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公共管理新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0 14:40:39

序论:在您撰写公共管理新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公共管理新方法

第1篇

(一)GIS方法从西方公共治理研究方法前沿来看,GIS方法已成为公共治理研究中一种重要的科学工具。正如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巴迪所言:“要搞好政策性较强的社会科学研究,数量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方法及背后的理论一定要空间化。”[3]GIS方法在美欧诸国的城市管理与规划、公共产品供给、危机管理、环境保护、交通管理、人口管理、土地管理等公共领域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GIS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GIS在我国逐渐走上了发展阶段。但由于学科分隔,GIS方法与公共管理学科尚未能够有效结合。从方法论发展来看,GIS方法与公共管理学的结合,已成为公共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GIS方法使公共管理过程数字化,赋予公共管理研究极强的应用功能,在我国具有极大潜力与广阔前景。GIS方法对公共管理学的价值可概括为:(1)可以帮助不同尺度、不同格式空间数据的系统整合和叠加分析;(2)通过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可以使问题更直观、空间趋势更明显;(3)可以更精确、方便地测算空间变量;(4)可以为分析空间数据特有的统计方法提供支持;(5)可以基于个人行为模拟空间过程与分布态势,强化研究的理论性和模型的预测性[2]。当今世界,信息革命浪潮方兴未艾,GIS方法作为一种多学科交叉性研究方法,既吸取了诸多相关学科的精华和营养,同时又为公共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学科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工具,并推动它们走向应用研究。(二)公共管理数字化案例分析从西方研究前沿来看,GIS方法与公共管理学科的结合主要体现于以下领域。1.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城市是以空间信息为核心的城市信息系统体系,是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以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3S技术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础,包括GIS、GPS(全球定位系统)和RS(遥感系统技术)。城市建设和管理可借助于3S技术,深入开发城市空间信息资源,以数字化形式采集、整合、储存、管理各种城市数据,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数字城市对城市政府管理理念、治理结构、行政程序、工作流程产生重大冲击,促进城市政府管理的现代化、民主化、公开化和效率化,提出重塑城市政府管理模式的社会要求”[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GIS)是GIS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计算机硬、软件及网络技术,对城市空间中各种公共数据进行输入、存贮、查询、检索、处理、分析、显示并加以应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五大功能构成,即数据输入、数据库管理、数据查询与空间分析、数据编辑、数据可视化与数据输出”[5]。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领域正逐渐扩大,逐渐由土地资源管理到城市规划,再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从实践来看,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已由静态记录走向动态监测与模拟,GIS的运用功能亦不断扩展,不仅具有存储、查询、检索功能,而且具有模拟、评估和预测功能。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通州区作为全国试点开展了以基础数据库、共享平台和应用系统为主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搭建了一个数字通州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开发了三维规划辅助决策系统、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地价管理信息系统、地名库管理与应用系统、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五项典型示范应用系统。通过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通州区建立了覆盖全区的三维地形模型,能够直观、系统地反映全区城市面貌和建筑物空间现状,可以满足全区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数字通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科学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敏捷的信息交流、计算与三维模拟的支持下,虚拟三维城市模型可将城市每一个角落进行重现。因此,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既有利于实现公共管理过程数字化与精细化,提高管理效能,也有利于促进扁平化管理,“我们过去创造等级制、金字塔式的管理制度,现在由电脑来记录,我们可以把机构改组成水平式”[6]。2.数字化公共资源配置如何实现公共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是公共管理研究的永恒主题。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如何保证公园绿地的合理分布?如何保证公共设施与服务设施能够具有最适当的服务半径?这些问题可通过GIS方法获得科学解答。任何公共资源皆存在经度与纬度所交织构成的空间定位,运用GIS制图来视图化区域公共资源的空间配置与分布,进而展开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为公共决策提供科学支持,保证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发挥最佳效益。北京市东城区进行城市管理创新,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城市管理过程,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利用GIS技术实现了地理空间位置、时间、图像到责任全方位的精准管理,这一创新在数字城市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就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技术,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负责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北京市东城区根据自然地理布局和行政区域划分现状,把全区25.38平方公里范围划分为1 652个网格单元,从而使东城区在空间层次上形成四个层面:东城整个区域、10个街道、137个社区、1 652个网格单元。不同层面、不同管理空间的设置和叠加,为新的管理模式构筑了立体全方位、布局合理、全覆盖的管理空间体系,从而改变了运动式管理,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的转变。城市部件管理法是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并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北京市东城区在对全区所有城市部件进行拉网式调查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功能把部件分为6大类56种,分别建立了多个数据库。这一系统将每个部件赋予8位代码,使每个部件都拥有了“身份证”,并标注在相应万米单元网格图中。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电信、自来水、道路交通、天然气管线、排污设施、电力设施等)日益复杂,广泛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而GIS技术能够对行政区域内公共设施的归属、种类、数量、位置进行系统而迅速的统计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3.城市与城市群的空间规划城市空间规划是GIS方法的重要应用领域。传统研究领域主要体现为“三结构一网络”,即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和联系网络。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城市体系研究开始向更广层次推进,开始运用GIS方法对城市群、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在GIS方法辅助下,北京市确定城市空间布局为“两轴———两带———多中心”。“两轴”指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及沿线十字轴,两带包括“东部发展带”和“西部生态带”。“两轴———两带———多中心”从空间布局上有利于北京充分发挥首都职能和承接新时期人口产业需求,能够为将北京建成世界城市提供保障。随着北京与天津两大核心城市辐射力逐渐加强,周边各城市快速发展,京津冀城市群逐渐形成。京津冀城市群已呈现出以北京和天津为双核心、以石家庄和唐山为区域性中心并包括区域众多中小城市的空间格局。在城市化推动下,京津冀城市群将逐步摆脱行政区经济的分隔,迈向一体化治理。吴良镛院士在2006年运用GIS方法,提出构建京津冀地区空间发展的基本战略———“一轴三带”[7]格局。这一战略以京津两大城市为核心的京津走廊为枢轴,以环渤海湾“大滨海地区”为新兴发展带,以山前城镇密集地区为传统发展带,以环京津、燕山和太行山区为生态文化带,共同构筑京津冀地区“一轴三带”的空间发展格局。GIS方法有助于从区域层面整合区域资源,通过联网而形成更大范围的信息系统,而建设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主干的城市群信息系统,必将为城市群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工具。不仅在上述三大领域,GIS方法在环境保护、交通管理、人口管理、土地管理、危机管理等公共领域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当发生洪水、地震等突发灾害时,GIS可辅助安排最佳的撤离路线,优选警务和医疗救护路线,配备运输和保障设施。在交通管理中,GIS可通过建立交通网络、地下管线网络等计算机模型,研究交通流量并进行交通疏导与应急处理。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中,GIS有助于解决农业和林业领域各种资源(土地、森林、草场)的分布、分级、统计、制图等问题。总之,GIS方法在现代公共管理各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共管理研究通过GIS方法运用,能够采集、储存和更新公共治理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信息,通过制图、地理空间分析与空间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为公共部门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二、哈佛大学研究前沿与案例剖析

