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学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范文

时间:2023-09-10 14:40:34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大学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

第1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1辅导员在工作中把自己定位为心理健康辅导师

辅导员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是一只独特的队伍,他们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一名体育院校的辅导员应当适应当今社会高等院校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时刻了解当今社会主流的发展方向。2000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强调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与工作的意见》,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教育部有针对的对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委员会,并且在各大高校针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其中从事高等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人群占有可观的比例。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各大高等院校都纷纷成立针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治疗室。在体育院校中有各种专业型人才,他们当中有些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从事体育训练和竞技比赛,拥有很强大的心理意志,但是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和全面的学习经历,导致他们在知识的广度和储备与相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进而反映在生活和学习中,可能就会引起部分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心理,进一步会产生一些心理健康方面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学业。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传递一些带有正能量的知识和信息。高校辅导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不仅要及时发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偏差或者波动以后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在此之前辅导员通过自己的观察或者其它同学的反映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找他们进行沟通和心理健康辅导,就能够避免一系列的不良后果的产生,达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辅导员在学生的心中不仅是老师的角色,同时也承担着家长的角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理解和相互之间接纳。师生之间相互抵触的减少有利于辅导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师生建立相互信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以后开展其他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和配合,减轻辅导员自身工作的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2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步进行

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步协调进行,二者虽然注重点不同前者注重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后者立足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二者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都是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和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的人才。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兴盛必须长久的进行下去。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是必需要进行的,二者都是为了使大学生既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拥有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质。学生自身的心理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当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后,辅导员应当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正确的反应,及时的制定解决方案。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辅助思想教育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继续学习完成相应的学业。二者同步协调进行可以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把二者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既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高等院校大学生培养机制的进步和发展,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3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主要包含学校、辅导员和学生三个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各大高校愈发受到重视,高等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提高高等院校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1)学校为在校大学生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授学生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2)学校组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能预防部分可能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产生心理疾病。(3)学校积极组织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和辩论赛,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并且引导他们去积极带动身边的同学了解和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4)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动员学生查找案例并对其中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2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1)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心理学理论以及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针对不同的学生全面了解学生个体的能力、知识、性格、兴趣等诸多方面差异,在针对不同学生个体进行心理辅导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资料档案。心理健康工作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想要准确无误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每一位高校辅导员为自己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资料档案,方便辅导员了解自己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及时的发现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3)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多种多样,辅导员应当顺应潮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生活中通过社交媒体(QQ、微信、微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并从中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及时的发现其中反馈出的信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4)辅导员可以组织小范围的团体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方式消除学生错误的认识和理念,树立正确的认识和理念,建立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3.3学生自身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种多样,只有大学生本人最为了解自己,在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之前如何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如何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学生应当掌握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和提高自己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2)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积极的参加各种户外和团体活动,开放自我,有利于自我的身心发展。(3)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大学生之间讨论个人问题时总是习惯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当学生自身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之后就能对同学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不仅能够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还能够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在自己未来的生活中帮助更多的人解决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和降低自己发生心理健康疾病的风险。

4结语

辅导员在工作中把自己定位为心理健康辅导师,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辅导;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要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步协调进行,寻找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主要包含学校、辅导员和学生三个方面。帮助体育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保持心理健康,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宋响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缺失及对策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

第2篇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因心理问题引发行为问题,最终导致休学、退学的大学生不断增多,凶杀、自杀等恶性伤害性事件也不时发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与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有关,扩招使得高校在校生数目猛增,即便当前大学生群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与扩招前持平,以现有高校规模,大学也已是“多事之地”;另一方面,高校现有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远不能满足学生求助的需要,预防性、发展性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讲座,不能有效解决某些心理障碍较为严重学生的问题;而针对某一种心理问题组织的团体辅导虽然能帮助数量较多的学生成长,但依然受团体规模和辅导周期的限制;至于为了替当事人保密,连续几周甚至数月针对某一个来访者进行跟踪辅导,对为数不多的专职心理教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以现有的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人员的培养规模和速度,高校显然不可能在短期内大量扩充心理教师队伍,而要较稳妥地解决当前大学生求学过程中尖锐的矛盾,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而其中高校辅导员队伍无论从工作职能、业务范围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状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生作为统计学意义上的大样本群体,心理完全健康和心理障碍特别严重的学生都只占大学生群体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是在某个心理维度较为倾向不健康或亚健康,常态分布于两个极端的连续体中,所以非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在心理问题程度较轻的学生群体中可以发挥适当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分担专职心理教师的压力,从而促进构建大范围的“和谐校园”、“平安校园”,而高校辅导员因职务、素质方面的优势,成为扩充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重要选择。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优势

