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40:30
序论:在您撰写审计基础知识重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数学教学 维数 几何图形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应该是课程研究、课程建设、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具有多重角色的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的知识、活动经验,灵活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合适的教学素材,以使数学新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维数是几何图形的一个性质。凡学过数学的人,对某些几何图形的维数总以为是了解的,如“直线是一维的”、“抛物线、圆是二维的”、“长方体、四面体是三维的”。但细究一下,许多问题又模糊起来。例如:“直线是一维的”,为什么?几何图形的维数是怎样规定的?几何图形的维数只是整数吗?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有点难度的,需要现代数学的知识来解释。几何图形的维数具有既简单又复杂的双重身份,是教师在初中几何教学中值得开发的资源,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一、人们认识维数的历程
简单地说,维数就是刻画几何图形性质的数,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以往,人们从图形中的点的位置的确定需要几个独立参数的观点,认为直线、线段和曲线是一维的,因为其上的点依赖一个参数s=s(t);平面和平面区域是二维的,决定其上一点需要两个参数(二度坐标);现实空间和立体是三维的,需要三个参数(三度坐标)才能决定其上一个点的位置。
在康托尔揭示了线段上的点集与空间的点集的等势性以后,皮亚诺建立了线段到正方形的连续映射,数学家们于是开始明白,图形维数这个直观明显的概念需要精确的叙述,应用边界的概念,这个概念可用下列方法来形成:空集有维数-1;如果集合X的任一点具有这样的任意小邻域,其边界的维数为n-1,则集X的维数为n。例如,孤立点的维数是0,因为它的邻域是空集且维数为-1,由n-1=-1得到n=o,所以得到孤立点的维数是0;而直线的维数为1,因为直线上任一点有任意的领域,其边界由两点组成且是零维的,由n-1=0得到n=1,所以直线是一维的;类似地可以得到圆域是二维的,球体是三维的。拓扑空间的维数是拓扑性质,即在同胚映射下是保持不变的。可以证明,在中学数学中研究的任意曲线(圆、双曲线、抛物线、函数图象等)的维数等于1,任意曲面的维数等于2,球以及其他空间立体的维数等于3。
二、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渗透维数知识的意义
1.扩大学生的数学文化视野。数学新课程提倡在教学中注意渗透数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数学文化视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维数在几何教学中偶尔被提到,但目前初中数学教材几乎没有维数的一席之地,目前没有哪个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涉及到维数的内容,所以对这个在几何教学中偶尔遇到的概念,在提倡数学文化教育的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教学中是有必要渗透的。维数概念经历了由初等数学的明显直观性到现代数学的精确叙述性,是“人类对数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的一个体现,是“数学是系统的、严密的”一个体现,是“数学崇尚理性”的一个体现。
2.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维数观。为了了解学生对几何图形维数的认识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对本校初一的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具体内容主要涉及三个维度:判断一些常见几何图形的维数;获得几何图形的维数的途径;倾向学习维数知识的主观意愿程度。在第一维度调查中,学生能正确判断一些常见图形的维数的准确率如表1所示。
表1 判断常见图形的维数
由表1得出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区分一些常见几何图形的维数,只有35%的学生明确曲线是一维的,仅40%的学生能指出域是二维的,不到30%的学生认为曲面是二维的。学生可能认为曲线和域都是平面图形,在解析几何上都是在二维的直角坐标系上表示出来的,所以它们都同是二维;相类似地也认为球和球面是同维数的。既然在生活中、教学中偶尔会有维数的说法,而且学生具有某些不正确的维数观,那么在教学中是有必要比较系统地向学生渗透维数的知识,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各种常见几何图形的维数,适当了解与维数相关的知识。
三、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渗透维数知识的可行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主观愿望基础之上。
1.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结构里有维数。维数是几何图形的性质之一,目前初中数学教材并没有关于维数知识的学习内容。在第二维度的调查中发现,70%学生都接触过维数(见表2),所以他们对“维数”并不陌生,在学习上能够像对其他学习内容一样,心理上不会产生很大的障碍。学生总是用原来的知识来过滤、解释新信息,但是他们不能完全同化不熟悉的新信息。因此,学生的认知结构里有维数为学习提供了同化的基础学习材料,这对于渗透维数知识的教学无疑是一大幸事。
表2 获取维数几何图形的维数知识的途径
2.绝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维数知识的意愿。在第三维度的调查中发现有 57.5%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学习维数知识,有 17.5%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维数知识,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具有倾向学习维数知识的主观意愿(见表3)。学习的主观意愿是对学生学习维数知识起激励和推动作用的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学生努力地、有意义地了解维数知识。所以,学生具有的这个学习意愿在渗透维数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表3 数学课学习维数知识必要性
四、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渗透维数知识的教学建议
1.不宜喧宾夺主。维数知识是作为几何教学中的一种数学文化的补充形式穿插在授课内容中的,不能喧宾夺主,应以完成教学计划为主。在几何的授课过程中自然引出,不应过分渲染,忽视了正常的教学内容。正确把握好维数知识和课堂教学内容的主次,但也不能因为不能过分渲染,而在教学中草率地一笔带过。课前要精心准备教学设计,根据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旺盛的求知欲,既要交代清楚一般常见图形的维数、简单介绍维数概念的相关知识,还要充分挖掘其中蕴涵的丰富的数学文化意义,努力把维数有形的数学知识和无形的数学文化价值在教学中融合在一起。
2.语言宜通俗化。维数的概念要用到边界和任意小邻域的概念来叙述,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里还没有极限的概念,任意小邻域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一种比较通俗的、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描述方式。20世纪初,Poincare用通俗的语言指出了维数的概念,这在教学中是适宜引用的。Poincare 认为:若在一条曲线上标定一点,就把曲线“切断”成两部分。一个蚂蚁从一端爬进其中一部分,如不通过这个点,它就无法进入另一部分。也就是说一个点就能阻止蚂蚁继续前进。若在一个曲面上,就不能用点将它“切断”,必须用曲线才能划开曲面为两部分。划分空间一个立体为两部分,则必须用曲面。这就是说一种图形被另一种图形划分,两者是不同维的。图形的边界(也是图形)比该图形的维数低一维。若视点是零维的,曲线即应是一维的,曲面是二维的,立体是三维的。根据这种想法,Menger和Uryon用归纳的方法给出了图形M维数的严格定义。
