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民营银行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09-12 17:03:43

序论:在您撰写民营银行的发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民营银行的发展

第1篇

银行业在引入民间资本的问题一直我国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多年来也在不断积极探索。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发展民营行的必要性,介绍了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现状,和台湾民营银行的经验,以期为我国正在探索的“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设立民营银行等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民营银行;发展现状;经验借鉴

1998年至2000年的三年时间里,世界银行金融市场发展局对世界107个国家的金融和银行体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截止2000年底,其资产规模占全球银行资产的比例接近70%。并且从发展趋势来看,自1990年以来,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民营银行的资产比重总体呈上升态势,而国有银行资产比重则在不断下降。其中,发达国家国有银行资产比重平均由40%下降到20%,发展中国家则平均由60%下降到40%。由此可见,民营银行已经日趋成为各国银行业的主流。

一、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发展民营银行并非是权益之计,而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战略改革的战略性步,从我国目前来看,发展民营银行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一,是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竞争的客观要求。

中国的银行体制开始改革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中农工建4家国有银行为主体,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银行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银行业格局,但是总体上银行业的集中度仍然很高,近70%的存贷款增量仍然被国有和国有控股银行掌握。到目前为止,国有四大商业银行仍然处于垄断地位,而且这种由于计划经济的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垄断本身是不会主动产生优化银行产业结构的动力的,从而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对金融资源的配置低下的现状。发展民营银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步伐,使得我国的金融体系更加健全和稳定。

第二,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必然要求。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企业总数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9%,对我国的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开发。当前,“十二五”规划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战略重点,这其中离不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进而离不开一个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健全有效的金融体系支持。现阶段,我国的银行业仍然由国有银行垄断,它们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一直制约着他们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

第三,是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现实途径。

民间金融的特点是自发和自主,主要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地下钱庄和典当等形式。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民间金融的利率水平普遍比较高,并且缺乏法律保护,隐含较大的支付风险,并且民间借贷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处于比较混乱的自发状态,因此容易引发借贷纠纷和刑事案件。不少债权人常通过暴力形式收回借款,导致地区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加大经济和金融运行风险。而民间银行有着现有正式融资渠道所不具有的优势,同时,可以使民间借贷起到很强的规范作用。

二、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民营银行是由民间资本控制与经营的,相对于国有银行而言的一种现代金融企业,它是产权结构、资产结构和治理结构的统一。

2013年,政策放开,民间资本兴办银行一浪高过一浪,出现了“全民银行”的投资热潮。民资渴望进入银行业,一是看中银行的高收益;二是期望能够为企业自身服务,解决融资困境,在更大范围内利用金融资源,甚至不排除有些企业想高关联交易,使民营银行成为自身的融资平台;三是将来民营银行可以上市,套现,这对企业来说可谓是一本万利。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目前,我国首批试点地区名单已经确定。

三、台湾民营银行的经验借鉴

(一)开放民营银行设立的速度不宜过快

台湾地区开放民营银行设立时,首批核准了16家民营银行。新设的民营银行资本规模远高于既有的公营银行,短期内对货币市场、人才储备等造成冲击,长期中更导致银行数量过多、竞争过度,银行业利润下降,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

(二)较高的资本金门槛不仅无法有效限制申报数量,反而导致其与公营银行形成了同质化竞争

为限制民营银行申报家数,台湾地区相关部门为其设定了远高于公营银行的资本金门槛。事实证明,资本金规模未能限制民营银行申报数量。准入门槛采取“一刀切”模式,未考虑新设银行的业务种类、经营规模等。民营银行诞生伊始就背负着巨额的资本金压力,业务重点自然是传统的大企业贷款,未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三)开放民营银行设立应考虑金融服务的地域性、产业性等特征

台湾地区开放民营银行设立时没有考虑地域、产业等因素,银行可自主选择网点分布、客户类型,几乎所有的银行都集中争抢大型企业客户的存贷业务。在总结开放民营银行设立的经验教训时,应多考虑客户的地域、产业等特征,首批开放针对特定地区。

(四)开放民营银行设立的同时应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与民营化同步进行的过程中

从开放民营银行设立至今,台湾地区一直没有建立可行的银行破产退出机制。这种“只进不出”的市场存在很高的道德风险。随着民营银行数量的激增,因其个体运营上的差异而导致的优胜略汰不可避免,但是台湾当局一直没有建立有效的银行退出机制。在这种环境下,经营不善的银行在考虑退出市场时发现退出成本太高,因而更多地依赖于台湾当局对银行采取的“不可倒闭”政策,形成了很高的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熊继洲,罗得志.民营银行:台湾的经验与教训[A].金融研究,2003,(2):1221

第2篇

一、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

(一)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是完善区域金融机构体系的需要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清理整顿力度的不断加大,金融机构结构发生了不小变化。经过几年的整顿改革,四大银行县城分支机构被撤并三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基本上是国家控股或变相的国家控股,城市信用社被强制合并为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基金会全部关闭。金融机构的整顿改革固然带来了集约化效应,但同时也带来了基层地区金融机构体系不合理,基层融资出现真空现象等负面影响。而加快民营银行的发展步伐,将有利于完善区域金融机构体系和满足不同地区各类企业和农民的融资服务需求。

