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区会计工作职责范文

时间:2023-09-10 14:40:43

序论:在您撰写社区会计工作职责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社区会计工作职责

第1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一、引言

作为医院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而财务管理的核心――医院会计工作的管理工作也就显得尤为突出。当今医疗市场开始走向大众化的趋势,在市场竞争的新形势下,如何改变传统的弊端多多的会计工作管理方法和模式,引进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管理模式,对于解决当今医院会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促进医院会计工作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修正作用。同时,财务管理自身具有的科学理念也能使医院会计工作朝着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发展。

二、精细化管理概述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的深层次含义可以大概理解为:各行业、各单位以及企业内部各生产系统、内部各部门、各班组等通过市场用户的关系建立密切的联系,从而使这些企业、系统以及每道工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都能转化为可用内部价格所衡量的价值,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

(二)精细化管理的特征

第一,严格财务管理。注重对财务的管理是精细化管理模式特别重要的一环。总的来说,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分析和核算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都对企业精细化管理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突出完善业务流程的中心地位。当今市场的需求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着一切。在这种新形势下,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建设完善的工作流程为中心,认为企业应该能随时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自身合理的战略调整,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市场带来的风险,这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不谋而合。

第三,强调可靠性与精确性。之所以强调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是因为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以绝对的科学性为前提的,所以管理者的任何判断和决策都必须有大量的材料和事实做依据,要对材料做最精准的分析研究,使自己的判断科学且合理。

三、医院会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的措施与途径

(一)促进会计信息的系统化管理

在信息化社会的现代社会,信息成为社会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渗透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是决策者做出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作为医院的会计工作者,他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职责就是为决策者提供真实、准确、充分的信息资料,简单的说也就是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丰富的来源。我国医院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是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加强医院会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医院应构建一个相应的信息化会计管理系统,主要应包括固定资产、应收账款以及流动资产等管理项目。目前国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多是由市场上一些专业的科技公司来提供相应的软件或系统,国内不少医院都逐渐形成了HIS系统,极大提升了医院会计工作的电算化程度,在信息化会计管理系统构建中迈出重要一步。

(二)加强对医院药品会计的精细化管理

严格的来说,精细化管理并不纯粹是一种管理标准,更多的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之所以要加强对医院药品会计的精细化管理,是因为药品部是医院里一个相对独立且非常重要的部门。药品会计的工作看似乏味,但其在具体的工作中对各种指标所做的统计,却能够非常客观地反映出整个医院的管理、诊疗和运作状况。对医院药品会计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从药品的采购源头抓起,强化药品采购监督,同时对药品会计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杜绝、收受贿赂以及盗窃等行为;其次是每天要对药品的库存(药品品种、数量、日销量、日存量等)进行详细的统计和监督管理。

(三)严格执行定期成本分析的制度

针对医院会计的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善于运用医学领域的各种专业的技术与方法,又能坚持执行自己工作职责中包涵的定期成本分析制度,重点包括定期进行比较分析表和损益表的编制,这有利于加强对成本核算过程的全方位监管,合理控制医院的收支,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医院当前阶段的经济活动现状,并对医院未来科学合理的会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对应收医疗款项的管理

目前,国内医院大多存在着流动资金运转不畅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医疗款项未能及时收取而造成的,严重阻碍了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医疗研究的开展。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项的管理,会计人员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针对不少患者拖欠医院住院费以及逃费的现象,医院应根据相关规定和患者的病情,合理收取一定的住院抵押金,患者每天的医疗费用应电脑记录存档,由会计人员对于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地跟踪,对于预存款使用到期的患者,会计人员应及时将情况下达给各相关科室,再由各科室向患者下达催款通知。同时,医药会计要与住院部的护士科保持密切的联系,方便各项应收医疗款项催收工作的展开。

(2)针对那些急需进行诊治的重病患者,如果没有能力及时缴纳相应的费用,会计人员应根据医院的规章制度,必须请患者家属或担保人员提交本人身份证、工作证等进行抵押,直到患者家庭缴纳全部医疗款项后,便可归还其证件。

(3)针对医疗费用额较大,住院期较长,且患者无力全部支付的问题,医院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在帮助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也能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针对国内医院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一些会计管理漏洞问题,医院一定要从有效组建科学的会计管理机构和积极推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工作入手,对现行的会计管理制度进行革新与完善,为建立一支精细化管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吴娟.试析医院会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8).

[2]薛晓.社区供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11).

[3]小光,小燕,刘益良.规模化扩张精细化管理[J].城市开发,2005(05).

[4]张伟.企业会计监督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

第2篇

【关键词】 会计委派制;问题;对策

一、珠三角地区实施农村会计委派制的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珠三角地区农村会计管理体制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村级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会计人员的选用存在很多问题;农村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农村会计管理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管理松弛混乱。珠三角地区农村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不少地方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为了解决农村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从1999年起,珠三角大部分地区村委会、村民小组开始推行农村会计委派制,到2000年底基本完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实施会计委派制,是改革农村财务管理方式,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实现反腐败关口前移、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举措。做好农村会计委派工作,对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化解农村社会热点问题、改进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二)具体做法

珠三角地区实施的农村会计委派制是由乡镇统一向社会公开招聘会计人员,经择优录取、集中培训后委派到辖区内村、组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管理体制。被委派的会计人员在业务上接受被委派单位领导,按制度独立处理村、组会计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参与被委派村、组的内部管理。在实施农村会计委派制时遵循: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四个民主”不变的原则;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处理权、财务审批权“四权”不变的原则;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自愿接受委派会计人员与统一服从执行的原则;以村为基本核算单位不变的原则,业务指导、监督机制和法律责任不变的原则;遵循法规、政策和有关财务制度的原则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则;具体做法如下:

1.成立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和村组会计站。在明确各级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在农村财务会计管理中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由当地党委政府发动,集体资产管理部门牵头,纪检、监察、财政、民政等部门配合,乡镇农村管理站通过考试、考核、考察、培训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招聘或录用财会人员,成立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和村组会计站。

2.公开招聘、委派村组财会人员。会计核算中心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招聘村组财会人员,并派驻各村组会计站。村组财会人员实行易地任职,受委派的村组财会人员人事关系隶属于乡镇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对受委派的村组财会人员有人事管理权和任免权,并通过签订聘任合同的方式来明确双方的权责关系,合同中对受委派的村组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责、行使权力、考核办法、奖励和处罚、福利待遇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3.培训村组财会人员。公开招聘的村组财会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必须进行岗前培训。会计核算中心要定期对受委派的村组财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组织委派会计人员进行学习交流;定期集中委派会计人员互相检查财务收支、建账、记账、报表编制等情况,提高受委派的村组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

4.对村组财会人员定期考核、适时轮岗。会计核算中心定期对村组财会人员的素质、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奖惩,并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对村组财会人员进行岗位轮换。在聘任期满后,根据村组财会人员的工作表现决定继续留用或解聘。

5.联组会计委派。对于村民小组,采取对几个村民小组合并委派一名会计人员的方式,即联组会计委派。联组会计委派是根据村民小组的经济规模情况,采取“一组一人或多组一人”的方式,对经济业务少的村民小组,不独立招聘会计,由村会计站的会计兼任。

二、珠三角地区实施农村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珠三角地区实施农村会计委派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实施农村会计委派制,提高了村组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规范了村组财会核算及管理工作,强化了村组财务监管机制,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会计核算中心方面的问题

1.存在委派会计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直接影响到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村级委派会计与组级委派会计之间工资存在较大差距,村级的要较组级的高;另外,已入编的委派会计与合同制的委派会计之间的工资差距更是以倍数计算。在工作性质一致,能力相当,而且有部分合同制的会计在综合素质及学历上还高于已入编的会计的情况下,两者待遇上的巨大差距,导致合同制的委派会计心理上的不平衡。同工不同酬,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同时,也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村组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于农村会计核算中心的长远发展。

2.考核制度流于形式。对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一般分为已入编人员(即职工)的考核和未入编人员(即合同工)的考核两种。在进行考核时,有些乡镇对两种不同性质的人员是分开考核的。在同一性质的员工考核中,先是员工之间相互打分,所得平均分一般占个人考核总分的60%,再由各员工所直属的部门领导打分,所得平均分一般占个人考核总分的40%,员工互评分加上领导打分,就得出此员工当年的考核总分。这种考核评分制度的最大弊端是欠缺公平。由于委派会计人员与上级及其他部门人员接触较少,相互之间缺乏了解,加上评分标准不具体、不够细,导致评分欠缺客观性及公正性。另外,对村组委派会计的考核没有考虑到村组领导的评议,使考核欠缺全面性。

(二)村组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个别村组领导对委派会计不够重视,架空了会计职能。如有个别地方村组领导在签订经济合同或在实施工程项目建设时,根本没有与委派会计商量沟通,待经济项目需找委派会计支付款项时,委派会计才得知有此项经济事项的发生,这种情况严重违反了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规定。目前并无相关的惩罚措施来监管、规范村组领导的违规行为,致使委派会计所处地位极为尴尬。

2.农村委派会计兼职太多,少则二三职,多则四五职,远远超出了会计的范畴。不少委派会计人员在所被派驻的社区既担任会计,又担任统计、文秘、总务等,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影响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3.委派会计轮岗时移交工作走过场,使原来存在的一些财务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委派会计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在一个村组工作满3至5年的委派会计要实行岗位轮换。在会计移交时,原任委派会计没有向新任委派会计作详细的交待说明,所以当翻旧账时,往往会造成新任委派会计不清楚具体情况,需要找回原任会计才能了解、说明当时的情况,不能及时处理相关财务问题。

(三)委派会计人员自身方面的问题

1.个别委派会计人员不敢坚持原则,不敢大胆履行职责。能够坚持原则,按财经法规办事,顶得住违法乱纪行为的委派会计人员,会被村组领导所排挤,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无法正常开展工作,难以在村组站住脚。而要想站住脚的委派会计人员,为了不得罪村组领导,又往往有辱会计使命,未能正确行使会计职责。

2.部分委派会计人员只能停留在代记账的职能上,未能对村组的财务收支进行有效的监管。由于有部分委派会计人员缺乏农村财务的实际操作经验,把农村委派会计的岗位误认为只是一个普通的代记账员,参与村组集体经济事务的意识不强,未能提出村组经济建设的合理化建议,未能有效履行财务管理职能。

三、完善农村会计委派制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一)针对会计核算中心采取的对策

1.切实解决委派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问题。只有解决了关系委派会计人员切身利益的工资问题,消除委派会计的后顾之忧,才能使委派会计人员积极努力地去工作。会计核算中心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根据当地的工资水平情况,制订与之相适应的委派会计工资方案,尽量缩小委派会计人员之间的工资差距。委派会计人员的工资应与称职、学历、工龄、考勤、考核评定等情况相挂钩,制定不同的工资等级,综合素质及能力强的、工作积极的,工资待遇就应高些。这样才能在体现公平合理的同时,促使村组委派会计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促使他们不断学习、努力工作。

2.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使其真正成为评价其工作实绩的有效方法。考核制度应将考核指标细化到委派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的完成情况中,根据其对工作规范的执行情况、经济合同管理情况、财务公开情况、对上级交办任务完成情况、对村组执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的监督情况、日常工作情况及会议制度执行情况等方面来设定考核分数,由会计核算中心主管依据委派会计人员对以上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得出其个人的考核分数。考核制度有具体的考核指标作为评分标准,就可避免单凭个人感觉或私人感情来打分的情况出现,从而体现考核的真正目的及意义。

