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物科学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09-10 14:40:37

序论:在您撰写生物科学行业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生物科学行业分析

第1篇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占总实验课程的比列有一定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开设达到80%以上为实验教学效果好,达到50%~60%为效果较好。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生物科学专业,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率很难达到50%,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限制因素。

1.实验课程安排的盲目性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需要先考虑如何安排专业实验课程。生物科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专业基础课包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等,所涉及的实验知识和技能是整个生物科学专业培养课程的基础和核心。专业方向课是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扩展的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专业选修课是专业方向课的补充和扩展,如蛋白质组学、分子遗传学、生物技术制药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接受程度自行选修相应的实验技能,从而针对性地提高专业技能。基础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等类型的实验内容在开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专业课程的性质。不同的专业课程对实验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在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时很少去区分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性质,仅仅是为了满足教育部的评估要求而盲目的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这导致学生在上专业基础课时无法适应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而上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时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涉及的基础性实验内容没有完全掌握,从而产生专业实验技能培训的混乱现象。

2.实验课时分配的不合理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覆盖广,对实验技术要求高,所以需要更多的教学时数支撑。如《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仅PCR过程至少需1小时、《生物化学》的蛋白质分离纯化实验需3~4小时、《微生物学》的细菌培养需1~2天等,这在有限的学时下很难完成教学任务。通常,实验课程的课时分配需要结合总课时量的分配情况,再安排不同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验课时比例。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分配本身就存在矛盾,如果再增加对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分配比例的考虑,势必会造成这种矛盾的加剧。部分高校能够将一部分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内容独立出来,如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保证该实验课程拥有较多的课时。而大多数高校能独立出来的实验课程相对较少甚至为零,实验内容只能附属于理论课程之下,导致实验课程教学时数较少,教学内容不完整,这是制约高校实验课程改革的重要的问题之一。

3.实验教学模式的保守性和封闭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基本上延续了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技能为辅的教学模式。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更是偏重于基础性、验证性、演示性实验。这些实验内容简单、固定,实验内容之间很少有过渡和衔接,甚至部分课程之间的实验内容存在大量的重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开设,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多样化、开放化和灵活化。不同的实验场地、实验对象、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可能会在一个实验项目中涉及,这不同于传统、单一、封闭的实验教学模式。无论从时间、空间,还是内容和方法上,对高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建设和实验教学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4.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固定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产生了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其要求实验课程的开设应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和试剂的管理都是统一的,任课教师为了在不违反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只能尽可能多的开设传统的、简单的实验内容,这也是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内容比例较高的原因之一。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需要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相配套,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与之存在严重的矛盾,这是限制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5.实验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使用实验设备及经费的分配是限制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瓶颈之一。生物科学专业对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和经费的依赖较高,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涉及的仪器,动辄十几万到几十万元一台,这对于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是个门槛。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大多数高校在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时候往往需要考虑已有的实验仪器设备、配套设施等是否满足课程需要,而不是去考虑如何合理的设置实验内容,这违背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的宗旨。

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及实施的建议

1.实验课程的层次化和实验内容的模块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开设,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任务,制定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课程群,在实验课程的安排上要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专业课程对不同类型实验的需求,使实验课程形成完整的技能链条,具有明显的层次,即实验内容由浅入深,实验方法由少变多,实验原理由简入繁。实验课程模块化是解决实验课程课时不足的有效途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课程涉及的实验技能,精炼实验内容,做到一个基础性实验包含一个实验方法和原理,形成基础实验模块,并使该实验模块能在今后的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中被涉及。这样在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的实验课程中将基础实验模块进行组合,从而建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内容,使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验课程形成有机的整体。实验课程层次化能够明确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避免课程之间知识和技能的重复和断裂,建立课程之间良好的过渡和衔接。实验课程的模块化能够更好的细化知识和技能,避免专业课程之间实验内容的无序和重复。

2.实验课程课时的分配及设置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将专业基础课的实验独立出来,分配较多的课时,使专业基础课能够开设更多的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通常能够在1~2个课时完成,内容简单,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每学期一门专业基础课安排至少20课时的基础性实验,这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为将来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验内容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课时安排上不局限理论与实验课时的分配比例,实验和理论课时可以灵活调度,将实验内容作为理论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同时也能在实验内容中进一步深入理论内容,实现“从做中学,边学边做”的教学效果。