(二)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是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需要

经济理论和实践都反复证明,垄断性越强,竞争性越弱,而没有竞争的市场就没有活力。目前四大银行牢牢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表示市场集中度的几项指标中,除利润额指标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其它几项指标之和都超过了70%的水平。这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中的相对规模过大,市场集中度过高,而且市场集中度与资产利润率相背离,表现出了明显的规模不经济。笔者认为,打破金融这种垄断的要害就是在已设立的民营银行的基础上加快民营银行的发展,通过大量生机勃勃的民营金融机构来改善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给体制僵化和效率低下的国有商业银行施加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产生提高效率和进行机制转换的动力。

(三)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需要

可以说,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实现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是中小企业的强有力增长,但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并没有得到金融机构的有力支持。一方面,因中小企业经营上的自身缺陷,其提供的经营及财务信息很难被大型金融机构经理人所接受,从而无法获得大银行的有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受资金规模的限制,不能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于是中小企业在两难之下只好求助“地下钱庄”,从而面临着融资难、融资成本较高的困难。这不仅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民营银行的出现则可以弥补这一点。民营银行以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为主,它们分散各地,对各地的中小企业情况比较了解,取得信息的成本低,运作比较灵活,可以补充大银行留下的死角,为中小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四)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是加强国内外金融机构抗争的需要

根据我国人世时所作的承诺,加入世贸组织5年后,中国的金融业天门将向外敞开。截至2007年底,在华外资银行已达90家(不含下设分行),其中21家被银监会批准改制为内地法人银行。外资银行凭借其各方面的优势与我国银行展开激烈的竞争,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银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相对缓慢,对内开放不足,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占主体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庞大,历史包袱沉重,盈利能力不足,不良资产比率居高不下。这些不利因素都使其在与外资银行竞争中处于劣势,很难与外资银行抗衡。相反,具有“小、快、灵”体制优势的民营银行没有历史包袱,容易吸收外资银行的优点和长处,更容易适应环境,更具有竞争力,能增强国内金融业的活力和实力,最大限度填补国内金融业存在的市场间隙。因此,加快民营银行的发展,进而建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民营银行,有助于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缓和加入WTO对国内金融业的冲击。

二、制约民营银行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缺乏明晰的产权制度

民营银行制度成熟的国家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民营银行首先需要产权明晰的产权硬约束的制度环境。而我国在产权制度改革上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没有彻底实现政企分开,产权依然存在软约束问题。这一点在金融业中显得尤为严重。就拿最为接近“产权明晰”的民生银行来看,资金来源虽来自民间,但因按“民有、党管、国营”模式组建,银行的控制权、人事权其实不同程度地掌握在政府手中,那么银行就不能完全按市场机制开展业务寻求发展、形成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这一状况阻碍着我国民营银行的规范化发展。

(二)缺乏充分和统一的金融监管规则

因我国长期实行民营银行阻入政策,对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退出及监管缺乏充分和统一规范的规则约束,行政管制色彩相对浓厚。一家银行能否组建及如何组建均无法可依,无规则可循,主要取决于行政指令,并由行政部门主持组建。退出方式也相类似。金融监管无论在法规、制度和措施方面,还是在基层监管机构设置、监管手段和技术方面都处于空白状态,这种状态使民营银行缺乏在规范规则条件下健康发展。

(三)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

从存款业务来看,民营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而这些资金偏好追求较高的风险收益率。如果民营银行按现行相对固定且较低的利率与国有银行竞争,要吸收这部分存款是不可能的。从贷款业务来看,民营银行的贷款客户主要是中小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财务状况透明度较低、可供贷款担保或抵押的资产不足等问题,民营银行提供贷款自然需要更高的风险补偿,收取相对较高的利率。这要求民营银行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来决定存贷款利率。而这一点又与现行利率管制相悖。

(四)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民营银行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一个高度市场化和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同业之间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而在我国,国有银行凭借特殊的产权性质;就享有国家的隐含担保,不用担心破产,所以公众对其信任百般。相比之下,民营银行没有那么幸运,它们一无国家信誉担保,二元存款保险体系,三无法律保护、政策的有力扶持,四无规模,必然影响公众对民营银行的信任度,从而形成不利于民营银行经营的制度环境。

三、加快发展民营银行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就我国目前的民营银行政策环境来说,虽然民营银行是金融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但目前国家并没有对民营银行释放出足够的官方信息,国家政策还不够明朗,缺乏力度。所以,民营银行目前并未享有金融业国民待遇,并没有被一视同仁。民营银行得不到国家有力政策支持就得不到大

的发展。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取消各种不必要的歧视,使更多的民营银行尽快进入金融市场,发挥其对金融业的作用。

(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政府行为

我国银行企业存在严重产权约束软化的问题,这使民营银行难以规范发展。因此,办民营银行必须规范政府行为:一方面要求彻底实现政企分开,实现产权明晰,做到不能让政府控股,或者最好不让政府参股,以避免政府行为的干扰;另一方面要求政府行为必须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法行使管理职能,以形成高效率的政府管理机制,减少民营银行在发展中不应有的政策性负担,使民营银行轻松上阵,稳健快速发展。