(二)针对村组采取的对策

1.要加强村组领导对集体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及政策的学习与培训。若光靠委派会计一人的力量来监管经济事务执行的合法性、合规性,就显得单薄无力,只有村组领导真正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才能做到集体经济事务依法、依规执行。可定期组织村组领导学习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有关法规、法纪及财务制度,在使村组领导提高认识的同时,也有助于其理解委派会计的工作,从而促进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约束村组领导依法执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如制定村组领导执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的情况与工资挂钩的制度,不依法执行的,则要扣减工资。

2.尽可能地减少委派会计人员的非专业性工作,要多给委派会计人员时间处理财会事务,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这样才有利于委派工作的开展。目前委派会计人员出现兼职过多的情况,是由于委派会计人员的工资由村组上缴至会计核算中心,再由会计核算中心统筹发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村组领导认为,委派会计既然是领取村组支付的工资,就应服从村组领导的安排,从而导致委派会计人员出现兼职过多的情况。因此,会计核算中心应与村组签订相关的用工协议,以协议的形式来约定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范围,明确会计核算中心、村组、委派会计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权利义务,避免村组领导安排过多的非专业性的工作给委派会计人员,确保委派会计人员专心致志地做好本职工作。

3.完善农村委派会计人员移交工作的程序,及时解决存在的财务问题。委派会计人员调动或离职时,必须由核算中心派人监交,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并编制交接清单。移交前,移交人要及时解决处理好存在的问题,若确实存在无法及时解决处理的问题,要在移交清单中作详细的说明。移交人、接交人、监交人要在交接清单上签字盖章,报核算中心存档,未办妥交接手续前,或存在未解决的财务问题,财会人员不得离职。

(三)针对农村委派会计人员采取的对策

1.准确把握“角色”定位,妥善处理各方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作为委派会计人员,要切实做到管理不越权、监督不越轨、原则不退让、服从不盲从、服务不偏向、定位不特权;其次,要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要寓监督于服务之中,通过优质服务不断完善管理,加强监督;再次,要处理好原则性与求实性的关系,既不能“死搬硬套”,又不能“信马由缰”,做到既坚持原则,维护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又能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最后,要处理好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树立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念。

2.不断加强财会知识的学习。一要不断加强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业务技能。二要加强政策、法规法纪的学习,严格遵守政策、法规,准确把握财经尺度,正确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三要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做到热忱服务、坚持原则、大胆管理,切实做到政治坚定、思想敏锐、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服务优质、把关求严、是非分明。村组经济日新月异,会计服务的对象日渐纷繁复杂,委派会计人员还必须学习掌握市场经济、股份制、合作制等相关知识,紧跟时代步伐。只有业务精,知识广,水平高,才能真正履行好监督和管理的职能。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高职会计 企业转型升级

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融资、偿债压力增大,大量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问题。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财务的深度参与,对财务会计类岗位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面向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的高职会计教育如何适应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专业同质化日趋严重的现在,高职会计学生如何形成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值得我们深思。

一、企业转型升级对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经济事项日趋复杂,企业日常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基础工作已被电脑取代。而财务内部控制、资本运作、投融资管理、风险管控等逐渐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企业对单一从事会计核算的人员需求逐渐减少,而对既懂核算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会计人员趋之若鹜。具体而言,复合型会计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具体如下:

(一)管理类职业通用能力

基于学科角度,会计是管理学的分支;基于工作角度,会计工作属于企业管理范畴。作为会计人员必须要具备管理类职业通用的能力,主要有:

1.学习能力。在经济转型期,与会计专业相关的法律政策更新迅速,经济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也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重视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作为复合型会计人才,除了精通会计知识外,还需要通晓市场规则、金融、法律、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在新旧知识的更新中,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终生学习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与人沟通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经济转型期,企业内部的经济事项日益复杂,会计业务牵涉到各个部门,会计人员需要积极参与经营决策、风险管控等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善于表达、勤于沟通,准确、及时地把会计信息和自己的观点传递给相关部门。在企业外部,会计工作会牵涉到银行、工商、税务、海关、社保等政府部门,在与这些部门打交道过程中,会计人员的沟通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二)会计专业能力

会计专业能力包括会计核算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财务管理能力。

1.会计核算能力。会计核算能力是指利用已有的会计政策和制度,审核、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填制报表,纳税申报等常规会计事项的处理能力。这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功,要求会计人员做到规范、及时、准确、完整,但工作缺少创新。

2.职业判断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会计惯例等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环境及企业自身特点,恰当选择公认会计原则,如实表达经济业务事项的能力。职业判断在会计领域无处不在,是会计实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3.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指会计人员作为决策者,参与企业的投融资管理、风险评估、财务预算等工作,评价单位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活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的能力。该种能力的取得有赖于企业经营管理、公司治理、财务管理、金融、税收、法律等相关知识与经验的积累。

在这三项能力中,会计核算能力通过学校的反复训练培养,会有明显的提升。而职业判断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有赖于实践的反复锤炼,学校教育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法。

二、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会计毕业生对接的岗位分析

依托区域经济、围绕市场所需,实施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生存的生命线。笔者对温州会计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

温州现有12万多名会计人员,其中84%集中在企业。温州企业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中小企业的特点是一人多岗,需求复合型会计人才,不仅会算,还要善于管理。中小企业对会计要求:会计核算、成本管理、纳税筹划。另外对高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调查统计得出:本科及以上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是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大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而这些单位的门槛一般也要求是本科及以上。我们高职及中职的毕业生的去向则是中小企业、记账公司,大型民营企业(驻外会计)。温州企业中12万多的会计人员其学历91%为专科及以下。目前中职生和专科生比例相当,因此我们的培养目标还应与中职区分。温州企业的会计岗位主要分为2个层次:一是属于技术型的初级会计岗位,如出纳、会计员;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处理货币资金业务、协助主办会计进行会计核算等。二是属于技能型的主办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财务总监主要的工作职责是资金运作与筹划、预算管理、内外财务关系协调等。根据岗位工作内容,财务经理和财务总监所需能力离高职学生还有差距。主办会计主要的工作职责是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报表编制与分析、纳税申报与筹划、成本管理、局部财务管理与分析;这部分职责要求和高职生的能力是相符的。因此我们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核心岗位锁定为主办会计。具体企业、岗位定位见表1。

