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17:25:55
序论:在您撰写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考题例析
例1 (2014年高考广东文综卷第10题)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公路
B.菜园
C.鱼塘
D.果园
【解析】由题干可知,晴天正午时刻,公路表面温度最高,所以热红外遥感影像也是最亮的。
【答案】A
例2 (2014年高考福建文综卷,1~2题)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解析】第(1)题,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空间决策支持、数据显示与输出。因此地理信息系统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分析、管理空间信息,故A项正确。跟踪动态定位信息要依靠全球定位系统,故B项错误。整合集成网络信息和获取实时通信信息主要依靠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故C、D项错误。
第(2)题,从图1中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建设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技术与社区、政务、交通等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从而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故D项正确。智慧城市建设只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实行管理,并不能调整城市地域结构,城市空间规模也没有扩大,更不能加速人口集聚,故A、B、C项错误。
【答案】(1)A
(2)D
例3 (2013年高考江苏地理卷第3题)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根据试题文字材料关键信息“全球卫星定位”和“短文通信系统”,可确定③④正确,故选D。①是遥感(RS)的功能,②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
【答案】D
二、考点归纳
1.RS的应用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尤其对于大范围、大面积、人力不易观测的地物信息的获取,本质上是“看”的过程。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表1所示。
2.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相当于“想、算”等人的活动,常用于模拟、预测、调度等。而遥感(RS)获取的信息往往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源基础。
一项工作往往可能同时使用多种技术,因此,学生要认真审清题目,提炼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如“某山区森林火灾发生后,扑救工作动用了卫星监测定位,并运用计算机软件对火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报”这一事件中,使用卫星监测是遥感(RS)的应用,卫星定位则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计算机处理预报信息则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假如选项中出现了两种及以上的技术,一般都有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但无论试题如何变化,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功能不变,那就是数据的分析。
3.“3S”(包括RS、GPS、GIS,以下简称“3S”)技术的相互联系
“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技术(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三者的关系可用图2表示。
图2中①②表示遥感(RS)提供影像信息功能,③④表示地理信息系统(GIS)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⑤⑥表示全球定位系统(GPS)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
4.“3S”技术的区别
遥感(RS)是一种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其本质是“看”的过程。而地理信息系统(GIS)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等人的活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的工作对象――“面”。三者之间的区别具体见表2。
5.“3S”技术的应用解题技巧
(1)利用“点”与“面”判断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遥感系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如果是“面”则选用遥感(RS)或地理信息系统(GIS)。
(2)利用“想”与“看”区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图的延伸,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遥感(RS)。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当题干中出现“监测”“面状地物空间信息的获取”时,一般用到的技术就是遥感(RS)。
三、命题预测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历年高考中都是命题的热点,出现频次高,预计在2015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将是热点之一。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土整治、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灾害监测与救援等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此方面命题趋势较强,应予以关注。此外,由于对“3S”技术的考查更加细化,这就要求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弄清其具体原理,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四、强化训练
(原创)最新研究显示,2014年3月北极的海冰范围仅为平均1480万千米2,这一数据比近30年来同期的平均水平少了73万千米2。因此,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北极冰盖可能在未来几十年的某个夏天有完全融化的风险。据此完成1~2题。
1.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2.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3.(改编)科技人员开发了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能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图3反映了寻找老人的过程。图3中伴行包和服务商采用的技术分别是( )
A.GPS和RS
B.RS和GPS
C.GPS和GIS
D.RS和GIS
(原创)图4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小组绘制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读图完成4~5题。
4.叠加丙图层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
A.河流分布
B.地形特征
C.商店布局
D.客货流量
5.在公路建设确定走向过程中,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
A.甲与乙
B.甲与丁
C.乙与丁
D.甲、乙、丁
(改编)读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图5),完成6~7题。
6.图5中M表示( )
A.制作GPS接收机
B.分析交通状况
C.生成电子地图
D.计算三维坐标
7.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 )
A.车载GPS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
B.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C.车载GPS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
D.车载GPS规划的导航路线
(原创)截至2014年1月,我国321个地级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其中已有190个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全国累计开发涉及国土、房产、公安、环保等几十个领域的2500多个应用系统,有力促进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据此完成8~9题。
8.有关“数字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数字城市”就是指因特网
B.“数字城市”就是“信息高速公路”
C.“数字城市”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城市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
D.“数字城市”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
9.“数字城市”应用的技术有( )
①高速网络技术②RS技术③GIS技术④虚拟现实技术⑤GPS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0.(原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1月7日,中国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从上海起航,开始了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此次科考任务艰巨、意义重大,除了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之外,还要首次执行环南极考察航行任务。
材料二 2014年5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一项研究结果称:南极西部巨大冰川“冰盖”的融化已无法控制,冰川融化速度进一步加快。该研究小组利用人造卫星的雷达等设备对过去40年的观测记录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南极西部的冰盖融化后流入大海的速度加快,冰盖的厚度也日趋减小。
(1)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持续开展了近30年,采集了大量极地科学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管理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_____。对这一技术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南极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2)这支南极科考队在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哪些特点?