3.开放式、信息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及管理方式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的必要保障。在开放式实验环境中,学生以分组的方式进行实验,可以自行安排实验时间,从而避免实验室学生人数过多,实验资源紧张的情况,同时也能使教师最大限度的指导学生;学生可以选择内容进行实验,避免实验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实验方法及手段,避免实验教学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不仅解决实验教学课时紧张、实验资源的不合理分配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开放式实验环境中,实验室应根据不同学科将实验室进行分类,以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及价值进行分区,不同分区有专人负责管理。开放式实验室可建立信息化管理方式,统计实验室及仪器的使用频率,对频率较高的实验室采取开放式管理,对频率较低的实验区域进行统筹管理。此外,考虑到生物科学专业的一些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可以专人专管,并使用网络信息系统建立预约机制,采取计划性、集中性安排仪器的使用时间,实行半开放策略。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植物学实验;学习兴趣;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56-02

一、问题概述

1.问题研究提出。《植物学》实验课程是《植物学》课程的延伸,是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巩固理论课程的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习惯和科研思路。因此,实验课程非常重要。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前人关于学生对《植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研究并不多,也为了了解本校学生对《植物学》实验课程学习兴趣的现状,为以后教学提供参考,进行了本次调查。

2.主要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第一,研究问题。学生的兴趣在学科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研究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策略,必须先研究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目的。所以本文结合实际,拟研究如下问题:(1)学生对植物学实验课程的兴趣现状;(2)学生对对实验课程实际操作的现状调查;(3)对上课教师满意程度的调查。第二,采用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到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植物学》实验学习兴趣的方法和策略,所以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

1.研究架构。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来设计研究架构,分别从实验方面、教师方面、学生方面来单独分析学生对《植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了解大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的现状,从而找到相应的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实验的兴趣。

2.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在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学习植物学实验课程的兴趣进行调查研究。

3.研究工具和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相关问题,并针对相关的参考文献编制调查问卷,即《学生生对植物学实验课程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实施问卷调查法,以了解当前学生对《植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的现状以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三、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4份,有效率达98%。

1.学生对植物学实验的学习兴趣的现状。由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绘制成左侧的柱形图,从柱形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本科生对植物学实验的学习非常感兴趣的有37.4%,感兴趣的有41.5%,一般的有8.8%,不感兴趣的有12.2%。由此可见有78.9%的学生对课程本身还是有一定的期望的,他们也有意愿上好实验课。

2.对实验课程实际操作的现状调查。大学生自身对实验课程实际操作现状的调查如表1,可见在植物学的实验中,能亲自动手完成实验要求的学生达76.19%,这个结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一致,说明成功的操作过程和良好的实验结果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而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相联系的学生仅有22.45%,仅占调查总人数的1/5左右,在实验失败时能认真思考,找出原因的学生有63.61%,偶尔能找出原因的学生有24.15%;在以上两方面仅仅靠学生自己完成有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指导!

3.对上课教师满意程度的调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在学生对教师教学方面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38.10%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形式生动多样,有45.58%的学生认为教师有时教学形式生动多样,而且71.09%的学生都认为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教学,同时68.71%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能联系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理解,在教师教学方面,有高达84.01%的学生认为能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的讲解表达幽默风趣。

4.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在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方面结果如表3,仅有4.42%的学生能做到在植物学课前预习所要学习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则做不到课前预习;高达56.12%的学生只是偶尔能将植物学所学知识前后联系在一起,能经常阅读与植物学有关的书籍的学生仅占总调查人数的9.18%,但是有62.93%的学生喜欢观察周围的植物,55.10%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学习植物学的主要因素是专业课程需要,39.45%的学生则是因为自己喜欢才学习植物学的。

四、讨论

通过对问卷中大学生对引发《植物学》实验课程兴趣的原因等的总结: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学生虽然能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并且成功率相对较高,但很多学生认为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将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在教师教学过程方面,教师能很好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程本身生动多样,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授课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植物学实验是生物专业学生开设较早的一门实验课,通过实验操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为以后的有关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1]。本研究认为在实验课上,学生多多实验并亲自动手操作,并且能成功地完成实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些能给学生强大的自信,并提高其学习兴趣。在学生探索知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一定要给予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这些都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从而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可持续性