3.简单介绍分形图形的维数。在讲完了上述的维数内容之后,或许学生就觉得几何图形的维数是整数的,这时还可以给学生来个认知冲击,并不是所有的图形的维数都是整数的,像噪音图、材料的裂缝图等分形图形的维数并不是一维的,而是分数维的。如果学生很感兴趣,那么,分形又是另一个值得开发的数学素材。
数学教学不等于教学数学,而是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几何图形的维数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意义,数学教师可以挖掘出许多蕴涵其中的教育价值,在渗透教学中做到全面育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触电 技术 措施
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一般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人体直接触及或过分靠近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二是人体碰触平时不带电,但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金属外壳或金属架构。针对这两种人身触电情况,从根本上说,应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同时,也要对设备本身、工作环境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采用安全电压、保护接地、PEN线保护等。
一、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与通常所说的低电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规定对地电压250V及以下的电压为低电压;《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额定电压1kV以下的电压为低电压。但是,这两种规程所规定的低电压对于人身电击事故而言都是非常危险的。
根据欧姆定律,人体触电时的安全电压是根据人体安全电流和人体实际电阻的乘积来确定的,但人体的电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不同条件下人体的电阻变化也很大,所以不同条件下人体的安全电压也不相同。根据工作的具体场所和工作环境,各国规定了相应的安全电压等级。
采用安全电压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地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但由于工作电压降低,要传输一定的功率,工作电流就必须增大。这就要求增加低压回路导线的截面积,使投资费用增加。
采用降压变压器(即行灯变压器)取得安全电压时,应采用双绕组变压器而不能采用自耦变压器,以使一、二次绕组之间只有电磁耦合而不直接发生电的联系。
二、保护接地
为保障人身安全、防止间接接触电击造成伤亡或设备损坏而将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进行接地,称做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经各自保护接地线分别接地
将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接地线(PE线)分别进行接地,使其处于地电位,一旦电气设备带电部分的绝缘损坏时,可以减轻或消除电击危害。例如TT系统和IT系统的接地,如图1所示。
(二)经公共保护接地线或中性线接地
将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保护接地线(PE线)或保护接地中性线(PEN线)接地,例如TN系统。
(三)重复接地
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TN系统中,为确保公共PE线或PEN线安全可靠,除在电源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必须在PE线或PEN线的下列地方进行必要的重复接地,例如:
1. 在架空线路的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及沿线每间隔1km处。
2. 电缆和架空线在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
否则,在PE线或PEN线发生断线并有设备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接在断线后面的所有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都将呈现接近于相电压的对地电压,如图2(a)所示,这是很危险的。如果进行了重复接地,如图2(b)所示,则在发生同样故障时,断线后面的PE线或PEN线的对地电压为U'E。假设电源中性点接地电阻RE与重复接地电阻R'E相等,则断线后面一段PE线或PEN线的对地电压U'E=U?椎/2,危险程度大大降低。
(四)低压电力系统的接地方式
1.TN系统
TN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并引出有N线。当其设备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就形成单相短路,其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迅速切除故障部分。
2.TT系统
T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也引出有N线,而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保护线(PE线)分别进行接地。其保护接地的功能可用图3来说明。
如果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未接地,如图3(a)所示,则当设备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外露可导电部分就带上相电压。由于故障设备与大地接触不良,故障电流较小,通常不足以使故障设备电路中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来切除故障设备,这样就增加了人体触电的危险。
如果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采取直接接地,如图3(b)所示,则当设备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就通过保护接地装置形成单相短路电流I■■,这一电流通常足以使故障设备电路中的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迅速切除故障设备,从而大大减少了人体触电的危险。
但是,如果这种TT系统中的设备只是绝缘不良引起漏电时,则由于漏电电流较小而可能使电路中的过电流保护装置不动作,从而使漏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长期带电,这就增加了人体触电的危险。因此,为保障人身安全,这种系统应考虑装设灵敏的触电保护装置,例如剩余电流保护电器(RCD)等。
3.IT系统
指电力系统的带电部分与大地绝缘,或其中一点(通常为中性点)经阻抗与大地相连。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是接地的。
IT系统的电源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阻抗(约l000Ω)接地,且通常不引出N线,因此它一般为三相三线制系统,其中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经各自的PE线分别直接接地。这种系统中的设备如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其外露可导电部分,将呈现对地电压,并经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装置、大地和非故障的两相对地电容以及电源中性点接地装置(如采取中性点经阻抗接地时)而形成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如果电源中性点不接地,则此故障电流完全为电容电流,这种IT系统属小接地电流系统。小接地电流系统在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其三个线电压仍维持不变,因此三相用电设备仍可继续正常运行。