从西方公共管理研究前沿来看,GIS方法已经广泛地与公共治理学各子学科相结合,成为现代公共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先进工具。“运用GIS方法来探索自然与社会科学,应在方法论上得到越明确的重视”[8]。笔者于2011年8月受邀到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CGA)学习和研究GIS方法。CGA创建于2006年,是当代美国大学GIS研究的重要基地,着力将GIS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空间信息比对(geospatial mapping)、遥感影像(remote sensing images)等技术开展公共政策、人口、疾病、环境变迁、地图绘制、历史、经济、政治等主题研究。CGA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哈佛大学跨学科的教学与科研,通过提供技术平台以整合社会科学诸学科的多元化空间数据。CGA也以跨领域、跨数据库的数据可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为目标,与校内数据中心、地理空间图书馆等单位合作,共同推动哈佛大学丰富典藏、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GIS相关资源的整合应用。CGA每年召开一次全球性“GIS与社会科学”年会,邀请全球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参会,运用GIS方法来研究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课题,使社会科学研究获得新的科学方法来源,使公共管理变成一门高度应用性的科学。CGA于2012年初开发创建了开放性网络GIS绘图平台———World Map(世界地图),用来整合、利用与推广GIS资源在社会科学中的运用,特别是在公共管理学科的应用。World Map平台既包括当代欧美国家公共治理的宏观与微观数据,也包括我国一定数量的有关社会发展的历史及当代数据。World Map平台的功能介于大型运用软件(如ARCGIS)与一些小型网络工具(如Google Maps and Earth)之间,以支持和满足专家学者的特殊研究运用需求。自从WorldMap平台创建以来,诸多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使用此平台进行GIS分析研究,从而在GIS与社会科学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GIS方法在西方公共管理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运用。“GIS与社会科学研究的结合,将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论与研究视角,它能更真实地检验与修正理论假设”[9]。用GIS方法来分析卢旺达(Rwanda)南部两区(Kayonza与Kirehe)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见图1)是这种方法的典型应用。图1是通过运用ArcGIS10软件制作完成,图中圈层中心的十字点代表区域内的公共医疗机构,图中圆点则代表该区域内各村庄分布,圆点面积大小与村庄人口多少相对应。以医疗机构为中心,以五公里为服务半径,进行GIS制图空间分析,绘出五公里服务半径的缓冲区(图中圈层)这样就可直观地反映出区域内公共医疗机构的分布与服务范围。该体系的研究价值在于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一方面,区域内居民可以发现距离自身最近的医疗服务机构,从而获得更快捷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公共医疗服务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可以发现哪些村庄尚未被医疗服务所覆盖,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工作规划,进一步完善与均等化公共医疗供给。由此可见,GIS与公共管理学存在天然契合,它为公共管理学诸多子学科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成为科学决策的必备辅助工具。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措施;创新技术;绿色施工

在传统建筑工程中,其整体工程内容较为复杂,因而所要花费的成本相对较高,资源的需求量也极为庞大,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技术水平受限,进而导致很多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资源浪费的现象也越发严重。在新时代背景下,绿色施工已然成为我国主流的建筑模式,施工单位在开展施工作业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综合型管控,明确施工标准的同时进行责任规划,及时更新施工方式,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还能够满足我国节能环保的战略需求,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也会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

1绿色施工管理概念

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现在乃至未来发展趋势,绿色施工管理工作不仅是施工项目,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想要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但需要对理念内容进行优化,并采用更加先进的绿色建筑管理方法,减少因安全事故而造成的负面效应,从而有利于国内建筑企业的经济发展[1]。从某种角度来讲,绿色施工管理模式所涉及的影响范围相对庞大,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对建筑环保的管理的内涵中,掌握改造的意义,从而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城市的经济发展[2]。在这一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安全防护处理,并对所涉及的转型因素加以分析,明确不同因素下的风险影响,制定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以此来满足绿色施工的各方面需求,这对于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发展而言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2建筑工程管理创新中绿色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

2.1管理模式因素

现如今,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有关施工结构也逐渐呈现为复杂化、多样化,对绿色施工管理的压力施加也会随之提升。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想要确保绿色施工管理能够顺利开展,则需要及时进行工作模式的调整,选用较为先进的施工模式与管理手段,进而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若施工单位仍然选用传统的施工手段,以静态管理为主,会使得整个管理工作不具备精细化作用,不但会使得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受到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对绿色施工的管理质量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3]。

2.2管理制度因素

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在开展绿色工程管理时,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手段,以此来使得整个工程内容能够顺利开展。但是,就目前来看,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模式的多样性发展,很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在建筑质量与经济效益方面也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4]。不仅如此,管理制度的缺乏,也会使得整个建筑模式不具备绿色特性,施工过程中也很容易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进而严重危害着国民的生存空间与生命健康安全。

2.3管理人员因素

对于建筑行业来讲,人力资源的管理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人员的综合素质会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直观的影响,如果施工单位在开展工程管理中缺乏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但会使得管理效率大幅度下降,所起到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5]。尤其是在开展绿色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人员的管理水平更为重要,综合素质的缺失、技能水平的不足、专业知识的匮乏,加上人员的工作状态并不积极,这些都会使得整个工程质量无法达到相关标准,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3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措施

