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17:03:41
序论:在您撰写现代物业管理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财务 职能 实现
一、了解财务基本功能的意义和作用是合理界定财务职能的必要前提
通常情况下,财务基本功能为反映、核算、监督、控制、分析、融资等。反映,通常称之为记账,包括了资金、经营往来、库存管理等企业日常行为的会计记录,这是企业经营的缩影和记录,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真实反映;核算,就是将企业的一般经营过程以会计手段换算为货币符号和一种过程,是企业经营结果的直接货币反映。监督,是通过账务与实物的核实来检验和规范企业经营行业的过程;控制,是通过资金的投入、流量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节制,分析,则是通过财务记录数据的对比,对企业投资、经营、计划和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判断,并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融资,是财务的衍生行为,通过对企业资产的评估与经营状况分析,以资产或信用手段,或取外部资金支持的行为。
二、现代企业管理对财务基本职能的影响
1.为强化某种管理需要,特殊部门的设立,削弱了财务部分基本职能的实现。比如一个企业为了强化融资能力,专门设立了融资部门,但是这个部门的功能实现必须依赖财务的核算报表及财务信息,为了保证其工作的顺利开展,财务在其职能的优先实现条件下,财务的核算工作成为了服务性职能;而失去了融资功能;
2.市场竞争的信息多样化需求,财务的部分职能无法满足企业决策需求,从而削弱了财务职能的实现;当前市场竞争的多样性和竞争因素的多角度,使得企业在经营与决策过程中所需的信息较为博杂,并且对信息的及时性也有较强的要求,由于现代信息采集与分析的手段与技术,财务分析所针对的数据,比较静态,而且所反应的信息相对单一,无法全面权衡市场整体状况,并且所反应的信息也比较渧后。
3.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相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灵活性,财务监督和控制手段比较呆板,在实际实务的处理过程中,比较制约竞争应对的随机应变能力。使得部分企业逐步削弱了财务的控制机能。
4.财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无法实现财务应有的基本职能,由于近一个时期,企业数量的剧增,对财务人员需求量相对比较集中,使得部分财务从业人员无法通过业务实践逐步成长,一步到位的职务任用和负位的业务处理能力,使得部分财务职能不能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应有的体现,久而久之,部分财务原有的基本功能,被习惯性的转移或剥夺。
5.企业管理者法律和财务意识不强,违法违规经营意识阻碍了部分财务职能的实现。某些企业管理者不依法经营,为逃避监督,通过管理指令或其他胁迫手段,强迫财务人员无法按照常规去实现财务的基本职能。
6.部分企业的财务从业人员职业意识薄弱,由于自身原因或外在压力,丧失了应有的职业道德,并不如实记录账目。甚至出现了私自修改账目、作假帐、挪用公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财务基本职能的实现。
三、财务职能的不合理界定,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1.真实有效反映企业经营过程是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经营目标的重要保障,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企业提高防范风险和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机制。削弱财务的反映职能,企业则无法真实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使企业存在经营管理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然而太过死板或繁锁的记录程序和汇报流程,会加重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量,使得企业流程繁琐,机构重叠,束缚了企业竞争过程中的能动性和灵活性。
2.内部监督、控制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财务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中起到财务控制的作用,内部控制的过程都涉及到企业的财务部门,因此,财务内部控制也就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发展和生存。然而现代企业随着行业发展的分工的精细化,职能部门的工作相对也比较专业,过分强化财务的内部控制权力,则弱化其他部门工作的专业性,而且财务工作的重点在于强化制度性和程序化,而面对市场或专业的职能部门则相对需要适当的随机决策,因此,过多的财务内部监督、控制干预,会抑制市场或研发等拓展部门的工作发展。由于财务的核心是经济活动,太多的财务监督手段,会造成草木皆兵的紧张感 ,会抑制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和工作主动性。
3.虽然财务分析是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但是,这只是内部信息的反映,并且也是对过去某一阶段的回顾,相对于市场投资或产品竞争来讲,无法准确描述市场形态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如果过分依赖财务分析组织和决策企业发展计划及市场竞争策略,无疑是闭门造车,一斑窥豹的错误做法。
4.财务融资功能,如果脱离开企业的债权、债务及经营现状,过多的负债,会给企业增加投资、经营风险,过大的货币储备或过低的货币储备,都会抑制企业的良性发展,这方面必须坚持财务融资的评估分析,然而,一项投资或企业的发展,更多决定因素来源于对市场和竞争的预测判断,俗话说,风险与利润并存,在保证最低风险系数的情况下,必须更多借助市场信息及其他经济信息的分析与评估,才能使企业在正常发展时,具备突破性发展的动力。过分依赖非财务评估分析,则会使企业保守不前,但是过分依赖其他信息,则会合企业经营超负荷风险动作。
四、如何合理界定现代企业财务职能
通过以上分析,现代企业随着竞争形势和信息的多样性,财务职能存在必要的转换和调整,但如何准确的界定,合理把控,会因企业性质以及经营内容、管理方式的不同在表现形式上略有不同,但是核心上,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转换工作思路,从财务管理向财务服务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工业生产力的提升、商品的多样化和社会需求的快速更新,企业管理的重心从原有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换,企业开始调整基本管理思路,将生产和市场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逐步树立了管理为生产和市场工作服务的意识和理念,在大的理论转变的前提下,将财务的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换,是大势所需,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2.调整工作模式;财务作为一个企业经营活动记录的核心、,同时由于其工作性质的需要,一般都是企业安保工作最密集的部门,由于受到特殊环境影响,财务工作人员也开成了一种独立独行,自我封闭的工作模式,工作方式一般都采用一种居高临下的上级作风,对各种信息的收集主要通过行政命令式的强制模式,和其他职能部门缺乏沟通和交流,造成财务统计模式及工具与相关职能部门不对等,信息结构和内容不对称。为了实现企业管理对生产性部门的服务职能,工作方式必须向主动性方向转化,并积极了解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方式,以及其对信息的需求,将财务记录的表、账及内容向职能部门的实际需求调整。
3.财务在内部监督和控制手段上,应以预防为主,在防范上作好准备,减小事中或事后的检察和干预,另外,财务在制定相关内部控制和监督手段时,应参考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方式,制定出既符合财务制度、又适合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