(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冰川不断融化,动态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监测海平面上升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
(4)试说明地理信息系统在南极科考中的具体应用。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从高空“看”冰川变化应用的是遥感技术,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2.C预测冰川变化趋势是对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应用的是GIS技术。
3.C老人的伴行包内配有GPS手持机,它可以随时向服务商发出无线信号,家人通过GPS信号接收机,获得服务商发回的信息;服务商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老人的去向,从而获得老人的位置。
4.C丙图层是交通分布,丁图层是人口分布,与人口和交通密切相关的是商业布局。商业布局有两大原则,即市场最优与交通最优。
5.D交通建设首先要考虑尽可能多地连接居民点,以获得经济效益;在具体选线上,要考虑到地形和河流等自然条件,以降低建设成本。
6.C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中,M表示将纸质地图信息、地名坐标信息,通过M方式提供给车载GPS,由此可以判断M表示生成电子地图的过程。
7.BGPS的功能是空间定位和导航,车载GPS给驾驶员提供车子的位置、行进速度和方向;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递给交通监控中心的是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8.C“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只是“数字城市”的一部分。“数字城市”不仅能方便人们的生活,还能创造财富。
9.D“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凡是“数字地球”用到的技术,同样适用于“数字城市”。
10.(1)GIS C
(2)GPS。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关键词】“3S”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考点诠释
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近年考试考查中,该考点呈现材料的方式比较新,并与学科知识联系较为紧密;考查角度比较新,侧重考查考生的比较辨析能力。考题更加重视知识点的纵深,所以想仅从题面上就能看到考点并不容易。笔者认为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挖掘考点,在平时复习中要多读图看图,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目前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单一技术的应用,常常是两种或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其中地理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如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本文就该考点作详尽具体的诠释。
一、遥感(RS)
1.定义: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组成:有遥感平台、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系统等。
3.遥感的优越性:(1)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2)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4.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前提是获取地理信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凋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而且我国的遥感技术也已经在世界上具领先地位。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1.组成:GPS包括三个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地面上任何一点、任何时刻的上空至少有4颗GPS卫星。用他们提供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算出地面点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2.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3.应用:(1)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2)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如野外调查是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从而可在野外调查中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3)在日常生活中应用――GPS导航。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目前GPS广泛的应用于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等部门和行业。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1.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程序:其工作流程由地理空间数据的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等过程构成,即“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2.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用到;(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可对区域内的地理要素进行精确的分析、评价;(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4)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如下:
四、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3S”技术的联系和区别:(1)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等;(2)遥感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数据,加快了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的更新,保证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全球定位系统为遥感信息数据地面定位目标选择、野外验证、图像分类等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信息,为更好地利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关键词: 新课标 地理信息技术 教学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的地位
现在的地理课程的教授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的板书、版图加纸质地图的展示,大量的遥感图片和卫星图片,以及GPS三维空间坐标应该更多地展现在课堂上,涉及自然、人文、区域的诸多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自主探讨学习的能力,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运用,有时候确实需要给予学生一些“实际的东西”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展现学生的自主想象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所谓“实际的东西”就来源于RS、GIS、GPS和数字地球、微课等地理信息的范畴。