三、高职会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路径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在提升高职会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本文就该校一些较成功的做法,归纳如下。

(一)围绕市场需求和区域发展,科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

1.采用“双层次三方向”人才培养模式。高职会计教育同质化非常严重,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培育特色,做到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同时又符合企业的需求,这是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前述分析,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大致分为技术型和技能型两类,同时考虑到中小企业注重会计核算、税务管理、成本管理的情况,可以采用“双层次三方向”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主办会计分为纳税筹划、成本管理2个方向,把出纳、会计员作为技术型的核心岗位,列为高职学生的适应岗位(具体见右上图)。面对着企业的转型升级,高职会计教育也需要转型,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本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2.设置方向课程。在专业课程开设中,除了传统的基础会计、财经法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外,还需要根据各方向不同,开设方向课程,主要课程见表2。

本专业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安排教学,在第一至三学期安排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第四学期安排校内和校外的专业实习。在第四学期末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各专业课成绩对学生进行方向分流,学生分别选择会计核算、纳税筹划、成本管理方向的课程。在第五学期,学生就自己的方向课程来提高理论与实践,第六学期为毕业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期。

(二)专业教学实施中做到“四融合”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本专业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具体又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虚账虚做”。“虚账虚做”指的是课程内的实训。以“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先收集与课程知识点联系紧密的实务案例,后引导学生就相关案例进行充分讨论、分析。通过分析、引入理论知识,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进行税额计算。根据学生的作答结果,对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会计处理、纳税申报工作。“虚账虚做”主要体现了本专业的学做合一。

(2)第二阶段为“虚账实做”。“虚账实做”指的是校内仿真实训,实训项目来源于真实案例,经过教学改造,实训用的相关票据跟实际基本一样,教学组织仿企业分岗位安排,强调团队独立完成。学生通过实训,完成了“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整个会计核算流程工作,在实训中,还穿插了纳税筹划、成本决策、资金管理、财务分析等业务。通过“虚账实做”,全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了生产与实训合一 。

(3)第三阶段为“实账实做”。“实账实做”指的是校内真实实训,学校一方面引进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真账,让学生进行实战实训;另一方面发展企业订单班,为名企提供人才,确保实训与服务合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已和中盛、智联等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了合作,在会计工作室了50多家企业的账,和中国路港集团、温州宏丰股份公司举办了财务人员订单班,通过“实账实做”,让学生接触到了实务真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账三做”是个递进的过程,学生在熟练核算技能的同时,提升了管理分析能力,整个学做合一融“核算技能”与“管理分析技术”能力提高为一体。

2.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融合。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融合体现在学生技能训练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融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习结合。

(1)学生技能训练与第二课堂活动融合。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一些基础技能。如:计算能力(小键盘录入、计算器训练),书写能力(数字书写和汉字书写、财经应用文书写),点钞能力(手工点钞、机器点钞、假币识别),会计核算能力(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填制报表,纳税申报),电算化能力(财务软件的操作、办公软件的熟练操作)。学生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些技能的考核,为了提升学生的技能,学校有针对性的在早、晚自习时间安排技能训练。将技能训练与第二课堂活动融合后,学生充分的利用了时间,提升了会计技能;同时,系里推出了技能通过率抵减“第二课堂活动”的次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练习会计技能的兴趣。

(2)专业实习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为引导学生进企业、进乡镇、进社区,结合专业特长,广泛开展技能训练、社会调研、创业实践、科技推广、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暑假都会布置内容为“三进一留”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进”,即鼓励大学生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开展专业实践和社会服务;“一留”,即鼓励大学生留学校,开展技能训练、创新研究和创业实践。要求各系采取相对集中的原则,由系部专业教师带队指导,进企业开展集中专业实践活动;并填写每周工作任务和撰写实践心得。在专业实践内容安排上,要求一年级学生以认识实习为主;二年级学生以专业实习为主。按学校的政策,会计专业学生被安排到会计相关岗位,由专业教师带队,以10-15人为一个团队,完成暑期专业实践。

3.会计专业与金融专业衔接融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下设会计专业和金融专业,两个专业实训内容有交叉,为此,对两个专业的部分实训进行了融合。在会计专业实训环节中,由金融专业学生模拟银行给企业开设账户,负责归类整理企业外来的原始凭证,并放到企业财务票据暂存柜中。会计专业学生去模拟银行办理日常银行结算业务、贷款、贴现融资等对公业务,打印对账单等工作。通过两个专业的实践衔接融合,共同提升实践技能。

4.校企融合。会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与温州会计学会、会计中介组织、路港集团等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校企合作(详见表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根植于专业内涵,形成了长效机制。

(三)打造“三能”素质的师资团队

与会计专业相关的法律政策更新很快,经济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也要求会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同时作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实训指导能力非常重要,同时合作企业经常会有一些财务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为此,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三能”素质教师建设要求,所谓“三能”教师,要求教师既能做好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同时还能为企业做科技研发、提供咨询服务。为了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院、系专门出台文件,鼓励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教师通过国内外访学、专业技术培训、专兼职的下企业锻炼、每2周一次的教科研交流等举措提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水平。

(四)开发适合高职学生和区域性特点的实训教材

以现代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单位为主,收集各个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与之相关的原始凭证,充分考虑经济业务的特点,选择会计核算流程,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在设计业务时充分考虑:

1.设计业务“陷阱”。在设计原始凭证时,结合实际案例,有意识的编造一些问题凭证,如支票日期大小写混用、数字错误,发票不规范,收据和发票的选择等。通过这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的注视,提升学生职业判断能力。

2.常规业务和特殊业务相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样,在教学时,应该因材施教,常规业务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完成,而对一些优秀的学生,除掌握常规业务外,可以增加一些特殊业务。如在资金紧张时,要求学生做融资方案;在接受客户订单时,做订单决策;在利润分配时,做税收筹划;让企业的非常规业务在模拟实训中有所体现。

(五)改革学业考核评价

以往的高职会计教学多强调形成性评价结果,往往以考试分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定量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随着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深化,考核评定方法也需随之发生变革。考核方式应该多元化,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变原有的阶段式考核为过程考核,改变考核内容,突出考核会计职业胜任能力,培养学生会计岗位技能。扩大评价主体,评定学生成绩时,除了上课教师外,还参考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企业人员对其的评价。学校在制订会计专业学生成绩评价标准时,更多的听取了企业的声音,毕竟,用人单位对其的评价是比较务实的。

随着经济的起底回升,企业的转型升级对复合型高职会计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高职会计教育必须契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为导向,找准学校专业定位,通过教学改革、师资团队建设,典型教材编写,学业成绩评价改革等方面探索培养适用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葵阳,朱向军.企业转型升级视野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1,(08).

2.胡玲敏.经济转型升级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特色建设[J].会计之友,2010,(09).

第4篇

武汉市江岸区在总结反思2000年第一轮以“财务集中核算”、“零户统管”为主要形式的会计委派制改革的基础上,2007年对全区15条街道和部分10人以下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了新一轮的会计委派制管理试点工作,其主要特点是:委派会计人员编制管理与受派单位、与财政部门相脱离,实行市场化操作,处理好“独立性”与“服务性”的关系;在制度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先后制定了《江岸区会计委派制管理试行办法》、《江岸区委派会计人员工作职责》、《江岸区行政事业单位报账员保障工作职责》、《江岸区会计委派单位报账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初步明确了各方职责;此外还制定了委派会计人员下户服务登记制度,将会计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从几年来实际改革效果看,由于明确了委派会计人员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并注重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的日常管理,新一轮的会计委派制度改革工作发挥了“三个有利于”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发挥委派会计人员的职能作用,有效提高了这些基层街道和小规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显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显著强化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二是有利于帮助受派部门单位依法理财,规范预算管理和财政资金使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三是有利于强化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堵塞财务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有效降低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管理难点

(一)顶层设计难点 “顶层设计”不同于改革初期的自下而上的“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虽然会计委派制改革经过了前后十余年的探索,但是在制度的顶层设计方面仍然缺位,造成了改革推进过程中困难重重、步履维艰。如会计委派相关制度规定与《公司法》等一些涉及企业的法律法规有相抵触,在《会计法》的全文中也没有提及会计委派制这一概念。由此造成了对改革试点认识上的误区,一些街道和部门单位的领导不理解、不支持这项改革,认为是在剥夺单位部门的财务自,对委派会计试点工作消极应付,导致会计委派制工作发展较慢、差别较大。又如会计委派制工作与公共财政改革的有效衔接也不够,会计委派制度体系设计时没有考虑到与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有机融合。目前会计委派制主要工作还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没能真正做到对预算执行信息及时反馈和控制,没有真正从强化预算管理的角度推进改革。

(二)机制缺位难点 目前会计委派制工作还处在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由于会计委派制度“顶层设计”的缺位,造成会计委派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盲区和误区。如财政主管部门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关会计委派制试点管理政策文件,如《会计委派制管理试行办法》、《委派会计人员工作职责》、《行政事业单位报账员保障工作职责》等,对委派会计人员、单位报账员的职权进行了一些规定,但是由于改革试点工作还处于摸索前行的阶段,对各方职权规定的还不够规范和准确,缺乏科学、详实的应用指引等操作指导性文件,造成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改革主体权限界定模糊、执行监督乏力、考核管理松散等难题。运行机制存在漏洞、不够严密和规范,制约了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效果。

(三)主体管理难点 委派会计人员是会计委派制改革中重要的主体。如何有效、规范的管理好委派会计人员是提高改革成效的重要环节。当前管理中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会计委派制度设计的局限性与调动委派会计人员积极性之间的矛盾。目前会计委派制改革试点工作中,委派会计人员全部通过人才市场面向社区公开招聘,招录人员与人才市场签订劳务合同,实行委派会计聘任制,人员经费、办公经费由财政部门负担,列入预算管理。由于人员管理方式与政府公务员不同,委派会计人员合同工的薪酬水平与政府机关公务员薪酬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也没有建立固定的薪酬增长机制,个人医疗、提干、住房以及退休后人员管理都无法明确保障,影响了委派会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会计委派工作要求的高质量与委派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之间的矛盾。客观说,由于薪酬水平和用人方式的限制,委派会计岗位还难以吸引高水平财务人员的兴趣,造成委派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缺少科班出身、精通核算、具有管理经验的人才,这些人为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成效。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管理完善建议

(一)着力于顶层设计,有效对接制度,打造齐抓共管的改革合力 当前需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入手,首先要探索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法》,从立法角度确立会计委派制的合法地位,明确规定政府财政主管部门、委派会计、受派单位之间关系,为深化会计委派制改革提供充分的法律政策依据。其次要加强会计委派制与其他财务会计专业法律法规的有效对接。如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管理试点工作中,在坚持贯彻《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协调处理好会计委派制与《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关系,调整和完善会计委派制相关内容和方式,研究试行一系列会计委派制度应用指引,并积极争取将会计委派制纳入《会计法》的管理体系之中,促使会计委派制成为《会计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要进一步加强会计委派制改革试点工作与其他财政改革的协调配合。要将会计委派制管理与实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衔接起来,这不但能解决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失真、预算外资金管理松弛等问题,而且还能推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起到互动双赢的改革效果。

