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40:43
序论:在您撰写保险精细化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Abstract: Fine management is a modern management idea, is also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the synthetic management of the hospital. Through elaborating the connotation of refined management, the article pointed out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of medical insurance,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n refined management of medical insuranc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of medical insurance.
Key words: hospital;medical insurance;fin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172-02
0 引言
医院医疗保险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技术、科研、服务水平,甚至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实现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医学科技迅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思想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精确化、数据化,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从整体上提高组织的效益的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①
2 医院医疗保险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2.1 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在不断完善,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医院是医疗保险服务的载体和医保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医院的医保管理模式也应该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由粗放式到精细化、由人治向法治化过渡。加快精细化管理步伐,提高管理水平,不但完善了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更是提高了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是医院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2.2 精细化管理是获得群众认可的重要措施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最重要的目的是使病人受惠。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到医院医保管理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参保病人的候诊、住院时间,使服务流程简洁明快,服务态度热情周到,服务行为文明规范,服务措施便民利民,服务环境舒适安全,服务信息公开透明,提高病人满意度。
2.3 精细化管理是医院医保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推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向管理要效益的过程。医院医保的精细化管理能有效地避免过度服务,更好的取信于病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它可以规范医院医疗保险制度的运作、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单元、改进管理方式,确保医保管理高效准确到位,提升医院整体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3 医院医疗保险实施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把精细化管理看成是“吹毛求疵”,认为精细化管理与过去的日常管理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给“管理”冠个好听的名字罢了,对精细化管理真正的含义理解不透,认识比较肤浅,没有真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认识上的不到位,必然会带来行动上的迟缓和管理行为的弱化。
3.2 精细化管理难以落到实处 精细化管理要落到实处,重在执行。但很多时候,一些设计非常精良的精细化管理细则,却难以得到良好的实施,出现“执行陷阱”现象。究其原因:
一方面精细化管理其操作性设计得不尽合理,难以得到良好的实施;
另一方面执行人怕得罪人,怕麻烦,不愿意认真执行,最后导致精细化管理只能流于形式。
3.3 精细化管理的“度”难以把握 为了追求精细化,往往把一些可以省略的步骤变成不可缺省的。有时候这是好事,但凡事都有两面,有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精细化导致效率低下的极端现象,即“效率陷阱”现象,其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者对精细化“度”的把握,这取决于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卓识和能力。
4 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财务精细化管理;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策略
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日常管理的一种模式,也是一种自律行为,指的是公司以既定工作目标的出发点,对公司内部各种业务活动实行制度化管理和控制,从而到达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保险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不断与国际接轨,全面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因此,在财务精细化管理驱动下,保险公司如何加强其内部经营管理、防范风险以及提高内控水平,成为摆在各保险公司面前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保险公司内控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内控与经营活动相脱节