IT系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当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所有三相用电设备仍可暂时继续运行。但同时另外两相的对地电压将由相电压升高到线电压,增加了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IT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其所有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TT系统一样,都是经各自的PE线分别直接接地,各设备的PE线之间无电的联系。而且,一般情况下IT系统最好不要设置中性线。
(五)多种接地的兼容性
当多根接地极彼此间距离比较接近时,接地极间存在电流屏蔽效应,即靠近的接地极入地电流的流散相互受到排挤,由于这种屏蔽效应,使得接地装置的利用率下降。因此,如果施工条件允许,可考虑彼此靠近的多种接地共用一个接地装置,这个接地装置应能满足所连接的不同类别接地的所有要求。另外,从入地电流形成的电位分布可以看出,采用两个或更多的接地装置,如果相距不到20m,则接地电流在地中所产生的电位相互影响,达不到降低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要求。
(六)保护接地的范围
下列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除有特殊规定者外,一般都需要通过PE线进行接地:
1. 携带式及移动式用电器具(如便携式照明灯具和手电钻等)的金属外壳。
2. 电动机、变压器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3. 互感器二次绕组的一端。
4. 配电柜、控制柜、开关柜、配电箱的金属构架以及可拆卸的或可开启的部分;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
5. 电力和控制电缆的金属外皮和铠装,敷设导线的金属管、母线盒及支撑结构、电缆桥架以及在金属支架上所安装的电气设备的其他金属结构。
6. 起重机的导轨和提升机的金属构架。
7. 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的系统中,无避雷线架空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
8. 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和钢筋混凝土构架中的钢筋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栅和金属门。
9. 装在配电线路杆上的开关设备及装有避雷线的架空线路杆塔。
10. 电力电容器的金属外壳。
三、PEN线保护
在TN-C系统中,将PE(保护接地)线和N(中性)线合用为一根线,称为PEN线(保护接地中性线),同时承担两者的功能。在用电设备处,PEN线既连接到负荷中性点上,又连接到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
TN系统的电击防护主要依靠过电流防护电器(例如熔断器和低压断路器)切断电源而实现。单相碰壳故障变成了单相短路(接地)故障,较大的故障电流使FU熔断,切断电源,实现了保护。
PE线和N线的功能本来不同,用一根PEN线来同时承担两者的功能,必然带来一些技术上的弊端。
TN-C系统曾在我国广泛应用,但由于它所固有的技术上的一些弊端,现在已很少采用。尤其是在民用配电中已不允许采用TN-C系统。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
Abstract: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 Technology is a special soil during road construction projects are often met with different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excavation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vary widely, it is a temporary structure, safety equipment is more imperfect, and thus will has certain risks, meanwhile, has a strong regional foundation pit, even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ountry,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made a lot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but still requires furthe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iculty of retaining deep foundation charged and how to resolve and propose effective treatment program.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support; construction; program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深基坑工程的主要内容
1.1在施工现场进行量测与在适当位置安装监控。根据及时的数据反馈,在必要时加强工地施工人员的管理,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方式,方便管理监督。
1.2勘察施工现场。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并不是简单易行的,需要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施工步骤,因而在勘察施工现场的时候更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对基坑的尺寸,面积,大致结构,岩石图层的密度条件,设计者及研究者均要了熟于心,所以说勘察现场是深基坑工程的重中之重。
1.3 基坑结构设计我们一般意义上所了解的基坑结构包括,挡土墙围护结构,像是连续墙、柱列式灌注桩挡墙等模式设计,支承体系,比如内支撑、锚杆以及土体加固等。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必须与现场的实际情况相一致,精密性要高,设计者要考虑到实际的土壤特质,地下水环境,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否会对工程施工产生直接影响。
1.4 注重周边工程保护。如果遇到预测的变形超过允许值,必须立即修改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必要时对周边的重要工程设施采取专门的保护或加固措施
2、深基坑支护的遇见的常见问题
2.1、设计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比如在深基坑中需要支护施工时,会用到深层搅拌桩,但其水泥掺量会不够,这就影响水泥土的支护强度,进而使得水泥土发生裂缝。设计者最初的设计理念如若与施工时技术水平达不到一个平衡点,就会导致工程的质量产生问题,不能完美的切合在一起,这是其中一部分,基坑挖土是支护受力与变形显著增加的过程,设计中常常对挖土程序有所要求来减少支护变形,并进行图纸交底,而实际施工中土方企业者往往不管这些框框,抢进度,图局部效益。
2.2工程监理不到位
大多数事故工程都没有按规定实施工程监理,或者虽有监理而工作不到位,只管场内工程,不管场外影响,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建筑基础必须要满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规范要求,因而建筑结构主体越高,其埋置深度也就越深,对基坑工程施工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这是每个工程施工的监理必须要明白的地方。