3.1对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针对管理理念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维层面的转换,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要明确绿色建筑工程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到有关建筑工程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传统模式上进行创新升级,以此来完成管理理念的现代化建设,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减少风险因素的干扰,对于后续工作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从效果上来看,良好的管理观念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能够满足施工单位的经济建设需求[6]。

3.2对建筑工程管理技术进行创新

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创新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并结合相关标准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这一过程中,禁止直接套用其他企业所选用的管理手段,这样不仅在适应性方面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所起到的效果也会产生明显的差别。对于施工单位来讲,在进行日常工作时,应当对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其所具备管理技术应用水平能够达到预期标准,而后再依照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模式的调整,进而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需求[7]。同时,施工单位还要对整个资源进行有效管控,可以利用BIM技术开展可视化调整与动态化管理,依照实际情况完成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强化人力资源的管控力度,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满足安全保障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能够对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3.3要对建筑工程管理机构进行创新

有关建筑工程管理机构的创新处理对于整个工程质量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在开展这方面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从两部分入手,详细情况如下:(1)施工单位应当提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验证能力开展相应的岗位分配,确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因此达到有效提升,此外,施工单位还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开展责任制度的规划与调整,明确管理任务,实现分工的同时,还能够对建筑管理工作起到积极有效的保障作用。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性与稳定性,同时也会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8]。(2)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时,应当明确沟通的重要性,增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加强合作的同时,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以提升,以此来确保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工作效率方面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9]。通过开展管理机构的创新与优化,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风险因素的干扰,同时还能够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经济建设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4绿色设计的方法

(1)模块化设计作为实现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措施,施工单位在开展日常工作中,需要根据所选用的材料与设备进行性能方面的分析,根据功能需求进行模块区域的划分,利用选择相应的工作内容实现方案上的调整与管控,以此来实现不同类型的工程要求。通过开展模块化的设计工作,不但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方便后续进行维护工作,同时还能够对相关材料进行循环使用,以此来满足我国社会的节能环保战略需求。(2)循环设计循环设计是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回收设计,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时,便需要工作人员明确所选材料的可回收性,通过对回收的价值进行分析,运用信息技术对回收处理的组织进行工艺筛选,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还能够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实践应用角度来讲,循环设计的存在,能够有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而降低建筑工程对环境的污染。(3)并行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在开展绿色施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要求开展集成化管理,并通过并行的方式手段加以设计,在设计图纸中完善对整个施工周期的因素分解,对不同的施工环节进行集成化管理,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进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并且满足用户的日常生活需求。在进行并行工程的建设工程中,需要施工单位选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依照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层面的优化,加强信息采集与精准化控制,以此来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

5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就目前来看,有关绿色施工管理的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管理阶段,详细情况如下:

5.1组织管理

(1)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在开展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建设需要完成绿色施工模式的调整,并依照相关标准开展管理制度的展开与应用,以此来确保后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2)在进行组织管理时,要将项目经理作为绿色施工的主要管理人员,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并由其进行绿色施工管理人员以及监督工作人员的选定与应用,如果出现问题,则需要由项目经理来承担相应的责任,以此来避免发生推卸责任的情况。

5.2规划管理

施工单位在开展规划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依照相关标准完成有关绿色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并根据相关内容完成组织设计与应用,通过审批后才能够开展后续的工作内容。(1)施工单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视程度,并依照相关标准进行计划内容的调整,明确救援预案的重要性,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加强对生态的保护,还可以对工作中的人身体的健康起到积极和有效的推动作用[10]。(2)在开展材料节约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工程安全与质量两方面入手,通过相关内容进行材料的优化工作,减少垃圾产量,并对废水废气进行高效处理,而在材料方面,则是以节能、可循环材料为主,确保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发展能够因此得到有效提升。(3)在开展规划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依照水资源现状进行工程管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节水措施的制定。

5.3实施管理

(1)动态化的特性是实施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单位在开展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材料的管理,完善工程验收的管理制度,加强现场的施工管理,以此来确保整个绿色工程的施工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2)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依照实际内容完成绿色施工的宣传作业,并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此来确保绿色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5.4评价管理

在开展评价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依照实际情况完成评估作业,结合当前工程的特点情况,同时,通过对工程实施的细致的控制,保证了工程的后续工作和工程的质量。

5.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施工单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通过相关标准进行病害的防控,确保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不会受到不利影响。(2)对于人员安全而言,如何开展施工场地的布置是尤为重要的,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的工程中,要将施工区域与生活区域进行合理分割,并制定较为完善的卫生制度,设立相应的安全防护部门,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进行相应的管理,以此来避免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不利影响。

6结论

总之,建设项目的管理和实施绿色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建设单位应全面了解建设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实施“绿色施工”的必要性,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维护生态的前提下,推动建设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单位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的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10):12-13.

[2]王新羽.探讨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J].居舍,2021(28):140-141.

[3]陈成宝.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简述[J].冶金管理,2021(15):118-119.

[4]赵敏.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3):191-192.

[5]张帆.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简述[J].房地产世界,2021(15):91-92.

[6]石林.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5):173-175.

[7]白俊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J].居业,2021(6):119-120.

[8]任禹州.探究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J].低碳世界,2021,11(3):127-128.

[9]黄和兴.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1(6):128-130.

第3篇

关键词:土建工程; 管理创新 ;绿色施工

0引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不少企业涌入建筑市场,使得土建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有效提高工程质量,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做好各个环节的对接工作。就土建工程而言,其管理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土建工程管理要注意的地方比较多,企业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采用绿色施工的方法,在考虑建筑管理成本预算的同时更要考虑如何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形成基础竞争力,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1]。

1土建工程管理创新分析

我国土建工程有着一定的发展历史,进入21世纪,传统的土建管理方式已经无法贴合现代化发展需求,再加上我国法律在土建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使得土建工程管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较为直观的体现在土建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循环,如果企业恶意破坏这种良性的循环关系,就会给这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为了土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对土建工程管理进行创新,进一步优化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从企业的角度,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对接工作,可以将绿色施工管理融入到创新管理中,这样可以有效贴合我国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同时也为土建行业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土建企业要紧跟每一项施工流程,落实施工制度,对施工进度严格把关,从各个方面进行管控,比如原材料的选取、成本优化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土建企业不得不优化转型,不断创新,土建行业对资源的使用率比较高,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为了最大程度上控制对资源的利用率,我们需要合理规划资源,采取合适的绿色施工管理方法[2]。