在保险公司的日常管理中,内控的效率与整个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因为,内控是与公司发展辩证统一的,是与经营活动融为一体的控制活动。然而,目前许多保险公司普遍存在内控与经营活动相脱节、不能有效融为一体的现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内控的有效性。此外,有些保险公司为片面追求保费上规模,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缺乏远见,尽管其内控制度健全、内控体系完善,但执行不力、内控效率低下,使得公司内部控制各项制度、体系建设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2、财务集中,随意性较大
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实行了省级财务集中的管理模式,目的是强化省级公司对下属公司的管理职能,加大财务垂直控制力度,以便于集中统一处理,增强公司防范和管控经营风险的能力,提高公司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然而,这种财务集中的管理模式表面看起来效率较高,并有利于对财务的整体调控,但是,由于管理线过于长,管理程序复杂,不容易监控,导致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最终降低了内控建设水平。
3、考核指标体系有待进健全
由于保险公司在我国起步较晚,各方面体制尚不完善,尽管有些公司完全照搬国外公司的管理体制,但在国内却难以高效运作起来。我国保险公司考核指标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同公司之间在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考核没有形成统一标准;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驱动下的保险公司内控策略
1、创新内控管理理念,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保险公司内控模式中,往往是思路决定出路,内控管理理念是公司发展的导向,只有创新内控管理理念,才能切实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保险公司内控管理理念创新主要涉及到内控管理组织创新、内控管理体制创新以及内控管理方法创新等方面内容。保险公司传统的内控管理往往是事后管理,管理初期没有形成一种管理共识,只有发现了问题,再事后匆匆忙忙地去补救,根本没有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在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大背景下,保险公司必须重视内控管理的创新,充分利用畅通的信息渠道,时刻掌握市场信息,了解业务发展,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作为监管重点,对市场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采取预防性措施,切实地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最终实现保险公司内控的价值化、集成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管理,为保险公司内控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建立精细化的财务会计体系
根据保险公司的发展实际,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精细化的财务会计体系,该体系必须涉及成本管理的精细化、资产管理的精细化以及收入的精细化。其中,成本管理的精细化,要求保险公司以市场信息为依托对财务工作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确性,分析各项成本支出的合理性,避免资金闲置浪费现象,从而为保险公司节约不必要的成本开支,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产管理的精细化,主要包括做好资产的入账与出库记录工作,由于资产管理是每一个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设立详细的资产管理的核算体系,将全部资产都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以便于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收入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将创收全部收入纳入预算系统,进一步规范收支途径,坚决杜绝各单位“小金库”以及发放违规津贴的问题,最终提高保险公司的资金利用率。
3、健全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体系主要是上级公司对基层公司考核时的一种标准,健全考核指标体系有利于调动保险公司各公司的财务管理效率,并对保险公司的重要业务进行控制监督,有效配置单位的各种资产资源,从而增加保险公司的资产使用效率。以便于更好地进行公司内控建设。然而,在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基层公司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市场的发展需求,要建立中长期绩效考核机制,要从立足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此外,在下达任务指标时,也不能使任务越来越重,要考虑市场实际和发展的规律,分配与之发展规模相一致的任务量。在以完成上级公司任务指标为目的考核体系下,必须制定严厉的奖罚条例,如果分支机构完不成任务就要受罚,并与年终考核奖励相挂钩,让员工有一个大体的计划和工作目标。由此可见,只有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打破以保费规模为主的财务管理模式,才能使业务结构调整趋于合理,激发保险公司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确保保险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
4、加强权力监督管理
合理进行授权,加强权力监督管理是杜绝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中腐败现象出现与提高内控水平的前提。因此,在财务精细化管理驱动下,保险公司要需要合理的授权,加强权力监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执行。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论述如何加强权力监督管理:1)建立稽查审计部门,该部门应该独立于公司总部以及各个分公司,并授予监督管理内控部门的权力,加强对保险公司内控人员的管理;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对现有的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要求员工持证上岗,建立起一支专业高效的团队,最终提高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水平;3)按照考核标准和业务需求,在保险公司内部进行合理的分级授权,根据不同分支公司的保险业务量给予相应的经营管理权,这样不仅仅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提高工作的效率,还能够有效地保证公司内部牵制,实现公司内部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保险公司发展模式的转型与财务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内控模式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财务精细化管理驱动下,这就需要相关公司必须重视对内控模式的研究,不论是从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的角度,切实地加强保险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转变传统的保险公司经营理念。