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17:25:53
序论:在您撰写经济学的关键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景观设计;大学校园;不特定空间
1 校园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行为学要素
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而本文所要讨论的校园景观设计的行为学要素主要是指环境的使用者――师生等要素。
2 “不特定空间”的环境行为学相关理论
日本建筑师桢文彦提出了“不特定的空间”概念。认为在信息时代,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反馈加速,人与环境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因此设计的空间应去适应人们的各种活动和交往。“不特定的空间”的构想更多地考虑了人的行为因素,包括有意识和无意识、随机的行为,而且通过空间和布局去诱发各种新的人的行为活动,使空间更加富有活力。
3 校园不同空间环境中的景观设计
3.1 与建筑邻接的不特定空间
校园内建筑的入口、前庭和后院、建筑中的内庭等都是这类空间。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这些区域交谈、读书的身影,也是最喜欢的地方。
这些户内外公共开放空间,所属关系较明确,使用人群也比较固定。主要是为开展学习活动、师生交往和课余休息服务的。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就是个特征的建筑,尤其是门廊的处理,外形为三角形的歌特式架空门廊,突出了建筑学院的特色。而在其前庭门廊,经常可以看见班级举办的建筑设计交流展示,师生们积极参与构成了生动的景观意象。而这些意向的产生正是建筑师通过朔造建筑空间,构建了一个传递专业信息的空间环境,才使得这里成为师生乐于交流体现校园精神的场所。这种不特定空间的塑造也使原来的交通性空间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师生交流的场所空间。这种不特定空间的创造需要设计者从行为人的角度出发,构建起一个人与人交往的环境空间。
3.2 公共开敞空间中的不特定空间
公共开敞空间是构成校园景观意象的重要节点,也是校园场所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往往成为师生心目中母校的形象代表。
中心草坪在校园内作为宝贵的开敞空间,是师生喜爱的休闲、读书和交往场所。与校园内许多的学生活动相联系,如同学聚会、班级讨论等。在这里,建筑成为整个画面的背景,而草坪和参与其中的使用者成为景观的前景和主体。师生的活动构成了校园景观意象,体现了校园场所精神。
3.3 交通性空间中的不特定性
交通空间是校园中的线性空间,是学校的公共活动频发的地方,如朋友间见面打招呼,师生欣赏风景攀谈等。为这些随意性的交流提供场所。
道路两旁自然景观的设计,可以加强道路的线性空间,同时有特色的植栽将会加强空间的活力和文化特性,如西安交通大学腾飞广场两旁的樱花道,每年3~4月,樱花争相怒放,洁白如雪,而青松翠柏点缀其中,如诗如画。每年这个时候吸引无数市民前来参观,无形中提升了学校的人文价值,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而期间人们的各种行为,如拍毕业照、纪念照、同学之间的合影留念等,都在无形中为空间的各种可能性创造出不同的画面。
新时期大学校园“以人为本”的交通环境应考虑校园使用者在行为上的多样化,塑造层次丰富的道路空间。师生们常伴随交谈、休息、等候、观望、阅读等各种活动,设计师们更要挖掘其本质的需求,不应单纯从功能性的角度出发,而应结合“不特定性”空间的理论,挖掘出更多的随机性体验式的空间场所。上海大学新校区步行干道的设计,就脱离了单纯的步行交通的作用,与绿化相结合,拓展到水面,做成入水的叠落台阶,形成一个个凸空间,且在每块空间上放置名人雕像和布置绿化,做到“寓教育于休闲”。
4 结语
大学校园是专门的育人场所,因而,人造景观、自然景观也表现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景观。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景观环境中,各种行为活动方式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个特殊场所下的空间景观设计,只有以师生的行为为导向,以自身校园文化形态为原则,才能使校园的景观充满活力,并富有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教学景观新概念乡土景观
一、前沿
早期景观设计城市化认知有片面感、不强烈,主要是社会、经济、人文发展的原因。当我国及部分国家进入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化乡村景观转变的重要时期,市场需求决定设计师接触的“城镇一体化”“乡村转型化”等景观设计项目较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接触相关课程、景观认识得也较浅,尤其是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所学知识不能满足项目设计工作,所用内容必须重新学习,资料也得重新整理收集,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认为大学里学的东西在社会实践中作用不大,更糟糕的是,他们把这种思想传导给学弟、学妹,会严重影响新生在大学里学习的积极性,这都是未来景观设计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乡土景观”设计概念引入景观设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1.增强课程结构上专业知识点的系统性与连续性
教师在景观设计课程结构设计时取舍性较强,多以“城市景观”“小区景观”“休闲广场景观”等内容教学为主,给学生造成片面的景观认知感。专业知识点构架的串讲过程中缺乏综合性、发展性与连续性是早期及现在景观设计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这种滞后型的教学内容不利于景观设计教学内容的延伸。景观设计教学应注重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将新的景观设计理念、概念带入课堂,让学生明白景观的存在是相对的、广义的,这样能让学生拓展设计思维,了解景观的“实事求是”性、健康性和发展性。将炙手可热的“乡土景观”设计概念引入教学实践,能延伸出很多新鲜、前卫、和谐的景观设计概念,如“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景观”“本土景观”等,这些新概念的注入,有利于构建一个更系统、更科学、更合理的景观设计教学体系。
2.促进多学科等知识的交叉综合教学,加强景观设计教学深度
旧的景观设计教学内容存在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不够的问题,无延伸性与交叉性。有些老师将某些错误的景观设计理念传导给学生,而景观艺术设计是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景观设计教学深度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对景观设计及设计成果欣赏的认知程度。借“乡土景观”概念能将生态学、环境科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发展学及行为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知识点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景观设计成果存在价值的认知度,学生在模仿设计、思考设计、完成设计的过程中勇于开拓思维,不再是单一考虑景观视觉形式美丑,而是更注重景观的存在,即发展价值。
3.引导学生深化景观设计内涵,体会景观设计的综合复杂性
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一些学生景观设计作品多存在只重审美和形式,如紧抠景观设计的比例、平衡、对比等基础的美学角度,作品给人形式感好,而实时操作难、设计内涵不深,仅赋予形式的模仿。“乡土景观”引入实践教学能引导学生认识城市与农村乡野景观的差别,探讨社会发展、演变与景观设计的关系,考虑不同组织空间关系的景观处理手法的异同,考虑本土材料利用的优点,景观地方风土人情的表达,对不同自然地域、社会人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思考,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健康的、可持续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景观设计作品。
