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税务风险管控体系范文

时间:2023-09-12 17:04:00

序论:在您撰写税务风险管控体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税务风险管控体系

第1篇

由于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体系,经济业务涉及的税务风险由财务部门事后处理。企业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甚至刑法处罚,败坏了企业社会声誉,带来税务风险是必然的。遇到税务机关税务检查、稽查时,往往是财务在单打独斗。

影响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1)税收执法环境不均衡导致。由于国家地域广阔,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受地方经济利益的驱使,各地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程度和执法尺度不尽相同。

(2)税务机关受人力所限、精力有限,税务检查、稽查只能采用抽查的方式,使企业往往抱有侥幸心理。税务机关在其管理范围内,受所管纳税企业户数多的限制,没有过多的精力对每户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只能采用重点抽查的方式。因此,企业主观上就不自觉地放松了对税务风险的管控。当企业遇到纳税检查时,往往靠拉关系,有时的确解了一时之忧,但难解一世之虑。

如何建立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体系

税收是企业一项必不可少的费用,它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至关重要。业内人士也常常将纳税风险比作是甩不掉的影子和定时炸弹。但对于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防范,鲜有企业有着足够的思路、方法,更缺乏系统的防范理念。

1.制定和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税务风险控制体系

企业应针对所有涉及税务风险的基础业务工作进行流程梳理,制定覆盖各个业务环节的全流程税务风险控制措施,完善税收风险的内控制度设计和建设,扫除企业财务管理等等制度中缺失的涉税管理制度这一盲区。在税收实践中,我们知道不少的税收文件中都规定税前扣除必须以企业相关制度为前提。如合理工资税前扣除的条件是企业要建立和健全薪酬制度、福利费发放要建立台账。也就是说企业有关制度的健全,必须要在有关管理制度中加入涉税条款元素,才能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涉税内部控制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税收风险防范能力。不仅仅是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同时也要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筑起防火墙,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建设,规范账务处理,提高财务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财务会计作为企业日常税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就要求企业广大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及时掌握国家、地方的相关税收法规变化,及时调整、制定符合税法的相关管理制度。例如:工资管理制度、劳务用工管理制度、发票和收款收据管理制度、物资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等。

3.以领导重视为基础的企业全员税收风险控制意识

企业在战略性规划和重大经营事项决策时,精于税务的财务部门要深度介入,要进行充分的税务风险论证。税收风险控制工作效果,首先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其次是各级员工的税务风险意识。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会计人员和经济业务经办相关人员,要用好国家、地方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业务是企业多部门、多环节共同的大事,不单是财务的事。大家必须要协同工作,企业所有经营业务要事先规划,财务要认真研究经济业务涉及的税收风险。

4.实行税务工作管理专门化

在企业负责人和总会计师领导下,企业应设立专门岗位,挑选精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税务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知识的人员,专司企业涉税工作。企业甚至可以单设专门的税务工作职能部门,实现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专门化。

5.企业应积极主动保持与税务机关和中介机构的业务沟通,加强对员工税务知识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的税务管理能力

税务相关政策文件,颇为繁多,企业应与税务机关在业务上广泛沟通。有条件的企业,一定要参加专门的税务中介、专业的税务权威培训机构的会员课程,便于尽快知晓和掌握有关的最新法规文件动态,及时改进企业税务管理。

第2篇

1 税务会计核算工作

集团公司每个单位根据业务的复杂性,有单设税务会计的也有其他会计兼税务会计的,大的单位设置有税价科。税务会计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发票管理、申报纳税等具体同税务机关打交道的工作。税务核算同财务会计核算紧密相连,不可能将税收的核算分录每笔都单摘出来,因此每个会计的核算工作中均包含有税务会计工作,主管会计对每项核算进行审核。

集团层面设置了税价管理单元,负责集团本部税务核算及汇总纳税工作。每月对分公司增值税、营业税等税金统一通过内部银行将税金先收缴到母公司,由母公司汇总统算后再向税务机关缴纳,通过汇总缴纳实现盈余补缺。集团公司税务管理上日常工作包括税收政策的整理传达,对集团内部涉税问题进行答疑,对疑难问题咨询税务机关。内部管理上要求涉税的共同事项的同税务机关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对集团成员单位涉税中介业务实行统一管理,掌握内部单位税收稽查事项,对共性问题同税务机关进行政策沟通。

