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17:03:58
序论:在您撰写高中语文考试小结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高中;创新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教学大纲的改革,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予以高度重视。但是,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缺少积极性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就导致了课堂气氛死板、教学内容枯燥无聊、教师和学生缺少互动、学生没有积极主动性因而不能掌握文章精髓等问题,他们只是机械性的循环着“课上听讲―教室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考试―排名”这样的模式。这些都是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低下的原因。
1.2 忽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它还肩负着传承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任务。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偏于工具性的教学,忽视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高中语文不能直视把著名文人作家及其代表文章介绍给学生或者按照标准答案讲解就可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心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文章含义和主旨,否则就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该以人文性的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文学修养等方面的能力。
2 导致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原因
2.1 应试教育的压力
到目前为止,我国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一方面,在现行的中国教育体制下,进行高考的考生正在面临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高考中的每一科都是至关重要的,语文也是一样的,如果分数低了就不能进入高等学校进行深造。另一方面,学生的考试分数不仅与学生的学业有关,同时它也影响着教师的奖金、薪资待遇等方面问题。中国的应试压力导致教师不得不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进行教学安排。学生为了记住标准答案这个唯一的正确解释,他们每天要背诵很多的知识点和文学作品,从而忽视对文章、诗歌、古诗等内容的背后意义的思考。
2.2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开始,人们只会根据圣贤的经典理论观点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判断,不允许学生对圣贤的观点进行一丝一毫的否定,对他们的观点理解错误的只能名落孙山,这种科举考试方法是导致中国国民的思想封建、保守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样,在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科举考试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当今的教学大纲。它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学生不能够进行独立的创新性的思考。这是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进行新课程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3 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方法
3.1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理念
高中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这是在经过了语文教育长期实践、发展、探索的过程中得出来的结论。语文的人文性代表着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广泛的人类文化的精华,锻炼自己的理性精神,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对语文的主要创新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多讨论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3.2 确立学生为课堂的主体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死板、学生没有学习的激情和热情,需要大量的背诵文学作品,学习压力大,教师不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弊端。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进度安排。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的接受教学内容,还可以使学生能够灵活的掌握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 提高了学生的课后学习能力。只有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在课上和课下同步学习,同步复习,才能够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本质上的语文学习方法掌握了,学生才能够进一步掌握语文这门学科。
3.3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众所周知,目前在很多学校中都存在着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不健全的情况。尤其是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的老师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生评价不系统或者说不完善的评价方法。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对象,而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对于这两个主体的评价应该要做到相对的客观。在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缺乏实际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照着课本亦步亦趋地教学,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受挫,语文成绩自然不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评价,学校目前仍在沿用着传统的仅仅依靠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单一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体系必然不能够很好地对一个学生做出综合的评价,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会影响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4.小结
目前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展开的猛烈的竞争,紧跟时代步伐,加速改革进程,教育界自然也不例外。各学校有关的教育机构在这种大环境的刺激下,应该加紧改革自己的学校教学体系,因材施教,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新型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华.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小作家选刊,2013,14(8):18-19.