2绿色施工管理方法分析

2.1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施工方案

土建工程施工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涉及了多个操作环节,所以在项目正式开展之前,需要从项目整体需求出发,制定完善的绿色施工计划,根据相关施工标准逐渐优化完善绿色施工方案,要想实现工程施工绿色管理,就需要从基础层面出发,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要考虑到方案内容规划的合理性,方案内容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作为施工单位,最好聘请专业的工程管理师,对土建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勘查,根据现场环境特点给出方案修改意见。承建单位要认真考虑工程师的意见,针对性的优化施工方案,绿色施工最为重要的就是资源的合理规划,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很多资源在施工过程中被白白浪费掉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浪费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节约成本预算,不管是材料还是设备,都要综合利用,最大化发挥出它们的应用优势。

2.2现场施工要重视能源管理

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能源的使用率比较高,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能源,企业应该针对这些能源做出一个详细的规划制度,让施工人员能够合理使用能源,不浪费能源。能源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需要注意的地方比较多,做好能源管理工作有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可以控制成本预算还能降低施工污染程度。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认真检查机械设备,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保证能源能够合理消耗。土建施工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很多设备都是处于一个长期运行的状态,所以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设备是否损坏,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周期,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贴合绿色施工管理理念[3]。

2.3妥善管理施工现场水资源

我国淡水资源比较稀缺,而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对淡水的使用率又比较高,所以我们要合理优化施工工艺,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等问题。土建施工规模较大,很多施工环节都会用到水资源,加上工作人员随意处理,很容易造成大量水资源被白白浪费掉,针对于这一问题,承建方可以督促施工队伍建立一个回收系统,对部分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降低施工成本。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绿色施工管理的目的,可以利用污水与雨水相结合的方式对地面污泥、污垢进行清洗、冲刷,对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可以有效节约成本预算,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还有就是要定期检查水资源的指标系统,看水资源是否被污染,避免给附近居民造成不好的影响。

2.4施工过程中要落实污染治理

土建施工过程中造成了污染也是比较大,为了有效控制相关施工污染,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我们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防护工作,土建工程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土木工程和基础工程施工最容易造成泥浆污染,这两者所用泥浆量比较大,施工队伍可以采用设备机械降低泥浆运行速度,缓解泥浆污染,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工艺流程。在天气干燥的情况下,施工现场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扬尘现象,所以要做好相关防尘措施,避免机械设备上附着过多的灰尘,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还有就是对光污染进行管控,比如电气焊,这种工作还会对人体造成损害,需要用其他介质进行遮挡,选择好合适的施工区域,不要影响到附件居民正常生活。

3结语

要从多方面做好土建工程管理创新工作,从现实情况出发,结合绿色施工管理方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浦冬梅,刘必渝,程超.土建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分析[J].节能技术,2018(26):54.

[2]裴勤锋,刘光辉,朱志伟.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创新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J].地产,2018(1):28.

第4篇

[关键词] 新时期; 女职工; 新特点; 新做法

[中图分类号] C9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1-034-2

女职工管理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期女职工工作是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需要。水二作业区的女职工人数占到全厂的80%以上,由于女职工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给女职工工作造成特殊性,特别是在企业工作的女性,因特有的社会地位又决定了在担任好一名好领导、好员工的社会角色同时,还要兼顾好妻子、母亲的多重家庭角色,与此同时她们也和男性一样承担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等同或者超越了男性,所以认真做好工会女职工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女职工组织作用,调动广大女职工投身生产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企业生产建设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女职工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

酒钢集团是大型钢铁企业,女职工约占全体职工总数的30%,她们分布在企业的各个岗位上,成为生产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主力军。但是由于中国女性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和消极社会心理的影响,以及女性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导致部分女职工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存在自卑自弱的现象。工会女职工组织要带动广大女职工投身生产建设,提高女职工的社会地位,消除偏见,就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环节。首先,以经济建设为基础,提高女职工的经济地位,改变自古以来“女主内,男主外”的错误观念。其次,让女职工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发挥作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发挥自身价值,才能赢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最后,工会组织要团结和带领广大女职工在改革发展和生产建设中学本领、强素质、做贡献,才能以作为求地位,以地位求发展。

1.要想深入开展提升女职工素质工程,就需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扩大范围、力求实效。特别是在经济形势波动较大的情形下,要多鼓励女职工学习新技能,提高女职工技术素质这个重点,从提高本职岗位技术水平要求出发,组织本行业、本单位女职工开展操作比武、技术练兵、技术革新、创造发明等活动,培养女职工爱岗敬业的思想。动力厂是公司女工人数最多的单位,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担负着不同方面的重任,通过开展“动力之星”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争创一流。

2.要想提高女职工文化技术,就需培养女职工自觉学习,勤奋学习的习惯,重视女职工的职业技能培养,教育女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鼓励自学成才。工会应在班组建设中以班为单位开办自己班组的学习园地和阅览室,赠送书籍,让其在岗位成才、自学成才,并丰富业余生活。一方面,在读好书的同时,还可以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另一方面,在工作中要制定出竞赛规则,提出竞赛要求,营造学习“赶、比、拼”的良好氛围。

3.要提高女职工干部的创新能力,坚持理论创新和工作创新。要坚持把服从、服务于工会中心工作作为女职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女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建功、岗位练兵、技术创新等活动。要善于把握特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创造亮点,创造出女职工工作服务大局的新成绩,彰显出全局中不同凡响的女职工工作新特色,总结和推广女职工工作先进经验,把女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以及工作热情凝聚到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上来。

4.要提升女职工的团结友爱的精神,“关爱自己关爱她人,关爱家庭,关爱企业,关爱社会”引领女职工取得新的进步,发扬工人阶级团结友爱的精神。工会组织要时刻关注女职工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排忧解难。献爱心活动应以女职工的需求为要求,活动形式可多方位、多层次,通过献爱心活动,在达到女职工自我教育的基础上,增强女职工工人群体意识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及自豪感。