三、将“乡土景观”设计概念植入实践教学的方法
1.深入乡间,调查实践
景观设计初期,实地考察是必备步骤,教师可尝试摆脱“校园景观设计课题”“城市休闲绿地设计课题”等常规课题进行“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战略,多做“乡土景观”课题安排。深入乡间,有利于满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等景观设计原则。可就近选择村镇为考察基地,引导学生对农村特有环境进行调研。通过拍照、注记及现场写生等方式进行实地考察,注意区别与城市景观设计考察的方法,少用或不用问卷等城市景观勘察常用方法,换以访问等方法以交流为主,启发学生发现农村规划及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问题,并辅助学生完成详细的调研报告工作。
考察内容应主要包括:全面的考察农村的周边环境及自然特征、本村的建筑风貌、特有的艺术设计符号、历史风土人情等现状条件。
2.对比城乡,认识景观
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乡土景观”“新农村景观设计”“生态景观”等方面知识点的信息。辅助资料能提高学生对多种景观规划设计认识的能力,较有深度地了解“乡土景观”的相关概念,如区分“景观”与“农村景观”的异同。引导学生分析农村景观设计基地特有的区位环境、交通道路要求、功能分区要求、建筑景观的设计风格、植物恰当的配置及其他构筑物景观的合理设计等,从整体上重点把握各景观的共性与特殊性,从“乡土景观”切入式的认识到景观的发展趋势。
3.重返乡村,实践改造
乡土景观多属于本土型、环保型与可持续发展型,表现为朴素且有韵味、小巧却显精致,材料上多利用本土或废旧材料制作而成,这些优势都可促使学生再回到规划设计区域,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地改造或在专业施工人员的配合下完成景观的实际建设。这样,学生才能对景观的细部设计和空间的尺度及景观施工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未来,景观设计教学仅依靠讲解的方案是不够的,锻炼学生在实际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变通能力十分必要和重要。
结语
关键词:CDIO理念;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12-02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1]。它是以项目开发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的、协作式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等多个方面获得全面的训练和提高[2]。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改革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2014年以来本文作者进行了基于CDIO理念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通过企业调研、问卷调查、实践应用等方法,对基于CDIO理念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应用。
一、目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目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处于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手段深度结合期,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亟需改进的不足。
1.传统章节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框架,使课程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单一,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导致学生或者对教师产生了过分的依赖,或者对课程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甚至产生不想学的念头。
3.协作能力培养欠缺。课程的教学目标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团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协作精神。
4.目前的考核方式单一化,无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能力,也不符合现代工程教育的评价标准。
5.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相关的教材很多,但多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主,不能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些教材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使得教、学、做难于合一。
二、基于CDIO理念构建课程、专业、社会“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基于CDIO理念,根据园林植物造景师岗位相关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围绕就业岗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岗位技能为切入点,选取课程内容。具体内容如表1。
三、基于CDIO理念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实施和保障
1.教学组织设计:在教学组织上,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以项目导向为主,同时穿插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同时实行分组教学,推动团队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项目开发能力,提高学生在项目设计、工作分工、交流汇报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团体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考核方式设计:以往的考核以书面考核为主,强调结果的考核。以CDIO倡导的“过程评价”为基础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采取企业、教师、学生不同主体的评价,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考核学生项目设计与应用能力。除了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外,教师还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团结协作和爱岗敬业精神的评价。从项目设计过程、项目设计效果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多元过程考核评价。课程总评成绩中项目测评占60%,职业素养占5%,课堂表现占5%,期末考核(理论和技能)占30%。
3.教学团队建设:建设高水平和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基于CDIO理念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更需要一支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团队由拥有丰富职业经验的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企业培训和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应用和社会服务,引入企业新技术和服务规范,使得课程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4.实训条件建设:建设符合课程需要的实验实训条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基于CDIO理念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实施教学,实训室应该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融合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多重功能。我校结合上海市重点专业建设改建园林制图实训室、园林设计实训室、园林植物识别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室等实训场所。积极开展顶岗实习,与上海共青森林公园绿化养护有限公司、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等8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鼓励和安排学生参加相关设计单位的实习岗位,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更好的提升。