此外,还要采取各种有效策略,综合提升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会工作效率与准确性,为保险公司最终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可靠保障。(作者单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波.浅析我国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与监管[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02)
[2] 孟祥腾.强化保险公司内控建设的建议[J].科技创业月刊.2006(09)
[3] 曹金雯.浅析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2)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系统;精细化管理;一体化
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了保障公民的社会保险待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由缴费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基金量日益庞大,而业务和财务数据不一致的矛盾日益突出,经办机构对基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完善基金财务会计制度,也需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手段推进基金的精细化管理。作为金保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系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关键部分。
一、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系统精细化管理建设思路
传统的财务系统主要是基于大量单据的手工记账、核算和生成报表。与传统财务系统不同的是,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系统需要支持对个人账户收支余额等明细情况的会计核算功能,并根据基金管理要求生成传统报表以外的按单位类型和管辖区域划分的收支附表,要求核算粒度细,处理数据量大。
这么大数据量的核算信息不可能单纯依靠财务人员手工录入,必须建设与业务系统一体化的基金财务系统,才能从业务系统获取核算所需的明细信息,自动生成核算会计凭证,达到账户数据规范化校验的精细化管理目的。同时,为了配合财务精细化管理,业务流程上也需要一些优化。
主要的建设思路包括:
1.精细化会计核算
会计能核算到收缴对象:单位(单位在职人员通过单位代缴)和个人(自由职业者等以个人进行缴费);支付对象:社会化发放个人。
2.自动化凭证生成
会计凭证可以自动生成,通过建立业务收支项目同财务科目对照,由业务收支项目自动生成财务核算分录,操作人员只需对原始凭证和核算电子信息进行审核。
3.规范化账户校验
会计和业务能互相验证,做到每个参保人员账户记账信息同财务收支一致。
4.集约化业务处理
为了配合财务精细化管理,业务管理上采用缴费卡对社会保险费集中收缴,通过银行对养老金进行社会化发放方式,保证信息的准确可靠。
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一体化架构与数据模型
根据前述建设思路,本文研究了社会保险一体化信息系统,通过结算系统实现业务管理系统和基金财务系统的一体化关联,系统架构如下图:
社会保险一体化信息系统由业务管理系统、结算系统和基金财务系统组成。1.业务管理系统接受参保单位集中收缴登记,参保个人的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登记,产生业务核定信息;2.结算系统通过银行从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卡中扣缴社会保险费和社会化发放养老金,通过提供的收支确认等结算功能,将业务核定信息(包含五险收缴和养老金发放)生成为结算信息,作为财务和业务的接口,并将实际收支情况反馈至业务管理系统维护个人账户信息;3.基金财务系统通过收支核算等会计核算功能,分险种从结算信息中获取凭证所需信息,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实现统一征收的分账核算。
下图以社会保险费的收缴流程为例展示一体化系统的数据模型:
财务和业务的接口表(结算表)中存放收缴结算信息,设置关键字段结算表流水号和财务凭证编号,通过结算表流水号可以向前追溯到相关业务核定信息和账户记账情况,通过财务凭证号可以向后关联到财务会计凭证核算信息。
三、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系统的特点,然后详细研究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一体化的架构和数据模型。该系统既满足了基金财务大数据量的处理要求,也保证了财务与业务数据的一致,为实现基金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保险公司;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
当前中国保险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型期,同时也处于保险主体的迅速增加和保险市场竞争加剧的矛盾期,面对公司经营环境的多变性和决策环境复杂性以及员工思想的不确定性,办公室的工作效能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对于公司的稳健发展尤为重要,必须通过创新的思维、精细化的管理和注重细节的敬业精神来达到公司发展对办公室工作的新要求。
一、办公室的地位和作用