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税务会计核算上可以看出,税务会计师主要的工作是围绕纳税申报开展核算工作,没有充分发挥税务会计师的作用。税务会计师的核算工作其实贯穿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之中,要将税务会计师在核算中的指导作用发挥出来需在业务流程上作出规定,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会计核算和税务会计核算通过内部工作程序的规定使之有机结合,在业务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人员对涉税会计凭证、报表进行审核,同时对企业会计人员组织培训,建立财务部门全员税务风险控制体系。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税务会计师应加强对业务的审核,从以下几个方面准确运用税法避免企业额外税收负担:

一是避免与会计核算相关的非正常税收负担,如兼营业务单独核算、会计资料的完整性等;二是依法履行扣缴义务人的责任;三是做好纳税申报工作,在扣除项目、调整项目、抵免项目等方面取得应享有的权益。

2 企业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和避税在出发点上有本质的区别,企业税务筹划出发点是在合法前提下,通过合理安排企业的活动降低纳税的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企业税务筹划首先依法原则,全员参与,全面整体规划,充分考虑成本效益,不以降低税负为目的。企业税务筹划应服务与战略规划,要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企业整体利益,建立良好的纳税记录,创建良好的税收环境。企业通过税务筹划达到最低税收风险目标,实现纳税综合成本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维护企业的信誉。避税的出发点是为了降低有形的纳税支出,以减少纳税为目的,有可能造成企业综合成本的增加。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税务筹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在筹划的组织保障上,集团大的决策上要经过财务部门专业的税收咨询,充分论证是否符合税法规定,计算纳税成本,选择合理的纳税方案,积极合理运用税收优惠。作为大型企业集团应设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师人员,而不是将税务核算人员等同于税收筹划人员,应由专职人员进行税收筹划工作,分析企业税负产生的根源,从源头做好税务管控工作。在税收筹划工作中不但要节税、利用优惠政策,可以将工作更前移,研究税法的基本精神去争取专项的本企业的税收优惠。

3 企业税务管理

税务管理包含于企业管理之中,首先遵循合法的原则,从企业开始到结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事前规划,通过税务管理履行纳税义务,规避纳税风险,控制纳税成本。按照管理的概念税务管理其实就是对企业涉税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在税务管理上应更加将其系统化,建立税收管理的组织结构,将税收管理从税务管理制度、涉税业务流程、税务风险评估、考核与激励几个方面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

事前主要反映在税收筹划上,同时建立税收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事中的管理师税务管理的主要体现在日常性工作具体的纳税程序的工作上,建立岗位职责制约机制,加强业务的审核。统一税务管理,对共同税收事项统一税务,统一沟通,在过程中全面掌握所属单位情况;对涉税事项的建立信息沟通机制。集团公司将财务信息统一了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发现核算的异常,定期对成员单位进行风险自评和测评工作。所有的税务管理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考核政策上,没有监督考核任何好的管理最终都会流于形式,在集团层面通过监督考核进行反馈管理。在国有企业中最缺乏的就是激励政策,在技术开发费的归集、专项设备税收优惠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而这些工作应将其纳入对税务会计师的激励考核上,才能为企业创造纳税效益。

在税务管理中,除加强税务会计师的作用外,还应加强信息化的建设。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将越来越重要,通过外部程序的开发同企业财务核算软件实现对接,直接生成纳税申报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诉求。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也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改正错误。

4 税务稽查的应对

税务稽查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大部分的稽查工作会使企业补缴税款,同时税务稽查也不断促使企业改进核算,堵塞管理的漏洞。对企业集团来说成员单位多,关联交易大量存在,税务稽查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税务稽查选案、立项、进驻、沟通、结案的全过程各环节都应重视信息的沟通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为避免作为异常户被选,要定期进行自查,了解同行业税收负担率,同本企业进行比较,出现差异要找出原因,并及时同主管税务管理机关沟通。在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主动纠正,即时申报,及时清缴入库。在涉税资料的管理上企业要加强财务基础工作,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申报纳税资料认真整理、装订、标识、保管。在接受检查过程中,自觉接受税务机关的检查,积极配合。与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及时沟通,基层单位应及时向上级单位反映,争取更高层次的对接,对企业使用政策依据充分沟通达不到效果的,依法采取行政复议及法律诉讼手段。

5 税务会计师对企业的作用及意义

(1)税务会计师从宏观上能够降低国家的征税成本,保证税收的应收尽收,从微观上在企业中可以对税务会计核算起着指导和具体核算的作用,通过税务管理工作,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增强企业纳税意愿,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企业税务会计师的定位。企业税务会计师可以作为技术职务,最低应作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决策程序中应设计经过税务会计师审核意见的流程,其所发表的可能没有权限对管理部门不直接指挥,但是通过其意见可以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对违法的行为应具有否决权。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工作现状