5.大力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女职工委员会要帮助广大女职工树立正确的婚姻观,积极倡导和实践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帮、互让、互谅、互慰的夫妻关系,相互激励、奋发向上。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相互了解、相互爱护,履行各自的义务,处理好婆媳、兄弟姐妹、姑嫂等其他家庭关系,要在家庭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共同营造美满的家庭氛围,为和谐家庭的建立奠定平等进步的基调。

二、加强女职工维权意识

1.维护女职工合法利益和特殊权益,是女职工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建立机制维权护益,努力提高为广大女职工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的水平和实效。重视女职工培养,建立女职工人才档案,做好发现、培养、推荐工作。建立健全女职工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激励和监督保障机制,以“女职工工作目标管理”项目为基础,推进女职工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工会女职工干部自觉提升素质和能力,在工会工作的大局中准确把握女职工的需求,成为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家里手。要加强女职工干部的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培养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女职工干部队伍。

2.工会组织以维权宣传活动手段,切实维护女职工的权益。女职工工作中要通过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协调好劳动关系,保护和调动女职工的积极性,使广大女职工以健康的身心、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工作当中。通过学习《劳动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让广大妇女职工中增强维权意识。

3.最大限度地强化女职工工作业务能力。一方面,为加强女职工权益保护,将企业对女职工权益保护成为制度化,再将对企业女职工保护情况进行调研,并充分发挥女职工中的“半边天”作用,保障她们的合法权益,搭建维护平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女职工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宣传身边的人和事,体现了女职工积极向上,有集体荣誉感的精神风貌。而我们女职工对工作的细致正符合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标准、程序的高要求。

三、强化自身建设,努力开创工会女职工工作新局面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女职工干部队伍素质。通过学习和培训,使女职工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自觉珍惜机遇,以政绩、能力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去赢得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并在女职工中间,把热爱女职工工作、素质高、年富力强的女干部充实到女职工工作岗位上来,使女职工的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

2.转变工作作风,积极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工会女职工工作的新途径。根据新时期工作重心和女职工的需求,不断调整女职工工作的侧重点,抓住重点、抓好关键,在女职工所需上下功夫,在女职工所能上创出特色。围绕工会重点工作,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从女职工最根本、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集中精力抓好受女职工欢迎、有影响力的工作,以及通过开展争创规范化建设女工组织活动,不断推动女职工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3.以创新活动为载体,全面实现女职工素质提升。把提高女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以提高女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内容,把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融入到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和“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动的目标体系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广大女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同时,每年创新性地组织开展一些有益女职工身心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活动形式要各有特色,内容要不断丰富,要重视满足女职工的精神需求,寓教于乐,通过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展示女职工朝气蓬勃的精神、健康的体魄和多姿的风采,以丰富女职工的生活、提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女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女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5篇

 

建设工程拥有投资较大、时限性较长、工作量繁琐、合作单位较多等特征,因此管制系统较为庞杂,随着时代的与日更新,建设工程因强化企业的管理效能,将信息技术引进于建设工程管辖之中,并逐步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现代化建设工程的管制工作中,信息管理已落实于建设工程的整个阶段中,演变成了连接建设工程各个时期和各衔接单位间的枢纽[1],其针对于工程文件等基本管理工作,更是断定了建设工程文件的品质所在。

 

一、信息管理对建设工程的主要影响

 

1.信息管制对建设工程企业的影响

 

第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准确的提升了企业各项业务的任务效率,减少了企业各项活动所需求的时限,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不仅加强了企业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也扩增了企业人员的横向沟通,信息管理的高效应用既改良了企业各部门的业务过程,也提速了中小型企业专业化的历程发展;

 

第二,信息技能的运用显然已存在于企业活动中,它致使企业的机关构造产生了革新,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不断应用,推行信息的扩散处理与自主管理,已然成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广泛条件,促使企业依据其管制方针进行决议,提升了企业的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信息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使得企业内部产生了犬牙交错的信息管理网,进而简化了企业的机关结构,提升了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从而积极的推进了企业新型项目管制形式的发展;

 

第四,就我国现状而言,建筑工程企业已经普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对项目管制的有效性探究,施工时段的指标管理、资产管理、文件信息管理等全方面的管辖控制等工作,优良的信息管理不但能确保企业的管制效益,也能缩减管理任务的成本,使企业的工程项目管制工作更加充溢着系统性,以此提升企业的效益[2]。

 

2.信息管制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影响

 

工程项目管理,关涉到建设方、质监、计划等设施供应商多方面关系的调解工作,因而项目的技术含量、品质、安全管制、协议信息等所需求的解决项目内容也较为庞杂,单方面的信息交流形式并不能使参项目承建方之间进行良好的信息交流,因此为了提升项目工程建造单位间的和谐发展与良好沟通,以保证工程如期竣工,信息技术管理的被应用,使信息沟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沟通,而是逐渐变成多元化的网状机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使得项目工程降低了错误情况的发生。

 

二、建设工程中信息管制的工作措施

 

1.建设工程的信息搜集

 

在我国的不同建设工程中,各个部门对信息的运用方位大相径庭,因此信息根源和解决方式也迥然有别,促使其搜集的信息资源也不同,即使其在搜集信息资源时存有不同的着重点,但参建方对于不同的承建方应给予相同且标准的信息资源,并实行统一建立,以此对信息资源合并搜集,建设工程中参建各方需工程不同的策划时段、招标时段、决议时段、修理时段等时段对每天搜集的不同种资源信息予以统一收集和区分,并确保资源信息准确无误[3]。

 

2.建设工程的信息完善与记录

 

信息完善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建筑工程中搜集到的全部数据和资源信息进行逐一验真、鉴别、校对、罗列、集合、兼并的流程,汇成不同样式的资源信息,供予其他不同部门的管制人员应用,然而为了满足不同部门管理人员的不同要求,资源信息数据管理人员应对信息逐一完善,对于不同参建单位搜集供予的信息数据,信息管理人员可依据参建单位人员的整体素质、信息收集的标准性等进行总体思量,对信息数据进行校对和筛选性的利用,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

 

3.建设工程的信息检索

 