办公室是公司的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参谋中心、运转中心和指挥中心,具有参谋、助手、协调、服务、把关、督办等主要职能,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较准确的工作超前性、较精准的细节掌控性以及较高超的协调能力和较深的文字功底。办公室在公司经营管理中主要发挥如下作用:一是要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不但要善于调研,更要善于谋划,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服务。二是要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组织和协调以及督办来确保公司各项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要协调好与各新闻媒体的关系,重点做好公司品牌和产品的宣传策划,放大宣传效应,提高公司社会影响力。四是要协调好与政府等外部单位的关系,要通过经常协调联系,沟通情况,努力建立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融洽关系,以准确传导好公司领导意图,争取得到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五是要做好公司的后勤和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公司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效能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和注重细节管理为基本特征,通过制定和贯彻标准、提高员工素质和强化执行力,达到提高企业和部门整体效益的管理方法。企业的每位员工都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 也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 只有员工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去, 精细化管理工作才能高效开展和高质量完成, 才有可能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
办公室的工作性质特别适合和非常需要精细化管理,通过对办公室实施服务专业化和管理精细化能够使办公室的各项工作规则更加系统化,使得办公室服务的水平更加程序化、规范化、数据化,让办公室内部管理的各个单元能够同时精确、高效、协同运转。精细化管理的本质特征就是重细节,强调过程管理;重具体,强调措施落地;重质量,强调服务水准。精细化管理强调做好办公室工作中的小事,在细节上追求精益求精,以求达到最佳效果。保险公司办公室作为促进公司高效运转的“推进器”和辅助领导决策的“参谋部”,在公司全局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化公司办公室的精细化管理对促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三、办公室精细化管理的建议和思考
1.全力推进责任文化
一是建设责任文化不但可以提高办公室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可以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力,有利于促使办公室员工自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成为岗位专家。二是倡导责任文化是提升办公室整体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让办公室工作人员全面树立起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精细化工作的习惯,再结合办公室管理中的制度化和程序化,则能更为有效扎实地推进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三是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职能部门,办公室要研究制定提升文化力的办法措施,要组织开展文化力提升项目,用先进的文化管理工具,梳理文化要素,明确文化定位,推动文化执行。
2.牢固树立精细化的服务意识
(1)办公室工作的核心是服务,办公室要寓管理于服务中,树立服务意识、明确服务目标、规范服务行为,把服务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2)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要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就需要不断加强系统性建设和专项性工作,通过系统思考、统筹兼顾、提升专业技能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办公室工作的有序和高效。
(3)办公室人员要提高三种能力,即专业力、执行力和文化力。专业力就是体现办公的质量效率,执行力体现应急响应能力,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更具可持续影响力,与硬实力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协同前进。
(4)办公室工作要搭建“三个平台”,即综合管理平台、品牌宣传平台和网站信息平台。通过系统管理平台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大力提升公司品牌和产品的宣传实力,使得公司品牌价值与业务发展同步增长,文化力与执行力有效提升,努力将办公室建设成为创新、高效、勤俭、务实的学习型和服务型团队,从而为公司内外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持。
(5)要政务服务重于事务服务。政务服务优劣直接关系到领导决策贯彻落实的好坏。政务服务贯穿于整个中心工作,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层面。在决策前,办公室是领导的外脑和助手,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在决策后,要善于迅速制定出落实方案,在缜密中体现果敢,在细致中突出效率,协调和督促各单位和部门原原本本地贯彻落实。
3.着力培养精细化的敬业精神
(1)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对内代表着办公室整体的管理素养,而对外则代表着公司的形象与作风,因此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关注工作中的细节,并把注重细节逐渐固定化到办公室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习惯之中。
(2)办公室人员要善于在繁杂中沉着冷静地理出工作思路,突出重点服务。领导关注的热点就是重点,推进工作的难点就是重点。当然,重点也往往因时因地而异,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重点,一项工作又有一项工作的重点环节,在具体操作中,学会准确捕捉,冷静思索,科学把握。在重大决策前,掌握实情,大胆谏言就是重点;在贯彻落实中,积极协调,真督实查就是重点;在落实后,认真总结,掌握规律,及时反馈就是重点。抓不住重点就没有工作效率,服务也就难以到位。
(3)要小中见大,突出要事服务,仅仅做到这些也还是不够的,还要在仔细、周密和严谨上下功夫,在重点服务中突出要事服务。在办公室服务的全过程中,貌似小事未必是小事,要增强工作的敏感性,善于发现和抓住“一滴水见太阳”的闪光点,举一反三,做好大局文章。
(4)不要以事杂而乱为。办公室工作头绪很多,任务琐碎繁杂。办公室人员要知重知轻,避免重要工作没抓住,次要工作用过了劲,使过了头。还要知上知下,吃透了上情,办事才有方向,才有主心骨。摸透了下情,办事才有的放矢和真抓实干。
(5)不要以事急而盲为。办公室固定式和程序化的工作多,但意料外和突发性的事情也会随时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办公室人员必须政治敏感、头脑冷静、沉着应付,切忌自乱阵脚。不管事情多么突然,多么紧急,首先要冷静地进行分析,及时做出解决方案并按领导要求协调相关单位,组织力量进行处理。
(6)不要以事难而怕为。在应付处置事务中,不乏一些超出预见,超出职责,难以预料的事情,且这种事对于办公室而言又常常是没有退路的。对这些难事,办公室人员要不怕揽矛盾,不怕受委屈,不怕得罪人,不怕找麻烦,遇到的事情不管多难也要群策群力和想方设法加以解决。
4.制定和落实精细化的管理制度