5.教学资源库建设:除学院教务处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文件、实施方案以外,随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改造,产生了以下主要教学文件:园林专业课程的实施方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标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考试改革方案及成绩评定实施办法等。完善了满足课堂需要的包括课件、教案、案例、图片、技能竞赛等内容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四、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1.课程实行了项目化改造,并采用“双线制”训练方式。依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需求,校、企专家共同筛选与园林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能够贯穿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内容在逐步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展开,课内课外训练并行,通过完成项目的训练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建立了与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的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能力目标、工作任务、训练过程和自我评价,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以真实的园林设计项目任务为载体,教、学、做相结合开展项目教学。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建设使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被评为2014年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3.出版了与项目化课程配套的特色教材。由9位来自全国高职院校的资深专业教师和3位企业设计骨干组建了具有校企合作优势的教材编写团队,出版了与项目化课程配套的特色教材。教材建设摒弃了传统教学“章、节”的架构体例,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新理念,建构了模块、项目、工作任务层层相扣的新体例。每个项目都突出工作过程,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采用了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能力考核贯穿教学始终。以对完成项目的过程考核为主的方式,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工作态度、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公开、公正、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F063.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引言
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其研究方法还处于不断创新、完善之中,我们在进行民族经济学理论研究之前应该对其研究方法有系统的认知,并将这些研究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之中,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更加具有理论价值。学习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运用其做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在系统掌握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之后,要将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理论研究之中。
一、科学理论思维方法
任何一门科学都具有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广度以及效率,同时也体现着本学科理论研究的特质和侧重点。事实上,一门学科的研究过程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研究方法还处于不断创新、完善之中。但是,无论采取何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都要以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作指导。因此要将科学的理论思其贯通于民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创新等学科研究的全部过程中,以此来指导民族经济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
在对一门新兴学科进行研究方法探讨时,在结合本学科的具体特点的同时,还应该将研究方法加以分类。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结构层次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即理论思维方法、基本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传统的民族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突出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与分析, 由此而形成了传统民族学的研究特色。然而,传统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与唯物辩证法是基本排斥的。只有将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理论思维作为民族经济学方法论的指导,才能使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更加趋于科学、完善。这是民族经济学对传统民族学研究方法的补充和发展。
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是由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严谨的思维方法。要想在理论思维中全面的把握事物及其事物的各个方面, 就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要全面把握事物运动发展的整个历程, 就必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以及从低级到高级的研究方法。将这两种方法辩证统一于理论研究中, 才能达到科学理论思维的层次,从而也才能对民族经济学其他具体的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是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指导方法,始终将这一研究方法贯穿到我们的理论研究、方法创新等全部研究过程中,才能保证民族经济学方法论的科学性,进而促进民族经济学这门学科不断地创新、发展。
二、田野调查方法