第5篇

【关键词】 东莞市; 农村会计委派制; 体系建设

一、东莞市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制的主要经验

农村会计委派制在东莞市实行已有10多年,东莞市开展农村会计委派工作主要经验如下:

(一)每个村、每个村民小组都进行会计委派

东莞市各镇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村、组会计委派或者联组会计委派,其中大部分镇区实行一村一委派会计,没有实行一村一委派会计的镇区只有3个,采取的方式分别是一个委派会计负责2个村、村账镇记等方式。委派会计人员实行交叉任职,易地上岗,并实行“三年一轮岗”制度。村民小组的联组会计委派是根据村民小组的经济规模情况,采取“一组一人、多组一人或村委派会计兼任”等多种方式进行。

(二)对委派会计人员实行统一管理

2000年各镇街成立会计服务中心,受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接受市农村集体资产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专门负责委派会计业务辅导和招聘、录用、培训、考核监督、轮岗等日常管理工作。会计服务中心对委派会计人员具有人事管理权和任免权,通过签订聘任合同的方式明确双方的关系,合同中对委派的村组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责、权利和义务、考核方式、奖惩、福利待遇等作出明确的规定。驻各村委会的会计人员,工资由会计服务中心从村统筹后统一支付。

在2002年撤销会计服务中心后,东莞市农村委派会计在不同镇街分别由不同部门管理,部分镇街由镇会计核算中心(副科级事业单位)管理,部分镇街由农业办负责管理,而有一个镇是由农业技术中心管理,部分农村委派会计转为事业编制。

(三)政府推动力度大

东莞市委工作会议专门就农村会计委派制的推广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该市各级领导对农村会计委派制工作都非常重视,市委书记和市长经常过问这项工作,绝大多数镇街都由主要领导挂帅成立领导小组,按照市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在领导力量、工作人员和资金配备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证,市委市政府还专门组织各个镇街主管领导进行现场观摩,全面推广试点镇街的经验和做法。

(四)进行农村会计委派制的制度体系建设

东莞市从多个方面进行制度体系建设,紧密配合农村会计委派制的推行,并使之收到实效。它包括:民主理财、农村出纳岗位专职化、统计监测、审计监督、财务检查督导、重大事项审查、违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行为责任追究7项制度施行。

二、东莞市农村会计委派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配套法规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东莞市农村会计委派制尚未得到法律层面的支持,委派会计人员在行使职权时缺少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持,严重制约着会计委派工作的开展。东莞市农村会计委派制与《会计法》存在不相符的地方,造成推行难度大,阻力大。例如:《会计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但是东莞市的农村会计委派制并非由该市财政部门管辖,而是在市一级由隶属于农业局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在镇街一级则分别由会计核算中心、农业办或者农业技术中心负责管理。而东莞市2000年出台的《广东省东莞市农村委派会计管理办法》和2007年出台的《关于完善农村会计委派工作的意见》尚未全面完善,对委派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缺乏一套完整的前后连贯的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工作力度。

(二)工资报酬不合理,激励性不强

现阶段,委派会计的工资报酬问题是制约东莞市农村会计委派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村级委派会计工资要比组级委派会计的高,已入事业编制的委派会计的工资与合同的委派会计的工资之间存在更大的差距。目前,东莞市全市已入事业编制的委派会计人数不多,委派会计人员的待遇普遍不高。例如东莞市某镇所有的委派会计都只是合同工,即使是最早批的委派会计到现在还没能转入事业编制,他们所享有的待遇远不及镇属职工的待遇。二是各镇区之间委派会计的工资报酬差距大,全市委派会计报酬最高的镇区是最低镇区的3.5倍。部分镇区无论是入编的委派会计还是合同制的委派会计都参照镇属职工的待遇,享受各种津贴和住房公积金;与此相反,部分镇区甚至连最基本的社会保险都未为委派会计购买。相同的工作,相近的能力,待遇上的巨大差距,导致相关委派会计心理上的不平衡,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三是东莞市部分镇区多年未调整工资标准,委派会计的工资停滞不前,对委派会计的激励性不强,影响农村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效果。

(三)责任感归属感不强,监督效能不够

由于委派会计长期在村委会办公,镇街委派会计管理部门对委派会计的了解不够、关心不够、培训不够,形成其对管理部门的责任感归属感不强,参与委派会计管理部门集体组织活动的热情低,造成经济监管薄弱。例如在东莞市某镇,虽然委派会计由镇会计核算中心直接管理,但是若无重大事项发生,委派会计一个月才到镇会计核算中心开一两次简单的例行会议。个别村委会的委派会计缺乏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上班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无故不上班,工作散漫,做事拖拉,服务意识薄弱。

(四)队伍素质较低,业务水平不高

目前东莞市有90%多的委派会计取得会计证,但有相当一部分会计未接受过继续教育的专业培训,专业知识已陈旧老化。并且全市还有近10%的委派会计没有取得会计证,拥有初级以上职称的只占17.5%,这就造成镇区委派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相对较差。大部分镇区对委派会计参加专业职称考试的鼓励低,委派会计参加专业考试的积极性不高。例如,东莞市某镇获得初级职称的委派会计人员只比获得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每月工资增加20元,而获得中级职称的委派会计人员只比初级职称的每月工资多25元。

三、完善东莞市农村会计委派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与农村会计委派制相关的制度法规

建议中央财政部门根据各省、市开展工作的情况,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委派会计管理暂行条例》,通过行政法规的方式,全面规范委派会计的职责权限以及明确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确保农村委派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法可依。同时,东莞市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东莞市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以及相关的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政策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委派会计各项管理制度,如农村委派会计的选拔任(聘)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继续教育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定期轮换轮岗制度等。东莞市政府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镇区的农村委派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和行政领导力度,促使农村会计委派制的相关工作正常开展。