(一)沟通优势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年龄、价值观、生活模式与在读大学生都很接近,属于同辈群体。师生之间基于成长背景的差别小,沟通的防御性低、有效性高、互动性强,所以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塑造、提高和发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和作用,很多学生比较信赖辅导员,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沟通,征求意见,寻求支持。

(二)信息优势

就工作内容来看,辅导员负责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工作,小到学生的生活起居,大到毕业生就业,对于学生适应环境能力、情感状况、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等情况都比较了解,加上学生干部团队的辅佐,使得辅导员与专业任课老师和行政工作人员相比,无论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还是工作内容的性质方面,都有十分独特的资源优势。辅导员老师经常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比如实地考察调研、春(秋)游、评优,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插曲,辅导员老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群体,并充分利用班级群体效应——对同辈群体强烈归属感的特殊制约功能,健全、规范和发展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教育工作,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对话、学会自我管理,探索如何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班级环境。

(三)功能优势

我国目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数年师范教育的熏陶,使得这部分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反应较为敏感,而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辅导员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或有能力提供正确的实现成长的其他途径。非师范教育专业出身的高校辅导员,在正式参加工作前,也接受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了解了大学生群体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经历,进入职业状态也比较容易。总之,高校辅导员已经基本具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伴功能、顾问功能和疏导功能。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寓于辅导员的常规工作之中

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有前述种种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劣势或不足,其中包括经验有限,心理学专业素质不强等。高校辅导员教师普遍比较年轻、实践经验不足,处理生活危机、心理危机的能力相对欠缺,对某些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定位欠准确等,所以较为可行的方案是在常规工作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潜移默化地引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仅局限于正规的课堂教学和咨询门诊,辅导员的常规工作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下转第92页)

(上接第73页)

四、提高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应该不断加强心理教育的相关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素养与心理咨询水平,在原有专业知识结构基础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势效应等,将其运用到工作中去。如通过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照了解学生对事物做出反应的速度、强度以及灵活性等行为特征,对不同学生科学归入相关类别,同类学生进行小群体活动,既有针对性,也有实效性,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高校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专业水平的不足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辅导员心理学教育的力度,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性的讲座、辅导班,提升辅导员的业务素质,使全校师生均受益于辅导员队伍心理素养的提高。积极拓展多种渠道,定期组织辅导员与心理咨询专职人员交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效衔接。由于条件限制,大学新生心理测试和建档工作在很多高校还没有开展,这对于辅导员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在补习心理专业理论的过程中,辅导员老师应该审慎把握学生心理,不要随便根据书上的症状给学生贴标签,对于有疑惑的学生案例,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和学校负责的精神及时请教专业人员的帮助。

总之,高校辅导员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明显提高,而目前大学生群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和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抚育模式变迁、基础教育模式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联。高校、家庭、社会需要联手,借助心理学的专业力量,科学界定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扰,使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不良事件得到有效避免。

参考文献

[1]李晖,郭林春,汤腊冬主编.心理素质培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谢安邦等主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伍新春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3篇

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201-01

近年来,我们的高校大学生由于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挫折、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环境等等诸多因素,引起大学生自杀、杀人、报复、自残、自暴自弃等现象越来越难以防范,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如果大学生缺少正常的心理疏通与教育,很容易使原本心理脆弱的大学生产生心理扭曲、人格缺陷、人格障碍,一些学生没有长远积极的人生理想和目标,觉得生活无聊、空虚,外界压力和内心空虚不断的冲击学生的心理,常常就会造成心理问题。