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例如笔者讲授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讲到了全世界垂直自然带最明显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展示出该山的遥感图片,观察到较明显的同心圆形状,展现出该山的垂直地带规律非常显著,因不在一个区域,它的植被从底层到顶层应该是这样的顺序:草原、森林、高山草甸、积雪。对比分别拍摄于1976年和2000年的遥感地图,首先,2000年拍的比1976年拍的遥感图少了些绿色,尤其是山脚下的绿色较少,整个地方都变干了,植被在缩小;其次,从全球变暖的角度来看,山顶的冰川面积逐渐缩小,这说明全球气候在变暖,冰川是全球气候最明显的一个指示,2000年这张图的冰川已经退缩得比较厉害,白色区域在变小。在新课标里专有一个章节内容是讲全球变暖的,在讲全球变暖的时候,能有一些遥感图像提供给学生,就能很形象地理解全球变暖的趋势和影响,因为全球变暖现象对于实际生活来讲毕竟感受不是那么深刻。
笔者讲授长江中游的特点和问题时,讲到我国曾经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给学生展示一些RS遥感图片,学生可以自己分析总结1990到2010年湖泊的变化趋势:在近50年不断缩小后湖泊面积缩小的趋势有所缓解,分析湖泊对长江中游调节洪水的意义,以及洞庭湖变化的原因――围湖造田;分析围湖造田对长江中游生态环境可能带来哪些危害,为什么近年来湖泊面积缩小的趋势有所缓解的原因即人为的退耕还湖,人们认识到湿地的作用。教师可通过遥感图片介绍长江中游湖泊湿地的开发治理,总结湿地对于地球的意义――地球之肾。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在讲述热带气旋时,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台风的形成和危害,可以展现一些卫星图像和遥感图片,让学生观察台风发生的地点、台风前进的路线、发生的时间,旋转的方向,设立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相互讨论,更形象地增强了学生对热带气旋的认识,从而更深层次地引导出台风过境时的天气状况,中间的气流运行状况,南北半球的不同,风眼中间垂直的气流状况等,并总结出我国台风形成于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地区的特点,同时复习必修一的地球的自转中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形象地展现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是形成台风的作用力,让学生制作一个南半球台风的卫星云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微课
“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也是地理信息系统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模式。微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用的,是在老师不在身边时要学会的。
通过对微课概念的学习,笔者发现微课并不是从前想象中的无教师视频教学,它包含了很多含义,包括学生会用多媒体手段自主学习,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并不是教师的单一讲述,而是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之知识,不如教之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数字地球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信息化速度越来越快,地理信息技术己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应用成为我国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之一。“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修订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内容中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地理信息技术类教学内容,并在课程理念中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在高考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内容有一定的分值。针对高考考点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以期寻找到针对地理信息技术部分内容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经过实践研究,借鉴韩磊老师“高中地理试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思路进行本部分内容的高三一轮复习,实践探讨,教学效果较好。
一、试题原题及出处
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选择题部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忠信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2.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选择题部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移示意图。回答ll~12题。
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选择题部分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3~4题。
试题分析
考点: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考法:(2011北京卷)本组题考查的是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10题以地理信息技术图为情景,考察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分区。遥感技术只能显示瞬时交通状况、全球定位系统只能做到对事故地点的准确定位,二者属于数据的采集系统,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事故次数的统计只能是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范畴,故选C。11题从图中观察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集中于城市交通干道上,可以看出大致呈环状分布,推断该城市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为城市的主要环线交通快速通道和主要放射状快速通道、普通道路的交叉点上。甲地位于环线,非市中心,也非中心商务区,排除A;乙地为市中心,地价昂贵,不适宜建大型停车场,排除B;对外联系的通道呈放射状,东、西较密集,而不是单独集中于西北,排除C;根据监测点的分布,东部较密集,说明车流量大,商业较发达,得出结论商业网点密度应该东部大于西部,故选择D。
(2010年江苏卷)该题主要考查“3S”技术的各自特点和应用范围或应用领域。要想访问多个国家馆,就要分析各馆之间的距离以及各馆的人流量,分析采用的就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故选择A。
(2013年江苏卷)本组题3题题目较易,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新情境,考查同学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中“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的含义,清楚遥感提供灾区的影像,地理信息系统参与统计灾区经济损失,故选择D。
一、对教学的启示
高考对本内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3S“技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应用,难度不大。依据高考试题对应的课标和高考说明的考点,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复习,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预测2014年高考对本内容的考查仍可能以地理信息图的形式进行,主要考查读图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关注国土整治、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调查、灾害监测与救援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训练,培养学生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二、改编依据