随着国家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众多高校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也比比皆是。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创业门槛低等原因,催生了大学生选择电子商务领域进行创业。但是电子商务行业竞争激烈,大学生自身学识水平和经营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欠缺等容易导致大学生创业难以成功,创业实践的可持续性较低。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可持续性问题进行分析,以为高校创业教育及相关各部门提供指导,更好地帮助大学生网上创业。

1.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模式

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主要形式是网上创业,根据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分类,网上创业也可以进行模式的区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1 基于第三方平台的C2C创业模式

阿里巴巴作为我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个人用户进行网上创业的C2C平台。大学生由于资金、技术和渠道等的限制,一般会选择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作为网上创业的平台。在淘宝上开设店铺,把线下的商品放到线上进行销售,是最简单而且最容易实现的网上创业方式。类似于这种大的成熟的网络第三方平台还可以选择易趣、一拍、有啊等。

1.2 自主创建网站的B2C创业模式

自主创建网站进行B2C的创业也是电子商务创业的主要形式之一,比如:自建网站、创办论坛或网络社区、博客等。目前,大学生选择这中形式创业,一般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站经营经验,通过注册域名、租用空间、网站设计与建设等来建立自己的站点,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网站风格和经营方式。这种创业类型需要好的创意和技术支撑,在网站推广和经营中还需要不断的注入资金,因此,进入门槛不高,但是经营风险较大,容易被模仿和被风险投资抢占市场。

1.3 中介型的C2C创业模式

有的大学生在网上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企业或个人提供信息收集等服务,也可以实现网上创业的梦想,这种形式零风险、零资本,非常适合大学生进行网上创业的实践。具体的比如:淘宝客(帮助卖家进行网络推广)、出售网络信息汇总、出售电子折扣券等等。

1.4 从威客变身工作室模式

威客是较早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在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中,从威客入手进行电子商务的尝试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方式。倾向于自由工作时间的大学生选择做威客可以轻松快捷地赚到第一笔收入。拥有一定技术技能,头脑灵活,创新创意是成为威客的重要条件。当威客做的比较成功的时候,组建自己的团队,变身工作室,实现创业梦想就比较容易了。

2.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可持续性分析

目前,在大学生创业如火如荼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创业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主流形态。但是电子商务创业的持续性一直受到广大创业家的质疑,很多大学生在校内进行创业实践后,项目往往无疾而终。造成电子商务创业持续性不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2.1 C2C的简单复制难以脱颖而出

大学生开淘宝店的成功范例很多,但是针对大学生自身特性,在C2C的竞争中还是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首先,个人网店的项目选择。很多大学生没有从事过商品经营或参加过实际公司的经营运作,对项目选择缺乏市场经验,容易追风和选择较低门槛的项目,这类型项目往往竞争大、利润低,导致网店经营难以持续;其次,普通的高等院校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需要进行课堂正规学习和考试,网店经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再次,C2C网店经营简单复制没有创新,没有低成本的渠道难以获得竞争优势;最后,大学生开店大多抱着玩玩的心态,没有真正费心思考网店设计、推广和经营策略。

2.2 B2C网站缺乏资金和资源优势

大学生创建网站一般都是由于有个很好的点子或者主意想把它变成商业模式进行实践。2005年,英国21岁大学生亚历克斯曾花10分钟建立了“百万美元主页”网站,从而在4个月的时间里获得了近百万美元的收入。但是,这样的简单商务模式成功的几率已经越来越小。随着电子商务的纵深发展和跨领域的渗透,行业人的嗅觉和敏感度已经越来越灵敏,简单的商务模式只能是被迅速的复制和被巨额风险投资所吞没。因此,网站经营在资金上和行业资源上的匮乏是大学生电子商务网站创业的天生不足。

2.3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清,创业缺乏动力。

很多大学生的创业只是凑热闹,而缺乏真正的自身分析和职业规划。创业需要敢想敢干,需要冒风险,需要比常人加倍的努力和持久的耐力。当代大学生选择电子商务创业往往是因为创业成本低、风险小等优势的吸引,并没有对自身能力和优劣势进行分析,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创业规划,这样的创业只是试试,只是“课外实践”,往往从一开始就不具备成功的可能。

3.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持续性发展新思路

大学生创业选择电子商务,但是可持续性不强,导致大学生在创业道路上自信心不足,创业成功率很低。如何对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进行有力扶持,帮助大学生创业更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是高校创业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3.1 创业集中教育,项目重点扶持