一、 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思想活跃,富有朝气,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由于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容易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加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更加剧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适应、人际关系、情绪控制、学业、就业压力等方面。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00万青少年有心理问题,其中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精神疾病成为休学、退学、死亡的主要原因;精神疾病呈上升趋势;神经症是主要的精神疾病,而重性精神病危害极大;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颇高;自杀犯罪频频发生。可以说,每个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中某个或某些间题的困扰。

2.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优势

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我国师生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普及。对于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高校辅导员有着很好的优势。

(1)沟通优势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他们年轻,与高校大学生很容易接近,属于同辈群体。师生之间基于成长背景的差别小,沟通的防御性低、有效性高、互动性强,所以辅导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塑造、提高和发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和作用,很多学生比较信赖辅导员,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沟通,征求意见,寻求支持。

(2)信息优势

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对于学生适应环境能力、情感状况、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等情况都比较了解,加上学生干部团队的辅佐,使得辅导员与专业任课老师和行政工作人员相比,无论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还是工作内容的性质方面,都有十分独特的资源优势。

(3)功能优势

我国目前的高校辅导员一般都接受过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培训,了解了大学生群体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他们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反应比较敏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辅导员自身应具备的素质

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个人道德素质上,辅导员应该诚信、公正、无私、热情、勤奋、正直、善良、宽容、廉洁、谦虚、守纪,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祟高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在个人行为上,应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说到做到;严禁大话,空话、假话。在工作上要勒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2.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一批生理和心理健全的接班人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那么,作为引路人的辅导员,如果自身都无法保证拥有健全的心理,又如何能够培养出健康、健全的接班人?因此,辅导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是辅导员自身工作职责的要求,也是学校育人工作的要求。

3.掌握得当的工作方法

辅导员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遵循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的原则,要时刻记住用自己的真心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用心相处,用爱传递你的思想,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辅导员也会备受学生的欢迎。辅导员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中,要针对不同的面向分别培养出具有所需能力的学生干部,并坚持轮换制度,即在每学年都进行一次学生干部的改选,择优上岗,加强对所有学生能力的培养。总之,辅导员要学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工作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调动各种教育渠道才能完成的。辅导员的重要性体现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以避免学生经常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

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保健技能

根据大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及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如:健康的自我形象、人格健全、人生观、人际交往、情绪健康与调适、心理健康的标准、恋爱心理、择业前的心理准备等。充分利用校报、橱窗栏、广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增长心理健康的知识。鼓励大学生选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类似选修课。

2.心理辅导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面对生活环境中的种种问题,辅导员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包括男女生交往礼仪,学会缓解人际关系冲突处理口角等等,健康的社交心理有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对学生走入社会有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美的健康人格,使学生自强、自信和自律,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要针对大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能,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思想育人和心理育人紧密地结合起来,发展大学生的健康心态,开发大学生的潜能,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这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辅导员的重任。おお

参考文献:

[1]王丽丽. 对新时期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8(02).

[2]王雪颖.试论如何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效果[J]. 科技信息,2008(20).

第4篇

一、上海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首先,不同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同。上海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生存和生活压力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地区的高校学生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无论是在新环境适应,还是自我成长、朋辈关系处理,还是职业规划以及感情生活的方面,都面临着相比于其他地方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在对上海10所高校的797名在校学生进行的自编问卷调查中,发现认为自己曾经或者现在存在非常严重的心理困惑的学生比例占5%,认为自己曾经或现在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惑的学生占14.4%,而认为自己曾经或者现在存在轻微的心理困惑的大学生高达62.5%,而认为自己没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只占18.1%。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市高校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鉴于问题的严重性,上海高校纷纷开设了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并且要求包括大学辅导员在内的大学教育工作者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中去。通过抽取上海10所高校的38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者发现超过43.4%的学生认为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只能帮助极少数人,而6.6%的学生认为它们在浪费学校资源,而更为严重的是,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有心理困扰时是向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学求助的,而超过20%的学生是自己承受和解决。这里面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就是高校心理咨询和教育没有真正的融入到学生中,而大学生辅导员被视为与高校学生接触最为直接的大学教育人员,却很少被看做是心理求助的对象,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大学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生活的关注不够、对于问题发生的盲点的忽略。