(三)在定价方面,应率先实行民营银行利率市场化

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规范民间金融秩序的目的出发,应率先实行民营银行利率市场化,即允许民营银行在央行规定的浮动幅度范围内适当上调企业和个人的存款利率,允许民营银行自主地根据不同的贷款对象和贷款种类,适当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这样可以带来三种功效:一是适当提高存款利率水平,有利于增加民营银行的存款客户及资金来源,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相应调整贷款利率水平,提高盈利率,可扭转民营银行当前的竞争劣势;三是通过扩大民营银行利率决定权,可以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合法、合规的金融市场,使非法的地下资金转变为民营银行的合法运营资金,进而有利于金融市场的规范发展。

(四)建立、完善民营银行金融监管法规

1、建立并严格执行完全市场化的市场准入原则。对申请开业的民营银行进行严格审批是实现有效金融监管的起点,也是民营银行稳健发展的基石。因此,要求申报单位必须提交各种详细而真实的文件资料。

2、应按市场化的原则建立经营监管法规。为了入市后的民营银行有一个正常经营的保障,除了靠银行自律、自控之外,监管部门要备一套经营监管法规。而经营监管的基础在于信息的及时性与真实性。因此,监管部门必须设计出一套机制来快速准确获得银行运行的真实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应按市场化的原则建立退出法规。为了保证整个金融体制的稳定,必须有民营银行的退出法规。应当建立明确的金融纪律和对违纪行为的处罚规定,特别是要有一整套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的程序,必须非常清楚地规定由谁来执行银行的破产清算,必须在破产程序中保证广大储户的利益,防止把民营银行的风险集中到中央银行,避免在金融业出现道德风险。

(五)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的基石。由于民营银行服务对象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信誉度偏低。民营银行在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分析信息的能力均有不足。由于信息不对称民营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面临较高的风险。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企业自觉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在我国,守信氛围还没有形成,单靠企业本身自觉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作用。政府应组织成立专业机构,建立一个真实可靠的信用评级制度,向银行提供有关企业信誉的信用资历和信用证明;同时建立严格的违信惩罚制度、增强企业守信意识、树立守信形象以增强民营银行贷款信心。

(六)加强国家投入,增强民营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第3篇

[关键词]民营银行;路径选择;市场定位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6-0075-02

1 民营银行的理论内涵

在国外,私人银行(Private Bank)一方面是指银行向高端客户提供的包括存贷款、个人信托和资产转移等服务,另一方面是指向上述客户提供这些服务的机构。在我国,央行于2002年12月2日声明不允许发展私人银行。徐滇庆也否认民营银行等同于“私人或家族式的银行”,强调民营银行是“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股份制银行,而绝不是任何一种私人银行或家族钱庄,也不是低档次的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对于民营银行的理论内涵,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产权结构、资产结构以及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加以界定:

(1) 产权结构论,即强调产权结构,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国外多数学者都赞同这种观点,认为民营银行就是与国有银行(state-owned bank)相对的银行,也就是私人(除国有资产以外的资产所有者)控股的银行。霍德明、李纪珍(2002)结合台湾地区的经验,认为“民营银行的标准在于公股数量低于50%”。

(2) 资产结构论,即强调银行的资产结构,认为以民营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部分学者将民营银行视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专业银行,认为中国民营银行目前较合适走“社区银行”之路。沙虎居提出了“区域性民营银行”的概念,即只有区域内自然人和民营企业参股、向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按市场化机制运营的银行。邓薇(2010)认为在民营经济较发达地区要发展民营银行主要为中小企业输血。

(3) 公司治理结构论,即强调民营银行的治理以及市场化机制经营特点,认为民营银行应该是以良好的治理为基础,采用市场化经营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巴曙松(2001)认为“民营银行是指在银行内部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

大部分学者则主张从资本结构、银行业务、经营原则、治理结构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民营银行的性质。如张杰(2003)提出判断民营金融的三大标准,即“归谁所有、由谁经营、由谁来监管”。熊继洲(2003)认为民营银行应该是“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运行的拥有合理产权和市场化公司治理的商业银行”。李健(2005)在分析了三种界定原则之后,给出了较为全面的定义,即“向民营企业和城乡居民定向募集资本而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银行业务,依靠银行自身的信用,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组织”。

2 发展民营银行的理论基础

(1) 金融中介理论。金融中介理论分为传统和现代金融中介理论。传统金融中介理论主要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两方面加以分析,认为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克服与金融资产交易相关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以及由金融交易中的不对称信息和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交易成本。Benston和Smith(1976)认为在没有任何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不可分割性等摩擦的市场上,也就不会有金融中介存在。L-eland和Pyle(1977)通过模型证明拥有私人信息的企业可以通过将自有资金投资于该项目,使外部投资者相信他确实拥有私人信息。现代金融中介理论强调金融机构是资金流动性中介,具有管理风险、节省参与成本的功能。Diamond和Dy bvig(1983)在其著名的DD模型中从流动性转换功能的角度证明了金融中介(主要是存款类金融中介)存在的理由。Allen 和Santomero(1998)认为由于存在管理者的自我利益、税收的非线性、财务困境成本和资本市场的非完美性四个原因,企业需要金融中介为他们规避风险提供相应的避险产品和增值工具。国内学者冯斌星、何炼成、窦尔翔(2005)将效率观作为分析出发点,解释在不同经济形态下各种金融中介之所以存在和发展的真实原因,区别于以前研究采用的结构观和功能观。