4.财务人员必须加强业务素质培养,要逐步了解企业的生产、市场环境,所以财务人员除了掌握财务基本业务知识外,还要学习市场营销、生产经营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财务的职能实现促进企业的发展。
5.财务人员要忠诚于职业操守,树立良好的职业品德,要敢于通过财务工作真实性和客观性记录对企业正常发展和规避经营风险优势的阐述,逐步纠正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工作不全面的理解,使财务工作在保持客观和独立的基础上,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
参考文献:
[1]邓世发.现代企业文化(上旬).管理意识需转变.2011(05).
一、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概述
(一)内涵
具体来讲,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即为财务管理风险,指的是财务管理活动可能会偏离预期结果,带来不利影响。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日趋迅速,企业财务各个方面都容易出现风险,需要科学识别与管理。
(二)主要类型
首先为资金回收风险,企业通过一段时间的销售之后,方可以收回对内投资成本;在对外投资中,则需要将更加复杂的因素给纳入考虑范围。因此,对外投资回收风险就比较的复杂。其次为分配风险,现代企业在企业保留盈余与分配盈余之间具有互相制约的联系,如果企业没有结合实际情况,高额回报给投资者,影响到企业的保留盈余。而企业为了促使外部融资需求得到满足,对投资者的分配进行减少,投资者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然后为筹资风险,企业的偿债能力风险会直接受到负债资金比例的影响,同时,外部金融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动,进而改变银行利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筹资风险。最后为投资风险,现代企业向某一领域投资之后,因为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降低资金实际使用效果,导致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进而造成投资风险的产生。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识别
因为在企业财务各个方面广泛分布着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就需要对财务风险识别能力科学掌握。其中,经常运用到的财务管理风险识别方法有这些:
(一)财务报表识别法
本种方法是依据财务报表,将企业变现能力比率、负债比率等指标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准确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要紧密依据企业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来对企业财务指标科学评定,以便合理评估风险评估企业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等,将潜在风险给及时发现和解决掉。现阶段,企业在财务风险识别中,已经开始广泛运用财务报表识别法,除了开展比率分析、比例分析等工作之外,还需要开展趋势分析、比较分析等动态分析工作。此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财务风险分析中还需要加入客户财务报表的内容。总之,企业需要将财务报表分析法给综合利用起来,对企业经营风险科学评估,对存在的风险及潜在的风险及时了解,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受影响。
(二)经验总结识别法
通常情况下,在对企业每一项财务风险进行评定时,需要对比企业以往财务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风险。企业需要与员工定期经常的沟通,对其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积极征求,集中整理征集到的各种意见,依据不同的类别,如影响、特征等,将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等经验给总结起来,帮助企业对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更加科学的识别。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对策
研究发现,现代企业客观存在着财务管理风险,不能够将财务风险完全消除掉,但是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企业财务风险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具体来讲,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努力:
(一)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大力健全和完善
财务会计制度、人事行政制度、内审制度等都属于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企业的性质与规模等会影响到这些制度的制定。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对企业内控制度大力完善与健全,能够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针对性的防范,对资本结构科学确定,合理管理企业内部资金,促使企业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此外,还需要对企业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比例合理制定,优化资本结构;将相对保守的财务战略实施下去,促使企业将长短期负债比例给维持下去;借助于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强化,还能够对企业各项费用使用状况及时获取,进而向个人及部门头上落实责任。
(二)科学管理投资活动
为了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需要深入研究各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在长期投资方面,可以组合多种类型的投资,以便互相抵消掉存在的收益不确定因素,促使投资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同时,企业将重大投资决策审议决定责任制度给实施下去,严格控制投资项目的各个环节,包括立项、评估、决策等。在短期投资方面,则需要科学分析存货项目,对信用政策科学制定,保证存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转化为现金,进而实现资产流动性提高的目的。此外,为了对财务风险有效防范,还可以有机结合长短期投资,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部分风险是企业无法规避的,可以采取风险转移措施;如部分投资项目具有较大的风险,可以与其他企业联合参与,共享收益,共同分担风险。结合某一类风险,也可以投保于保险公司,从而获得相应收益,促使风险得到显著降低。
【关键词】知识经济 财务管理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亦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首要依托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二、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财务管理目标呈多元化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的地位凸显,财务管理的目标不在只是以往单一的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同时追求相关主体的利益,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这是因为知识资本的重要性使得单位利益不仅仅归属于股东,利益分布的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要注意平衡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唯有如此,才能稳定企业军心,更好地促进发展。