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大学生天生的行业资源和经验的匮乏,也使大学生创业受到一些质疑。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想的传输,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创业率和成功率。针对一些具备创业能力和创业条件,自身也有强烈的创业意愿的学生,可以开办诸如“淘宝创业班”、“网络推广培训班”等创业兴趣班进行创业集中教育。学生在创业特色课程中组队并有好的项目,学校再对创业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

3.2 创业课程全面丰富

现在的电子商务创业良莠不齐,特别是C2C的市场更是因为商业信誉、法律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遭到B2C市场的分割。因此,培养大学生创业者,我们更要从个人创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创业课程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创业思想和创业实务等基础性课程,还应该补充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思维训练和意志培养等方面的辅助课程,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全面的创业能力。

3.3 搭建平台给学生创业机会

针对C2C电子商务创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为大学生搭建一个校内的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平台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创业机会。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在重庆市教委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中,与合作企业紧密配合,搭建了“E商校购”的校园网上商城。这个校园网络平台以校内超市营销实训室为依托,由专职教师和企业教官指导,以学生社团(电子商务协会)为主体的实践团队,开创了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新思路。“E商校购”网站不仅实现真实的B2C校内经营,还给广大学生提供二手交易、跳蚤市场、独立店面的C2C交易平台,另外还可以给创业团队提供网络团购、网络推广等创业成长机会。“E商校购”的运营,不仅为周边校园经济带来网络便利,更多的是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了良好的校内平台,让这些创业项目能够在校园内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培育和成长,更有效地助推了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开展。

3.4 学习和实践的协调与配合

对创业的学生适度放开学分管理,在创业的时间和空间上给于足够的支持。既要在教学方面帮助学生训练创新思维,提升创业能力,又要努力配合学生的创业实践,给于师资、资金、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倾斜,支持鼓励创业学生,实时关注和帮助指导。

参考文献:

[1]陈广华,等.大学生网上创业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1,

29(12):6-9.

[2]何永明.大学生C2C电子商务创业的现状及持续性发展研究――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技广场,2012(2):241-244.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农业物流;专业化服务

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至今仍未消除。随着金融危机在中国蔓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投资消费需求下降,劳动力需求也随之大幅减少。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人数则逐年猛增。2011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50万,再加上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超过500万人,导致2011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1]。又据统计,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预计将突破700万人,较2011年增加50万人。可见,当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前更加严峻的形势。尽管金融危机后形成了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但在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猛增、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难以就业、国家“三支一扶”和“村官”等项目人数有限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显。面对一方面是大学生城市就业无门,形成人才“闲置”,另一方面农村物流人才匮乏,形成人才“洼地”的局面,积极引导大学生到企业就业或创业从事农业物流服务,是破解农村物流服务人才“瓶颈”难题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双赢之举,它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顺利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也已经证明,积极引导大学生从事农业物流服务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大学生从事农业物流服务的必要性

在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除大学生城市就业太难的现实背景下,积极引导大学生回到家乡、回到农村就业或创业从事农业物流服务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并且是很有必要的。它对于农业增产,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大学生从事农业物流服务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一般来说,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如果首选就业不行才考虑参加“三支一扶”、“选调(聘)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村官”等国家项目和投身军营,如果这样就业还是不成的话,受到观念、事业发展前景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的大学生就开始干脆选择待业。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未消除,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并没有减少,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的许多企业发展前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远远不能满足每年几百上千万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而投身军营和参加“三支一扶”、“选调(聘)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村官”等国家项目的人数又是相当地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每年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就业率并不高,待业率反而居高不下。相反,因为我国农业物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不能提供完善和高效的农业物流服务,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因而引起了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对此问题的高度关注,所以,我国农业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前景广阔。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引导高校毕业生去企业就业或创业,为全国约3.5万个乡镇、70余万个自然村[2]的农业生产提供农业物流服务,一方面可充分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多赢的战略选择。

(二)大学生从事农业物流服务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现代农业物流是从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组织农业生产到进行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产品的流动,也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从供应源至需求源的产品生命周期的计划、组织、控制与管理,是从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组织农业生产到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储运、分销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包括信息传递在内的一系列计划、组织、管理、控制的过程,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保值、增值[3]。所谓农业物流服务,是指所有为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而提供的物流服务,包括为农业供应物流、农业销售物流和农业生产物流提供的各项服务。应该说,大学生从事农业物流服务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目的或者说现代农业物流的功能有两个:一是要通过降低农业产前、产中的生产资料的流动成本和产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而降低整个农业生产成本;二是要突破传统的流通领域无法实现价值增值的限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增值[4]。