(2)金融结构理论。早期的金融结构理论研究主要把金融活动和金融现象作为一种结构即金融结构来研究。Goldsmith(1969)将各种金融现象归结为三个基本方面: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结构,他同时认为金融理论的主要职责是“找出决定一国金融结构、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主要经济因素,并阐述这些因素怎样通过相互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近期的很多金融结构研究则主要关注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相关性。如King和Levine(1993)、 Levine和Zervos(1998)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有关金融体系发展水平的数据与有关当前和未来经济增长的数据密切相关。他们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高水平的金融发展与更快的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积累、经济效率提高总是高度正相关的。Rajan和Zingales(1998)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在金融发达的国家,融资依赖度高的产业其发展速度也较快。国内学者则主要借鉴国外的分析指标分析我国经济结构与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如王广谦(2002)和杨再平(2002)。

(3)金融深化理论。Machinnon(1973)和Shaw(1973)指出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存在着利率管制、金融结构严格管理和金融效率低下等问题,金融效率的低下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Machinnon 提出经济货币化率指标M2/GNP作为衡量一国金融中介体的总体规模。早期国外学者提出金融深化理论都是基于同一信念,即在金融领域和其他一切经济领域一样,可以借助于市场机制的力量达到一种均衡状态,所以应当减少对金融的干预。我国学者也结合国内实证研究对金融深化理论进行一定的发展。金纯(2006)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程度和经济货币化程度及金融相关率的线性分析,证明融资渠道的拓宽和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将极大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陈凌佳、顾雪娟、杨剑波(2008)则认为“中国金融深化的数量化指标达到较高的水平,而其发展的内在质量不高,金融资产发展的规范化程度较低”。

3 发展民营银行的路径选择

(1)存量改革,即通过对现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产权改革形成民营银行。王自力(2002)强调“把加快存量改革作为银行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邱兆祥(2003)认为,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引进民间资本,发展非国有民营银行的路径,既可以新设,也可以通过存量改造。但鉴于我国中小银行已有一定存量,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对现有的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进行重组和股份制改造,使之走上市场化经营轨道是最佳选择。白钦先(2004)认为民营化是中国金融业的趋势,在具体步骤上,应先改造农村和城市信用社、地方商业银行,然后才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光(2002)和张汉亚(2008)都提议将现有的地下钱庄等民间金融机构公开化和合法化,可以填补我国县域金融不足或真空。

(2)增量改革,即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全新创设民营银行。林毅夫(2001)认为,必须放松银行的市场准入条件以实现银行业的完全竞争。徐滇庆、巴曙松(2002)认为改造一栋危楼要比重建大厦难得多,强调创建新的民营银行。赵守国(2004)提出以发展民营银行为重点,推进中国银行业“体制外”发展的增量模式,才能形成“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原则的适度竞争的商业银行体系”。孙大午(2006)认为“拆大、放小、民营化”是发展民间金融的主要路径选择。

(3)无论存量改造还是增量发展,不仅取决于我国现阶段金融的总体现状,更取决于改革、发展的趋势。杨云斌(1999)提出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的情况下将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改组改造为独立的专门性银行,或者新建一批中小企业银行,执行国家优惠政策,主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孙世重(2003)认为“既要为民间资本参股原有的正规金融体系开辟合法渠道,也要为设立新的民营银行创造制度空间”,同时把孰轻孰重、谁先谁后的问题交给市场而不是政府。巴曙松(2002)、晏陆蓉和林晓甫(2003)、杨仕晋(2003)、朱思爽(2005)、王修华和彭建刚(2007)、王剑灵(2008)、张淑芳(2010)等都强调发展面向中小企业、农业和社区内居民金融需求的社区银行的必要性,路径选择可以结合各地具体情况采用存量改造或增量发展。

也有的学者认为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路径可以有四种:一是全新设立,即增量改革模式;二是通过收购兼并地区性商业银行或城乡信用社进入市场,可称为收购模式;三是对基层金融体系中产权结构中已经包含非国有成分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的民营化改制,可称为准存量改革模式;四是对现有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的民营化转制,也即存量改革模式。

4 民营银行的市场定位

(1)成立区域性的中小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林毅夫(2003)认为发展民营银行的主要目的是“补课”,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和重要性上都占绝对优势,推动中小银行发展目的是设立合适的金融机构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樊纲(2003)指出民营银行就应该定位成区域性、民营性、地方化的中小银行,在业务上补大银行的缺漏,而不应该立足于和大银行竞争。许小平、杨晓艳(2005)提出在改善中心企业融资困难上,民营银行具有信息、组织和机制方面的优势。李健(2006)认为民营银行在客户群的选择上应将地方中小企业作为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理由是国有银行主要服务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少顾及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或者其调研资费较高、审批程序较长而导致贷款成本比较高,使中小企业难以接受。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户多面广形式多样,对信贷的需求具有要得急、数额小、频率高的特点,要求民营银行为其提供高度灵活的专业化服务”。王元京(2010)认为民营银行应发展适合中小企业和个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民营银行在其他银行开展的同类业务上具有比较优势,同时不断创新其他银行尚未开展的业务和服务,强化民营银行的弥补优势和创新优势。