1.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作用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2.高考说明要求: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3.学情:
学段:高三一轮复习课
问题分析:一是我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阐述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目标及途径
1.通过读图,获取图中信息-普通道路,交通干道,交通事故和监测点。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图中信息,该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结合“3S”技术的各自特点,事故次数的统计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得出的结论。
3.通过图观察出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集中于城市交通干道上,帮助学生推断该城市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为城市的主要环线交通快速通道和主要放射状快速通道、普通道路的交叉点上。
4.通过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知道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说明审题是得出正确答案的关键点。
四、教学案例
(一)知识铺垫
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信息的获取,主要采用了( )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
2.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地理信息技术
【思路解析】本题较基础,学生复习“3S”技术的各自特点,找准关键词“上升”和“分析”,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可以获取海平面上升的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幅度作出分析预测。
【参考答案】1.B 2.B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结合下图回答3~4题。(限于篇幅,图省略)
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思路解析】找准关键词“监测变化”和“预测趋势”,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北极遥感图像,能够监测北极冰川的发展变化。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资料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并进行空间数据预测北极冰川的变化趋势。
【参考答案】1.A 2.C
6.见我国获得的第一张月球表面形态图。“嫦娥一号”卫星获取月球表面形态信息及处理这些信息主要应用的技术是( )
①RS ②GIS
③GP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思路解析】本题较基础,学生通过读图、读题,找准关键词“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嫦娥一号”卫星获取月球表面信息可应用遥感技术(RS);处理所获取的信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参考答案】A
案例分析
例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选择题部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忠信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3题。
图中甲在乙的方位
A.西方 B.西北 C.西南 D.东北
2.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3.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地区
A.甲地是城市中信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设计意图】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方位,提高学生图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3S”技术主要的各自功能:遥感系统是获取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是定位导航。
【思路解析】该题以地理信息技术图为情景,考察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分区。1题图中找到指向标,按照常规解题思路绘出“十”字就可以判定甲在乙的西南方。2题,遥感技术无法测定监测点的分布,故A错;全球定位系统无法预测交通流量,故B错;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故C正确;该图制作与数字地球无关,道路与监测点是确定的,数字地球技术无法将其互换,故D错。3题从图中观察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集中于城市交通干道上,大致呈环状分布,推断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为主要环线交通快速通道和主要放射状快速通道、普通道路的交叉点上。甲地位于环线,非市中心,也非中心商务区,排除A;乙地为市中心,地价昂贵,不适宜建大型停车场,排除B;对外联系的通道呈放射状,东、西较密集,而不是单独集中于西北,排除C;根据监测点的分布,东部较密集,说明车流量大,商业较发达,得出结论商业网点密度应该东部大于西部,故选择D。
【参考答案】1.C 2.C 3.D
例2.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选择题部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184天。见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移示意图。回答4~5:
4.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小亮走进某个国家馆,门口的人流状况电子显示屏主要应用的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设计意图】该题考查“3S”技术的各自特点和应用范围或应用领域。
【思路解析】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多种功能,能够进行线路的模拟及预测分析等,访问多个国家馆,就要分析各馆之间的距离以及人流量,采用的就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数字地球都不能根据人的需求而设计出合理的线路,故4选A,5选B。
【参考答案】4.A 5.B
例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选择题部分: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6~7题。
6.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设计意图】本组题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新情境,考查同学获取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技术的介绍,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空间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思路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中“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的含义,清楚遥感提供灾区的影像,地理信息系统参与统计灾区经济损失,故选择D。