二、宿舍:被忽略的心理问题盲点

近年来,大量的心理问题发生的场所都是在学生宿舍。首先是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自残或自杀的问题。据人民网统计,2009年上海市有20名大学生因自杀或突发疾病等原因而非正常死亡,占上海高校安全事故的80%以上,而在网上搜索“上海大学生自杀”,相关的搜索结果就达560万个。而值得令人关注的是,大学生选择的自杀的地点往往是学生宿舍。其次,大学生宿舍也成为了学生冲突的高发区,经常出现室友之间大打出手、“冷战”不断的情况。而在2013年,上海市某著名高校甚至出现了室友投毒的恶性事件,轰动全国,引起了各界对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极大关注。

而笔者认为,大学生宿舍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区绝不属于偶然情况。首先,宿舍是学生每天停留最多时间的地方,是学生学习、娱乐、休息和交往的重要场所。有研究表明,上海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很重要的心理问题是人际交往面过于狭窄以及精神空虚、生活满意度偏低。大学生消极面对生活,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其他事情,而难以走出宿舍,同时学业的压力不断增加,这也是一些学生选择在宿舍轻生的原因。其次,在上海各大高校,本科学生一般住在多人间宿舍(4人以上),而硕士研究生多住在二人间,而宿舍内的同学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故在集体生活中难免出现矛盾。

三、解决宿舍心理问题的建议

大学辅导员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故拥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客观有利条件。所以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障碍也是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和义务所在。那么针对以上提出的学生在寝室这个特殊场所中隐藏的或者呈现的心理问题,有以下一些建议和做法:

首先,高校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完成辅导工作的过程,许多辅导员认为只要完成必要的行政工作即可,而忽视了与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的关系的搭建。这也是许多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之时,不会选择向辅导员倾诉或者求助的原因。所以,高校辅导员一定要主动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辅导员不但可以主动去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也要主动去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甚至于人生的规划。在与学生的更为的密切、亲近的接触中,辅导员就能更家容易了解到存在与个别学生之间的矛盾和一些重要的心理问题细节,就能更好的采取措施及时预防和处理问题。同时,学生也会把辅导员当做他们最值得信赖的老师和朋友,一旦他们遇到心理问题,他们很可能会把辅导员当作是有效的倾诉和求助对象。

其次,辅导员也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仅要懂得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还要掌握必须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时代在变化,学生的在学校里遇到的问题也在不断地变化。辅导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紧跟时代的脚步,才能更好地、无障碍地与众多90后的沟通,才能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生硬的说教。

第5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5(c)-0110-02

当代大学生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的大环境下,因各种因素影响,其身心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自我约束力差,性格懦弱,经不起挫折等,时而导致发生一些极端事件,让人扼腕。教育部在2006年7月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应“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可见辅导员的工作主要包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学生以及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而心理健康教育是题中应有之义。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应当积极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创新研究工作,拓展工作思路,作好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及模式建构取向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政府方面。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政府政策层面给以保障,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得以持续有效进行,但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相关专题研究,多是引用教育部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二是社会方面。张耀灿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阐述了心理健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价值作用。纳玲则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指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的主要任务,而且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1]。三是高校方面。樊富珉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既体现高等教育的双重价值,又与高校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密切相关,它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阐述了心理教育与德育、智育等教育因素的关系,明确指出德、智、体、美、劳等教育都离不开学生的心理活动[2]5-10。四是个体方面。部分学者从人的认知、情感发展以及自我实现与超越等角度,探讨了心理教育的价值,指出健康的心理是人才的根本素质。[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主要有三种取向:一是医学模式取向,二是教育发展型模式取向,三是教育综合型模式取向。我国早期心理咨询基本属于医学模式取向,20世纪九十年代则属于教育发展型模式取向,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步发现,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这对大学生本人和周围同学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现在部分学者越来越趋向于以教育发展型为主,医学型为辅,积极面向社会的教育综合型模式。[4]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与辅导员责任担当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高校辅导员一般是刚从高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工作经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工作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包括尽可能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心理咨询经验,这种情况使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辅导员力不从心。其次,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区,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最后,高校辅导员负责学生数量过多,精力容易分散,使得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大为减弱。