2.3边坡修理并不完善
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管理的不到位以及机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人工修理时不可能深度挖掘,只能就机挖表面作平整度修整,在没有严格检查验收就开始初喷,在深基坑施工中经常存在挖多或挖少的现象,人工简单修坡后即开始挡土支护的砼初喷工序。使得机械开挖后的边坡表面的平整度和顺直度不规则。
2.4 工人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很多农民工的人身安全总是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还有待于完善,很多施工单位不具备技术条件,为了追求利润而随意修改工程设计,降低安全度,这样就会导致现场管理混乱,以致出现险情,未做到信息化施工和动态化管理。
3、深基坑支护的处理方案
3.1更正原有的传统支护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
现如今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已经跻身于世界的领先水平,许多成功的经验都可以相互借鉴,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主要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程设计不应该再采用以往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这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在基坑支护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现场监控设备的安装。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控项目、监控警报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控点的布置、监控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这便是现代化管理方法。
3.2及时的跟进施工的进度,在发生状况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及时补救
通过对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并及时了解土方开挖及支护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研究其存在的偏差便可以及时的了解基坑土体变形状况和土方开挖影响的沉降状况还有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
深基坑工程是土体与围护结构体系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仅依靠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是难以把握在复杂等条件下基坑支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破坏,也难以完成可靠而经济的基坑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大的变形或滑动,立即展开调查,直接做出可靠有效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方案,使加固工作快速而有效,防止变形或滑动继续发展。
深基坑工程作业一定要具备有关维护结构,用来阻挡水土。所使用的维护设备一定要安全有效。深基坑大多数情况下是运用现场浇灌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排桩式灌注桩结构,同时加以混凝土搅拌桩或树根桩止水。在进行开挖的时候,一定要将坑内的地下水抽取出来,7~15m深的基坑,在其中间一定要加入二到三道水平支撑,水平支撑运用钢管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维护结构只有安全可靠才能够保证工程作业在一个安全的状态下进行。从经济方面来分析,高质量的围护设计应当达到相关安全标准,然后通过对现场检测后所反应出来的动态信息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有关调整,以便于更好的运用到工程当中去。
3.3每个工程环节都要全程调控,做到严谨,完美,一丝不苟。
岩土深基坑支护施工重在于过程控制,一旦在施工过程的控制环节出现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都会比较困难。开挖过程中及时核实土层地质,当开挖土层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院、监理共同处理。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做出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和环境的安全
4 深基坑支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4.1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时代特点的岩土工程课题,放坡开挖和简易木桩围护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要想达到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基础就应该按照地下埋深嵌固所做出的具体要求。人们做了很多的努力,然而在现今的实际施工中面临着基坑会逐渐变深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绿色生态环保理念要求逐渐日益提高的今天,一定要严肃的对待深基坑支护的问题。
4.2目前,为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时间效应的影响,以前在有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中,基坑开挖大多以人工挖土为主,效率不高,今后必须大力研究开发小型、灵活、专用的地下挖土机械,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3为减小基坑工程带来的环境效应(如因降水引起的地面附加沉降),或出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需要,有时基坑采用帷幕型式进行支护。除地下连续墙外,一般采用旋喷桩或深层搅拌桩等工法构筑成止水帷幕。目前,有将水利工程中防渗墙的工法引入到基坑工程中的趋势。
4.4日前大部分专家认为土方开挖的顺序和具体开挖的方法必须与设计的工作情况应该相一致,要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的先决条件,最后进行分层开挖,坚决禁止有“超挖”现象的发生,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减小基坑开挖卸荷后没有支撑的在外的时间,使用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的理念。这是未来深基坑支护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岩土深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挠动基底原状土的方式进行支护。
结束语:
深基坑工程是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类型的岩土工程,工程具体应用中,仍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现实采用行之有效的支护方法。最后在施工管理中要求管理者需要了解本地区特定的条件加上已有的成功的经验和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做出最妥善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明轩. 钢板桩支护的设计和施工技术[J]. 广西土木建筑, 2008.