(一)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控难度大

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模式来看,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具备了经营范围广的特征,因而企业的服务功能也特别多,加之工程项目普遍具有施工工期长、成本预算流程多且杂等特点,所以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经常会有“联营”、“分包”等违法情况存在,一旦如此,就会致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难度变大,无法保证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效果达到预期目标。与此同时,考虑到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有跨地区经营的情况,而国家施行的税金征收管理政策为施工地、注册地的税务监管部门的双重管理,不同监管辖区的税务部门对税法作用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理解性、执行性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提升建筑施工企业承担税务风险的系数,致使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控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1]

(二)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准较低

着眼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看,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在运用项目经理制管理模式,即工程项目在开展期间,全部的管理权利都交由项目经理负责,而项目经理结合经济责任制在工程项目交工时得到相应的提成或者红利。正因运用了这样的管理模式,所以致使工程项目经理的思维想法受限,仅仅看重了如何通过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行为得到最多的资金收益,从而一味地降低工程税负,用以扩增工程利润,一旦如此,就会造成税务风险急剧增加。加之,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所以工程项目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大,所以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准高低不均,乃至工程项目报税人员根本没有专业资质,而是由其他部门兼任,这些工作人员在遇到税法、相关法规条例更改变化时,根本就不知应该如何面对,如此就会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工作难以做到位,继而增加大企业的税收负担。

(三)增值税进项税额难以抵扣

从建筑施工企业的增值税管理情况分析,主要体现在(1)难以抵扣,目前国内仍旧有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沿用大而全的经营模式,换言之,指的是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施工队伍组建、物料设备采购、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装饰装修等业务都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基于此,就会致使建筑施工企业的增值税管控难度变大,使得不同行业与应缴税金之间的进项税额抵扣存有很大的偏差。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进场施工阶段,使用的沙子、水泥、砂石等施工建材,大都是在小规模个体户、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而来的,而这些供应商根本不具备向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资格,这就是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金难以抵扣的主要原因。(2)难以确定纳税时间。基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工期特别长,工程场地工作环境差,施工流程多且杂,所以,工程项目最终的计量通常都会涵盖筹备阶段的预算、施工阶段的核算、交工验收阶段的结算,一些工程项目还会涉及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方面,故此,很难判定纳税的具体时间。[2]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在企业内部创建税务风险预警系统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倘若想要强化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效果,就应首先对设立专属的税务管理部门,选聘拥有专业资质的税务管理人员,以此保证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工作可以得到有效落实。在此基础上还应创建健全的税务风险预警系统,以此加强企业对税务风险的防范能力。针对于此,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创建出一套成熟可行的税务风险预警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突遇税务风险时,就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选用实效性强的应对措施,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以免因为税务风险问题的存在,致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益遭受损失。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定期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提供进修学习、参加培训的机会,这样才能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准,使其可以通过学习、参加培训活动,储备更多的专业知识,提升其个人的税务风险管控能力、风险评估能力。如此一来,才可以在工程项目开展期间,让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将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可能存在和突遇的财务风险预测出来,以便于企业及时选用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编制应急处理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建筑施工企业由于财务风险诱发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做好合同管理工作,降低税务风险影响程度

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工程合同商谈与签署过程。在商谈各项合同细则时,企业应该着重思考如何借助税务统筹来减少实际税负的情况,继而经过明确合同细则条款,划分各方的职责,以此防范风险。详细而言,(1)使用最适宜的计税方法,达到节税的目的。如果企业选用的计税方法具备很强的可行性,那么在承建一个新的工程项目时,就应选用清包工的方式,选用普通计税方法或者简易计税方法,具体选用哪种计算方法,应比较二者的税负成本,继而筛选出一套最优化的方案,实现节税的目标。(2)调整合同结构,达到节税的目的。对于总承包制合同而言,由于合同涉及工程设计、物资采购、实际施工等若干方面的内容。而不同的内容其增值税率也会存有差别。依照现有的规定,一项销售行为的出现,倘若涉及了服务又牵涉到了货物,即为混合销售行为,应该参照主营业务确定出实际的增值税率。故此,在工程合同总价不发生任何变动的情况下,如果想要防止总承包合同有混合销售行为出现,就要针对合同内容分别签署不同的合同。[3]

