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17:25:52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践教学;思维导图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很多都是建立在简单的物理实验基础上的,例如电、磁、杠杆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很多学生不能有效的理解和掌握。而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帮助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特点
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是由于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学生将某一主题的知识进行汇集和归纳,然后利用关键词或其他标识,将这些知识点汇集成树状,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思维导图的绘制比较简便,不需要准备什么实验或设备,只需要教师做好几个相应的模型,即可进行教学。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知识点,精准复习,也可以使得学生的复习效率迅速提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于教学实践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很多都是根据日常生活或从具体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光靠课堂讲解或者死记硬背,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好。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从中发现与物理知识相关的联系和规律,这样就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例如对于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关于声音方面知识进行修改学习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到什么是噪音和正常的声音,然后让学生绘制与声音相关的思维导图,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声音的相关利用。这样就能比较生动、形象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点。
2.运用于实验教学
在中学物理的学习阶段,物理实验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自然就可以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验的现象和特点,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有效掌握实验所反映的知识点。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八章关于物态变化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固态、液态、汽态三者之间的变化以及差异,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看到的现象,绘制成思维导图,这样就能使得学生对于物态变化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而且也能准确找准其中的规律和要点。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实验的经过和结果,以及变化所需要的条件,这样就能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实验的要点,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3.运用于课后的复习
由于现在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时间比较紧迫,再加上物理课程的知识点也比较繁杂,因此以往的复习方式,不仅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没有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但是,随着思维导图的应用,就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复习的质量。因为思维导图的构建,就是很多知识点的汇集和归纳,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以及相关的标识,就能理顺各章节的知识要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脉络,然后对于那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认真复习,从而提升复习的效率。
4.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例如天上为什么下雨?路面为什么会结霜等这些自然现象,完全可以利用绘制关于物态变化的思维导图,物体如何由汽态变成液态,并且需要具备的哪些条件?通过思维带图的绘制,答案就能比较清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能有效帮助学生去认识自然,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5.运用思维导图需要注意的问题
尽管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而且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的思维导图制作软件,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也要把握好度,不能盲目使用,从而忽略具体的实践教学,加重学生的思维负担以及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得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三、结论
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思维导图的绘制,一方面帮助学生理清物理学习的思路,梳理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解决今后遇到的实际问题。当然,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也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盲目使用,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卫东.探究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第16期:11
一、采用多样手段抓好概念教学
水的三态变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熔化:冰雪消融;凝固:水变冰;汽化:蒸发(晒衣服)、沸腾(烧开水);液化:水开后,壶嘴有“白气”,自来水管和水缸出汗,雾和露的形成,冬天窗户上的水汽;升华:冰直接变成蒸汽;凝华:冬天室内窗户的冰花,霜和雪的形成.学生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手段,引导学生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并表达出来.
学习水的三态变化前,应该先引导学生就物体的三态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小游戏的设置,让学生就液态、气态和固态的物质,特别是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进行举例,并对举例子数最多的小组进行奖励等.
单纯的物态变化概念的讲解会过于枯燥且让学生难以掌握其知识.可用一些小实验来展现物态变化的过程.如把课前准备的冰放在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可观察到固态冰逐渐变成液态水,由此引入熔化的概念;上课前可抹一些水在黑板上,过一段时间后,液态水变成了水蒸气看不见了,由此引入汽化的概念.
另外,多媒体的图片、视频直观展示也是让学生理解三态变化概念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放映雾凇、冰花的美丽画面;播放黄河冰凌解冻的视频等.
总而言之,学生学习时,除了要看课本中的概念外还要对生活中所见的物体进行归纳和区分,把握液态、固态、气态三态的不同特点以及对应的三态变化,从而真正掌握、理解六个物态变化概念.
二、引导自主探究加深知识理解
水的三态包括了水、冰、水蒸气.这三种形态的水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但对水如何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如何液化成水很多学生却不甚了解.教师在教学水的汽化和液化这一模块上,可以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补充总结的教学模式.