民族经济学是真正立足于中国的现实,紧密联系民族地区的田野调查的具体探讨。田野调查方法是在科学理论思维指导下的民族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任何理论均来自于实践,田野调查方法作为民族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就是要深入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进而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来进行理论研究。进行田野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民族地区的实地情况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田野调查方法对于民族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田野调查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进行田野调查不仅能够增加我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能为我们的理论研究提供详尽的资料。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对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也可以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民族经济学的发展,借鉴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来探讨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使民族经济学的方法论不断得以丰富和创新,从而使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更加系统化。
首先,明确主体。在做研究时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明确主体,明确主体就是明确研究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的阶级都会根据其主体的需要通过其思想代表将本阶级的阶级利益和意识概括为政治经济学理论从而来表达本阶级的利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理论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来概括其阶级利益和意识,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的。民族经济学也要明确以各民族有自主意识的劳动者为主体。其次,重视矛盾。矛盾是主体之间的联系,在研究矛盾时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是辩证思维的关键,同时,在做研究时要体现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再次,概念运动。概念运动是《资本论》研究方法的核心,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中,以概念运动为核心,通过概念的规定、展开、改造和完善、转化等概念的运动来构造《资本论》的论述体系。民族经济学的研究也要注意概念的运动。概念体系的建立是民族经济学的形成的标志。概念是不断运动的,伴随着概念运动,概念体系也会随之不断进行演化。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科不可能只是某一个学说的概念体系,而应该有若干个概念体系相互支撑和补充。研究就是要创新,就要在对既有和新的现象材料进行实证的基础上不断抽象,进而规定新概念, 改造和完善旧概念,充实已有的概念体系,甚至创建新的体系。最后,构造体系。《资本论》的体系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非常严谨的,马克思将概念按照从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来构造《资本论》的论述体系。在其论述体系中聚合了概念运动各个环节的研究成果,从而使《资本论》的逻辑思维更加严谨。对于民族经济学的研究而言,在进行理论研究时也要通过民族经济概念的运动来构造民族经济学的论述体系,使自己的研究有一个逻辑严谨、论述清晰的体系。
四、结语
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时,要在科学理论思维方法的指导下,加深对基本方法的理解,综合运用并借鉴民族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不断丰富、创新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并将这些研究方法应用于具体的理论研究中,从而为民族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其研究方法还处于不断创新、完善之中,我们在进行民族经济学理论研究之前应该对其研究方法有系统的认知,并将这些研究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之中,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更加具有理论价值。学习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运用其做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在系统掌握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之后,要将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理论研究之中。
一、科学理论思维方法
任何一门科学都具有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广度以及效率,同时也体现着本学科理论研究的特质和侧重点。事实上,一门学科的研究过程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研究方法还处于不断创新、完善之中。但是,无论采取何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都要以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作指导。因此要将科学的理论思其贯通于民族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创新等学科研究的全部过程中,以此来指导民族经济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在对一门新兴学科进行研究方法探讨时,在结合本学科的具体特点的同时,还应该将研究方法加以分类。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结构层次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理论思维方法、基本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传统的民族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突出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与分析,由此而形成了传统民族学的研究特色。然而,传统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与唯物辩证法是基本排斥的。只有将唯物辩证法这一科学理论思维作为民族经济学方法论的指导,才能使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更加趋于科学、完善。这是民族经济学对传统民族学研究方法的补充和发展。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是由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严谨的思维方法。要想在理论思维中全面的把握事物及其事物的各个方面,就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要全面把握事物运动发展的整个历程,就必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以及从低级到高级的研究方法。将这两种方法辩证统一于理论研究中,才能达到科学理论思维的层次,从而也才能对民族经济学其他具体的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是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指导方法,始终将这一研究方法贯穿到我们的理论研究、方法创新等全部研究过程中,才能保证民族经济学方法论的科学性,进而促进民族经济学这门学科不断地创新、发展。