(三)重视税务风险管控团队的建设工作

站在建筑施工企业角度来看,倘若企业想要提升自身税务风险管控能力,那么企业在建设税务风险管控体系时,就应认识到对企业全部工作人员做好税收分风险防范教育的关键性,唯有如此,才能够强化相关人员的税务风险防范思维意识。此外,企业还应将税务风险管控工作的落实效果与相关工作人员的薪酬相关联,通过编制实效可行的奖励惩罚机制,将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管控制度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相融合,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强化全部工作人员的税务风险管控意识,使其认识到税务风险管控效果对自己对企业的关键性,以此提升税务风险管控速率和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大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参加培训活动,使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巩固财务相关的理论常识,强化相关人员的工作经验,增强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团队的总体实力,助力于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效果的提升。

(四)完善组织管理架构,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现如今,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倘若想要在行业竞争如此紧张的环境下,凸显优势,得打胜利,就应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的方式,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以此增强企业的经营实力,强化企业税务风险管控能力,继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地位,扩增企业得到最多的经营效益,促使企业可以得到永续发展。针对于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对以前使用的是转包、分包的经营模式做出财务风险评估,以此明晰总分包商、物资供应商之间的关联性,以免因为纳税流程繁杂,责任不明等情况产生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并且还能够规范分包行为,以免企业的资金收益遭受损失。

(五)强化增值税发票管理的规范性,在基础工作中管控好税务风险

基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监管具备了很强的严谨性、特殊性,所以在建筑施工企业购买和使用税控设备时,一定要委派专人做好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并且严加遵从相应的规程标准,做好发票开具、确认、保管登记等管理工作。另外,发票管理部门还应参照建筑施工企业申报的实际需求,创建台账,并在此基础上选用最适宜的计税方法,争取做到当月支取的发票,应在本月做好认证抵扣相关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有滞留票的情况产生。在开具发票时,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备案工作,详细记录好工程项目相关的各项预交增值税、附加税的税率、税金。与此同时,还应对工程项目的税务风险做好预测,以此得出税务风险的产生,对企业带来的影响程度,以此强化增值税发票管理的规范性,在基础工作中管控好税务风险。[4]

第4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地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简要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对房屋、建筑物的各项安装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的独立经营性质,是建筑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普遍具有工程量较大、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的特点,所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意识提高,对税务风险的建设工作也受到了普遍重视,纳税工作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工作现状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意识建设不足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目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对于税务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阻碍了企业整体在税务方面的健康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企业会更倾向于重视项目工作,而为了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在纳税方面的积极性就会显得不足,并且没有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部分企业人员认为税务风险管控工作交给财务部负责就可以了,但税务风险管控其实涉及到的工作是较为复杂的,并不能片面判断。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不足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在税务风险管控体制方面的建筑,笔者发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规模较大建筑施工企业中虽然建立了税务风险管控体制,但在具体实行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并没有在企业的整体发展中发挥出税务风险管控工作的巨大能量。部分企业设立的税务风险管控部门对于具体的税务风险管控工作并不了解,在日常工作中只注重对企业各项税务的报税工作,并没有深入研究如何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第二在部分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中完全没有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控部门,也没有专业人员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一定隐患。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工作方式落后建筑施工企业一般来说都是劳动比较密集的企业,涉及的业务项目范围也较广,所以企业整体的税务风险管控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国家颁布“营改增”政策之前,企业的税务支出中主要是营业税,但企业并没有对各个营业项目的税务风险进行重点分析,也没有将其作为项目负责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税务风险。其次,在税务风险管控的工作手段上,部分企业也没有进行现代化建设。总的来说,工作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还不够紧密。由于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涉及到的业务较为复杂,其中对各项数据的统计、核算工作量较大,在处理起来也容易出现纰漏,所以人力核算和管控存在一定的难度,容易出现纰漏。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策略

(一)加强税务风险管控人才队伍建设在今后,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配备专业的税务风险管控人才。在现有的税务核算工作上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在项目进行前、进行中以及完成后都要及时分析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保证企业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规避税收方面的风险。除此之外,由于国家税务政策的不断改革,像“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工程造价、会计核算等工作都会受到较大影响,企业上下全体都应该深入学习“营改增”的具体内容让税务管理人员对增值税有着深刻认识。尤其是“营改增”后,“工程税金”是否作为竞争性费用纳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还是由企业自主报价,这都需要税务管理人员进行深入学习。若是以竞争性费用存在,企业就需要注意在投标环节确定工程税金的费率标准。这些工作都是需要从企业人才建设层面入手,面对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做好人才储备,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建设在确保企业有高素质的税务风险管理人才的基础上,企业应当进一步对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更一步进行完善。增强他们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对于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及时学习,并且从企业层面出发建立相关的学习政策,定期组织学习会议。其次笔者认为税务人员在具体工作上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在选购材料设备时,可以尽可能选择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并且根据采购业务的规模采用投标方式,防止虚假采购。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以在部分项目中采用外包手段,从而获得具有抵扣性质的进项发票;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还应当对纳税销售额进行精细计算,减少税基、降低税负。