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对新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有自己新的目标,新的梦想,渴望在新阶段的学习中一展身手。然而在实际学习中,他们却普遍表现出对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对于高中语文学习感觉力不从心,成绩下滑,于是茫然失措,丧失了新阶段语文学习的信心。教学过程中由于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不一致,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差别,这就需要初高中教师改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讲究师生民主平等,重视科学探究的指导,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高中阶段则更多采用的是“满堂灌”“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方式,跟学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一致。因此,高中教师应该继续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积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更新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质疑
在起始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导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教师还要找准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点。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更高,基本上完成了向理性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二、教学中注意知识的衔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是系统性的,语文知识本身是有系统序列的,语文教学的进程也是循序渐进逐渐加深的。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没有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要求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语文教学各要素、各教学环节组合及作用的方式,而导致的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教学艰涩,致使整个语文教学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我们根据教材内容来安排教学,教材是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年龄特征的不同分阶段来编排的。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在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三、注意教学方法的衔接,拓宽学生知识面
在初中阶段教师主要是疏通知识,讲清要点。由于课文比较短,常采用讲读、问答的方法。到了高中阶段,应该指导学生由过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到对课文深入、细致的阅读分析上来,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多用一些分析、讨论、启发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把过去的“学会”与现在的“会学”衔接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愉悦,得到提高。学习方法的衔接:初中语文教学,首先要扎实教好本学科的课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文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因此还是要立足于课本。那么,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并完成课后及补充练习,一般来讲,平时的测验考试就基本不成问题了。而高中阶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高考,从高一开始就应逐步进行高考模拟测试,这些考试按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主要是以考学生的能力为主”,在大纲和考试要求的范围内什么样的题型都是允许的,而且都是符合情理的。这样随着知识层次的加深、知识容量的扩大、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就应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改变过去局限课文,靠老师帮助辅导甚至猜题的不良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把高中语文学得更好。
四、及时与学生交流,锻炼学生意志力
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班级,由不同的教师任教,学习的情况不可能是一样的,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上采用一些衔接的方法,还应在心理、意志、性格的培养上根据高中生的特点来加以指导,积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创造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适应高中语文教学的条件。性格是指人对现实具有评价意义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个性中最鲜明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逐渐发生和发展的。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增加融洽性和相互的友谊,共同学习。
初中语文学习主要还停留在记忆和形象思维阶段,学习内容相对单一,学习的趣味性较强。初中阶段的学习,虽然三种基本文体、诗词、戏剧都有涉及,但是仍然以记叙类(包括小说、散文)为主,课文的故事性较强。说明文的选择注重文章的趣味性,尤其是冀教版更多选择的是科普小品文,对文体知识逐渐略化,比如《,蟋蟀》《天鹅》《绿色的基因革命》等。议论文的编排内容越来越少,除了经典的《谈骨气》,其它要么是演讲稿,要么介于议论和散文之间,学生难以快速明确地判断出文章体裁,比如,《谈读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古诗词的学习仅限于对课本知识的积累和赏析,文言文只要求学生能结合工具书了解其大一,课外拓展很少。现代诗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背诵、默写阶段。散文的选择也都比较注重故事性或景物描写,比如《,父亲的谜语》《背影》《敬畏生命》等。这些文章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文字浅显,内容简单,情感直白,易于理解。教材的编排和考试的方向,决定了初中语文学习仍停留在记忆和形象思维的阶段。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截然不同,记忆部分占考试内容比例极小,且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记忆部分考试分值不大,但是考核面很广,这表明高中语文仍然注重积累,但是积累的方式由课内学习转向了课外自主积累。说明文由初中浅显的科普类文章转变为内容深奥科学文,且考试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提取以及加工处理,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议论文则转变为内容深刻的社科文,距离学生生活的遥远,需要学生沉入其中反复揣摩,方能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文言文学习与初中差别更大,主要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要求学生将课内学到的文言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文学文阅读内容也出现突然加深的倾向,呈现出语淡情浓、更加突出人和生活本质的特点,这对初升入高中的学生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由于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的原因,学生很难自觉发现语文课程特点的变化,并自觉调整学习方法来适应新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一阶段,尤其是高一第一学期,要向学生简要介绍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的不同,指导学生如何尽快适应高中学习。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除了夯实背诵、默写基本学习环节,还要将学习重点转移到理解诗词描绘的情景、表达的情感上,并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面,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去理解初次接触的古诗词。引导学生逐渐改变学生在初中养成的“以本为本”的学习习惯。在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改变以朗读为预习方式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默读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思考。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议论文的论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标出来,并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文章结构,对于文章中重点字词和语句要及时进行标注和深度理解,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思考。这个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过程,逐渐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文学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初中语文学习的习惯,从文章内容、情节、表达方式、人物心情、主题思想入手去解析文章,而是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的产生时代、创作背景、作者的写作风格等较深层次去理解文章,解读文章中所包含的时代信息和时代思想,从而更加准确滴把握人物形象、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