二、田野调查方法
民族经济学是真正立足于中国的现实,紧密联系民族地区的田野调查的具体探讨。田野调查方法是在科学理论思维指导下的民族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任何理论均来自于实践,田野调查方法作为民族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就是要深入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进而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来进行理论研究。进行田野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民族地区的实地情况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田野调查方法对于民族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田野调查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进行田野调查不仅能够增加我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能为我们的理论研究提供详尽的资料。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对民族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也可以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民族经济学的发展,借鉴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来探讨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使民族经济学的方法论不断得以丰富和创新,从而使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更加系统化。首先,明确主体。在做研究时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明确主体,明确主体就是明确研究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的阶级都会根据其主体的需要通过其思想代表将本阶级的阶级利益和意识概括为政治经济学理论从而来表达本阶级的利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理论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来概括其阶级利益和意识,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的。民族经济学也要明确以各民族有自主意识的劳动者为主体。其次,重视矛盾。矛盾是主体之间的联系,在研究矛盾时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是辩证思维的关键,同时,在做研究时要体现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再次,概念运动。概念运动是《资本论》研究方法的核心,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中,以概念运动为核心,通过概念的规定、展开、改造和完善、转化等概念的运动来构造《资本论》的论述体系。民族经济学的研究也要注意概念的运动。概念体系的建立是民族经济学的形成的标志。概念是不断运动的,伴随着概念运动,概念体系也会随之不断进行演化。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科不可能只是某一个学说的概念体系,而应该有若干个概念体系相互支撑和补充。研究就是要创新,就要在对既有和新的现象材料进行实证的基础上不断抽象,进而规定新概念,改造和完善旧概念,充实已有的概念体系,甚至创建新的体系。最后,构造体系。《资本论》的体系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非常严谨的,马克思将概念按照从抽象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来构造《资本论》的论述体系。在其论述体系中聚合了概念运动各个环节的研究成果,从而使《资本论》的逻辑思维更加严谨。对于民族经济学的研究而言,在进行理论研究时也要通过民族经济概念的运动来构造民族经济学的论述体系,使自己的研究有一个逻辑严谨、论述清晰的体系。
四、结语
关键词:流通、生产成果、商务经济
一、流通与流通经济学
流通,从本质上讲其可以说是一种流动,但基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其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宽泛,例如对于研究人体结构,我们可以说人体血液的流动也是一个流通的过程,对于研究大自然的环境变化,我们通过研究空气的流动、海水的流动等等,总而言之,所有的物质流动都可以称为流通过程,而本文所研究的流通是基于经济学的范畴来进行。
从经济学范畴来讲,流通是一种商品或产品的流动,从传统意义上说,我们所说的流通只包含了商品的交换与流动,商品指的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流通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么一个交换的过程。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流通不仅仅指的是商品的流动,而包含了资金流通、人才流通、信息流通等等,同时也不仅仅是指一种实物流通,也可以是一种无形服务流通。但这一切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点,即流通是将产品从生产范畴过渡到消费范畴这么一个过程。
流通经济学就是以流通为根本的一个学科,其反映了产品流通的本质,当然,这里所说的产品包含了两种含义,一是有形的商品,如穿的衣服,吃的米饭,住的房子,行的汽车等等,二指的是无形的产品或者说是服务,特别在这么一个时代,这种服务日渐明显化,如衣服的退货服务、汽车的保修服务等等。因此,流通经济学应该把流通作为其核心概念来进行产品流通研究,如何进行产品的资源优化,通过什么有效途径把产品流通出去,如何做好保修保障等等都是其研究的范畴,这就要求我们从产品的购置、加工、运输、营销等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实施。
二、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重构流通经济学
上文说到,对于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应以流通作为核心的概念来进行,但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流通经济学究竟属于哪个范畴,政治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难以界定,其次,流通一词比较含糊混淆,其难以与贸易、商业、营销等等词汇区分开来,因此难以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这些词语都可以用一个行内术语――商务来表示,因此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重构流通经济学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
商务,简单来说,是一种交换活动,这种交换活动与商业行为和服务行为相关,而商务经济学正是研究这样一种商业行为与服务行为的运作规律的一门学科。商务经济活动是包括了所有流通经济和服务经济的一种活动。商务经济学不仅研究的是国内的经济行为,同时也兼顾国外的经济行为,同时也把国内外的行为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分析。商务经济学首先是覆盖整个流通和服务领域的经济学。商务经济学首先要研究商业活动的规律。包括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运营规律。除此之外,商务经济学还要研究与服务有关的经济理论。服务作为无形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研究生产业和生活业的发展演变规律,研究服务业发展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研究流通经济学,扩宽了流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传统的流通经济学,研究的只是一种有形商品的实物交换过程,从商品生产出来流通到消费者的手中,期间并无太多的交集,但商务经济学则从一个新的范畴来研究,即服务,特别随着电子商务这一概念的出现,我们买卖的交易不仅仅强调产品的质量与功用,同时也强调一种服务的态度,服务的意识,服务的精神,而如今的淘宝网、当当网等这些网站的出现,正是很好地体现出来这一点,对于服务态度好的商家,显然我们更乐意也更愿意去购买他们的产品。因此,拓宽了研究领域的流通经济学不仅仅局限于商品的交换,也应强调服务意识。其次,我们也越来越了解到一种变化,即我们交易方式的改变,传统中的交易一般都是面对面的交易方式,如今,我们可通过网上交易,以前走几公里路给的一个东西,如今一个快递明天便可到达,省了很多人力物力,流通方式的改变也要求我们的服务精神尽善尽美。因此,商务经济学的电子商务研究,无疑给流通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巨大的流通生产力。