【知识链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缩写为BDS,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起提供连续导航定位与授时服务。
【参考答案】3.D
知识结构与方法归纳
“3S”技术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2.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
1.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线路经过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内蒙古高原
2.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干道没有经过的省区是( )
A.甘肃省 B.山西省 C.湖南省 D.福建省
3.下列关于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工程沿线各自然带大致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该工程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东南沿海为市场
C.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但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利
D.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以中亚为主要气源,以新疆为补充气源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沿途地区分布图(图2),回答4~5题。
4.图2中既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线路穿越的省区,又是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线路途经的省区为( )
A.河南省 B.湖南省 C.山西省 D.河北省
5.下列工程或交通线路与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线路不相交的是( )
A.晋煤外运线路 B.京广高速铁路
C.西电东送南部通道 D.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线路
2012年11月9日夜间至11月14日,东北地区大部、内蒙古中东部出现强降雪天气,黑龙江鹤岗市降水量为55.7毫米,最大积雪深度达49厘米,为历史同期第一位。据此完成6~7题。
6.中央电视台预报这次东北地区强降雪天气过程所用的卫星气象云图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如果要确定在雪灾中被困车辆的准确位置,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 B.视频传输技术 C.遥感技术 D.人工实测
2013年初,我国北方多次受冷空气影响,渤海海冰发展迅猛。根据国家海洋局利用卫星遥感在2013年1月17日对海冰监测显示,渤海海冰面积约为26 180平方公里,对海上航行、渔业生产和海上作业造成严重的影响。据图3完成8~9题。
8.利用卫星遥感在监测海冰时能够( )
A.监测海冰面积的动态变化
B.分析海冰发生的原因
C.预测海冰面积发展的趋势
D.控制海冰灾害的发生
9.这种监测技术的特点具有( )
①探测范围大 ②可进行空间分析 ③能够获取监测对象的三维坐标 ④获取信息快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2年9月19日3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三号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十四颗和第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据此完成10~11题。
1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能够提供定位外,还能够提供的服务包括( )
①授时 ②测速 ③农作物长势监测 ④气温异常监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下列有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与其他国家的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
B.具有全球性、全天候、实时性、连续性等特点
C.建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星座是由35颗卫星组成
D.拥有北斗导航信号接收机既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也可以知道对方位置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于2012年10月16日开工,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10个省(区),干线和支线总长度为7 378公里,设计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主要气源来自中亚国家,国内塔里木盆地增产气和新疆煤制气为补充气源,可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提高1%。
材料二 西气东输三线是国家能源重大干线管网工程,包括一条干线、五条支干线和三条支线。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东至福建省福州市,全长5 220公里,预计2015年全线投产。届时,三条西气东输管线将与陕京一线和二线,以及川气东送管道共同组成国内横贯东西和纵穿南北的综合天然气管网,缓解国内多个省市的天然气供应紧张状况。
材料三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4)。
(1)与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管线相比,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管线有何优势?
(2)说出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对东部地区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3)简述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
(4)分析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的意义。
13.读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示意图(图5),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一期工程的起点是哪里?中线与东线工程调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除此之外,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方案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
(2)分析调入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3)简述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对调出区带来的环境问题。
(4)简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过程中为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所采取的措施。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二代北斗导航工程的最后一颗卫星,至此,我国北斗导航工程区域组网顺利完成。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材料二 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导航系统之一,北斗系统有它的独特之处。它的导航系统除了提供授权服务,还可向全球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如要问路,只需将相关内容发短信给卫星,系统就会及时反馈信息,实现人与卫星交流互动。
材料三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示意图(图6)。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能为用户提供哪些服务?与美国GPS相比其独特的功能是什么?