3、教学方法要与学习内容一致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当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模式,尤其是初中学习更是以小组合作、生生互动为主。初中语文学习更适合课改后的模式,因为记忆性学习和形象思维的发展需要学生之间的互相检测和互相触发。经过初中三年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已经习惯了“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学习模式。但是,高中语文学习中需要学生不断发展逻辑思维,无论是哪个版块的学习都需要深度、缜密的思维,反复的比较和鉴别。这个过程需要精力高度集中和安静的环境,学生随时打断别人的思考,会影响其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适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在预习或者课堂阅读阶段,不许随便与周围人交流意见或者向别人询问,有不理解的内容先标注出来。当学生有了初步的学习结果时,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以提高课堂学校效率。当然,与初中语文学习的另一个显著不同,是学生要养成开发课外课程资源的习惯。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相对较深,涉及面也很广,不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全部解决的,也不是课堂上能全部能够涉及到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开发课外课程资源,利用工具书、网络资源或者身边的人力资源,来解决自己学习中的疑惑,从而促使学习更加深入。
4、小结
[关键词] 香港新高中 中国语文 课程改革
一、前言
根据现阶段教育发展情况,香港教育统筹局于2005年5月发表“334报告书”,提出香港三年高中学制将于2009/2010学年在中四级(即高中一年级)实施,同时采用改革的新高中课程。2007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联合编定《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作为2009年新高中语文的课程指导文件。同时,课程发展议会修订了《中学中国语文学习重点(试用)》,供三年制高中语文课程使用。
新高中学制对香港来说是一次新的教育尝试,而课程评估及指引的变化是教育改革的开始。本文主要分析香港新高中的语文课程指引文件,将新旧课程作对比研究。
二、课程结构
新课程结构概括为:引言,第一章概论,第二章课程架构,第三章课程规划,第四章学与教,第五章评估,第六章学与教资源。其中,前三章属课程内容,第四章讲教学,第五章讲评估,第六章讨论教材。同时,还有一本《中学中国语文建议学习重点(试用)》作参考。
结构安排上,新课程基本结构是齐全的,包括了课程、教学、评估、教材四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语文课程所要包含的内容。与2001年课程指引相比,2007年的较全面、具体。虽然两者都包括有课程、教学、评估、教材四方面,但2007年的增加了课程架构、课程规划两章,用较大篇幅叙述高中语文的课程设计原则、课程统筹等。相比2001年将初中及高中语文一起说明,2007年用独立篇章来单独说明新高中语文课程要求,显得更全面,为教师课程实施提供帮助。
2007年课程内容说明虽全面,但过于强调整体规划。比如课程评估及指引规定:出于整体规划的考虑,教师需要应学生学习兴趣、能力及方式不同来分别规划课程。按不同层次来安排不同课程,将给语文老师带来额外工作压力。结果可能各种版本课程规划效果一般,学生兴趣没得到满足。如能在语文必修课、选修课来调节,必修课学习基础知识,但在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能力选择。这样使得单个语文老师工作任务减少,同时也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一举两得。
三、学科性质
“学科性质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它决定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体现本科之所以能独立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因此,语文科的课程性质至关重要,决定语文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课程及评估指引在课程理念、课程宗旨、高中教育阶段学习目标都提到要兼顾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打好基础,强调审美情趣、体认中华文化、培养对国家与民族的感情、正面价值观、国际视野等。
这些观点很多是过去语文纲要没有提到的。相比较2001年课程指引只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并没太多提及人文性,新课程强调语文的“文道合一”,这是一较大改变。过去往往忽略语文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工具性,不能全面反映语文科性质。现在两者都要兼顾,强调能力与文化并重,是一个新的发展。因此,在学科性质上,新高中语文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比过去语文纲要全面。
四、教材
教材关系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材的选取至关重要。
香港新旧语文课程对教材的选取分别用“学习材料”、“学与教资源”章节来说明,名虽不同,但都讲述教材选取。两个课程指引都不设指定学习材料,给教师提供教材选取的意见,显得比较灵活。而对教材的定义,新旧课程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2001年从宏观角度界定教材定义和内涵,并从文字与音像材料提出选取的原则和具体要求;新高中语文课程则从教材作用来界定教材,但这里的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作业等资料,自然环境和人力等资源也被列为学与教资源,突破了传统教材观点。在资源类别里,特别提到要利用互联网与科技资源,借助互联网上语文资源;同时提到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这两项资源都是过去语文纲要所没有提到的,对于教材选取是一创新点,能拓展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选择空间。另外,新课程指引还说明了学与教资源的运用、发展和管理,并提供发展策略,强调教材发展的重要性。不足的是,规范未免太多,操作起来不易,若可精简则比较好。
五、评估
香港新旧语文课程指引均有评估这项。旧课程指引包括:评估目的;各学习范畴的评估;实施步骤;评估原则。新评估则分为:评估的角色;进展性和总结性评估;评估目标;校内评估;公开评核。
新旧课程指引文件都从评估的功能性来考虑,但两者着重点不同:前者着重对学习和教学的回馈,后者着重收集学生学习表现,以此达到诊断、回馈、促进学习、甄别和选拔等功用。另外,两者评估目也有所不同:前者强调将评估回馈给学生、教师、家长,希望以此来提高学习、教学效能;后者则针对语文科“文道合一”性质,目的是为衡量学生能力、文化素养、品德情意、对国家等的责任意识。
因此,虽然两者都强调借助评估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能,但相比起来,旧评估并没针对语文课性质,而是“一般性的评估知识”,新评估较清晰且针对性强,有利于发挥评估的作用。同时,新评估将校内评估和公开评核相结合,方式更多元化,相比旧的评估方式更灵活和全面。但是,没有做到“教与学的双向评估”,如果可以借鉴其他地方则更全面,比如上海对语文评估的经验,拓宽评估范围,做到对学生、教师教学、教材质量都实行评估。
六、小结
从课程结构、学科性质、教材及评估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香港语文课程的变化。总的来说,新高中语文课程的定位还比较准确,顺应实际需要做出变化,需不断改进。新课程的课程结构齐全;语文定性上,新课程学科性质的定位比过去语文纲要更为全面,强调语文课的“文道合一”;教材组织上,新课程扩大了教与学资源选择空间,同时强调教材的发展,可谓新创新;评估方面,新高中课程方式更多元化,对评估角色定位也较清晰,但缺乏双向性,需拓宽评估范围,才能进一步提高课程学习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教育统筹局.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学制――投资香港未来的行动方案.香港:政府印务局,2005.
[2]何文胜.港沪初中中国语文科课程的比较研究.香港教师中心学报,2007,(10):91-101.
[3]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初中及高中).香港:政府印务局,2001.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方法;探讨