三、高校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的优势

1、高校辅导员的特殊身份与角色。教育部明文规定,高校辅导员既是教师同时又是高校管理干部,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这种多重身份与角色使之易于和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高校中大多数辅导员与大学生年龄相仿,其知识背景、生活阅历等也和大学生较接近,这种状况可以淡化教师与学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代沟,便于以“朋友”的身份展开交往,使辅导员容易走进大学生的心灵,这为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进行创新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日常工作中,高校辅导员易于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等接触较多的人物。辅导员长时间和大学生打交道,工作范围涉及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从而为辅导员接近并深入了解其心理状况提供了可能。一旦发现问题,及早进行研究,疏导解决问题,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3、高校辅导员能够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创新研究的较好施行。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之一,高校辅导员有责任、有义务将其做好。其次,高校辅导员是经专门选拔而担任这个工作的,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与理论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对当代大学生在心理活动、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解和把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懂得如何使用专业知识,有的放矢地选择相应的解决办法。再次,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实际情况,决定其与同学形成并保持密切的交往,对广大同学的情况较为了解。最后,高校辅导员在和同学的交往中形成了特定的关系网,各项工作能够得到传达、反馈和认真落实。这种理论和工作实践基础,使辅导员对学生了如指掌,能够较为充分地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极其创新研究有效进行。

四、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教育的具体要求与方法

1、高校辅导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好知识储备。高校辅导员要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者及创新研究的先行者,首先要对大学生群体各种心理方面的特征及表现有所了解。如,大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等。其次,加强与专业心理咨询辅导部门的沟通交流,不断地掌握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与思想观念。再次,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这样,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正确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成功地加以解决。2、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加大感情投入以增强信赖。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采取“提纲挈领”的班级管理方法,即下大力气培养班干部、树立典型,以此来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这种方式有好的一面,但另一面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所以,辅导员应经常深入学生当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与学生交流的覆盖面和透射度,增强师生间的沟通,有效地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如利用宿舍访谈、节日慰问等形式与大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的交流,达到增进感情的目的,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赖。3、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辅导员要建议学校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使学生的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进一步常规化、制度化。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通过心里普查、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高质量的学术报告等,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着重指导大学生讲究心理卫生,保持良好心态,逐步达到人格的成熟与完善。[5]4、加强自我调节,养成科学生活方式,培养良好人格品质。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要促使老师与同学之间在心理上实现相互认同、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只有集体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有利于大学生达到学习上的满足、达到情感上的满足、达到道德自我实现的满足,从而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健康发展。此外还要增强辅导员对学生的生活辅导,以求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主要包括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两类。情绪辅导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帮助其掌握调解情绪的方式,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自我调节起到应有的作用。[6]5、辅导员应摈弃传统的认识误区,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种种新问题,辅导员应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创新教育机制,拓展教育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心理意识,优化心理结构,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健康成长才有可靠的内在条件;而高校辅导员进行的心理健康创新教育研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利外在条件。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韩志宏(1982-),男,汉,河南博爱人,信阳师范学院教师,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纳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9):321-323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申荷永.心理环境与环境心理分析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学思考[J].学术研究,2005(11):5-8

[4]廖桂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5):91-94

第6篇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很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适应不良、人际交往障碍等诸多心理问题。辅导员作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人员,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一、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根据以往教育部的调查及学者的研究,三成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的大学生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65%。在一些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中,疑似症状检出率在13.20%~22.40%之间,学生的心理困扰主要集中在强迫、抑郁、人际关系问题、敌意及焦虑五个方面。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配备不足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按照1:3000-4000的比例配备专业心理辅导教师。按照这一比例的话,专业人员任务繁重,再加之有时还需处理其他行政事务,仅凭专业人员力量难以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因此,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确保校园和谐稳定,辅导员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1.具有普遍的年龄优势

调查表明,高校辅导员的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他们和大学生的年龄相近,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所以沟通起来更为顺畅、更容易产生共鸣。辅导员同样具有年轻人的精力和热情,他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参加各类活动,在活动中沟通交流、增进感情。因此,和其他教职员工相比,辅导员更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这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具有连续性和全面性的指导优势

随着各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的增强,新生从入校至毕业一般由一名固定的辅导员负责。较长的相处时间里,辅导员对学生越来越了解,这使辅导员可以更加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并对学生予以指导。对于有些复杂、反复的心理问题,辅导员能够进行连续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可以彻底地解决问题。