(2)目前我国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各种地理信息系统都是我国“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说“数字中国”对我国国土整治的意义。
解析与参考答案:
1.解析: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线路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有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和珠江三角洲。答案:C。
2.解析:根据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干道走向可以看出,其经过选项中的甘肃省、福建省和湖南省,没有经过山西省。答案:B。
3.解析:本题考查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线路走向和气源保证情况。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东西跨度大,沿线各自然带大致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气源为中亚,以新疆沿途气区为辅助气源,天然气需求市场以东南沿海为主;该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都有利。答案:D。
4.解析:由图可知,河南省既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线路穿越的省区,又是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线路途经的省区。答案:A。
5.解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是把贵州、云南及广西的水电与贵州、云南两省的坑口火电输送到广东,其输电线路与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线路不相交。答案:C。
6.解析: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所使用的卫星气象云图是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获取遥感影像,然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分析而得到的。答案:B。
7.解析: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功能,确定被困车辆的准确位置需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答案:A。
8.解析: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对海冰灾害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不能够分析海冰发生的原因,也不能预测海冰灾情发展的趋势和控制灾害的发生。答案:A。
9.解析:卫星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广、获取信息及时、投入人财力少、效率高等特点。答案:C。
10.解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具有定位功能外,还具有授时和测速功能。答案:A。
11.解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和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和俄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2020年左右,我国将建成由35颗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仅形成了覆盖亚太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还不具有覆盖全球的服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有的短信功能既能知道“我在哪里”,又能知道“你在哪里”。答案:B。
12.解析:略。答案:(1)气源充足,能覆盖华中、华南能源短缺地区。(2)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我国东部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3)①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汽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4)①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②有利于拉动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③有效缓解华中、华南地区天然气供需紧张的矛盾,保障供气安全;④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和新疆资源的转化利用,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⑤深化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
一、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
地理信息技术由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虚拟环境、网络GIS等其他技术组成,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它可以用作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预防监测、国土资源管理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用作汽车导航、参与城市多媒体信息系统的管理等[2]。而信息技术主要是管理与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地理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中的一个部分,它指向地理空间信息,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同时,地理信息技术也是高中地理学习阶段学生需要了解的一种信息技术,利用这种技术进行教学,学生能较好地了解区域地理中资源的分布情况,更加全面地分析当地的发展状态[3]。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将地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内容,而且还锻炼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究,了解地区地理空间信息。
(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空缺地图
在实际生活中,教科书与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只会给学生提供重要地区的地图信息,而一些位置偏僻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往往不可能配置大范围、大规模的地图。学生在处理地理信息时,需要利用这些地区的地图。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完善教学参考书提供的地图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技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方法,登录GoodyGIS网站,利用谷地的高程下载功能,依次获取任意多个地球上的点,得到该地区的位置信息与大致轮廓,利Photoshop简单修改谷地形成的地图,调整地图清晰度。学生制作地图的过程,也是了解当地区域地理信息的过程,同样也是加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
(二)利用遥感制作专题图
遥感可以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的穿透性,获取海平面以下的地理信息,还可以借助紫外线、红外线或其他微波,探测地表的信息,克服众多的自然阻碍。但由于遥感技术的专业性强,需要借助专门的特殊探测仪器,经过专业的程序处理,才能获得信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些过于专业的知识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地理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先与当地的气象局或自然资源部进行沟通,有规模地组织学生前来参观了解,或者聘请当地的专业人员,将传感器上的图像导入应用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合成存储于应用系统上的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部分图片,绘制专题图,加深对不同地区资源状况的了解。在运用遥感渗透地理学科知识时,教师要把好内容审核关,太难或操作太烦琐的知识教师要做到简单化与泛化,要将难度减低到学生可以接受的程度,从而达到将地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学科的良好融合。
(三)开展以地区地理信息为主题的研究性活动