(三)加强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全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来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极大提到财税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带去更大的发展动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突破传统税务风险管理手段的局限性,以更加精细化的管控策略提高企业的税务安全。在对于这方面的工作,企业可以从以下层面入手:首先,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意识,信息化思维对于当前企业中的相关负责人员来说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企业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分析案例来让税务工作者认识到信息化手段的优点,并加强自身信息化思维的建设。其次,企业还要加大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对于税务风险管控来说需要建立专门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集成、信息分析的功能,在平台中企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看企业的税务情况,并且及时输入项目信息,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最终提供有效数据来支撑税务工作者的风险管理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平台的建设企业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在平台的信息录入中要对企业的重要文件、信息进行加强安全保护,并且对工作人员进行权限设置和安全监督,避免企业信息被篡改或盗取。

第5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危机;财务预警

中图分类号:F4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19-02

一、中国水泥行业现状

1、水泥行业现状及特点

水泥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其产值约占统计口径建材工业产值的40%。水泥行业的上游相关产业包括能源、运输、采矿、设备制造等产业,其下游相关产业包括房地产、建筑业等产业,同时又与环保产业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由于水泥是基础建设的重要材料,在公路、铁路、机场、水利、能源、城市设施等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同家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本建设投资对水泥需求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近年来,受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建筑业及房地产业投资高速增长的拉动,我国水泥工业市场需求旺盛,生产能力快速扩张,结构调整加快,效益显著提高,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快速发展,大型水泥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水泥行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其生产销售也会有表现出一定的特性,比如其产品销售有一定的销售半径的限制,通常不超过200公里,所以水泥行业的营销及发展地域性很强,在生产上,受季节的影响比较大,一季度通常是水泥销售的淡季,所以一季度的产销量很低、成本较高。水泥行业属于传统的重工业制造业,所以在财务结构上也有一定的特点,比如固定资产的比重较大,存货、银行借款较多等等。另外,从水泥行业的相关产业来看,水泥行业与国民经济的诸多基础产业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水泥行业的发展周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2、水泥行业财务现状

目前,全国水泥企业5000多家,产能16.5亿吨,2009年企业平均规模仅35万吨,规模很小。2009年前十家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仅为20%左右,产量大于300万吨的43家企业生产集中度不到35%。由于这种低产业集中度导致我国水泥行业局部区域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竞争,因此水泥企业的利润水平偏低,波动性较大,部分水泥企业尤其是中小规模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非常大,主要的财务风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基具体表现是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60%以上。

(2)项目投资分析不科学,投资决策失误时有发生。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盲目,导致大量投资损失。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于是产生财务风险。

(4)赊销比重较大,应收款缺乏控制。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5)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在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超储积压。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费用上升,利润下降。

二、水泥行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

1、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总风险在财务活动上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包括筹资风险在内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损失及其损失程度,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资产贬值(或跌价)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本文主要以广义的财务风险为研究基础。

2、财务风险管控的范围及内容

针对我国水泥行业的财务现状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水泥行业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建立:

(1)筹资风险管理。由于水泥行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周期联系紧密,所以水泥行业的筹资通常会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而受影响巨大,因此水泥行业的筹资风险管理也异常的重要。筹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举债以及资本结构的控制,以及对不同筹融资工具的利用,使得企业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在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的同时,又要尽量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这个环节要重点监测企业的负债规模、银行借款的比例及结构、负债率等指标,在企业出现筹资风险问题时,及时进行调整和防范,保证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降低财务风险。