(2)通过政策引导,实行业务多元化,改善金融结构,应对外资冲击。樊纲(2005)建议中国应发展多层次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的发展既需要全国性的大商业银行,同样也不能缺少地方性的小型民营银行。刘卫红(2002)、韦衡(2003)、傅白水(2005)、钱方明(2008)探讨了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后,传统的商业银行市场定位战略受到的挑战,指出民营银行必须借鉴外资银行混业经营、风险管理等模式,确定新的市场定位战略。龙海明、李莎(2004)则支持民营银行业务多元化,认为民营银行业务发展的着重点不是在储蓄上与国有银行竞争,或在规模、技术手段、中间业务方面与外资银行较劲,因为若靠这种金融战略,民营银行最终只能狭隘地停留在社区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或信用社的层面上。因此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民族银行体系,才能有效应对外资金融机构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程工.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与方式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8(5):27-33.

[2]巴曙松.社区银行能否成为中国银行业放松管制的突破口?[J].现代管理科学,2002(7):19-21.

[3]董红蕾.增量改革模式中的民营银行市场准入[J].财经问题研究,2003(4):46-48.

[4]李健. 关于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学术观点综述[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71-77.

第4篇

[关键词] 民营银行; 发展路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6. 046

[中图分类号] F83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6- 0077- 01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加速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银行的发展要求越来越迫切。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别于国有银行,不仅在资本金来源上实现民营化,而且要实现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发展民营银行业不仅有助于规范不受法律保护的地下金融,启动民间资本,而且对于提高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推进银行业结构调整、金融体制改革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民营银行的优势

1.1 明确的产权制度

民营银行具有清晰的产权结构,这正是民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民营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基础。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具体所有者的监督,所有权和经营权难以彻底分离,而且在短时间内难以通过改组来改善,建立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如果将民营银行定义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银行,民营银行就有了具体的所有者,避免了政府对银行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使银行的盈利性目标不受政府的政策性目标的干扰,能够高效地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民营银行由若干战略出资人和众多中小股东共同组成股份有限公司,从制度上可以避免政府对其进行制度外的干涉,保障民营银行实行真正意义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1.2 信息充分,成本较低

民营银行的自身定位减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决定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信息以及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信用。民营企业主要是大量的地方性中小企业,其分布面广泛,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状况千差万别,其管理成本高、信息离散度高、贷款需求次数频繁、计划性差、贷款数额少。国有银行在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上,存在很高的信息收集和更新的成本,缺乏规模效益。民营银行在此市场上具有先天的信息优势,掌握客户信息全面,极易沟通,从而能充分地利用地方的信息,很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以及由于信息不充分而导致的高交易成本这一障碍,显著地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便于民营银行更好地选择贷款投向,形成高质量的信贷资产,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促进银企间的良性循环。

1.3 经营机制灵活

与国有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审批相比,民营银行由于规模相对较小,管理成本较低,决策迅速,能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生产的特点。例如:在泰隆,5万~10万元的小额贷款打入客户账户只需几分钟,而50万元的批贷也只需要半小时,而两家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均不到3%,显示了民营体制的优势。因此,相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有益的补充。

2 建立民营银行的必然性

2.1 完善我国银行产业,形成互补优势

发展民营银行可完善和丰富我国金融体系的内在结构,在分工上,与大银行形成协作。大银行获得中小企业的信息成本高,灵活性不足,而民营银行分散在各地对中小企业情况较熟悉获取信息的成本较低、运作灵活。民营银行的出现将弥补大银行服务的遗漏,为中小企业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2.2 满足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补充国有银行的不足

国有商业银行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中角色转换滞后,在原有的信用机制中,由于非公有制经济被排除在社会经济制度之外,所以无法获得国有经济得到的信用安排。到目前为止,金融改革在突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信用关系不起作用,国有商业银行仍然难以向三农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民营银行可以优化现行金融体系下的信用机制,加大对三农发展的金融服务,促进三农的健康良性发展。

2.3 提高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改善资源配置格局

民营银行的业务经营及其发展完善,能够为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外源融资,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建立和发展民营银行,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改善由国有金融部门垄断性形成的十分低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格局。

3 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

3.1 吸收民间资本组建民营化的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

农村经济不单纯由农业和农户组成,还包括农村工商企业。随着部分地区农村工商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其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多,从而为商业化金融组织在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组建农村股份制民营商业银行,其股东以农村信用社原有社员为主,重点吸收有资金实力的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开办的中小企业使其资本金全部由民间资本入股。

3.2 现有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造

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优点是不带有专业属性,但是其资金规模比较狭小,开展业务的地域范围有限,且带有地方行政色彩,并未与地方政府完全脱离。历史遗留问题多,经营方法陈旧,产权不明确。此类改组过来的银行迫切需要进行企业化改造。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造需从3个方面入手:弱化政府行为,实行企业化;实行股份制,实行产权人格化;吸纳社会股份,使之民营化。

第5篇

关键词:民营银行 风险防范 政策措施

一、民营银行的定义与优势

民营银行是指由民间资本控制与经营的,权、责、利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或者说民营银行是以民有、民治、民益、民责为基础的由民营资本控制与经营管理的责任、权力、利益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