液态水汽化成水蒸气主要有水的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在水的蒸发中,不同条件下水蒸发的快慢不同.要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在教学中适当的设置物理实验,使学生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中来.如让学生通过实验对比常温下和加热下的水哪个蒸发比较快;对比表面积大的和表面积相对小的等量的水哪个蒸发快;对比水面有气流和无气流的水哪个蒸发得比较快.这几个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的实验操作较简单,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很快就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温度以及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都有关系,且液体表面积越大、温度越高、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越大,液体蒸发越快.然后让学生运用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的结论讨论湿衣服怎样晒干得快?刚洗过的头发怎样才能干得快?把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习水蒸气变为水的液化过程时,可让学生分别对着温度较高的手掌心和温度相对低的课桌面哈气.从掌心上基本没有水出现和桌面上明显出现水的现象,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水蒸气必须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物体才能液化成液态水.
设置这种类型的实验不需要过多的课堂时间,同时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究得出物理规律,见效快、易理解、印象深.
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自我的发现进行阐述,对他人所阐述的发现进行提问等.教师应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肯定或者是完善,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让其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普遍性和可用性,激发其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三、借助物理实验加深知识理解
物理实验特别是学生实验,是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和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知识理解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一些问题后,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
探究水的沸腾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烧开水)出发,引导学生对烧水过程中,水的温度怎么变化;声音怎么变化;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怎么变化等提出猜想.然后学生分组针对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让各组派代表讲解他们设计的方案,使同学们的不同想法能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在进行实验时按照上述的猜想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绘制温度-时间图像.通过上述探究学生可自主得出水的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在探究冰的熔化时,引导学生把冰砸成小块装入试管内倒入约5毫升的水并把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将试管挂在支架上.当冰开始熔化成水时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 ℃不变,待全部冰熔化完后水的温度才由0 ℃迅速上升并一直达到室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冰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0 ℃;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冰全部熔化为水后,继续吸热,温度升高.然后根据冰熔化过程的探究结果,通过逆向思维,可以推断晶体凝固的特点,实现知识的迁移.
探究性学生实验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来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因此以这种方式建构的知识不易退化.
在开展项目学习的时候,为了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熟悉上课的流程,并对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能够进行详细的规划。在选择项目内容时,教师需要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在初中的学习中,物理是相对比较难的学科,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引的话,学生就很容易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就需要教师在物理项目上做精心准备,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如在教学苏科版初中物理“光的色彩颜色”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棱镜来进行项目实验。为了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寻找三棱镜或者自己准备肥皂液,拿到课堂上。这些工具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去准备,当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让学生将棱镜放到阳光下,去观察阳光透过棱镜以后的颜色,当学生看到光通过棱镜以后出现五彩的颜色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到很惊奇。然后学生又通过肥皂液看到五颜六色的气泡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受到物理世界的神奇,在这样有趣的实验项目中,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想知道为什么白光会呈现出很多颜色。接下来在讲解光的折射的时候,学生就会认真听讲,这样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感悟也会更加深刻。
二、开展课外教学,增加项目实践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开展项目学习的时候,不仅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项目实践,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让学生到户外进行实践。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对我们周围环境中的现象进行解释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之所以感觉到困难,就是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不足,尤其是现在的学生,生活圈子比较小,对于物理现象的了解也不足,因此在面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时,学生也不明白具体的物理原理,因此就需要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项目,增加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感悟,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物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如在进行苏科版初中物理“重力”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时候,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不能够正确理解重力加速度“g”这个物理量,因此学生在进行有关的重力计算的时候只是套用公式,并不能对这个值进行准确理解,而重力加速度对于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物理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就需要教师通过设计项目来让学生理解这个量。如让学生站在相同的地点来对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力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出质量和重力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重新测量电梯升降过程中物体的重力,让学生观察此时的重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与刚才的实验结论一致。在不断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加强对知识点的吸收,并理解在利用重力公式计算重力的时候应该满足的条件,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注重项目总结,提高知识感悟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总结法;练习法;实验法;多媒体法