2.资产结构变化加速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是企业发展的首要资本和最大竞争点,换言之,知识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工业经济时代,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主要结构,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所占比重飞速上升,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因此,必须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予以足够的忠实,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变更,以加强和完善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
3.风险管理重要性凸显
第一,网络时代,很多经济活动已经实现了网络化虚拟化,这使得各方面信息传播、处理以及反馈的速度大大超过以往,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决策风险。第二,信息传播的高速,使得知识的积累和更新速度也得以加快,致使企业的经营者和工作人员会来不及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第三,科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新科技的发展,使得企业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就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的一系列风险,从而加大了存贷风险。第四,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第五,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风险管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
4.现有财务管理理论已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决策需要
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主要是针对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模式编写的,侧重对有形资产的投入分析,较少涉猎无形资产的投资与增值,因此,其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投资决策需要,这一问题在企业实践中越来越明显。
三、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创新
1.财务管理目标实现多元化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而不断深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本,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这就使得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需要向多元化、纵深化的演进。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考虑有形资本所有者的最大化资本增值,政府社会经济贡献的最大化产出,更要关注无形资本,特别是知识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以及参与公平利润分配的权利。换言之,就是要将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一目标转向企业“知识利益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在多元化的目标追求上着重突出“知识”的内在作用。
2.融资管理对象实现知识化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融资的对象也有了相应的重点改变,把重点从金融资本转向了知识资本,由“融资”转向了“融知”,知识资本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的科技发展水平、科技人才储备都可以一一量化为企业产权,不仅拓宽了企业融资的空间,也有助于实现企业多源泉、多动力的可持续性发展。
3.资本结构实现优化组合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合理安排债权资本比例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率、合理安排债权资本比例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合理安排债券资本比例可以增加公司的价值。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发展的基础。重新优化企业的资本机构:首先,要重新确立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重关系。其次,要重新调整金融资本内部的比例、层次、形式。最后,要重新确立知识资本的各种权益形式和期限结构,尤其是要确立人力本本的产权形式。优化创新资本结构的原则是通过融资和投资管理,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业知识占有和使用量最大化。
4.风险管理方法实现高效化
市场经济的机制客观上使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与可能,而这种可能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会更大,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更高的风险,且风险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的风险管理,在方法上实现创新性高效化。首先,要熟悉各类风险的表现形式,并能有效予以识别与预测,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其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计量、分析、报告、控制系统,以便有效地进行财务的风险管理。
5.财务分析实现准确性
财务分析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分析需要重视对知识资本的分析,要客观评估知识资本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报告,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顾客忠诚等方面的变化和投资收益,使信息需要者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情况。
6.财务分配实现公平性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分配由按资分配调整为按经济要素分配,而知识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在财务分配方式上确立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知识作为考量和分配财务利润的要素,实现财务分配的公平和公正,同时,也可以这样的方式激励成员积极投入知识资本,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建国.知识经济与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高振斌.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2006,(6).