[2] 许开成,袁志华. 钢板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 2008.
[3] 高慧勤. 钢板桩在某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 中外建筑, 2007.
关键词: 青少年 法制教育 英语学科渗透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种种问题,我认为有必要改变教学观念,务实教学,给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在设计每堂课时,有必要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法制是一个国家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充分考虑学生要实现什么样的思想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等各个教育目标。用现实的说教捕获他们的思想,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因此,加强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迫在眉睫。同时,在校实施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延伸。课堂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场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然渗透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遵纪守法。
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认真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法律知识渗透点。
新目标英语教材是渗透法制教育的载体,根据教材挖掘法律因素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潜在的丰富的法律法规知识,对学生因势利导,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现行英语教材的内容编制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和可操作性,为实施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平台。例如:新目标七年级上Starter Unit3“What color is it?”中对颜色的识别,可以渗透对红绿灯的认识延伸《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学生“红灯停,绿灯行”,培养“珍爱生命,不闯红灯”的良好交通安全意识;Unit1“My name’s Gina.”中可以渗透《姓名权》,Unit2“This is my sister.”中可渗透《肖像权》;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中的《食品安全法》,Unit7“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4“Don’t eat in class.(校规)”的内容,贯穿初中英语教材始终,其目的都在于强化青少年遵循学校、家庭秩序的意识,Unit12“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可教育孩子们周末不要做对自己身心健康不好的事,比如:周末上网吧、打牌、抽烟、喝酒等。新目标英语教材涉及的法律法规因素是很丰富的,我们应该做有心人,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出更多的法律知识。
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结合现实生活,扩充英语课堂法制教育的信息量,找到恰当的切入点。
现实是活生生的教材,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做社会的合格公民。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法制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然受到法律熏陶,学法知法懂法,遵法用法。例如:在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Starter Unit3“What color is it?”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生掌握所有颜色名称后,我让学生说出身边的色彩,学生说出很多物体色彩,其中有学生说出红绿灯,我就顺势启发学生说:Can we go when the light is red?并出示红灯的图片,用立正停下来的姿势示意同学们回答“No”。接着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让学生表演过马路的场景,向同学们渗透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接着用PPT出示闯红灯引发悲惨交通事故的图片,通过活动的方式和真实图片,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八年级英语下册课本中编制连环画故事,讲述一个小女孩丢失新自行车和一个偷车男孩在警察局受审的过程,课文中提供大量的词汇。课堂上,我尝试添加如下内容:小男孩Tom沉迷网络游戏,无钱进入网吧,又不敢向父母要钱,同学那儿借不到,于是产生偷盗的念头,最终沦落为小偷……我让学生以小组方式编小品“A policeman and a thief”和布置书面表达作业“Tom’s...day”。学生讨论很激烈,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和求知欲,不仅小品表演精彩,作文也显示出最高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经历了一场法制的洗礼,进一步懂得学法、知法、守法,我也感受到一节成功的英语课的快乐。