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具有的优势是:(1)发展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因为它以民营经济成分为主,受政府影响小,可以自主决定经营管理业务发展,自由任命人事,有效促进民营银行的长远发展。(2)服务理念具有商业性,民营银行可在法律框架内最大限度的克服国有商业银行坐等顾客上门的弊端。(3)由于民营银行规模小,经营管理费用少,所以其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和成本优势。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银行,它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打破了银行业长期垄断的现象,促进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在发展民营银行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金融机构发展经验,吸取他们的教训。

二、国内外民营银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一)台湾民营银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1、台湾民营银行发展的经验

(1)台湾采取渐进式的银行民营化策略,稳步实现改革。台湾的金融自由化一直是按部就班分阶段进行,公营银行民营化分三个阶段推进:“当政府资本低于 50%时,该事业法令规定上由公营事业转为民营事业;第二阶段政府持股不及50%,但对公司营运仍具决定性的影响;第三阶段政府持股己无法控制、影响该事业,即政府持股变成纯粹持有资产的一种形式。”

(2)通过在放松管制的过程中加强金融监管的方式,来减轻放松管制带来的震荡。台湾在推行银行民营化过程中,一直没放松对金融的监管。不管是新设民营银行,还是公营银行的民营化,台湾政府实施每一重要举措之前,都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书。而后,随着民营化逐步深化,台湾政府也在不断进行监管创新。另外增强银行的内部监督功能,并加大了违反银行法的处罚力度。

2、台湾民营银行发展的教训。台湾新设立的民营银行数量过多,直接导致银行间竞争过度,进而引起银行市场占有率普遍偏低、经营困难加大、收益下降,严重影响了整个银行业的效率提高。

(二)美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的银行业以民营(私营)银行为起点,民营银行一直贯穿于银行业发展的始终。所以从美国银行也发展历史可以看出:

1、不断发展的民营银行逐渐成为美国的主要银行形式,伴随着日渐成熟的市场机制,她显示出比国有银行更高的效率。同时,在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思想的影响下,还存在一些国有金融形式弥补市场机制失灵所引发的问题。

2、政府与民营银行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在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通过将私有金融国有化,来实现国家对金融资源的控制,短期内成效显著,但时间长了会产生例如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机构缺乏活力等负面作用。一旦经济恢复时,处于平衡发展时期,应恢复民营金融机构的本来面目,使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三、我国发展民营银行需要应对的挑战

民营银行虽然有其优势,但在发展民营银行的过程中除了要积极学习外国的民营银行的经验汲取教训,还要结合我国特有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充分全面考虑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所具有的特殊风险,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风险。风险主要表现为:

1、公众信任风险

银行是依靠信用进行经营的特殊企业,公众对银行的信任与否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在改革中新产生的民营银行,还没有建立起充足的公众信任度。另外,由于缺乏国家信誉支持的保证,民营银行的公众信任风险可能会大于现存的5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应该凭借其优质、真诚、周到的服务来确立自己的信誉,尽快建立起公众信任。同时,可以考虑在民营银行间建立存款保险体系,在银行内部建立一定比例的备付金制度,做好资金的准备工作。为了更好地发展民营银行也可以开放同业拆借市场来得到短期或隔夜的拆借资金,以便民营银行更好地经营。

2、行业竞争风险

民营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着很大的同业竞争压力。因为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分支机构少,结算渠道不畅,资金实力有限,资金筹集渠道受限。并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国外银行的涌入,都会使得竞争主体增多。民营银行如果不能走在市场的前列,则会很有可能失去客户和市场份额,难逃被兼并收购的命运。在应对同业竞争风险时,民营银行可以考虑:一方面从高起点入手,尽量绕开一般领域,将发展领域定位于客户需要而传统银行暂时无法满足的地方,例如,网上银行领域。另一方面,民营银行要充分认识到其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共生配合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整合业务流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机制,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3、银行资本不足带来的风险

资本金显示着一个银行信誉的高低、经济实力的大小,是补偿意外损失、维护存款者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资本金的多少与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成正比,资本金充裕,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强、信誉度就高,反之相反。根据民营银行的特点可知它的资本金来源渠道有限,资本金的扩充也存在一定困难,虽然上市发行是增加基本金的一种方式,但是上市、配股的限制又很多,周期也较长,难以在短期弥补资本。应对资本不足带来的风险,民营银行可以在成立初几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用税后利润补充资本金,把盈余公积转增为股本或者配股等方式来扩充资本。

4、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民营银行的主要宗旨之一就是服务中小企业,为他们提供贷款。然而民营银行与中小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民营银行很难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负债率较高,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假借破产之名,逃废银行债务,或是逃避银行监督,在资产评估清算上“做手脚”,或是采取各种手段悬空银行贷款。民营银行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降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①在国家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的条件下,银行与贷款担保机构需要紧密配合,提高担保方式的效率进而提高贷款的安全程度。②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资信状况的评价体系,强化内部监督和制约功能,健全贷款风险防范机制。

尽管首批民营银行的诞生还有一段路程要走,面对的挑战也很多,但只要在充分吸取国内外民营银行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民营银行终会成为银行业中的重要部分。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会给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并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金融生态环境,有效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首批民营银行的成立同时也向世界昭示,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停止,步伐会更加坚定。