(2)投资风险管理。企业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短期或长期投资的过程中,由于对未来情况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或由于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问题,致使投入的资金不能产生预期的投资效益,导致企业盈利、偿债能力下降,甚至于出现亏损的可能性。一旦决策失误,其损失将是长远而巨大的。从微观上讲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宏观上讲会使国家经济遭受损失。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经过预测、决策,并对投资项目实施严格的审核与管理,以防范和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提高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在国家鼓励兼并重组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支持下,近几年,中国的水泥行业结构调整不断向纵深发展,一些大型的水泥集团通过并购重组、投资新建等方式,很快扩大了自身的规模,并尝到了战略重组的规模效益,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对于投资管理较为混乱,很多产权不清、法律关系不畅的项目依然冒险去投资,还有一些新建或者并购项目根本无法通过可行性论证或者对可行性论证只是走形式的通过,并没有充分去调研了解情况而冒然投资,最终造成重大投资损失而影响全局。

结合水泥行业的实际情况,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投资风险:①树立风险意识,进行风险预测;②加强投

资项目的预测、决策分析及管理,提高投资项目的决策水平;③注重投资组合,以分散或降低风险;④要科学地对资金的投向进行预测和决策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项目和效益较好的项目上。充分发挥资金的效能;⑤必须加强对投资资金的管理,以提高投资效果要坚持集中财力、物力保证重点工程建设的原则,严防出现战线过长、资金分散的被动局面;⑥企业要提高质量意识,加强投资项目的质量管理;⑦企业要加强投资项目投产前的准备工作。

(3)资金回收风险管理。水泥行业因为其行业性质及产品特点,往往应收款项及存货余额比较高,这样企业在资金被占用的同时又承担着资产发生减值或者坏账的风险,继而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对于水泥行业加强资金回收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个方面实现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①对应收账款按照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事前通过对客户开展信用调查、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对企业销售及客户进行风险防控管理,事中通过对客户建立信用及业务档案,定期对账及时催缴,对销售业务过程进行财务监控,实时掌握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状况;事后通过财务账龄分析,确定不同客户的收款政策,对不同时期的应收账款采取不同的催收方式,进行催讨工作,防止应收账款帐龄超过两年的时效,并按照销售及财务制度对业务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实现责任到位,奖惩分明;②对存货要结合生产和销售的情况建立科学的销计划体系,以合理安排采购、优化库存。一方面,要保证完成生产计划所需的原燃材料供应,避免出现采购与生产脱节导致的材料短缺或者囤积的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快从存货结转到产成品变现的效率,也就是企业从生产到销售过程,这要求企业要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做好市场调查,及时分析市场行情及走势,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4)收益分配风险管理。收益分配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围绕利润分配政策展开,通过对影响企业利润分配政策因素的分析。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下,决定企业到底采取怎样的利润分配政策。水泥行业收益分配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四种因素:①法律因素,法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本保全、企业积累、净利润、超额累计利润等四个方面的影响;②股东因素,股东因素对于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十分重要,它主要包括稳定的收入与避税和控制权的稀释两个方面;③公司因素,公司影响利润分配政策的因素主要包括盈利的稳定、资产的流动、债务问题、投资机会、资金成本及举债能力六个方面;④其他因素,如股东个人将股利进行其他投资的机会多少和所得报酬率的高低、国家的经济环境、通货膨胀的变动、公司股票价格走势及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平均水平的影响等等。企业应积极面对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一方面应该利用利润分配政策因素对企业有利的影响,使之与企业分配政策相适应;另一方面要限制利润分配政策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其危害降到最小。

3、建立财务预警体系

对于整个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来说,财务预警体系是一个核心的系统,它是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中识别、监测、评价财务风险的动态信息平台,在整个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财务预警的模式主要有定量和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又分为单一模式分析以及多变量模式分析,针对水泥行业的特点和现状,可以采用定量分析中的单一模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财务预警体系。结合水泥行业的实际情况,对于财务预警指标的选取可以按照时效性分为长期和短期的预警指标,长期指标的选取主要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主,可以继续将指标细分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指标,短期指标的选取主要以现金流量表为主,反应企业的短期现金偿债能力以及收益的质量。另外,企业还需要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建立一套非财务指标。来判断分析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异常状况。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可利用其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总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目标的需要。根据预警的信息采取相应的策略方案,从而控制财务风险,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4、财务风险管控体系支持

企业因内外部各种原因产生的风险,如企业诚信风险、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企业生产企业技术及产品创新风险等等,最终都会表现为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在确定管控范围、内容以及管控的模式后,还需要很多资源去支持、维护,以保障这套体系持续稳定的运转并发挥其作用,这主要依靠的是企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和内部控制体系,所以建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也必须要加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财务的基础是业务,只有在业务的源头上按照企业内控制度的要求控制了风险,才能最终在财务上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针对目前水泥行业的现状。企业有必要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建立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审计,支持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运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63