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研究流通经济学,拓展了流通经济学的研究空间。传统的流通经济学研究的空间只局限于国内的流通与贸易,比较缺乏对于国际间贸易流通的研究。而商务经济学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研究,同时也能够兼顾跨国流通的研究,实现了国内外流通与贸易的结合与统一。比如对跨国公司商务行为的研究,把国内的公司、国外的公司和跨国的公司的流通手段、贸易功能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比较全面的流通信息,特别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流通经济学不仅要研究国内的产品服务,也要研究国外的产品服务,才能很好地把自身的产品流通到消费者的手中。
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研究流通经济学,明确了流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方向。在以前众多的研究流通经济学的过程中,流通经济学这一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正确的定义,从而也使得其研究方法和方向也层出不穷。但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以其作为一门学科来进行研究。唐・埃思里奇曾把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描述为以下一般步骤: (l) 识别问题;(2) 限定研究目标;(3) 提出假设,提出预期结果以及研究方法;(4) 设计研究程序;(5) 获得适当信息;(6) 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我们在研究流通经济学时,要分析研究的问题是属于专题性的?学科性的?还是为研究其对策。显然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下构建流通经济学应将其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应按照唐・埃思里奇这种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来进行,从而才能明确流通经济学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升流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
三、从商务经济学中得出研究流通经济学的框架
基于上文分析了商务经济学对于流通经济学的重要性,以下我们探讨出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下流通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一,研究流通与流通经济的核心概念。其主要包含流通的内涵与外延,流通的本质,流通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第二、流通的要素与分类。如可将流通可分为商品流通,资金流通,信息流通等等。第三,流通的功能、结构、渠道。具体是流通可带来怎样的影响,可通过什么方式渠道去促进商品的流通。第四,流通经济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理论。流通的经济学理论与管理学理论的联系。第四,流通经济行为的运作规律。第五,基于不同空间的流通经济行为。如可研究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间的流通经济行为特点。第六,流通经济的规范与政策。对于流通经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有怎样的规章制度和运作条例。
四、结语
随着经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流通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流通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部分,流通经济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是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下,去探讨研究流通经济学的概念,范畴以及其研究的框架。既是为流通经济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也提出了把流通经济学当成一门学科去进行研究,希望能通过对商务经济学的研究去促进我们对流通经济学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希望给日后研究流通经济学的学者做一个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冉净斐.重构流通经济学:基于商务经济学的视角[J].企业活力 2012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
1概述
计量经济学是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关于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方法论课程。学生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掌握数据分析与建立回归模型的方法,为学习专业课程和创作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独立学院是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层次决定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能力比普通公办高校相对较弱。因此,就计量经济学课程而言,优化教学方式对提升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阈限概念(ThresholdConcepts),是指理解一个学科理论的关键概念。学生在理解阈限概念的基础上才可以把握学科理论并不断进步[1]。基于阈限概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就是要识别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以此设计教学方式。
本文将在分析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基于阈限概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注意事项,并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应用统计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分析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
2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阈限概念分析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运用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的方法论学科,本科阶段的初级层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涵盖计量经济学数据、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估计量的理论,异方差、序列相关等[2]。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将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具体可归结为以下3组概念:
第一,回归假设。回归假设是为分析回归结果引入的合情合理的假设,在不同数量的假设下能够得到回归系数估计量的不同性质。回归假设是整个回归方法的基础,一切回归有关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都和回归假设紧密相关,同时违反回归假设的情形也是计量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点,因此回归假设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一。
第二,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评价估计量的基本标准,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回归理论的核心,整个初级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最终都归结为回归系数估计量的这3个性质,同时,这3个性质又与回归假设紧密相关,故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二。
第三,异方差。异方差是违背回归同方差假设时的回归结果表现,无论对于横截面数据还是时间序列数据,异方差的出现是回归分析的常态,因此对于异方差的检验和修正是初级计量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金融实证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基本问题,故异方差是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之三。
以上三个阈限概念是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关键,同时在概念上具有紧密的联系,下文将基于此探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3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注意事项
由于独立学院的教学方式主要强调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和实践,因此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总体原则仍立足于阈限概念的理解与实际运用,具体地,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了突出3大阈限概念,在首节导论课即向大家提出3大阈限概念,在介绍回归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时,详细的说明每个假设的用途,使学生理解每个假设的目的和本质,进而在回归估计量三个性质的教学中把握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具体条件,并明确理解异方差这一违反假设的情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充分的时间介绍三大阈限概念及其联系,从而建构整个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体系。
第二,运用软件展示阈限概念的具体应用。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应完全从应用性角度出发,运用软件展示计量经济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对于3大阈限概念,可用40%左右的时间解释概念产生的原因与本质,而60%左右的时间结合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解决具体的回归分析建模和假设检验问题。
第三,通过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强化阈限概念的综合运用。撰写实证性的学术论文是进行计量经济学方法综合训练的较好途径之一,可以通过让学生从选择题目开始,通过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进行可能的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检验和修正等等来感受计量经济学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写作论文的方式加以体现,然后交流讨论,以深化对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理解。
计量经济学教学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设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也是我国建立最早、最有名的独立学院之一。计量经济学课程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以提高学生建立回归模型能力为教学目标,基于Eviews软件进行教学,每周教学学时为理论(教师讲授)与上级实验(学生练习)各2学时,特别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因此,研究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对研究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为传统的初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师在讲授回归假设时着重解释回归假设的设立目的与合理性,并通过软件讲解回归假设的验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回归假设。在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教学中,通过详细分析三个性质所依据的不同假设,使学生理解三个性质所应具备的条件从而掌握线性回归估计量理论。特别地,专门安排约10学时左右的实验课进行计量经济学论文撰写与分析的交流,要求学生自选题目,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并检验异方差、序列相关以及模型设定问题,写作小论文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为评价教学效果,选取2010级学生1个教学班共24人进行满分为5分的教学满意度打分,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全部项目的满意度均达到97%以上,总体平均满意度超过99%。由此可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应用统计课程的教学效果非常成功。
5结论
回归假设、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和异方差是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三大阈限概念。基于阈限概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在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运用软件展示阈限概念的具体应用以及通过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强化阈限概念的综合运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阈限概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方式对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及学生满意度。
参考文献:
[1]Meyer,J.H.F.and Land, R.:Threshold Concepts and Troublesome Knowledge: Linkages to Ways of Thinking and Practising,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 Theory and Practice Ten Years On Oxford: Oxford Centre for Staff and Learning Development (OCSLD),2003:412-424.
[2]杰弗里·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