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引导大学生从事农业物流服务,一方面,通过提供专业化的农业物流服务,减少流通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提高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从而减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抑制农业生产资料的不合理涨价,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的损耗,降低农业物流乃至整个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分类与包装、配送、特种农产品运输、特种农产品仓储与管理、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需求预测、信息服务、成本控制、物流设施网络和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达到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目的。这些价值增值服务最终体现在农产品价格中,表现为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同时,完善的农业物流服务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业的专业化和产业化生产,并在基础上,把农民组织起来合作经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取得农业规模效益。可见,现代农业物流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第5篇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分析了新疆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在校学生走进乌鲁木齐市社区,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阐述了体育专业在校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走进社区,以缓解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的状况,实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发展,并在本文中提出实现二者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走进;社区体育;途径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加之近年来《全民健身计划)的大力推行,社区体育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社区体育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体质,促进人们身体健康,还对构建社区文化、促进人们交流、构建社会和谐有着巨大的作用。而高校体育专业在校学生不仅接受着专业理论技能培训,还具备与掌握了一定的社区体育指导与服务的能力,让其参与到社区体育中来,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学以致用,又可以促进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

1.高校体育专业在校学生走进社区体育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1.1.1新疆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

目前,新疆有单项体育协会40个,683万人常年参加体育活动,占新疆总人口的35.5%。目前,新疆有全国体育先进乡镇50个、体育先进社区11个、体育先进县19个。全区有青少年俱乐部56所,有社会体育指导员7845人。全疆建立全民健身体质测定站64个,建立基层体育辅导站1032个,建立活动点1万余个。自治区先后6次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省区,共有175个单位被授予全国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优秀报道奖和先进集体称号。全疆共有11个社区、50个乡镇获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①

1.1.2乌鲁木齐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和阳光体育的实施,乌鲁木齐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度也在提高。一方面,784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布在乌鲁木齐的人数有限,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仍然满足不了人们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除了缺乏社区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组织不完善、体育资源匮乏的限制外,还受到天气、经费、场地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发展缓慢,跟不上人们的实际需求。

1.1.3高校体育专业在校学生的优势

在访谈的300名在校学生中,有70%的学生表示愿意用自身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到乌鲁木齐市社区,为在锻炼过程中需要帮助和指导的社区居民服务。有20%的学生表示愿意去试试。这为在校学生走进社区提供了相应的支持。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的同时,还掌握了系统的专业技能与训练方法,同样,新疆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在校学生也需要实习和锻炼的机会,除了在学校、企事业单位实习以外,也可以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的锻炼提供相应的指导,如果二者能够结合,充分利用这一部分人才走进社区传授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再结合居委会发挥作用,正好可以弥补乌鲁木齐市社区体育指导员不足的状况,这就为在校学生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居民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

2.高校体育专业在校学生走进社区体育的对策

2.1建立健全乌鲁木齐市社区体育管理体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加强,虽然乌鲁木齐街道办事处都设有专门的文化站,但里面负责文体工作的工作人员基本体育工作者出身,在体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上有所欠缺,随意性大。在接到街道办事处通知后,社区的干事将通知发放给辖区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由工会选派人员参加即可,或将通知发放给社区里的积极分子就算完成工作。面对这样的现状,应建立健全社区体育管理体系,切实把工作落实到人头,落实到实处,规范社区体育的管理。

2.2构建高校在校学生走进社区的合作模式

一方面,高校在校学生不仅需要实习锻炼的机会,也需要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专长,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社区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的这一状况,高校在校学生正好可以弥补,两者间形成互补。在这种情况下,负责社区体育的工作人员可以和当地高校体育专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商量合作,以建立实习基地的模式进行,以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2.3加强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和社会指导员的专业培训

社区体育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影响着社区体育的发展,而管理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影响着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相关领导可以在网上、电视上、报纸上相关的招聘信息,尽可能的聘用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充实和发展管理队伍。当地的体育管理部门可以召开多种形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讲座与学习,对以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学员则加强专业学习,对未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学员可以通过考试形式,对考试合格的学员办法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两者结合不仅可以解决社区体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解决部分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从而带动社区体育的发展。