[2]李胜,傅太平,论企业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4,(6)

[3]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6

[4]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3):39

第6篇

在外企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成立之初各种税务风险就己然存在,同时税务风险因为不断完善的税务制度也是在不断增加,并且在企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在进行执行各种税务制度与税收规定的过程中,这些企业也一定会面临着各种类型的风险,而各类风险的成因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外企进行税务风险方面的应对时要进行遏制,只有能够识别税务风险,才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

税务风险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多样化的。在税收票务方面的管理尤甚,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的过程当中,一般情况相对来说正式发票是比较难取得的,所以在此过程中便会有些不合规的发票出现。通常情况下国家是通过票务来对税收进行管理与控制。如此情况某种税务风险就会在这时出现。总的来说,税务风险对外企来说,是普遍存在于其发展过程中的,所以在此过程中的分析与应对是十分重要的。外资企业应加强实现全面、系统以及持续的收集内部和外部有效信息,之后,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以此,充分挖掘出外资企业存在的一系列税务风险;其次是评估风险。评估风险是应对风险的可靠前提,评估风险是指企业通过运用现代定量分析的方式进行估算某一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度。对于外资企业而言,其企业应定期的进行税务风险评估;最后是

税务风险内控体系的建立及运行

对税务风险的预防对外企来讲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所以则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防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对国外有关税务的要求与规定做出全方位了解

在他国发展的企业面对的是不同于本国的税收方面的政策,所以要进行了解所在国基本的税收方面的政策,来避免因不了解制度而导致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对国外有关税务的要求与规定做出全方位了解,并且企业可以专门的设置一个这方面的税务管理小组,来进行处理有关国际税务方面的各种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外企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在税务风险方面也基本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便于能够更好的进行风险的管理与应对。

(二)企业制定总体战略时筹备相应的税务计划

在外企发展过程中,应该在制定战略时筹备相应的税务计划。企业进行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也就需要认真的考虑进行相应税务计划的制定,同时进行税务方面的了解,并且积极的与国家税务部门合作,进一步的来规避与应对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

(三)建立并且完善内部税务风险的汇报机制

在外企发展过程中,建立并且完善内部税务风险的汇报机制的意义十分重要,并且能够产生比较积极的作用。通常来讲,对内部税务风险汇报制度进行建立,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做汇报标准与制度方面的建设,做好了这两个方面,外企在进行规避各种税务风险时便更有针对性了,也会使内部汇报更有科学性。当然在制度的建立过程当中还应该同企业的实际进行结合,做出比较有针对性分析,通常来说,在汇报事项中必须包括税收的检查、税收的筹划、有关重大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比较重大的涉税合同等内容。同时也要对内部风险在进行上报时的流程做出不断完善,以实现更加深入的了解风险,应对突发状况能够及时的做出相应调整。

(四)建立企业内部税务风险有效的评估体系

在外企发展过程中,面对着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基于税务方面的风险情况并非一成不变的,因此,应对税务风险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针对于税务风险问题,本文呼吁外资企业需建立其健全的内部税务风险有效的评估体系,例如,外资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建立其风险预警指标,之后,依据风险预警各方面指标,不断完善风险测评相关制度,同时,全面落实风险测评相关制度,切实充分发挥其制度的高效性。在当前情况下,在税收方面的执法力度正在不断的进行加大,所以说在建立税务风险的预警机制方面加快脚步也是一个必要的办法。

外资企业利用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

(一)合理选择投资产业

对于投资农、林、牧、渔项目而言,新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着产业导向作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为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政府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免征、减征优惠政策。因此,外资企业在选择投资产业时,需结合自身的需求和优势,尽可能选取具有较大优惠的产业进行投资,以此,不仅有助于投资企业与当地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而且还有助于实现投资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

(二)加大企业产品、技术以及工艺的创新研发

根据新税法之规定:企业用于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各种费用,对于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研发费用,政府部门可在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之上,依据其研发费用的一半加计扣除;对于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政府部门需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由此可知,我国政府部门颁布的一系列措施重在鼓励企业注重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同时,我国政府部门为外资企业加大企业产品、技术以及工艺的创新研发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7篇