(二)切实解决好农村委派会计的工资报酬问题

工资报酬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委派会计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必须切实解决好工资报酬问题。委派会计的工资报酬应包括基本工资、年终奖金、福利补贴(包括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交通意外险等)三部分。各镇区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济情况制定新的工资报酬方案,会计委派人员的工资应直接与学历、职称、年度考核、工作量、工龄等挂钩。这样不但能够调动会计人员自我进修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报酬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其中,基本工资以当地同类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为参考,并不能低于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奖金要与学历情况、职称情况等挂钩;政策规定必须购买的福利补贴一定要落实到位,并适度增加社会保险的额度。另外,委派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可以随全镇人均收入水平和GDP的发展水平而及时上调增加。只有切实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工资报酬问题,才能使他们积极努力地安心工作。

(三)建立一套保障农村委派会计有效行使监督权力的完善制度

首先,要明确委派会计的管理权属于乡镇(街)相关管理部门,各村(社区)干部不能因为不满意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大胆履行职责等情况而要求调换和解雇委派会计。各级委派会计的管理部门对农村委派会计工作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和抽查,加强监督和日常管理工作,增加农村委派会计的责任感、归属感。其次,委派会计人员要准确把握“角色”定位,处理好各方关系,充分利用财务监督权力,加强会计监督。同时,要发挥参谋、决策的职能,努力做好对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运营的管理义务,积极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最后,要完善定期轮岗制度。进行轮岗时,要先做好规划,分期分批进行,尽量降低农村委派会计人员变动带来的工作波动。

(四)加强对委派会计的后续教育管理及培训工作

1.要求委派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专业培训管理。各镇区在新招聘委派会计时,必须是至少取得会计证人员,有会计职称的则更好;对在职未取得会计证委派会计人员要求他们在限期内取得会计证。同时,要对已取得会计证和会计职称的委派会计人员加强后续培训和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逐步将农村委派会计人员纳入规范化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

2.提高委派会计人员自学的积极性。委派会计人员必须学习掌握经济合同法、股份制、合作制等相关知识,掌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业务发展所必备的财会专业知识。同时,应增加学历补贴、职称补贴等额度,激励农村委派会计人员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彭桂芳.东莞市农村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实践及成效[J].会计之友,2001(12):32-33.

[2] 刘志渊.珠三角地区农村会计委派制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0(3):88-90.

[3] 邵燕翔.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制度问题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38-41.

第6篇

一、切实做好村级会计工作

(一)强化村级会计基础工作。村级组织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开设银行账户、统一凭证账簿、规范财务流程,并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全面核算反映经济活动和社区管理的财务收支、结算、分配等会计事项。村级组织只可开设一个基本存款账户,用于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除土地补偿费专门账户外,一般不准开设其他专用或临时账户。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分开单独记账核算的,可根据情况分别开设基本账户。要在县级或县级以上范围内统一制定会计凭证、票据和账簿,统一建立财务操作流程。有条件的地方,要抓紧构建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

(二)规范村级会计委托。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必须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利,必须保持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确保财务审批权以及经济活动监督权由村级组织行使。机构要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明确岗位职责,严格操作流程,强化内部监控,落实责任追究。要以村级组织为独立会计核算主体,分设银行账户;要加强档案管理,以村级组织为单位,单独整理,归类造册,妥善保存。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村级组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独立自主能力。

二、完善村级财务民主监督机制

(一)落实村级民主理财。村务监督委员会或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的作用,保证农民群众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村级组织发生各项财务活动、制定各项财务计划以及重大财务事项决策都必须履行民主程序,实行民主理财。民主理财人员要按照规定程序产生,具备财会、管理知识,并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变更和撤换。民主理财人员应根据业务量按月或按季定期召开民主理财会议,开展民主理财活动,对重要财务事项要随时发生、随时理财。

(二)完善村级财务公开。村级组织的财务计划、各项收支、各项资产资源以及债权债务和收益分配等内容要全面公开;土地征用补偿费、直接补贴给农民的“四补贴”资金等要逐项逐笔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拨付到村使用的财政资金要全程公开。村级组织要定期在固定设置的公开栏进行财务公开,也可通过电视、网络、电子触摸屏等形式进行公开。要探索建立财务公开定期抽查制度,及时纠正和堵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漏洞。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公开难、监督难等问题,不断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公开方式。

(三)规范村级民主评议。与村级财务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包括财务主管、村会计(含报账员,以下统称村级财会人员)、民主理财负责人等,都应当接受集体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对其履职情况的民主评议。民主评议由乡镇党委、政府统一组织,村务监督机构主持,每年至少一次。民主评议要按照规定程序开展,民主评议的结果要严肃运用。

三、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

(一)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负责对农村集体财务、村干部经济责任等进行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要求,对取得财政资金的有关乡村和项目接受、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以及对有关村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县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要内设专门的审计科室,组织对村级财务会计工作开展审计。各省级农业部门要尽快制定统一标准的农村审计文书,切实规范农村审计程序。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要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在做好日常财务收支、预决算、收益分配等定期审计的基础上,开展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集体资产和资源、农民负担、村级债权债务等专项审计,对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和涉农财政资金进行重点审计。

(二)加大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力度。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审计监督,其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必须执行。在审计中查出被侵占的集体资产和资金,要责成责任人如数退赔;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及村干部违规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农业部门要联合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研究建立审计查处事项的问题移交、定期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审计结论一经核实要立即移交,确保审计处理结果的落实。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指定具体人员并明确工作职责。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业务上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导。要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资质认定、招录和解聘工作,由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作出规定并组织实施,审计证由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核发。