【关键词】物流;全面质量管理;实现路径
一、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心是质量,宗旨是全员参加,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采用灵活多样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进行全面管理,以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强调:(1)质量管理不能只依靠检验和统计控制方法,很多方法和手段都可以用来解决质量问题,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具备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2)质量职能是企业全体人员的责任,企业全体人员都应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责任的意识;(3)质量问题存在于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于整个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当中;(4)质量管理不能单纯的考虑狭义的产品质量,还要考虑其他的一些附加,如价格和服务等。
二、物流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为企业在缩短总运转周期、降低质量成本、缩短库存周转时间、提高生产率、及满足顾客期望等许多方面带来极大的利益。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最早应用于制造业,但由于其原理具有普遍性,很快被各行各业采用,并获得了巨大成功。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与工业企业的产品制造的质量管理目标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的期望,由此可见,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现代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具有可行性。
三、现代物流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全程控制。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一系列复杂的管理活动,要保证企业物流的有序进行,必须对企业的物流生产活动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达到企业质量管理的目标,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2)全员参与。现代物流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一个供应链物流的生产过程,涉及众多资源的整合与协调的问题,这就要求许多相关环节、部门和人员紧密配合,共同努力。(3)顾客至上。在一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是现代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最终目标,在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可以逐渐的提高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其中顾客既包括企业外部的顾客,也包括企业内部的顾客。(4)持续不断地改进。随着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对物流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质量也总能得到不断地改进。这就要求物流企业不断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获得其他企业难以效仿的竞争优势。
四、现代物流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
(1)企业应形成全面质量管理的氛围。在企业内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方法时,应该形成“质量至上”的积极氛围,使全体员工在形成追求良好的物流质量文化的同时获得荣誉感;在企业外部,获得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获得顾客的好感,从而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2)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水平。物流企业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满足“三全一多样”的基本要求,即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及多方法的质量管理。通过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调动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模式,进而整体提升企业物流服务质量水平。(3)完善企业物流人才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培养机制。物流人员是物流生产过程的直接执行者,要保证物流质量,就应当重视这方面人才培养。因此,企业应该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机制多加重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逐步提高企业的物流质量,形成独有的竞争力。(4)在全面质量管理上实行PDCA循环。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也叫做戴明循环,如图1。PDCA循环包括四个阶段:第一,策划(P)。依据对顾客做出的承诺和企业的方针政策,以及通过对关键问题的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及企业目标和物流质量目标。第二,实施(D)。根据策划阶段提出的要求实施全过程,主要是对策划阶段的运行质量进行控制。第三,检查(C)。对全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不符合标准的地方进行分析和处置,并进行数据分析。第四,改进(D)。这是整个循环的总结,主要包括对不符合标准的工作采取纠偏措施和预防措施,并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质量进行管理评审,针对不符合规定的环节制定新的质量目标和标准体系,进入到下一个持续改进的循环。
参考文献
[1]尤建新,杜学美,张建同.质量管理学第[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
[关键词] 生产物流 物流管理模式 TOC ERP JIT
随着物流一体化的发展,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在对企业的“第三利润源”――物流系统进行研究和改进,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物流服务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当前国内生产企业正处于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企业对客户的快速反应和高质、高效、个性化的服务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因此,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交货期都在缩短,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方式比重大幅增加,产品结构日趋复杂,产品功能日益完善。因此制造业生产物流系统也更加复杂,必须通过现代物流管理手段来加强企业自身的物流管理,来满足物流量的增大、流速的提高的要求,达到流程的更加有效。
一、我国生产制造企业物流发展现状
制造企业物流是以企业经营为核心的现代物流活动,是具体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它渗透在生产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生产企业的物流系统
我国的生产制造企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工序的改进、加工或组装技术以及加工设备的更新,而与此相关的生产线的设计、设备的布置、物料的存储及流动、对订单的反应、库存控制等方面,却很少受到关注,因而车间在制品、原材料的存量往往会居高不下,这些问题对设备的利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多的连锁反应,造成了不良影响。
企业的物流状况直接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也就是企业的生产运作体系。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生产型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和改进,但在我国很多生产企业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传统的运营模式不适合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很多问题的出现:
不能迅速对客户订单或客户的个性需求做出反应;
供应商管理有缺陷,采购提前期过长;
各部门缺少合作,信息共享程度小,传递速度慢,经常失真;
车间在制品存量过高,库存时高时低;
设备和人员的工作计划不合理,时紧时松,设备和人员出现突发事件。
目前,国内有些企业也引入了发达国家的一些先进管理模式,但却没有起到预期效果。本文对比分析了几种发达国家比较常用的物流管理模式,并对其应用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二、几种物流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随着经济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发达国家生产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也在不断地改进。我国很多生产制造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企业供应链管理以及供应链环境下生产物流运营模式的重要性。现就几种主要的物流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1.JIT“拉动式(Pull System)”物流管理模式