(1)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就是创造和固化出一种精细和可行的标准和制度,而这种标准和制度,完全是以有效、可行、合理的信息作为基础,即使管理者真正的离开或是不再对员工行使管理权力的时候,这种管理标准和制度还是存在的,对员工的管理动力还会在无形之中继续下去的,这才是真正的和有效的管理。因此办公室人员要善于将自己捕捉和积累的细节与经验固化到管理标准和制度中去,并发挥它真正和持久的作用。
(2)办公室是公司与外部沟通和联系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保持内部各项信息交流、沟通以及协调各部门间统一、协作关系的枢纽。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办公室工作也需向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3)精细化管理,归根结底是细节管理。而精细化管理观念的拓展,正是基于细节管理之上。办公室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有效的细节,并需具有创新管理的思想意识,这样才可以真正地把精细化管理的思想进一步拓展开来并运用到办公室工作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一、创新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加快“三个转变”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分散型的,导致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管理机构分设、档案保管分散、信息资源分割、规范标准不统一、查询利用不方便、服务功能不健全等方面的弊端。推进档案管理科学化,就要改革这些弊端,改造管理模式,创新发展思路,加速“三个转变”。
改革分散管理的弊端,向集中管理转变。在现行体制下,社会保险档案归属不同的机构管理,事实上形成了一个人不同险种的保险资料分别保存在不同的机构、一个机构不能查询到一个人的全部社会保险信息。这状况不仅造成了多头经办、业务交叉,资源浪费的问题,也给档案的管理、查询和利用带来诸多不便,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功能和部门的形象。因此,加快理顺管理机构、实行“大集中”管理迫在眉睫。在当前经办机构分设的情况下,应着力抓好档案资源整合,尽可能将档案集中在一个职能单位管理,具备条件的可成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中心,实现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档案的集中管理、综合利用和信息共享。
改革纸制媒介的弊端,向电子媒介转变。电子档案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传统的纸质档案不仅查询费时费力、极不方便,经常翻阅还会造成档案污染、残缺、甚至丢失。特别是在档案数量急剧增加、变动日益频繁的新形势下,纸质档案需要录入的信息会越来越多,但查阅的速度会越来越慢,难以满足快捷准确的服务需求。与纸制档案相比,电子档案不仅具有方便快捷、管理成本低和支持多人同时在线查阅等优点,还具有体积小、容量大、易保存、效率高等独特优势,已成为档案管理的主要模式。因此,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换势在必行。
改革自我服务的弊端,向社会服务转变。以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是封闭式的,服务对象仅限于社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参保单位的劳资人员,利用率普遍不高,参保群众知之甚少,社会服务功效甚微。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加快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深入推进,社会保险档案的基础性地位和服务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群众依法维权的帮手、政府科学决策的参谋,其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服务层次越来越高。由此可见,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是开放式的、功能是多元化的、服务是社会化的,必须树立“大服务”的观念、构建社会化的服务格局。
二、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推进“三化”建设
档案管理科学化是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进行全方位加强、改进和提升的系统工程。当前工作的重点是,针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信息化水平相当落后、社会化服务相当薄弱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采用相应的科学化手段,加快推进“三化”建设。
运用法治手段,全面加强规范化建设。档案管理规范化,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通过建章立制、细化标准、规范程序等措施,更加科学有效地管好用好档案资源。《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是规范社保档案管理的一部重要行政规章,是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遵循。要按照《规定》要求,抓紧建立健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保密、销毁、移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管理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合理确定归档范围,科学界定保管价值,准确划分保管期限,确保档案材料真实、完整、安全;要认真开展档案管理达标活动,确保如期实现“有专门库房、有专职人员、有规范的流程和制度,有正常的经费保障渠道”的目标。
运用科技手段,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把档案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形成一个结构有序、资源共享的档案信息库,并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档案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相关基础平台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等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和档案信息存储系统;档案基础平台建设是通过档案信息网络和相关管理系统建立的档案信息资源传输和共享的技术支撑平台。要按照这些要求,加快业务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逐步实现业务档案计算机检索;要把电子文件纳入档案管理的范畴,电子文件要实行脱机备份,与纸质文件建立相应的有机联系;要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纳入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整体设计、同步实施。