三、结合课外活动渗透法制观念,教师做表率。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新的成就,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民众对优质职业教育的期望还存有很大的距离。毋庸置疑,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十字路口”的转型与选择关键时期。其中最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消除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认知赤字”,即单纯性“就业导向”和“技能培养”的片面性追求和取向,忽略了职校学生的个性素养(“素质教育”的同义语)和终身发展基础性的教育价值取向。世界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更多的是“职业导向”和“终身发展”的个性化的价值追求;职业教育的旗帜上印刻着“体面就业”、“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等关键词。为此,职业教育领域的有识之士进行了探索、实践和创新。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王乃国校长和同仁们,数年来苦心经营,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优势,聚焦学生发展的基础性和结构性的教育问题,发展和提炼出“IPQ教育模式”,其旨意在于: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核心,实施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IPQ教育模式秉承的教育思想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有志者创业”;IPQ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是“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方法和态度等)、兴趣、爱好、特长、自我认知、发展需求、成长背景等基本情况,开展生涯导航(包括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IPQ教育模式的评价则力求差异性、参与性和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IPQ教育模式推行的管理为企业经营模式与学校教育管理模式互为一体,通过教学管理创新、德育创新、师资建设、信息化建设、文化建设、基础能力建设等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和体现IPQ教育模式的目标达成。
现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改革和发展呈现多种模式和改革探索经验,成功经验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只有满足两种教育需求,即“就业准备教育”和“升学准备教育”,方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多次就业提供有力支撑。殊不知,如今的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职业结构变化则愈加“不可确定”,而IPQ教育模式的潜在效能将是:为学生面对职场变化要求和面临多次就业选择的可能,创造“终身享用的财富”(职业素养)和幸福生活的基础性能力。所谓办学特色,就是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学校环境的学习、生活和体验,享用到其成长、发展的基础性帮助与获得“基础学力”等保障性的支持。IPQ教育模式的真谛就在于以“职业素养”为本质内涵的“职业个性素质教育”。
概而言之,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创建的IPQ教育模式,不仅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成功范例,更是一种职业教育的结构性改革和探索。IPQ教育模式的持续发展与驱动力得益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如教风建设坚持“有教无类,教做合一”,学风建设贯彻“敬业乐群,强学力行”,注重确立开放、民主、和谐、进取的文化精神,营造“学校环境中的企业,企业环境中的学校”,为IPQ教育模式的持续发展铺垫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监理
前言
近几年来,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大开挖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普遍,已成为建设工程中所占投资较大、施工难度与风险较高的工程。深基坑施工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基坑面积普遍较大,开挖深度较深: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处城市的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狭小,基坑周边紧靠相邻建筑物;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种类较多等。此外,在深基坑土方开挖阶段,往往有支护、降水、土方、工程桩的施工和基坑监测、桩的试验检测等多家单位同时作业,存在大量的施工安全、质量及协调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如流砂、管涌、渗漏、支护支撑体系受损、基坑周围发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基坑整体失稳的事故,对相邻建筑物、道路、管网等造成危害,影响地下室及主体工程的土建施工,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现场监理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工程监理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监理费偏低,监理人员待遇不高,抑制了高水平人才的进入。除少数规模大、实力强且注重专业配置的监理公司外,大多数监理公司很少配备地质及岩土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员。因此在实际施工监理中,现场监理人员对专业技术问题了解不深或缺少实践经验,对工程勘察、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异常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做出判断和处理,也不能提出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技术措施,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就难以到位。
1.2建设单位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
由于建设单位往往把工程管理的重点安排在主体施工阶段,大多缺乏深基坑工程的实践经验,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对深基坑支护与开挖,工程施工阶段的复杂性及涉及工程安全的风险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片面强调前期的施工进度,力求尽快开始主体工程的施工。还有一些建设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认为基坑支护是临时性结构,投资太多是得不偿失,在确定基坑支护方案和施工招标时,一味压低工程造价,从而给施工留下重大的安全、质量隐患。
1.3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施工单位唱主角