JIT(Just In Time,准时制)是现代物流管理的基础,其管理思想认为企业应用“准时化”策略,尽量做到低库存,以改善企业生产的财力、劳力的浪费和低效率问题。它的核心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向合适的地点输送合适数量和质量的物品,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JIT管理的对象是制造过程的“产品流”,管理的核心是作用于生产现场的“看板管理”(Kanbans),依此协调各个部门的合作,JIT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管理技术之一。
JIT物流管理模式的运作,首先,从最终产品装配出发,由下游工序反向来启动上游的生产和运输。每个车间和工序都是“顾客”,按当时的需要提出需求指令;前序车间和工序成为“供应商”,按顾客的需求指令进行生产和供应,没有需求就不进行作业。需求信息流逆向拉动物流,这种方式称为拉动模式。其物流管理模式可用图2表示。
图2 JIT拉动式物流管理模式
JIT的主要缺点是:(1)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企业管理基础,注重员工、企业、设备等的功能与合作,尽量维持生产的稳定和能力平衡,要求较高;(2)JIT要求产品品种相似并且有稳定的生产周期;(3)实施过程中要求零库存,但因市场和生产的波动,控制一定的库存量很有必要;(4)整体计划性较弱,在企业战略管理中,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2.ERP――企业资源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
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是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扩充完善起来的以企业计划控制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以产品订货和需求预测来制订主生产计划,然后依据物料清单和提前期制定零部件的投入产出计划。车间按计划制造零部件,再将实际完成情况反馈到计划部门,并将加工完的零部件送到后续工序,而不用考虑后续工序是否需要。因而MRPII采用的是“推动式”控制方式。
MRPII以企业计划控制为主体,信息处理的速度快,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制造信息进行追踪更新,从而达到应用信息系统对整个生产制造过程进行优化和决策的目的。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在MRP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顾客满意度为中心面向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供应商的制造资源进行整合,管理范围扩展为整条供应链,其目标是客户满意和服务创新,从而体现了用户需求的宗旨。这种模式克服了MRPⅡ通过计划滚动进行事中控制生产过程、实时性较差的缺点。ERP采用的也是“推动式”控制方式。
ERP/MRPⅡ这类“推进式”控制方式,要保证各个生产环节的物流输入和输出按计划要求按时完成。而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外界各种因素和需求会变动,该模式的运行中经常有异常事件发生,提前期的预测不准,造成“计划变化滞后”的情况,各车间、工序之间的数量和品种都难以衔接,交货期难以如期实现等。为了解决这些矛盾,通常采用调整修改计划,设置安全库存,加班加点,加强调度控制力度,增加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等措施。同时,也要发生相关的库存费用、人工费用、管理和投资费用;因此,ERP/MRPⅡ系统虽然比较完善,但也难以单独做到准时化高效生产。
3.BPR――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重建,以达到“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的目的,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BPR是继TQM(全面质量管理)、JIT、WORKFLOW(工作流管理)、WORKTEAM(团队管理)、标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论与实践成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是现代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之后,原来的业务流程不能在新环境下做出快捷的反应,即使信息技术发展较快,但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的操作模式无法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为了改变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竞争优势,必然要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企业外部的合作伙伴进行重新调整,从而使得整个物流供应链的物流效率和效益有所提高。因此,BPR的实施要求用全局思想、系统观点来确定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作业流程,追求全局最优,以使重建后的新组织对市场的反应更敏捷。
4.TOC物流管理模式
TOC(Theory Of Constraint)约束理论是以色列物理学家及企管顾问Eliyahu M. Goldratt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继MRP和JIT后的又一项组织生产方式,是关于企业识别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的瓶颈或约束,并进一步指出如何实施必要的改进来消除这些约束,并做好非瓶颈部分的资源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TOC通常由一套解决瓶颈问题的流程和一套日常管理工具组成,生产企业应用TOC模式,能够将在制品积压的数量压到最低,从而解决瓶颈工序造成的生产成本的浪费。
但是,TOC主要是针对车间工序的物流控制系统,不能代替MRPII的全部功能,所以在整个企业的运营过程中TOC要发挥作用还需要与其他模式结合。
5.混合型的物流管理模式
生产企业的各类物流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缺点,单独某一种模式的应用都不会起到令人满意的效用,因此目前研究最多的就是多种模式相结合的集成化的物流管理模式。比如,“推动式”和“拉动式”相结合,MRP和JIT相结合、ERP/JIT与TOC相结合、网络计划和MRPⅡ相结合等多种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的计划与控制模型等针对某些具体生产方式的计划与控制模型。虽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集成模式在企业实际管理运营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但是企业生产物流系统优化的方法和技术的趋势还是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以下四个方面:
(1)ERP与JIT的集成应用研究;(2)ERP与TOC的集成应用研究;(3)ERP、JIT与TOC的集成应用研究;(4)CAX、PDM与ERP的集成方法研究。
三、生产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发展
现代生产制造企业选择整体的物流操作模式时,往往都是根据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做出合理的选择,其中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企业的物流成本、企业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资金能力、产品物流特性、产品技术特征等。
企业对物流有较高要求,如果物流成本在经营成本中占较大比重,则企业对物流配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因此企业采用自营物流模式,如果企业的物流能力较弱就需要加强自身的物流能力,否则很难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对企业的物流经营活动有着较大影响;当企业自身资金实力较弱时,并且物流对于企业来讲比重不大,这时完全可以采取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模式,使得企业可以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强项方面。
然而,生产制造企业在选择应用何种具体的物流管理模式时,还必须要慎重考虑企业的物流管理目标以及不同物流模式的优缺互补性,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合适的物流管理模式来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益和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田娟马涛:生产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J].商业研究,2005(9)
[2]邵燕华:中小企业物流模式选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8)
[3]李玉民严广全:基于MRPII和JIT集成的生产物流管理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06(7)
[4]余祖德位雅莉:企业的物流战略及其模式选择探析[J].物流科技,2004(1)