运用服务手段,切实抓好社会化建设。档案管理的目的在于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社会保险档案作为重要的民生档案,不仅具有广泛性、动态性、人本性的特点,还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上具有“资政惠民”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这就决定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发展方向。因此,推进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社会化,要立足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建设“两个体系”。一方面,加快建立覆盖全体参保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的规定,健全档案信息,开发档案资源,做到社保事业发展到哪里,档案资源就征集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另一方面,加快建立服务全社会的档案利用体系,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社会需要和群众需求,及时提供专题服务,实现档案资源广泛共享,不断提高档案的应用水平和服务功效。
三、健全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强化“三个保障”
强化组织保障。要加强领导,把档案管理科学化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摆在突出位置,提到议事日程,纳入社会保障工作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强化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常抓不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和韧劲,加强督导、精心指导、狠抓落实,不断谋划新思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持续提升。
强化人力保障。要按照政治合格、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务实高效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提高档案工作的执行力;要健全用人机制,通过招聘、转岗、培训、交流、观摩、考察等多种方式,充实队伍、稳定队伍,保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使其达到应有的资质;要重视档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打造科技型、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为档案管理科学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引言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险金制度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但是,自从2013年我国人大会议通过了社会保险基金的草案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险资金制度得到了飞速发展,并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仅是政府工作预算中的一部分,也是为社会保险的按时发放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由此可见,社会保险基金制度是否合理,不但关系到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更关系到了我国每一个参保公民的切身利益。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含义
所谓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得是国家以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标准,对用行政手段筹集到的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支出安排的一种预算活动。它可以对社会保障基金数量的多少,以及该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且客观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仅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社会保障提供了基础。我国政府在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为基本原则。并且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进行有效管管理,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进而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合理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过于随意化,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政府在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对本地区上半年的社会保险基金执行情况有所了解,并要对本地区的一些特殊经济因素,以及地域因素予以足够的考虑,不能盲目的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进行制定。另外,在编写的过程中还要对超出预案的情况进行考虑,并根据不同的超出范围,制定不同的预算标准。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和支出之间存在着不对等的情况,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计划性。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美??政府为了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在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参考了以宪法为主的20余部法律。日本政府在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为了保证这项制度的有效实施,也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其中有些法律还是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的专业性立法。但是,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立法工作还很不完善,现有的法律条文也是以“法律法规”以及“暂行条文”为主。不仅缺乏明确的相关法律,而且在立法的层次以及立法的权威性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不仅如此,在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相关法规中,有些规定和条文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性,这给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优化路径研究