2.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在校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区的意识

我国的高等学校提供的社会服务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资源服务、信息服务、人才服务。而服务人才是由高等院校培养出来,因此,在校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和服务意识对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只有在思维和观念转变的情况下,学生才能积极的参加到社区体育服务之中,在整个服务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还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和关心自己,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区体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3.结语

我国的社区体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起步晚,但是发展快,对人才的需求也大,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困难,但是可以利用高校在校学生走进社区体育,为社区体育服务,以缓和社区体育指导员不足的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会呈现出多元化、内容丰富化的形式,我们相信高校体育在校学生对社区体育的发展也会做出相应的贡献。(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孙洪涛.试论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改革.体育科学.2000(1)

[2] 赵小龙,赵丹云,张丽萍.我国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l月第24卷第l期.

[3] 唐.培根等著,周海涛译.学校与社区关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

关键词:高校 综合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包含生物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两个方面,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其培养任务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接受一定程度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及科研能力。因此,实验课程的开设是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相对理论教学来说,实验教学更多的承担了培养学生创新性、应用性、自主性能力的任务。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指出高校在实验教学中要增加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的比例,从而提高学生对本学科领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教高[2008]208号)中也指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应特别注重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研究性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因此,对于生物科学专业来说,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部分,其中实践教学体系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定位则尤为重要。

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定位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指出,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综合性实验具有实验内容紧密,实验方法多元,实验结果综合的特点,而设计性实验具有实验内容自由,实验方法多元,实验结果多样的特点,这与单一的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有很大区别。因此,综合型和设计性实验从定位上应高于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应在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

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的限制因素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占总实验课程的比列有一定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开设达到80%以上为实验教学效果好,达到50%~60%为效果较好。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生物科学专业,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率很难达到50%,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限制因素。

1.实验课程安排的盲目性

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需要先考虑如何安排专业实验课程。生物科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专业基础课包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等,所涉及的实验知识和技能是整个生物科学专业培养课程的基础和核心。专业方向课是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扩展的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专业选修课是专业方向课的补充和扩展,如蛋白质组学、分子遗传学、生物技术制药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接受程度自行选修相应的实验技能,从而针对性地提高专业技能。

基础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等类型的实验内容在开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专业课程的性质。不同的专业课程对实验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在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时很少去区分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性质,仅仅是为了满足教育部的评估要求而盲目的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这导致学生在上专业基础课时无法适应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而上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时又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涉及的基础性实验内容没有完全掌握,从而产生专业实验技能培训的混乱现象。

2.实验课时分配的不合理性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覆盖广,对实验技术要求高,所以需要更多的教学时数支撑。如《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仅PCR过程至少需1小时、《生物化学》的蛋白质分离纯化实验需3~4小时、《微生物学》的细菌培养需1~2天等,这在有限的学时下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通常,实验课程的课时分配需要结合总课时量的分配情况,再安排不同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验课时比例。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分配本身就存在矛盾,如果再增加对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分配比例的考虑,势必会造成这种矛盾的加剧。部分高校能够将一部分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内容独立出来,如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保证该实验课程拥有较多的课时。而大多数高校能独立出来的实验课程相对较少甚至为零,实验内容只能附属于理论课程之下,导致实验课程教学时数较少,教学内容不完整,这是制约高校实验课程改革的重要的问题之一。

3.实验教学模式的保守性和封闭性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基本上延续了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技能为辅的教学模式。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更是偏重于基础性、验证性、演示性实验。这些实验内容简单、固定,实验内容之间很少有过渡和衔接,甚至部分课程之间的实验内容存在大量的重复。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开设,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多样化、开放化和灵活化。不同的实验场地、实验对象、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可能会在一个实验项目中涉及,这不同于传统、单一、封闭的实验教学模式。无论从时间、空间,还是内容和方法上,对高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建设和实验教学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4.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固定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产生了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其要求实验课程的开设应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和试剂的管理都是统一的,任课教师为了在不违反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只能尽可能多的开设传统的、简单的实验内容,这也是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内容比例较高的原因之一。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需要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相配套,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与之存在严重的矛盾,这是限制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5.实验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使用