论文摘要:从分析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知识管理的特点出发,指出了现代物流企业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培训、绩效评价、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及知识管理被认为是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有力保障。现代物流企业是集物流运作现代化、物流技术现代化、物流管理现代化于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型企业,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知识资源的管理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l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1.1现代物流企业的特征
现代物流企业是相对于传统物流企业而言的,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功能实行高效率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价值链。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物流管理是十分复杂的体系,各方面的配合十分严密,必须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知识已替代实物资本成为企业增长的根本动力、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1.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及知识管理的特征
1.2.1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特征
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指可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如书本知识、物流企业的制度、法规等,隐性知识指那些非正式的、难以用文字和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显性知识容易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和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存储在各个雇员的大脑里,是雇员的个人经验。在现代物流企业中。制度、法规、管理诀窍、经营理念等显性知识是企业生存、发展乃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各种物流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互相配合,通过交互式学习和知识共享,共同贡献知识智慧,增加组织知识储量,最终转变成现代物流企业生产力,这是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特点。
1.2.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知识管理指对知识资源进行组织、利用和再生产的过程_1_。针对现代物流企业而言,知识管理就是物流技术人才、物流管理人员、基层操作人员乃至客户互相配合,通过交互式学习和知识共享,共同贡献知识智慧,增加企业知识储备,最终转变成现代物流企业生产力的过程。
在知识共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人”在其中起着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在知识创造和传播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所以现代物流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员工知识和组织知识的更新,加强与客户的联系,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知识人”重视不够,缺乏高级管理人才
在很多物流企业里,对“知识人”重视不够,思想理念还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对员工智力资本的认同停留在口头或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具体表现在:
2.1.1忽视“知识人”的价值
“人”是知识资本的载体,是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和运用者。在现代物流企业,以“顾客为根本”、以“职工为资本”是企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有力武器I2l。对知识资本的收益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对等,员工知识资本往往得不到公平的回报,尽管大多数企业让员工参股,让知识资本参与企业剩余财产的分配,但知识资本所创造的财富与应得到的回报往往差距悬殊。另外,有些企业在某些领导和员工自己的潜意识里,对“知识人”能创造的价值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知识人”在人格和精神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例如笔者到长沙的某一物流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这个物流企业的老总认为现在人才济济,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对员工乃至高级管理人才的留用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在薪酬上以降低成本为名,一压再压,而在大会小会上总是摆出一种“他不缺人才”的姿态,这个企业的员工乃至高级管理人员在物资和精神上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这个企业乃至有段时间因为员工的流动而不能正常工作,有些业务因为高级管理人才的跳槽而被迫中断。
2.1.2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些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相互信任,企业内部你防我,我防你,充满紧张与相互猜疑的气氛,缺乏和谐的工作环境;有些企业管理者对员工有严重的偏爱倾向,对某个团队或个人表现出不公平的偏好,致使没有受优待的员工产生怨恨和厌倦的情绪,以致整个团队的工作难以正常展开。正因为没有共享和互助的积极向上、健康的工作环境,致使“知识人”在精神上没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工作中患得患失,没有全身心投入工作,致使他们的能量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谈不上创新。
2.1.3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持续的沟通
管理者通常都希望他们的员工不需要任何指点或有效组织就能完成工作.然而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能达到指导手册或客户的要求,不同员工技能水平、处事态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有所不同,员工需要支持、呵护、相互尊重的交流与沟通,而管理者往往缺乏耐心,工作一刀切,没有做到有计划地、系统地去挖掘、开发每一个员工的潜力。
正由于对“知识人”重视不够,知识人在物资和精神上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致使企业很难留住高级管理人才,有时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2.2知识管理的内容与实践脱节,缺乏创新
在大多数物流企业里,知识管理是为管理而管理,追求形式而不重其实质,与实践脱节。具体表现在:
2.2.1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内容认识不清
在绝大多数现代物流企业里,把知识管理理解为物流技术的应用或管理.知识管理的内容就是对物流技术的培训。事实上,物流技术只是知识的一个方面,现代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应该还包括存在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精诚合作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各方面的内容。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给知识管理增加了难度。由于对知识管理内容的偏颇和知识管理本身的难度.使得知识管理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知识管理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由于知识的有效组织、培训、共享机制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使得知识得不到共享,员工和员工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和沟通,知识不能进行正常转化和储备。
2-2.2没有根据正确的需求培训恰当的人选
现代物流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涉及到物流技术、服务运作、管理理念、客户关系等各个方面,有些企业为此也付出了大量的人、财、物购买软件、进行培训,开展各种各样知识管理咨询活动,但效果不是很好,投入了大量资源建立的知识管理机制或系统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不得而知,企业的这些活动似乎都带上了只管投入不问产出的“公益”色彩。原因在于管理者没有根据企业正确的需求来培训恰当的人选.没有考虑到每个具体人的专长、天赋、性格特点,培训方法、手段过于简单,工作没有做细、没有做到位。
2.3知识管理缺乏系统的绩效评价与奖惩制度
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而奖惩制度是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绩效评价制度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标准的确定、配套的奖惩措施。大多数物流企业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没有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有些企业即使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指标的建立不成体系,或者标准的确定不是定的过高就是定得过低,缺乏目的性和可执行性,或者以考核代管理,只重视奖惩,而忽视开发,或者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知识管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3.1建立培训与业务之间的合作关系