GPS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很广泛,智能手机几乎都支持这一功能,学生上手难度也较低,地图、购物App几乎都需要用到这一功能。为了加深学生对本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了解,教师可以多次开展与地区地理信息相关的研究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获取地区地理信息需要哪些工具?具体操作步骤是吗?……”等,以知识技能竞答的方式来开展,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时间操作中就能学习到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定专门的地理信息技术,比如,要求学生分析全球定位系统即GPS的应用模型,思考GPS技术的应用现状,并结合百度地图等其他地图绘制小区平面地理信息图,从而达到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土地开发整理;应用探究
一、当前GIS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和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结构和利用布局发生了不断的变化。当前国家解决这一方面关键就在于提高整个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土地整理开发的动态平衡。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涉及大量的数据掌控和利用,单纯依靠传统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已无法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GIS地理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采集、存储和分析功能,能够有效的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的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并且可以利用各种空间分析能力进行空间分析,在土地的开发和整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于此同时,GIS地理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文字处理信息能力,对于土地管理开发中的规划编制、项目制定和具体的检测实施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技术保障。基于以上的作用和特点,GIS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未来土地开发整理的重要发展趋势。
二、GIS地理信息技术的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GIS地理信息技术在开发数据库和环境评估中的应用
在开发数据库方面,GIS地理信息技术实时掌控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状况,对土地利用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空间的分布利用能够随时掌握,同时能够随时反馈当前土地的利用情况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了数据资源图文一体的有效管理。于此同时,GIS地理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土地整理开发领域的数据整合,建立良好的土地开发整理有效数据库,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分析。但基于地理信息技术下的土地开发整理系统数据库建设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入研究,相信在后续的发展应用中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在环境评估方面,GIS地理信息技术在具体的生态效益评定和土地的社会效益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的将地理空间数据与专业建模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能够做到精确动态的检测和评价。通过数据的准备、指标项目的选定、建模以及计算等一系列流程之后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分析数据,应用到环境评估之中。
(二)GIS地理信息技术在成果制图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的应用
在成果制图方面,GIS地理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强大的数字制图能力,能有有效的将制图要素进行数字定义,并且能够做好无痕修改,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图像的文字数据转化,制作时间少,成本低,是编制地理整理规划组件的最佳方案选择。在土地的整理规划中,GIS地理信息技术能够对土地的总体应用进行补充和整理,对各种图层数据指标进行审批和实施,通过规划相关的项目数据以及检测过程中形成最终的图形和数据存储,以此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要求。一般来讲在土地整理规划中GIS地理信息技术大致经历以下几个流程:首先是对规划方面的辅助编制,主要对拟定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其次做好相应的规划成果方面的管理工作,对规划文件和图像的管理和存档;最后主要对规划实施总结性管理和具体的专题分析,从而达到全面科学的对土地开发管理进行细致规划。由此可见,GIS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GIS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工程计算及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土地工程计算方面,GIS地理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对复杂地形进行有效的土地平整工作,注重农田的工程设计和工程量计算,建立相关的数字地形模型,精确解决实际在土地整理设计中的土方量问题。在信息化管理方面,GIS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土地的开发和整理项目。通过对空间数据图形和数据属性进行管理和调控,同时兼具双向查询的功能,为土地开发的空间位置进行准确定位,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整理方面的技术支持。具体而言,GIS地理信息技术土地开发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于计划方面的管理,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中,GIS地理信息技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编制年度计划,上报相关的财政部门,进行具体的项目实施。其次,GIS地理信息技术在实施管理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动态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具体科学的实施。再次,GIS地理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验收和鉴定管理,一些具体的项目完成后,GIS能够有效的承担验收鉴定工作,并将具体的验收成果交付鉴定。最后,GIS地理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实施成果管理。在验收结束后,GIS能够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方法对具体的项目实施统一的管理,保证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GIS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地开发整理的方方面面,随着GIS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导致社会各界对于土地整理开发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整合力度不断加大,最终必然提高土地整理方面的科技含量,提高土地的使用力度。在未来的一定发展阶段内,GIS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应用必然还会成为研究管理的重点,其所涉及的领域必然更加广泛,在土地开发和整理的过程中会有更加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黎熹.浅谈“3S”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J].经贸实践.2016(07)
[2]唐雪桐,刘广辰,张爱斌.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3)
[3]李佳佳,李晶雪.土地开发整理中测绘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