伴随着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故此,语文的教学也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方法,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程应当加强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形成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形成比较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本文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如何实现创新做出了探究,以期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高中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中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面对新的知识缺少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积极地探究问题,而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很少给予学生主动讨论探究的机会,基本上采用灌输的上课方式,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欠缺,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比如:预习,复习,课后小结,尚未养成。
2. 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冲突。目前一些优秀的教学理论在语文课堂上得不到很好的应用,教师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合适的教学理论强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被学生接受。所以,传统语文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故此,新课改必然会在这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善。
3.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用不合理。目前的新课改尚在探索的阶段,很多教师没有将新课改的标准把握好,理解透。对新课改理念的不清楚,使得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完全走形,表面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积极,但是实际上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本质上并没有提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改变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①传统的教学思路是狭隘的,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思路,改变以往的沉闷的语文课堂,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使得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逐步提升。②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沉闷的复杂的语言,注意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出身临其境的情境,若语文课堂上仅有枯燥的考试重点,便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③语文教学的目的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就语文考试的题目来看,近年来的语文考核题目将重点放在主观题的考察上,也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无法适应这样的考试形式的,故此,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2)在语文课堂上提供民主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新课改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正确的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将课堂的主导者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一些语文知识,教师需要指出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为语文添加了鲜活的生命力,提高了语文在学生群体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改变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增加课堂导入的方式。语文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每一节课的课堂导入上都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导入的形式,但是导入的形式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只有这样,课堂导入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也会使得学生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创新
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注意使用的语言,对于语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有时由于过于枯燥致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分散注意力,易产生疲惫的感觉,这时,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课堂的沉闷,比如使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维,使用寓言、历史故事等增加知识的灵活性,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还使得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
四、在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
新课改环境下高中的语文教学可以引入现代化的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很多课堂上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在语文的课堂上引入了视频、音频、图像因素,帮助活跃课堂气氛,帮助活跃学生思维。在多媒体平台的建立中,教师可以建立语文学习的专业平台,在该平台上放置与语文有关的学习资料,在平台上与学生互动交流,探讨问题,及时解决语文学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创新方法
伴随着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故此,语文的教学也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方法,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程应当加强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形成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形成比较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本文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如何实现创新做出了探究,以期对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一、高中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中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面对新的知识缺少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会积极地探究问题,而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很少给予学生主动讨论探究的机会,基本上采用灌输的上课方式,这样的语文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欠缺,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比如:预习,复习,课后小结,尚未养成。
2、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冲突。
目前一些优秀的教学理论在语文课堂上得不到很好的应用,教师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合适的教学理论强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被学生接受。所以,传统语文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故此,新课改必然会在这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善。3、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用不合理。目前的新课改尚在探索的阶段,很多教师没有将新课改的标准把握好,理解透。对新课改理念的不清楚,使得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完全走形,表面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积极,但是实际上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本质上并没有提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1)改变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