建立培训与业务之间合作关系的第一步要求知识管理者明确公司的经营目标,全面理解公司的业务,深入了解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目的明确。第二步要求知识管理者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加强交流与沟通,包括对公司高层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访谈,让他们阐述自己对公司远景、策略导向、可持续发展、近期存在问题等各方面的看法,借以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与决策层的远大志向;还包括与普通员工的沟通,借以了解每个员工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知识优势与不足,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步对公司员工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培训,让培训与公司经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员工从中获得自己所需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培训资源,促进个人知识的内化,增加企业的知识储备。
3.2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
绩效管理是促进员工能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重点在于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对员工知识做出评定和估价,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优劣做出判定,目的是促进员工知识能力的提高,促进个人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从而增加组织知识储量,改进组织知识绩效。知识绩效评价指标可以从员工知识绩效评价、组织知识绩效评价、外部知识绩效评价、创新绩效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设置。其中外部知识绩效评价指标在现代物流企业显得更为重要,主要是评价对外部顾客的需求、利益的了解程度,如顾客赢利率、顾客忠诚度、客户情况数据库建设水平、知识联盟的开发利用水平等等指标,目的是充分掌握顾客的需求,想顾客之所想,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实现企业双赢,从而增加企业外部竞争的干扰能力,避免客户转向竞争对手。
知识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可以根据每个指标来设定一个标准,但有些指标标准是很难量化的,所以在确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历史水平,同行业先进水平,以及其他可比的标准,同时还应注意环境的变化。奖惩制度是绩效评价制度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与绩效评价制度相配套的奖惩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考核个人乃至企业的知识绩效,保证知识管理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
3_3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能够极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斗志。要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首先,注重“以人为本”,包括注重员工、注重顾客。注重员工指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为人才提供发挥能力的各种条件,创造适合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注重顾客指一切以顾客为中心,通过多种科学手段和方法加强联系,了解顾客的需求与愿望,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达到双方满意、双方互赢、共同发展、长期合作。第二,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信任、诚实是良好关系的基础,干群之间、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坦诚待人,使员工在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的机会。第三,保持在市场经济中以“信誉为本”的文化色彩。企业的经营理念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要,要体现市场价值和企业特点,“以诚取信”作为企业经营理念的精髓,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第四,倡导“创新”的文化理念。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陈清泰所说:“技术是可以买来的,但技术水平是买不来的”,真正的技术创新只有靠自己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包括技术的创新、管理思想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方法的创新,甚至还包括某些小点子的创新,只要是在原来基础上加以改进并产生了效益或将来可以产生效益的都属于创新,都要加以鼓励的倡导。
[关键词] 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财务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和核心,财务管理状况的好坏,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其集团化、跨地区、分支机构多等特点,决定了其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涉及面广。首先就企业内部而言,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同时,财务管理部门本身为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物资管理等活动提供及时、准确、完整、连续的基础资料。其次,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涉及到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
2.综合性强。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这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渗透在全部经营活动之中,涉及生产、供应、销售每个环节和人、财、物各个要素,所以抓企业内部管理以财务管理为突破口,通过价值管理来协调、促进、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灵敏度高。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是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投入资本实现保值增值所决定的。因为,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能以收抵支、到期偿债。企业要发展,必须扩大收入。收入增加意味着人、财、物相应增加,都将以资金流动的形式在企业财务上得到全面的反映,并对财务指标的完成发生重大影响。因此,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管理的中心。
二、现代企业制度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现代企业制度,对财务管理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确立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特征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由投资者投资,由经营者经营管理,债权人、企业员工是与企业相关的利益主体。作为所有者,追求的是利润和财富最大化,作为债权人关心的是企业债务能否到期还本付息,有没有财务风险。作为企业员工,最关心的是当期的收入和企业长期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
2.树立现代化的理财观念
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在理财意识上进行转变,首先需要企业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在观念上有一个转变。具体包括:
(1)风险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使任何一个市场主体的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必须树立风险观念,合理投资。
(2)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观念。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和商誉、信息等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的观念。
(3)现金流量观念。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营质量的重要标准,在许多情况下,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更加重要。一个企业即使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但由于现金流量不足造成财务状况恶化,照样会使企业破产。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现金流量的控制。