从财务管理学角度分析,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有必然性、不确定性、系统性、收益性和损失性。具体地说,财务风险的必然性即在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与财务支持的密切相关性,企业的任何资金在运作过程中并不以主观意识转移,而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必须时刻做好财务风险防控工作,才能够将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整体发展的影响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其次,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是因为企业财务活动发生过程中,难以确定财务风险所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往往需要通过围绕具体风险的发生程度等有限因素的分析,才能准确、及时控制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再者,财务风险的系统性,即说明企业财务风险不只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某一个环节中,而是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中,具有自上而下的系统性。第四,财务风险的收益性,指企业收益的多少通常是与风险的大小有着直接地联系,企业往往采取一定手段向着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努力,以尽可能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而通常会产生一定收益性结果。此外,财务风险的损失行,则是指企业财务风险与其日常经营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流动是否稳定有着直接地联系,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因而又具有一定范围的损失性。

二、财务风险管控对企业的意义

(一)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稳定

目前,企业常见财务风险主要是投资风险、结算风险以及收益风险,等等。这些风险的防控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负债情况。因此,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防控机制,确保企业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管理方针,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稳定、有序地进行,实现健康发展。

(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损失

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积极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制度能够汤内部管理层全面、深刻认识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害,从而促其及时作出财务风险应对方案,科学合理安排风险处理先后顺序,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事故的恶化程度,将财务风险损失值降至最低。

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市场普遍存在不良竞争行为

由于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建筑企业为谋取高额经济利益,而在招投标过程中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还有部分没有建筑施工资质的企业,也试图采取某些违法途径获取建筑项目,扰乱正常经营秩序;此外,还有部分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涉,导致建筑市场竞争秩序整体呈现出混乱局面,不仅致使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频现,长期保持这种经营现状的工程质量也会对国家及人民的财产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二)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甚大

通常,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临时变更性问题,使得工程结算迟延,由此该建筑项目的资金回收也就随之出现延迟,从而导致企业不能轻松运转,甚至出现亏损的局面。同时,建筑企业一般工程预算量较大,若这些工程结算资金一直无法到位,则将出现大量效益流失,进而产生财务风险。其中部分建筑企业为求生存,甚至包揽一些没有保障的工程项目,明知项目无法盈利也要借款垫资进行施工,如此一来不仅无法创造效益反而负债经营,一旦资金链条断开,企业又没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便将陷入破产危机中,情况堪忧。此外,建筑企业涉猎的施工项目多为高耗能、低产值率,在国家基建投资大规模增长的前提下,国家宏观调控布局政策日趋缩紧,无形中对建筑企业产生了较大风险。再加上国家税收政策的间歇性调整,也相应增加了建筑企业的税收成本,且由于不能尽快办理退税,建筑企业多交的所得税占用的资金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资金风险。

(三)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现实中,部分建筑企业的财务人员仍然执着于过去单一式的财务管理理念,认为财务风险只与企业的资金管理情况有关,并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的必然性,过于主观地认识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因素。同时,还有部分建筑企业管理层没有给予财务风险应有重视,既没有事先商榷财务风险的处理方式,又缺乏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也没有安排专职人员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导致企业财务风险频现,对企业整体管理与发展影响负面。

四、提高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这是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基础,只有企业管理层、决策层达成共识,提高对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才能有力地将相关措施和制度落到实处,实现管控个目的。对此,这就要求建筑企业管理层全面地、深刻地、系统地看待财务风险管理,并给予大力支持。比如,可通过管理会议、年度报告等形式向企业各部门传达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精神,积极与相关部门事先商榷财务风险的处理方式,避免过于追求眼前的利润大肆筹资举债而无端加重企业财务负担的情况发生。

(二)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

现实中,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通常分散在不同地域,因而财务管理也因此相对分散,极易造成建筑企业资金流的大量沉淀。对此,为有效解决上述财务管理困难,减少资金压力,建筑企业应及时建立一套完善、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集中管理,以适应财务管理的变化。比如,可在每个建筑项目上设定该项目的预算管理,通过整个预算管理系统来加强对企业成本的控制,并将其贯穿至各个施工项目的始终;还可以通过网络化办公系统的建设,来及时督查各项目区域的动态信息,便于企业决策层进行及时判断和分析,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值。

(三)进一步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即,加强内部风险管控监督,创设良好的内部管控环境,建立独立的内审部门,全面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尽量从源头化解财务危机,第一时间发现财务运行风险,从而更好地发挥企业资金的作用。其次,明确企业各部门在财务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及职责,一旦风险发生要确保能够落实、及时追查和具体部门及个人,做到真正的权责分明。此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建立领导责任制,要求各部门主管定期或不定期向?务部门及上级汇报财务活动实际情况,并提交建设、投资等相关进度报告,以便及时发现潜在财务风险。

五、结语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服务与支付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