(一)确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合理性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保险事业和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政府在对社会保险管理过程中的有序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还可以使政府对该地区的财政财政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化的了解,进而制定出适合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进行完善,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政府在对进行相关预算时,不仅要根据以往的管理经验,还要积极听取相关经济管理专家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进行讨论。对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和实行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要进行及时的改正。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政府还要勇于对一些错误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
(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相关法律建设
落实“三个明确”,增强精细化管理的导向性
实行精细化管理,关键在执行。首先要形成共识。要从明确意义、目标、要求入手,武装思想,指导行动。
明确意义,高度统一思想。党委办公室处在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沟通各方的核心地位。推进办公室工作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准、细、严”的标准,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实现由被动工作向主动创新、由忙碌繁杂向规范有序、由“过得去”向“零差错”、由满足一般化向抓精品转变,全面提高办公室整体服务效能。
明确目标,凝聚工作合力。推行精细化管理要以“三个一流”为目标,以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为方向,着力在公文处理、会议(活动)服务、事项办理、办公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机关建设、干部言行文明建设等6个方面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明确要求,全面规范行为。我们紧密结合实际,建立了公文处理等6个方面的管理规定,细化成168条具体规定,形成15个方面的工作规范、8个方面的工作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增强了“三种意识”、提高了“四项能力”、树立了“五方面作风”:即增强了把握规律的意识、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意识;提高了辅助决策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促进和谐的能力;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爱岗敬业、严谨细致、雷厉风行、清正廉洁的良好作风,夯实争创一流业绩的基础。
建立“三项机制”,增强精细化管理的规范性
建立综合目标管理机制。将办公室整体工作任务特别是6个方面、168条具体工作目标逐项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和每位工作人员,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有目标,在压力中增加队伍的进取力。
建立日常基础管理机制。坚持和完善考勤考绩制度,全面真实地搞好考勤记载、干部每天工作的情况记载,做到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小结,并纳入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
建立考评奖惩管理机制。实行“四考四评”、“四奖四惩”。即考学评知识水平,考勤评工作表现,考绩评业务能力,考纪评思想品行,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奖功罚过,不让成绩突出的人吃亏,不让埋头苦干的人寒心。通过严格的考勤考核,以实绩评优劣、以实绩推荐干部。
突出“三个重点”,增强精细化管理的先进性
精益求精抓好“三办”,确保工作零误差。树立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力求办文、办会、办事“零误差”。公文办理按照准确、及时、保密、安全的要求,做到收发及时、拟办准确、传递迅速、催办及时、如实反馈、全程精细。公文起草,严把政策关、内容关、文字关、格式关、程序关、时效关、精简关等七道关,确保政策可行、内容完整、文字准确、格式规范、印制精美、程序严谨、及时高效。办会工作,坚持做到会前缜密筹划、会中精心运作、会后深化服务,全程提高会务工作质量和水平,促进会议服务工作进一步程序化、制度化、精细化。办事工作,要提升标准,强化“首问”责任,加强分析研判,做好环节衔接,坚持限时办结,严格责任追究,做到依法办事、科学办事、规范办事、高效办事、精细办事、圆满办事。
持之以恒抓好“三畅通”,确保运转零障碍。一要抓通信畅通,确保上下联系方便快捷。二要抓信息畅通,确保为各级领导实施科学决策及时提供高效、详实、客观、准确的信息。三要抓政令畅通。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真正把督查权用出权威、用出效益,确保政令畅通。
优质高效抓好“四服务”,确保服务零距离。要准确把握县委、县政府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每个阶段的大事要事、每项工作中关系全局的热点难点问题,多出与中心工作合拍共振的新思想、新办法、新对策,充分发挥办公室参谋助手作用为领导决策服好务。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根本要求,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千方百计在服务为民上下工夫。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根据基层单位的意见、呼声和要求,力所能及地给予业务、信息、政策等方面的帮助。要按照“三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创优发展环境,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良好服务。
坚持“三个结合”,增强精细化管理的实效性
与服务党委中心工作相结合,增强服务大局能力。县委办公室在贯彻落实党委决策上要先行一步、快人一拍,力求在各项工作上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