由于基坑支护是临时性结构,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等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许多建筑设计院不愿承担此项设计。不少基坑支护工程实际上就变成了“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施工单位唱主角”的局面。而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致使施工单位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在施工安全措施、施工质量等方面打折扣、做手脚,不严格按方案施工,各施工单位之间不协作配合,忽视单项工程的特殊性,冒险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基坑事故屡屡发生的主要原因。
1.4其它存在的问题
深基坑支护与开挖阶段存在的其它主要问题还有:①工程勘察、基坑支护设计的质量不能完全保证;②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建立、完善与控制不到位。如要求超过5m的深基坑施工方案都要报专家审批,但许多单位图进度、图省事,往往不进行申报等等。在此不做赘述。
2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2.1施工准备阶段
(1)要熟悉和掌握有关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以及设计文件,针对工程特点编写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用于指导项目监理的工作。
(2)重视对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审查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岩性以及水位、水头等。
(3)重视对基坑支护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的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有:基坑围护结构及支撑体系、基坑降水与止水帷幕选取的形式(方法)是否可靠、合理,基坑平面尺寸能否满足地下室施工的空间要求等。有的工程就是因为基坑预留尺寸过小,而对地下室外墙的支模、防水、回填等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另外,检查止水帷幕墙体是否达到含水层底板以下l~2m,这也是很重要的。
(4)重视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只有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5)重视对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及基坑监测方案的审查。审查的主要方面有:基坑开挖是否遵循“分层、分区(分块、分段)对称均衡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基坑监测的项目、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观测频率和临界状态报警值、监测结果处理及反馈等是否符合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要求和现场的具体特点。
2.2施工阶段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种类繁多,监理应当掌握各种施工工艺的技术特点及有关规范要求,加强对隐蔽工程的验收,对灌注混凝土、深层搅拌、高压旋喷注浆等重要的施工工序要实施旁站监理。这里根据该大厦施工采用的钻孔灌注桩锚支护形式为例叙述监理要点如下:
2.2.1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
支护桩不同于基础桩,主要承受侧向压力,所以重点应控制支护桩的桩长、桩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浇注及钢筋笼的制安施工。主要步骤有:开孔前检查孔位及钻杆垂直度是否合乎设计要求,终孔后设立停止点,检查孔深、孔径、泥浆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钢筋吊放前,要检查钢筋笼的直径、长度、配筋、箍筋间距及焊接质量情况,特别要注意每次混凝土注浆导管的起拔高度,严防桩夹泥形成断桩。
2.2.2锚杆施工质量监理
开孔前检查锚杆的孔位及锚杆钻孔机的倾斜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终孔后检查孔深,丈量拟插入的锚杆长度、直径及焊接制作情况是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最后检查注浆导管的安放是否合格;对锚孔注浆实行旁站监理。检查注浆水灰比、注浆压力及注浆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要求采取二次注浆法来保证注浆量:同时,还要对水泥进行总量控制,即进场水泥量等于施工方上报的注浆水泥用量。当锚固体的强度达到后要进行张拉试验,检查锚杆的施工质量。
2.2.3基坑坡面混凝土喷射施工质量的监理
基坑坡面土体采用土钉挂网喷射厚70~100mmC10素混凝土,以防土体崩解。在施工前重点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合理,挂网土钉的长度要达到设计要求。为了控制喷浆厚度,我们要求施工单位在坑壁上布上钢筋标高棒。
2.2.4降水井施工质量的监理控制
降水井要重点控制井深、井径及井管滤料、粘土球的质量,过滤钢丝网、过滤布要绑扎紧后才能下井。成井后要进行试抽水,出水量及含砂量要满足设计要求。
2.2.5对降水运行的控制
降水的目的是降低承压水位和水压力,保证基坑开挖和基础承台施工得以顺利进行。为防止降水过大会对邻近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对降水流量及时间要严格掌握。该大厦基坑东、南、西侧紧邻建筑物15m左右,特别是南侧的三层购物商场为天然基础,距基坑边仅10m,一旦降水过大必然会引起该楼的沉降。为了保障基坑的安全施工,又不影响建筑物过大沉降(设计容许值3cm),建议控制水量适当,允许在弱水压条件下施工,维持水位在承台底以下不涌砂灌水即可,同时加大位移的监测密度,减短监测周期,用沉降位移量的大小及时调整抽水井启动的数量。
2.2.6基坑开挖监理
开挖前要认真审核土方开挖方案中的开挖方式、开挖顺序、运输线路、分层厚度、分段长度以及材料堆放位置、基坑排水措施是否正确合理。在软土地区的土方开挖基坑内土面高度应保持均匀,高差不宜超过1m。对于边坡脚的基础承台开挖应采取跳挖的方式,土方开挖的进度要与支护施工同步,支护好一层并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开挖。基坑周边严禁堆放重物。开挖前基坑沉降、水平位移监测点必须布置好并完成初始读数。土方开挖一定要遵循信息法施工的原则,要善于利用监测成果随时调整支护手段和土方开挖的进程。机械开挖时要有专人指挥。为了确保基坑内的桩体不受破坏,坑底要留30cm以上的土采用人工开挖,对于超灌或桩顶超过设计标高的桩间土宜用小铲机开挖,避免机铲碰桩头。土方开挖必须要有应急处理措施和充足的抢险预备材料,并24h有人值班巡视,一旦有险情发生能够立即处理排除。