①传统的教学思路是狭隘的,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摒弃一些陈旧的教学思路,改变以往的沉闷的语文课堂,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使得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逐步提升。②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沉闷的复杂的语言,注意在语文课堂上运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出身临其境的情境,若语文课堂上仅有枯燥的考试重点,便会降低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求知的热情。③语文教学的目的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就语文考试的题目来看,近年来的语文考核题目将重点放在主观题的考察上,也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无法适应这样的考试形式的,故此,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2)改变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形式。
增加课堂导入的方式。语文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每一节课的课堂导入上都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导入的形式,但是导入的形式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只有这样,课堂导入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也会使得学生对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高中语文教学语言的创新
教师在讲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注意使用的语言,对于语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有时由于过于枯燥致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分散注意力,易产生疲惫的感觉,这时,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课堂的沉闷,比如使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维,使用寓言、历史故事等增加知识的灵活性,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还使得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
四、在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体验;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210-01
情感体验是,尝试将受教育者的情感有调节到一定的愉快的情绪状态,从而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教育和课程教育的倾向。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模式,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情感方式,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总是与情感相关联的。情感的方式决定高中生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情感关系[1]。
一、高中生情感的特点
在掌握知识的综合开发能力,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智力开发,促进情感态度强大的全面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创造真正的学习情况,教师教学启发引导,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况下,主动探索和认知。布鲁纳的理论的动机,利用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建一个丰富而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积极性。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大量的信息,相比传统的黑板,有时会浪费更多的课堂时间,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一个比较可行的解决方案的高中语文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2]。高中学生情绪样本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校的老师们开始尝试情感渗透的教学方法教学,极大地推动语言教学水平的提升。加强教师积极的情感渗透教学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促进其进一步的优化,在教学中的应用,这是一个高中学生以获得良好的中学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教师移情及对学生的期望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由于合情推理是用来发现高中语文知识的一种形式,演绎推理梳理完成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语言理论,学习高的演绎推理中学语文不仅需要学习语文能力,还需要学习合情推理的逻辑思维,学习思维,形象思维。而笔者发现在长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重视,绝大多数教师,有的甚至任意剥夺,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减弱和抑制逐步扼杀创造力学生和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3]。
2、加强情感教学建设,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提升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高中生高中语文教学成长的规律,发挥其对德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特征是否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我们不仅要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了解他们在现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既要从他们的年龄特征上进行分析。又必须对他们生活的特定社会环境加以考察。
3、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在选定的教学环境,教学设计,设计良好的教学计划的实施。一般情况下,先安排学习的教师,以确定明确的任务,学生自主探索或辅助学习,教师和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
三、情感理念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出台,进一步规划和部署了基础教育发展大计,对培养基础教育过程中不断加强投入力度,对高中的发展建设不断加强扶持力度,进一步科学分析和认识了高中学生的培养途径和定位。
1、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情感交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主动构建所学的知识,并领会其中的意义。课前,同学们预习完成基础知识问题,思考和量力完成探究预设问题,仔细进行高中语文认知拓展,尝试完成即时检测,交教师批阅。教师批阅或抽查导学案并记录发现的问题为课堂教学做准备。课中,教师引领学生借助导学案这个平台,完成知识建构,着重组织问题探究的展示、争鸣,补充和完善思路,进行知识归纳小结,点拨认知拓展和评议即时检测[4]。
2、人本思想下运用语言艺术
人本主义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强调了过程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关心、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决策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鼓励学生探究、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的理念,从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
3、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课堂的氛围,这样才会让学习更加有效果。同时,要积极地发挥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因素,通过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可以让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和热情,老师和学生处于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可以将语文教学进行得更有激情。在语文课堂要坚持教学环境的重要性,这样才会在情感体验中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氛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课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温焕芹.初中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6):98-100.
[2] 杨 莉.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与对策分析[J].文理导航(中).2010(03):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