3.具有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优势

现在,各高校对辅导员的入职要求越来越高,许多辅导员都是师范院校教育学、心理学等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多年师范教育的熏陶,使得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即使对于没有师范教育背景的辅导员来说,他们在入职之前都接受了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的岗前培训,这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此外,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增加了辅导员参加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机会,提高了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组织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营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辅导员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健康、活跃、积极向上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通过心理讲座、心理电影展播等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通过参与各类比赛活动,增强班级成员了解交流的机会,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2.完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即使这一规定在所有院校中都得以实现,辅导员仍很难准确掌握两百名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此,辅导员可在每个班级、每个寝室分别设立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并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水平。通过建立严密的第三级心理健康防御体系,辅导员可以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因性格内向羞于表达,或出于对事情私密性等其他因素的考虑,他们虽然有求助的意愿但没有求助的行动。网络的普及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QQ、电子邮件,学生不用露面就可以向辅导员咨询求助,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宣泄心中的苦闷,缓解心理的压力。同时,辅导员也可以利用QQ空间、博客等网络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心理调适的经验和技巧。

4.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重点关注特殊学生

新生入学后,辅导员要积极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做好心理健康普测工作,为筛查出的心理问题学生建立详细的心理档案,并予以重点关注。此外,要对重点学生追踪观察,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对其心理档案进行实时更新。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必要性 优势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是青年大学生社会化历程中成长、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应当主动积极地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广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以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并及时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

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

一、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2006年7月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应“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可见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包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学生及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渗透于这几个方面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因职务、素质方面的优势,已成为扩充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重要选择。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必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技巧,如此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的机会最多,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高校辅导员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在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辅导员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与心理咨询专家相比,虽然辅导员的理论知识不足,但他们更贴近学生,亲和力强。一般来说,学生愿意与辅导员接触,愿意接受辅导员的意见,特别是辅导员一般比学生年龄稍长,刚经历过大学阶段,对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动态十分了解,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可以发挥心理工作的主动性和情感信任作用,为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

2.辅导员可以利用自身工作的优势,对那些思想认识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矛盾,从心理角度入手,运用心理康复的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加上思想引导,克服一些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和偏激观点,把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增强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3.辅导员也是学生组织的指导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心理素质。

4.高校辅导员能够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可以整合学校内外资源,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处于枢纽的重要地位。辅导员可以从学生、学生干部等多种途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理咨询室、专业心理教师等多种资源,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又可以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或治疗,同时将这些信息及时与家长沟通,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高校辅导员要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者,首先要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障碍的类型、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巧等相关学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而且,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微妙,作为辅导员,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才能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障碍,对症下药,成功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理论知识,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班会、讲座、网站、报刊、板报、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试方法,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让学生学会心理健康自我保健,增强心理卫生意识。从新生入学后辅导员就要通过看档案,谈话、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掌握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的心理动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及时了解、记录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远离心理疾病。

3.利用好朋辈辅导。长期以来,朋辈辅导受到一定的肯定。大学生易被朋辈辅导接纳,是由于他们的年龄相仿,体验相似,又由于朋辈辅导的言语表达方式与被辅导者相近,不会对被辅导者产生专业压迫感。青少年时期朋辈的说服力与影响力有时甚至超过父母与师长。因此,采用朋辈辅导可以提高辅导效果。

4.利用网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通过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可以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表现在许多学生不愿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诉辅导员,有意掩遮,这大大降低了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教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只要将自己的QQ或邮箱公布给学生,就可与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教师在明处,学生在暗处,增强了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其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教师。在这里学生可以责问辅导员,可以咨询一些政策,也可以尽情渲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面对一个完全坦露的心灵,正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同时也为辅导员展示心理辅导及思想教育引导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可设立“聊天室”,让有经验的辅导员主持,让学生在此互相交流各自适应大学生活、克服心理障碍的经验和体会,相互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5.开展多种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高校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必然要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校内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密切联系。要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实习见习、心理知识竟猜、趣味心理游戏等。社会实践会帮助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金晓琴.关于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7,(3).

[2]梁文娟.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职业技术,2008,(4).

[3]裴海艳.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