将工程信息完善处理后,信息管制部门就应依据其他部门的不同需求,建立信息检索体系以此来对信息进行调配与检索,为保证信息检索的标准性,信息管制部门应订制出周密而又完整了检索体制,既确保其信息在第一时间被部门检索和运用,也能够保障其信息不会供予其他所不需要这类信息的部门,为了让信息的利用愈来愈简单与快捷,信息管制部门在进行检索设计的阶段中,应达到关键词的职能检索样式,以确保信息的应用部门可以及时对信息资源予以使用。另外,信息管制部门应依据信息的重要阶层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级式密码检索管理,从而确保信息资源的机密性。

 

4.建设工程的信息蓄积

 

对于信息数据的存储,无论是哪种数据,都需要一个较大的数据库作为后台进行支撑,将数据结合在一起进行应用,参建单位可依据自身对数据需求的着重点,建造对应的数据库和信息数据的结合策略,但这些储存的基准是保持一个原则,即为数据信息的标准化。

 

参建单位在构造信息数据时,可参酌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统一工程可依照工程的成本大小、工程进展及参见单位协议的角度进行构造分类,并对各类信息依据具体状况做深层分析处理;

 

第二,依照不同工程的不同信息对信息数据的文件存储夹逐一命名,例如工程类别、工程代号等;

 

5.建设工程的信息归档工作

 

承建单位,应依照《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的具体要求针对建设工程信息实行搜集、记录、完善、检索及储存等工作,并对需要连续产生的工程信息实施归纳和统计,应为此类信息设立专门的综合统计表格,便于今后的盘查和校对等工作顺利进行,而在对信息进行归档前,信息管理人员应对信息予以最后核查,若发现其中的错误信息应及时改正,以此确保工程信息的完好。

 

结束语

 

总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全面深入,不但提升了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也确保了工程建设的品质,工程建设企业应全面意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于自家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动身,依据企业本身的特征[4],建造出一套可以服务于企业工程建设的信息管理化系统,以此提升企业工程建设的整体工作效率,减少管理任务负担。

第6篇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创新;行政管理

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提出与应用,其在政府行政管理上的优势也不断显现出来。其中,结合市场经济的竞争管理方式、重视效率的战略管理方法、以结果为重的目标管理等构建了全新的公共管理体系,在政府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提升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对公共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深入探析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的主要特征

第一,工具理性特征。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经济学理论,比以往的公共行政的理论更加科学、严谨,但该方法论重视工具理性思维方式,将价值因素剔除在外,强调效率和结果,认为公共行政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因此,此种方法论提倡规范性和客观性,关注行政管理的方法、程序及手段,具有显著的工具理性特征,能够较好地增强公共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第二,个人理性特征。有关研究表明,新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是理性经济人,此种逻辑起点是一种鲜明的个人主义理性思维方法。理性经济人是对人性利己观念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它主张个体都是经济人,其活动的基本动机和最终目的都是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基于这样的思想观念,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也具有鲜明的个人理性特征,提倡政府行政管理要符合市场导向,尊重个体层面的自利需求,尤其要满足顾客的合理需求和组织成员的个人利益。第三,实证主义特征。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引入并融合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都是实证主义方法论,遵循的原则是有用即真理,重视实际操作方法和管理经验的积极作用。因此,借鉴了战略管理、目标管理、项目预算和绩效工资制等方法论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具有较强的实证主义特征,可以较好地推进公共部门变革,促使其创新行政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2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的创新作用

2.1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主要来自经济学理论,如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武器,既可以用来批判以官僚体制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也有助于推进政府改革实践,同时还能够为公共管理和决策模式的创新、完善提供基础的方法论支持。相较以往的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经济学理论具有的确定性、经验性及精确性都更高,使公共行政管理研究的视角朝着经济学取向的竞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此种方法论不仅有助于丰富政府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使之更科学完善,也可以较好地推动公共行政管理改革,使之更有序地实施。就理论层面来说,新公共管理方法论的理论范畴和视野都得到了较大扩展。在以往的公共行政理论中,理论基础主要为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理论提出者:威尔逊、古德诺)和官僚制理论(理论提出者:韦伯),这两种理论都在政治学理论范畴之内。而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当代工商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等均被纳入其理论基础中,从而打破了以往公共行政学方面存在的学科局限,公共组织也从过分关注效率转变为重视市场价值,这为开展公共管理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例如:公共选择理论借助现代经济学领域的方法与逻辑,通过理性经济人理论中的供求分析、交换及效用最大化等要素,对那些和民众联系紧密的政治个体进行行为特征分析,同时也对典型的政治团体和政府所具有的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这使研究的侧重点和涉及范围都得到了拓展与延伸,关于如何有效执行、拟定政府公共政策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现实性课题。由此不难看出,公共选择理论的引入拓宽了公共行政学的思考范围和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从实践角度分析,新公共管理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公共组织的行政效率。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效率日趋低下,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而经济学理论包含的方法论极为独特,学科基础也颇为成熟,尤其是其重产出结果比的绩效理念对公共行政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将其引入公共管理研究后有效地扭转了这种效率低下的局面,同时,在应用过程中逐渐被置于支配地位,促使公共管理改革朝着市场化方向健康发展。有学者深入探讨了经济学理论基础和新公共管理方法论的内在关联,提出:新公共管理理论坚持市场取向是因为引入了经济学理论,受这种理论思想和方法论的影响,逐渐认可了市场价值的积极作用,当其被应用到公共管理改革过程中之后,逐步取代了以往公共行政学理论的地位,也使公共官僚组织的思想观念得到改变。