参考文献:

[1] 杨海英.试论我国民营银行发展问题[J].知识经济,2010,36页

第6篇

民营银行是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的银行,简单来说就是民营性质的银行,主要由民间资本控股组成,也就是国家不参与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民营银行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改变当下银行业垄断的现象,为社会提供更方便的金融服务。只有改变中国商业银行的国有垄断局面,才可能实现金融机构的多元发展。国有银行与民营银行有两点明显的差别:一是私营性,这是由民营银行产权结构决定的,主要是非公经济,同时这也是民营银行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政府干预行为的发生的主要原因;二自主程度的不同,民营银行的经营管理权,在人事管理问题上不会受到外界干预,完全由银行自主决定,而国有银行受到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

与国有银行相比较,民营银行不但能够满足一般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居民的储蓄需求,同时它提供更多的服务供居民选择,改善了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的垄断局面,对银行业起到了促进作用,对银行业整体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 民营银行的发展困难

(1)增资扩股难度大。民间银行是由民间资本控股而成,且试点大多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或偏远的地区,由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且企业的数量少、规模小,更加大了民营银行增资扩股的难度。在加上与控股的民营企业有许多的关联交易,一旦企业产生经济问题,民营银行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

(2)金融服务水平低。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社会知名度低、网点少,业务简单,直接导致它对社会存款的吸引力小,因此民营银行业务量小,盈利能力弱化,可持续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民营银行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主要目标的金融机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钱不够的现象,控股的民企自身经营都存在资金问题,在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情况下,民营银行的目标很难实现。

(3)市场准入要求高。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利润,银行破产可能引起整个行业的动荡,因此,民营银行的安全性必然成为首要问题,严格限制市场准入是审批民营银行的必然要求。我国银监会对民营银行的审批要求严格,主要为了防止出现投机现象,同时控制民营银行数量。投机现象容易破坏金融机制,出现道德风险,对银行数量的控制主要防止数量过多的导致的效率低下以及恶性竞争现象的出现。

(4)服务手段单一。我国民营银行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因此不论是资金还是市场能力都很有限,尤其是对于市场风险的应变能力与大银行相比处于劣势。大多数的民营银行由于各种限制一般只开设一个网点,使民营银行的业务开拓受到极大的阻碍。

(5)内部管理问题。民营银行的资本主要来自民间企业,但这也出现了一个现象,民营银行成为自家的银行或者个人的银行,一些企业在管理民营银行的过程中,理所应当的认为可以优先享受控股的民营银行的金融服务,例如优先贷款权等要求,这种现象的发生不利于银行长期稳健的发展。

3 我国民营银行的经营发展对策

(1)扩大入股面,使银行成为贷款人自己的银行。民营银行在吸收资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选择一些优质客户进行入股,不但增加量银行资本,也加强了贷款人与银行之间的联系。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扩大资金来源。

(2)实行存款保险制度。民营银行由于缺乏国家担保,信用风险会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存款人的利益,有必要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建议民营银行设立存款保险准备金,以防止当银行的流动资本出现问题时给客户造成损失,这种做法不仅能够保证银行的正常运行,维护银行信誉,同时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和信心。

(3)优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民营银行现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论是组织结构或者资金成本都存在很多问题。从平衡整个经济环境的角度来说,国家应给予更多的准备金优惠政策以减轻民营银行成本负担,在国务院的《关于民营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银发138 号)中规定,民营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照农村信用社执行,这大大的减少了民营银行的资金压力,为民营银行保留了更多的资金成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也是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帮助扶持民营银行的活动。

(4)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民营银行要坚持实行多元化经营,积极开拓中间业务,例如开办个人理财、、租赁、保管、担保和信息咨询等业务,来满足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银行的金融技术、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身,提高民营银行的综合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各项业务的共同发展。存贷汇这三项业务不论是传统银行还是民营银行都不会改变,民营银行更多的是对支付手段进行调整,深圳的前海微众银行推出的首个产品属于互联网金融服务。

第7篇

一、民营银行的定义

1996年1月12日,中国民生银行正式成立,这是中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后来随着浙江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地的“民营银行”也陆续成立,如台州市商业银行、浙商银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等。

实际上,这些“民营银行”与目前试点的民营银行还有着实质性的差别,以民生银行为例,第一,民生银行是由时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向国务院提交申请、59家民营企业作为发起人出资成立,它的成立有着很强的政治意义;第二,虽然民生银行的股东是民营企业,但是民生银行的高层任免都是由政府决定;第三,民生银行曾出现大量坏账几乎崩盘,当时也是靠政府的力量渡过的难关。

对于民营银行的概念,主要分为两种观点:一个是从股权构成的角度划分,姜应祥(2003)认为股权构成中一半以上是民间资本的商业银行就是民营银行,不应考虑其经营方式或者资产结构;另一个是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划分,巴曙松、徐滇庆(2002)认为民营银行的定义应强调公司的治理结构,看民营银行是否采取市场化机制来经营。广义的民营银行采用第一种观点进行定义,而狭义的民营银行,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应结合两种观点进行定义,即民间资本占主体地位,公司的治理采用市场化机制,且不受政府管理及控制的商业银行。