实验设备及经费的分配是限制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瓶颈之一。生物科学专业对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和经费的依赖较高,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涉及的仪器,动辄十几万到几十万元一台,这对于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是个门槛。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大多数高校在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时候往往需要考虑已有的实验仪器设备、配套设施等是否满足课程需要,而不是去考虑如何合理的设置实验内容,这违背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的宗旨。

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及实施的建议

1.实验课程的层次化和实验内容的模块化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开设,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任务,制定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课程群,在实验课程的安排上要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专业课程对不同类型实验的需求,使实验课程形成完整的技能链条,具有明显的层次,即实验内容由浅入深,实验方法由少变多,实验原理由简入繁。

实验课程模块化是解决实验课程课时不足的有效途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课程涉及的实验技能,精炼实验内容,做到一个基础性实验包含一个实验方法和原理,形成基础实验模块,并使该实验模块能在今后的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中被涉及。这样在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的实验课程中将基础实验模块进行组合,从而建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内容,使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验课程形成有机的整体。

实验课程层次化能够明确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避免课程之间知识和技能的重复和断裂,建立课程之间良好的过渡和衔接。实验课程的模块化能够更好的细化知识和技能,避免专业课程之间实验内容的无序和重复。

2.实验课程课时的分配及设置

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将专业基础课的实验独立出来,分配较多的课时,使专业基础课能够开设更多的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通常能够在1~2个课时完成,内容简单,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每学期一门专业基础课安排至少20课时的基础性实验,这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为将来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验内容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课时安排上不局限理论与实验课时的分配比例,实验和理论课时可以灵活调度,将实验内容作为理论内容的延续和补充,同时也能在实验内容中进一步深入理论内容,实现“从做中学,边学边做”的教学效果。

3.开放式、信息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及管理方式

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的必要保障。在开放式实验环境中,学生以分组的方式进行实验,可以自行安排实验时间,从而避免实验室学生人数过多,实验资源紧张的情况,同时也能使教师最大限度的指导学生;学生可以选择内容进行实验,避免实验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实验方法及手段,避免实验教学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不仅解决实验教学课时紧张、实验资源的不合理分配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开放式实验环境中,实验室应根据不同学科将实验室进行分类,以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及价值进行分区,不同分区有专人负责管理。开放式实验室可建立信息化管理方式,统计实验室及仪器的使用频率,对频率较高的实验室采取开放式管理,对频率较低的实验区域进行统筹管理。此外,考虑到生物科学专业的一些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可以专人专管,并使用网络信息系统建立预约机制,采取计划性、集中性安排仪器的使用时间,实行半开放策略。

四、结语

第7篇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oriented by employment and is targeted by service. Its basic task is to develop higher technical and applied talents.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combined with industry requirement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uzhou Health Colleg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the college to make som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contemporary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关键词: 高职高专教育;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curriculum reform;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8—0238—02

1 改革的背景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出具有一技之长,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务实、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药物制剂、分析检测等实验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药物制品生产现场操作与组织管理技能,能够在药品行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生产操作、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与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故传统的采用一种教学手段、一本教材和一样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改革迫在眉睫;而江苏省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制药大省,拥有近百家的制药及相关企业,它们对药物制剂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同时对专业要求也比较高,希望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毕业的同学通过岗前培训后立即就能顶岗工作。因此,针对我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如何满足行业要求,如何不与行业脱轨成了我院当前亟待解决的难点。

2 改革的原因

在高职高专课程改革前,大部分高职院课程的组织与课程的标准基本上是本科课程的压缩版,即通过课堂上的理论讲解,配置与理论相关的基础实验。结果是出现理论学习时间长,实验项目要求过高,实训应用型不足以及企业实践机会少等情况,导致学生技能基础不牢实,动手能力不突出以及所学的专业理论不能有效地用于实践。因此,在专业教育上一直不能充分地理论、实践与行业相结合,不能有效地培养出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很难实现院内学习与就业岗位的合理对接。

3 改革的措施

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和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与行业密切结合,努力践行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1]

我院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为“职业岗位决定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决定相关课程”。在课程改革中,以制药企业为主并且用人单位全程参与,直接把行业需求和岗位要求渗入到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据此,学院围绕行业和岗位进行专业行剖析,结合学院“ICS”模式,(即《人才培养模式》:模拟、合作、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了学生受益、用人单位受益、学院受益。具体措施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