还是建立在传统激励理论基础上,并没有走出对个人物质、精神、目标、期望和公平奖惩机制的范畴。在这一领域,国内外都有着眼点不同的研究成果。瑞典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外在激励只能促使10%至15%的员工积极参与知识管理,而内在激励可以促使7%至8%的员工积极参与;率先开展了知识管理探索的实验室通过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来促进知识交流。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包括:知识运行机制、知识明晰机制、知识绩效机制和知识奖惩机制。这个体系后来被国内很多学者和文献借用成激励体制的模板,四个层面实现了分别达到促进知识创新、共享与应用.将组织知识管理的目标和员工的知识成果明晰化,对员工申报的知识管理成果进行审查和评定并确定其业绩和效果,以及将员工的绩效具体化为员工愿意接受的收益,建立限制知识垄断的效果。

三、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创新

1.组织理论对知识管理的概念贡献知识管理这门学科吸引了不同背景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而知识基础的差异导致在知识管理研究中不同的研究领域,并带来跨学科宽度问题。统计文献引用率有助于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发掘出学科内的研究主题。即通常说的同被引分析。’

2002年,美国学者率先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4—1998年间知识管理相关论文的引文进行相关分析。2003年,波士顿大学的两位博士Subramani和以Nemr为检索词,通过和检索了1990—2002年作者被引用的情况,挑选了其中43位作者进行的分析,结合两者结果表明知识管理的知识结构主要是战略理论(特别是资源基础理论)、进化经济学、组织理论(组织行为学,学习型组织)、教育理论等几大领域

由此从学科问的关系可得出知识管理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关系:组织理论,尤其以组织行为学理论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结构,特别是单环学习、双环学习、系统思考、组织学习等概念对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彼得·圣吉在《第五层修炼》的第四层修炼团体学习中,认为通过形成团体知识共享,产生新知识和新智慧使团体智商大于个人智商’进而取得更高层次的共识.其实就是隐性知识显形化的过程。

2.学习型组织理论探析哈佛大学的和英国学者最早提出了组织学习的概念,并讲组织学习区分为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

《第五层修炼》的作者彼得.圣杰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拓展了双环学习、心智模型等概念,正式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他认为学习型组织是在层次扁平化、开放、咨询化的系统上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组织.组织成员通过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不断相互学习,增强学习能力,形成新的思考方法。实现共同愿景。

其他的学者对组织理论的知识管理看法。知识管理先行者派得乐(1991)认为:学习型公司是促使公司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努力学习,并不断改革自身的组织。加尔文(1993)指出学习型组织是指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织。马恰德(1996)指出:系统地看,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科姆(1993)~J认为.学习型组织是指那些有意识地激励组织学习,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的组织。

综上所述: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知识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强调组织的学习力,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就是知识创新。

3.学习型组织隐性知识显形化的激励机制

研究认为:学习型组织隐性知识显形化的激励不同于传统的知识管理的激励,可以基于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来达到隐性知识的显形化。

(1)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本管理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使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论,而学习型组织理论正是人本管理思想发展的最前沿的理论。在学习型组织中,从战略的高度建立科学的人员考核机制、激励体系、合理公正的晋升制度和公开的人才竞争机会:以及职内外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手段都是提升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2)组织结构体制改善组织结构来推动知识传递、吸纳和创新可以消除组织体系对隐性知识显形化障碍。

(3)企业文化培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是可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正因为文化是员工工作氛围的共同价值取向,所以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导向、激励作用。

四、结语

通过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交集与差异。交集: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都强调激励、发掘隐性知识,并通过对知识的有效管理,促进知识的共享、沟通和创新。

差异:知识管理更多是建立作用于个人的激励机制和规章制度;而学习型组织不同于传统的知识管理的激励,是基于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