二、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国务院批准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如表1所示,它们分别由不同行业的民营资本参与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成立的有微众银行和华瑞银行,其他三家银行仍在筹备当中。五家民营银行大都定位于个人和中小微企业客户,在经营模式上各具特色。

(一)深圳前海微众银行

微众银行定位于服务个人和小微企业客户。近年来,互联网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其逐渐涉足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金融行业。以腾讯为主发起人的微众银行自然将网络银行作为其主打模式,微众银行将不再设立物理网点和柜台,并将腾讯在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优势充分运用到银行的风控体系内。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微众银行,其高管大多来自平安集团、深圳银监局等当地机构,具有十分丰富的工作经验。2014年12月12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得银监会的开业批复,12月16日,微众银行在深圳完成注册登记。

(二)上海华瑞银行

美邦服饰与上海均瑶集团作为主发起人成立了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定位于服务上海自贸区的中小企业,高管也大多具有当地金融机构的任职经历,对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这对华瑞银行今后的发展想必是如虎添翼。2015年1月27日,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上海银监局的开业批复。

(三)温州民商银行

温州民商银行是以正泰集团、华峰氢纶等温州本土民营企业为主发起人,主要服务于当地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会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温州民商银行的开业筹备工作也已基本完成,仍在等待有关部门的开业批复。

(四)天津金城银行

在最初批准的试点方案中,天津金城银行由商汇和华北作为主要发起人,但最终批准的主发起人是华北和麦购。金城银行首先定位于服务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对公业务,未来有可能考虑大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天津金城银行也已向天津银监局提交了开业申请,仍在等待批复。

(五)浙江网商银行

浙江网商银行由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万向三农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与微众银行类似,网商银行也将网络银行作为主打模式,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并主要为这些客户提供20万元的存款产品和500元以下的贷款产品。网商银行的开业筹备工作也在进行当中。

三、民营银行的发展策略

除了上述五家民营银行获批外,还有数家民营企业也申请要设立民营银行,仍在等待批复。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各自具有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获批成立,民营银行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策略。以下总结出专业银行、网络银行和社区银行三种民营银行可采取的发展策略。

(一)专业银行

专业银行是指在特定的范围内提供专业性金融服务的银行,它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在金融领域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的专业银行包括三家政策性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其中三家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创办的,为政府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政策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有效工具。

民营银行选择专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可以摆脱政府的监督管理,使专业银行不仅仅为宏观经济政策服务,而是将服务范围拓宽到经济政策未涉及的行业。民营银行基于对特定行业的了解而服务于该行业,优化了资源配置,一定程度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民营银行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民营银行是由多个民营企业出资组建的,这些企业也往往来自不同行业,对本行业更加了解,能够得到相关的行业内部信息。以华瑞银行为例,因为其股东有均瑶集团和美邦服饰等企业,相应的它们对航空运输业和服装制造加工业就比较了解,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向航空运输业和服装制造业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此外,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也会降低信贷风险。

(二)网络银行

2013年,各大电商平台涉水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获得快速发展,传统的商业银行也纷纷完善网上银行业务。金融业务的网络化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转账、支付等银行业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未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创新的空间还很大,网络银行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发展模式。继腾讯、阿里巴巴进军民营银行后,苏宁、京东等电商企业加快了布局互联网金融的步伐,国家工商局已通过了对苏宁银行、京东银行等名称的核准,将来更多的电商企业组建民营银行成为可能。它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具有网络技术方面的优势,因此这些民营银行最有可能采取就是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

网络银行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具有很多优势:第一,互联网企业具有很强的危机意识,能不断进行创新使得特色化、个性化的产品层出不穷,而传统银行正缺乏这种意识。第二,由于网络银行不需设立物理网点,可以省去大量人力物力的费用,节约成本。第三,互联网技术可以优化和简化业务程序,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例如,传统的贷款业务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审核程序,造成时间和资金的浪费,而网络贷款就减少了许多审批流程,缩短了审批时间,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第四,借助大数据,网络银行可以掌握更多的信息,从中挖掘商业价值。金融业也正是产生海量数据的行业,大数据的挖掘能够使金融机构在产品定价、市场预测、交易决策、客户管理等方面带来新的突破。民营银行如果能利用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数据,必将会为自身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三)社区银行

社区银行是指资产规模较小,具有特定服务范围的商业银行,是一种区域性银行的概念。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属于县域银行,但与美国的社区银行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资产的规模相对偏大;二是网点数量相对于人口数量较少;三是政府对其干预较强。因此,我国的城商行并不是真正的社区银行。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2013年以来,广发银行、民生银行等中小型商业银行纷纷布局社区银行,但大多仍然属于区域试点状态。

民营银行采取社区银行的发展策略,一方面满足了社区银行在资产规模上的要求,另外,更重要的是,民营银行的经营十分自由,避免了行政的管理和控制。民营银行将社区银行作为发展模式,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和对当地企业及文化的了解,提供更加适合当地企业和居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社区银行的理念是便民利民,应该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吸引客户,增加客户黏性。而不是一味增加营业网点,这样不仅可能带来恶性竞争也会增加银行成本。

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中,有将服务范围限定在某一区域的,例如,温州民商银行和天津金城银行。但是,真正成为社区银行还需更注重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需要深入了解当地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