2.2使公共管理方法的取向和范围不断拓宽

新公共管理方法既囊括了工商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同时也将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及政策学等领域的方法和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其核心主题是如何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物品,实现有效的公共管理,这有助于增强公共管理方法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新公共管理方法认为,政府公共服务应当以市场化为导向,同时要充分考虑客户取向,在当代工商管理学理论的支持下,积极利用私人部门成功的管理经验、技术、方法和原则,创新绩效管理方法和战略思维。同时,充分运用政策科学分析方面的技术、方法,以及有关公共政策结果和过程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建立起综合且广泛的管理方法,使公共管理研究更科学有效。相较以往的公共行政方法,新公共管理方法的应用使行政主题和理念得到了创新、完善。基于管理行政理念的指导,以往的公共行政重视层级节制和制度约束,多采取官僚化的管理方法开展行政工作,非常重视对行政体制、机构及过程等行政组织内部事务进行研究,而没有对组织的发展趋势和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因此,不难发现,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内部取向特征。新公共管理方法认为,既要对组织内部进行研究,分析内部系统要素存在的关系,也要关注组织的未来发展形势和外部环境特征,厘清外部环境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做好组织内部管理的同时,要通过战略管理、结果控制及战略计划等方法,将组织置于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探讨组织行政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分析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以便公共组织机构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在稳步管理中实现长足发展。基于服务行政理念的指导,新公共管理方法论主张,公共行政管理要对公民和公共管理者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行政管理活动要充分体现民主性和服务性。因此,公共服务和公共责任也被纳入新公共管理。相较以往的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引入并融合了当代工商管理与西方经济学领域的模式、经验、技术、方法及原则,向新公共管理方法注入了包括组织发展、制度安排、信息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顾客至上、业绩工资制、合同雇佣制、成本核算、绩效目标、交易成本与公共选择等在内的许多全新的内容和主题,给公共行政赋予了全新的概念与涵义,为其作出了更为全面的释义。在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引入并使用这些管理方法,不仅能够彰显政府人性化管理的特点,体现绩效评估和竞争机制的优势,较好地改善行政管理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拓宽新公共管理方法的研究主题和理论视野,使公共管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3用激励机制取代规制的公共管理方法

一般来说,对组织结构行为和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时需要一个逻辑起点。基于新公共管理方法论,人性假设被当作基本的逻辑起点,这有助于政府转变公共管理方法的导向,即用激励取代规制。以往官僚制度的逻辑起点是人性恶,所以,公共官僚组织在进行管理时非常重视规制,为了避免人出于恶的本性损害、破坏公共利益,往往会制定多种规章制度,以便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监督、控制,防止出现滥用官僚权力的现象。韦伯在设计官僚制的有关制度时,非常看重规则的完整性和详实度,而且对权利体系的层级节制设计尤为关注,确保其能够达到较高的理性化水平。显然,这样的官僚体制是以规制为导向的,它能够起到推动公共行政发展的积极作用。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体制过于重视规则,可能会使行政工作陷入教条主义的危机,从而不利于行政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会对公共行政长期发展形成阻碍。新公共管理方法强调市场的导向作用,认为可以通过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完善公共行政管理。该方法基于人性假设这个逻辑起点,将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里面的个体视为理性经济人,其显著特征就是追求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在政府组织机构中引入市场机制,同时创建有效的竞争机制,将绩效管理纳入劳动报酬体系,并把绩效作为劳动报酬的重要指标,根据劳动和竞争形成的结果实施绩效管理。这样在竞争过程中就会出现差异和距离,为了不落后于他人,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机制中的理性经济人必然会主动增强工作积极性,做好本职工作。以往的官僚体制以规制为导向,重视层级节制,认为下级要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在工作过程中所有人都必须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这既不能够激发公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会扼杀其创造性,还不利于充分实现公共利益。长此以往,公务人员不仅会养成按章办事的习惯,也会形成墨守成规的固定工作模式,从而将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发扯皮推诿等问题。基于新公共管理方法论,个人的合理利益得到承认,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被纳入政府内部,同时绩效管理也得以实现,这样可以较好地提高公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挖掘其潜在能力,有助于突破僵化的官僚体制模式的限制,使公务人员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对协调、改善组织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有一定促进作用。

3结语

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引入了经济学理论,借鉴了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等诸多方法论,对以往的公共行政管理作出了补充、完善,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概念,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更多视角,使公共管理方法完善,将其运用到公共部门行政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改善行政管理的效果。

作者:吴晓芳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何颖,李思然.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评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11).

[2]曹堂哲,孙智慧.公共管理研究的技术设计范式:方法论、议题和逻辑[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1).

[3]范文.中外公共行政理论比较研究方法论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3).

[4]王印红,王刚.对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中定量推崇的批判[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翁士洪,顾丽梅.治理理论:一种调适的新制度主义理论[J].南京社会科学,2013(7).

第7篇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创新;行政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2

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提出与应用,其在政府行政管理上的优势也不断显现出来。其中,结合市场经济的竞争管理方式、重视效率的战略管理方法、以结果为重的目标管理等构建了全新的公共管理体系,在政府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提升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对公共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深入探析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的主要特征

第一,工具理性特征。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经济学理论,比以往的公共行政的理论更加科学、严谨,但该方法论重视工具理性思维方式,将价值因素剔除在外,强调效率和结果,认为公共行政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因此,此种方法论提倡规范性和客观性,关注行政管理的方法、程序及手段,具有显著的工具理性特征,能够较好地增强公共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二,个人理性特征。有关研究表明,新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是理性经济人,此种逻辑起点是一种鲜明的个人主义理性思维方法。理性经济人是对人性利己观念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它主张个体都是经济人,其活动的基本动机和最终目的都是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基于这样的思想观念,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也具有鲜明的个人理性特征,提倡政府行政管理要符合市场导向,尊重个体层面的自利需求,尤其要满足顾客的合理需求和组织成员的个人利益。

第三,实证主义特征。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引入并融合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都是实证主义方法论,遵循的原则是有用即真理,重视实际操作方法和管理经验的积极作用。因此,借鉴了战略管理、目标管理、项目预算和绩效工资制等方法论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具有较强的实证主义特征,可以较好地推进公共部门变革,促使其创新行政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2 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的创新作用

2.1 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主要来自经济学理论,如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武器,既可以用来批判以官僚体制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也有助于推进政府改革实践,同时还能够为公共管理和决策模式的创新、完善提供基础的方法论支持。相较以往的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经济学理论具有的确定性、经验性及精确性都更高,使公共行政管理研究的视角朝着经济学取向的竞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此种方法论不仅有助于丰富政府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使之更科学完善,也可以较好地推动公共行政管理改革,使之更有序地实施。