四、稳定和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

(一)全面加强村级财会人员队伍建设。稳定的专业财会队伍是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要确保村级财会人员具备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经考核合格后聘任上岗,如无违反财经法纪行为应尽量保持稳定,不宜随村干部换届选举而变动。实行村级会计委托的地方,村级财会人员必须在中心登记备案以接受监督和考核。村级财会人员应享有稳定的补贴和待遇保障,各地可参照享受财政补贴的村干部标准确定。

(二)切实加强乡镇村级财会人员队伍建设。已实行村级会计委托的乡镇,要尊重历史和现实,保持现有工作格局不变。具体工作人员必须掌握财会专业知识,熟悉财经法纪,具备从事财会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并按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未实行村级会计委托的村,要加大对其财会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度,确保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三)继续加大农村财会人员培训管理力度。要建立完善财会人员定期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组织做好对村级财会人员、乡镇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民主理财人员等(统称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要切实加强对农村财会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登记备案、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

五、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保障措施

第7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社区教育;校本培训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从此,精细化管理就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被众多企业管理者采纳,并得到了迅速推广,并逐渐移植到教育管理工作之中。近年来,宜兴在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在实践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结合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的实践研究工作,试对提高精细化管理执行力的发展背景与途径等内容作一简要阐述。

一、提高精细化管理执行力的背景分析

1.国家大力推进社区教育

进入21世纪,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提升产生了迫切需求。此时,国家开始大力推进社区教育。作为基层社区教育骨干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从此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初期的发展是探索型和粗放型的。

2.宜兴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崛起

宜兴自2002年起,依托各乡镇在成人学校,专门增挂社区教育中心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自此以后,乡镇成人学校增强了社区教育中心功能,全面推进规范化管理,并全面部署独立建设工作,丰富了办学内涵,拓展了工作外延,由面向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向青少年与老年教育两头延伸。为了夯实事业发展的根基,宜兴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创造性地开展了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独立建设。至今,宜兴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已经全面完成了社区教育中心学校法人、财务制度、人员编制、校园设施、办学空间的“五独立”建设任务,为保障社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阶段,宜兴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事业规模拓展迅猛,师资力量显著壮大,办学功能有效增强。不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均有规范发展的意识与规范管理的内需。

3.提高精细化管理执行力成为迫切之需

宜兴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的发展之路与宜兴全市是同步的,可以概括为依托成校发展社区教育中心,依靠地方拓展事业,在改革创新中谋求发展。近年来,社区教育中心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岗位培训已由2009年的1000多人增长到2014年的8000多人。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最初是一人学校、两人学校,现在社区教育中心已有9名公办教师。加之社区教育中心地处城乡结合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口数量快速膨胀,广大社区成员对社区教育的多种需求十分渴求,所以社区教育中心内部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亟待提升。事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和教师队伍的迅速壮大,使工作内容不断丰富,教师分工日益精细,催生了内部管理模式的创新,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使社区教育中心提高精细化管理执行力成为必然的要求,因为这是提升办学品位和服务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社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提高精细化管理执行力的途径初探

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宜兴经济开发区社区教育中心围绕宜兴市社会教育立项课题《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紧密结合教育实践工作,积极探索了提高精细化管理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一边研究总结,一边付诸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1.制定和完善精细化管理的有关制度

(1)细化教师岗位职责制度。学校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制定了《办公室主任工作职责》《总务处主任工作职责》《培训处主任工作职责》《学历教育班主任工作职责》《岗位培训班主任工作职责》《会计工作职责》《食堂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教师请假考勤制度》等,这些职责制度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明确了每位教师肩负的具体职责,知道自己该管什么、该做什么。(2)编制每学期的行事历。在行事历中列出每月的主要工作,指定责任人。每位教师明确了工作计划以及日常工作的具体内容,能有条不紊地做好日常工作。(3)制定《教师日常精细化管理分工一览表》,明确每位教师日常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各类报表和台账记载的具体分工,把各项日常工作细化到末梢环节,做到责任到人,有据可查,以便年终考核。

2.编制过程管理操作程序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学历教育班全程精细化管理操作程序》《非学历教育班全程精细化管理操作程序》和《档案制作过程操作程序》等,明确了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使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细化,更具可操作性。同时制定了《学历教育班全程精细化管理资料目录》和《非学历教育班全程精细化管理资料目录》,要求班主任按照全程精细化管理资料目录,在平时注意收集各类资料,在一届学历班学员毕业时或一个培训班结束时,收集整理好各类资料,对号入座,装订成册,与学校档案精细化管理紧密结合。

3.定期开展教师校本培训

围绕精细化管理这一主题开展了多次校本培训。(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宜兴市社会教育机构非学历教育班规范化管理要求》和《宜兴市社会教育机构学历教育班规范化管理要求》。明确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2)学习贯彻学校精细化管理有关制度,使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3)集体学习学历教育班和非学历教育班全程精细化管理操作程序,使班主任工作步步精细、有章可循、有条不紊。(4)开展档案归档现场操作培训。学校领导亲自示范操作过程,要求每位教师学会档案制作的全过程。

4.定期开展过程管理检查

为了切实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领导班子狠抓日常管理过程的检查考核,做到“三个有”。(1)每周有工作交流。学校召开每周工作例会,要求每位教师汇报上周工作情况,提出下周工作打算,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提出疑难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督促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日常工作。(2)每月有工作检查。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工作检查,重点检查每位教师分工职责的落实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做好记载。(3)每季有阶段总结。学校每季度组织一次阶段性工作总结,表扬先进教师,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部署下阶段主要工作。

5.严格实施教师年度考核

制订了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由学校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年度教学质量专项考核,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计入《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考核登记表》和《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统计表》,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学校还制定完善了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和考核细则,对教师进行年度绩效综合性考核。由于平时的阶段性考核工作有据可查,所以年终考核能够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原则,切实提高了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