上好一节初中物理复习课,对于教师自身,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熟悉教材,把握好课标,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多见多做习题,并将本模块的习题加以分类总结,把握好出题方式,对题型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根据学生本阶段的学习情况,立足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上好一节初中物理复习课呢?下面介绍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对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一、总结法
抓好基础是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前提,所以复习课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全面掌握本章或本模块的知识点。对于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只是通过简单重复和讲解的方法进行复习,学生往往会失去学习兴趣,浪费时间,收效甚微。所以复习时应使学生主动归纳知识,自觉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总结的方法一般有: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提出问题等方法。例如,在复习“物态变化”这一章知识点时,可以采用循环图的总结方式,将物质的三种状态和六种物态变化建立联系,学生小组合作补充完善各个物态变化所包含的知识点。在复习“光现象”这一章时,可以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进行总结比较,从而使学生全面认识光的传播,促进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认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育理念。总结法一般对于概念性强、识记要求高的章节有很好的复习效果。
二、练习法
由于新授课的时间有限,无法全面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公式的解题能力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练习法对于注重考查学生解题能力的章节是很好的复习方式。教师应精选习题,讲解典型习题,并配有变式练习,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习题的设计应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复习“电功率”这一章时,学生可以熟练应用原始公式解题,但对于结合欧姆定律来求解电功率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应设计不同的题型,让学生学会使用,并让学生体会选择合适的公式来简化做题步骤,提高做题速度。应用练习法复习,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提供典型例题进行讲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实验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大量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实验现象,体验处理实验中遇到问题,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动脑分析得到结论的能力。对于一些在习题中出现的实验,学生可能靠想象无法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或者微课程的方式,将实验现象演示给学生,直观明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四、多媒体法
多媒体的使用,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知识的欲望,节省复习时间。不论是总结法、练习法还是实验法,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更好地完成复习任务。教师可以将总结的知识网络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将知识的层层发展与联系更好地表现出来。还可以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取长补短。
总之,上好一节初中物理复习课,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在反思中不断积累和改进,不应拘泥于教学常规,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皮连,刘杰.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一、物理教学注重实验操作
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静谧的月夜情境,然后播放几种不同的声音。考考大家的听力:你听到了几种声音?你能学学它们发出的声音吗?面对熟悉的声音,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并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听到的各种声音,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下子就迸发出来了。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接下来,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的白纸、钢尺、皮筋、鼓、音叉、小泡沫块等有代表性的材料。通过三组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一,用不同的方法,让一张白纸发出声音;实验二,观察比较钢尺、橡皮筋发声过程中的现象;实验三,观察体验音叉发声时的振动。这样三组结构材料的提供,既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实验材料,还让学生感受到自主探究过程中的乐趣,物理探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教给有效的探究方法,提高物理探究的效率
初中生由于受到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所限,考虑问题和制定研究方案时,常常缺乏周密性和科学性,影响了物理探究发现的效率。
如,在教学《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时,由于之前学生没有使用过弹簧测力计,在学生进行实际测量之前,先指导学生观察测力计的结构,并正确演示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然后把一些操作要领用课件投影打出来。请学生再次演示,让全体学生对照操作要求指出它的优缺点。这样,学生在后续测量中就比较顺利,不仅巩固了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还丰富了学生的感性J识,知道提起一个苹果、一个钩码、一个鸡蛋等常见物体需要多大的力。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三、实施激励性教学评价,培养有效探究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学生每一次成功都会产生自我激励,增加其后续探究的动力。对于物理探究未能获得成功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而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探究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励其进行再次思考和不折不挠的学习精神。
四、习题讲评善于归类
习题评讲课是一种常见课型,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帮助学生纠正错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完善学生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帮助教师找出平时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反思,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一个完整的物理习题评讲课应包含以下四步。
1.注意观察,确定目标
目标是习题评讲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评讲时,根据学生在习题过程中暴露的知识、能力等方面问题,有的放失地予以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需做充分准备,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提前发考卷等方式,让学生明确讲评内容。此外,教师还要多了解错题成因(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原理和规律应用不熟练、思考方法上存在着缺陷、解题习惯差等),尽可能掌握与评讲相关的第一手