2.2.7重视基坑监测的监管工作
一般在基坑工程发生重大事故前或多或少都有预兆。因此,督促基坑监测单位进行连续监测并及时提交监测报告,以便就基坑(变形)位移、沉降过大、地下水位异常等征兆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基坑重大事故的发生。
2.3施工监理协调工作
在深基坑开挖阶段,监理的协调工作涉及到支护(支撑)、挖土、监测、降水、凿桩头(工程桩)、桩检测、地下室土建等多家施工(检测)单位的多项施工作业。合理安排和调整各家施工(检测)单位的进场时间、施工进度与节奏,做好施工作业的组织协调,对保证基坑工程及施工的安全与质量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止水帷幕、支护桩、工程桩施工完成后,基坑的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体系应安排尽早施工。为保证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不被运土重载车辆压坏,凡通过支撑处的临时道路可用型钢与钢板搭设临时栈桥架空通过。
(2)遇到支撑梁下方有废桩(属旧建筑物)的情况时,一定要事先将废桩顶自梁底向下凿200~30Omm,以防止在支护梁浇注混凝土时,废桩与支护梁结在一起,到挖土时可能导致处理困难,影响安全施工。
(3)在挖土施工中,监理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除去支撑梁下悬空的粘挂物(石块、混凝土等),及时清理支护桩之间的桩间土,以确保坑内施工人员的安全。
(4)挖土施工的收尾阶段往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挖掘机近坑边作业以及最后用吊车将挖掘机吊出坑外时,极易发生倾覆事故,施工单位事先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
(5)在进行塔吊安装、钢材进场等作业时,由于基坑边要承受较大堆载,监理要及时通知施工(监测)单位进行基坑跟踪监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
2.4有关施工监理的对策
(1)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使其认识到深基坑支护与开挖施工阶段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基坑工程合理投资与盲目冒险之间的巨大利害关系。
(2)在重要的设计、施工方案审查时,为弥补监理单位技术力量不足,建议采用专家论证的方式,集思广益,确保风险降低到最小。
(3)建议建设单位在进行施工招标时,对带有深基坑支护开挖的工程尽量减少单独发包工程的数量,最好采用总承包的工程管理模式,让支护、止水、降水、挖土、监测等由总承包统一管理,以便减少施工协调的难度,有利于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与进度。
关键词:击球点;平抛运动
作者简介:吴益飞(1980-),男,大学本科,中学一级.
题目一个排球场总长18m,设网高为2m,运动员站在离网3m的线上,正对网前跳起将球水平击出,若击球点的高度小于某一值,那么无论水平速度多大,球不是触网就是出界,试求这个高度?(g取10m/s2).
解析
如图1所示,设当运动员站在离网3m的线上正上方h高度时水平击球,球恰好越过拦网并且落在对方的边界线上.
从抛出点到球网的上边界所用时间t1,则:
h-2=12gt21(1)
从抛出点到对方的边界线上所用时间t2,则:
h=12gt22(2)
因为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排球从抛出点到边界线的水平距离是12m,可以得出t2=4t1,由(1)和(2)式得:
h-2h=116
解得h=3215m此时对应的平抛初速度v0=1526m/s
通过以上分析找到了既恰好越网又刚好能打在对方的边界线上的临界击球点的高度,即h=3215m,那么击球点的高度低于这个值,为什么排球不是触网就是出界呢?笔者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方法一:
在击球点的高度h降低后,如果不增大击球的水平速度v0,那么排球就一定会触网,所以要使排球在击球点位置降低后不触网就必然要增大排球的水平初速度.
在增大了水平速度这一条件下,再来看竖直方向,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降低了击球的高度,使得排球到达球网上边界时的竖直分速度vy0变小,而从球网的上边界到地面的竖直高度h并没有改变,对这个过程的Q直方向可以列出:
h2=vy0t+12gt2
h2不变,vy0变小,得出排球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边界线所用时间变大,根据水平位移x=v0t,在v0和t都变大的情况下,水平位移x必然变大,即排球出界.
方法二:
设排球从击球点到地面所用时间t1,从击球点球网上边界所用时间t2,如图1所示得:
h=12gt21(1)
12=v0t1(2)
h-h2=12gt22(3)
3=v0t2(4)
由于击球点到球网的水平距离与击球点到对方边界线地面的水平距离之比是4∶1,所以时间t1∶t2=4∶1,联立(1)、(2)、(3)、(4)各式,解出h=1615h2
要让排球不触网的条件是:h2>2m,则排球击球点的高度h>3215m.
若击球点低于这个高度,同时想让排球不触网那就必须增大排球的初速度,接下来用vy-t图象对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行分析:
设排球从击球点到球网的上边界所用时间为t1,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地面出界线位置所用时间为t2,由于击球点到球网上边界的水平距离与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地面出界线位置的水平距离之比为1∶3,因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则排球通过这两段过程所用时间之比恒为1∶3,即vy-t图象中t1∶t2=1∶3.(如图2所示)
由vy-t图象可知排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当击球点的高度下降后,则排球从击球点到球网上边界的时间t1必然会减少,设减少量为t,因为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这两段过程所用时间之比不变,即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的边界线所用时间也会减少t.
由图象可以看出,左边的阴影部分面积代表击球点下降的高度,这个过程当中的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边界线的过程排球向下运动的位移比原来下降的高度要减少,减少量为图象中右边的阴影部分面积,这就证明了当排球到达对方边界线的正上方时,排球还在空中并没有落地,所以得出,当把排球击球点的高度降低后,加大了击球时的水平速度,使得排球能越网但同时排球也一定越过了对方的边界线.
小结:
1.抓住平抛运动的特点,即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