就理论层面来说,新公共管理方法论的理论范畴和视野都得到了较大扩展。在以往的公共行政理论中,理论基础主要为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理论提出者:威尔逊、古德诺)和官僚制理论(理论提出者:韦伯),这两种理论都在政治学理论范畴之内。而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当代工商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等均被纳入其理论基础中,从而打破了以往公共行政学方面存在的学科局限,公共组织也从过分关注效率转变为重视市场价值,这为开展公共管理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例如:公共选择理论借助现代经济学领域的方法与逻辑,通过理性经济人理论中的供求分析、交换及效用最大化等要素,对那些和民众联系紧密的政治个体进行行为特征分析,同时也对典型的政治团体和政府所具有的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这使研究的侧重点和涉及范围都得到了拓展与延伸,关于如何有效执行、拟定政府公共政策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现实性课题。由此不难看出,公共选择理论的引入拓宽了公共行政学的思考范围和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从实践角度分析,新公共管理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公共组织的行政效率。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效率日趋低下,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而经济学理论包含的方法论极为独特,学科基础也颇为成熟,尤其是其重产出结果比的绩效理念对公共行政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将其引入公共管理研究后有效地扭转了这种效率低下的局面,同时,在应用过程中逐渐被置于支配地位,促使公共管理改革朝着市场化方向健康发展。有学者深入探讨了经济学理论基础和新公共管理方法论的内在关联,提出:新公共管理理论坚持市场取向是因为引入了经济学理论,受这种理论思想和方法论的影响,逐渐认可了市场价值的积极作用,当其被应用到公共管理改革过程中之后,逐步取代了以往公共行政学理论的地位,也使公共官僚组织的思想观念得到改变。

2.2 使公共管理方法的取向和范围不断拓宽

新公共管理方法既囊括了工商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同时也将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及政策学等领域的方法和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其核心主题是如何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物品,实现有效的公共管理,这有助于增强公共管理方法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新公共管理方法认为,政府公共服务应当以市场化为导向,同时要充分考虑客户取向,在当代工商管理学理论的支持下,积极利用私人部门成功的管理经验、技术、方法和原则,创新绩效管理方法和战略思维。同时,充分运用政策科学分析方面的技术、方法,以及有关公共政策结果和过程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建立起综合且广泛的管理方法,使公共管理研究更科学有效。

相较以往的公共行政方法,新公共管理方法的应用使行政主题和理念得到了创新、完善。基于管理行政理念的指导,以往的公共行政重视层级节制和制度约束,多采取官僚化的管理方法开展行政工作,非常重视对行政体制、机构及过程等行政组织内部事务进行研究,而没有对组织的发展趋势和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因此,不难发现,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内部取向特征。新公共管理方法认为,既要对组织内部进行研究,分析内部系统要素存在的关系,也要关注组织的未来发展形势和外部环境特征,厘清外部环境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做好组织内部管理的同时,要通过战略管理、结果控制及战略计划等方法,将组织置于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探讨组织行政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分析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以便公共组织机构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在稳步管理中实现长足发展。

基于服务行政理念的指导,新公共管理方法论主张,公共行政管理要对公民和公共管理者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行政管理活动要充分体现民主性和服务性。因此,公共服务和公共责任也被纳入新公共管理。相较以往的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引入并融合了当代工商管理与西方经济学领域的模式、经验、技术、方法及原则,向新公共管理方法注入了包括组织发展、制度安排、信息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顾客至上、业绩工资制、合同雇佣制、成本核算、绩效目标、交易成本与公共选择等在内的许多全新的内容和主题,给公共行政赋予了全新的概念与涵义,为其作出了更为全面的释义。在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引入并使用这些管理方法,不仅能够彰显政府人性化管理的特点,体现绩效评估和竞争机制的优势,较好地改善行政管理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拓宽新公共管理方法的研究主题和理论视野,使公共管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3 用激励机制取代规制的公共管理方法

一般来说,对组织结构行为和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时需要一个逻辑起点。基于新公共管理方法论,人性假设被当作基本的逻辑起点,这有助于政府转变公共管理方法的导向,即用激励取代规制。

以往官僚制度的逻辑起点是人性恶,所以,公共官僚组织在进行管理时非常重视规制,为了避免人出于恶的本性损害、破坏公共利益,往往会制定多种规章制度,以便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监督、控制,防止出现滥用官僚权力的现象。韦伯在设计官僚制的有关制度时,非常看重规则的完整性和详实度,而且对权利体系的层级节制设计尤为关注,确保其能够达到较高的理性化水平。显然,这样的官僚体制是以规制为导向的,它能够起到推动公共行政发展的积极作用。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体制过于重视规则,可能会使行政工作陷入教条主义的危机,从而不利于行政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会对公共行政长期发展形成阻碍。

新公共管理方法强调市场的导向作用,认为可以通过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完善公共行政管理。该方法基于人性假设这个逻辑起点,将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里面的个体视为理性经济人,其显著特征就是追求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在政府组织机构中引入市场机制,同时创建有效的竞争机制,将绩效管理纳入劳动报酬体系,并把绩效作为劳动报酬的重要指标,根据劳动和竞争形成的结果实施绩效管理。这样在竞争过程中就会出现差异和距离,为了不落后于他人,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机制中的理性经济人必然会主动增强工作积极性,做好本职工作。

以往的官僚体制以规制为导向,重视层级节制,认为下级要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在工作过程中所有人都必须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这既不能够激发公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会扼杀其创造性,还不利于充分实现公共利益。长此以往,公务人员不仅会养成按章办事的习惯,也会形成墨守成规的固定工作模式,从而将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发扯皮推诿等问题。基于新公共管理方法论,个人的合理利益得到承认,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被纳入政府内部,同时绩效管理也得以实现,这样可以较好地提高公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挖掘其潜在能力,有助于突破僵化的官僚体制模式的限制,使公务人员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对协调、改善组织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有一定促进作用。

3 结 语

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引入了经济学理论,借鉴了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等诸多方法论,对以往的公共行政管理作出了补充、完善,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概念,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更多视角,使公共管理方法完善,将其运用到公共部门行政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改善行政管理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何颖,李思然.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评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11).

[2]曹堂哲,孙智慧.公共管理研究的技术设计范式:方法论、议题和逻辑[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1).

[3]范文.中外公共行政理论比较研究方法论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3).

[4]王印红,王刚.对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中定量推崇的批判[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翁士洪,顾丽梅.治理理论:一种调适的新制度主义理论[J].南京社会科学,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