(4)利润最大化观念。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财务管理必须树立利润最大化观念。企业为了实现利润目标,必须加强公司收入、成本、费用、资金等指标的控制,加强对公司利润的考核,确保公司利润目标的实现和公司利润最大化。
(5)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
3.转变企业财务管理职能
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管理,不仅仅局限于对资金的管理,它要求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运用一些现代财务管理的手段,切实转变企业职能。
(1)预测职能
预测是财务管理的起点也是终点。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预测已经贯穿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前景预测、发展趋势预测、销售预测、利润预测、成本资金预测,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2)控制职能
财务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环节,也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以利润控制为龙头,通过成本和费用控制、资金控制来实现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就是根据财务预测,进行方案可行性研究,从而选出最优方案。财务决策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财务决策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目标的实现。可以说它是财务管理的核心。
(4)分析风险预警职能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市场主体――企业的利益都具有不确定性,客观上存在蒙受经济损失,出现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的可能。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分析预警功能。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1.积极吸收西方财务管理的先进成果。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首创于西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也形成了以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财务预测、财务分析等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财务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科学地、有选择地吸收西方财务管理方面的精华。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提高领导和领导班子素质,从领导上予以保证。
领导和领导班子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要真正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从领导班子上给予保证。只有领导重视了,才会主动向会计人员交任务压担子,把会计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使会计人员充分发挥其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积极作用。
3.以人为本提高全员素质,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为加强财务管理进行软件建设。
要加强财务管理是关键因素。健全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高素质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财务管理需要每一个员工的参与,必须是使全体员工具有履行其财务职责的素质和能力。要加强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由被动的管理者变成自觉地参与者。再一方面,财务人员必须树立全新的理财观念,增强风险意识和管理意识,走出算帐、记帐、报帐的狭小圈子,投入到经营管理中进行过程管理。
4.以现金流量为中心,加强资金管理。
企业现金流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晴雨表。它贯穿了整个财务管理的全过程。
( 1)现金流量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现金净流量是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的主要指标,现金净流量的大小已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最直接的依据。
( 2)现金流量对筹资决策的影响。现金流量是影响企业筹资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筹资不仅要考虑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考虑资金使用效果,要进行筹资方案决策,就必须分析现金流量,自有现金流量决定着企业的筹资方式。
( 3)现金流动稳定性决定着企业的风险。风险是未来收益的不稳定性,即实际现金流量与预计现金流量的偏差,现金流量越稳定,企业经营风险越小。
( 4)现金流转管理水平的高低至今影响着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收益水平,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总之,在财务管理中,运用现金流量分析,可以为决策者选择最优投资方案、筹资决策,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5.以控制成本为中心,加强成本管理。
(1)掌握成本控制关键点,包括合理确定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产品产销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同时开展价值工程活动,把产品的设计、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
(2)拓展成本考核范围,健全成本考核体系。财务部门在考核产品制造成本的同时,还要考核产品质量成本和责任成本。在考核有形成本时,还要注意产品的无形成本,建立健全成本考核体系。
(3)借鉴先进的成本核算管理的经验,开展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活动,以成本管理为中心,将资金投入效益好的产品。
6.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
财务管理说到底是制度管理,不是人对人的管理。要加强财务管理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来制约,来规范,来保证。要建立指标考核机制,建立全面预算制度,建立目标成本控制制度,建立非生产性开支标准,存货和应收帐款管理制度,建立预测制度、决策制度、定期财务分析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
7.建立财务预测、决策的运行机制,加强财务计划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财务计划是财务决策的具体化。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重心在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重心是财务决策。财务决策管理影响到企业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因此建立以财务预测为基础的财务决策机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预测、决策能力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
8.建立财务状况预警系统,进行风险管理。
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管理,完善调控手段,建立起对财务状况的前景预测、动态检测及预警机制,以便在财务状况发生警情之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保证财务预算的实施和管理计划的实现,从而通过财务评价指标来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在财务决策上,要经过慎重的分析比较,以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风险意识要建立在竞争意识的基础上,在我国当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国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强大压力下,我们更应增强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管理,防止财务危机的出现。
综上所述,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机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科学”的衡量标准。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基本规范的迫切需要。因此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必然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管理会计学(中南财经大学)朱海芳编注
[2]财务管理(注册会计师考试指定教材)
[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杨树资编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