资料。
教师要根据第一手资料来确定评讲课的教学内容,使之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从而增强评讲课的学习效果。评讲应着重讲解正确的解题方祛,全面、具体、透彻地分析错误原因,降低二次错误率。
2.抓住重点,内化吸收
(1)重点突出
习题的讲解需要突出重点。所谓重点,就是指学生在习题过程中常犯的错误。教师要透过表面现象,抓住问题本质进行开放、发散、引导讲解。
(2)恰当启发
在习题讲解的时候,教师的侧重点主要放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点拨、再现正确的模型、形成正确的推理等方面。那么针对代表性问题,就要进行精心设疑和点拨,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启发。
(3)注意归纳
教师要注重知识点的归纳,对同类问题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点。具体可按三种方式归类,按知识点归类、按解题方法归类、按错误类型归类。例如,学习《物态变化》时,学生容易混淆六种物态变化。不能准确区别吸热放热等情况,下面有这样一道题,主要区分液化和凝华。如,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
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是汽化、吸热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蒸发、放热
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是液化、放热
D.干冰灭火器用来灭火,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放热
学生容易分析错误。要正确理解汽化、熔化、升华吸热;液化、凝固、凝华放热,尤其要区分液化是气态转化为液态,凝华是气态转化为固态。归类一些自然现象所伴随的物态变化,比如,露的形成是液化,霜的形成是凝华,雪的形成是凝华,雾的形成是液化。
3.查缺补漏,拓展提高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思维导图 运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以致用的理论实践转化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在逐渐深入的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记忆、思维和创新能力决定了学习的潜质,而很多教师及学生家长往往忽略思维这一重要元素。当前课堂应用的教学手段中,思维导图教学优势明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并在物理知识的积累构建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促进物理成绩的提高。
1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从物理学的角度,思维导图就是一种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物理学习的循序渐进、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框架的构建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等方面产生影响,教师只有注重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的价值与作用,提高对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认识,强化应用效果,才能形成全新的高效教学方法,也才能真正让学生从学习中受益。
2 初中物理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实践与价值
2.1应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师的物理教学备课
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发挥辅助教师备课的价值,将传统的文字性书本内容线性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转化为非线性的知识结构图,通过直观的表达与展现物理知识,更能帮助教师对物理理论的深入分析,并结合思维导图进行教案的设计,从直观性的整体上反映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教学高效。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相关内容时,物态的理解本身过于抽象,那么教师将在直观的思维导图中简单表现气、液、固三种物质的概念、转化过程、发生现象等理论内容,并通过关键词的标识形象地区别每一条思维线路,通过简单的构成与组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链,在整体的系统中引出分支,代表气化、熔化、凝固、凝华、升华、液化的关系。这样的导图方式清晰地勾勒出整个学习知识重点,便于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2.2应用思维导图制作制作教学辅助课件
当前,各种多媒体高新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上,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常用的PowerPoint就是课件制作的演示文稿,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构建具备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思路更加清晰,图像知识更加直观,思维更加全面等,这些因素的促进下势必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针对物理课本知识点没有的内容,思维导图中也可以出现更多的分支进行简单介绍,发挥左右脑的功能,实现更广泛物理知识点的延伸与内化。应用思维导图软件的功能还可以针对单独存在的物理知识点或片段,进行小范围的辅助模块教学,比如与力有关的知识点中分支出浮沉、滑轮、压力等等,这些在文本中没有重点详述的知识在思维导图课件中进行展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与所学重c的物理概念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刺激学生头脑中的思维风暴,真正达到物理学习科学的理解-记忆-内化的规律流程,从而实现对物理知识的整体性、全面性掌握。
2.3应用思维导图不断完善学生物理知识体系
初中生学习过程中由于感性学习占据主要地位,因此物理学习时往往难以形成一个连贯完整的知识链条,而在分散的物理知识版块的教学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与联系也把握不准确。将思维导图模式应用其中,就能很好地梳理物理知识的规律、原理和概念,学生更容易产生系统的认识与了解,清楚明确不同知识点之间暗含的横纵向关系。思维导图还可以将重点知识点作为重心,以树状知识的结构建立所学知识版块的内在关系图,真正将物理知识建立成为系统的知识树,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与印象,更有助于完善物理知识体系。比如学习有关电与磁内容时,知识树的枝干引出电流磁场与磁两条线,再延伸出磁体、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分支,将这个章节的物理知识点像树枝似的散开,系统全面,一目了然。
2.4开展思维导图操作活动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思维导图还能实现物理知识与实验之间的连接与结合,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实践操作,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师则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为学生展现思维导图的同时,搭建更好的实践平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比如在学习浮力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借助盆与小球作为实验工具,操作前为学生发放导图,组织研究操作过程,加深实验印象。实验结束后,教师再次将思维导图的模式搬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总结,表述观点,并完善实验前的思维导图细节,分析实验前后导图上的修改变化,从而更明确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动手操作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更多教学者的重视,但不可否认当前的教学课堂上还存在不少问题。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掘并应用思维导图模式本身的优势及价值,引导学生积极采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物理学习的理解记忆,辅助实验的开展,完善知识架构,全面提高物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寇和艳.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1).
[2] 冯冠平.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